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积累
1.下列关于文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桃李指学生,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婵娟、嫦娥指月亮,汗青指历史,须眉指男子,手足指同学,伉俪指夫妻等。
B.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面、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戏剧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旧传是春秋时左丘明所著。
D.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其形体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六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其造字法一直沿袭许慎“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成俊杰由于审题不认真,连第一部分的语音题都做错了,成为同学们的笑柄。
B.和同学们探讨完答案后,罗翔不禁愕然,他的默写题这次竟然没能全对。
C.徐媛媛为了了解艾青先生笔名的由来,遍稽群籍,终于有了明确的答案。
D.作为志宏中学的一名莘莘学子,张笑添同学立志成为一个知书达理的现代君子。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我非常渴望投身到这项惠及众多山区孩子的活动中,为山区孩子也能搭上信息时代的列车贡献自己的宝贵力量。
B.九年级家长会上,家长代表王丽女士的讲话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家长就“如何做好家校配合”这一专题踊跃发言。
C.班主任王老师因病请假半年,教物理的陈老师说:“一个班不能没有班主任,我愿意屈就班主任一职。”
D.王晓川同学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李奶奶,说道:“奶奶,您老身子真硬朗,今年高寿?”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南极潇湘 感极而悲者矣
B.百废具兴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把酒临风 执策而临之
D.属予作文以记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读经典,悟人生。根据语境,填写古诗文名句。
领悟先贤智慧。孔子说的“知者不惑,(1)_____________,勇者不惧”告诉我们真正的君子应具备这三德:孟子说的“二者不可得兼,(2)_____________”则告诉我们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时要做到义无反顾;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3)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很好地诠释了孟子这一人生命题。仰慕唐人雅兴。初唐。跟着王绩“野望”,在“(5)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的典故中体察到隐居情怀;中唐,跟着柳宗无去小石潭,欣赏“潭中鱼可百许头,(7)_____________”物我相融的美妙境界。
领略宋人情怀。读范仲淹,感受“(8)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读贺铸,体会“(10)_____________,(11)_____________,梅子黄时雨”的无边愁绪。
6.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西游记》和《水浒传》中都有一个光头浓须、手握禅杖的和尚,请选择其中一个,结合相关情节分析他成为和尚的原因。有人说,苦难能锻炼一个人;也有人说,苦难能毁灭一个人。你赞同哪一种说法?请你从以下备选人物中选择其中一个,并结合他的相关情节加以分析。
备选人物:①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祥子(《骆驼祥子》)
二、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孟尝君将入秦,止者千数而弗听。苏秦欲止之。孟尝曰:“人事者,吾已尽知之矣;吾所未闻者,独鬼事耳。”苏秦曰:“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见君。”孟尝君见之。谓孟尝君曰:“今者臣来,过于淄①上,有土偶与桃梗②相与语。桃梗谓土偶曰:‘子,西岸之土也,挻③之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残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④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今秦四塞⑤之国,比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孟尝君乃止。
(选自《战国策·齐策三》)
(注)①淄(zī):河流名称。②土偶:用泥巴捏的泥人。桃梗:用桃木雕刻的木人。③挻(shān):揉和。④东国:东方。⑤四塞:四面都有险要的关口。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A.止者千数而弗听/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B.苏秦欲止之/孟尝君乃止
C.吾已尽知之矣/林尽水源(《桃花源记》)
D.过于淄上/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2.三处加点的“君”,可以译为“您”,是苏秦对孟尝君的尊称。文中还有两个解释为“你”的词是________和__________。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
(2)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
4.文章开头写“孟尝君将人秦,止者千数而弗听”,除了交代事件的起因、引出下文以外,还有什么作用?
5.苏秦拜见孟尝君的目的是什么?他用什么方法达成了目的?
8. 若夫熔铸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①,洞晓情变,曲昭②文体,然后能孚甲新意,雕画奇辞。昭体,故意新而不乱;晓变,故辞奇而不黩③。若骨采未圆,风辞未练④,而跨略⑤旧规,驰骛⑥新作,虽获巧意,危败亦多。岂空结奇字,紕繆⑦而成经矣。①翔集:详察而采辑。术:道路,方法。②曲昭:详尽明白。③黩:滥用。④练:熟练。⑤跨:超越。略:省略。⑥骛:追求。⑦纰(pī)缪:错误。⑧风骨:要求内容富有感染力和语言刚健挺拔。
1.下列选项与文章画线句“若骨采未圆,风辞未练,而跨略旧规,驰警新作”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独具匠心 B.盲目创新 C.独辟蹊径 D.求同存异
2.刘勰认为必须学习经书,同时也要参考子书和史书,进而创作新意奇词,才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这旨在告诉我们,文章只有在“_____”和“_____”兼备的基础进行“_____”,才是理想的作品。
9.文言文阅读
超然台记
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①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②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③,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④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注释:①比:连续,常常 ②葺:修理房屋 ③遗烈:前辈留下来的功业 ④瀹(yuè):煮。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释舟楫之安/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狱讼充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曹刿论战》)
C.而蔽采椽之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D.放意肆志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用“/”给文中划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3.小文同学读到“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一句,觉得很神奇。他找到的答案是,一年头发由白转黑,是因为他天天吃枸杞和菊花。你同意他的理解吗?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由。
4.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位置
所见
所忆
所感
南面、东面
西面、北面
马耳、常山
A
好奇
庐山
卢敖
羡慕
穆陵关
姜太公、齐桓公
B
潍水
韩信
哀叹
5.登临超然台,苏轼为什么会想起这么多古人?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阳台上的遗憾
韩少功
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南方在古代为蛮,化外之地,建筑上也就多有蛮风的留影。尤其到海口一看,尽管这里地势平坦并无重庆式的山峦起伏,但前人留下的老街几乎很少有直的、正的,这些随意和即兴的作品,呈礼崩乐坏纲纪不存之象,总是令初来的北方人吃惊。可以想像,种种偏门和曲道,很合适隐藏神话、巫术和反叛,要展示天子威仪和官府阵仗,却不那么方便。留存在这些破壁残阶上的,是一种天高皇帝远的自由和活泼,是一种帝国文化道统的稀薄和涣散。虽然免不了给人一点混乱之虞,却也生机勃勃。它们不像北方的四合院,俨然规规矩矩的顺民和良仆,一栋一檐的定向,都严格遵循天理和祖制,不越雷池。
②当然,南北文化一直在悄悄融会。建筑外观上的南北之异,并不妨碍南方的宅院,尤其是一些富宅,其实与北方的四合院一样,也是很见等级的,有一些耳房或偏间,可供主人安置侍卫和女佣;很讲究家族封闭与合和的,有东西两厢,甚至有前后几进,可供主人安置儿孙及其宝眷,包容儿孙满堂笑语喧哗的节日大团圆。在那正厅大堂里正襟入座,上下分明,主次分明,三纲五常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倘若在院中春日观花,夏日听蝉,箫吹秋月,酒饮冬霜,也就免不了一种陶潜式的冲淡和曹雪芹式的伤感。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
③这一类宅院,在现代化的潮流面前一一倾颓,当然是无可避免的结局。金钱成了比血缘更为强有力的社会纽带,个人成了比家族更为重要的社会单元,大家族开始向小家庭解体,小家庭又正在被独身风气蚕食,加上都市生育一胎化,已使旧式宅院的三进两厢之类十分多余。要是多家合住一院,又不大方便保护现代人的隐私,谁愿意起居出入喜怒哀乐都在邻居的众目睽睽之下?
④更为重要的是,都市化使地价狂升,尤其中国突然冒出十二亿人,很难容忍旧式宅院那样奢侈的建筑容积率。稍微明了国情的人,就不难理解高楼大厦是我们唯一现实的选择。看到某些洋人对四合院之类津津乐道,不必去过分地凑热闹。
⑤这种高楼大厦正在显现着新的社会结构,展拓着新的心理空间,但一般来说缺少个性,以其水泥和玻璃,正在统一着每一个城市的面容和表情,正在不分南北地制定出彼此相似的生活图景。人们走入同样的电梯,推开同样的窗户,坐上同样的马桶,在同一时刻关闭电视并在同一时刻打出哈欠。长此下去,环境也可以反过来侵染人心,会不会使它的居民们产生同样的流行话题,同样的购物计划,同样的恋爱经历以及同样的怀旧情结?以前有一些人说,儒家造成文化的大一统,其实,现代工业对文化趋同的推动作用,来得更加猛烈和广泛,行将把世界上任何一个天涯海角,都制作成建筑的仿纽约,服装的假巴黎,家用电器的赝品东京——所有的城市,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
⑥这种高楼大厦的新神话拔地升天,也正把我们的天空挤压和分割得狭窄零碎,正在使四季在隔热玻璃外变得暧昧不清,正在使田野和鸟语变得十分稀罕和遥远。清代张潮在《幽梦三影》中说:“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如此清心和雅趣,似乎连同产生它的旧式宅院,已经永远被高楼大厦埋葬在地基下面了。全球的高楼居民和大厦房客们,相当多已习惯于一边吃快餐食品,一边因雪想堵车,因花想开业,因酒想公关,因月想星球大战,因山水想开发区批文。当然,在某一天,我们也可以步入阳台,在铁笼般的防盗网里,或者在汽车急驰而过的沙沙声里,一如既往地观花或听蝉,月下吹箫或霜中饮酒,但那毕竟有点像勉勉强强的代用品,有点像用二胡拉贝多芬,或者是在泳池里远航,少了一些真趣。这不能不使人遗憾。遗憾是历史进步身后寂寞的影子。
1.读第①段,简要概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的依据。
2.读第②段,说说“汉文化一直在这样的宅院里咳血和低吟”该如何理解?
3.文章标题是“阳台上的遗憾”,结合⑤、⑥段,分条括“遗憾”的内容。
4.具体说说作者对于现代建筑的态度究竟是怎样的?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也说颜值
①过去,我们夸奖一个人长相英俊、风度潇洒,喜欢用“一表人才”。现在,网友们又发明了一个热词:颜值。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颜值”呢?
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貌从未被大家忘记,“貌比潘安”的赞誉流传至今。但潘安被称赞并不单单因为他的相貌,他的德行、他的才华、他对妻子的专情才是他被后人记住的关键所在。所以,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
③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生活中占得先机。在人类的进化史中,真的难以彻底剔除人性中的“爱美”基因。放眼当今世界,相貌甚至被当成了一种商品或一个消费符号。在职场、社交场以及婚恋场上,颇值高的人都比颜值低的人更加如鱼得水;而那些颜值不高的人,却不太容易在第一时间得到别人的垂青。于是,很多人吐槽说:对这个看脸的世界失望了!
④如果仔细研究人类发展史,颜值不高的人,对这个世界大可不必失望。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
⑤貌因德而美。外表是皮囊,德行才是核心,若非如此,再好的相貌也没有价值。汪精卫长相英俊,气度不凡,可谓“颜值高”,但这样一位相貌出众的热血青年后来却做了汉奸,至今仍遭到中国人的唾弃。德不配颜,徒有“颜值”之虚名,其“高颜值”反倒成了一个笑话。
⑥才补颜不足。颜值低是一种“先天不足”,才华却是弥补这种“不足”的营养剂。英国人戈登在他的著述中对晚清大臣曾国藩有如此描述:个子中等,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布,脸色阴沉,目光迟钝;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迹。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外貌并不“漂亮”,可谓“颜值不高”,但他却在大风大浪中凭借过人才华,成就一番事业,名留青史,令人敬仰。
⑦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在也有流行语“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终于人品”。无论是一个人如何风华绝代,最后沉淀下来值得称道的只有两样——德行和才华,然后才可能说,这个人还有“颜值”。
1.请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
2.②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写出本文的论证思路。
4.如果要给这篇文章换一个更生动并更能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下面哪一个选项最为恰当?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A.有“值”不在“颜”高
B.德才兼备,无“颜”何妨
C.“颜”外之意
三、应用
12.非文学作品阅读
(新闻链接)
3月20日消息,阿里巴巴旗下AI Labs(人工智能实验室)宣布成立方言保护专项小组,投入1亿元对汉语方言进行保护和开发。在智能音箱天猫精灵宣布以10元的时薪,招聘一名会说四川话的“声音模特”之后,今日天猫精灵的研发部门、阿里AI labs宣布,正式成立方言保护专项小组,天猫精灵将从四川方言开始,逐步进行全国方言的语音优化工作,最终实现全国方言覆盖。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阿里方面正在与相关部委密切接触,或将加入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
(时事速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由于全民普通话的推广,方言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方言使用的场合和频次大大降低,也让中国语言文化传承产生危机。此次,阿里巴巴AI Labs以人工智能为技术手段,在全国开展对方言的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计划,用科技永久保存方言,可以说是为方言保护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有专家表示,用科技手段进行方言保护是学术圈的研究方向。
(代表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李礼辉提出及早保护方言的建议,建议加强对方言的调查和研究,中小学不再禁止方言,适当安排方言教育,条件允许下,建立方言博物馆。
建议指出,我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方言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还是植根于民间的文化形态,具有深厚的民间文化土壤,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年轻一代方言“退化”的现象非常明显。其中,城市比农村严重,大中城市比小城市严重,小的方言区比大的方言区严重,南方方言区比官话方言区严重。
建议指出,语言文化遗产有特别重要的保护价值。这首先在于语言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整个文明也会消失。当今处于弱势的民族语言正面临着强势语言、全球化、互联网等的冲击,正处于逐渐消失的危险之中。
(草根飞声)
我是箬山人老郭,我家乡的方言是箬山话,属于闽方言。不知从哪一年开始,住在市区的亲朋好友变得越来越爱说普通话,我的儿子媳妇住在太平,平时上班都不讲箬山话,甚至也不讲温岭话,在家里,他们和我的孙子都讲普通话。更加令我惊讶的是,年轻的一代,从孩童到青少年有许多人不大会说自己家乡的方言了。他们只能用不很标准的方言说几句简单的诸如问候的话,却难以用方言叙事说理,更说不来方言俗语。我担心,不会讲落箬山话的孙子,还会是箬山人吗?
我是台州人老赵,我认为,流行于民间的俗语,包括谚语、俚语、歇后语等,往往地方色彩很浓,而且颇有趣味性。比如“等火落羹”,用来形容迫不及待,多么生动。单是“看”台州话就有很多表达。“眼瓢粘牢”、“眼烂了框总还有”、“眼乌珠弹出”,都十分生动贴切。而现实中方言使用频率越来越低,我孙女已经不会讲台州话了。我担心,多少年后,那些承载着厚重文化的美丽的方言会不会逐渐衰落甚至消失?
(专家建议)
国家制定保护方言的政策,完善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制定实施细则;加强方言的调查和研究,设立专项资金,有计划地组织专家学者对全国方言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查(重点调查濒危方言、弱势方言、城市方言),积累丰富的方言资料(特别是有声资料),在此基础上形成系列研究,并为政府制定方言保护方案、编写方言教科书等提供专业指导;中小学不再禁止方言,并适当安排方言教育;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更加重视推广方言;在城市的一些公共空间实行普通话和方言双语播报;建立方言博物馆。
1.下列说法与上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阿里巴巴旗下AI Labs将加入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
B.全民普通话的推广是方言逐渐衰落的一个主要原因。
C.未来学术圈的研究方向就是要用科技手段保护方言。
D.建议各中小学校推广方言教学和适当安排方言教育。
2.假如你所在的学习小组要设计一份“方言使用情况调查表”,小文已经设计了一题,请你模仿小文的格式,接着再设计一题,包含调查的问题和选项。
示例:(1)您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使用方言的频率
O一直使用 O经常使用 O偶尔使用 O很少使用 O从不使用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涵的妈妈生了二胎宝宝,奶奶过来一起带宝宝。奶奶看到全家人都在使用普通话跟宝宝交流,于是,也费力地用一口“彩色普通话”跟宝宝说话,语音非常怪异。看了这篇文章,你会对奶奶说些什么?注意语言要得体。
4.现在很多文章为了提高点击率,往往在标题上大做文章。请给这篇非连续性文本加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作文。
请以“给自己一份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从“希望、坦然、祝福、快乐、自信、勇敢、成功、阳光”这些词语中选择一个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A
【解析】
A“手足指同学”关于文化常识表述错误。手足指兄弟。
2、D
【解析】
A.正确,笑柄: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
B.正确,愕然:形容吃惊;
C.正确,遍稽群籍:指翻阅查找很多书籍;
D.使用不正确,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生,现在是成语,与句意不符。
故选D。
【点睛】
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3、D
【解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语言得体的判断。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D项表达得体,其他各项语言表达不得体的地方在于:A:“宝贵”应改为“微薄”。B:“抛砖引玉”是谦辞,应在形容自己说话时使用。C:“屈就”表达不得体。
4、C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选项中“极”分别为“动词,到达尽头”和“名词,尽头”;B.选项中的“具”的意思分别为“通‘俱’,全,都”和“详细,详尽”;C.选项中的“临”分别是“面对”和“面对”;D.选项中的“分”分别都是“嘱托”和“类”的意思。故选C。
5、①仁者不忧 ②舍生而取义者也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④留取丹心照汗青 ⑤相顾无相识 ⑥长歌怀采薇 ⑦皆若空游无所依 ⑧不以物喜 ⑨不以己悲 ⑩一川烟草 ⑪满城风絮
【解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1)(2)两空注意“忧、义”的写法;(3)—(11)在填写时首先要熟悉填写的诗文,其次是要根据提示选择正确的诗句填写,第三要注意“汗、薇、絮”的写法。
6、(1)示例一:沙僧。他本为天宫卷帘大将,因在天宫失手打碎了琉璃盏被贬下凡。后经观音菩萨教化,削发为僧,做了唐僧的徒弟,唤做“沙和尚”。示例二:鲁智深。他本为提辖官,为了帮助金氏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在逃亡的过程中,又蒙金氏父女搭救,上了五台山,落发为僧。(2)示例1:我认为苦难能锻炼一个人,保尔·柯察金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却不碌碌无为,历时三载,克服种种困难顽强地进行写作,在病床上完成了著作——《暴风雨所诞生的》。他用钢铁般的意志诠释了生命的意义,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示例2:我认为苦难能毁灭一个人,骆驼祥子原本是一个憨厚老实、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车夫,在买车的希望破灭后,又经历了小福子自杀的打击,他变成了麻木狡猾、好占便宜、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阅读《西游记》和《水浒传》,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题干要求选择两个名著中光头浓须、手握禅杖的和尚中的一个,结合相关情节分析他成为和尚的原因。如沙僧,原是天宫玉帝的卷帘大将,因打破了琉璃盏,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流沙河中妖怪径抢唐僧,八戒悟空去战,妖怪钻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去见观音,观音让木吒与悟空同去。木吒叫出妖怪悟净。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后后经观音菩萨教化,与孙悟空、猪八戒一起保护唐僧西天取经。鲁智深本在渭州小种经略相公手下当差,任经略府提辖。史进碰到鲁达和李忠,一起去酒馆喝酒。其间,金老之女在他们隔壁哭,鲁达问出了郑屠户欺负良人一事。替他们打抱不平,到肉铺上戏弄郑屠户。为救弱女子金翠莲,他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亡途中,经金翠莲的丈夫赵员外介绍,鲁达到五台山文殊院落发为僧,智真长老为其说偈赐名:“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他从此有了安身之处,隐姓埋名过起了日子。
(2)首先要根据你对名著的日常积累,从题干所给的两个个名著中选出一个你最熟悉、印象最深、对你影响最大、最有话说的主人公,然后结合他的相关情节加以分析“苦难能锻炼一个人”或“苦难能毁灭一个人”的道理。如认为苦难能锻炼一个人,可从保尔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然不向命运屈服,克服种种苦难,拿起创作这个“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等角度作答。如认为苦难能毁灭一个人,祥子原本是一个憨厚老实、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车夫,为了实现买车的目标,他努力工作。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经过“三起三落”,又经历了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自杀的打击,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他彻底的绝望了,就这样沦落成一个让人同情的混混,最后像一条狗一样栽倒在街头,再也爬不起来。说明了“苦难能毁灭一个人”的道理。
二、阅读
7、1.A
2. 子 汝
3.(1)我(这次)来,本来就不敢说人间的事。(2)那你将漂流到什么地方去呢?
4.与文末的“孟尝君乃止”形成对比,突出(衬托)苏秦善于劝谏。
5.目的是劝孟尝君不要入秦。苏秦用“土偶与桃梗”的故事设喻,让孟尝君明白入秦国就如同入虎狼之地,有生命危险,将不会再回来。
【解析】
1.A都是表转折。B劝阻/取消。C才/尽头。D路过/过失。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文言文中代表你的称呼有:尔、君、卿、汝、若。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固:本来。子:耳:句末语气词,呢。
4.考查句子的作用。孟尝君一开始要到秦国去,有上千的人劝阻他入秦,但他一概不听。苏秦对他说了一番话后,最后孟尝君就取消了行程。孟尝君的做法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苏秦劝说的效果之大,侧面衬托出苏秦善于劝谏。
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第一问根据“苏秦欲止之”可知苏秦入秦的目的是苏秦也想劝阻孟尝君不要入秦。第二问,苏秦没有直说来此的目的,而是先说自己遇到一个泥人和一个桃木人交谈的事情,以“土偶与桃梗”的故事来设喻,告诫孟尝君秦国就如虎口一般,入秦国就如同入虎狼之地,有生命危险,将不会再回来。
【点睛】
翻译:
孟尝君要到秦国去,有上千的人劝阻他入秦,但他一概不听。苏秦也想劝阻他,孟尝就接见了他。苏秦对孟尝君说:“今天我来的时候,路过淄水,有一个泥人和一个桃木人在那里交谈。桃木人对泥人说:‘你是用西岸的土,捏成的人,每年八月,天降大雨,淄河洪水冲来,你就被冲毁了。’泥人说:‘不对。我是西岸的泥捏成的,即使我毁了,还能回到西岸呢!。现在你是东方桃木刻成的人形,天降大雨,淄河洪水横流,把你漂走,你在水中漂来漂去,还不知要漂往何处?’现在秦国是一个四面都有要塞的强国,就如虎口一般,而你却要到秦国去,我就不知道你怎么出来了。”孟尝君就取消了行程。
8、1.B
2. 风骨 文采 创新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若骨采未圆,风辞未练,而跨略旧规,驰警新作”意思是倘若风骨和文采还没有圆熟,有关驾驭风力言辞的方法还没有提炼,却要超越旧有的规范,好高骛远去追逐新的创作,结合下文“虽获巧意,危败亦多”,意思是告诉我们不要盲目创新。故选B。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意,结合关键句子回答。“若骨采未圆,风辞未练,而跨略旧规,驰骛新作,虽获巧意,危败亦多”,意思是倘若风骨和文采还没有圆熟,有关驾驭风力言辞的方法还没有提炼,却要超越旧有的规范,好高骛远去追逐新的创作,虽然能够获得奇巧的文意,然而遭到失败的也很多。这里强调了风骨和文采的作用,只有在这两者兼备的情况下,才能“骛新作”,即创新。
参考译文:
至于依照经书的规范来熔铸提炼创作,吸取诸子史传创作的方法,洞彻通晓感情的变化,详尽明白文章的体制,然后才能像草木百果萌芽新生一样,创造新颖的文意,修饰不平常的文辞。明白了各种体制,那么才能做到文意虽新颖而不用不恰当的文体;通晓写作上的变化,那么才能做到文辞虽奇巧但并不违反严正的修辞手法。倘若骨力和文采还没有圆熟,有关驾驭风力言辞的方法还没有提炼,却要超越旧有的规范,好高骛远去追逐新的创作,虽然能够获得奇巧的文意,然而遭到失败的也很多,难道徒然用了一些奇特的字句,就能把错误看成正常吗?
9、1.B
2.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3.不同意,我认为是因为密州民风淳朴,让被贬的苏轼感受到精神的宁静。平时他只需修整花圃,打扫庭院,砍伐树木,登台眺望等,日日修身养性,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所以能面腴体丰、白发转黑。
4.A(隐)君子 B遗憾
5.我的发现:苏轼登台后发现,那些历史名人,君子也好,隐士也罢,功成名就者也好,都敌不过时间,最终在历史的长河里烟消云散。对于个人的遭遇,他也就风淡云轻,真正做到超然物外,享受到当下的快乐。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选项中“安”分别为“安稳舒适”和“怎么”;B.选项中的“狱”的意思都是“案件”;C.选项中的“居”分别是“住所”和“居住”;D.选项中的“焉”分别是“兼词,于之”和“哪里”的意思。故选B。
2.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的意思是: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据此,正确的句读是: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文章中的“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可知,苏轼“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的原因应该是:密州民风淳朴,让被贬的苏轼感受到精神的宁静。平时他只需修整花圃,打扫庭院,砍伐树木,登台眺望等,日日修身养性,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所以,小文同学的理解是错误的。据此作答。
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筛选符合题意的文本内容概括作答。A处可依据“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中的“隐君子”来填写作答。B处可依据“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表达了作者对“遗烈”的遗憾。据此填写作答。
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为新党所不容,被排挤出朝廷。文章叙写作者登临超然台四望,触目感怀,见景生情,浮想联翩,所表现的感情十分复杂。时而怀念超然干物外的隐君子,时而仰慕功臣建树的业绩,时而为不得善终的良将鸣不平。这正表现了作者想超然子物外,而实际上又很难完全超然处之的矛盾心情:有怀念,有羡慕,也有不平。结合“乐哉游乎!”还表达了作者对当下的游乐,暗含着对历史的感慨。据此理解分析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⑧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句读。
参考译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
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象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高粱酒,煮糙米,大家一边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10、1.⑴南方建筑,自由活泼,远离帝国文化道统;⑵北方建筑,规规矩矩,严格遵循天理和祖制。
2.我们仍然能在南方宅院里找到汉文化的踪迹,只是它已变得腐朽落寞,不适应新的时代。
3.①现代工业推动文化趋同,缺乏个性的高楼大厦使人们的生活趋同;②高楼大厦拔地升天,挤压和分割了城市的天空,拉远了人与自然的距离;③生活在高楼大厦的现代人只有在阳台上透过防盗网享受自然美景,少了一些美感和趣味。
4.作者对现代建筑的态度是批判的。作者立足于人性角度,认为“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现代建筑虽然“展拓着新的心理空间”,但使人缺少个性、远离自然、缺乏清心和雅趣,这使他感到“历史进步身后寂寞”的遗憾。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南方在古代为蛮,化外之地,建筑上也就多有蛮风的留影……留存在这些破壁残阶上的,是一种天高皇帝远的自由和活泼,是一种帝国文化道统的稀薄和涣散”和“它们不像北方的四合院,俨然规规矩矩的顺民和良仆,一栋一檐的定向,都严格遵循天理和祖制,不越雷池”来概括南北方建筑特点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概括作答。依据“在那正厅大堂里正襟入座,上下分明,主次分明,三纲五常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倘若在院中春日观花,夏日听蝉,箫吹秋月,酒饮冬霜,也就免不了一种陶潜式的冲淡和曹雪芹式的伤感”和“一类宅院,在现代化的潮流面前一一倾颓,当然是无可避免的结局”可概括为:在南方宅院里还能找到汉文化的踪迹,但已变得腐朽落寞,逐渐颓废,不再适应现代化的潮流。据此理解作答。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理清文章叙写的内容,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文章第5、6段中的“这种高楼大厦正在显现着新的社会结构,展拓着新的心理空间,但一般来说缺少个性,以其水泥和玻璃,正在统一着每一个城市的面容和表情,正在不分南北地制定出彼此相似的生活图景”“这种高楼大厦的新神话拔地升天,也正把我们的天空挤压和分割得狭窄零碎,正在使四季在隔热玻璃外变得暧昧不清,正在使田野和鸟语变得十分稀罕和遥远”“在某一天,我们也可以步入阳台,在铁笼般的防盗网里,或者在汽车急驰而过的沙沙声里,一如既往地观花或听蝉,月下吹箫或霜中饮酒,但那毕竟有点像勉勉强强的代用品,有点像用二胡拉贝多芬,或者是在泳池里远航,少了一些真趣”这些语句,从“遗憾”的角度来概括作答。
4.试题分析: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体会。认真阅读文章,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现代建筑的态度是批判的。文章的开头作者就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的,而文章第5段“这种高楼大厦正在显现着新的社会结构,……但一般来说缺少个性……正在不分南北地制定出彼此相似的生活图景”表明现代建筑使人缺少个性,第6段叙写这种高楼大厦“也正把我们的天空挤压和分割得狭窄零碎,正在使四季在隔热玻璃外变得暧昧不清,正在使田野和鸟语变得十分稀罕和遥远”让人类远离自然,缺少了生活的真趣。据此可知作者对现代建筑的态度是批判的。
11、1.欣赏一个人首先是德行和才华,其次才是颜值。
2.举例论证,例举了潘安不但貌美,而且德行、才华高的例子,有力的论证了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不够的,进而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3.文章首先提出论题“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颜值””,接着论说“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生活中占得先机”。然后从“才补颜不足”“貌因德而美”两个方面论证“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最后归纳总结的,得出结论﹣德行和才华才是最重要的。
4.A ,理由:有“值”不在“颜”高,表明“值”最重要,处首位,“颜高”处次要地位。符合本文的主要内容:对人的判断首先是德行和才华,其次才是颜值。
【解析】
1.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有的文章的论点要根据论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根据“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是一个人如何风华绝代,最后沉淀下来值得称道的只有两样﹣﹣德行和才华,然后才可能说,这个人还有‘颜值’。”概括出中心论点:欣赏一个人首先是德行和才华,其次才是颜值。
2.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①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划线句子举潘安貌美的例子,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潘安被称赞并不单单因为他的相貌,他的德行、他的才华、他对妻子的专情,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此段的观点“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不够的”,增强了说服力。
3.本题考查的是文章的论证过程。要细读文段,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要结合每一段的内容,然后根据提示填空即可。本文①②段用“颜值”词语的含义引出论题,第③段首先提出了中国传统对人的判断是不把人的相貌与才华作对等的中国传统对人的判断是不把人的相貌与才华作对等的观点,第④﹣⑥段再举了正面的曾国藩有德行和成就却无“颜值”的例子,然后又用科学研究(科研文章)做进一步的佐证用科学研究(科研文章)做进一步的佐证,最后第⑧段再次强调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4.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的分析能力。结合文章主旨对文章的标题进行分析与理解。A.有“值”不在“颜”高,表明“值”最重要,处首位,“颜高”处次要地位。符合本文的主要内容:对人的判断首先是德行和才华,其次才是颜值。B.德才兼备,无“颜”何妨。突出了德才兼备的内容,认为没有“颜”也没关系。不符合文章主要内容:欣赏一个人首先是德行和才华,其次才是颜值。C.“颜”外之意,突出了“颜”的深层含义,缺少“德才”的阿容。不符合文章主要内容:欣赏一个人首先是德行和才华,其次才是颜值。
三、应用
12、1.B
2.示例:您觉得是否有必要学习和传承方言?有必要 没有必要 无所谓
3.【示例】奶奶,你就用方言和宝宝讲吧。你讲的方言地方色彩很浓,特别生动贴切。现在我们同学很多人不会说方言,台州人不会说台州话还算台州人吗?宝宝学方言的重任就靠您了。
4.【示例】《方言保护,你怎么看?》 理由:采用疑问句式,征询读者意见,能尊重读者并引起读者思考,也能概括文章内容。
【解析】
1.A原文是“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阿里方面正在与相关部委密切接触,或将加入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注意“将加入”前有个“或”字。C“未来学术圈的研究方向就是要用科技手段保护方言”说法绝对。D原文只是说“中小学不再禁止方言”,并不是“建议各中小学校推广方言教学”。
2.题干要求为“方言使用情况调查表”设计题目的能力。要仿照题干所给出的小文的格式,同时注意题目中所包含的内容:调查的问题和选项。注意,所拟题目一定要与方言有关,不能脱离方言的范畴。如学习和传承方言有无必要。选项可以设定为“有”和“没有”等。
3.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以诚恳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劝说,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内容上要结合文章内容,运用原文所讲的方言知识,来给奶奶提建议。不能偏离“用方言和宝宝讲话好处多”这一劝说主题。
4.拟写文章标题。要注意以下要求:题文一致;一语破的;简洁明快;旗帜鲜明;生动活泼。答题时内容无损原意,不能丢掉语段中重要的信息;抓住关键词语。如可拟为“方言保护,你怎么看?”。从语言特点分析:采用疑问句式,引起读者思考。从内容上看:概括文章内容,使读者对文章内容一眼明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给自己一份自信
苏格拉底曾说过:“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和自信这两个条件。”主宰和战胜命运的首要条件就是自信。因此,我认为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记得在半年前,我也曾经失去过自信……
刚开学的时候,我的英语成绩很糟,一直在五六十分徘徊。老师经常找我谈话,家长也常常告诫我,而我的成绩却依然上不去。我因此非常的困苦,对英语这门学科充满了失望,由此我学习英语的信心被打消了。
过了一段时间,在一次英语听写,使我重新找回了自信。发试卷前几分钟,我坐在座位上想:这次成绩一定不好,一定会得到老师的不满,得到家长对我的责备。于是我满怀失望的等待着。可是,老师却说:“这次考试赵家明同学打了六十七分,她还是住宿生,却仍然考过了许多同学。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提出表扬!”与此同时,教室里伴随着一阵掌声,掌声是那样的持久,那样的热烈。我的内心顿时涌出了一股力量,一股蓬勃发展的力量。
此后,我不在畏惧考试,而是期盼着考试。每天晚上,我都学英语学到很晚。有时连饭也不顾吃上几口。每天就像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每次考试,我都充满了自信,因为我知道,我付出了,我一定能够取得进步。虽然只是一点,但对于我来说,已经足以了。
有志者事竟成,经过了几个月的奋斗,我的英语成绩终于突破了二十分。我成功的根源是什么呢?是自信!
自信是人生成功的奠基石,人的成功之路必须踏着自信的石阶步步登高。有了自信,人才能达到自己所期望达到的境界,才能成为自己所希望成为的人,坚持自己所追求的信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自信者的格言都是:“我想我能够的,现在不能够,以后一定会能够的!”
记住,给自己一份自信,一定就会取得成功!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是“给自己一份 ”。这个题目中的“自己”,可以指“我”,可使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来写文章,也可使用第二、三人称,“给自己一个微笑”是别人的一种体验,写作时,要注意到这一点。根据题目要求,补填的内容要“希望、坦然、祝福、快乐、自信、勇敢、成功、阳光”这些词语中选择。比如:“给自己一份自信”,可以叙写自己坚持不懈地练琴,终于获奖;可以叙写自己经过艰苦地努力,终于改掉了一个坏习惯;可以叙写自己战胜了羞怯,终于走上演讲台……选择一个最有感触的话题,叙写成长中的人生经历,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作文。体裁上,较适合写记叙文或散文。
【点睛】
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做到审题准确。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不能错误地理解题意。其次要立意深刻。就是要为文章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第三,选材要精当。要围绕着中心来选择材料,运用那些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或论述得透彻有力。写作时,依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要突出表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
2022-2023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中考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中考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古诗文名句填空,名著阅读,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小题,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重点中学中考语文五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重点中学中考语文五模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古诗文默写,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完成各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列小题,阅读,阅读《心里的栀子花》,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天桃实验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天桃实验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阅读散文《苦夏》,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