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训练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875013/0-169657118380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训练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875013/0-169657118388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训练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875013/0-169657118391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训练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875013/0-1696571183935/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训练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875013/0-1696571183955/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训练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875013/0-169657118398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训练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875013/0-1696571183999/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训练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875013/0-1696571184026/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训练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875013/1-169657118821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训练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875013/1-169657118825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训练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875013/1-169657118829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训练 试卷 2 次下载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训练 试卷 1 次下载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综合训练 试卷 1 次下载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综合训练 试卷 1 次下载
-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预测卷(一) 试卷 2 次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训练
展开第六单元综合训练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基础积累
一、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字词。(5分)
1.地球周围ɡuǒ( )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yáo lán( ),是那样美丽壮观,hé ǎi kě qīn( )。
2.这位女士mù dǔ( )了案件发生的整个过程,警察正在向她了解案件的jī běn( )情况。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填上序号。(1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晨,洪湖的荷花在阳光的照耀下,花瓣上晶莹(jīnɡ yínɡ)的露珠闪闪发光。
B.河南暴雨肆虐(sì lüè),救援部队紧急前往洪灾一线开展救援工作。
C.沉甸甸的果实都是大自然的恩赐(ēn cì)。
D.他吃完饭就扛着铁锹(tiě qiāo)去山上种树了。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涯 黄莺 慷概 B.矿产 资源 泛烂
C.节制 枯竭 记栽 D.贡献 设想 有限
3.把下面的关联词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沿河两岸的森林被乱砍滥伐,造成水土大量流失,再加上水电站大坝截住了河水,________大瀑布水量逐年减少。几年过去了,大瀑布逐渐干涸,________在汛期,________见不到昔日雄伟的气势。
A.因此 无论 都 B.而且 虽然 但是
C.但是 即使 也 D.所以 即使 也
4.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B.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D.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5.下列说法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谷:米、麦、黍、菽、稷
B.五谷:稻、麦、黍、菽、稷 五彩:赤、橙、黄、绿、青
C.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行:金、木、水、火、土
D.五彩:黄、绿、赤、白、紫 五音:宫、商、角、徵、羽
三、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8分)
1.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
2.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
3.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
4.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
四、根据所学知识填空。(8分)
1.根据语境填诗句。(5分)
(1)大自然是多么美丽、神奇。在刘禹锡笔下,波涛滚滚的黄河裹挟黄沙、蜿蜒千里,真可谓“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____”。在杜牧笔下,美丽如画的江南春意盎然、花红柳绿,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晨,状状推开农家小院的大门。院内,因主人常常打扫,茅屋干净得不生青苔,主人栽的花木成行成垄,他不禁吟起了王安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有一个地球》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告诉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青山不老》讲述了 的感人事迹,由衷地赞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三黑和土地》展现了农民拥有土地后的幸福,表现了农民对土地诚挚的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五、综合性学习。(6分)
状状第一次乘高铁到武汉来旅游,从汉口火车站下车后,他计划先去在光谷预定的酒店,再从酒店出发去湖北省博物馆参观。请你结合下列路线图,为状状规划合理的路线。
阅读理解
六、阅读选段,完成练习。(16分)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这个语段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第1自然段是写__________________,第2自然段是写__________________。(6分)
2.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4分)
(1)第1自然段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来阐明观点。
A.举例子、列数字 B.列数字、作比较 C.举例子、作比较
(2)语段中,可再生资源不能再生的原因是( )
A.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
B.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C.可再生资源变成了不可再生资源。
3.下列现象属于对可再生资源的毁坏吗?如果是,请在后面的括号里打“√”。(3分)
(1)工厂把工业废水排进长江,使得长江的水质变坏。 ( )
(2)大量开采煤矿,导致山体塌方。 ( )
(3)乱砍滥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 ( )
4.第2自然段中加点词语“本来”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7分)
大自然的警钟
①近年来,诸如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全球发生的频率增加,强度也加大,气候问题愈来愈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全球性问题。
②所谓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与历史同期相比出现较少的小概率天气气候事件。造成极端天气频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球变暖。尽管某些海湾地区遭受了罕见的寒流袭击,与全球变暖之说似乎相悖,但实际上全球变暖和局部严寒并不矛盾。全球变暖只是指全球平均气温呈总体上升趋势,并不排除局部地方发生严寒。
③“暖冬”曾于2006年入冬后在世界上流行。在北美洲地区,隆冬气温堪比夏季:美国纽约到当年年底前片雪未下,最高气温达22℃;加拿大历来被称为“冰与枫的国度”,但其北部特有的冬季风情日渐消失,以全球最长滑冰场而闻名的丽都运河迟迟不结冰……在北半球本应最冷的季节,一些国家的路人却身着短袖,熊不冬眠,候鸟忘记迁徙,植物在冬天发芽,高山滑雪场无雪可滑。
④气候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反常的严寒和暖冬,还导致了夏季高温热浪频繁,海平面上升,岛屿消失,南北极地冰川消融。洪涝、大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加,对人类的生存形成直接威胁。据统计,在过去20年里,全球发生的自然灾害次数增加了3倍多。20世纪80年代初期,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20起自然灾害,而现在已增至每年500起左右。受灾人数在过去20年内增加了68%,1985~1994年间,全球平均每年受灾人口为1.74亿;而1995~2004年间,平均每年受灾人口增至2.54亿。全球气候变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地球上几乎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
⑤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曾发布评估报告指出,人类若不重视环保,到21世纪末,估计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6.3℃。科学研究表明,如果平均气温上升3℃,仅在亚洲,每年就有700多万人面临洪水袭击,全球将有1亿多人陷入粮食不足的窘境;如果气温上升4℃,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北美地区受热浪侵袭的次数每年将增加3到8倍,南北极海冰将减少35%。
⑥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是大自然向人类敲响的警钟!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应该参加到保卫自然环境的战斗中,尽自己的努力,从身边小事做起,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
(有删改)
1.什么是极端天气?请你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进行简要概括。(2分)
2.这篇文章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2分)
A.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都是人类自食恶果。
B.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是大自然给人类敲响的警钟,呼吁人们保护环境,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
C.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造成了许多危害,人类要多加防范。
3.第⑤段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多选)(3分)
A.作比较 B.打比方 C.列数字 D.举例子
4.理解短文内容,填空。(7分)
(1)文章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具体介绍了极端天气带来的影响,结尾还指出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是大自然在给人类敲响警钟,呼吁人类__________________。(4分)
(2)第②段中加点的“似乎”可以去掉吗?为什么?(3分)
5.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请你给出几条建议。(至少写三条)(3分)
作文天地
八、妙笔生花。(30分)
我们生活中存在着不少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请就你关心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提出你的看法和建议。
要求:(1)题目自拟,条理清晰,格式规范,语句通顺,书写工整;(2)不少于500字。
第六单元综合训练参考答案
一、1.裹 摇篮 和蔼可亲 2.目睹 基本
二、1.B 2.D 3.D 4.B 5.C
三、1.C 2.A 3.B 4.D
四、1.(1)浪淘风簸自天涯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2)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2.珍惜资源,保护地球一位山野老农扎根西北十五年,奇迹般地创造了一块绿洲 热爱
五、示例:状状从汉口火车站下高铁后,乘坐由天河机场开往佛祖岭方向的地铁2号线到达光谷广场下车前往酒店;从酒店出来后,在光谷广场站乘坐由佛祖岭开往天河机场方向的地铁2号线至街道口,在此换乘由军运村开往金潭路方向的地铁8号线,到省博湖北日报站下车就可以到达湖北省博物馆。
六、1.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地球上的矿产资源是有限的 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2.(1)A (2)A 3.(1)√ (3)√ 4.不能删去。“本来”的意思是“原先,先前”,强调了“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因“随意毁坏”后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七、1.极端天气是指与历史同期相比出现较少的小概率天气气候事件。 2.B 3.CD 4.(1)严寒 暖冬 高温热浪 保卫自然环境 (2)不可以。因为“似乎”表示猜测,若去掉“似乎”则太绝对,不符合原文意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5.保护环境,我们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比如:①绿色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②不乱扔废旧电池和一次性塑料袋;③不乱砍滥伐树木,不随意毁坏自然资源;④尽量节约纸张,不把没用完的笔记本随意扔进垃圾桶。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