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方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咸阳方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文件包含试题docx、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作业七年级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考古学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一些炭屑和烧骨。这说明元谋人 A.已经进入磨制石器时代 B.已经从事农业生产C.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D.广泛使用青铜工具2.现代人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女士都有一条自己钟爱的项链,我国最早佩戴项链的远古人类是 A.山顶洞人 B.蓝田人 C. 丁村人 D.和县人3.下列图1建筑应位于图2中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4.我国流传着许多人类起源和先民事迹的神话与传说。如“夸父逐日”“女娟造人”“伏羲画卦”等,这些神话与传说 A.是认识远古社会的一手史料 B.真实地反映了华夏文明的起源C.印证中华文明走进农业社会 D. 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发展水平5.传说中发明耒耜、教民农耕,被称为神农氏,与黄帝并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A.尧 B.舜 C.炎帝 D.商汤6.《礼记》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中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这里“天下为家”的含义是A.天下为大家所共有 B.天下为一家所私有C.天下一家和睦团结 D.天下处处可以成家7.盘庚迁殷,稳定了商朝中央的统治,为以后的商朝中兴奠定了基础,使得殷商这个奴隶制国家摆脱了困难的处境,并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盘庚迁殷的主要原因是 A.方便联络周围部族 B.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C.扩充疆土,改善交通 D.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8.《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其内容依托商灭周兴的历史背景,以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是一部中国古代神魔小说。其中“武王伐纣”的决定性战役发生在 A.镐京 B.安阳C.牧野 D.岐山9.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说法正确的有①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②受封诸侯不对周天子履行义务③平民是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层④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宗亲、功臣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0.夏、商、西周三个朝代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发展的主要阶段,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导致这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昏庸B.统治者缺乏治国经验 C.诸侯争霸内乱,战争不断 D.与周边国家关系不睦11.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公元前841年,周厉王的暴政引发了A.阪泉之战 B.巨鹿之战 C. “国人暴动” D.西周灭亡12.公元前770年,将国都迁到洛邑,使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的是 A.夏桀 B.周武王 C.周幽王 D.周平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总计36分)13.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直到1929年冬的那个傍晚,随着第一个完整头盖骨以及该地区后续众多古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的发现,一切都豁然开朗。它们代表从猿到人的一个过渡阶段,具有直立行走能力,猿人真正“站”起来了!他们生活过的洞内还发现了许多处厚厚的灰烬层,有些还含有动物的骨骼和烧过的石块。——摘编自《新华网》材料二:材料三:中国的原始农业产生于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或新石器时代初期,被人类驯化栽培的谷物有粱、稻、黍、稷、麦等;种植的蔬菜有芥菜、白菜或油菜,可能还有葫芦等;作为纺织原料的作物有大麻及苎麻;饲养的家畜有狗、猪、羊、牛、马、鸡等,还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制造石、木、骨、蚌质的农具,其种类有整地农具耒、耜、铲、锄、钁、犁,收割农具有刀、镰,加工农具有磨盘和杵臼。——摘编自《我国原始农业研究》(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原始人类?(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厚厚的灰烬层”证实的历史现象。(1分)这一现象的证实有何历史意义?(2分)(2)指出材料二图A半坡居民房屋结构的名称。(2分)根据图B物品,指出半坡居民掌握的技能。(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原始农业的特点。(4分) 1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以《黄帝本纪》为中国历史的开篇。司马迁还以“万系一宗”来叙说民族关系,认为汉人与诸多民族均是同根同源。历代祭祀黄帝之举,史不绝书。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往往自称为黄帝后裔。对黄帝的崇拜,使中华文明在多元发展的同时,一以贯之地保持了连续性。——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材料二: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日:“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摘编自《史记•五帝本纪》材料三:一年、两年、三年过去了。他由南方走到北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跑到太阳落山的地方,不顾风吹雨打,不怕艰险劳累,一直率领人们从事治水的艰苦劳动。经过13年,终于把洪渊填平了,河道疏通了,洪水由高处流入低处一块块平原露出水面,人们又重新搬回了陆地,修房盖屋,垦荒种地,养牛牧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摘编自《画说中国历史》(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黄帝的发明创造。(2分)根据材料一,简述黄帝文化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意义。(2分)(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2分)指出这种制度推举首领的原则。(2分)(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他”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他什么样的精神?(2分) 1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二里头都城为宫城居中、显贵拱卫、分层规划、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的多网格式布局,这是二里头都城布局考古中的一项重大突破。二里头都城这样严谨、清晰、规整的布局,显示当时有明确规划,当时社会结构层次明 显、等级有序,统治格局井然有序,暗示当时有成熟发达的规划思想、统治制度和模式。这是二里头进入王朝国家的 最重要标志。二里头都城这一布局,为先秦时期其他都城 遗址探索布局、结构提供了参考。材料二:司(后)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 2厘米,重832.84千克。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以云雷纹为底,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部周缘饰饕餮纹,柱足上部饰浮雕式饕餮纹,下部饰两周凸弦纹。器腹内壁铸文 “后母戊”。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需300多人同时工作,采用“泥范铸造法”。——摘编自余琦《中华青铜之最——司母戊鼎》(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母戊鼎的特点。(4分) 材料三由于传统史书对于殷商历史叙述过于简略,故一度有人质疑其是否存在。甲骨文发现后,殷商的历史得以证实。甲骨文记载的商王世系继承与《史记》 所载不尽相同,并出现类似“嫡”“庶”的词语;甲骨文反映出商代祭祀分为不 同等级,祭祀对象有祖先和天帝、日、月、云、星、山川河流等诸神,祭祀祖先的规模和频率超过了其它神;甲骨文还记载了商王与其它地区的朝聘贡巡之礼、军事联盟之礼、贵族之间的通婚之礼等。——摘编自陈戌国《中国礼制史》(3)材料三中的甲骨文“山”属于哪一种造字方法?(2分)根据材料三文字,指出甲骨文反映的商代的社会状况。(2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省咸阳市方圆学校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咸阳市方圆学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文件包含试题docx、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咸阳市方圆学校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文件包含陕西省咸阳方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