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专题05 诗歌鉴赏(含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专题05 诗歌鉴赏(含解析)第1页
    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专题05 诗歌鉴赏(含解析)第2页
    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专题05 诗歌鉴赏(含解析)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专题05 诗歌鉴赏(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专题05 诗歌鉴赏(含解析),共13页。
    一、【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答案】
    1.D
    2.①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浅近直白,通俗易懂。
    ②语言诙谐风趣,活动生动。【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赏析能力。
    D.“听觉”是错误的。本词词末中“听”是任凭的意思,没有听觉描写,只是从视觉上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
    作答时抓住本词的重点语句“来吾告汝”“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虾跳鳅舞”,可见本词并非辛词一贯的沉雄豪迈,而是清新明快的词风。
    明确本词的语言特色后,结合诗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并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即可。
    本词开篇就写到“溪边白鹭,来吾告汝”就像作者边抚摸着鹭鸶边同它谈话,并且话中称鹭鸶为“汝”“君”,告诉它要去鱼虾多的地方去捕食,要有鸿鹄之志。采用这种对话式的描写,营造出了轻松亲切的氛围。
    本词采用了很多口语化的语言,如“鱼儿”“堪数”“剩有”“来”等,这些口语的运用,不加雕饰的语言,使语言更清新自然,表达更加的直白,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二、【2021年高考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案】
    1.B
    2.“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B.第三句是说诗人曾经听说湓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景物的描绘,并未有表现朋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此项对用典解释有误。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思想内容的能力。
    题干中的“含委婉劝告之意”,已提示考生解答此题的关键,诗人采用哪些手法劝告了什么,既要对诗句的表现手法作出判断,又要体会出诗句中隐含的意思。诗中体现劝告之意的是 “惠远东林住得无?”和“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两句。前者借典故用问句,后者直接表达劝慰之意。只要结合这两句诗,把诗人蕴含其中的意思和情感答出即可。
    三、【2021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意难忘·山家
    [清] 吴伟业
    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衰翁健饭堪夸。把癭尊①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熳生涯。
    (注)①癭尊,即癭樽 用瘿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
    1.词中“衰翁”的身份是____________。下片中“___________”一词点出山家的生活状态,可谓词眼。
    2.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
    【答案】
    1.隐士(农夫) 烂漫
    2.写景艺术:①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从村坞、山家到室内,步移景换。②意象丰密,色彩和谐。“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构成明净清幽之境。③以动写静,动静结合。如“苔径逐篱斜”。
    叙事艺术:①对比衬托。如“蓑翁”与“健饭”。②铺陈写实。如“高话”以下,一一叙写山家生活。③以农家话语写自适情态。如“汲水自浇瓜”。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诗眼的能力。
    上阕写衰翁的居住环境在山野,室内陈设着文木制作的几案,小巧的窗户饰着纱,说明主人虽在山野也十分讲究,让人感到他是个富于生活情趣的雅士,故可推知其为隐士;下阕写衰翁话桑麻、种柳浇地,也可理解是为农夫。
    下阙写衰翁待客,写了席间主客欢洽之情,啜茶饮酒,高话桑麻,去年自己耕种的山田收成极好,可以无忧无虑乐陶陶地过舒心日子了。生活丰富多彩,状态极佳。故能表现这一状态的词应为“烂漫”。
    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歌上阕写景。由步行向山家时沿途所见落笔。首句“村坞云遮”写由下仰望山上,人家村落在白云缭绕中依约可见。渐行渐近,写看到一幢房子,小径沿着篱笆斜伸过去,最后再到室内的陈设。词的上片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移步换景的手法写景;
    房子依水傍石,稳稳地临溪而立,小径生满青苔,接着两句是写稍近些看到的老树上缠绕着青青的藤蔓,翠绿的修竹映衬着溪边的白沙,色彩鲜明可爱。用白描之笔富有层次地描绘了山家四周的环境和景物。描绘了隐士山家的幽静环境;
    “苔径逐篱斜”,小径沿着篱笆斜伸过去,“逐”字化静为动;“文木几,小窗纱”“启北扉,移床待客”动静结合,表现农家生活的意趣,衬托出主人潇洒出尘的品格。
    下片写席间主客欢洽之情。隐士是个苍老体弱的衰翁,却出人意外地饮食健胜。作者用“衰翁健饭堪夸”一句来表示自己的惊奇,“衰翁”与“健饭”形成非常有趣的对比。
    老人十分健谈,边啜茶饮酒,边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农事。“把癭尊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一一罗列叙写田家生活及农事,为铺陈写实的手法。
    “穿池还种柳”是说在池边开沟引水,并种上柳树,与下面“汲水自浇瓜”都是老翁的农活。这两句以农家话语写老农的悠游轻松,让人羡慕隐逸生活的闲适。“这风味清佳”! 这一句赞语非常口语化,老翁怡然而乐的神情跃然纸上。
    四、【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释)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
    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2.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C
    2.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②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原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错误,原文“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指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并不是僧人不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作者自己身不如飞鸟自在。
    故选C。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及处世态度的能力。
    颈联和尾联转到曾巩对“出”与“隐”的看法。
    颈联说: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可以看出,曾巩对隐居生活是充满了向往的。
    尾联“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可见,他与红尘俗世也并非全然了断,为了替天下苍生发声鸣不平,他最终还是放弃了隐居生活,决然出山。在“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之间,他选择了后者,把个人之乐暂且放下,将苍生之忧挂在心头。在这一点上,他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可谓异代同心。
    五、【2021年高考新高考II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示儿子
    陆游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热读周公七月诗。
    (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
    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
    2.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
    1.C
    2.诗人借助这两句对子孙提出要求:诗书无涯,发奋读书;法乎先圣,修身立事;心怀家国,永存社稷。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错误,由颔联“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可知,作者认为无论是出仕朝廷,为官一方,还是成为平民百姓,躬耕陇亩,都要事国以忠,事亲以孝,并没有在两种方式中做出比较选择。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情态和态度的能力。
    从题干来看,考生要理解“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的用意。
    首先分析诗歌的标题。诗歌标题是“示儿子”,可见这是一首教导儿子的诗歌。
    然后理解题干中两句诗的意思,进一步分析诗人这样的用意。
    “道在六经宁有尽”意思是“天下大道,都在《六经》等书里,学贯古今,取法先圣,学习知识,哪里有尽头”,诗人在此指出《六经》的意义,包含天下大道,这是要求儿孙能够熟读《六经》,发奋阅读,“宁有尽”是说没有尽头,这是让儿孙不能停止不前,这是让儿孙不要自满,要谦虚以待。
    “熟读周公七月诗”意思是“切记一定要熟记背诵周公的七月诗啊”,周公为国为家为民,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诗人要求儿孙好好学习周公的七月诗,勤俭耕种,发奋读书,报效家国,这是让儿孙学习先圣,心怀国家。
    【2021年最新联考模拟】
    一、【2021•全国高三其他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午枕①
    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③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②吹箫:《列仙传》载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③欹(qī),倾斜、歪向一边。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以叙事点题,诗人午后小憩,时间不长,于梦中却似已历百年,“去悠悠”三字,寓无限惋惜。
    B.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野草自然生长、鸣鸠相乳相酬的生机勃勃之景。
    C.颈联“朱户”“画楼”代指豪门大族的奢侈生活,豪门迭出,奢靡不绝,诗人对此予以委婉批评。
    D.本诗主要通过诗人午后梦醒时的所思所感,抒发兴废之愁。结句中的“兴废”两字实为一篇之纲。
    2.前人对王安石诗作有“擅说理,善用典”的评论。请结合本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
    1.C
    2.①擅说理:颔联花开花落、鸣鸠相乳相酬,(或颈联旧路掩盖又另辟新径,朱门坍塌、画楼崛起),揭示自然有新陈代谢,人事有兴废更迭,富贵荣利不足慕的道理。[或答:诗的开头“百年春梦”,既是实写,又寓有政治上新法推行又被革除宛如一场春梦的感慨。]②善用典:首联用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之典,写自己没有神仙道术可以留在梦境之中,借梦境以抒发人生百年犹如春梦般短暂的感慨。用此典入诗,贴切自然。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豪门迭出,奢靡不绝,诗人对此予以委婉批评”理解错误,“朱户欹斜见画楼”通过朱户、画楼的兴废迭代,暗示世间人事的不断变化和富贵荣利的不足慕。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分析“擅说理”:
    首联意思是,一觉睡醒虽短暂梦中却仿佛已过百年,只可惜自己没有神仙道术可以留在梦境之中。“百年春梦”,既是实写,又寓有政治上的感慨。春梦短暂,人生百年犹如春梦,也很短暂。诗人由此而引起哲理的思考。颔联写野草的花开花落,鸣鸠的相乳相酬,颇具深意。自然界所以能出现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主要是因为它能够遵循新陈代谢的规律。诗人从中汲取了力量,并对此感到欣慰。
    颈联由自然界转到人类社会。“旧蹊埋没开新径”,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旧事物必然会被新事物代替。“朱户欹斜见画楼”,通过朱户、画楼的兴废迭代,暗示世间人事的不断变化和富贵荣利的不足慕。
    分析“善用典”:
    首联由注释可知,吹箫:《列仙传》载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这里运用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的典故,表达人生百年犹如春梦,也很短暂的感慨。用典入诗,贴切自然,增加了诗歌含蓄的意蕴。
    二、【2021•河北唐山市】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人送朱樱
    杜 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①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②,退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③。
    [注]①写:这里指将樱桃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②赐沾:即沾赐,受到赏赐之意。门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属门下省。③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蜀樱桃也自红”的意思是西蜀的樱桃也自然地垂下鲜红的果实,其中的“也”字暗示出诗人所经历的时空变化。
    B.“数回细写愁仍破”是说尽管诗人十分细心倾倒樱桃,但仍恐碰破,樱桃如此娇嫩,给诗人增添了一丝哀愁。
    C.“万颗匀圆讶许同”一句中“万”字写出了樱桃数量之多;“讶许同”是说这么多樱桃大小如此相同,让人惊叹。
    D.以时间词为标识,全诗可分作三层:前两联一“今日”,第三联一 “当年”, 第四联“今日”。
    2.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整首诗分析。
    【答案】
    1.B
    2.①“金盘玉箸无消息”承预联对当年皇帝赐樱桃的回忆,表达此时远离朝廷的伤感与思念,表现诗人对皇朝的忠心。②“尝新”呼应首联今日村民赠樱桃一事,表达诗人尝樱的喜悦和对村民的感激之情。③“任转蓬”表达此刻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之情,暗含忧时伤乱之感。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B. “给诗人增添了一丝哀愁”错误,此处表现的诗人情感不是哀愁,而是对如此娇嫩的樱桃的珍爱。
    故选B。
    2.
    本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金盘玉箸无消息”是运用借代的手法,承接上文“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联想到皇帝赐给樱桃的情景,此处借用“金盘玉箸”指朝廷,期盼着朝廷能有消息到来,表现了对朝廷任用自己的期盼和对朝廷的忠心。
    “尝新”指“野人相赠满筠笼”,村农以“满”篮鲜果“相赠”,诗人既有尝樱的喜悦又有由此产生的对村民的感激之情。“此日尝新”勾起了回忆,“忆昨赐沾门下省,早朝擎出大明宫”, 在门下省内接受樱桃之赐,退朝时分,徐徐擎出宫门。这二句是追忆任左拾遗时在宫中蒙受恩赐,擎持归家的情景。“次日”暗含对往昔生活的追念,对长安朝廷的思念,有抚今追昔之感。“转蓬”是诗人以蓬草自比,辗转漂泊如蓬草般居无定所,“任”字表明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可奈何之情。
    三、【2020•福建高三其他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①
    杜 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②桃花红似锦,生赠③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②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分”,一作“念”。③生憎:犹言偏憎、最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前四句写送别之情,诗人由“过去”想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有明显的时间层次。
    B.首联中“四十年”,点明了分别的时间,也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迁流而慢慢归于淡忘了。
    C.“忽漫相逢是别筮”一句,在“相逢”和“别筵”之间着一“是”字,使会合的欢娱,转化为别离的愁思。笔力千钓,直透纸背。
    D.尾联结句“触忤愁人到酒边”的“酒”,正是“别筵”钱别之酒;“酒边”的“剑南春色”,也就是诗人的眼前风光。
    2.有人评价颈联“看似无理,实则情深”,请对这一说法作简要分析。
    【答案】
    1.B
    2.“桃红似锦”“絮白于棉”,这本是春天最正常最明艳动人的风光,而诗人却表现出“不分”“生憎”等反感态度,似乎不合常理;而结合全诗可知,诗人之所以烦闷恼怒春色是因为自感与友人后会无期,离怀难遣,这乐景触忤了他的哀情(或“用反衬手法表达了他的哀情”)。颈联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情谊。
    【解析】
    1.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整体和局部结合来理解。本题中,B项,“童年时代的友情,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迁流而慢慢归于淡忘了”理解错误。分析原文“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大意是,与儿时的旧友分别了四十年,在此之间的杳无音信令我们都感到茫然失落。是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并不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迁流而归于淡忘。故选B。
    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分析评价颈联“看似无理,实则情深”,理解过来,是分析颈联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分析可知,“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大意是,现在我不去赞美桃花秀丽的如锦缎一般,却反而憎恶柳絮比棉花还要白。作者笔下的春景美好明媚又生机勃勃,但作者却心生嫌恶,表面上不合情理,但实际上是因为作者不得不和友人分离,心中充满了离愁别绪所致。作者采用反衬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别愁的深重。
    【点睛】
    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四、【2020•张家口市实验中学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婆罗门引·重阳与元帅窦子温暨众友东城赏菊即席赋
    李俊民①
    浮空霁色,江涵秋影雁初飞。相逢共绕东篱。点检樽前见在,人似晓星稀。对满山红树,叶叶堪题。
    大家露顶,任短发、被风吹。只恐黄花人貌,不似年时。杯添野水,更何用、频频望白衣②。沉醉后,携手方归。
    (注)①李俊民:金朝词人,本词是他晚年作品。当时金被元灭,整个中原一场大劫难刚刚结束,时值重阳,他与幸存的至交故旧赏菊饮酒,写下此作。②白衣:《世说新语》载:“陶元亮九日无酒,于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未几,望见白衣人至,乃王弘(江州刺史)送酒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后天晴,江面开阔,大雁南飞,视角俯仰有变,画面虚实兼有,极富层次。
    B.“相逢共绕东篱”一句既照应标题,又引出“黄花人貌,不似年时”的感慨。
    C.诗人用比喻修辞手法写饱经战乱、亲人故交零落的人间悲剧,感伤时世动乱。
    D.这首词由故人乱后相聚的喜悦,到黄花枯朽人亦老去的凄凉,颇多幽愤之音。
    2.赏析词中“任短发、被风吹”“更何用、频频望白衣”两句。
    【答案】
    1.A
    2.①第一处,诗人与友人故意脱帽露顶,任凭风吹短发,一个“任”字表现了众人的率性豁达。
    ②第二处,化用江州刺史王弘给陶渊明送酒的典故,但反用其意,何必频望白衣,一杯野水薄酒即可,表达不攀附权贵、淡泊名利的心态。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是个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A.“虚实兼有”错,开头两句“浮空霁色,江涵秋影雁初飞”没有虚写,应是“动静兼有”。
    故选A。
    2.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重点语句的能力。
    从内容、结构、语言或修辞效果、情感等方面加以赏析。
    “任短发、被风吹”意思是说在美好宜人的秋景中大家(诗人和朋友们)尽兴玩乐,任凭短发在风中被拂乱,优游自在的样子,其中“任”字,动词,任凭、听凭的意思,极富表现力,洋溢着诗友间恣意洒脱豪放恣意的情感态度。句式整齐对衬托,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更何用、频频望白衣”,结合注释可知使用白衣送酒的典故,意思是指晋王弘遣白衣使送酒酌陶潜的故事。后指内心渴望的东西,朋友即时送到,雪中得炭,遂心所愿。或借以咏菊花、饮酒等。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记载:“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但这里与典故相反,更是言简义丰别有一番深意和滋味,结合上句“杯添野水”分析,词人说何必期待白衣刺史来送酒呢,只要有山间泉水即可尽兴,与志同道合的挚友一醉方休,表达坚守高洁和操守,誓不结交、依附权要,淳朴安宁、恬然自得的心态。
    五、【2021•广东金山中学高三三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一剪梅
    宋•刘克庄
    小序:余赴广东,实之①夜饯于风亭。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②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③。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②元:通“原”。③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束缊”指用乱麻搓成火把。“束缊宵行十里强”,写出连夜行路之景,紧扣小序中“饯”字。
    B.刘郎:指作者自己。唐代刘禹锡多次被贬,自称“刘郎”,此处借此称谓暗指个人身世。
    C.全词语极夸张,情极大胆,豪爽、超迈,淋漓酣畅,充分体现了辛派词人的特色。
    D.“旁观拍手笑疏狂”,旁观者鼓掌大笑,与作者和王迈高谈阔论的狂态相映成趣。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
    1.A
    2.始而愁苦,继而欣喜,最后慷慨奔放。①词人屡次遭贬,今又夜赴广东,天寒地冻夜路难行,自然心生愁苦;②继而遇友人相送,更能把酒畅谈,词人深感欣喜;③最后,词人的欣喜之情在狂放不羁的情态之中,发展到顶峰,即使旁人不解议论,词人也睥睨世俗、纵情任性。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A.“紧扣小序中‘饯’字”错误。应是紧扣小序中的“夜”字。
    故选A。
    2.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本题作答时要注意结合诗歌中的词语“天寒路滑”分析“心生愁苦”,结合“送刘郎”“酒酣”分析“欣喜”之情;结合“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分析“睥睨世俗、纵情任性”的情感。
    这是一首抒写与友饯别的令词。全篇表达了词人傲视世俗的耿介个性,是他主动向社会发动“攻击”的狂放表现。上片先写自己将在天亮之前拿着火把,走十多里的路,不可背负过重,便把衣囊抛弃,只挑着诗囊上路。“宵行”已露旅途之苦,起句“束缊宵行十里强”,开门见山地描写连夜而行的情状。“天寒路滑马蹄僵”中“寒”“滑”“僵”三字极言自然条件的恶劣、旅途之艰苦。词人屡次遭贬,今又夜赴广东,天寒地冻夜路难行,自然心生愁苦。
    “元是王郎,来送刘郎”写友人相送之谊。二人分手在即,却并不伤别感慨,而是痛饮酒酣,豪情满怀,谈文论诗,词人深感欣喜。
    二人高谈阔论,以致惊动了东邻西舍。最后三句写道:当别人笑他疏狂时,他满不在乎地回答他们,并不以疏狂为意。这正是对当时束缚思想的、严酷的礼法制度的挑战和抗议。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态度明确坚定,可谓狂上加狂,雄放恣肆,豪情动人。

    相关试卷

    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专题08 写作(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专题08 写作(含解析),共35页。

    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专题06 名句默写(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专题06 名句默写(含解析),共6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语言风格》检测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语言风格》检测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