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湖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湖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湖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湖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湖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四,至少举一个例子填入表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如图农具中,能反映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是(  ) 碳化粟粒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人面鱼纹彩陶盆 A. 北京人的群居生活 B. 河姆渡人的农业 C. 半坡人的生产生活 D. 炎黄部落的农业2.“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对这一说法解读错误的是(  )A. 这是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
    B. 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阪泉之战
    C. “平定蚩尤乱”后形成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D. 相传黄帝能够建造宫室、制造船只等3.20221229日,宁乡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下列某一物品是湖南宁乡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中最精美的物品,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是现存最大的青铜酒尊。该物品是(  )A. 司母戊鼎 B. 利簋 C. 四羊方尊 D. 毛公鼎4.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文字的演变,正确的是(  )A. 金文--甲骨文--大篆--小篆--楷书--隶书
    B. 大篆--金文--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
    C.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D. 甲骨文--大篆--金文--隶书--小篆--楷书5.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  )A. 多处春秋墓葬发掘出的铁农具 B. 影视剧作品里的有关生产场景
    C. 民俗研究学者的相关学术文章 D. 有关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传说6.如图是文物铜方量的图片。其铭文中记载了公元前34412月,大良造(爵位)鞅。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为一升。该文物可实证(  )
    A. 商朝青铜工艺高超 B. 商鞅废除井田制 C. 商鞅维护贵族特权 D. 商鞅统一度量衡7.给下面方框内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9  秦统一中国10  秦末农民大起义11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2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3  东汉的兴衰14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15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8.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从本质上体现了(  )A. 法家的衰落 B. 中央集权的强化 C. 加强思想控制 D. 注重儒家学说9.阅读如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  ) 
     A. 诸候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 B. 王国数量大大增加
    C. 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西汉王朝四分五裂10.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 公元前3世纪初期 B. 公元前3世纪末期 C. 公元前2世纪初期 D. 公元前2世纪末期11.东汉顺帝时期京城流传“直如弦,死到边;曲如钩,反封侯”的童谣。造成这一童谣流传的原因是(  )A.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 黄巾军起义的破坏 C. 汉顺帝的残暴统治 D. 州牧割据混战不已12.司马迁著的《史记》,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这部史书可以作为我们了解历史史实的重要参考资料,你在《史记》中能查到的历史史实是(  )A. 武王伐纣 B. 蔡伦改进造纸术 C. 西晋统一全国 D. 江南地区的开发13.长沙有很多与三国故事有关的地名,如赐闲湖巷、倒脱靴巷、吊马庄、捞刀河、马栏山等。下列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 巨鹿之战 B. 赤壁之战 C. 官渡之战 D. 长平之战14.长沙走马楼发掘的古井群中,出土了三国吴简14万余片。从其记载的户籍、书信等信息中发现,当时吏民姓名中使用“客”“思”(“客”外来者的意思,“思”思念的意思)两字作名字的比例很大。针对这种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 这两个字好听、好记,寓意吉祥 B. 湖南境内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
    C. 受佛教影响,取名中具有禅意 D. 中原人口迁居湖南,客籍成分增加15.东汉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相继迁入中原地区,逐渐建立起许多政权,即“五胡”十六国。唐代所修《晋书》记载,匈奴、鲜卑、羯、氐、羌均为黄帝后裔。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 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 B. 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
    C. 战乱频繁导致国家分裂 D. 黄帝是各民族共同祖先16.正所谓“民以食为天”,中国古代曾出现了一部系统总结了6世纪前黄河中下游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和贮藏等内容的农业著作,被公认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这本书的作者是(  )A. 贾思勰 B. 祖冲之 C. 刘徽 D. 胡昭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统编七年级(上)教科书材料三:当时的江南地区,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也有很大的改进。手工艺也有了快速的进步。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制盐、造船、造纸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商业的交流与城市的繁荣。南朝时期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城市。
    --摘编自统编七年级(上)教科书(1) 分别写出材料一中两种农业生产工具的功能。(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的理由。(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地区经济繁荣的原因。(4)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18.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材料二:“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韩非子•有度》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张?孔子认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什么?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如何发展孔子的思想的?(2) 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治国策略?秦始皇践行了他的理论,创立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实践法家思想上存在怎样的问题?(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治国问题的认识?19.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一系列制度创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中国历史和其他各国文化有唯一最重要的歧异,那就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的统一全国。随着青铜时代的终止,全国立即展开政治的统一,这种政治上初期的早熟,创一个惊人的记录,在此后千百年间树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传统。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
    材料三:随着西汉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算缗,对商人征收的财产税),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迺史》(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树立“中央集权的传统”,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在监察制度上进行“首创”的表现。秦朝设立的监察官职又是什么?(3) 根据材料三,概括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告缗”的目的是什么?(答出一点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实现这目的,汉武帝采取的其他措施是什么?(4) 综上所述,秦始皇、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具有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线路图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是国际公认的丝绸之路分支之一,和陆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是连接古代中国和中亚、波斯以及欧洲、非洲和东北亚地区的贸易大通道。大量文物见证了海上丝路的辉煌。 汉金花球串饰(广西合浦出土)五代越窑鹦鹉纹粉盒(浙江余姚出土)元基督教四翼天使墓碑石(福建泉州出土)金花球共出土5个,其焊接工艺源自印度、古希腊迈锡尼等地。越窑制瓷技术被传授到了朝鲜半岛,朝鲜半岛有与此粉盒类似器物出土。该墓碑石上面雕刻有多种宗教的标志,是当时泉州多种宗教并存的见证。材料三:“丝绸之路”是因古代中国丝绸的商贸之旅而命名,……他们穿越崇山峻岭,跋山涉水,将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茶叶、瓷器等传送到了世界各地;同时,还把中亚的汗血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西亚的乐器、天文学…… 一一摘编自(美)比尔•波特《丝绸之路》材料四:“胡饼”原是胡人的主食,魏晋南北朝时,“胡饼”传入中原,成为汉人喜爱的面食。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等副食在汉人中间广泛流行。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粮食作物麦、粟等传入南方,南方的荔枝、香蕉等特产闻名北方。北方还可吃到西域的西瓜、葡萄、胡瓜(黄瓜)、菌香等蔬果。
    请回答:(1) 图中AB是“丝绸之路”的起止点,它们分别是哪里?汉朝为加强对C地区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哪位?(2) 根据材料二信息,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3) 根据材料三、四,至少举一个例子填入表格。 从中国输入西方的物品或技术从外国传入中国的物品或文化从游牧民族传到中原的物品或技术从北方传到南方的物品或技术A ______ B ______ C ______ D ______ (4) 根据材料四,分析这一时期北方饮食的特点,并解释其原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中的“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人面鱼纹彩陶盆”,结合所学可知,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的黄河流域,生活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半坡人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半坡人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其中的代表。所以C项正确;A项所述的人类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此时还没有经营原始农业,不符合题意,应排除;B项所述遗址的人种植的是水稻,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不符合题意,应排除;D项所述的农业与题干材料中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不符,因为“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手工业方面,应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半坡的原始农耕的知识,解题关键是联系所学、分析材料、结合要求、作出选择。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半坡的原始农耕的理解,侧重考查学生的史料解析能力。2.【答案】B【解析】黄帝即轩辕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在涿鹿战役中,黄帝创造指南车,联合炎帝起来打败了蚩尤,相传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他的妻子养蚕缫丝,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因其卓著的功绩,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被尊为“人文初祖”。所以材料ACD项描述正确,错误的是B项。
    故选:B
    本题结合材料考查黄帝的事迹。识记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华文明的起源。3.【答案】C【解析】四羊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属炭河里遗址。四羊方尊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故C符合题意;司母戊鼎不是青铜酒尊,排除A;利簋、毛公鼎都是西周青铜器,排除BD
    故选:C
    本题考查青铜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青铜器,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四羊方尊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4.【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甲骨文出现于商朝,金文出现于商周时期,大篆出现于西周晚期,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全国推行的规范文字,后来秦朝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最后出现了楷书。故我国文字出现的先后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大篆体、小篆体、隶书、楷书。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字演变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本题难度不大,识记我国文字演变的顺序。5.【答案】A【解析】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多处春秋墓葬发掘出的铁农具。A是第一手史料,BCD都是第二手史料,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铁器和牛耕的出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6.【答案】D【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铜方量是商鞅变法时颁布的标准量器,商鞅铜方量是中国度量衡史上极重要的珍品。故该文物可实证商鞅统一度量衡。
    故选:D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7.【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时期的主题是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秦汉时期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题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明清时期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观察题干方框内的内容可知,第9课到第15课的内容与秦汉时期有关,故最合适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相关史实。8.【答案】B【解析】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从本质上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战国“百家争鸣”诸子百家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分不开,春秋战国实属乱世,群雄争霸,各有各的政治主张,也便分流出了众多学派。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在思想上加强控制的表现之一是焚书坑儒,不允许民众像战国时期一样议论时政攻击秦始皇。到了汉武帝时期,为了进一步巩固统治,加强皇权,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既可和秦始皇一样加强思想控制,又可利用儒学的思想为统治者服务,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这一时期的强化。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中央集权的强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理解并识记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9.【答案】A【解析】仔细观察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可知,封国人数多于中央,封国辖郡多于中央,其反映的社会问题是诸候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西汉初年,为巩固国家的统治,汉初分封了许多王国。到汉武帝时,汉初分封的诸侯国,有相当的势力,严重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故选:A
    本题以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为依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的相关历史史实。10.【答案】B【解析】在公元纪年法中,100年为一个世纪,百位数值前面加110年为一个年代,早期:世纪头20年,中期:40-60年代,晚期:80-90年代。公元前数值按时间先后由大到小。故公元前202年是公元前3世纪末期。
    故选:B
    本题考查纪年方法的相关知识,知道公元前202年是公元前3世纪末期。
    解答本题需掌握公元纪年法的计算方法。11.【答案】A【解析】“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首童谣反映出东汉中期以后政治腐朽,社会混乱的状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故选:A
    本题考查了东汉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与影响。12.【答案】A【解析】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因此武王伐纣发生在商朝,可以查到。蔡伦改进造纸术、西晋统一全国、江南地区的开发都发生汉武帝之后,因此查不到。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史记》,应重点掌握《史记》的作者、体例、内容、影响。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史记》基础知识的掌握。13.【答案】B【解析】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赤壁之战后,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位进一步巩固,并向岭南发展,因此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B是正确的选项;巨鹿之战是公元前207年以楚军为首的各诸侯义军与秦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决定性战役,排除A;官渡之战是曹操军与袁绍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展开的战略决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排除C;长平之战是秦国军队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最后以赵军的失败告终,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了赤壁之战。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赤壁之战,才能做出正确选择。14.【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长沙走马楼发掘出土的三国吴简。当时吏民姓名中使用“客”“思”两字作名字的比例很大的原因是由于中原人口迁居湖南,客籍成分增加,之所以使用“客”“思”两字,是为了表达对故土的思念之情,D符合题意,ABC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南迁和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南迁和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5.【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在内迁过程中,逐渐与汉族等民族进一步融合,共同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才会在后世被认为是黄帝后裔。这也体现出了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故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区域开发,排除B项。材料与国家分裂无关,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到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几个民族,不能说是各民族,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6.【答案】A【解析】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著有《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总结了6世纪前黄河中下游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世界农学史上的名著。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这本书是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贾思勰及其所著的《齐民要术》的相关史实。“系统总结了6世纪前黄河中下游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和贮藏等内容的农业著作”“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贾思勰及其所著的《齐民要术》的相关史实。17.【答案】【小题1】播种和灌溉。【小题2】三国时期的局部统一,客观上都促进了各地的发展,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各国统治者又都重视发展生产,所以三国鼎立为全国的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小题3】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进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小题4】正确的经济措施、执政者的重视、安定的社会环境、有效的社会改革等。【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工具的改进、三国鼎立、江南地区的开发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生产工具的改进、三国鼎立、江南地区的开发等相关史实。18.【答案】【小题1】以德治国;“仁”;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小题2】以法治国;中央集权制度;刑罚残酷。【小题3】既要坚持依法治国,又要重视以德治国,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解析】本题考查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19.【答案】【小题1】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小题2】建立刺史制度;御史大夫。【小题3】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小题4】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解析】本题考查秦汉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和作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秦汉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和作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20.【答案】【小题1】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茶叶、瓷器等【小题2】中亚的汗血马、葡萄、西域的西瓜、胡瓜(黄瓜)
    印度的佛教、音乐,西亚的乐器、天文学【小题3】胡饼、乳酪【小题4】麦、粟【解析】1)图中AB是“丝绸之路”的起止点,它们是长安、欧洲,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汉朝时,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著名的丝绸之路。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张骞,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2)根据“海上丝绸之路是国际公认的丝绸之路分支之一,和陆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是连接古代中国和中亚、波斯以及欧洲、非洲和东北亚地区的贸易大通道。大量文物见证了海上丝路的辉煌。”可知,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汉朝同其他地区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
    3)据材料三“‘丝绸之路”是因古代中国丝绸的商贸之旅而命名,这条纵横几千公里的商路在几千年间,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穿越崇山峻岭,跋山涉水,将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茶叶、瓷器等传送到了世界各地;同时,还把中亚的汗血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西亚的乐器、天文学……”、材料四“‘胡饼’原是胡人的主食,魏晋南北朝时,‘胡饼’传入中原,成为汉人喜爱的面食。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等副食在汉人中间广泛流行。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粮食作物麦、粟等传入南方,南方的荔枝、香蕉等特产闻名北方。北方还可吃到西域的西瓜、葡萄、胡瓜(黄瓜)、菌香等蔬果”可知,从中国输入西方的物品或技术有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茶叶、瓷器等,从外国传入中国的物品或文化有中亚的汗血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西亚的乐器、天文学,从游牧民族传到中原的物品或技术有胡饼、乳酪等,从北方传到南方的物品或技术有麦、粟。
    4)根据材料四“魏晋南北朝时,‘胡饼’传入中原,成为汉人喜爱的面食。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等副食在汉人中间广泛流行。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粮食作物麦、粟等传入南方,南方的荔枝、香蕉等特产闻名北方。北方还可吃到西域的西瓜、葡萄、胡瓜(黄瓜)、菌香等蔬果。”可知,这一时期北方饮食的特点是受到西域和少数民族地区影响大(或者受外来文化影响大),其原因丝绸之路的开辟、北方民族入主中原。
    故答案为:
    1A:长安;B:欧洲;西域都护;张骞。
    2)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汉朝同其他地区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
    3从中国输入西方的物品或技术从外国传入中国的物品或文化从游牧民族传到中原的物品或技术从北方传到南方的物品或技术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茶叶、瓷器等中亚的汗血马、葡萄、西域的西瓜、胡瓜(黄瓜)
    印度的佛教、音乐,西亚的乐器、天文学胡饼、乳酪麦、粟4)特点:受到西域和少数民族地区影响大(或者受外来文化影响大);原因:丝绸之路的开辟、北方民族入主中原。
    本题以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丝绸之路的路线、张骞出使西域、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丝绸之路开通后交流的物品、魏晋南北朝北方饮食的特点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丝绸之路的路线、张骞出使西域、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丝绸之路开通后交流的物品、魏晋南北朝北方饮食的特点等知识。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雨外教育集团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雨外教育集团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南省长沙师大附中教育集团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湖南省长沙师大附中教育集团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