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十一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展开贵州省铜仁十一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8题为多项选择题,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选错不得分)每题3分,共24分。
1.(3分)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A,A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大,如图所示。再用带绝缘柄的C金属棒去同时接触A、B验电器的金属球,B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验电器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B.毛皮摩擦橡胶棒的过程中,电子由橡胶棒转移到毛皮
C.当C棒接触两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产生的电流方向为B到A
D.当C棒接触两验电器的金属球时,自由电子由B向A发生定向移动
2.(3分)下列哪个标志牌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A.禁止鸣笛 B.限速
C.禁止吸烟 D.限重
3.(3分)如图是简化了的玩具警车的电路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开关S1控制整个电路
B.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动机与小灯泡是串联的
C.电动机与小灯泡工作时互不影响
D.电动机与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相同
4.(3分)用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物体,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是2:1,吸收热量之比是1:2( )
A.1:1 B.1:4 C.2:1 D.4:1
5.(3分)如图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四个冲程的正确顺序是丁→甲→乙→丙
B.丙冲程存在着内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过程
C.乙冲程使汽车获得动力
D.甲、乙、丙冲程是靠惯性完成的
6.(3分)有关温度、热量、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同时温度一定升高
B.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吸收热量
D.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但内能一定增加
(多选)7.(3分)在探究串联电路特点实验中,粗心的小明同学连接了如图所示电路。若闭合开关,一定会发生的现象是(各元件以及电路连接均完好)( )
A.电源短路 B.灯泡L2发光
C.灯泡L1不发光 D.电流表烧坏
(多选)8.(3分)通过内能、热机内容的学习,可知( )
A.物体运动的动能和所有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B.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C.在热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燃气做功四次
D.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4分)。
9.(2分)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 定律。
10.(4分)如图所示,将一根铁丝用手快速反复弯折数十次,铁丝弯折处会发热 。这个实验说明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1.(4分)医用外科口罩内置一层静电无纺布,这是利用带电体能 空气中的飞沫和尘粒的性质,从而有效的阻挡了病菌的传播。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
12.(4分)环境就是民生,贵阳市实施碧水保护工程,就是要保护好水资源,这是因为水具有较大的 ,请你对保护生态环境提一条有价值的建议: 。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6分)
13.(2分)按照图甲中的电路图,把图乙中的电路元件连接成实物电路。
14.(2分)根据图中实物,在方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15.(2分)把初温为20℃的牛奶放入80℃的热水里加热,牛奶和水质量相同,8min后两者达到相同温度。请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分别画出0~8min牛奶和热水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大致图像。(c牛奶<c水,不考虑与外界发生热传递)
四、简答题(每题3分,共6分)
16.(3分)我国有许多火力发电厂,请你说明在火力发电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17.(3分)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图所示,用心做一件事来孝敬父母,也是很容易做到的一件事。请认真观察这温馨画面,写出两个现象并说明其牵涉到的有关热学和电学物理知识。
五、实验与科学探究题(共28分)
18.(10分)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若不知电流大小,电流表量程应选用 法确定。
(2)若某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甲所示,则电流表测的是灯 (填“L1”或“L2”)的电流。
(3)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是 。
(4)改正错误后,开关闭合,灯均亮,那么可能的原因是 。
A.电流表断路
B.开关处接触不良
C.电流表被短路
D.电源供电不足
19.(8分)小桂和小林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实验中:
(1)他们按如图甲的电路图连接电路,在图乙的实物图中还差一根导线没有连接,请在图中画出该条导线。
(2)在实验过程中,L2突然熄灭,L1亮度不变,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是L2 路。
(3)排除故障后,用电流表测出通过L1、L2和干路的电流,记录如下表,第三次实验时电流表A1指针指在如图丙的位置,其读数应为 A;小桂分析实验数据后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电流相等。小林认为小桂的结论可能不正确,他们应该更换规格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灯泡再次实验。
实验次数
1
2
3
电流表A1的示数/A
0.18
0.2
电流表A2的示数/A
0.18
0.2
电流表A的示数/A
0.36
0.4
(4)本实验要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20.(10分)小明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进行探究“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燃料
加热前的水温/℃
燃料燃尽后的水温/℃
酒精
25
65
纸片
25
44
(1)探究过程中,要控制两套装置中燃料的质量和水的 (选填“初始温度”、“质量”)一定要相等。
(2)实验后,可以通过比较 (填“加热时间”或“水升高的温度”)来比较酒精和碎纸片放出的热量多少。
(3)从表格中数据可以发现,质量相同的酒精和碎纸片都充分燃烧后, 放出的热量多。
(4)通过实验表明,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充分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一般是 (填“相同”或“不同”)的。
(5)在学习时,我们把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燃料的质量之比称为热值,这里定义热值的方法,我们称之为比值法
下列几个用比值法定义,并反映物质属性的物理量有: (填写序号)。
①速度 ②功率 ③比热容 ④压强
六、综合应用题。(共12分)
21.(6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炉子将10kg的水从20℃加热至沸腾,燃烧了0.5kg的焦炭3J/(kg•℃),焦炭的热值为3.0×107J/kg。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0.5kg焦炭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3)炉子烧水的效率。
22.(6分)小芳家买了一辆以汽油为燃料的小汽车,经查阅资料,小芳了解到以下信息:“该车如以 8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百公里油耗 8L/100km。”(温馨提示:百公里油耗 8L/100km是指汽车行驶100km,需要消耗8L汽油﹣3 m3)已知:汽油密度ρ=0.7×103kg/m3,汽油的热值 q=4.6×107J/kg。
求:(1)8L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该车以8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100km时:牵引力做的功;发动机的效率。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8题为多项选择题,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选错不得分)每题3分,共24分。
1.(3分)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A,A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大,如图所示。再用带绝缘柄的C金属棒去同时接触A、B验电器的金属球,B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验电器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B.毛皮摩擦橡胶棒的过程中,电子由橡胶棒转移到毛皮
C.当C棒接触两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产生的电流方向为B到A
D.当C棒接触两验电器的金属球时,自由电子由B向A发生定向移动
【分析】(1)验电器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用毛皮擦过的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
(3)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解答】解:A.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B.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故B错误;
CD.毛皮摩擦橡胶棒带负电,验电器A也会带负电,A验电器上自由电子向验电器B转移,故产生的电流方向为B到A,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两种电荷、摩擦起电、验电器原理、以及电流的方向的规定,难度不大。
2.(3分)下列哪个标志牌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A.禁止鸣笛 B.限速
C.禁止吸烟 D.限重
【分析】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很小,用肉眼直接观察不到分子。
【解答】解:A、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限速80是指汽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80km/h,与分子运动无关;
C、禁止吸烟是因为烟分子会向外扩散,故C符合题意;
D、图D是指物体质量不得超过15t,与分子运动无关。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分子运动的有关情况,解答本题我们一定要区分开微观与宏观的区别。
3.(3分)如图是简化了的玩具警车的电路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开关S1控制整个电路
B.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动机与小灯泡是串联的
C.电动机与小灯泡工作时互不影响
D.电动机与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相同
【分析】根据电路图可知,电动机和小灯泡并联,开关S1控制小灯泡,开关S2控制电动机;根据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互不影响、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以及开关所在并联电路中的位置决定其作用。
【解答】解:A、开关S1在小灯泡所在的支路中,因此开关S1控制小灯泡所在的支路,故A错误;
B、开关S7、S2都闭合时电动机与小灯泡是并联连接,故B错误;
C、因为电动机和小灯泡并联;故C正确;
D、因为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相等,电流不一定相同。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压规律以及并联电路中开关的作用等内容,属于基础知识考查范围。
4.(3分)用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物体,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是2:1,吸收热量之比是1:2( )
A.1:1 B.1:4 C.2:1 D.4:1
【分析】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物体的比热容相等,又知道它们升高的温度和吸热热量之比,根据Q=cmΔt求出它们的质量之比。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c甲:c乙=1:1,Δt甲:Δt乙=2:1,Q甲:Q乙=1:5,
∵Q=cmΔt,
∴甲、乙的质量之比:
==××=××=。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吸热公式的灵活应用,关键是注意各量之间的关系,不要颠倒。
5.(3分)如图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四个冲程的正确顺序是丁→甲→乙→丙
B.丙冲程存在着内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过程
C.乙冲程使汽车获得动力
D.甲、乙、丙冲程是靠惯性完成的
【分析】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冲程;吸气冲程是活塞向下运动,进气门开,排气门关闭;压缩冲程是活塞向上运动,两个气门全关闭;做功冲程是两个气门都关闭,火花塞点火,活塞向下运动;排气冲程是活塞向上运动,进气门关闭,排气门开启。
【解答】解:
甲中的两个气阀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乙中的一个气阀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是第四冲程;
丙中的两个气阀都关闭,活塞下运动,是内能转化机械能;
丁中的一个气阀打开,活塞向下运动,是第一冲程;
A、四个冲程的正确顺序是丁→甲→丙→乙;
B、在丙冲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B正确;
C、乙冲程中没有能量的转化,故C错误;
D、靠惯性完成的冲程是甲、乙、丁。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内燃机四个冲程的特点。要掌握通过气阀的关闭情况和活塞的运动情况来判断是哪一个冲程。
6.(3分)有关温度、热量、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同时温度一定升高
B.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吸收热量
D.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但内能一定增加
【分析】①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②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③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解答】解:
A、物体吸收热量,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吸收热量。此选项错误;
B、发生热传递时。此选项错误;
C、D、物体内能增加,发生热传递,内能一定增加,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一般情况下,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只有两种特殊情况:晶体熔化和液体的沸腾,它们都是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变要重点记忆。
(多选)7.(3分)在探究串联电路特点实验中,粗心的小明同学连接了如图所示电路。若闭合开关,一定会发生的现象是(各元件以及电路连接均完好)( )
A.电源短路 B.灯泡L2发光
C.灯泡L1不发光 D.电流表烧坏
【分析】结合电路的连接,根据电流流向法判断电流的流向,从而判断电路中出现的现象。
【解答】解:由图可知,电流表并联在灯泡L1两端,当开关闭合时1被短路,电流从电源正极经灯泡L7、电流表、开关直接流回电源的负极2发光,灯泡L1不发光,电流表和电源都不会被烧坏,BC正确。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电路连接情况的判断和相关现象的判断,属电学基础题。
(多选)8.(3分)通过内能、热机内容的学习,可知( )
A.物体运动的动能和所有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B.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C.在热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燃气做功四次
D.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分析】解答本题要弄清:
(1)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
(3)内燃机完成四个冲程对外做功的次数及相应的能量转化。
【解答】解:A、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B、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C、在热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故C错误;
D、在压缩冲程中,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此题考查了内能的概念、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和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4分)。
9.(2分)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 能量守恒 定律。
【分析】根据对能量守恒定律内容的了解可直接做出解答。
【解答】解: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自然界中,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故答案为:能量守恒。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在填空时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10.(4分)如图所示,将一根铁丝用手快速反复弯折数十次,铁丝弯折处会发热 增大 。这个实验说明 做功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解:反复折铁丝时,人对铁丝做功,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答案为:增大,做功。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进行分析解答。
11.(4分)医用外科口罩内置一层静电无纺布,这是利用带电体能 吸附 空气中的飞沫和尘粒的性质,从而有效的阻挡了病菌的传播。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电荷的转移 。
【分析】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得电子的物质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质带正电。
【解答】解:医用外科口罩内含一层带静电的无纺布,无纺布带电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得电子的物质带负电。
故答案为:吸附;电荷的转移。
【点评】本题考查了带电体的性质、摩擦起电的认识,难度不大。
12.(4分)环境就是民生,贵阳市实施碧水保护工程,就是要保护好水资源,这是因为水具有较大的 比热容 ,请你对保护生态环境提一条有价值的建议: 不乱丢废电池 。
【分析】①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②根据对保护环境有效措施的了解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解答】解: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沙石比较,水升高的温度少,放出相同的热量,使得昼夜的温差小;
为保护生态环境,建议:不乱扔垃圾;不乱丢废电池,增大绿地面积。
故答案为:比热容;不乱丢废电池。
【点评】此题考查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特点的应用和保护环境措施的建议,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体现了物理来源生活、关注社会的学科特点。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6分)
13.(2分)按照图甲中的电路图,把图乙中的电路元件连接成实物电路。
【分析】分析电路连接,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注意各元件顺序与电路图一致。
【解答】解:两灯串联,开关控制两灯,如下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注意各元件顺序与电路图一致,是学习电学的基础。
14.(2分)根据图中实物,在方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分析】由实物图分析电路的连接情况,再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解答】解:由实物图知,两灯并联1支路上,开关在L2支路上,由此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关键是正确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以及电流表、开关的位置,注意作图要规范。
15.(2分)把初温为20℃的牛奶放入80℃的热水里加热,牛奶和水质量相同,8min后两者达到相同温度。请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分别画出0~8min牛奶和热水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大致图像。(c牛奶<c水,不考虑与外界发生热传递)
【分析】由于不考虑牛奶与热水与外界发生热传递,所以牛奶吸收的热量等于热水放出的热量,即Q牛奶吸=Q水放,根据Q=cmΔt可知,当Q、m相同时,c越大,Δt越小,所以热水降低的温度小于牛奶升高的温度;一开始两者温度相差较大,牛奶升温和热水降温都较快,随着两者温度差逐渐减小,牛奶升温和热水降温都较慢,由此可画出牛奶和热水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大致图像。
【解答】解:由于不考虑牛奶与热水与外界发生热传递,所以牛奶吸收的热量等于热水放出的热量牛奶吸=Q水放,c牛奶mΔt牛奶=c水mΔt水,由于c牛奶<c水,所以Δt牛奶>Δt水,即热水降低的温度小于牛奶升高的温度;
当末温为50℃时,此时热水降低的温度等于牛奶升高的温度水=80℃﹣50℃=30℃,Δt牛奶=50℃﹣20℃=30℃,所以当牛奶和水温度相同时;
一开始两者温度相差较大,牛奶升温和热水降温都较快,牛奶升温和热水降温都较慢,
由此可知,牛奶和热水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大致图像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热平衡方程的应用,其中分析牛奶和水的末温,以及牛奶升温和水降温的快慢是解本题的关键,也是难点。
四、简答题(每题3分,共6分)
16.(3分)我国有许多火力发电厂,请你说明在火力发电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分析】火力发电是将化学能最终转化为内能,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最后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解答】答:燃烧煤将煤的化学能转化为水的内能,水蒸气膨胀做功转化为汽轮机的机械能。
【点评】此题是考查的能量之间相互转化问题。
17.(3分)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图所示,用心做一件事来孝敬父母,也是很容易做到的一件事。请认真观察这温馨画面,写出两个现象并说明其牵涉到的有关热学和电学物理知识。
【分析】(1)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2)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解答】答:(1)用热水洗脚时,脚吸收热量,感到舒服;
(2)空气干燥时,用梳子梳头,会看到头发随着梳子飘起来。
【点评】平时多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注意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开放题注意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在中考中一些同学语言表达不严密造成错误。
五、实验与科学探究题(共28分)
18.(10分)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断开 ,若不知电流大小,电流表量程应选用 试触 法确定。
(2)若某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甲所示,则电流表测的是灯 L2 (填“L1”或“L2”)的电流。
(3)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是 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 。
(4)改正错误后,开关闭合,灯均亮,那么可能的原因是 C 。
A.电流表断路
B.开关处接触不良
C.电流表被短路
D.电源供电不足
【分析】(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连接电路时由于不知电流大小,电流表量程应选用试触法确定;
(2)电流表应与被测电路串联;
(3)电流从电流表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 指针反向偏转;
(4)分析各选项找出符合题干情况的即可。
【解答】解:(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电流表量程应选用试触法确定;
(2)电流表应与被测电路串联,图中电流表与灯泡L2串联;
(3)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
(4)A、若电流表断路2所在支路即为断路,灯泡L8不会发光,与题干情况不符;
B、若开关处接触不良,两灯泡均不会发光;
C、若电流表被短路,但两灯泡所在支路仍能形成通路,符合题干情况;
D、电源供电不足,灯均不会正常发光。
故选:C。
故答案为:(1)断开;试触2;(3)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4)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流表的使用、涉及了连接电路时的注意事项、电流单位的换算以及电路故障分析,难度一般。
19.(8分)小桂和小林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实验中:
(1)他们按如图甲的电路图连接电路,在图乙的实物图中还差一根导线没有连接,请在图中画出该条导线。
(2)在实验过程中,L2突然熄灭,L1亮度不变,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是L2 断 路。
(3)排除故障后,用电流表测出通过L1、L2和干路的电流,记录如下表,第三次实验时电流表A1指针指在如图丙的位置,其读数应为 0.24 A;小桂分析实验数据后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电流相等。小林认为小桂的结论可能不正确,他们应该更换规格 不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灯泡再次实验。
实验次数
1
2
3
电流表A1的示数/A
0.18
0.2
电流表A2的示数/A
0.18
0.2
电流表A的示数/A
0.36
0.4
(4)本实验要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寻找普遍规律 。
【分析】(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2)分析电路图,两电灯并联,根据并联电路中的特点分析故障;
(3)根据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
用归纳法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要满足2个条件:一是样本要有代表性,二是样本数量足够多;
(4)多次测量找普遍规律。
【解答】解:(1)根据实物图可知,该电路为并联电路2与L2先串联,再并联在L3和电流表A1的两端,见下图:
;
(2)由电路图知灯泡L1和L7并联,在实验过程中,L2突然熄灭,L1亮度不变,所以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是L2断路,若L2短路时,L1也会同时被短路,不会发光;
(3)(4)由图丙知电流表的量程为5~0.6A,分度值为5.02A;
为了寻找普遍规律,应该换用不同规格的器材多次实验,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是因为选两个规格相同的小灯泡。
故答案为:(1)见解答图;(2)断;不同。
【点评】本题探究“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实验,考查电路的连接、故障分析、电流的读数和归纳法的运用,属于常考命题点。
20.(10分)小明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进行探究“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燃料
加热前的水温/℃
燃料燃尽后的水温/℃
酒精
25
65
纸片
25
44
(1)探究过程中,要控制两套装置中燃料的质量和水的 质量 (选填“初始温度”、“质量”)一定要相等。
(2)实验后,可以通过比较 水升高的温度 (填“加热时间”或“水升高的温度”)来比较酒精和碎纸片放出的热量多少。
(3)从表格中数据可以发现,质量相同的酒精和碎纸片都充分燃烧后, 酒精 放出的热量多。
(4)通过实验表明,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充分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一般是 不同 (填“相同”或“不同”)的。
(5)在学习时,我们把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燃料的质量之比称为热值,这里定义热值的方法,我们称之为比值法
下列几个用比值法定义,并反映物质属性的物理量有: ③ (填写序号)。
①速度 ②功率 ③比热容 ④压强
【分析】(1)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燃料的质量和种类有关,根据其判断需控制的量;
(2)实验中通过水升高的温度来比较不同燃料放出热量的多少;
(3)根据表格中水升高的温度来比较燃料放出热量的多少;
(4)燃烧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放出的热量不同;
(5)根据比值定义法分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解答】解:
(1)由于探究过程中,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燃料的质量和种类有关,要控制两套装置中燃料的质量和水的质量一定要相等;
(2)实验中,用酒精和碎纸片燃烧给水加热;
(3)由表格中数据知,酒精使水升高的温度更高;
(4)由实验可知,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
(5)①速度②功率③密度④压强都是根据比值定义法定义的,其中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故选③。
故答案为:(1)质量;(2)水升高的温度;(4)不同。
【点评】本题是探究不同燃料放热情况的实验,主要考查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实验中要掌握比较放热多少的方法。
六、综合应用题。(共12分)
21.(6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炉子将10kg的水从20℃加热至沸腾,燃烧了0.5kg的焦炭3J/(kg•℃),焦炭的热值为3.0×107J/kg。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0.5kg焦炭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3)炉子烧水的效率。
【分析】(1)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和水的温度变化,根据Q吸=cm(t﹣t0)求出水吸收的热量;
(2)知道焦炭的热值和质量,根据Q放=mq求出焦炭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3)水吸收的热量和焦炭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比值即为炉子烧水的效率。
【解答】解:(1)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即需将水加热至100℃,
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水(t﹣t0)=4.6×103J/(kg•℃)×10kg×(100℃﹣20℃)=3.36×107J;
(2)0.5kg焦炭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Q放=mq=6.5kg×3.5×107J/kg=1.3×107J;
(3)炉子烧水的效率:
η=×100%=。
答:(1)水吸收的热量是3.36×107J;
(2)0.5kg焦炭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是2.5×107J;
(3)炉子烧水的效率是22.3%。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吸热公式和燃料燃烧放出热量公式、能量利用率公式的理解与运用,是一道较为简单的计算题。
22.(6分)小芳家买了一辆以汽油为燃料的小汽车,经查阅资料,小芳了解到以下信息:“该车如以 8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百公里油耗 8L/100km。”(温馨提示:百公里油耗 8L/100km是指汽车行驶100km,需要消耗8L汽油﹣3 m3)已知:汽油密度ρ=0.7×103kg/m3,汽油的热值 q=4.6×107J/kg。
求:(1)8L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该车以8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100km时:牵引力做的功;发动机的效率。
【分析】(1)已知汽油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变形可求得其质量;根据汽油的质量,利用Q=mq可求得完全燃烧8L汽油所放出的热量;
(2)根据W=Fs可求得牵引力做功;然后利用η=可求得它的发动机效率。
【解答】解:
(1)V=8L=8×10﹣3m3,
由ρ=可得3kg/m3×8×10﹣3m7=5.6kg,
完全燃烧2L汽油所放出的热量:Q=mq=5.6kg×3.6×107J/kg≈4.58×108J;
(2)汽车匀速行驶100km,牵引力做功:W=Fs=780N×105m=3.8×107J,
发动机效率:η==×100%≈30.4%。
答:
(1)完全燃烧8L汽油所放出的热量是2.58×103J;
(2)车以8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100km时牵引力做的功为7.8×103J;发动机效率是30.2%。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较强的计算题,速度公式变形的计算,功与功率的计算,热机效率的计算等知识点,题目的难度不大。
贵州省铜仁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九年级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贵州省铜仁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九年级物理试卷,共3页。
贵州省铜仁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九年级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贵州省铜仁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九年级物理试卷,共3页。
贵州省铜仁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八年级物理试卷(人教版): 这是一份贵州省铜仁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八年级物理试卷(人教版),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作图题,实验与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