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B
汉阴县八年级期中学科素养检测
语文
注意事项:
1.满分120分,答题时间为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17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共4分)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表示季节变迁的二十四个特定节令。从惊蛰的桃始华、黄莺鸣,到春分的玄鸟至、雷发声,原本消声匿迹的昆虫又重新活跃在田间草际,草木萌发,万象更新。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之后人们便要告别这一年的春天了,春日里的鸟语花香、草长莺飞,都已成为过去,但那即将到来的夏天,也定会是一场别致的体验。生活也是如此,从使时光流逝,人们总会对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gēng sì B.gèng shì C.gēng shì D.gèng sì
2.语段中画横线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变迁 B.消声匿迹 C.草长莺飞 D.别致
3.经典诗文默写。[在(1)~(5)题中,任选三题;(6)(7)题必答](6分)
(1)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关雎》)
(2)______________,悠悠我思。(《子衿》)
(3)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4)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蒹葭》)
(5)微君之躬,______________?(《式微》)
(6)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______________。(贺敬之《回延安》)
(7)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诉我们真正的友情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
4.请阅读《经典常谈》选段,并完成下列问题。(3分)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得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
从选段可知,原始歌谣的主要用途有抒发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中的“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其中民歌属于______________。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①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有许多种。②首先强调的是______________,孔子口中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便是这种精神的写照。③其次,努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并树立创新意识,亦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应有之义。④最后,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与______________联系在一起的。⑤《周易集注》中就有云:“自强不息,犹云至公无私”。⑥纵观中国历史,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民族前仆后继,同样诠释着他们对自强不息的理解。
(1)请将下面的词语分别填在第②句和第④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1分)
A.公而忘私 B.积极进取
(2)第③句有一处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7分)
6.近年来,随着温室效应不断加剧,“低碳生活”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班级决定开展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7分)
【活动一:宣传活动】请你围绕活动主题,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认识低碳】活动中,你们小组收集到以下材料,请你结合材料内容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什么是低碳生活。(2分)
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更为健康、更为自然的生活态度,意味着人类要负担起保护地球的责任和义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倡导低碳】为了在全校师生中倡导低碳,班委会决定以全班同学的名义向全校师生发出“践行低碳生活”的倡议书,请你把下面的倡议书补充完整。(2分)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幻无常,温室效应明显,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健康与生命。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拯救地球。为此,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倡导大家践行低碳生活!我们要一起努力做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让绿色遍布每一个角落!
八(1)班全班同学
2023年4月20日
【活动四:书写低碳】请将本次活动的主题,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1分)
三、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9分)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中国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古人就开始使用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这四个节气指导农耕种植。后来经过不断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经基本确立。
在天文学上,太阳绕地球一周的运动在天球上画了一个圆圈,这个圈就叫“黄道”。地球的赤道平面在天球上也截出了一个大圆,就叫“天球赤道”,“黄道”和“天球赤道”有两个相对的交点,就是春分点和秋分点,在它们之间均分的则是夏至点和冬至点。
黄道上两分两至这四个点是全世界公认的,但在古代中国,又将它们每隔15度分出了24个点(这种划分法叫作“定气法”),从冬至开始依次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这就是俗称的“二十四节气”了。
(选自“科普中国网”,有删改)
【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到底准不准?
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天文上做了精准的角度划分,还加入了其他信息。比如雨水、小暑、寒露、霜降、大雪,这是气象信息;而惊蛰、清明、谷雨、小满、芒种,这是物候信息。这让二十四节气的准确性,受到了地理条件的限制。
二十四节气原产于黄河流域,主要反映了这一纬度带上的温带季风气候特点。但我国幅员辽阔,气候资源多样,在中原以外的大片区域的气候,如新疆和内蒙古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云贵两广和东南沿海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西藏的高原山地气候、海南和广西南部的热带季风气候,是无法套用二十四节气的。
(选自《奥秘〈新知〉》2018年第3期,有删改)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对后世历书制作影响很大,深刻印记到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它是中国传统气象学的核心理论之一,逐渐成为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西汉的《太初历》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汉族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其中编入的二十四节气,对指导农业及畜牧业生产与生活有极大帮助。此外,《太初历》还以无中气的月份为闰月,比此前的年终置闰法更为合理。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作物起源中心之一,农业气象科学较早萌芽并快速发展。在二十四节气逐渐出现后,还有了更加具体的七十二候与之对应,主要通过综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业生产——五天一候,一年365天为七十二候,三候为一节气。几千年前出现的反映季节和农事活动的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对于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各种描述、预测天气的谚语至今还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发挥影响。
二十四节气同时也反映了物候变化。唐高祖时代,令狐德棻在编撰著作《周书》中记载了“惊蛰……桃始华”等节气与物候现象。正是根据这个记载,再辅以其他文献,许多气象学家和气候学家认为,唐朝时黄河流域的气候比较暖和。而这样的发现,让今天的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有了更深远的历史坐标——古代节气与物候知识的研究现在已经成为当代大气科学重要的分支学科,在气候变化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选自《新华文摘》2022年第13期,有删改)
7.大雪节气到了,而海南却温暖如春。小亮同学不解,按照二十四节气来说,大雪时候,不是应该下雪吗?请你结合材料二内容,对他做出解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二十四节气对后世有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三内容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二十四节气是逐步改进和完善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经基本确立。
B.二十四节气主要是依据气象学知识精准划分的,还加入了天文信息和物候信息。
C.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是西汉的《太初历》,其中编入了二十四节气。
D.唐朝时黄河流域的气候比较暖和,完全是根据《周书》的记载推断出来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1分)
换暖
包利民
①腊月的风在窗外号叫着,叫醒了炕上的老两口。老李头蜷在暖暖的被窝里不想动,老李太太却一边穿衣服一边隔着被踹了老李头一脚:“快点儿,车就要开过来了!”
②老李头嘟囔着:“去那么早干啥?也没人抢你的!”
③老李太太白了他一眼,说:“老人多受点苦,后辈儿就多享点福,咱们多冻一会儿,孩子就能多暖和一会儿,说一百遍你也记不住!”
④两人收拾停当,各夹着一个旧丝袋,手里都拿着笤帚和搓子,老李头则多了一杆点着了的烟袋。一推门,大雪就像被扯碎了的棉花套子从天上掉下来,两人呼着团团的白气,挟裹着一身的雪花向不远处的土路上走去。
⑤【甲】他们就站在路边,天已经放亮,浓密的雪花遮住了向远处看的目光,老李头狠吸了一口烟,说:“我就说出来早了吧?”
⑥“能冻死你?”老李太太说,“这么冷咋没把你的烟冻灭呢?”
⑦烟袋锅里的烟叶在风雪中固执地燃烧着。这时,几声汽车喇叭声穿透呼啸的北风传了过来。两人立刻后退了几步,引颈张望。一辆大卡车从东边远远地开过来,像一团移动的影子。车速慢了一些,可能是因为土路不平整,加之雪厚,车时快时慢地颠簸着从他们身边驶过。
⑧【乙】这是一辆装满了煤的军用卡车,随着颠簸,许多煤块纷纷滚落下来。两人看着车,等车就像融进大雪里没了影儿,才各自向着一个方向沿路去扫拾那些煤块儿。两人其实并不老,也就五十左右的年纪,可是长年的农事操劳、风吹日晒、雨淋雪打,使得他们看上去就像七老八十的样子。
⑨当天大亮起来,村里的狗叫声此起彼伏地传来时,两人已经各自背着一丝袋的煤块汇合在刚才的等车处。老李头的烟袋像枪一样别在腰上,老李太太脸上全是笑意:“今儿的煤块格外多,看来这场雪下得真好!”
⑩【丙】来时的脚印已经被雪填平,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回到自家的院子。院子西侧有一个小小的仓房,老李头一脚把门踹开,把一袋煤块“哗啦”一声倒进去,然后接过老伴儿的那一袋也倒了进去。老李太太伸头往仓房里看了看,里面已经堆了不小的一堆煤,于是脸上的笑就更灿烂了。
⑪从房后抱了一捆柴火,老李头进屋后开始烧炕点炉子。老李太太兀自一脸的笑,问:“你说,再捡上半个多月的煤,等儿子放假回来,够不够烧一个月的炉子?”
⑫老李头低哼一声:“就你能惯着他!从小就在这屋里,长这么大也没冻坏,就你成吃萝卜淡操心!”
⑬老李太太却说:“那不一样,儿子现在上大学,住的是楼房,屋里热乎着呢!这都习惯了,冷不丁回家,肯定受不了!再说儿子这是第一年去上学,放假回来,咱们家咋地也得整得热热乎乎的!咱们也就起早出去那么一会儿,让儿子舒舒服服在家过个年能怎么的?”
⑭老李头低下头,偷偷地笑了一下,继续往烟熏火燎的灶坑里塞柴火。不一会儿,炉子点着了,炕也暖了,两人盘腿坐在炕上吃早饭,屋里渐渐地暖和起来。
⑮【丁】就在刚才的那条路上,在很远处,在军用卡车里,两个年轻的小战士正在闲聊。旁边坐着的问正在开车的:“怎么每次经过这个屯子你的车开得都不那么稳当了?”
⑯开车的战士说:“那是我故意的。你没看到天天都有两个老人站在路边等着吗?他们就是想捡些从咱们车上掉的煤,我开得不稳当,就能多颠下一些煤去!我想起了自己的爸妈,他们也在农村,很不容易啊!咱们掉那点煤不算什么,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一天的暖和,用那点煤换来两个老人的暖和,我觉得挺好!”
⑰两个人沉默下来,心里却都充盈着一股暖意,便忽然觉得,用那一点煤换来这种心里的温暖,真好!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4年第4期,有删改)
10.“外面依然是风吹雪舞的。”这句话在文中的位置应是( )(3分)
A.甲 B.乙 C.丙 D.丁
11.揣摩下列语境,按要求赏析句子。(6分)
(1)大雪就像被扯碎了的棉花套子从天上掉下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烟袋锅里的烟叶在风雪中固执地燃烧着。(赏析加点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⑯段中开车小战士的回答揭示了他在经过屯子时故意开车不稳当,这一点其实前文有暗示,请你找出两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老李头的人物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以两个小战士的对话结尾有什么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2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①,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②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③如虹,忽卷掣折④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⑤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袁宏道《观第五泄记》)
【注释】①罅(xià):缝隙,裂隙。②掉:摇动。③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④掣折:转折。⑤欹:倾斜。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日光下澈( ) (2)悄怆幽邃( )
(3)闻疾雷声( ) (4)而犹不忍去( )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乃记之而去”中“而”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B.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
C.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D.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比较甲、乙两文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9~20题。(4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9.古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蒸”和“撼”的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诗歌尾联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分)
21.作文。(50分)
张海迪在《生命的追问》中说:“面对生活我这样想,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张海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一生不向命运低头,始终追求美好。
这段话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汉阴县八年级期中学科素养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17分)
1.C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2.B(“消声匿迹”应写作“销声匿迹”)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3.(1)寤寐思服(2)青青子佩(3)黄发垂髫(4)白露未晞(5)胡为乎泥中(6)红旗飘飘把手招(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评分标准:每空1分,如有错字、加字、漏字,该填空不能得分。第(1)~(5)题如果多做或全做,以所做前三题为准赋分。共6分。
4.酬神作乐(或“庆祝节日”)唱和竞胜风
评分标准:答对一空,得1分。共3分。
5.(1)B A
(2)其次,树立创新意识,并努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亦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应有之义。
(3)《周易集注》中就有云:“自强不息,犹云至公无私。”
评分标准:(1)序号填写正确,得1分。(2)病句修改正确,得1分。(3)标点符号修改正确,得2分。共4分。
二、综合性学习(7分)
6.【活动一:宣传活动】示例一:倡导低碳生活,呵护生态家园示例二:做文明学子,倡低碳之风评分标准:内容符合主题,得2分。共2分。
【活动二:认识低碳】低碳生活就是在生活中极力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生活方式。
评分标准:结合材料描述准确,得2分。共2分。
【活动三:倡导低碳】示例:(1)出行时,尽量选择绿色交通工具。(2)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比如一次性碗筷、杯具等。
评分标准:符合低碳理念即可,每空1分。共2分。
【活动四:书写低碳】略。
评分标准:书写正确、规范、工整,得1分。共1分。
三、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
(一)(9分)
7.二十四节气原产于黄河流域,主要反映了这一纬度带上的温带季风气候特点。我国幅员辽阔,气候资源多样,海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因此无法套用二十四节气。
评分标准:意思答对,得3分。共3分。
8.①二十四节气影响到后世历书的制作,是中国传统气象学的核心理论之一;②二十四节气对农业及畜牧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③二十四节气反映了物候变化,为今天的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更深远的历史坐标。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得1分。共3分。
9.A(B.二十四节气主要是依据天文学知识精准划分的;C.西汉的《太初历》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汉族历法;D.“完全是根据《周书》的记载推断出来的”有误,原文是“正是根据这个记载,再辅以其他文献”)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3分,共3分。
(二)(21分)
10.D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3分。共3分。
11.(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大雪比作“被扯碎了的棉花套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下得大且急,突出了天气的寒冷,烘托出两位老人冒着严寒早起捡拾煤块的辛苦,表现了他们对儿子深沉的爱。
(2)“固执”用在这里表面上是形容烟叶燃烧的状态,实际暗指两位老人在风雪中执着地等待拉煤车路过的姿态。突出了两位老人对儿子的疼爱。
评分标准:每小题3分。共6分。
12.①车速慢了一些,可能是因为土路不平整,加之雪厚,车时快时慢地颠簸着从他们身边驶过。
②老李太太伸头往仓房里看了看,里面已经堆了不小的一堆煤,于是脸上的笑就更灿烂了。
③今儿的煤炭格外多,看来这场雪下得真好!
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共4分。
13.示例:老李头虽然嘴上抱怨早起捡煤,但还是愿意在风雪中等待拉煤车,表现了老李头嘴硬心软的性格特点;老李头愿意在风雪中忍受寒冷捡煤块,换来儿子寒假一个月的温暖,表现出老李头对儿子的疼爱。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其他答案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共4分。
14.小战士的话点明了文章标题,指出了“换暖”的含义是用拉煤车抖落的一点煤换来两个老人的温暖,更换来小战士内心的温暖,突出了小战士的善良与孝顺;通过两位小战士的对话,让读者感受到了孩子对父母的思念、关爱与感恩,丰富了文章的情感,升华了主旨。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4分。
(三)(12分)
15.(1)穿透(2)深(3)听到(4)离开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共4分。
16.C(“乃记之而去”中的“而”表承接,可译为“然后”。A.表转折,可译为“但是”;B.表并列,可译为“并且”或不译;C.表承接,可译为“然后”;D.表修饰,不译)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17.(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评分标准:关键词“斗“蛇”翻译正确,得1分;大意正确,得1分。共2分。
(2)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沿着山路行走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象了。
评分标准:“伟”“观”翻译正确,得1分;大意正确,得1分。共2分。
18.甲文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得1分。共2分。
【乙】文参考译文:
从(五泄寺的)大门往右拐,有一条石头小路。走几步,便听到迅雷般的轰鸣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僧人解释道:“这是瀑布的声音。”
快步走去,迈过一处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像笔直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转折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沿着山路行走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象了。
游人们坐在倾斜的岩石下方抬头望,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离开。
傍晚归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觉得变幻莫测。
(四)(4分)
19.这两个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蒸”的意思是蒸腾,写出了湖面雾气蒸腾、烟波浩渺的景象,“撼”是摇动的意思,形象地表现出了洞庭湖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
评分标准:词义理解正确,各得0.5分;能结合诗意加以分析,各得0.5分。共2分。
20.这句诗隐喻诗人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举荐。
评分标准:句意理解正确,得2分。共2分。
四、作文(50分)
21.略。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经典诗文默写,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大雪节气到了,而海南却温暖如春,“外面依然是风吹雪舞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经典诗文默写,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大雪节气到了,而海南却温暖如春,“外面依然是风吹雪舞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6页,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