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期末测试卷】(浙江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人文地理(下册)第二课 山川秀美(中考真题模拟重组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881787/1-169675630310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中期末测试卷】(浙江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人文地理(下册)第二课 山川秀美(中考真题模拟重组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881787/1-169675630312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中期末测试卷】(浙江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人文地理(下册)第二课 山川秀美(中考真题模拟重组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881787/1-169675630314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中期末测试卷】(浙江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人文地理(下册)第二课 山川秀美(中考真题模拟重组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881787/0-169675630107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中期末测试卷】(浙江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人文地理(下册)第二课 山川秀美(中考真题模拟重组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881787/0-169675630111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中期末测试卷】(浙江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人文地理(下册)第二课 山川秀美(中考真题模拟重组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881787/0-169675630114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期中期末测试卷】(浙江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人文地理(下册)第二课 南方地区 (期末真题重组卷) 试卷 0 次下载
- 【期中期末测试卷】(浙江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人文地理(下册)第二课 山川秀美(期末真题重组卷) 试卷 0 次下载
- 【期中期末测试卷】(浙江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人文地理(下册)第三课 地域差异显著 (中考真题模拟重组卷) 试卷 0 次下载
- 【期中期末测试卷】(浙江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人文地理(下册)第三课 地域差异显著(期末真题重组卷) 试卷 0 次下载
- 【期中期末测试卷】(浙江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人文地理(下册)第一课 北方地区 (能力提升卷) 试卷 0 次下载
【期中期末测试卷】(浙江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人文地理(下册)第二课 山川秀美(中考真题模拟重组卷)
展开第四单元 中国各族人民的家园
第二课 山川秀美
中考真题模拟重组卷
一、 单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要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调水冲沙是治理黄河泥沙的一种方法。它利用水库,通过水流的冲击,将淤积的泥沙送入大海,从而遏制下游河床抬高。读图,完成1-2题。
1.(2023·浙江嘉兴·中考真题)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在调水冲沙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位于图中的(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2023·浙江嘉兴·中考真题)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所在河段的水文特征是( )
A.水流速度慢 B.河床高
C.河道九曲十八弯 D.含沙量大
【答案】1.D 2.D
【详解】题目创设地理情境,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问题。黄河上游水力资源丰富,中游河流含沙量大,下游河床不断抬高成为“地上河”,由此可知“调水冲沙”主要在中游接近下游地区,黄河的中下游分界线以桃花峪为界限。故1题选 D,2题选D。
3.(2023·浙江金华·中考真题)随着第一批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下图),翻开了我国有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新篇章。这些国家公园( )
A,其中地势最高的是三江源国家公园 B.各自所跨的省级行政区的数量相同
C自然景观差异明显都因为纬度不同 D.设立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开发资源
【答案】A
【详解】根据第一批国家公园分布因可知,不同的国家公园所跨的省级行政区的数量不同,排除B;自然景观的差异明显除了纬度的原因,还有海拔等因素,排除C;国家公园设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扩而非开发资源,D也是错误的。故选 A。
4.(2018·浙江绍兴·中考真题)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版图中的重要轴线,下列关于长江流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长江横贯东西,连接我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
B.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雨热同期
C.长江流经我国三级阶梯,江阔水深,全线皆可通航
D.长江流经四川盆地、宁夏平原、太湖流域等稻米产区
【答案】B
【详解】长江流域位于我国的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雨热同期,故B叙述正确,ACD叙述错误。
5.(2023·浙江衢州·模拟预测)关于图中各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洪涝灾害严 B.②—地上河 C.③—湿地面积缩小 D④—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C
【详解】由图可知,图中①三江平原和③三江源地都存在湿地减少的生态环境问题,②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④塔里木盆地由于气候干旱,存在土地荒漠化现象,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6.(2023·浙江温州·模拟预测)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集中体现在两方面,分别是( )
A.地形和河流 B.山脉和河流 C.气温和降水 D.植被和土壤
【答案】C
【详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等。综上所述,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集中体现在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故选C。
7.(2023·浙江温州·一模)作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一碗水,半碗泥”的现象,主要出现在以下哪个地区?( )
A.兰州以上河段 B.兰州至河口河段
C.河口至桃花峪河段 D.桃花峪以下河段
【答案】C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有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于中游流域,即从河口到桃花峪,C项正确;兰州以上河段、兰州至河口河段属于黄河上游,不是泥沙的主要来源地,排除A项、B项;桃花峪以下河段属于黄河下游河段,不是泥沙的主要来源地,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3·浙江宁波·一模)有关如图中河流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下游河道弯曲,被称为“九曲回肠”
B.中游江阔水深,被誉为“黄金水道”
C.下游落差大、水流急,被誉为“水能宝库”
D.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被称为中国“第一大河”
【答案】D
【详解】读图可知,图中河流是长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被称为我国“第一大河”。D项正确;长江中游河道特别弯曲,被称为“九曲回肠。排除A项;长江下游江阔水深,航运价值高,被誉为“黄金水道”。排除B项;长江上游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被称为“水能宝库”。排除C项。故选D项。
9.(2023·浙江衢州·一模)图中的甲地形区是( )
A.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渭河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B
【详解】由图示材料可知,甲地形区位秦岭以南,云贵高原以北,地势平坦,四周高、中间低,属于盆地地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中面积最小、最湿润的四川盆地,B项正确;华北平原与云贵高原并不相接,排除A项;渭河平原位于秦岭以北,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云贵高原东北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0.(2022·浙江温州·三模)2020年底,三江源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建设的核心是:保护生态,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关于三江源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长江、黄河、珠江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
B.设立国家公园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
C.湿地广布、湖泊众多,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D.是世界上的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答案】D
【详解】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水源充足,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D项正确;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排除A项;设立国家公园最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高原湿地的生态环境,排除B项;青海省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合发展农业,排除C项。故选D项。
11.(2021·浙江·统考一模)长江与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它们的共同点有( )
①河流治理的首要任务都在于治沙 ②都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
③青海和四川是它们共同流经的省份 ④下游都有“黄金水道”之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河治理的首要任务都在于治沙,故①错误;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故②正确;长江黄河共同流经的省区是青海省和四川省,故③正确;长江下游水量丰沛,河道宽阔有黄金水道 之称,但是黄河下游泥沙淤积严重,有的河段甚至成为了地上河,不适合通航,故④错误。综上,②③正确,选择C,排除ABD。
12.(2020·浙江台州·统考模拟预测)下列黄河流域开发利用方式,合理的是( )
A.全流域投放营养物质,提高鱼类产量 B.扩大流域周边围网养殖规模
C.严禁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 D.大量引黄灌溉,种植水稻
【答案】C
【详解】在黄河的开发利用中,应严禁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内,防止水污染问题,C选项正确;在黄河全流域投放营养物质会造成河流中的营养过盛,不一定会提高鱼类产量,A选项错误;流域周边围网养殖的扩大,使大量的残饵、代谢物及药物等大量排放,造成严重水污染,B选项错误;大量引黄灌溉种植水稻会造成下游工业用水不足,且引黄灌溉成本高,D选项错误。
(2023·浙江嘉兴·一模)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甲处阴影部分的地形是( )
A.盆地 B.丘陵 C.高原 D.山地
14.下列就长江干流在图示区域段的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江窄流急均无法通航 B.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
C.河床抬高成“地上河” D.冬季常现“冰塞川”
【答案】13.A 14.B
【解析】13.结合图中信息可判定,图示地区为我国西南云贵川地区。甲处位于四川省东部,应为四川盆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结合图中信息可判定,图示地区为我国西南云贵川地区,为长江上游。该河段水量大,地势落差大,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B正确。长江宜宾以下河段和四季通航,宜宾位于重庆上游,A错误。河床抬高成“地上河”应是荆江河段,而非此处,C错误。图示长江流经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0℃,冬季河流不结冰,D错误。故选B。
(2023·浙江宁波·一模)2022年12月20日,世界在建规模最大、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大型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正式投产发电。这标志着我国在长江上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读下图,完成以下小题。
15.选择在白鹤滩建水电站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流经横断山区,落差大 B.地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
C.位于长江上游,河水清澈 D.位于四川盆地中间,地势起伏大
16.白鹤滩水电站建设难度大,原因不包括( )
A.交通不便 B.地表起伏大 C.有结冰期 D.地质复杂
【答案】15.A 16.C
【解析】15.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白鹤滩水电站所在河段流经横断山区,且地处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是在白鹤滩建水电站的主要原因,A符合题意,BD不符合题意;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河水清澈,但不是在白鹤滩建水电站的主要原因,C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白鹤滩水电站地处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山高坡陡,地质复杂,地表起伏大,交通不便,容易产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所以白鹤滩水电站建设难度大,ABD不符合题意;白鹤滩水电站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没有结冰期,C符合题意。故选C。
(2023·浙江杭州·统考一模)粮食安则天下安。中国粮食连年丰收,长期保持库存充足。下图①②③④四地建有粮库,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粮库所在地( )
A.均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 B.①地的降水最丰富
C.②地水土流失比③地轻 D.④地洪涝灾害频繁
18.粮食库存需要低温、干燥的环境,图中四个粮库库存条件最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7.D 18.B
【解析】17.①粮库位于太行山以东,处于地势第三阶梯,排除A;④地的降水最丰富,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排除B;②地水土流失比③地重,②地位于黄土高原,排除C;④地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洪涝灾害频繁,D正确;故选D。
18.①地位于华北平原,④地位于四川盆地,③地位于渭河谷地,均不符合天然低温且降水较少、较为干燥的特点,排除ACD;②地位于黄土高原,其海拔相对较高,受太行山阻挡,其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燥,最符合天然低温、干燥库存的条件,B正确,故选B。
(2022·浙江宁波·模拟预测)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全线通车,该铁路全长1035公里,总投资约505.45亿元,线路北起昆明,终点为老挝首都万象。“中老铁路”的修建难度极大,全线80%路段为桥梁和隧洞。下图为中老铁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根据图文材料,判断“中老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 )
A.地形崎岖 B.气候炎热 C.森林密布 D.资金不足
20.“中老铁路”和湄公河水运航线相比所具有的优势是( )
A.速度更快 B.运价更低 C.投资更少 D.受气候影响更大
【答案】19.A 20.A
【解析】19.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及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且靠近山区,地形崎岖,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同时地质条件不稳定,加大了交通建设难度。靠近热带地区,气温较高;植被较多,森林密布;老挝资金不足等影响铁路建造,但不是最大困难,最大的困难是地形崎岖,A项正确;BCD项与题干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20.水路运输最大的优势是成本低,运价低,水运相比,中老铁路运输的优点是速度快;受天气影响不大,A项正确;投资和运价比水运更大,排除BC项;中老铁路运输的优点,受天气影响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
(2022·浙江温州·模拟预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已形成,这里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下图为长江三角洲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长江对长江三角洲的巨大价值是( )
A.灌溉与发电 B.养殖与发电 C.供水和养殖 D.供水和运输
22.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得益于( )
①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②农业的发展
③通信技术的发展 ④科技力量的迅猛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21.D 22.D
【解析】21.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为长江三角洲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发展;长江航运价值高,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是承东启西的纽带,D项正确;长江下游地势低平,河流落差小,水能资源不足,不能为三角洲地区提供水力发电,排除AB项;长江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了养殖条件,但不是主要的价值,排除C项。故选D项。
22.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三角洲区域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主要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科技力量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①③④符合题意;农业的发展不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的原因,②错误。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2022·浙江杭州·模拟预测)宁夏有民谣传唱:“宁夏川,两头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水浇田,金川、银川、米粮川。”图是宁夏年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宁夏的年降水量分布特点是( )
A.东南多,西北少 B.东北多,西南少
C.东南少,西北多 D.南部少,北部多
24.贺兰山是宁夏平原的“守护神”,其主要作用有( )
①削弱寒冷气流 ②阻挡沙漠入侵
③减少洪涝灾害 ④增加山地降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23.A 24.D
【解析】20.据宁夏年降水量分布图可知,宁夏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由大于400mm变为小于200mm,所以宁夏的年降水量分布特点为东南多,西北少,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21.贺兰山位于宁夏平原西侧,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大致呈南北走向,山势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宁夏平原正好处于贺兰山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为农业发展提供灌溉水源,,①②④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贺兰山对该区域洪涝灾害的减少影响不大,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1分。)
25.(2023·浙江丽水·中考真题)(10 分)“深中通道”连接深圳与中山,2024 年通车后深中两地间的通行时间将由2小时变为 30分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图1可知,珠江的流域面积比黄河 (填大或小),但年均径流量却比黄河 (填大或小)。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4分)
(2)依据图2,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4分)
(3)“深中通道”的建成对珠江口地区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答案】(1)小 大 原因:珠江主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域内降水多,水量大;黄河主要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区,流域内降水少,水量小。
(2)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城市密集;有香港、澳门的区位优势条件。
(3)缩短深圳与中山之间的通行距离,方便珠江口两岸的陆路联系,促进珠江口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
【解析】本题为地理题,考查从材料、因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难度不大。第(1)问流域面积和径流量比较大小可以直接从图1珠江、黄河信息柱状图中得出。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指明了回答的方向为气候角度,只要知道两条河流的地理位置,结合其对应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即可作答。
第(2)问,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有利条件,结合图2粤港澳大湾区示意图中的图例和注
记,提取出相应的信息即可。
第(3)问,结合题目引言中通行时间的缩短即可得出意义一,继而推及联系的密切和经济的发展。
26.(2022·浙江宁波·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2022年2月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由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北京举办所有冰上项目比赛,张家口举办大部分的雪上项目(一般要求场地要有一定的坡度)比赛。张家口主赛场山地的海拔高度约800~2200米,年累计降雪约140毫米,积雪深度约1600毫米。
材料二:京津冀地区示意图。
(1)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由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这体现北京的城市职能是 ,从图中可看出,张家口位于 山脉。(2分)
(2)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所处地形区属于 ,东临我国 海。其中“冀”为 省的简称。(3分)
(3)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张家口承办雪上项目比赛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答案】(1) 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阴山
(2) 华北平原 渤 河北
(3)纬度较高,冬季降雪较多;地势高,气温低,冬季降雪不易融化;地形为山地,有适度的坡度,适宜开展滑雪活动。
【解析】(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出冬奥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属于文化活动,冬奥会的举办体现了北京市文化中心的城市职能。从图中可以看出,张家口位于阴山山脉。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出京津冀地区是指北京、天津、河北,该地区位于华北平原,东临我国的内海—渤海。其中“冀”为河北省的简称。
(3)根据图文材料,张家口纬度较高,冬季降雪较多;张家口主赛场山地的海拔高度约800~2200米,地势高,气温低,冬季降雪不易融化;张家口地形为山地,有适度的坡度,适宜开展滑雪活动。
27.(2022·浙江杭州·模拟预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是冬虫夏草的主产地之一。冬虫夏草喜光喜湿,一般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区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该保护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山脉甲是 。(2分)
(2)该保护区所在地形区的突出自然特征是 ,种植业区的分布特点是 ,首要考虑的因素是 。(3分)
(3)该保护区成为我国优质冬虫夏草产地的条件是 。近年来由于人们乱采滥挖,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4分)
(4)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本区已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根据铁路命名方式,图中在建铁路名称是 。(1分)
【答案】(1) 一 横断山脉
(2) 高寒 分布在河谷地区 热量或气候
(3) 晴天多(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多高山、冰雪融水湿度大;海拔高 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
(4)川藏铁路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青藏高原是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由图可知,该保护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山脉甲是横断山脉。横断山脉是我国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2)由图可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所在地主要位于青藏高原,地形区的突出自然特征是高寒,种植业区的分布特点是分布在河谷地区,首要考虑的因素是热量因素。
(3)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冬虫夏草喜光喜湿,一般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主要产于我国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带。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成为我国优质冬虫夏草产地的条件是晴天多,光照充足;多高山、冰雪融水湿度大;海拔高。青藏高原生态脆弱,近年来由于人们乱采滥挖,造成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
(4)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本区已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由图可知,图中在建铁路是从成都到拉萨,成都属于四川省,拉萨属于西藏自治区,根据铁路命名方式,图中在建铁路名称是川藏铁路。
【期中期末测试卷】(浙江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人文地理(下册)第一课 北方地区 (期末真题重组卷): 这是一份【期中期末测试卷】(浙江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人文地理(下册)第一课 北方地区 (期末真题重组卷),文件包含期中期末测试卷浙江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人文地理下册第一课北方地区期末真题重组卷解析版docx、期中期末测试卷浙江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人文地理下册第一课北方地区期末真题重组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期末测试卷】(浙江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人文地理(下册)第三课 地域差异显著 (中考真题模拟重组卷): 这是一份【期中期末测试卷】(浙江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人文地理(下册)第三课 地域差异显著 (中考真题模拟重组卷),文件包含期中期末测试卷浙江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人文地理下册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中考真题模拟重组卷原卷版docx、期中期末测试卷浙江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人文地理下册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中考真题模拟重组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期末测试卷】(浙江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人文地理(下册)第二课 山川秀美(期末真题重组卷): 这是一份【期中期末测试卷】(浙江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人文地理(下册)第二课 山川秀美(期末真题重组卷),文件包含期中期末测试卷浙江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人文地理下册第二课山川秀美期末真题重组卷原卷版docx、期中期末测试卷浙江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人文地理下册第二课山川秀美期末真题重组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