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精品课件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4 赏析语言之炼字炼句(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精品课件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4 赏析语言之炼字炼句(含解析)01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精品课件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4 赏析语言之炼字炼句(含解析)02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精品课件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4 赏析语言之炼字炼句(含解析)03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精品课件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4 赏析语言之炼字炼句(含解析)04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精品课件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4 赏析语言之炼字炼句(含解析)05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精品课件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4 赏析语言之炼字炼句(含解析)06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精品课件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4 赏析语言之炼字炼句(含解析)07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精品课件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4 赏析语言之炼字炼句(含解析)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精品课件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4 赏析语言之炼字炼句(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精品课件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4 赏析语言之炼字炼句(含解析),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赏析语言之炼字炼句,活动一赏析炼字艺术,活动二赏析炼句艺术,对点练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法”“情”合一,尽得风流
    1.掌握赏析炼字尤其是诗眼的角度和答题规范,学会欣赏炼字艺术。2.掌握赏析炼句的角度和答题规范,尤其是律诗首联、尾联的表达效果。
    (一)熟悉炼字类型及其表达效果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一般来说,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结合学过的课文,赏析下列句子中加颜色字的妙处。(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答案 “穿”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乱石的陡峭、尖锐;“拍”字,运用拟人手法,点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卷”字,表现了江涛冲击堤岸后形成浪花的力度。这三个动词,形象生动地描摹出了赤壁山势的险要高峻和水势的汹涌澎湃,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雄壮的画面。
    动词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的特点,同时动词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动词,尤其是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2)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
    答案 “空”,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空”既写出了遭受战火洗劫的扬州城内再无往年繁荣、热闹的荒凉、冷落景象,又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凄凉,对造成空城的金兵的愤慨,对宋王朝轻易断送这样一座名城的痛心。
    形容词是表现人或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诗人的感情。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要注意其语义双关现象及活用情况。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答案 七组叠词,十四个字,有层次而深入细致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愁苦。“寻寻觅觅”表现了词人由于远离故乡、漂泊异地而产生的一种前途渺茫、孤立无援的失落感;“冷冷清清”描写了她在丈夫去世后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的生活状况;“凄凄惨惨戚戚”则是她对自己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十四个字中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蕴愁,创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读来仿佛可以听到词人那迟缓沉重的足音。“寻”“觅”“冷”“清”“凄”“惨”“戚”,本是富有形象色彩和感情色彩的字,把它们重叠起来,集中在一起,就更加强了它们的艺术效果。
    叠字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音乐美,加强加深感情。有时,它可以摹拟各种声音,使诗歌生动、形象。
    (4)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答案 “自”和“空”用得最好。“自”,独自的意思;“空”,白白的意思。这两个字巧妙地衬托了祠堂景象,碧草映阶,独自成为春色,表明祠堂游人稀少;黄鹂隔叶,空自啼鸣,无人欣赏。一“自”一“空”表明后人已经把武侯遗忘。表达诗人对诸葛亮英雄长逝的悲痛之感。
    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唐朝诗人善于运用虚词,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若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方”“始”两个虚词表现出的是生命尽头透出的一股执着与坚韧的精神力量。从上面所引的诗句中,我们不难领略到诗词中炼虚词的美的效果。
    (二)掌握炼字的赏析角度和答题规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任务。从军行李 白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①。笛奏梅花曲②,刀开明月环③。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④。
    [注] ①金微山:古山名,即今阿尔泰山。②梅花曲:古乐府曲《梅花落》。③明月环:古代大刀的圆形刀柄。④铁关:铁门关。故址在今新疆焉耆西库尔勒附近。
    鉴赏 此诗颂扬了从军将士驱虏靖边,建功立业。全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写从军。首两句为互文,概括从军逐虏于边境。玉门道、金微山,泛指西北边境。三、四句具体写军旅生活。“笛奏梅花曲”,表现出战士在荒凉环境中的乐观情绪。“刀开明月环”,写战士操练,抽刀出鞘,刀环如月。后四句为第二部分,写逐虏。“鼓声”二句写战争声势之大,全军士气之高。末两句写战争成果:对外,斩单于之首;对内,安靖边疆,消除边患。“从军”“驱虏”为全诗之眼。
    精读这一篇,会读这一类
    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
    答案 ①从军逐虏 ②士气高涨③征战杀敌,实现和平
    练透这一群,会做这一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五言律诗描写出大唐将士开赴战场、杀敌报国的豪迈情怀和英雄 气概。B.颔联不言军旅艰辛,却以吹起梅花曲、高举明月环渲染,想象奇特, 意象唯美。C.尾联“愿斩”直抒胸臆,“长驱”“单于”分别照应“逐”“虏”, 结构严谨。D.诗人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卫边疆,这体现出诗人对战争胜利 的渴望。
    2.联系全诗,赏析“拥”“愿”“静”三个动词的运用。
    答案 ①“拥”呼应“鸣”,用比拟、夸张的手法写壮阔场景,渲染了唐军惊天动地的气氛和气概。②“愿”直抒胸臆,表达从军的崇高理想是杀敌卫国,保边疆安宁,这使全诗格调高迈,主题高尚。③“静”的使动用法增加了力度、程度,把“愿”具体化,凸显靖边之志的豪迈自信。
    [类题延练]“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原诗《纪村事》见学案53“活动二”)
    答案 (示例一)不同意,“数声”好。“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示例二)同意,“一声”好。“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
    (1)赏析五角度①看表意是否丰富凝练。诗歌语言,贵在字约意丰,以少胜多。不少字词之所以用得好,就在于用最少的语言传达出最丰富的意蕴。有的字词有表面义、暗指义、双关义等,赏析时,要赏出其丰富意蕴,读出其弦外之音。②看传情是否准确精妙。诗歌语言不但注重生动形象、凝练传神,更是借助字词来表情达意。赏析时,要善于结合全诗揣摩字词,看它们准确传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意愿。
    ③看是否能造境。所谓“造境”,就是利用词语的凝练与含蓄来营造诗歌意境。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而字词的妙用就是能给全诗营造美好的意境。④看表达上是否有特别之处。如是否活用词性,是否为叠字,是否化静为动,是否化无形为有形,有无使用比喻、比拟、借代、双关等修辞手法。这一角度极为重要,因为高考不选平常语言,它总是选富有表达特色的字词来考查。⑤看结构上是否有特别作用。如照应、过渡、对比、点出题旨等。
    (2)答题步骤及其要点步骤一:解释该字在语境中的含义。步骤二: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理解,阐释其内容,指出其表现手法。步骤三:分析该字在表情达意及造境等方面的表达效果。
    (三)重点赏析诗眼所谓“诗眼”是指诗词中最关键或最精彩的字句,是读者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诗眼分为两种类型:“句中眼”和“篇中眼”。(1)句中眼。即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一般是动词、形容词。(2)篇中眼。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篇中眼是作者感情的喷发口,它能更好地显示诗歌的意境,它往往熔铸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出情和景或者景和理的有机统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任务。望蓟门祖 咏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②。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③,论功还欲请长缨④。[注] 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泛指边塞重镇平卢、范阳一带。②三边:泛指边疆。危旌:高挂的旗帜。③投笔吏:东汉班超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④请长缨:西汉书生终军向皇帝请求用长缨缚番王来朝。
    鉴赏 此诗写诗人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诗一开始就用“心惊”二字,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担忧;接着写听到军中不断传来鼓角声,使人感到浓厚的战争气氛。中间四句进一步具体描绘了登台所见的紧张情况,从而激发了诗人投笔从戎、平定边患、为国立功的壮志。尾联连用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投笔从戎”,第二个是“终军请缨”。诗人用这两个典故,意思很明白,更有豪气顿生之感。全诗意境辽阔雄壮,充满阳刚之美,带有浓郁的盛唐时期的慷慨之气,写景状物中又寄寓着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投身疆场为国立功的壮志,是一篇催人奋进的爱国主义篇章。
    1.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
    2.边塞诗(见本学案“活动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心惊”二字,表现诗人对国事的担忧。“燕台一去”实际上 是“一去燕台”的倒装,“汉将营”用了以汉代唐的写法。B.中间两联以蓟门为立脚点,写的是蓟门远望之景。入目的万里寒光、 三边曙色、沙场烽火、海畔云山,景色异常壮阔雄浑。C.尾联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效仿班超从军的愿望。这一 愿望在“客心惊”的铺垫下自然脱出,有水到渠成之妙。D.全诗意境辽阔雄壮,充满阳刚之美,带有浓郁的盛唐时期的慷慨之气, 寄寓着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为国立功的壮志。
    2.诗歌开篇写客心之“惊”,这个“惊”字是贯穿全诗的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①全诗以“惊”为线索,以“惊”为基调。(整体点明地位)②第一句写诗人初至燕台这地势险要的边塞重镇而心为之“惊”,第二句写诗人因汉将军营整肃而“惊”,第三句写诗人因边塞苦寒而“惊”,第四句写诗人因军旗猎猎飘扬而“惊”。颈联写诗人因汉军进攻时意气昂扬和守备时岿然不动而“惊”。尾联写诗人因为“惊”而雄心勃发,意欲立功边疆,以酬平生之志。(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作用)③全诗以“惊”为感情基调,展现了诗人的心灵震撼。
    (1)找准诗眼五角度角度一:情感。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 “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内心感受)。角度二:词性。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少词汇表达最多思想内容的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角度三:结构。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角度四:技巧。看是否化静为动,是否化无形为有形,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角度五:位置。五言诗中,诗眼一般是句子的第三个字;七言诗中,诗眼一般是句子的第五个字。
    (2)赏析诗眼多要素、多层级①多要素:a.最生动,最具活力。b.最能营造意境。c.最易统摄全篇。d.最能表现作者的感情和主旨。抓住这些要素分析诗眼(关键词),是最有效的。②多层级:从诗眼在句中乃至局部范围,看诗眼对增强诗歌的形象性、精确性所起到的作用,或者看它是如何增强诗歌的形象性、精确性的。诗眼在全诗中的作用,一看诗眼对揭示主旨所起到的作用或是如何揭示出主旨的;二看诗眼是如何连缀全诗内容的。
    (一)掌握赏句的方法技巧古人云:“炼字不如炼句。”所谓炼句,就是根据表情达意或结构的需要,在句中运用恰当的表达技巧或对句子做语法方面的调整。所炼句子,多是能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表现全诗主旨的关键句,或是在结构中起重要作用,在表达上极具表现力的关键句。
    炼句题一般考的都是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句子,熔铸了作者强烈感情的句子。这种句子赏析题是一种综合性、自由度大的赏析题型,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题型。它主要从表达技巧出发,有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有的句子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高考所选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就是要看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
    (2017·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任务。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鉴赏 首联着力渲染考场环境。群英毕至,贡院里肃穆幽雅,焚起了香,增添了肃静的气氛。颔联重点描绘举子们答题的情况。考生们入场后,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试题下发后,考生们奋笔疾书,一片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颈联表明考试的意义。作者面对此景象不禁生发感慨:济济贤士,尽是天下英才、国家栋梁。尾联,作者自谦年老多病,谆谆嘱托同僚,作为选拔人才的考官,应当具有慧眼,认真鉴别。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家选出真正的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改编题)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答案 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赏句要注意以下角度:(1)理解句意及情感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既是赏句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赏句的一个角度。(2)关注句子的语言特点①句子倒装——具有错位之美。②句子对仗——具有整饬之美。③适当省略——诗句韵味悠长。④意象叠加——创造意境。⑤长于炼字——具有凝练之美。
    (3)分析表达技巧在赏析关键诗句时,要注重诗句所使用的表达技巧,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鉴赏。比如修辞手法方面,使用比喻会使诗句更加形象生动,使用拟人会使诗句更加富有情趣,使用典故能使诗句意蕴更加丰富等。(4)结合句子位置①首句作用——或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下文对什么的描写;或渲染某种气氛,为诗歌奠定某种基调;或首句设问,引出后面的内容。
    ②中间句作用——或承前什么内容,引出后面什么内容;或借景抒情,表达作者什么感情。③尾句作用——或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或卒章显志,表现作者什么情感;或以景衬情,用什么景衬托什么情。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二)赏析律诗首联、尾联的表达效果高考所选诗体以律诗为主,而赏析律诗,多选首联与尾联两个重点部位。下面就重点谈谈如何赏析这两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任务。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注]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注] 《论语·微子》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时找不到渡口,使子路问津。遇到两个隐者长沮、桀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
    鉴赏 此诗以兴开端,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之情,因离乡日久,触景生情,诗人便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并抒发了迷茫之情。写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深入,可以称之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全诗的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1.结合全诗,赏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两句。
    答案 ①借景抒情。落木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天气寒冷,通过描绘一幅深秋萧瑟凄清的景象图衬托悲凉心境。②运用起兴手法。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使诗很自然地进入第二联。③对比。鸿雁南飞,人却漂泊在外,倍增孤苦。④双关。“寒”照应题目中的“早寒”,同时一语双关,既写出了天寒,也写出了羁旅之凄苦。
    赏析首联:(1)写出了什么内容。如“首联描写了树叶凋落的肃杀之景”。(2)内容承载的作用。如“突出了生活处境的艰难”“交代了人物所处的环境”,尤其是写景句,往往起着奠定全诗感情基调或渲染某种氛围的作用。(3)结构作用:点题或照应题目,或总领全文;为下文作反衬;为下文议论、抒情做铺垫。当然,还要扣住技巧本身说效果。
    答案 尾联先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既写思归无路,又暗写自己同孔子境况相似,前途渺茫。再以景结情,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之中。读来含蓄蕴藉,令人回味。
    赏析尾联的思路同赏析其他联一样:先点明结句的手法(通常手法是虚写、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等);再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尤其要指出蕴含的情感。结句如果是以景结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效果就是含蓄蕴藉;结句如果是戛然而止,效果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结句如果是直接抒情,效果就是直抒胸臆,点明主旨,卒章显志。结构上一般是照应前文(标题),首尾圆合,使结构完整。同赏析其他联一样,赏析尾联也要有整体意识,要联系上文,不能只看诗句位置。
    [类题延读]元人范德玑说:“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本诗颈联为“转”,体现了怎样的变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原诗为唐代诗人李嘉祐《送房明府罢长宁令湖州客舍》)
    答案 (1)变化:①表达上,由上文的记叙、议论结合转为写景;②情感上,由上文对朋友的赞美,转为表达对朋友的深情与不舍,以及对朋友的美好祝福。(2)效果:①使全诗更富波澜变化,避免平铺直叙;②融情于景,含蓄动人,使诗意鲜活生动。
    根据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颈联在结构中起到“转”的作用(也不可一概而论)。这个“转”,主要表现在两点:内容的转变、表达的转变。当然,在结构上也有照应标题、前后呼应或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
    一、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青年人如果能够不沉湎于过去,积极面对各种错误和失败,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能把握未来,成就自我。(2)北宋大将宗泽为光复大宋社稷殚精竭虑,可惜的是他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其未竟的事业虽被岳飞等爱国将领继承,但最终也没成功。如此令人唏嘘的结局,倒也正符合宗泽临终前曾吟诵过的杜甫《蜀相》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鹿”,音同“禄”,世人喜好将其作为“长寿安康、仕途美好”的象征;“鹿”幽居山林,生活习性恬淡安静,文人也常借其表达隐逸情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点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 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注] 谢玄晖,即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著名诗人。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金陵”点明地点,“凉风发”暗示季节,“夜寂”概括时 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登楼的目的。B.第六句中,“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 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C.诗人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 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D.尾联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 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3.从炼字角度看,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答案 “摇”“滴”二字。此二字化静为动,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使原本平常的云、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咸阳城东楼[注]许 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注] 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此诗大约是诗人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时所写。在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此诗。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 愁思空间之广大。B.本诗“景”别致凄美,“情”愁苦悲怆,“意”蕴藉苍凉,“境”雄 阔高远,堪称晚唐登临之作的翘楚。C.颈联以遍地绿芜、黄叶高林渲染秦苑、汉宫的荒废,客观描写诗人傍 晚远眺之实景。D.“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千古名句,常转用于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 紧张气氛。
    5.诗眼是诗人情感的喷发口,熔铸了诗人丰富的思想情感。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诗眼是“愁”。首联中的“万里”点出官宦在外,远离故土的思乡之愁;颔联借“山雨欲来”隐喻风雨飘摇的国家局势,有忧国伤时之愁;最后两联由眼前之景想到秦汉的王朝更迭,表现了江山依旧、世事沧桑之愁。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岭南江行①柳宗元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②。射工③巧伺游人影,飓母④偏惊旅客船。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注] ①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因谗被贬而赴任柳州刺史的途中。②蛟涎:蛟龙的口液,这里指水蛭。③射工:毒虫名。也称蜮(yù),古代神话传说中一种能含沙射影的动物。④飓母:飓风来临前天空出现的一种云气,形似虹霓;也用来指飓风。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江水南流一直隐入茫茫云烟,黄茅遍地丛生,环境荒凉恶劣。B.颔联写雨过天晴可见象迹,阳光和暖可见蛟涎,奇特的景致让诗人 欢愉兴奋。C.“华发”指花白的头发,“岂容华发待流年”蕴含了诗人对未来的 忧虑之情。D.本诗将叙事、描写、抒情融为一体,开拓了诗歌意境,突出了情感 主旨。
    7.好诗句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请赏析颈联有何妙处。
    答案 射工“巧伺”、飓母“偏惊”运用拟人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当地荒凉落后的自然环境;同时运用象征手法,含蓄地写出了政治环境的险恶。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①李 白秀才何翩翩,王许回也贤。暂别庐江守,将游京兆天。秋山宜落日,秀水出寒烟。欲折一枝桂,还来雁沼②前。[注] ①诗题一说是“送杜秀才赴举入京”,“芝”字疑讹误。②雁沼:雁池,汉梁孝王宫苑中的池沼名。这里代指吴王府宅。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直接称赞杜秀才,不仅以“秀才”直接称谓,而且还加以“翩翩” 一词进行形象描绘。B.第二句侧面刻画杜秀才的品格,以吴王口吻,借颜回的贤能,映衬杜 秀才的脱俗。C.颔联从空间角度,写杜秀才即将“辞别”诗人,“赴举”长安,交代 事由,照应诗题。D.颈联由叙事转为写景,以落日秋山的清丽、秀水寒烟的氤氲寄寓诗人 的美好心灵与祝愿。
    9.尾联含蓄蕴藉,情韵悠长;虽没有直接写情,但句句有情。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 ①尾联前后两句都用典,前句化用“折桂”典故,后句引用“雁沼”典故。②前句表达了对杜秀才此去科举高中的祝愿,后句表达了对杜秀才高中后再回吴王府邸相聚的期望。③尾联虽未直接写情,但借用典抒情,将祝福和期待融入其中,含蓄、蕴藉地表达了朋友之间的美好情谊,韵味悠长。
    相关课件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炼句、语言风格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炼句、语言风格 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题点一炼字,找找炼字,找准诗眼,题点二炼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精品课件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7 赏析表达技巧(二)(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精品课件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7 赏析表达技巧(二)(含解析),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赏析表达技巧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精品课件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3 赏析意象(景象)与意境(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精品课件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3 赏析意象(景象)与意境(含解析),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活动二分析意境特点,对点练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