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专题 11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含解析)
展开专题11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1.下列化合物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A.HClO4 B.Ba(OH)2 C.NH3 D.HClO
【答案】D
【解析】A项,HClO4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A错误;B项,Ba(OH)2可部分电离,是强电解质,B错误;C项,NH3不是电解质,它们自身都不能电离出离子而导电,在水溶液中之所以能导电是因为与水反应生成了新物质,生成的新物质能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离子导电,C错误;D项,HClO是弱酸,是弱电解质,D正确;故选D。
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因水解而呈酸性的是( )
A. NaHSO4 B. (NH4)2SO4 C. SO2 D. H2SO4
【答案】B
【解析】A项,NaHSO4在水溶液中电离:NaHSO4=Na++H++SO42-,溶液显酸性因电离的缘故,故A错误;B项,(NH4)2SO4属于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中存在:NH4++H2ONH3·H2O+H+,因水解溶液显酸性,故B正确;C项,SO2与水反应生成H2SO3,H2SO3电离:H2SO3H++HSO3-,因电离显酸性,故C错误;D项,H2SO4电离H2SO4=2H++SO42-,溶液因电离显酸性,故D错误。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B.冰醋酸是弱电解质,但液态时不能导电
C.盐酸中加入固体NaCl,因Cl-浓度增大,所以溶液酸性减弱
D.硫酸钠是强电解质,硫酸钡是弱电解质
【答案】B
【解析】A项,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故A错误;B项,醋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在液态时不发生电离,所以液态时不能导电,故B正确;C项,盐酸中加入固体NaCl,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增大,由于HCl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不变,酸性不变,故C错误;D项,电解质的强弱与电解质的溶解性无关,硫酸钡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B。
4.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的是( )
A.HF B.AgCl C.C2H5OH(酒精) D.Ca(OH)2
【答案】A
【解析】A项,HF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HFH++F-,故选A;B项,AgCl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存在着电离平衡,故不选B;C项,C2H5OH是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能电离,故不选C;D项,Ca(OH)2是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是Ca(OH)2= Ca2++2OH-,故不选D;故选A。
5.下列物质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氯化钠、硫酸钡、水 B.氢氧化钠、氯水、铜
C.硫酸、硫化氢、氨气 D.硫酸亚铁、硝酸、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A项,氯化钠、硫酸钡、水分别是强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故A不符合;B项,氢氧化钠是强电解质,氯水是混合物,铜是单质,因此二者均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不符合;C项,硫酸、硫化氢、氨气分别是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满足题中要求,故C符合;D项,硫酸亚铁、硝酸、二氧化碳分别是强电解质、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故D不符合;故选C。
6.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A.c(H+)很小的溶液 B.c2(H+)=Kw
C.c(H+)=1×10-7mol·L-1 D.由强酸、强碱等物质的量反应得到的溶液
【答案】B
【解析】A项,如果酸的浓度很小,则c(H+)很小,但溶液仍呈酸性,故A错误;B项,c2(H+)=Kw,Kw=c(H+)c(OH-),则c(H+)=c(OH-),溶液一定显示中性,故B正确;C项,c(H+)=10-7的溶液,pH=7,常温下pH=7,溶液显中性,温度越高,水的电离程度越大,当温度高于常温,如95℃,pH=7,溶液显碱性,故C错误;D项,等物质的量的强酸和强碱溶液所得混合溶液可能呈酸性、中性或碱性,如等物质的量的硫酸和NaOH混合后溶液呈酸性,等物质的量的NaOH和HCl混合溶液呈中性,等物质的量的HCl和氢氧化钡混合溶液呈碱性,故D错误;故选B。
7.下列实验事实或数据可以说明次氯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
A.常温下的溶液的pH=5.6
B.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C.温度为25℃时,次氯酸的水溶液的pH<7
D.用HClO溶液做导电实验时,灯泡很暗
【答案】A
【解析】A项,如果次氯酸是强电解质,则完全电离,此时0.001mol•L-1的HClO溶液的pH=3,实际上0.001mol•L-1的HClO溶液的pH=5.6,说明HClO未完全电离,是弱电解质,故A正确;B项,漂白性与电离程度无关,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不能说明次氯酸是弱电解质,故B错误;C项,次氯酸在水中电离,溶液显酸性,无法说明其为弱电解质,故C错误;D项,用HClO溶液做导电实验时,灯泡很暗,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但无法判断次氯酸是否部分电离,故D错误;故选A。
8.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NaHCO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HCO3-+ H2OCO32-+H3O+
B.NH4Cl溶于D2O中:NH4++D2ONH3·HDO+D+
C.Na2S显碱性原因:S2-+2H2OH2S+2OH-
D.向0.1 mol•L-1、pH=1的NaHA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HA-+OH-=A2-+H2O
【答案】B
【解析】A项,NaHCO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HCO3-+ H2OH2CO3+OH-,故A错误;B项,NH4Cl溶于D2O中发生水解反应,铵根离子结合D2O中的OD-离子,水解方程式为:NH4++D2ONH3·HDO+D+,故B正确;C项,多元弱酸根离子水解分步进行,Na2S的水解方程式为:S2-+H2OHS-+OH-,故C错误;D项,0.1 mol•L-1、pH=1的NaHA溶液,可知HA-离子能够完全电离,加入氢氧化钠的反应为:H++OH-=H2O,故D错误;故选B。
9.下列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熔融状态下NaHSO4的电离:NaHSO4=Na++H++SO42-
B.H2CO3的电离:H2CO32H++CO32-
C.Fe(OH)3的电离:Fe(OH)3 Fe3++3OH-
D.水溶液中NaHSO4的电离:NaHSO4=Na++HSO4-
【答案】C
【解析】A项,熔融状态下NaHSO4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故A错误;B项,H2CO3为二元弱酸,不能完全电离,且多元弱酸的电离分步进行,以第一步为主,故B错误;C项,Fe(OH)3是多元弱碱,电离方程式一步写成,故C正确;D项,水溶液中NaHSO4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故D错误;故选C。
10.下列关于电离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离常数随着弱电解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B.CH3COOH的电离常数表达式为Ka=
C.电离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浓度无关
D.向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电离常数减小
【答案】C
【解析】A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故A错误;B项,醋酸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所以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a=,故B错误;C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故C正确;D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电离平衡常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C。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
B.将KCl溶液从常温加热至100℃,溶液的pH变小但仍保持中性
C.常温下,NaCN溶液呈碱性,说明HCN是弱电解质
D.常温下,pH为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固体,溶液pH增大
【答案】A
【解析】A项,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小于,A说法错误;B项,将KCl溶液从常温加热至100℃,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增大,则溶液的pH变小但仍保持中性,B说法正确;C项,常温下,NaCN溶液呈碱性,说明CN-水解产生HCN和氢氧根离子,则HCN是弱电解质,C说法正确;D项,常温下,pH为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固体,导致溶液中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醋酸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氢离子浓度减小,则溶液pH增大,D说法正确。故选A。
12.关于水的电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水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KW增大,c(H+)不变
B.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水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KW不变,c(H+)增大
C.向水中加入氨水,水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KW不变,c(OH-)降低
D.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NaCl,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KW不变,c(H+)降低
【答案】B
【解析】A项,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c(H+)增大,A错误;B项,硫酸电离出氢离子,c(H+)增大,抑制水的电离,Kw只与温度有关,所以KW不变,B正确;C项,一水合氨会电离出氢氧根,所以c(OH-)增大,C错误;D项,NaCl为强酸强碱盐,加入少量固体NaCl,对水的电离无影响,D错误;故选B。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L-1的稀硫酸中存在OH-
B.Kw=10-14适用于任何温度、任何溶液
C.Kw随溶液中c(H+)和c(OH-)的变化而改变
D.水的电离只受温度影响,酸碱性对其无影响
【答案】A
【解析】A项,1 mol·L-1的稀硫酸中有水存在,所以存在H2OH++OH-,从而存在OH-,A正确;B项,25℃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10-14,改变温度,Kw会发生改变,B不正确;C项,Kw只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受溶液的酸碱性的影响,当温度不变时Kw不变,它不随溶液中c(H+)和c(OH-)的变化而变化,C不正确;D项,水的电离平衡可表示为H2OH++OH-,当温度改变时,平衡会发生移动,当改变溶液的酸碱性时,平衡也会发生移动,D不正确;故选A。
14.在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L-1的无色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Cl-、AlO2-、Na+、K+ B.Fe3+、NO3-、K+、H+
C.NO3-、Ba2+、K+、Cl- D.Al3+、SO42-、NH4+、Cl-
【答案】C
【解析】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L-1的无色溶液中水的电离被抑制,溶液可能为酸溶液也可能为碱溶液。A项,如溶液为酸溶液,则AlO2-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B项,在碱溶液中Fe3+、H+均不能大量共存,且铁离子不是无色的,B项错误;C项,NO3-、Ba2+、K+、Cl-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相互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C项正确;D项,在碱性溶液中Al3+、NH4+均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故选C。
15.常温下,将pH=8的NaOH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氢离子浓度最接近( )
A.(1×10-8-5×10-10)mol/L B.(1×10-8-5×10-10)mol/L
C.(1×10-14-5×10-5)mol/L D.2×10-10mol/L
【答案】D
【解析】常温下,pH=8的NaOH溶液中c(OH-)=mol/L=10-6 mol/L,pH=10的NaOH溶液中c(OH-)=mol/L=10-4mol/L,等体积混合的NaOH溶液中c(OH-)=mol/L,混合溶液中c(H+)=mol/L≈2×10-10mol/L,故选D。
16.水的电离过程为H2OH++OH-,在25℃时水的离子积为:Kw=1.0×10-14,在35℃时水的离子积为:Kw=2.1×10-14,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的电离是个吸热过程 B.35℃时c(H+)<c(OH-)
C.c(H+)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D.35℃时的水比25℃时的水电离程度小
【答案】A
【解析】A项,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说明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则水的电离是个吸热过程,故A正确;B项,35℃时水仍然为中性,c(H+)=c(OH-),故B错误;C项,根据A项分析,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水电离出的c(H+)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C错误;D项,根据A项分析,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则35℃时的水比25℃时的水电离程度大,故D错误;故选A。
17.25℃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mol·L-1的某酸H2A溶液中一定存在:c(H2A)+c(HA-)+c(A2-)=0.1mol·L-1
B.中和等体积等浓度的氨水和NaOH溶液,氨水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更多
C.某强碱弱酸盐NaA溶液,随着温度升高,pH一定增大
D.pH相同的CH3COONa溶液、C6H5ONa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其浓度大小关系:c(CH3COONa)>c(C6H5ONa)>c(Na2CO)>c(NaOH)
【答案】D
【解析】A项,H2A不一定是弱酸,若为二元强酸溶液中则没有H2A、HA-,A错误;B项,等体积等浓度的氨水和NaOH溶液中二者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且都为一元碱,所以中和时消耗的HCl一样多,B错误;C项,升高温度促进水解的同时也会促进水的电离,所以c(H+)也可能增大,pH减小,C错误;D项,酸性:CH3COOH>C6H5OH>HCO3-,所以水解程度CO32->C6H5O->CH3COO-,所以pH相同时c(CH3COONa)>c(C6H5ONa)>c(Na2CO3),NaOH为强碱,浓度最小,D正确;故选D。
18.已知草酸H2C2O4是二元弱酸,常温下电离平衡常数:Ka1=5.60×10-2,Ka2=5.42×10-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2C2O4溶液的电离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常温下,NaHC2O4溶液呈碱性
C.0.001mol·L-1 Na2C2O4溶液中:c(Na+)=2×[c(C2O42-)+c(HC2O4-)+c(H2C2O4)]
D.常温下将pH=3的H2C2O4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呈酸性
【答案】B
【解析】A项,弱酸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电离,A正确;B项,NaHC2O4溶液中存在着HC2O4的电离和水解,其电离平衡常数Ka2=5.42×10-5,其水解平衡常数Kh2=<Ka2,所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B错误;C项,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Na+)=2×[c(C2O42-)+c(HC2O4)+c(H2C2O4)],C正确;D项,pH=11的NaOH溶液浓度为10-3mol/L,而草酸为弱酸,所以pH=3的草酸溶液浓度远大于10-3mol/L,二者等体积混合后草酸过量,溶液呈酸性,D正确;故选B。
19.邻苯二甲酸氢钾KHA溶液是一种常见的缓冲溶液,其可以用于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KHA+NaOH=KNaA+H2O)。已知邻苯二甲酸的Ka1(H2A)=1.1×10-3,Ka2(H2A)=4.0×10-6.室温时下列指定溶液中微粒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mol·L-1KHA溶液:c(K+)>c(HA-)+2c(A2-)
B.KHA溶液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中和后溶液:c(H2A)+(HA-)+c(H+)=c(OH-)
C.等物质的量浓度的KHA和KNaA溶液中:c(K+)>(A2-)>c(Na+)>(HA-)
D.向0.1mol·L-1KHA中滴加NaOH溶液至pH=7:c(Na+)+c(H2A)=c(A2-)
【答案】D
【解析】A项,KHA的水解常数Kh=
20.可溶性钡盐有毒,医院中常用硫酸钡这种钡盐(俗称钡餐)作为内服造影剂。医院抢救钡离子中毒患者时除催吐外,还需要向中毒者胃中灌入硫酸钠溶液。已知:Ksp(BaCO3)=5.1×10-9;Ksp(BaSO4)=1.1×10-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BaCO3的溶度积常数表达式为 Ksp(BaCO3)= n(Ba2+)·n(CO32-)
B.可用2%~5%的Na2SO4溶液给钡离子中毒患者洗胃
C.若误服含c(Ba2+)=1.0×10-5 mol·L-1的溶液时,会引起钡离子中毒
D.不用碳酸钡作为内服造影剂,是因为Ksp(BaCO3)>Ksp(BaSO4)
【答案】B
【解析】A项,溶度积常数为离子浓度幂之积,BaCO3的溶度积常数表达式为Ksp(BaCO3)=c(Ba2+)·c(CO32-),故A错误;B项,根据公式c=得,2%~5%的Na2SO4溶液中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3mol/L~0.33mol/L,用0.13mol/L~0.33mol/L的Na2SO4溶液给钡离子中毒患者洗胃,反应后c(Ba2+)=mol/L~mol/L,浓度很小,可起到解毒的作用,故B正确;C项,c(Ba2+)=1.0×10−5 mol•L−1的溶液钡离子浓度很小,不会引起钡离子中毒,故C错误;D项,因胃酸可与CO32−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使CO32−浓度降低,从而使平衡BaCO3(s)Ba2+(aq)+CO32−(aq) 向溶解方向移动,使Ba2+浓度增大,Ba2+有毒,与Ksp大小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21.25℃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mol·L-1的某酸H2A溶液中一定存在:c(H2A)+c(HA-)+c(A2-)=0.1mol·L-1
B.中和等体积等浓度的氨水和NaOH溶液,氨水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更多
C.某强碱弱酸盐NaA溶液,随着温度升高,pH一定增大
D.pH相同的CH3COONa溶液、C6H5ONa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其浓度大小关系:c(CH3COONa)>c(C6H5ONa)>c(Na2CO)>c(NaOH)
【答案】D
【解析】A项,H2A不一定是弱酸,若为二元强酸溶液中则没有H2A、HA-,A错误;B项,等体积等浓度的氨水和NaOH溶液中二者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且都为一元碱,所以中和时消耗的HCl一样多,B错误;C项,升高温度促进水解的同时也会促进水的电离,所以c(H+)也可能增大,pH减小,C错误;D项,酸性:CH3COOH>C6H5OH>HCO3-,所以水解程度CO32->C6H5O->CH3COO-,所以pH相同时c(CH3COONa)>c(C6H5ONa)>c(Na2CO3),NaOH为强碱,浓度最小,D正确;故选D。
22.已知草酸H2C2O4是二元弱酸,常温下电离平衡常数:Ka1=5.60×10-2,Ka2=5.42×10-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2C2O4溶液的电离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常温下,NaHC2O4溶液呈碱性
C.0.001mol·L-1 Na2C2O4溶液中:c(Na+)=2×[c(C2O42-)+c(HC2O4-)+c(H2C2O4)]
D.常温下将pH=3的H2C2O4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呈酸性
【答案】B
【解析】A项,弱酸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电离,A正确;B项,NaHC2O4溶液中存在着HC2O4的电离和水解,其电离平衡常数Ka2=5.42×10-5,其水解平衡常数Kh2=<Ka2,所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B错误;C项,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Na+)=2×[c(C2O42-)+c(HC2O4)+c(H2C2O4)],C正确;D项,pH=11的NaOH溶液浓度为10-3mol/L,而草酸为弱酸,所以pH=3的草酸溶液浓度远大于10-3mol/L,二者等体积混合后草酸过量,溶液呈酸性,D正确;故选B。
23.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等浓度、等体积的HCOOH溶液与HCOONa溶液混合后pH<7:c(HCOO-)>c(Na+)>c(H+)>c(OH-)
B.新制氯水中:c(ClO-)+c(HClO)=c(Cl-)
C.已知Ka(HF)>Ka(H2S),则同浓度的NaHS和NaF溶液的pH:NaHS>NaF
D.Na2CO3与NaHCO3的混合溶液中:c(Na+)+c(H+)=c(OH-)+c(HCO3-)+c(CO32-)
【答案】D
【解析】A项,等浓度、等体积的HCOOH溶液与HCOONa溶液混合后的溶液中存在着电荷守恒:c(HCOO-)+c(OH-)=c(Na+)+c(H+),又溶液的pH<7,所以c(H+)>c(OH-),则c(HCOO-)>c(Na+),因此c(HCOO-)>c(Na+)>c(H+)>c(OH-),A正确;B项,新制氯水中含有的微粒为:ClO-、Cl-、HClO、H+、OH-,根据物料守恒有:c(ClO-)+c(HClO)=c(Cl-),B正确;C项,已知Ka(HF)>Ka(H2S),则Kh(HF)<Kh(H2S),因此同浓度的NaHS和NaF溶液的pH:NaHS>NaF,C正确;D项,Na2CO3与NaHCO3的混合溶液中存在着电荷守恒:c(Na+)+c(H+)=c(OH-)+c(HCO3-)+2c(CO32),D错误;故选D。
24.邻苯二甲酸氢钾KHA溶液是一种常见的缓冲溶液,其可以用于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KHA+NaOH=KNaA+H2O)。已知邻苯二甲酸的Ka1(H2A)=1.1×10-3,Ka2(H2A)=4.0×10-6.室温时下列指定溶液中微粒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mol·L-1KHA溶液:c(K+)>c(HA-)+2c(A2-)
B.KHA溶液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中和后溶液:c(H2A)+(HA-)+c(H+)=c(OH-)
C.等物质的量浓度的KHA和KNaA溶液中:c(K+)>(A2-)>c(Na+)>(HA-)
D.向0.1mol·L-1KHA中滴加NaOH溶液至pH=7:c(Na+)+c(H2A)=c(A2-)
【答案】D
【解析】A项,KHA的水解常数Kh=
25.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和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可能引起由c向b的变化
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3
C.该温度下,加入FeCl3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
D.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
【答案】C
【解析】A项,升高温度Kw增大,温度升高,c(H+)、c(OH-)都增大,c溶液升高温度后的点不在图中所示的曲线上,故A错误;B项,根据图中b点的数据,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是c(H+)×c(OH-)=1.0×10-14,故B错误;C项,FeCl3水解,促进水电离,溶液呈酸性,该温度下,加入FeCl3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故C正确;D项,温度不变,Kw不变,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b的变化,故D错误;故选C。
26.将打磨后的镁条放入盛有50ml蒸馏水的烧杯后,用pH传感器和浊度传感器监测溶液中pH和溶液浊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 )
A.该实验是在常温下进行的
B.实线表示溶液浊度随时间的变化
C.50s时向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D.150s后溶液浊度下降是因为生成的Mg(OH)2沉降
【答案】D
【解析】A项,常温下蒸馏水的pH=7,而图像中初始水的pH小于6.5,说明该实验温度高于常温,A错误;B项,由开始时的数值判断,蒸馏水的pH不可能大于8,且随着反应的进行pH增大,则实线表示溶液pH随时间变化的情况,B错误;C项,50s时溶液的pH约为7.5,当溶液的pH大于8.2时,溶液中滴入酚酞后溶液变红;当pH小于8.2时,溶液中滴入酚酞后溶液不变色,C错误;D项,Mg(OH)2为难溶物,随着Mg(OH)2的沉降,溶液的浊度会下降,即150s后溶液浊度下降是因为生成的Mg(OH)2沉降,D正确;故选D。
27.常温下,已知Ka1(H2CO3)=4.3×10-7, Ka2(H2CO3)=5.6×10-11。 某二元酸H2R及其钠盐的溶液中,H2R、HR-、R2-三者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p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2R的一级电离常数Ka1的数量级为10-2
B.在pH=4.3的溶液中:3c(R2-)=c(Na+ )+c(H+)-c(OH-)
C.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与H2R溶液混合后,溶液中: c(R2- )>c(H2R)
D.向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H2R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CO32- +H2R=HCO3-+HR-
【答案】D
【解析】二元酸H2X存在两步电离:H2RHR -+H+,Ka1==1.0×10-1.3[根据图上第一个交点,c(H2R)=c(HR-),那么Ka1= c(H+ )= 1.0×10-1.3];HR- R 2- + H+,Ka2==1.0×10-4.3[根据图上的第二个交点,c(R2-)=c(HR-),那么Ka2=c(H+ )= 1.0×10-4.3];R2-发生两步水解:R2- + H2OHR -+OH-,;HR -+ H2OH2R+ OH-,=。A项, H2R的一级电离常数Ka1=1.0×10-1.3,则数量级为10-2,A项正确;B项,如图在pH=4.3时溶液中c(R2-) = c(HR-),溶液中电荷守恒为c(Na+ )+c(H+)=2c(R2-) + c(HR-)+c(OH-),故3c(R2-)=c(Na+ )+c(H+)-c(OH-),B项正确;C项,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与H2R溶液混合后,二者恰好反应生成NaHR,HR-可以电离也可以水解,由于Ka2=1.0×10-4.3大于1.0×10-12.7,所以以电离为主,溶液显酸性,则电离产物c(R2- )大于水解产物c(H2R),C项说法正确;D项,根据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性越强,由于Ka1(H2R)>Ka2(H2R)>Ka1(H2CO3)>Ka2(H2CO3),可得酸性:H2R>HR¯>H2CO3>HCO3¯,可得酸根离子结合氢离子能力:CO32->HCO3¯>R2->HR¯;那么向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H2R溶液,因为是少量酸性溶液,只能将CO32-转化为HCO3¯,酸性不足还不能生成HR¯,仍然以R2-形式存在,故发生的反应是:2CO32- +H2R= 2HCO3¯+ R2-,D项错误;故选D。
28.常温下, 用如图1所示装置,分别向25mL0.3mol/L Na2CO3溶液和25mL0.3mo/lLNaHCO3溶液中逐滴滴加0.3mol/L的稀盐酸,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压强随盐酸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曲线为Na2CO3溶液的滴定曲线
B.b点溶液的pH大于c点溶液的pH
C.a、d两点水的电离程度:a>d
D.c点的溶液中:c(Na+)+c(H+)=2c(CO32-)+c(HCO )+c(OH-)
【答案】C
【解析】A项,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时先发生反应CO32-+H+= HCO3- +H2O,然后发生HCO3- +H+=H2CO3+H2O,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时发生HCO3- +H+=H2CO3+H2O,所以滴加25mL盐酸时,碳酸钠溶液中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碳,压强几乎不变,而碳酸氫钠恰好完全反应,压强达到最大,所以X代表NaHCO3溶液,Y代表Na2CO3溶液,A错误;B项,b点溶液溶质为NaCl, c点溶液溶质为NaHCO3,所以c点代表溶液的pH更大,B错误;C项, d点盐酸和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NaCl,还有少量溶解的二氧化碳,而a点溶质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HCO3-、CO32-的水解都会促进水的电离,所以a点水的电离程度更大,C正确;项,c点的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知,c(Na+)+(H+)= 2(CO32-)+c(HCO3-)+c(OH-)+c(C1-),D错误。故选C。
29.常温下,将HCl气体通入0.1 mol/L氨水中,混合溶液中pH与微粒浓度的对数值(lgc)和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X[X=]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为10-9.25
B.P2点由水电离出的c(H+)=1.0×10-7 mol/L
C.P3为恰好完全反应点,c(Cl-)+c(NH4+)=0.2 mol/L
D.P3之后,水的电离程度一直减小
【答案】B
【解析】A项,一水合氨电离平衡状态下,溶液中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同时,氨水浓度为0.1mol/L,图象分析可知,c(NH4+)=c(OH-)≈10-3mol/L,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10-5,A错误;B项,由图可知,P2点对应的溶液pH=7,故由水电离出的c(H+)=1.0×10-7 mol/L,B正确;C项,P3所示溶液,t==1,n(HCl)=n(NH3•H2O),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得到:c(NH4+)+c(NH3•H2O)=c(Cl-)=0.1mol/L,故c(Cl-)+c(NH4+)= 2c(NH4+)+c(NH3•H2O)<0.2mol/L,C错误;D项,P3点为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NH4Cl,故之后,加入的HCl越来越多,由于H+对水解的抑制作用,水的电离程度减小,当HCl达到饱和溶液时,水的电离程度将不再改变,故不是一直减小,D错误;故选B。
30.测定溶液中Cl-的浓度时,常用标准AgNO3溶液滴定,K2CrO4作指示剂。根据如下关于AgCl、Ag2CrO4的溶度积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时,二者的溶度积常数相同
B.M点时,对AgCl溶液而言为饱和状态,对Ag2CrO4溶液而言为过饱和状态
C.向c(Cl-)=c(CrO42-)=1×10-2mol·L-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1×10-3mol·L-1AgNO3溶液,振荡,先产生AgCl沉淀,当溶液中c(Cl-)降至1×10-5mol·L-1时,c(CrO42-)=1×10-3.5mol·L-1
D.当Cl-按化学计量比完全反应后,过量的一滴AgNO3溶液与K2CrO4反应沉淀颜色有明显变化。
【答案】D
【解析】A项,根据溶度积公式知道在P点时,两者不相同,A项错误;B项,N点是铬酸银的饱和状态点,而M点比N点-lgc(Ag+)大,即c(Ag+)更小,由Ksp可知,M点Q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专题 10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专题 10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工业生产中发生反应,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某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第30练 电离平衡(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第30练 电离平衡(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第27练 化学平衡(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第27练 化学平衡(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于可逆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