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9月月考试卷
地理
2023.09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鲁教版必修一、必修二、选择性必修一。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古代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都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诗句中导致“霜飞晚”的主要原因是( )
A. 大气削弱作用增强 B. 大气保温作用减弱
C. 地面辐射减弱 D. 大气逆辐射增强
2. 下列诗句中描写景象与风力侵蚀作用有关的是( )
A.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B. 峭壁飞来锦水滨,仙人洞壑捧星辰
C.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D.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中“霜飞晚”的原因是阴雨天气,云层较厚,大气逆辐射强,夜晚温度较高,不易出现霜冻,D正确;大气削弱作用的对象是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的结果是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温度降低,地面辐射减弱,不符题意,AC错误;阴天云层厚,大气保温作用强,B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此诗句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与流水侵蚀作用有关,A错误;“峭壁飞来锦水滨,仙人洞壑捧星辰”此句诗句很显然也与流水的作用有关,B错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意思是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无法体现风力侵蚀景象,D错误;“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形容塞外的风大,沙漠里石头都是斗大的,但被风吹的满地乱滚,明显反映风力作用,C正确。故选C。
【点睛】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通过选择性吸收、半选择性散射和无选择性的反射,削弱太阳辐射,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小。大气透明度越低,大气削弱作用越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将能量截留在大气中,然后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补偿地面的能量损失,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一般大气透明度越低、温室气体含量越高,气温越高,大气逆辐射越强。
下图分别为“地球自转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关于地球运动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②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处都相等
③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是均匀分布的④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4. 下列国家中,可能存在甲图M点的位置的是( )
A. 中国 B. 澳大利亚 C. 埃及 D. 俄罗斯
5. 下列描述中,可能是乙图N点对应月份的是( )
A. 清明时节雨纷纷 B. 长夏炎天气郁蒸
C. 天阶夜色凉如水 D. 北风卷地百草斩
【答案】3. C 4. D 5. B
【解析】
【3题详解】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①正确;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处都相等,②错误;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在近日点处较快,远日点处较慢,③错误;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7月初(远日点)最慢,1月初(近日点)最快,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④正确,故选C。
【4题详解】
M点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一半,说明纬度为60°。中国、澳大利亚、埃及都是中低纬度的国家,ABC错误。60°N经过俄罗斯,D正确。故选D。
【5题详解】
读图可知,N点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应靠近远日点(7月初)。此时正值北半球夏季,可能出现长夏炎天气郁蒸现象,B正确;清明时节雨纷纷出现在春季,A错误;天阶夜色凉如水出现在秋季,C错误;北风卷地百草折出现在冬季,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处都相等。
日晷由晷盘和晷针组成。北京故宫采用赤道式日晷(晷盘与地球赤道面平行,晷针垂直穿过晷盘中心)。晷针针影在晷盘上移动的角度与太阳在天空中移过的角度一致。完成下列小题。
6. 北京故宫太和殿外广场所立日晷,摆放正确的是( )
A. B.
C. D.
7. 太和殿外日晷的晷针影子位于晷盘下方正中部时,此时时刻为( )
A. 2:00 B. 6:00 C. 12:00 D. 18:00
【答案】6. A 7. C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由题中信息可知,赤道式日晷影针与地轴平行,晷盘与地球赤道平行;晷盘与地平面的夹角与当地地理纬度互余。则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等于当地的纬度。北京约为40°N,故选A。
【7题详解】
因晷针针影在器盘上程动的角度与太阳在天空中移动的角度一致。当日晷针影子位于晷盘下方正中部时,应为地方时的12时,故选C。
【点睛】赤道式日晷的指针是指向北极的,指针反向延伸线就是南极。赤道式日晷是依照使用地的纬度,将指针朝向北极固定,观察轴投影在垂直于轴的圆盘上的刻度来判断时间的装置,它指针与地面的夹角要等于当地的纬度。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面上位置确定(下图)。二十四节气由七十二物候构成,物候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 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此推断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
A. 江淮地区 B. 华南地区
C. 黄河中下游地区 D. 川渝地区
9. 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
A. 降水 B. 霜冻期 C. 光照 D. 热量
10. 国家将一些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以更好地尊重传统文化。下列法定假日中属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是( )
A. 中秋 B. 端午 C. 清明 D. 春节
【答案】8. C 9. D 10. C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图示节气,夏至日6月22日,大暑节气约是7月下旬,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腐草化萤""土润褥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指的是萤火虫出现,天气闷热,进入雨季。以此推断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雨季集中在7、8月份,C正确;此时江淮地区是伏旱,A错误;华南地区、川渝地区进入雨季的时间早,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一般我国在9-11月份播种冬小麦,一般海拔越高、纬度越高的地区,温度越低,热量越少,越应较早播种。河南、山东的纬度比北京低,热量条件比北京好,因此其冬小麦播种时间比北京晚,北京纬度较高,热量较低,种麦时间早。综上所述,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热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中秋、端午和春节都不属于二十四节气,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由于地球公转产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而划分二十四节气,每半个月为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在一定条件下对农业生产活动有影响。
大约5000多万年前英国北爱尔兰东部火山活动非常活跃,在沿海地区形成一条由3.7万多根六边形、五边形石柱组成的向大海延伸约6000米长的“巨人之路”。图示意“巨人之路”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1. “巨人之路”的一根根石柱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断裂下陷 B. 长年海浪的侵蚀拍打作用
C. 熔融的岩浆迅速冷却收缩凝固 D. 强大海风的吹蚀风化作用
12. 构成“巨人之路”的岩石属于( )
A. 变质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 喷出岩
【答案】11. C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由材料第一句“大约5000多万年前英国北爱尔兰东部火山活动非常活跃”可以推断,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是火山喷出的岩浆遇到冰冷的海水迅速冷却收缩凝固形成。综上所述,C正确,排除ABD。故本题选C。
【12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巨人之路”石柱是由熔融的岩浆迅速冷却收缩凝固形成的,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岩,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巨人之路”由数万根大小均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成一条绵延数千米的堤道,根据岩石的形成条件,玄武岩属于喷出岩,是火山活动岩浆喷出冷凝形成的。
甲图所示的“翠玉白菜”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是用翡翠雕刻而成。翡翠是在低温、极高压的条件下岩层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形成的。乙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地质作用表现形式,字母表示物质类型,其中D中含有化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D为 ( )
A. 变质岩 B. 侵入岩 C. 喷出岩 D. 沉积岩
14. 翡翠属于 ( )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15. 在乙图中,能反映翡翠形成过程的作用形式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3. D 14. D 15. B
【解析】
【1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图中D含有化石。含有化石为沉积岩特征,故图中D为沉积岩,D选项正确,故选D。
【14题详解】
由题意可知:“翡翠是在低温、极高压的条件下岩层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形成的”。在低温、极高压条件下,由岩石进行重新结晶,成分发生改变,应属于变质岩。故选D。
【1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D中含有化石,应为沉积岩。由图中各物质的相互关系可知:A为岩浆岩、B为变质岩、C为岩浆、D为沉积岩。翡翠的形成需要的是变质作用,应为②。故选B。
【点睛】本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D中含有化石”,是解答的关键。
沉积岩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通常有整合、假整合和不整合三种情况。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平行且连续,假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平行但不连续,不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不平行且不连续。图为“某区域地质平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③处的接触关系表明新老地层形成期间,该地( )
A. 未发生剧烈构造运动,沉积从未间断 B. 未发生过褶皱运动,但有过沉积间断
C. 发生过褶皱运动、地面侵蚀和再沉积 D. 发生过褶皱运动,但无地壳升降运动
17. 断层线①②两侧岩层的相对运动特点是( )
A. ①西侧岩层相对下沉 B. ①东侧岩层相对北移
C. ②东侧岩层相对上升 D. ②西侧岩层相对南移
18. 该区域地质作用的主要过程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断裂升降作用早于岩浆侵入作用 B. 二叠纪沉积作用早于水平挤压作用
C. 水平挤压晚于岩浆侵入 D. 白垩纪沉积作用早于侏罗纪沉积作用
【答案】16. C 17. C 18. B
【解析】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③处上部为侏罗纪岩层,下部为石炭纪岩层,上下岩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且新老地层不平行,其接触关系为不整合接触,表明新老地层形成期间,该地发生过褶皱运动、地面侵蚀和再沉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
由不同地质年代的岩层分布特点可知,以二叠纪岩层P向两侧岩层依次变老,推测该处地质构造为向斜。向斜核心部位同一岩层上部宽,下部窄,当发生断裂错位后,在地质平面图中同一岩层在断裂线两侧就出现宽窄差异,由图中(下图所示)P层在①②断层中间部分(灰色部分)较两侧岩层(黑色部分)宽,则得出①②断层中间部分岩层相对下沉,两侧岩层相对上升,即①西侧岩层相对上升、 ①东侧岩层相对下沉、②东侧岩层相对上升、 ②西侧岩层相对下沉,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8题详解】
如图所示,该地区先后经历了沉积作用(O、S、C、P)—水平挤压(向斜形成)—岩浆侵入(花岗岩)—断层—沉积作用(J、K),所以断裂升降作用晚于岩浆侵入作用,A错误;二叠纪沉积作用早于水平挤压作用,B正确;水平挤压早于岩浆侵入,C错误;白垩纪沉积作用晚于侏罗纪沉积作用,D错误。故选B。
【点睛】不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即先后沉积的地层之间缺失了一部分地层。这种沉积间断的时期可能代表没有沉积作用的时期,也可能代表以前沉积了的岩石被侵蚀的时期。
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 )
A. 谷地面积 B. 河流水量
C. 林木产量 D. 风俗习惯
20. 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
A. 通风 B. 避灾
C. 采光 D. 美观
21. 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 )
①砾石多 ②退水快 ③历时长 ④流速慢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9. A 20. B 21. C
【解析】
【19题详解】
由题干提示,该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所以可知谷地面积是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故选A。
【20题详解】
该县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水淹频率很高,所以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可以在一、二层被洪水淹没时,方便人们避险和出行,所以这些集镇住宅能够“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故选B。
【21题详解】
根据材料提示,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说明集镇遭遇的洪水破坏力较弱,由该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洪水来时流速缓,带来的砾石少,洪水退水快。故选C。
【点睛】本题以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聚落的区位因素,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影响聚落的区位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经济、交通、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
洪水是由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水流现象.当流域内发生暴雨或融雪产生径流时,都依其远近先后汇集于河道的出口断面处,当近处的径流到达时,河水流量开始增加,水位相应上涨,这时称洪水起涨。
2022年3月上、中旬,我国西南许多地区出现连续炎热天气。重庆更是打破3月中旬历史纪录,连续多天达到“夏日”标准。虽然重庆有“火炉”之称,但3月就连续7天“夏日”,还是历史头一次,比常年提前整整两个月。图为重庆地区今年3月72小时气温变化统计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2. 此时段重庆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日期是3月( )
A. 8日 B. 9日 C. 10日 D. 11日
23. 气温打破历史记录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太阳辐射异常 B. 太阳活动异常 C. 下垫面状况异常 D. 大气环流异常
24. 这种气温状况对当地人们经营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
A. 人们纷纷脱掉冬装改穿夏装 B. 服装销售商需加快换季销售节奏
C. 农业春耕生产节奏提前 D. 空调经销商销售节奏被打乱
【答案】22. C 23. D 24. B
【解析】
【22题详解】
由图片可知,图中气温变化幅度最小的日期是在10日,即10日的气温日较差最小。故选C。
【23题详解】
太阳辐射稳定,A错误;太阳活动具有周期性,由材料可知,该现象是 历史头一次,B错误;下垫面变化较小,C错误;大气环流异常可以导致气 温异常,D正确。故选D。
【24题详解】
3月大部分地区气温较低,重庆气温异常升高人们需要换装,服装销售商要加快换季销售节奏,B正确;脱掉冬装改夏装,是生活活动,不是经营活动,A错误 ;农业春耕等农事活动安排相对稳定,短时间的气温变化对其影响不大,C错误;空调生产和经营是常年都开展的,节奏不会因短时升温被打乱,D错误。故选B。
【点睛】重庆2022年气候预测研判:气温偏高、降水偏多、灾害性天气偏重。
2019年5月11日,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地区发生近10年来最强沙尘暴。下图为该地区某地11日5~24时气温、气压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导致此次强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
A. 气旋 B. 反气旋 C. 暖锋 D. 冷锋
26. 强沙尘暴到达该地的时间是( )
A. 5~6时 B. 10~11时 C. 14~15时 D. 21~22时
27. 推测该地5月10日天气特点可能是( )
A. 温和、晴朗 B. 寒冷、阴雨 C. 温和、阴雨 D. 寒冷、大风
【答案】25. D 26. C 27. A
【解析】
【分析】
【25题详解】
从图中气象资料看,天气系统经过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应是冷锋,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6题详解】
锋面经过时风力最大,沙尘暴最强,从图中看14~15时气温和气压变化最大,属于锋面经过时刻,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7题详解】
该地5月10日为冷锋过境前,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天气比较单一,以温和、晴朗为主,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冷锋过境前,气温高,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低;冷锋过境时,一般会出现阴天、雨雪、大风、降温天气;冷锋过境后,冷空气占据了原来暖空气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雨幡是未及地的雨是雨滴在没落地之前就已经蒸发(升华)。因为悬挂于云底的丝缕条纹状雨滴或冰晶,随云飘荡,形似旗幡,从而得名雨幡。在有雨幡的对流云下,有时会有强烈的下沉气流,在触地后迅速向四周扩散,产生8级以上的雷暴大风,这股下沉气流为“下击暴流”下击暴流属于突发性、局地性、概率小、强对流天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雨幡出现概率高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9. 作为风暴摄影师,拍摄雨幡更适合选择在( )
A. 西北高海拔或草原地区 B. 东北平原
C. 西南云贵地区 D. 东部沿海平原
30. 雨幡出现时的天气和大气状况( )
A. 晴天、湿度大 B. 晴天湿度小 C. 阴天、湿度大 D. 阴天湿度小
【答案】28. B 29. A 30. B
【解析】
【28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雨幡是未及地的雨是雨滴在没落地之前就已经蒸发(升华)。”可知,雨幡是降水没有到达地表,直接在空中升华或者蒸发的现象,夏季气温较高,有利于雨滴的蒸发和升华,雨幡出现的频次较高,B正确;春季、秋季、冬季蒸发较弱,不利于雨幡的出现,ACD错误。所以选B。
【29题详解】
雨幡是降水没有到达地表,直接在空中升华或者蒸发的现象,西北高海拔或草原地区气候干旱,空气中水汽含量较低,有利于蒸发,有利于雨幡的出现,A正确;东北地区、西南云贵地区、东部沿海平原气候湿润,空气中水汽含量较高,雨幡出现频率较低,BCD错误。所以选A。
【30题详解】
雨幡是降水没有到达地表,直接在空中升华或者蒸发的现象,晴朗天气且湿度较小有利于雨滴蒸发,雨幡易出现,B正确;湿度大和阴天,蒸发较弱,雨幡不易出现,ACD错误。所以选B。
【点睛】雨滴在下落过程中不断蒸发、消失而在云底形成的丝缕条纹状悬垂物。因为悬挂于云底的丝缕条纹状雨滴或冰晶,随云飘荡,形似旗幡,所以得名。但因空气干燥,雨雪未及落地,就在空中蒸发,从而形成空中降水现象。分为雨幡和雪幡两种。雨幡多在积雨云、雨层云、高积云和层积云下出现;雪幡多在卷云下出现。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31. 读某区域地质构造及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甲、乙、丙处的地质构造类型:甲____,乙____,丙____。
(2)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该选择____(甲乙丙)处;原因是____。
(3)如果想打一眼水井,最有可能找到地下水的是____处。(填序号)
(4)下列能实现图中②的功能是( )
A. 海陆风 B. 长江 C. 我国的夏季风 D. 我国的冬季风
(5)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____(环节)施加影响。
(6)若图示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 )
A 地表水增多 B. 下渗增多 C. 降水增多 D. 蒸腾增多
(7)通过增强下渗环节,提高城市地下水资源储量的可行性措施有: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向斜 ②. 背斜 ③. 断层
(2) ① 乙 ②. 岩层呈自然拱形,地质结构稳定;不易储存地下水,便于施工;岩石易碎,工程量小
(3)甲 (4)C
(5)地表径流 (6)A
(7) ①. 铺设地面透水砖 ②. 建设雨水花园 ③. 建设雨水收集系统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某区域地质构造及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七道试题,涉及水循环的类型及其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背斜、向斜的应用、断层的应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图中的甲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丙岩层错位,是断层;乙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
【小问2详解】
修建隧道要找结构向上拱起的构造,背斜岩层呈自然拱形,地质结构稳定,能起到支撑作用,符合力学原理;背斜岩层呈向上拱起不易储存地下水,便于施工;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易碎,工程量小。所以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该选择乙处。
【小问3详解】
利用地质构造可以帮助我们找水找油找气以及找矿。通常背斜储油,向斜储水,断层线附近可能有泉水出露。据图可知:甲处为向斜构造,因此有利于储水,所以如果想打一眼水井,最有可能找到地下水的是甲。
【小问4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②表示海洋向陆地输送的水汽,其方向是从海洋向陆地,表示水汽输送环节。所以能实现图中②的功能是我国的夏季风,C对,排除ABD。故选C。
【小问5详解】
此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人类目前影响最大是地表径流这个环节,例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小问6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植被遭到破坏,会导致大气中水汽减少,大气降水可能减少,C错;植物蒸腾减少,D错;地表径流增加,A对;下渗量减少,D错。故选A。
【小问7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铺设地面透水砖、建设雨水花园、建设雨水收集系统等能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有利于提高城市地下水资源储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8分。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榴莲是一种口味独特富含营养的热带水果价格昂贵,经济价值高,但种植条件严苛,只有在日均温大于22℃、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才能正常结果,主产于东南亚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榴莲树平均高20米,枝条脆弱,不耐强风;怕涝渍、需要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4年挂果、8年盛果,一般是成熟到六七成的时候需人工采摘。此外,榴莲品种很喜欢变异,极容易种优产劣。我国的榴莲基本全部从泰国进口,且进口量连年增长,这些进口榴莲食用前通常需要催热或解冻。2019年,我国海南三亚终于成功开辟了中国首个大型榴莲种植基地,2023年6月即将上市。榴莲种植虽前景大好,但目前海南三亚果农对引种榴莲的积极性却不高。图为三亚市位置示意图。
(1)分析近年我国榴莲进口量连年增长的原因。
(2)简述海南三亚成为我国榴莲引种首选基地自然原因。
(3)试从经济收益角度推测目前三亚果农对引种榴莲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4)有人认为海南榴莲上市会促使榴莲市场价格大幅下降,你是否赞同,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榴莲营养价值高,逐渐被人们认可接受;我国与东南亚各国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中老铁路的贯通);榴莲保鲜冷冻技术的进步,便于长途运输;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榴莲在我国几乎没有种植,属于稀缺水果。
(2)海南三亚纬度低,全年高温,热量充足;地处我国南端,冬季不易受寒潮影响;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海南岛低山地形,坡地(土壤肥沃)利于排水。
(3)榴莲枝条脆弱怕强风,三亚夏季多台风,产量不稳定;品种喜欢变异,容易种优产劣,品质难保证;需人工采摘,劳动力成本高、投入大;生长周期长,投资回报慢;缺乏种植经验,选育成本高,投资风险大,经济收益难保障。
(4)赞同:榴莲供给量增加,市场价格可能下降;与进口榴莲比,国产榴莲运费、保鲜成本下降;国产榴莲知名度低,售价低;榴莲口味独特,市场需求量有限。
或不赞同:国内榴莲种植面积小,供给量有限;初期育种成本高,采摘成本高,价格未必低;受自然灾害影响风险大,榴莲产量不稳定;国内市场需求量呈上升趋势,仍可能供不应求。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海南三亚开辟了中国首个大型榴莲种植基地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农业区位、农业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榴莲是一种口味独特富含营养的热带水果,营养价值高,逐渐被人们认可接受;榴莲主产于东南亚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我国与东南亚各国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中老铁路的贯通);进口榴莲食用前通常需要催热或解冻,榴莲保鲜冷冻技术的进步,便于长途运输;榴莲价格昂贵,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榴莲种植条件严苛,在我国几乎没有种植,属于稀缺水果。
【小问2详解】
海南三亚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纬度低,全年高温,热量充足,日均温大于22℃;地处我国南端,距冬季风源地远,冬季不易受寒潮影响;海南三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降水丰富;海南岛地形以低山地形为主,坡地(土壤肥沃)利于排水。
【小问3详解】
榴莲树平均高20米,枝条脆弱,不耐强风,三亚夏季多台风,产量不稳定;榴莲品种很喜欢变异,极容易种优产劣,品质难保证;榴莲一般是成熟到六七成的时候需人工采摘,劳动力成本高、投入大;榴莲4年挂果、8年盛果,生长周期长,投资回报慢;榴莲种植条件严苛,在我国几乎没有种植,缺乏种植经验,选育成本高,投资风险大,经济收益难保障。
【小问4详解】
湖北省咸宁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咸宁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
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9,7cm×21cm)B, 左图所示区域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乙处地形部位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