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测评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测评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共13页。
第六章测评(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下图为我国干旱频次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干旱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是( )A. 黄淮海平原 B. 西北地区 C. 云贵高原 D. 四川盆地2. 下列关于我国各地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A. 降水量高于平均值就出现干旱B. 北方降水少、耕地多,易造成干旱C. 降水年际变化小的地方发生干旱的概率小D. 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生活和生产用水量提高下图为2022年11月2日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中低压中心为当年第22号台风“尼格”(3日凌晨在广东省珠海市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7级)。据此回答3~4题。3. 受台风“尼格”影响,下列区域图示时刻风力较大的是( )A. 台湾海峡 B. 粤北山区 C. 琼州海峡 D. 三沙海域4. 未来2—3天里,台风“尼格”对我国广东地区的影响最可能是( )A. 气温剧变导致流感盛行 B. 沿海地区风暴潮将加剧C. 部分地区旱情得到缓解 D. 珠江三角洲泥石流频发下图为中国某自然灾害影响路径图。据此回答5~6题。5. 图示自然灾害对以下地区影响最弱的是( )A. 长江中下游 B. 西北地区 C. 珠江三角洲 D. 青藏高原6. 图示自然灾害对东北农业生产带来主要的良性影响有( )A. 减少病害虫害 B. 提高土壤肥力 C. 减少洪涝灾害 D. 缓解高温干旱我国某流域洪涝灾害频发,流域内不同水文站点的洪水特征差异显著。受人类活动影响,该河中下游洪峰涨落速度趋缓,洪峰历时延长。如图为该河局部示意图。据此回答7~9题。7. 该流域洪水类型主要为( )A. 融雪洪水 B. 暴雨洪水 C. 冰凌洪水 D. 冰川融水洪水8. 下列站点中洪峰历时最短且涨落速率最快的是( )A. 芦庄 B. 周口 C. 王家坝 D. 鲁台子9. 导致该流域中下游洪水特征变化的人类活动主要是( )A. 扩大硬化地表 B. 修建水库 C. 跨流域调水 D. 开垦荒地滑坡是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下滑的现象。下图表示滑坡与其他自然灾害的关联性。据此回答10~11题。10. 图中E的含义是( )A. 暴雨 B. 烈雪 C. 强风 D. 严寒11. 对图示自然灾害关联性的正确叙述有( )①地震因破坏坡面稳定而引发滑坡 ②地震因破坏坡面植被而引发滑坡 ③滑坡因阻塞河流排沙而引发洪涝 ④滑坡因阻塞河流下泄而引发洪涝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等级指在某些气候条件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3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4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5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更大。读某年9月7日我国地质灾害预报略图,回答12~14题。12. 我国该年份9月7日前后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是( )A. 秦巴山区 B. 横断山区 C. 武夷山区 D. 东北山区13. 地质灾害预报的依据是这些地区的( )A. 天气状况 B. 地质地形条件 C. 大型施工活动 D. 水系特征14. 从全国看,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 )A. 4—9月 B. 10—次年3月 C. 6—11月 D. 12—次年5月北京时间2022年10月22日13时17分,四川泸定发生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中国地震预警网通过预警终端、手机APP第三方平台等渠道,发送地震预警信息。下图为小明收到的地震预警信息截图。据此回答15~16题。15. 泸定地震震源位于( )①软流层 ②上地幔 ③地壳 ④岩石圈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16. 此次地震,小明所在地与泸定( )A. 震级相同 B. 烈度相同 C. 震感相同 D. 震中距相同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是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的重要措施,可以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下图为我国部分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分布图。据此回答17~18题。17. 成都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救灾物资储备库所在地的原因可能是( )A. 救灾物资生产能力强 B.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C. 交通通达度最高 D. 距离灾害多发区近18. 下列物资中,武汉救灾物资储备库储备数量最少的是( )A. 厚棉衣 B. 皮划艇 C. 破拆工具 D. 外伤用药某学校上课期间,突然出现教室灯管摇摆现象,并伴有轻微震感。有人大喊“地震了”,所有同学不约而同地冲出教室,由于场面混乱,出现了严重的踩踏事故,导致11人受伤。据有关部门测定,此次地震只有里氏4.0级,威胁程度较低。据此回答19~20题。19. 地震发生时,在教室内避险的正确做法是( )A. 不计后果,迅速撤离B. 立刻躲在课桌下,一旦地震停止,立即从楼梯迅速撤离C. 从窗户爬出,避免拥挤D. 远离墙角处20. 上述材料说明( )①地震灾害发生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 ②个人在应对灾害时必须具有一定的灾害知识 ③地震会引发次生灾害 ④震级在里氏4.0级时,对任何地区都不会产生影响A. ③④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③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的发射,使减灾部门拥有了专门用于减灾工作的遥感卫星,对救灾工作起到积极作用。据此回答21~23题。21. 该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直接应用的技术是( )A. 遥感技术 B.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C.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技术 D.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2. 该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自然灾害是( )A. 寒潮 B. 干旱 C. 地震 D. 农作物病虫害23. 遥感技术能够帮助人们探测内生矿床,是因为( )A. 内生矿大多分布在沉积岩内 B. 煤炭大多分布在沉积岩内C. 许多内生矿分布在地质断裂带上 D. 铁矿全都分布在地质断裂带上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4分。2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的自然灾害都会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下图为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示意图。(1) 在图中我国气象灾害分布最广泛的是、。(4分)(2) 台风灾害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简述其主要表现。(6分)(3) 从防灾减灾角度提出我国防御洪涝灾害应采取的措施。(6分)2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滑坡通常指斜坡上的土层或岩层,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不仅可以直接对桥梁、道路、房屋、农田等造成危害,还能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随着堰塞湖的不断发展,会造成诸多危害,因此需要对堰塞湖的发展动态进行实时监测。下图示意我国南方地区某堰塞湖的形成过程。(1) 推测滑坡发生时图示滑坡体的滑动方向,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2) 指出该堰塞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主要危害。(6分)(3) 指出可有效监测堰塞湖发展动态的地理信息技术,并提出防治堰塞湖溃坝的措施。(6分)26. 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20分)(1) 用于防灾减灾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其中技术是自然灾害空间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8分)(2) 在灾害预测预报技术方面主要有、等,当这些技术发展到更高水平后,能够引导着人类从趋利避害向发展。(6分)(3) 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技术基础是什么?其具有哪些功能?(6分)第六章测评1. A[解析]干旱频次越高的地区,干旱灾害越严重,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淮海平原地区干旱频次最高,说明干旱灾害最严重。2. A[解析]降水量低于平均值才易出现干旱;北方降少水、耕地多,易造成干旱;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地方发生干旱的概率大,降水年际变化小的地方发生干旱的概率小;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的发展,生活和生产用水量提高,是造成干旱灾害的原因之一。3. A[解析]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读图可知,图中台湾海峡等压线较密集,风力较大;粤北山区、琼州海峡、三沙海域等压线较稀疏,风力较小。4. C[解析]未来2—3天里,台风“尼格”将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3日凌晨在广东省珠海市登陆,给广东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台风是热带气旋,气温不会剧变;台风已经过境,沿海地区风暴潮将减弱;台风带来强降水,部分地区旱情得到缓解;珠江三角洲是平原,不易发生泥石流。5. D[解析]由图可知,该自然灾害从西伯利亚地区南下,自北向南途经西北地区、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离源地越来越远,影响不断减弱;该自然灾害没有经过青藏高原,影响最弱。6. 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图示自然灾害为寒潮,会导致气温明显下降,可减少病虫害;生物因素影响土壤肥力,寒潮发生时气温低,微生物不活跃,不利于有机物分解;寒潮可能出现降水,冬季积雪在春季融化,可能引发洪涝;寒潮主要出现在冬半年,该时期气候寒冷。7. B[解析]从图中经纬度看,该流域为我国河南省和安徽省部分区域,位于季风区,河流为外流河,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该区域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易产生洪水,故洪水类型主要为暴雨洪水。8. A[解析]洪峰历时短、涨落速率快,意味着河流流速快、调节洪水能力弱。图中芦庄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河流流速快,且为支流,河道较窄,会使洪峰历时短且涨落速率快;周口处有数条河流交汇,但所在区域地势较低平,流速较慢,其上游支流来源地不同,可能降水时间会有差异,洪峰历时长且涨落慢;王家坝、鲁台子相对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平,水流缓慢,上游支流来水时间有差异,洪峰历时长且涨落慢。9. B[解析]材料“受人类活动影响,该河中下游洪峰涨落速度趋缓,洪峰历时延长”说明,人类采取措施调节了河流流量的时间分配。扩大硬化地表、开垦荒地会使涨落速度变快,洪峰历时变短;修建水库可调节河流流量的时间分配,使洪峰涨落速度趋缓,洪峰历时延长;跨流域调水改变的是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问题。10. A[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E位于台风和洪涝、滑坡之间,说明E应该是台风导致的降水,即暴雨;台风不会导致烈雪;强风不会诱发洪涝和滑坡;台风不会导致严寒。11. B[解析]地震会破坏坡面性质的稳定,容易诱发滑坡等灾害,①正确,②错误;滑坡体阻塞河流下泄而引发洪涝,不是因为阻塞河流排沙引发洪涝,③错误,④正确。12. A[解析]读图可知,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等级较高的地区位于秦巴山区。13. A[解析]山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强降雨情况下极易发生,图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是基于这些地区天气状况做出的。14. A[解析]发生在我国的许多地质灾害具有季节性,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均发生于多雨的季节。从全国来看,4—9月是我国多雨的时段,气象条件为许多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自然基础;且此时段气温较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高山地区也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5. C[解析]结合材料可知,泸定的震源深度12千米;结合所学可知,地壳的平均深度是17千米,因此泸定地震震源应位于地壳,③正确;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因此震源也位于岩石圈,④正确;软流层位于上地幔,该震源深度并没有到达上地幔,①②错误。16. 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此小明所在地与泸定的震级相同,A正确;结合图片可知,小明所在地距离震中距为179.4千米,泸定位于震中,因此震中距不同,烈度不同,震感也不同。17. D[解析]成都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他自然灾害也有发生,因此成都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救灾物资储备库所在地。18. A[解析]武汉位于我国南方,属于亚热带地区,常年气温较高,在救灾物资储备库中储备数量最少的是厚棉衣;武汉地区河流湖泊众多,需要用到皮划艇;房屋倒塌、山路阻挡等需要借助破拆工具;在地质灾害中难免有人员受伤,外伤用药是必需药。19. B[解析]教室内避震应当立刻躲在课桌下或墙角处,一旦地震停止,立即从楼梯迅速撤离。20. C[解析]踩踏事故不属于次生灾害,是人为事故;震级为里氏4.0级,如果震源较浅,也可能造成危害。21. A[解析]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对生态环境和灾害的大范围、全天候动态监测,及时反映生态环境和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生态环境和灾害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对灾情进行快速评估,为紧急救援、灾后救助和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其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等特点。22. C[解析]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且发生在地下,卫星不能直接监测。23. C[解析]蕴藏内生矿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这些地区在遥感图像上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特征。24. (1) 暴雨; 干旱[解析]根据主要气象灾害分布示意图可知,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分布最为广泛的灾害是暴雨、干旱。(2) 带来丰沛的降水,缓解旱情;有助于降温解暑。[解析]台风是我国夏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但它在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主要表现是带来丰沛降水,在长江流域伏旱季节,能缓解长江流域的旱情。在盛夏季节,台风带来的阴雨天气,有助于降温解暑。(3) 加强对洪涝灾害的监测和预报;修建水库、堤坝;增强防洪意识;退耕还林,保护植被;兴修水利工程等。[解析]要及时加强对洪涝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做好灾前应对与准备;修建水库、堤坝,调节地表径流;加强宣传,增强人们的防洪意识;退耕还林,保护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兴修水利工程等。25. (1) 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滑动。判断理由:滑坡体西北侧等高线密集,坡度大。[解析]滑坡通常指斜坡上的土层或岩层,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据图可知,滑坡体西北侧等高线密集,地形起伏大,坡度大,是一个大斜坡,而东南侧等高线稀疏,地形较平坦,因此可以判断滑坡体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滑动。(2) 淹没了湖区村镇;一旦堰塞湖的堵塞物被破坏,易形成洪灾。[解析]堰塞湖形成时,大量蓄水,堰塞湖面积迅速扩大,淹没了湖区村镇;堰塞湖的堵塞物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也会受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会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3) 利用遥感技术实时监测堰塞湖面积变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绘制区域地图;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监测滑坡体微小移动。措施:加强对堰塞湖的监测和预报;及时疏散和撤离堰塞湖上游和下游居民;开挖泄洪通道;爆破摧毁堰塞体。[解析]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面状地理事物,监测堰塞湖面积变化,随时预警;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在获得遥感数据的基础上,绘制区域地图,模拟预测堰塞湖溃决后能够危害到的地区,评估造成的损失;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监测滑坡体微小移动,实时监测,一旦堰塞湖开始溃决,及时报告预警,疏散人群。26. (1) 遥感技术;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2) 空间技术; 信息技术; 化害为利(3)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解析]本题以地理信息技术在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及遥感技术的应用原理考查高科技在减灾防灾中的应用。解题时应注意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案例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2016年5月福建发生暴雨洪灾洪水的跟踪、动态监测—遥感评估工作—地理信息系统2016年5月湖南、湖北洪灾对暴雨和洪水的监测—遥感2015年10月台风“彩虹”侵袭琼州海峡水位监测—遥感综合评估—地理信息系统
第六章测评(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下图为我国干旱频次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干旱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是( )A. 黄淮海平原 B. 西北地区 C. 云贵高原 D. 四川盆地2. 下列关于我国各地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A. 降水量高于平均值就出现干旱B. 北方降水少、耕地多,易造成干旱C. 降水年际变化小的地方发生干旱的概率小D. 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生活和生产用水量提高下图为2022年11月2日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中低压中心为当年第22号台风“尼格”(3日凌晨在广东省珠海市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7级)。据此回答3~4题。3. 受台风“尼格”影响,下列区域图示时刻风力较大的是( )A. 台湾海峡 B. 粤北山区 C. 琼州海峡 D. 三沙海域4. 未来2—3天里,台风“尼格”对我国广东地区的影响最可能是( )A. 气温剧变导致流感盛行 B. 沿海地区风暴潮将加剧C. 部分地区旱情得到缓解 D. 珠江三角洲泥石流频发下图为中国某自然灾害影响路径图。据此回答5~6题。5. 图示自然灾害对以下地区影响最弱的是( )A. 长江中下游 B. 西北地区 C. 珠江三角洲 D. 青藏高原6. 图示自然灾害对东北农业生产带来主要的良性影响有( )A. 减少病害虫害 B. 提高土壤肥力 C. 减少洪涝灾害 D. 缓解高温干旱我国某流域洪涝灾害频发,流域内不同水文站点的洪水特征差异显著。受人类活动影响,该河中下游洪峰涨落速度趋缓,洪峰历时延长。如图为该河局部示意图。据此回答7~9题。7. 该流域洪水类型主要为( )A. 融雪洪水 B. 暴雨洪水 C. 冰凌洪水 D. 冰川融水洪水8. 下列站点中洪峰历时最短且涨落速率最快的是( )A. 芦庄 B. 周口 C. 王家坝 D. 鲁台子9. 导致该流域中下游洪水特征变化的人类活动主要是( )A. 扩大硬化地表 B. 修建水库 C. 跨流域调水 D. 开垦荒地滑坡是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下滑的现象。下图表示滑坡与其他自然灾害的关联性。据此回答10~11题。10. 图中E的含义是( )A. 暴雨 B. 烈雪 C. 强风 D. 严寒11. 对图示自然灾害关联性的正确叙述有( )①地震因破坏坡面稳定而引发滑坡 ②地震因破坏坡面植被而引发滑坡 ③滑坡因阻塞河流排沙而引发洪涝 ④滑坡因阻塞河流下泄而引发洪涝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等级指在某些气候条件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3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4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5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更大。读某年9月7日我国地质灾害预报略图,回答12~14题。12. 我国该年份9月7日前后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是( )A. 秦巴山区 B. 横断山区 C. 武夷山区 D. 东北山区13. 地质灾害预报的依据是这些地区的( )A. 天气状况 B. 地质地形条件 C. 大型施工活动 D. 水系特征14. 从全国看,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 )A. 4—9月 B. 10—次年3月 C. 6—11月 D. 12—次年5月北京时间2022年10月22日13时17分,四川泸定发生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中国地震预警网通过预警终端、手机APP第三方平台等渠道,发送地震预警信息。下图为小明收到的地震预警信息截图。据此回答15~16题。15. 泸定地震震源位于( )①软流层 ②上地幔 ③地壳 ④岩石圈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16. 此次地震,小明所在地与泸定( )A. 震级相同 B. 烈度相同 C. 震感相同 D. 震中距相同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是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的重要措施,可以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下图为我国部分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分布图。据此回答17~18题。17. 成都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救灾物资储备库所在地的原因可能是( )A. 救灾物资生产能力强 B.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C. 交通通达度最高 D. 距离灾害多发区近18. 下列物资中,武汉救灾物资储备库储备数量最少的是( )A. 厚棉衣 B. 皮划艇 C. 破拆工具 D. 外伤用药某学校上课期间,突然出现教室灯管摇摆现象,并伴有轻微震感。有人大喊“地震了”,所有同学不约而同地冲出教室,由于场面混乱,出现了严重的踩踏事故,导致11人受伤。据有关部门测定,此次地震只有里氏4.0级,威胁程度较低。据此回答19~20题。19. 地震发生时,在教室内避险的正确做法是( )A. 不计后果,迅速撤离B. 立刻躲在课桌下,一旦地震停止,立即从楼梯迅速撤离C. 从窗户爬出,避免拥挤D. 远离墙角处20. 上述材料说明( )①地震灾害发生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 ②个人在应对灾害时必须具有一定的灾害知识 ③地震会引发次生灾害 ④震级在里氏4.0级时,对任何地区都不会产生影响A. ③④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③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的发射,使减灾部门拥有了专门用于减灾工作的遥感卫星,对救灾工作起到积极作用。据此回答21~23题。21. 该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直接应用的技术是( )A. 遥感技术 B.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C.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技术 D.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2. 该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自然灾害是( )A. 寒潮 B. 干旱 C. 地震 D. 农作物病虫害23. 遥感技术能够帮助人们探测内生矿床,是因为( )A. 内生矿大多分布在沉积岩内 B. 煤炭大多分布在沉积岩内C. 许多内生矿分布在地质断裂带上 D. 铁矿全都分布在地质断裂带上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4分。2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的自然灾害都会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下图为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示意图。(1) 在图中我国气象灾害分布最广泛的是、。(4分)(2) 台风灾害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简述其主要表现。(6分)(3) 从防灾减灾角度提出我国防御洪涝灾害应采取的措施。(6分)2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滑坡通常指斜坡上的土层或岩层,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不仅可以直接对桥梁、道路、房屋、农田等造成危害,还能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随着堰塞湖的不断发展,会造成诸多危害,因此需要对堰塞湖的发展动态进行实时监测。下图示意我国南方地区某堰塞湖的形成过程。(1) 推测滑坡发生时图示滑坡体的滑动方向,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2) 指出该堰塞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主要危害。(6分)(3) 指出可有效监测堰塞湖发展动态的地理信息技术,并提出防治堰塞湖溃坝的措施。(6分)26. 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20分)(1) 用于防灾减灾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其中技术是自然灾害空间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8分)(2) 在灾害预测预报技术方面主要有、等,当这些技术发展到更高水平后,能够引导着人类从趋利避害向发展。(6分)(3) 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技术基础是什么?其具有哪些功能?(6分)第六章测评1. A[解析]干旱频次越高的地区,干旱灾害越严重,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淮海平原地区干旱频次最高,说明干旱灾害最严重。2. A[解析]降水量低于平均值才易出现干旱;北方降少水、耕地多,易造成干旱;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地方发生干旱的概率大,降水年际变化小的地方发生干旱的概率小;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的发展,生活和生产用水量提高,是造成干旱灾害的原因之一。3. A[解析]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读图可知,图中台湾海峡等压线较密集,风力较大;粤北山区、琼州海峡、三沙海域等压线较稀疏,风力较小。4. C[解析]未来2—3天里,台风“尼格”将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3日凌晨在广东省珠海市登陆,给广东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台风是热带气旋,气温不会剧变;台风已经过境,沿海地区风暴潮将减弱;台风带来强降水,部分地区旱情得到缓解;珠江三角洲是平原,不易发生泥石流。5. D[解析]由图可知,该自然灾害从西伯利亚地区南下,自北向南途经西北地区、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离源地越来越远,影响不断减弱;该自然灾害没有经过青藏高原,影响最弱。6. 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图示自然灾害为寒潮,会导致气温明显下降,可减少病虫害;生物因素影响土壤肥力,寒潮发生时气温低,微生物不活跃,不利于有机物分解;寒潮可能出现降水,冬季积雪在春季融化,可能引发洪涝;寒潮主要出现在冬半年,该时期气候寒冷。7. B[解析]从图中经纬度看,该流域为我国河南省和安徽省部分区域,位于季风区,河流为外流河,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该区域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易产生洪水,故洪水类型主要为暴雨洪水。8. A[解析]洪峰历时短、涨落速率快,意味着河流流速快、调节洪水能力弱。图中芦庄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河流流速快,且为支流,河道较窄,会使洪峰历时短且涨落速率快;周口处有数条河流交汇,但所在区域地势较低平,流速较慢,其上游支流来源地不同,可能降水时间会有差异,洪峰历时长且涨落慢;王家坝、鲁台子相对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平,水流缓慢,上游支流来水时间有差异,洪峰历时长且涨落慢。9. B[解析]材料“受人类活动影响,该河中下游洪峰涨落速度趋缓,洪峰历时延长”说明,人类采取措施调节了河流流量的时间分配。扩大硬化地表、开垦荒地会使涨落速度变快,洪峰历时变短;修建水库可调节河流流量的时间分配,使洪峰涨落速度趋缓,洪峰历时延长;跨流域调水改变的是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问题。10. A[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E位于台风和洪涝、滑坡之间,说明E应该是台风导致的降水,即暴雨;台风不会导致烈雪;强风不会诱发洪涝和滑坡;台风不会导致严寒。11. B[解析]地震会破坏坡面性质的稳定,容易诱发滑坡等灾害,①正确,②错误;滑坡体阻塞河流下泄而引发洪涝,不是因为阻塞河流排沙引发洪涝,③错误,④正确。12. A[解析]读图可知,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等级较高的地区位于秦巴山区。13. A[解析]山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强降雨情况下极易发生,图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是基于这些地区天气状况做出的。14. A[解析]发生在我国的许多地质灾害具有季节性,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均发生于多雨的季节。从全国来看,4—9月是我国多雨的时段,气象条件为许多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自然基础;且此时段气温较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高山地区也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5. C[解析]结合材料可知,泸定的震源深度12千米;结合所学可知,地壳的平均深度是17千米,因此泸定地震震源应位于地壳,③正确;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因此震源也位于岩石圈,④正确;软流层位于上地幔,该震源深度并没有到达上地幔,①②错误。16. 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此小明所在地与泸定的震级相同,A正确;结合图片可知,小明所在地距离震中距为179.4千米,泸定位于震中,因此震中距不同,烈度不同,震感也不同。17. D[解析]成都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他自然灾害也有发生,因此成都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救灾物资储备库所在地。18. A[解析]武汉位于我国南方,属于亚热带地区,常年气温较高,在救灾物资储备库中储备数量最少的是厚棉衣;武汉地区河流湖泊众多,需要用到皮划艇;房屋倒塌、山路阻挡等需要借助破拆工具;在地质灾害中难免有人员受伤,外伤用药是必需药。19. B[解析]教室内避震应当立刻躲在课桌下或墙角处,一旦地震停止,立即从楼梯迅速撤离。20. C[解析]踩踏事故不属于次生灾害,是人为事故;震级为里氏4.0级,如果震源较浅,也可能造成危害。21. A[解析]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对生态环境和灾害的大范围、全天候动态监测,及时反映生态环境和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生态环境和灾害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对灾情进行快速评估,为紧急救援、灾后救助和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其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等特点。22. C[解析]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且发生在地下,卫星不能直接监测。23. C[解析]蕴藏内生矿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这些地区在遥感图像上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特征。24. (1) 暴雨; 干旱[解析]根据主要气象灾害分布示意图可知,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分布最为广泛的灾害是暴雨、干旱。(2) 带来丰沛的降水,缓解旱情;有助于降温解暑。[解析]台风是我国夏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但它在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主要表现是带来丰沛降水,在长江流域伏旱季节,能缓解长江流域的旱情。在盛夏季节,台风带来的阴雨天气,有助于降温解暑。(3) 加强对洪涝灾害的监测和预报;修建水库、堤坝;增强防洪意识;退耕还林,保护植被;兴修水利工程等。[解析]要及时加强对洪涝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做好灾前应对与准备;修建水库、堤坝,调节地表径流;加强宣传,增强人们的防洪意识;退耕还林,保护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兴修水利工程等。25. (1) 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滑动。判断理由:滑坡体西北侧等高线密集,坡度大。[解析]滑坡通常指斜坡上的土层或岩层,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据图可知,滑坡体西北侧等高线密集,地形起伏大,坡度大,是一个大斜坡,而东南侧等高线稀疏,地形较平坦,因此可以判断滑坡体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滑动。(2) 淹没了湖区村镇;一旦堰塞湖的堵塞物被破坏,易形成洪灾。[解析]堰塞湖形成时,大量蓄水,堰塞湖面积迅速扩大,淹没了湖区村镇;堰塞湖的堵塞物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也会受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会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3) 利用遥感技术实时监测堰塞湖面积变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绘制区域地图;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监测滑坡体微小移动。措施:加强对堰塞湖的监测和预报;及时疏散和撤离堰塞湖上游和下游居民;开挖泄洪通道;爆破摧毁堰塞体。[解析]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面状地理事物,监测堰塞湖面积变化,随时预警;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在获得遥感数据的基础上,绘制区域地图,模拟预测堰塞湖溃决后能够危害到的地区,评估造成的损失;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监测滑坡体微小移动,实时监测,一旦堰塞湖开始溃决,及时报告预警,疏散人群。26. (1) 遥感技术;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2) 空间技术; 信息技术; 化害为利(3)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解析]本题以地理信息技术在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及遥感技术的应用原理考查高科技在减灾防灾中的应用。解题时应注意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案例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2016年5月福建发生暴雨洪灾洪水的跟踪、动态监测—遥感评估工作—地理信息系统2016年5月湖南、湖北洪灾对暴雨和洪水的监测—遥感2015年10月台风“彩虹”侵袭琼州海峡水位监测—遥感综合评估—地理信息系统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