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单元检测】(统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AB卷】
展开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二单元 (B卷·能力提升练)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26分)
(2022秋·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白云学校期中)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ㅤㅤ轻轻翻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二单元,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亲情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解决散步时家人的分①qí(A.岐 B.歧)彰显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甲】(A.诀别 B.离别)的情景时获得了“好好儿活”的勇气;那个化为金色花的孩子跟母亲捉迷藏时的②匿(A.nì B.ruò)笑透着孩子纯真的爱;还有那雨中无私【乙】(A.隐蔽 B.荫蔽)红莲的荷叶传达出的母爱……在语文的世界里,真挚动人的亲情是滋润心田的一股清泉!
(1)根据①处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根据②处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字母)① ②
(2)从【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字母)
【甲】 【乙】
【答案】(1)①B ②A (2)A B
【解析】(1)本题考查字形、字音。“分歧”的“歧”不能写作“岐山”的“岐”;“匿笑”的“匿”应读作“nì”。
(2)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诀别”意思是告别;离别(多指不易再见面的)。“离别”意思是比较长时间地跟熟悉的人或地方分开;离开。句中值得是史铁生和母亲的生离死别,所以使用“诀别”。故选A。
“隐蔽”借旁的事物来遮掩。“荫蔽”意思是树木遮蔽。句中有荷叶对红莲保护之意,使用“荫蔽”更恰当。故选B。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 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特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 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C. 我的作品发表了,现抄寄给您,请雅正。
D. 早到早学是十一中的优良传统,校长每天早晨在门口恭候我们到校,就是非常好的榜样。
【答案】C
【解析】A.“笑纳”是敬称,是赠予人时的自谦之辞;同时也暗示受赠人放心接受,不要有受之不恭等心理负担的意思。此处用来指自己不得体。B.“绵薄之力”是谦辞,常用在说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此处用来指别人不得体。C.“雅正”是一个敬辞,只能用于别人,是本人对别人说的话,意思是:请别人帮助改正。用在此处指请别人帮助修改,符合语境。D.“恭候”是一个敬辞,意思是:恭敬地等候。此处用来指校长不得体。故选C。
(2023·山东枣庄中考)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能否持之以恒、科学健康地进行体育锻炼,是一个人拥有健康体魄的保证。
B. 随着创建文明城市热潮的抵起,社会上各种文明行为络绎不绝地涌现出来。
C. 2022年我国5G基站总量已达到231.2万个,约占全球5G基站比例60%左右。
D. 我国科研人员用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谱写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丽诗篇。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两面对一面,可删掉“能否”,或在“一个人”后面加“能否”;B.用词不当,可把“络绎不绝”改为“源源不断”;C.词义重复,“约”“左右”删掉其一;故选D。
(2023·河南中考)4. 小豫想用一组排比句为班会作总结,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帮他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修辞一致。(2分)
同学们,河南文化如万里长河,我们今天掬起的不过是几朵浪花;河南文化如鸿篇巨制,我们今天欣赏的不过是几个片段;河南文化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同学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全面地了解河南,更深刻地理解河南文化。
【答案】①示例一:(河南文化如)灿烂星空,我们今天注目的不过是几颗星辰
示例二:(河南文化如)华美乐章,我们今天聆听的不过是几个音符
示例三:(河南文化如)参天巨树,我们今天采摘的不过是几片绿叶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认真研究被仿写句子的结构特点,不要雷同,修辞要恰当,用词不能重复。
示例:葱郁森林;我们今天观赏的不过是几株小树。
(2022秋·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第一次月考)5.下面选项说法的完全正确的一项 ( )(2分)
A.“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自然”一词是理所当然的意思。
B.名词很常见,有的表示人,如“娃娃”“姑娘”;有的表示具体的事物,如“绿萍”“铃铛”;有的表示抽象的事物,如“精神”“秋天”;还有的表示时间,如“昨天”“早晨”。
C.“这天寒风凛冽,他心里直犯嘀咕:这刀子刮得脸生疼。”划线句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
D.“在春雨的滋润下,树木生发出鲜嫩的细芽,田野里的野菜和小草也争相探出脑袋,为大地涂上绿色。”运用拟物的修辞手法,生动逼真地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答案】A
【解析】B.有误,“秋天”表示时间;C.有误,句中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D.有误,句中使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故选A。
【点评】理解词义有几种方法: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看图理解字义;运用形声字的特点理解字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看实物理解字义;本题为直接对词语理解字义,这需要平时的积累,可通过用记住典型句子的方式记忆词语的意思。
(2022秋·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附属中学月考)6.名著阅读(6分)
【文段一】
A现在是早已经做了祖母,也许竟做了曾祖母了;那时却还年青,只有一个儿子比我大三四岁,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是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
举一个例说罢,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领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于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肚子疼”。
A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文段二】
但是B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然而她进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1)这两个文段中A是 (人物),B是 (人物)。(2分)
(2)虚拟情境:我在书塾里上课时描绣像,被寿镜吾老先生狠狠批评了一顿,这件事被同窗阿祥发在了微信朋友圈,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我身边的亲朋好友、邻里街坊都知道了此事。四位长辈得知此事后,见到了我,反应也有所不同,下面是他们所说的话。(4分)
沈四太太:“上课时不要描绣像了啊,这样学不到东西的呀!”
A:“ ”
B:“回来啦,快点去写作业,你爸今天很生气,还不停地问你有没有回来,你可要注意点了。听到没,哥儿,记得么?”
父亲:“ ”
【答案】(1)衍太太;阿长(长妈妈)
(2)衍太太:你还会描绣像呀?好有才!别放弃你的爱好,下次描给我看看哦!;父亲:你这小子,上课不好好听讲,回去再把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抄十遍,不抄完不准出门!
【解析】(1)考查文学常识。多阅读名著经典,多积累即可。注意不要混淆记错人物及其出处。从文段一“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是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可知A是衍太太。
从文段二“然而她进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可知B是阿长(长妈妈)。
(2)考查对名著中人物性格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的应用能力。要深入理解名著中的人物性格特点,懂得展开合理想象,适当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A是衍太太,她是一个心胸宽大、懂得保护小孩自尊心的人,却容易变成变相怂恿、放纵。父亲对我管教严格,不顾及小孩感受。
(2022秋·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第一次月考)7.你班要组织一次“有朋自远方来”的活动,某学习小组就“中学生在网上究竟能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这个话题展开讨论,请你根据材料,完成以下任务。(8分)
【材料一】
小艾∶网络是虚拟世界,网上交友,不用担心对方会泄露你的秘密,因而可以袒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很容易交到真正的朋友。
小薛∶我不认为网上能交到真正的朋友,正因为网络是虚拟世界,连对方的真实身份都不知道,怎么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呢?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管仲鲍叔牙友谊甚厚相知深……这些妇孺皆知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朋友,需要经过现实中的相知相惜。小西∶我觉得你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我觉得真正的朋友不仅要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还应该给人以帮助和支持,使人向善向上。也正因为网络是虚拟的世界,网络上的人鱼龙混杂,再加上我们中学生社交经验不足,所以,我认为网络交友要慎重!
小艾∶刚才小巴同学的发言给了我启发。确实,新闻里不时会有网上交友被骗的惨痛案例,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我们也明白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网上交友,我们中学生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否则很可能遭遇交往陷阱。
【材料二】
中学生选择网友的标准
标准
人品
凭感觉
外貌
才华
知识
其他
人数比例
30.8%
21.4%
19.1%
17.0%
8.9%
2.8%
(选自《国内中学生网络交友调查报告》)
(1) 围绕这个话题,小艾、小薛、小西三位组员参与讨论.请你根据【材料一】,完成表格. (4分)
发言人
观点
依据
小艾
①
新闻报道及课堂学习体会
小薛
网上交不到真正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需要现实中的相知相惜
小西
网络交友要慎重
②
(2)请你结合【材料二】发表对“中学生在冈上能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这一问题的看
小西法。(4分)
【答案】
(1)①网上交友要审慎(或:网上交友要有防范意识)。
②网络上的人鱼龙混杂;中学生缺乏社交经验。
(2)示例一:我认为中学生在网上能交到真正的朋友。从材料可以看出,超过50%的中学生网上交友注重人品、才华、知识等因素,说明中学生网上交友是比较理性的,用这样的标准是可以交到真正的朋友的。
示例二:我认为中学生在网上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学生以“凭感觉”“外貌”为标准交友的人数占比超过了40%,不够理性,非常表面化。而人品、知识、才华等标准,在虚拟的网络里是很难判断的。
示例三:我认为中学生网上交友要慎重。从材料可以看出,不少中学生网上交友以人品、知识、才华为标准,但这在虚拟的网络里是很难判断的,需要提高防范意识,慎重交友。
示例四:我认为中学生网上交友要慎重。从材料可以看出,不少中学生网上交友以“凭感觉”“外貌”为标准,这在鱼龙混杂的网络上更易陷入交友陷阱。
【解析】(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信息筛选。
①根据小艾第二次发言中的“新闻里不时会有网上交友被骗的惨痛案例,我们中学生尤其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网上交友我们要持审慎的态度,否则很可能遭遇交往陷阱”等句子,可知他第二次的观点是:网上交友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或:网上交友我们要持审慎态度)。
②小西发言的观点是“网络交友要慎重”,根据他发言中的“正因为网络是虚拟的世界,网络上的人鱼龙混杂,再加上我们中学生社交经验不足”,可知依据是:网络上的人鱼龙混杂;中学生社交经验不足。
(2)本题考查图表信息的利用与观点表达。题干要求以【备用材料】为理由,发表对“中学生在网上能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这一问题的看法。【备用材料】给出的是“中学生选择网友的标准”数据统计图,从图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有近六成的中学生选择网友看重的是人品、才华和知识,有近四成的中学生选择网友是随感觉和看重外貌。理解了图表内容后,再确定自己答题的观点。如果认为中学生在网上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就以“有近六成的中学生选择网友看重的是人品、才华和知识”的结论来作为支撑的理由;如果认为中学生在网上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就以“有近四成的中学生选择网友是随感觉和看重外貌”的结论作为支撑观点的理由。当然答题时也可选择中立的态度,即指出中学生在网上交友要慎重,然后利用表格中的数据指出慎重的原因。此题具有开放性,答案不唯一。
【点评】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解答这种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小语学习了《世说新语》两则后,补充阅读了书中的其他内容,跟同学们展开了一场古文探究活动,请你跟他一起完成下面的任务。(12分 )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批注:结尾画线句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暗含作者对她“咏絮之才”的赞美。)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乙]
王凝之谢夫人既往①王氏,大薄②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说③。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④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⑤?”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⑥;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⑦。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批注: )
(选自《世说新语·贤媛》)
【注释】①往:指嫁出去。②薄:轻视,瞧不起。③说:通“悦”,高兴。④逸少:王羲之,字逸少。⑤乃尔:如此。⑥⑦都是谢氏一族中人。
[丙]
张季鹰辟①田齐王东曹掾②,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③,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④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辟:征召。②东曹掾:东曹的属官。③鲈鱼脍:鲈鱼切片或切碎做的菜,与菰菜羹同属吴中名菜。④羁宦:在异乡做官。
8.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3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 )
(2)意大不说( )
(3)俄而齐王败( )
9. 根据文意,用“/”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限断2处)(2分)
人 生 贵 得 适 意 尔 何 能 羁 宦 数 千 里 以 要 名 爵 遂 命 驾 便 归。
10. 文章的结尾常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先把乙文的结尾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再参考甲文批注,为该句写批注。(2分)
批注:
11. 成语“莼鲈之思”出自丙文。依据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内容,推断这个成语的意思。(2分)
12. 小语在探究中发现:《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雅量、识鉴等三十六类,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魏晋时期的“名士风流”。如果要将丙文的故事编入《世说新语》,你会选择编入下列门类中的哪一类?结合内容说明理由。(3分)
《世说新语》篇类
提示
A.言语
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
B.方正
人行、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C.雅量
深藏不露,见喜不喜,临危不惧
D.识鉴
识别时机,鉴别是非,鉴别人才
【答案】
8. ①趁,乘 ②很,非常 ③不久,一会儿
9. 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10. 译文:(我)没想到这天地之间,竟然有王凝之(这种人)!批注:这是谢道韫对丈夫的评价。谢道韫瞧不起王凝之,因为他与自己的兄弟相比才华平庸。
11. 张季鹰在洛阳看到秋风起,想到家乡吴中的菰菜羹和鲈鱼脍,辞归乡里,因此可推断“莼鲈之思”是指思乡之情或归隐之志。
12. D,丙文结尾处交代齐王的结局,暗示张季鹰“命驾便归”的远见。所以应该放到“识鉴”篇里。
【解析】
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因:趁,乘。
(2)句意为:内心极不高兴。大:很,非常。
(3)句意为:不久齐王败了。俄而:不久,一会儿。
9.本题考查断句。结合要求,根据句意“人生可贵的是能够顺心罢了,怎么能远离家乡到几千里外做官来追求名声和爵位呢!于是坐上车就南归了”即可把句子断为: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10.本题考查翻译和批注。注意重点词语翻译要准确。批注要参考甲文批注来写,揭示人物、作者的态度等。
重点词语:不意:想不到。乃:竟,竟然。
结合“大薄凝之”“意大不说”可以看出,谢道韫很瞧不起自己的丈夫王凝之;结合“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可以看出,这些精英里面都没有王凝之,王凝之在众兄弟之中平庸无常,这是谢道韫轻视他的原因。
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张季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可知张季鹰在洛阳看到秋风起,想到家乡吴中的菰菜羹和鲈鱼脍,便放弃功名利禄,“命驾便归”,因此“莼鲈之思”是指思乡之情或归隐之志。
1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与内容理解。
D.结合文末的“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可知,张季鹰见微知著,很有预见性,符合“识鉴”的内容;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王凝之夫人谢道韫嫁往王家之后,十分看不起凝之。回娘家来时,内心极不高兴。太傅谢安宽慰她说:“王公子是逸少的儿子,人才也不差,你为什么这样不满意呢?”道韫回答说:“我们谢家伯父叔父之中,有阿大、中郎这样的人物;堂兄堂弟之中,又有封、胡、遏、末这样的人才,没想到天地之间,竟还有王公子这样的人!”
丙:张季鹰调任齐王的东曹属官,在首都洛阳,他看见秋风起了,便想吃老家吴中的菰菜羹和鲈鱼脍,说道:“人生可贵的是能够顺心罢了,怎么能远离家乡到几千里外做官,来追求名声和爵位呢!”于是坐上车就南归了。不久齐王败死,当时人们都认为他能见微知著。
(2022秋·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第二中学期中)(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材料二】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
(节选自莫言《母亲》)
13.材料一中三次写到“看花”,原因和结果各不相同,依据材料完成下面表格。(3分)
事件
原因
结果
第一次
“我”暴怒无常,母亲想让“我”快乐起来
① ______
第二次
② ______
“我”勉强同意去看花,母亲却突然病逝
第三次
妹妹推“我”去看花,完成母亲生前遗愿
③ ______
14.下列对上述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材料一中“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其中“扑过来”“抓住我的手”,体现了母亲对“我”的自暴自弃的痛心焦急。
B.材料一中“秋天的怀念”,寓意在秋天怀念同样是在秋天去世的母亲,也表明经过人生的“秋天”,母亲牵挂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懂得了怎样面对生活的困境。
C.材料二中依次从听觉、嗅觉、视觉方面描写了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不仅体现了母亲劳作的辛苦,也体现了当时生活的艰辛。
D.材料二中“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突出了母亲的坚强、乐观。
15.“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案】
13.“我”不去,大发脾气,“我”独自坐要屋里消沉痛苦,母亲担心“我”情绪低落,“我”体悟到生命可贵,决心坚强活下去
14.C
15.示例:母亲用她的包容、坚忍、乐观(睿智、细心、无私、慈爱等)呵护着我们,陪伴着我们成长,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带给我们生活的勇气和力量,让我们从容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解析】
13.本题考查信息的提取与概括。题目所要提取的信息是“三次看花”的原因和结果。根据题干中已给出部分内容的提示,在材料中找到相应的答题区域。第一次是在“我”暴怒无常时,母亲想让“我”快乐起来,要带“我”到北海公园去看花时,“不,我不去”“捶打”“喊着”,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我”不仅不去,还大发脾气;后来“我”独自看额窗外秋叶飘落,母亲“挡在窗前”,怕“我”感伤,说“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这一次“我”答应了,可母亲却突然离世了;再后来“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决心好好活下去。从这些信息中可以概括出答案。
14.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回答时将选项的内容与原内容结合起来,联系平时积累的相关知识,即可得到正确的答案。 C.有误,材料中依次是从视觉、嗅觉、听觉方面描写了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的。 故选C。
15.本题考查对材料主旨的理解。两则材料都表现了母亲的伟大:材料一中的母亲,她深深理解儿子的痛苦,包容儿子的暴怒,想方设法宽慰儿子,多次央求儿子出去散散心,到北海看菊花,盼望儿子早日走出内心的绝望,勇敢面对生活的苦难。她自己身患绝症却从未向儿子提及,她承受着儿子终生截瘫的残酷现实,承受着儿子痛苦绝望的心情,她懂得人生无论遭遇什么厄运,都要“好好儿活”,活得坚强,活出尊严。最终影响她的儿子找到一条走向自己幸福的路。材料二中的母亲,她不逃避困难和不幸,乐观、坚强面对生活的苦难,给予了“我”忍受苦难,坚强面对苦难的勇气和力量。从这里可以理解“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这句话:母亲用她的包容、坚忍、乐观(睿智、细心、无私、慈爱等)呵护着我们,陪伴着我们成长,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带给我们生活的勇气和力量,让我们从容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2022秋·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外国语中学期中)(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
月光下的母亲
我跟陈老师说,我母亲病了,我要回去看她。陈老师同意了。
陈老师不可能不同意。因为现在已是下午5点,我在县中学寄宿,我家离学校有30多里。这个时候来请假,想必我母亲病得很重。
我不是一个好学生,我撒了谎。我母亲根本没病,我是饿了,或者说是馋了。学校食堂的饭太难吃了,天天吃咸菜,顿顿吃腌萝卜,我都吃腻了,我要回去吃一碗我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
我最爱吃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了。我们学校只有在每月月底两天放假,其他时间学生都在学校寄宿。每个月上学的那天清晨,母亲都会为我做一碗鸡蛋手擀面。上学太没意思了,如果不是这碗鸡蛋手擀面,我想我一天学也不愿上。
我坐最后一趟班车到镇上,镇上已经没有机动车的影子,我只好徒步回家。
天上的月亮真大,地上一个行人也没有。我走啊走,肚子饿得发慌,心里只盼着早点吃到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步伐便愈来愈快。
走到四流山时,我借着月光看见我们村打谷场上有一个人影。那人正奋力地在木桶上抽打着成垛的麦子。
那时,我们那里还没有脱粒机这样的农用机械,即便有也没人用得起,家家户户都是这样手工脱粒。这种脱粒方式速度慢、效率低,要赶在入秋时将全部的谷子脱粒归仓,实在是一项顶耗时费力的大工程,但即便如此,也从来没听说过有人连夜赶着脱粒的。
我在心里嘀咕,是谁这么晚还在干活儿呢,心下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我加快步伐走到家门口,赶紧用手摸门。我的手摸到了一把铁锁。我知道,打谷场上的人不是别人。
我哭了。
还能是谁呢?别人家都是夫妻二人一起赶工,我父亲在浙江打工,家里家外的活儿只有母亲一个人干,除了她还能是谁呢?
我哭了,号啕大哭。
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好吃,她自己却从来舍不得吃一碗。母亲就这样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还要没日没夜地干活供我上学……等哭完,我没拿钥匙开门,也没去打谷场喊母亲,而是扭头往学校的方向走去,鸡蛋手擀面也被我全然抛到脑后。
我知道路上肯定没有车了,只能徒步回学校,就算这样,我也决计不回头。
茫茫月光下,乡村公路上阒寂无人,我一个人赶夜路,却没有感到一丝害怕。我徒步30多里路回到学校时,天已经大亮。
陈老师关切地问我母亲的病怎样了,我说我母亲没病,是我病了。说着,我的眼泪又不争气地落下来,怎么也止不住。
陈老师不明所以地看着我,想问我为什么哭,但似乎很快明白了什么。他终于没开口,只是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我知道,我该收起自己的娇贵病,也该认真学习了。
从昨晚到今晨一粒米没进,但我一点儿也不觉得饿,我径直向教室走去。
我以前只知道有人冒着毒辣的阳光干活儿;那一晚,我知道,也有人顶着月光干活儿。
16.梳理文章情节,将图标补充完整。(3分)
①
“我”徒步走在回家的路上
→
②
→
“我”连夜走路返回学校
→
③
17.品味下面关于“我”两次“哭”的描写,分析“我”这两次“哭”的心理。(4分)
①我哭了,号啕大哭。
②说着,我的眼泪又不争气地落下来,怎么也止不住。
18.甲、乙两位同学就文章中画波浪线句展开了讨论。你认同哪位同学的观点?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帮他(她)说明理由。(3分)
19.右边的示意图,记录了“我”在这一夜的行走轨迹,一夜间,从“学校”到“家”,又从“家”到“学校”,看似回到原点,“我”的思想却有极大的变化,请结合右边示意图和文章内容,谈谈“我”在思想上的变化。 (3分)
【答案】
16.“我”借故请假回家;“我”在村里看到母亲抽打麦子;“我”收起娇贵病,认真学习
17.①“我”因为看到母亲顶着月光在抽打麦子,为她的辛苦劳作而心疼,也为母亲对“我”的付出而深深感动,同时也为自己因想吃鸡蛋手擀面请假回家而愧疚。②老师关切地问“我”母亲的病,想到之前是骗他的,“我”对自己的幼稚行为感到惭愧,也下定决心认真学习,报答师长。
18.示例一:我同意甲同学的观点。因为“我”说母亲没病,是自己病了,这个“病”暗指娇贵病,而陈老师听了后,也没有开口问,只是“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明陈老师已经明白“我”的意思了,拍拍“我”的肩膀,表示对“我”的理解和宽容。(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二:我同意乙同学的观点。因为文章开头说,“我”是下午5点去请假的,老师非常相信“我”说的话,后面听了“我”说母亲没病,是自己病了,心里肯定很疑惑,认为其中另有隐情,他没有开口问,只是不想再让“我”提及伤心事,“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也许只是为了安慰一下“我”,让“我”不要伤心。(言之有理即可)
19.“我”从学校回到家的路途上,一直盼着早点吃到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那时“我”思想是比较自我、注重物质的;在村里的打谷场上看到母亲抽麦的身影后,“我”被深深地触动了,“我”开始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为母亲心疼; “我”连夜返校的那一路,没有回头,没有感到害怕,思想有了极大的转变,“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娇贵病,理解父母的辛勤和不易,认为自己应该懂事起来,为父母承担责任;到了学校后,面对老师的询问,“我”再一次哭了,体现了“我”已经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开始以学习为起点,去为未来奋斗了。
【解析】
16.本题考查文章故事情节的归纳概括。
第一空: 由文章第①自然段“我跟陈老师说,我母亲病了,我要回去看她及第③自然段“我不是个好学生,我撒了谎。我母亲根本没病,我是饿了,或者说是馋了。我要回去吃一-碗我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可知,我为了回家吃鸡蛋手擀面谎称母亲病了向老师请假回家;
第二空:由第⑨自然段我在心里嘀咕,是谁这么晚还在干活儿呢,心下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我加快步伐走到家门口,赶紧用手摸门。我的手摸到了一把铁锁。我知道,那打谷场上的人不是别人”及第①自然段“还能是谁呢?别人家都是夫妻两人一起赶工,爸爸在浙江打工,家里家外的活儿只有母亲-个人干,除了她还能是谁呢?”,第②自然段“我哭了嚎啕大哭”可知,我醒悟过来,那个冒着月光干活的人是我的母亲,我内心非常震撼,后悔。
第三空:由文章“我徒步30多里路回到学校时,天已经大亮。 陈老师关切地问我母亲的病怎样了,我说我母亲没病,是我病了”可知,“我”收起娇贵病,认真学习
17.本题考查词句赏析。①“号啕大哭”即放声痛哭。联系第④段中的“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好吃,她自己却从来舍不得吃一碗。母亲就这样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还要没日没夜地干活供我上学’和前文提到的我撒谎向老师请假回家的情节可知,母亲为了我如此辛苦,而我只是为了吃一碗面就向老师请假回家,荒废了学业,此时的哭里包含了作者内心的愧疚与悔恨。②结合语境可知,老师关切地问“我”母亲的病,想到之前是骗他的,“我”对自己的幼稚行为感到惭愧,也下定决心认真学习,报答师长。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时结合文本的内容,理解语句的含义,对观点提出明确的态度,再结合语句进行分析。
根据“陈老师关切地问我母亲的病怎样了,我说我母亲没病,是我病了。说着,我的眼泪又不争气地落下来,怎么也止不住”可知,当“我”说我母亲没病,我病了”时,陈老师明白了“母亲生病实际是我撒谎逃课的借口,是我自己犯错了。
根据“我知道,我该收起自己的娇贵病,也该认真学习了”可知,陈老师没有开口是想让我自己反思,让我自己为错误的行为承担责任,表达了对我的尊重。
根据“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表现出陈老师对我的安慰和鼓励,也证明陈老师教育有方,从下文
根据“我以前只知道有人冒着毒辣的阳光干活儿;那一晚,我知道,也有人顶着月光干活儿可以看出,我确实悔悟并成长了。
19.本题考查情感主旨。
根据④段我最爱吃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了...如果不是这碗鸡蛋手擀面,我想我一天学也不愿 上”可知,我从学校回家的路上,一心只想着吃母亲的手擀面,只想着自己。
根据②段“还能是谁呢?别人家都是夫妻二人-起赶工,我父亲在浙江打工,家里家外的活儿只有母亲-个人干, 除了她还能是谁呢”,③段“我哭了,嚎啕大哭得知母亲晚上在打谷场干活时,我被深深地触动了,我"嚎啕大哭’说明我知道错了,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 .
根据⑥段“我知道路上肯定没有车了,只能徒步回学校,就算这样,我也决计不回头”,⑦段“茫茫月光下,乡村公路上寂静无人,我一个人赶夜路,却没有感到-丝害怕”可知,我连夜返回学校,开始理解父母的辛苦与不易,觉得应该扛起肩上的责任,为父母减轻负担;
根据段“陈老师关切地问我母亲的病怎样了,我说我母亲没病,是我病了”,⑨段“说着,我的眼泪又不争气地落下来,止也止不住”,四段“我知道,我该收起自己的娇贵病,也该认真学习了”可知,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决定“收起自己的娇贵病”,坚定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努力学习,拼搏奋斗,开创自己的未来。
(2022秋·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期中)(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1分)
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
①他又一次坐上了这趟回家的夜行列车。
②他座位对面坐着父子俩,从上车起,少年就和父亲闹着别扭。那父亲脾气极好,也不急躁,极有耐心地哄劝。少年嘟嘴不理,脸上全是厌烦。列车快停靠站点时,父亲又急步向外走去,准备下车给儿子买吃的东西。他对少年说,你父亲真好。
③少年看一眼他,不说话。他忍不住继续说,小伙子,别欺负爱你的那个人。本来是随口说的一句话,说完,他的心却倏地疼了起来。
④别欺负爱你的那个人——他忽然觉着这句话其实是对多年前的自己说的!在他过往的青春岁月里,他曾翻来覆去地伤害最疼爱他的人,而那人即使伤心到心碎,也停不下爱他的脚步。
⑤他幼年失母,对母亲几乎没有什么记忆。童年记得最深刻的事情就是每天天刚蒙蒙亮,小巷深处一响起卖牛奶的敲梆声,父亲就会立即拿起缸子,轻手轻脚下楼,为他打上半斤新鲜的牛奶。每当他捧起碗把牛奶喝完,父亲总会拿毛巾为他擦净嘴角的奶渍,喜滋滋地说:“俺小嘉肯定能长高个儿。”
⑥那淳香的牛奶滋养了他的生命,贯穿了他整个童年、少年的快乐时光,可是他从没有用心注意过父亲困倦的双眼,疲累的身体和身上那件洗的发白的旧外套。
⑦读初中后,他的身高果然向上猛窜了很多,只是处在青春期的他,极度叛逆,尤其是迷上网络游戏后,学习一落千丈,和父亲的话也少了许多。看他荒废学业痴迷游戏,父亲打过骂过也求过,但他不为所动。高考前,他还是一如既往上网。父亲找到他,扯着他回家。他愤怒地冲父亲喊:“回家我也不学!”父亲的脚步趔趄了两下,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回头看他,嘴唇气得发抖,眼中满是无助和绝望。
⑧高考毫无悬念地落榜。为了让他避开那群损友,父亲送他到省城高中复读。但他心仍不在学习上,常找借口向亲戚要钱上网。在穿着打扮上,他留最酷的发型,非名牌不穿;省城到家只三个小时的车程,每次也是必坐动车。一次他和同学因为一点小事动起手来,老师斥责他,他和老师吵。那天下午,父亲被通知来到学校时,一脸的惶恐不安,额上沾满细密的汗珠,不停地跟在老师身后陪笑脸,说好话。
⑨看他毫不在乎,父亲气得颤声问:“小嘉,如果将来你的孩子这样气你,你会怎样?会不会像我一样难受?”他像个胜利者,头发一甩,没心没肺地说:“我不结婚,不要孩子,他气不着我!”父亲怒不可遏地拿起身边的扫帚要打他,他脖子一伸:“给,你打!”父亲举起的手,在空中晃了晃,最终又无奈地放下。
⑩他哪里知道,父亲的心在滴血。他把父亲的心伤成一片片的。
⑪他复读了两年,也让父亲失望了两年。看他不思进取,父亲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送他到国外读大学。父亲花了毕生的积蓄,卖了还没有住进的新房,才凑够他去韩国读书的费用。
⑫有一天晚上,姑姑陪父亲一起回家。他在卧室睡觉没有开灯,他们以为他没有在家。“天这么晚了,你坐在楼下干啥?”姑姑问。“没啥,就是想静静。”父亲说。“是不是后悔送小嘉上学了?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别让这钱打了水漂。”
⑬那晚,他很久没有睡着,第一次认真思考父亲的话。
⑭异国四年,离开了父亲温暖的怀抱,他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对生活,对父亲,对爱,他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感悟。毕业后,他在北京一家韩资企业工作,每天就像一只旋转的陀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能跟上快节奏的生活。不知什么时候,他变得越来越像父亲,处处精打细算,就像他每次回家,为了省八十元的路费,他宁愿坐夜车回家。
⑮人生的经历让他成长。当他尝过生活百味,才终于明白父亲的爱。他们曾有过8年的战役,最终父亲用不离不弃的爱挽救了他。他深深地知道,在未来的岁月里,他要做的就是成为最疼父亲的那个人,就像父亲当年爱他一样。
20.通读全文,父亲用哪些“不离不弃的爱”“挽救了他”?请分点作简要概括。(3分)
21.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①每天天刚蒙蒙亮,小巷深处一响起卖牛奶的敲梆声,父亲就会立即拿起缸子,轻手轻脚下楼,为他打上半斤新鲜的牛奶。(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父亲的脚步趔趄了两下,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回头看他,嘴唇气得发抖,眼中满是无助和绝望。(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22.第⑬段中写道:“那晚,他很久没有睡着……”“他”为什么没有睡着?请你写一段话来描述“他”那时的心理活动,字数不超过50个字。(2分)
23.对于本文所说的“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体验谈谈想法。(2分)
【答案】
20.①读中学时,疲惫的父亲一次次从网吧拉他回家;②高考落榜后,父亲送他去省城复读,为他犯的错跟老师陪笑脸,说好话;③复读失败后,父亲卖了还没有住进的新房,凑钱送他去韩国读书。
21.①“立即”表示“父亲行动快”,突出父亲对买牛奶这事很上心;“轻手轻脚“强调父亲不愿吵醒儿子的情状;这些细节描写强调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②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通过“趔趄”“看”两个动作,以及气得发抖的嘴唇、无助和绝望的眼神两处神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父亲当时的伤心、对他的叛逆行为的无助和绝望。
22.父亲竟然要卖房子让我去国外读书?父亲为了我,真是费尽了心血,想想我之前的所作所为,真是对不起父亲啊!
23.示例:父亲最爱他,不离不弃。无论他如何叛逆、不争气甚至一再伤害父亲的心,父亲总是选择原谅、包容和挽回。他深刻感念父亲的爱,也为自己当年的行为深表自责和愧疚。
【解析】
20.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在作答时要抓住题干“不离不弃的爱挽救他“这个关键信息。第⑦段“他荒废学业痴迷游戏“,父亲多次把他从网吧里扯回家,可得出:读中学时,疲惫的父亲一次次从网吧拉他回家;第⑧段“他高考落榜后,父亲送他到省城高中复读“,“但他心仍不在学习上,常找借口向亲戚要钱上网......一次他和同学因为一点小事动起手来,老师斥责他,他和老师吵......不停地跟在老师身后陪笑脸,说好话“等内容可得出:高考落榜后,父亲送他去省城复读,为他犯的错跟老师陪笑脸,说好话;第⑪段“他复读了两年,也让父亲失望了两年。看他不思进取,父亲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送他到国外读大学。父亲花了毕生的积蓄,卖了还没有住进的新房,才凑够他去韩国读书的费用”可得出:复读失败后,父亲卖了还新房凑钱送他去韩国读书。
21.本题考查赏析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的能力。
①“立即拿起缸子,轻手轻脚下楼”中的“立即”和“轻手轻脚”都是对父亲的细节描写,“立即”表示出父亲拿起缸子时非常快速,反应快,表现出父亲对给孩子买牛奶的事一直念叨在心,所以一听到卖牛奶的敲梆声,就能做出快速的反应;“轻手轻脚”这一细节,更能体现父亲的心细,是他不愿意吵醒儿子而在行动上的反映。这些都体现父亲对儿子的挚热的爱。
②“趔趄了两下”“回头看他”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结合上文“他愤怒地冲父亲喊:‘回家我也不学’”可知,这是儿子的话语在他身上的反应,表现了他的内心的震撼和失望,从中可看出父亲对儿子不学习的失望和愤怒。“嘴唇气得发抖,眼中满是无助和绝望”是父亲的神态描写。这是儿子话语给他带来的身体反应,“嘴唇气得发抖”表现他的气愤,“眼中满是无助和绝望”则表现他对儿子的失望和对儿子不听话、叛逆行为的无可奈何。表现了父亲的伤心、绝望的心理。
22.本题考查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分析的能力。从“认真思考”可知,这是他内心的深刻反省。再从“别让这钱打了水漂”可知,这是对父亲花巨资供他上学的内心产生的触动,由此组织出答案即可。示例:是呀,父亲为了我把家里的房子都卖了,而我却又如此不争气。唉,想一想我以前,都做了什么?我真是对不起父亲对我的一片良苦用心呀!
23.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内容谈自己的理解。本文通过回忆“他”成长过程中伤害父亲的往事以及国外求学、参加工作后自己的转变,表现了父爱的无私伟大,表达了感恩回报父亲的愿望。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永远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离不弃的守护者,就像文中的父亲,面对儿子的叛逆和不争气,一再宽容劝解,甚至卖房供儿子上大学。所以,成长中的我们应该多体谅父母的苦心,少点叛逆,多一份理解,并用实际行动感恩回报父母。可围绕对父母的感激来表述。
示例:现实生活中,我们对父母的爱总是以为理所当然,甚至不以为然,年轻的我们不要亵渎父母真挚的爱,不要任性,不要肆无忌惮地伤害最爱你的人,不要漠视父母的爱,在以后的日子里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爱父母。孩子是父母最爱的人,我们也要成为最爱父母的那个人。
三、写作(5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德,是一朵花,它悄然绽放,把芬芳奉献给美好的人间。它会让你感到温暖甚至震撼,它能成为你人生的灯塔,为你照亮前路……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一:一路芬芳
题目二:围绕“美德”这个话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如果选择题目二,请自拟标题;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例文】
题目一:一路芬芳
晨光熹微,透明的空气中氤氲着丝丝油墨书香,一片静谧美好中,我沿着书的轨道开始前行。
我来到云雾缭绕的南山脚下,嗅到竹篱边暗香浮动,陶渊明独自在繁花松竹菊下品酒沏茶,幽幽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忘却了官场的纠纷,忘却了尘世的喧嚣,他追求的,只是这一刻只属于他的宁静与淡泊。
我漫步在沙尘飞扬的大漠之中,看王维点燃一缕青烟笔直九天,长河边上,一轮落月斑斓灿烂。天空中,雁去衡阳,携带着范仲淹“燕然勒归无计”的报国思乡之情。
我登上雄伟的岳阳楼凭枉眺望,赏“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破涛翻涌,感受诗人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和宏伟抱负。
流连诗词,淋浴着沁人的芬芳,我心随情动,与诗人的情感一起蹁跹。
我回到三国时期,看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赞诸葛孔明神机妙算,观天象,借东风,火烧赤壁……我走进奢华的大观园,看林黛玉在一片落花中吟泣“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见香菱在睡梦还不忘吟诗,赏宝钗在一片春光中与蝴蝶嬉戏共舞……我漂洋过海,看到《巴黎圣母院》中驼背的卡西莫多攀上高高的钟楼,在晨曦中敲响嘹亮的钟声;亲眼见证了《老人与海》中铮铮铁骨﹣﹣桑提亚斯,在汹涌的海浪中与鲨鱼搏击;还有那敢爱敢恨,维护着女性尊严的《简•爱》,与承受着她无数的爱与留恋的桑菲尔德挥手告别……
携着树叶清新的芬芳,我徜徉在小说的海洋,去感受中外经典的无限魅力。我还曾跟随者余秋雨的脚步,去欣赏中国古刹的磅礴气,哥特教堂的浪漫唯美,中东寺庙的神秘莫测;追逐着法布尔的目光,去领略昆虫世界的神奇美妙;伴着林清玄的文字,去感悟平凡小事中的哲理……
一路走来,书的芬芳一直萦绕在鼻息,从未远离,而正因为有了书的陪伴,我成长的道路上,一片芬芳。
题目二:给善良加一点智慧
自从把孩子转学到市里就读以后,每个假期我们母子俩多半会坐客车往返于市区与县城。
为了节约时间,我一般会选择网上购票,根据需求挑选自己要搭乘的班次,然后到汽车客运站打印车票,如此乘车高效且便捷。
有一次我去刷票,发现有位农民工装束的师傅用右手食指断断续续地点着自动取票机上的按钮,看样子似乎是不得要领,面对取票机他一头雾水,左思右瞧,可那个取票机却仍像个呆瓜似的伫立着,对他一系列的操作指令没有正确反应。只见他无奈之下叹了一口气嘟囔道:“明明孩子在手机上帮我订好了票,这已经付过钱的东西咋就取不出来了呢?”
孩子见状忍不住在我耳旁悄悄地说:“妈妈,要不我去帮他取票吧!”
我拉住了孩子示意他不要贸然行事,轻轻对他说:“他只是取个票,我们等等他好了。互联网智能时代,网上交易关系到个人资金账户是否安全的敏感问题。”孩子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
那个中年男人几番操作没有成功,又见身后我们在默不作声地等待,有点儿紧张又有些尴尬地冲我们一笑,说道:“还是你们先来吧。”
于是孩子一个箭步上前,我紧随其后站在了他的身旁,孩子大声地说:“前面的旅客把屏幕按到了购票界面,然后没有继续操作就走了,我们现在按返回键。”
孩子慢慢地按了返回,接着继续补充道:“现在屏幕回到首页,左边显示‘出行就上365 界面,右边有两种模式,一种取汽车票,一种是购汽车票,我们是取汽车票。买票登记的是实名制,入口也要进行身份验证,我们就不要用订单号取票了,用身份证反而更方便。”于是孩子一边说一边接过我拿出来的身份证放在了识别区,放在识别区时他还不忘提醒道:“注意别把身份证放反了。”识别通过后,孩子佯装兴奋地说:“妈妈,现在我们按打印车票。”很快一张车票就从取票机里轻轻地吐了出来,我们拿好车票折身向安检口走去。
过了安检,回过头发现那个中年男人一手拎着大袋子,另一只手拿着身份证与汽车票也循着这个方向走来,见我们回头张望,于是他伸起拿车票的手向我们友好地挥手致意,我和孩子也不约而同地向他打了个“V”型手势,代表着胜利后的赞许,他见到后欣慰地笑了,笑容里藏着些许的憨厚,还有些许的羞涩。
真正的温暖纯良是懂得体谅他人的不易,保留别人的求知探索欲望,帮助别人也要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维护好他人的尊严,给善良加一点智慧才是明智之举,真正做到“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解析】题目一:本题是命题作文。关键词“一路”和“芬芳”。“一路”,可理解为人生之路,可理解为成长之路,还可理解为整个社会。“芬芳”代指的显然是美好的事物,如情感方面,“友情的熏陶”“师长的关爱”“父母的陪伴”;也可指知识品德方面,如“书本的馨香”“人格的培养”“优雅的内涵”;还可指整个社会上的良好风气,如所见的好人好事,所见的美情美景。从题目来看,是个比喻类的题目,文学性较强,写抒情散文更容易,也可选择片段叙事加抒情点睛的方式书写。参考立意:人生路上的情感陪伴;成长路上的知识品德教育;和谐的社会画面。
题目二:本题是话题作文。“美德”指美好的品德。包括诚信、团结、正义、公平、孝义等。可以写我们生活中能体现美好品德的一个人,突出其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美德,写成记叙文。也可以以“美德”为论题,确立论点“中华美德永传承”“美德是一个人最好的品行”“善良无疑是一种美德”等,有理有据地论证,写成议论文。还可以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强劲型美德,诸如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等与不争、不怒、重在珍惜和持守的“弱德”进行对比来写,强的更显凌厉,弱的更显坚韧,令人对不甚了解的“弱德之美”一下子有了确切直观的感受。而高压之下能做到隐忍和坚守,似乎比宁折不弯的刚毅品德更为持久,也更具淡泊之美。
【期中单元检测】(统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AB卷】: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检测】(统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AB卷】,文件包含期中单元检测统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A卷原卷版docx、期中单元检测统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B卷原卷版docx、期中单元检测统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A卷解析版docx、期中单元检测统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B卷解析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单元检测】(统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AB卷】: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检测】(统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AB卷】,文件包含期中单元检测统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A卷原卷版docx、期中单元检测统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A卷解析版docx、期中单元检测统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B卷原卷版docx、期中单元检测统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B卷解析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单元检测】(统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AB卷】: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检测】(统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AB卷】,文件包含期中单元检测统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B卷原卷版docx、期中单元检测统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A卷原卷版docx、期中单元检测统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B卷解析版docx、期中单元检测统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A卷解析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