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教案
展开《观沧海》 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并熟练背诵这首诗,领会乐府诗语句之优美。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学会赏析诗歌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寓情于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同学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对,大海的声音,好听吗?想象一下,大海就在你的眼前……
海风吹过,海鸟鸣叫,海浪翻滚,看,海边的山上站了一个人,刚刚打完胜仗的他策马扬鞭,踌躇满志,正望着大海吟诗呢,他,是谁?对,曹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吟的这首《观沧海》,一起去体会一下这位一代枭雄的雄心壮志吧!
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你们都预习的怎么样了?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吧。
①读生字词
②作者介绍
三.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文章的多种写法。
2、感受诗人的广阔胸襟,豪迈的气概.
3、学习赏析名句的具体方法。
四、初读诗歌,设疑自探
生自读诗歌,根据诗歌题目和目标提出问题。
- 作者写了哪些实景与虚景?
- 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 这首诗的写法有哪些?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赏析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预设答案:
实景: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虚景:日月、星汉
写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主题:这首诗以“观”字总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作者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与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感情基调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赏析:作者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运用夸张、互文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这吞吐宇宙的大海,正是作者博大胸襟的象征,表达了作者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
“若”字在句中是“好像”的意思,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作者的博大胸襟。
赏析方法:手法(烘托、情景交融、对比、用典)+写出了什么(字面含义)+表达了什么(作者的情感或包含的哲理)+显得怎么样(效果)
其他赏析方法,可提问,稍点出。
五、激情诗歌,解疑合探
指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这首诗歌,结合作者简介及背景以及自己阅读后的理解来共同合作探究这五个问题,先阅读,思考,再合作探究,时间为十分钟。
展示:分小组展示,小组竞赛,评比出表现最好的小组,予以表扬。
预设答案:
六、对比阅读,质疑再探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与《观沧海》对比,它有何异同?(内容,情感,写法)
(让同学们充分讨论并得出结论,不同点:低沉与高昂的情感基调,相同点:虚实结合的手法等。)
七、作业
比较阅读: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保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通过朗读赏析曹操不同时期创作诗歌的思想感情。
预设答案: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大捷,班师回朝途中,天气寒冷且干旱,方圆二百里内没有可以饮用的水源,军队粮食也已经匮乏,不得已杀了数千匹马匹来作为军队的粮食,挖地三十多丈才得到水源。军队途径碣石道(今昌黎碣石山流域)时,遇到“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之景观,曹操命士卒山中觅水,安营扎寨,然后作了此诗。
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八、 结语:同学们,世界上最大的地方是海洋,毕海洋还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那是人的心呀!曹操能拥有如此博大的心胸,还有凌云壮志,怪不得他能一统北方,成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相信我们能通过这首诗歌从他身上学到不少东西,希望今后你们也能立凌云壮志,攀登人生高峰!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静态自习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