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判断题,选择题,连线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五年级(下)期末科学试卷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9分)
1.(1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有水、空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 (判断对错)
2.(1分)食物链一般是从绿色植物开始的。 (判断对错)
3.(1分)用浮的材料一定比用沉的材料造的船载重量大。 (判断对错)
4.(1分)潜艇被设计成鱼类的身体形状,可以有效减小水的阻力。 (判断对错)
5.(1分)全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持续升高,已引起了北冰洋浮冰面积缩小等问题。 (判断对错)
6.(1分)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从源头上减少垃圾。 (判断对错)
7.(1分)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高低无关。 (判断对错)
8.(1分)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触,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判断对错)
9.(1分)导热性能好的材料比导热性能差的材料用途大。 (判断对错)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
10.(2分)小明把6颗饱满的种子分成两组:1号组种子放在常温处,保持湿润;2号组种子放在常温处( )
A.阳光 B.一定的水分 C.适宜的温度
11.(2分)根据“蚯蚓的选择”实验现象,我们知道了在( )更容易找到蚯蚓。
A.校园一角的干土中 B.小溪中
C.菜园的土壤里
12.(2分)绿豆苗地里的所有生物形成了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13.(2分)船舶的发展史大体经历了:舟筏时代、帆船时代、蒸汽机船时代和柴油机船时代,这四个船舶发展史的主要划分标准是( )
A.动力 B.船体材料 C.体积
14.(2分)用手将一块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在它完全浸入水中之前,越往下压用力越大,它受到的( )
A.浮力越大 B.重力越小 C.重力越大
15.(2分)关于“曹冲称象”过程中船的排开水量,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称象时船的排开水量大
B.空船时排开的水量大
C.空船和称象时排开的水量一样大
16.(2分)北极熊的栖息地减少主要是因为( )
A.城市扩张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全球变暖
17.(2分)下列做法不符合“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理念的是( )
A.对污水进行科学处理
B.大量开采地下水
C.对饮用水源加强水质监测
18.(2分)水沸腾后持续加热,热水的温度( )
A.持续上升 B.不变
C.先不变,后持续上升
19.(2分)在夏天的烈日下,很多物体摸上去很烫这是太阳的( )造成的。
A.传导 B.对流 C.辐射
20.(2分)在阳光下生长的绿豆芽的特点是( )
A.茎细、叶片发黄 B.茎粗、叶片发黄
C.茎粗、叶翠绿色 D.茎细、叶翠绿色
21.(2分)黄山迎客松的枝叶一边多一边少,这是它的生长受到( )影响造成的。
A.温度 B.阳光 C.水分 D.风
22.(2分)鱼在水中是上浮下沉,靠的是( )
A.鱼鳃 B.鱼鳔 C.鱼鳍 D.鱼鳞
23.(2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环境,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提倡有效充分利用
B.未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
C.快递包装盒再利用
D.开发新能源,减少对天然能源的使用
24.(2分)小红在做酒精灯加热试管内水的实验中,下列哪一个操作错误的?( )
A.用酒精灯外焰来加热
B.酒精灯加热结束后用灯帽盖灭
C.加热完成后用手直接触摸烧杯
D.试管内的水不多于三分之一
三、连线题(7分)
25.(4分)把动物名称与过冬方式连线。
青蛙
换毛
大雁
冬眠
猫
迁徙
黄鱼
洄游
26.(3分)将生活实际与科学原理连线。
电水壶烧水
热传导
在阳光下取暖
热对流
装开水的玻璃杯烫手
热辐射
四、探究题:(54分)
27.(18分)生物与环境
绿豆的生长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我们的想法?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1)小红为此展开了研究。把种子分成两组,一组放在黑暗环境,另一放在明亮环境,进行观察。小红选择探究的问题是“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 ”。
(2)小红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A.对比实验
B.模拟实验
C.演示实验
D.实地调查
(3)在这个实验中,小红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
环境条件
种子总数(粒)
已发芽数(粒)
未发芽数(粒)
明亮
18
16
2
黑暗
18
17
1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获得的实验结论是 。
A.实验中未发芽的种子有3粒
B.在低温环境下,种子会更快发芽
C.在黑暗环境下,种子会更快发芽
D.光照对种子发芽没有明显影响
(4)绿豆种子继续生长成为绿豆苗,其光合作用所需原料有 。
A.水、氧气
B.水、二氧化碳
C.氧气、二氧化碳
D.水、氧气、二氧化碳
(5)把两组绿豆苗放在阳台同一地方,同时加适量的水。将其中一组用透明的塑料袋罩住,另一组用不透明的塑料袋罩住。
①这个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
②一周后,被透明塑料袋罩住的这组绿豆苗 。
A.茎粗直,叶翠绿,植株高
B.茎粗直,叶翠绿,植株矮
C.茎细长,叶泛黄,植株高
(6)绿豆苗丛中生活着许多生物,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系。
①请选择上图中的生物,写出绿豆苗丛中最长的一条物链。 。
②如果绿豆苗丛中蚜虫被大量消灭,瓢虫会 。
A.大量繁殖
B.大幅减少
C.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
28.(14分)了不起的船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2020年10月27日,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
(1)科技发展改变着船的动力系统。下列关于船的动力的发展顺序正确的是 。
A.风力→人力→蒸汽→柴油
B.人力→风力→蒸汽→柴油
C.人力→风力→柴油→蒸汽
D.人力→蒸汽→风力→柴油
(2)“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是通过改变自身的 (填“重量”或“体积”)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3)“奋斗者号”在完全浸入同一海域中后不断下潜,这一过程中它受到的浮力 (填选项,下同);当“奋斗者号”考察归来后慢慢浮出水面,这一过程中它受到的浮力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
(4)小夏想用四个相同的带盖空瓶模拟“奋斗者号”在水中的沉浮,瓶内装有不同量的细沙,如图。
①排开的水量最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②受到的浮力一样大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③往③号瓶继续加细沙,瓶子浸入水中后会 。
A.下沉
B.上浮
C.不变
D.无法判断
29.(12分)我们的家园
2021年是有记录以来海洋最暖的一年。由23名国际专家纽成的团队发现,大气中过多的温室气体是造成海洋变暖的主要原因。海洋变暖将会对气候、生态产生严重影响。为保护环境,我们又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1)如果地球没有没有大气层,则 。
A.生命依然存在
B.天空更加蔚蓝
C.地球昼夜温差变大
D.不会有流星体到达地球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节约用水,推广农业滴灌
B.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
D.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要合理使用
(3)如图中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是 。
A.水污染
B.大气污染
C.噪声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
(4)下列垃圾属于有害垃圾的是 。
A.易拉罐
B.废电池
C.苹果核
D.旧报纸
(5)为了更好地进行垃圾的回收利用,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使用分类分装的垃圾袋
B.设置不同种类的垃圾桶
C.垃圾混在一起统一处理
(6)如图所示图片中可回收标志为 。
A.
B.
C.
D.
30.(10分)热
热是一种能量,它很容易“跑来跑去”,也就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另一个物体
(1)水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温度会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先上升后下
(2)如图,烧开水时,水壶口冒出来的“白汽”是 。
A.烟
B.水蒸气
C.小水珠
D.固态水
(3)将木勺、铁勺和塑料勺同时放入热水中,比较它们传热的速度, 。
A.木勺最快
B.铁勺最快
C.塑料勺最快
D.一样快
(4)铁勺放入热水中,过一会也会变热,这属于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都不是
(5)热水瓶的内胆是双层的,且两层之间是真空的,这是因为 。
A.双层让瓶胆更重
B.真空让瓶胆更轻
C.真空可以减慢热量的散失
D.真空让瓶中的热水温度升高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五年级(下)期末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9分)
1.(1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有水、空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 × (判断对错)
【答案】×
【分析】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解答】种子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有活力的胚。光照不是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故答案为:×。
2.(1分)食物链一般是从绿色植物开始的。 √ (判断对错)
【答案】√
【分析】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
【解答】食物链通常从植物开始,到食肉动物结束,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故答案为:√。
3.(1分)用浮的材料一定比用沉的材料造的船载重量大。 × (判断对错)
【答案】×
【分析】一般来说,船的体积(容积)越大,排开水的体积就越大,载重量也就越大。
【解答】生产生活需求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船的体积、动力、速度等都在不断改进与变化,船的载重量大小主要与船的体积有关。
故答案为:×。
4.(1分)潜艇被设计成鱼类的身体形状,可以有效减小水的阻力。 √ (判断对错)
【答案】√
【分析】鱼类的身体形状大多是流线型的,这种形状在水中游动时受到的水的阻力最小。
【解答】鱼类的身体形状大多是流线型的,这种形状在水中游动时受到的水的阻力最小,可以有效减小水的阻力。
故答案为:√。
5.(1分)全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持续升高,已引起了北冰洋浮冰面积缩小等问题。 √ (判断对错)
【答案】√
【分析】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解答】温室效应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各种活动使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的。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多燃烧化石燃料,造成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等自然灾害,已引起了北冰洋浮冰面积缩小等问题。
故答案为:√。
6.(1分)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从源头上减少垃圾。 √ (判断对错)
【答案】√
【分析】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解答】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再重新变成 可以利用的资源或原料。
故答案为:√。
7.(1分)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高低无关。 × (判断对错)
【答案】×
【分析】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高低、风的大小、蒸发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解答】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
故答案为:×。
8.(1分)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触,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 (判断对错)
【答案】√
【分析】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解答】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所以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触。题干正确。
故答案为:√。
9.(1分)导热性能好的材料比导热性能差的材料用途大。 × (判断对错)
【答案】×
【分析】不同材料导热快慢不同,金属等导热性强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塑料、木头、空气、水等导热性弱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隔热材料。
【解答】导热性强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导热性弱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而热的不良导体适合用于需要更好地保温的场合。题干错误。
故答案为:×。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
10.(2分)小明把6颗饱满的种子分成两组:1号组种子放在常温处,保持湿润;2号组种子放在常温处( )
A.阳光 B.一定的水分 C.适宜的温度
【答案】B
【分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解答】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保持湿润,保持干燥,所以他研究的问题是种子发芽是否需要一定的水分。
故选:B。
11.(2分)根据“蚯蚓的选择”实验现象,我们知道了在( )更容易找到蚯蚓。
A.校园一角的干土中 B.小溪中
C.菜园的土壤里
【答案】C
【分析】由于动物和生活的环境相互影响,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过程,动物的身体形态结构与其食物、习性都是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解答】因为各种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所以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或相互影响),是陆生生物与土壤生态传递的桥梁、疏松。所以根据“蚯蚓的选择”实验现象。
故选:C。
12.(2分)绿豆苗地里的所有生物形成了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答案】B
【分析】生物群落其实就是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区域的生物群集合,在这个区域里,有植物,动物,微生物。
【解答】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物群落。绿豆苗和它周围的各种生物形成了一个群落。
故选:B。
13.(2分)船舶的发展史大体经历了:舟筏时代、帆船时代、蒸汽机船时代和柴油机船时代,这四个船舶发展史的主要划分标准是( )
A.动力 B.船体材料 C.体积
【答案】A
【分析】最早的船靠人力行驶,随着船的体积越来越大,船的动力从人力逐渐过渡到自然界的力量和机械动力。
【解答】根据船的发展的历史可知,以动力装置为划分标准、帆船时代、柴油机时代。
故选:A。
14.(2分)用手将一块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在它完全浸入水中之前,越往下压用力越大,它受到的( )
A.浮力越大 B.重力越小 C.重力越大
【答案】A
【分析】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根据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解答即可。
【解答】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排开的水量就越大。搜易用手将一块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越往下压用力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
故选:A。
15.(2分)关于“曹冲称象”过程中船的排开水量,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称象时船的排开水量大
B.空船时排开的水量大
C.空船和称象时排开的水量一样大
【答案】A
【分析】浮力是指液体对放入其中的物体有一个向上托的力。任何物体放入液体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解答】曹冲称象是利用了船在水中受到浮力原理,称象时大象在船上的时候排开的水量大;BC观点错误。
故选:A。
16.(2分)北极熊的栖息地减少主要是因为( )
A.城市扩张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全球变暖
【答案】C
【分析】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解答】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其生存环境恶化,北极熊这种生活在寒带的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威胁,北极熊栖息地减少。
故选:C。
17.(2分)下列做法不符合“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理念的是( )
A.对污水进行科学处理
B.大量开采地下水
C.对饮用水源加强水质监测
【答案】B
【分析】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可见水资源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保护水资源。
【解答】保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水是生命之源、工业。但是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水有限,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对饮用水源加强水质监测,B是正确的选项。
故选:B。
18.(2分)水沸腾后持续加热,热水的温度( )
A.持续上升 B.不变
C.先不变,后持续上升
【答案】B
【分析】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并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作沸腾。
【解答】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故选:B。
19.(2分)在夏天的烈日下,很多物体摸上去很烫这是太阳的( )造成的。
A.传导 B.对流 C.辐射
【答案】C
【分析】太阳从遥远的太空直接将热传给了地球,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热辐射。
【解答】根据对热传递方式的认识,太阳从遥远的太空直接将热传给了地球。
故选:C。
20.(2分)在阳光下生长的绿豆芽的特点是( )
A.茎细、叶片发黄 B.茎粗、叶片发黄
C.茎粗、叶翠绿色 D.茎细、叶翠绿色
【答案】C
【分析】每一种生物都有适合其生活的环境,植物也不例外。在植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包含着几个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子,如空气(氧和二氧化碳)、光、热、水和无机盐(养料)等因素,对绿色植物的生存是缺一不可的,它们是绿色植物的生存条件,称为作物生长要素。
【解答】不同的植物对环境的要求不一样 与它们的外部形态和生理结构有关。绿豆苗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适宜的水分。在阳光下生长的绿豆芽的特点是茎粗。
故选:C。
21.(2分)黄山迎客松的枝叶一边多一边少,这是它的生长受到( )影响造成的。
A.温度 B.阳光 C.水分 D.风
【答案】B
【分析】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和系统进化过程中为了应对所面临的环境条件,在形态结构、生理机制、遗传特性等生物学特征上出现的能动响应和积极调整。
【解答】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生长、结果。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空气和营养、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所以黄山迎客松的枝叶一边多一边少。
故选:B。
22.(2分)鱼在水中是上浮下沉,靠的是( )
A.鱼鳃 B.鱼鳔 C.鱼鳍 D.鱼鳞
【答案】B
【分析】鱼的特点:体表有鳞、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用卵繁殖后代、用鱼鳔控制沉浮等。
【解答】根据鱼类特点与环境适应的认识,鱼体内鱼鳔的作用是控制鱼在水中自由沉浮,借鳔内气体的改变以帮助调节身体的浮沉。
故选:B。
23.(2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环境,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提倡有效充分利用
B.未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
C.快递包装盒再利用
D.开发新能源,减少对天然能源的使用
【答案】B
【分析】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解答】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水污染、白色污染,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快递包装盒再利用,减少对天然能源的使用;B观点错误,会污染水源。
故选:B。
24.(2分)小红在做酒精灯加热试管内水的实验中,下列哪一个操作错误的?( )
A.用酒精灯外焰来加热
B.酒精灯加热结束后用灯帽盖灭
C.加热完成后用手直接触摸烧杯
D.试管内的水不多于三分之一
【答案】C
【分析】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解答】A.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用酒精灯外焰来加热效果最好;
B.酒精灯加热结束后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禁止用嘴吹灭火;
C.加热完成后不能用手直接触摸烧杯,否则容易烫伤手;
D.加热实验中,试管内的水不多于三分之一,故D正确。
故选:C。
三、连线题(7分)
25.(4分)把动物名称与过冬方式连线。
青蛙
换毛
大雁
冬眠
猫
迁徙
黄鱼
洄游
【答案】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
【解答】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食物、水源等环境发生变化时,以此适应环境,大雁迁徙过冬,黄鱼洄游过冬。
故答案为:
26.(3分)将生活实际与科学原理连线。
电水壶烧水
热传导
在阳光下取暖
热对流
装开水的玻璃杯烫手
热辐射
【答案】。
【分析】热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不接触物体从热源直接散发出去的方式叫热辐射;热在液体和气体内部通过流动传递的方式叫热对流;热通过相互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的方式叫热传导。
【解答】热不接触物体从热源直接散发出去的方式叫热辐射;热在液体和气体内部通过流动传递的方式叫热对流,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的方式叫热传导;在阳光下取暖利用了热辐射。
故答案为:。
四、探究题:(54分)
27.(18分)生物与环境
绿豆的生长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我们的想法?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1)小红为此展开了研究。把种子分成两组,一组放在黑暗环境,另一放在明亮环境,进行观察。小红选择探究的问题是“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 光照 ”。
(2)小红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A 。
A.对比实验
B.模拟实验
C.演示实验
D.实地调查
(3)在这个实验中,小红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
环境条件
种子总数(粒)
已发芽数(粒)
未发芽数(粒)
明亮
18
16
2
黑暗
18
17
1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获得的实验结论是 D 。
A.实验中未发芽的种子有3粒
B.在低温环境下,种子会更快发芽
C.在黑暗环境下,种子会更快发芽
D.光照对种子发芽没有明显影响
(4)绿豆种子继续生长成为绿豆苗,其光合作用所需原料有 B 。
A.水、氧气
B.水、二氧化碳
C.氧气、二氧化碳
D.水、氧气、二氧化碳
(5)把两组绿豆苗放在阳台同一地方,同时加适量的水。将其中一组用透明的塑料袋罩住,另一组用不透明的塑料袋罩住。
①这个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光照 。
②一周后,被透明塑料袋罩住的这组绿豆苗 A 。
A.茎粗直,叶翠绿,植株高
B.茎粗直,叶翠绿,植株矮
C.茎细长,叶泛黄,植株高
(6)绿豆苗丛中生活着许多生物,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系。
①请选择上图中的生物,写出绿豆苗丛中最长的一条物链。 绿豆苗→蚜虫→瓢虫→小鸟 。
②如果绿豆苗丛中蚜虫被大量消灭,瓢虫会 B 。
A.大量繁殖
B.大幅减少
C.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1)光照;
(2)A;
(3)D;
(4)B;
(5)①光照;②A;
(6)①绿豆苗→蚜虫→瓢虫→小鸟;②B。
【分析】对比实验是一种特别的收集证据的方法。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大多数植物可以自己制造“食物”,它们利用太阳光的能量,以叶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吸收的水为原料,生产出糖类和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由食物链的概念可知:即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存在的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
【解答】(1)把种子分成两组,一组放在黑暗环境,其他条件保持一致。小红选择探究的问题是“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光照”。
(2)小红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对比实验,是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
(3)分析实验数据,明亮组和黑暗组的种子大部分都发芽了。
(4)大多数植物可以自己制造“食物”,它们利用太阳光的能量,生产出糖类和氧气。绿豆种子继续生长成为绿豆苗、二氧化碳。
(5)①把两组绿豆苗放在阳台同一地方,同时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用不透明的塑料袋罩住。
②一周后,被透明塑料袋罩住的这组绿豆苗得到阳光照射,茎粗直,植株高。
(6)①食物链反映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图中的生物,瓢虫吃蚜虫。绿豆苗丛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绿豆苗→蚜虫→瓢虫→小鸟。
②如果绿豆苗丛中蚜虫被大量消灭,瓢虫会因为食物减少而大幅减少。
故答案为:
(1)光照;
(2)A;
(3)D;
(4)B;
(5)①光照;②A;
(6)①绿豆苗→蚜虫→瓢虫→小鸟;②B。
28.(14分)了不起的船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2020年10月27日,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
(1)科技发展改变着船的动力系统。下列关于船的动力的发展顺序正确的是 B 。
A.风力→人力→蒸汽→柴油
B.人力→风力→蒸汽→柴油
C.人力→风力→柴油→蒸汽
D.人力→蒸汽→风力→柴油
(2)“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是通过改变自身的 重量 (填“重量”或“体积”)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3)“奋斗者号”在完全浸入同一海域中后不断下潜,这一过程中它受到的浮力 C (填选项,下同);当“奋斗者号”考察归来后慢慢浮出水面,这一过程中它受到的浮力 B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
(4)小夏想用四个相同的带盖空瓶模拟“奋斗者号”在水中的沉浮,瓶内装有不同量的细沙,如图。
①排开的水量最少的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②受到的浮力一样大的是 C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③往③号瓶继续加细沙,瓶子浸入水中后会 A 。
A.下沉
B.上浮
C.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1)B;
(2)重量;
(3)C;B;
(4)①A;②C;③A。
【分析】以动力装置为划分标准,船舶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时代:舟筏时代、帆船时代、蒸汽时代、柴油机时代,船的动力从人力逐渐过渡到自然界的力量和机械动力。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主要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
【解答】(1)科技发展改变着船的动力系统。最早的船靠人力行驶,船的动力从人力逐渐过渡到自然界的力量和机械动力。
(2)潜水艇在水中排开的水量一定,也就是受到的浮力一定,潜水艇的重量变大,潜艇下沉,如果把压载舱中的水排出来,浮力大于重力,所以说。“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3)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这一过程中它排开的水量相同;当“奋斗者号”考察归来后慢慢浮出水面,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小。
(4)①排开的水量最少的是①,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最少。
②受到的浮力一样大的是③和④,它们完全浸没在水中。
③③号瓶悬浮在水中,这时它的重力与浮力相同,瓶子的重量增大。
故答案为:
(1)B;
(2)重量;
(3)C;B;
(4)①A;②C。
29.(12分)我们的家园
2021年是有记录以来海洋最暖的一年。由23名国际专家纽成的团队发现,大气中过多的温室气体是造成海洋变暖的主要原因。海洋变暖将会对气候、生态产生严重影响。为保护环境,我们又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1)如果地球没有没有大气层,则 C 。
A.生命依然存在
B.天空更加蔚蓝
C.地球昼夜温差变大
D.不会有流星体到达地球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为节约用水,推广农业滴灌
B.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
D.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要合理使用
(3)如图中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是 B 。
A.水污染
B.大气污染
C.噪声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
(4)下列垃圾属于有害垃圾的是 B 。
A.易拉罐
B.废电池
C.苹果核
D.旧报纸
(5)为了更好地进行垃圾的回收利用,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C 。
A.使用分类分装的垃圾袋
B.设置不同种类的垃圾桶
C.垃圾混在一起统一处理
(6)如图所示图片中可回收标志为 B 。
A.
B.
C.
D.
【答案】(1)C。
(2)B。
(3)B。
(4)B。
(5)C。
(6)B。
【分析】本题考查了大气层、人类保护环境的举措、垃圾的分类。大气层又叫大气圈,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氩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气。保护环境的做法有: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宣传具体的保护环境知识;参加捡拾垃圾、保护母亲河等公益活动;节约水电等能源;不乱扔垃圾,学会垃圾分类。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要实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是将垃圾按可回收再使用和不可回收再使用的方法进行分类。
【解答】(1)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大约2000——3000千米厚。大气层是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和进化的重要条件,适宜生命生存,地球昼夜温差会很大,流星或小行星可以直达地球表面,这样不利于生命的生存。
(2)A.为节约用水,推广农业滴灌,选项观点正确;
B.淡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选项观点错误;
C.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选项观点正确;
D.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要合理使用。
(3)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水污染、白色污染,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烟囱排放废气会导致大气污染。
(4)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有害垃圾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零星废弃物;其他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外的其余生活垃圾、旧报纸属于可回收物,苹果核属于厨余垃圾。
(5)为了更好地进行垃圾的回收利用,可以使用分类分装的垃圾袋,不能垃圾混在一起统一处理。
(6)可回收标志由三个箭头构成,形成特殊三角形的三箭头标志,A是不可回收标志,D是厨余垃圾标志。
故答案为:
(1)C。
(2)B。
(3)B。
(4)B。
(5)C。
(6)B。
30.(10分)热
热是一种能量,它很容易“跑来跑去”,也就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另一个物体
(1)水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温度会 C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先上升后下
(2)如图,烧开水时,水壶口冒出来的“白汽”是 B 。
A.烟
B.水蒸气
C.小水珠
D.固态水
(3)将木勺、铁勺和塑料勺同时放入热水中,比较它们传热的速度, B 。
A.木勺最快
B.铁勺最快
C.塑料勺最快
D.一样快
(4)铁勺放入热水中,过一会也会变热,这属于 A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都不是
(5)热水瓶的内胆是双层的,且两层之间是真空的,这是因为 C 。
A.双层让瓶胆更重
B.真空让瓶胆更轻
C.真空可以减慢热量的散失
D.真空让瓶中的热水温度升高
【答案】(1)C;(2)B;(3)B;(4)A;(5)C。
【分析】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热通过相互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的方式叫热传导。不同材料传热快慢不同,金属等传热性强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塑料、木头、空气、水等传热性弱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隔热材料。
【解答】(1)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温度会不变。
(2)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烧开水时。
(3)不同的物体传热的速度不同,铁勺物体传热快;木勺,是热的不良导体、铁勺和塑料勺同时放入热水中。
(4)热通过相互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的方式叫热传导,过一会也会变热。
(5)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热水瓶的内胆是双层的,这是因为真空可以减慢热量的散失。
故答案为:(1)C;(2)B;(4)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45,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共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我会选,我会判断,我会连线,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共2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判断题,在涂卡区涂黑正确的选项,选择题,在涂卡区涂黑正确的选项,连线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