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 专题8 突破(20) 写好驳论,展现另种论辩力量(含解析)
展开突破(二十) 写好驳论,展现另种论辩力量
1.驳论文常规思路、结构
2.反驳方法
活动1 认识驳论型作文题与驳论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要求学生“学会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甄别繁芜庞杂的信息,合理反驳不同意的观点,是每个独立思考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一、认识驳论型作文题型
认真阅读下列作文题,尤其是画线部分,体会一下对驳论写作的要求。
作文题一:
(2019·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驳论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题中有要求批驳的错误观点。
作文题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疫情防控。而作为高三学生的你,又迎来另一场特别的考试——深圳市2020年普通高中高三年级线上统一测试。是的,这场考试有着很特别的地方: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
因为特别,你会有特别的应对,崭新的思考,深刻的启发。
今后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而你,就是那答卷人。
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有人说,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请你针对其中一个看法写一篇驳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驳论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直接要求写驳论文。
作文题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我国将举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有人说要倡导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弘扬工匠精神。也有人说,21世纪是科技竞争的世纪,科技强国才是时代的主旋律。
广佛中学学生会将就此话题举办辩论大赛,以引导同学们树立理想,从当下做起。
甲方观点:弘扬工匠精神,立志技能报国。
乙方观点:高扬创新旗帜,投身科技强国。
请你任选一方观点,写一篇辩论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驳论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要求写辩论稿(驳论文的一种)。
作文题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同学们,人类对意义的追寻永远不会停息,追寻意义是人类自身的价值所在。我希望你们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无论境遇是好是坏,永远不要放弃追寻意义的努力。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2018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其实人生的意义并没有那么的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因为你的存在,让你周围的人感到生活更加美好,而不是因为你的出现让周围的人苦不堪言。生而平凡,可以让家人更好;小有所成,可以让团队更好;身居要职,可以让国家和社会更好。
——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毕业典礼致辞
以上是两位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给学生致辞的片段,你更喜欢其中的哪一则呢?请阐述你的态度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驳论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题中有无正误之别的二元取舍要求。
驳论型作文命题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或间接要求写驳论文体的写作要求,如作文题二、三;二是作文材料中含有错误的观点或行为,或者有无正误之别的二元取舍要求。
另外,还有大量的作文题在题目材料中没有体现驳论要求的,也可以写成破立驳结合的议论文。因为在写作过程中可以虚构一个可以驳论的靶子,树立一个假想的反驳论敌。
二、认识驳论文文体特征
下面是作文题二的考场作文,读后思考:它是不是一篇驳论文?为什么?
例文
线上测试,不妨慎独
——驳“父母监考”论
特殊疫情时期,特殊居家线上测试。诚然,作为高考模拟,依常例需要如高考般严加监管,谨防舞弊,以求结果之真实可信。为此,有人建议由父母充任监考员,使特殊时期的考试如同往常。然而依我见,“父母监考”论,于理不通,更无视线上测试无人监考的意义与价值。于现实,此论难以实现;于道理,此论没有必要;于长远,此论不如自觉考试有益于品格道德培养。
“父母监考”论的推论逻辑起点谬误。其所持论断的支撑是“父母监考,在现实中能保证其所谓‘真实可信’”。即使是学校的现场集中考试,舞弊行为也未曾消失,因此要采取宣传教育与高度监督以防范。父母二人,怎及在学校时全方位监考之严密?学校正规监考尚忌惮作弊,父母又安得保证真实可信?况且全市数万参考生,其中必有家庭情况特殊,父母无法进行密切监考者,这是难以把控的。因此,此论将父母监考与结果真实相绑定,其出发点即谬误。
“父母监考”论未能看到线上测试的真正意义与价值。任何考试,所谓的“结果真实”,都是相对而言的,而本次特殊测试之意义何在?应在于对自我备考情况的检查审视。自身诚信即可,不须求他人真实。固然,排名不真实是一项损失。然而模考终究非高考,即使有真实排名,其目的也是帮助备考检查。在他人真实难保的情况下,不如回归模考的本意,将注意放在查缺补漏上,不必强求排名。若有人不守诚信,则是他们自己浪费了备考检查之机会,纵使本次排名飞增,对最终高考无益。守诚者诚则已矣,监管他人以求排名则不必。
“父母监考”论更未看到无人监考于育人的价值。守诚者在此特殊测试中,还得到了品格的磨砺。《大学》语:“君子慎其独。”周敦颐《通书》言:“圣,诚则已矣。”在考试中自觉慎独,诚信自律,就能接近古贤者追求的德性之心。使学生自行考试,在长远利于立德。孔子燕居,也遵礼制地“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考生居家,若守诚信地抵抗舞弊诱惑,如同在校,不就能探圣人之道的门径吗?然而,若以父母监考夺去学生尝试自觉的机会,则这种诚信是强加的诚信,而非其心内生的诚信。如康德的论断,只有来自本心道德律的,才称德行。父母监考,实不利立德树人。
今后人生中,还将有许多要求自觉守诚的情况,而那时无人会如父母般陪伴关照。为长远计,我们高三学生正应有践行自觉的机会。迈入成年人之门,我们也应有一份相应的成熟稳重,而非如儿时般使父母时刻管教操心。因此,“父母监考”论可以休矣。我倒是觉得,线上测试,无人监考,正当其时也!线上测试,何妨慎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理由是,①符合驳论文结构:引→驳→立→结。开头段摆开驳论的靶子,鲜明地表明态度;接着主体三段则依次批驳了观点的错误,驳中有立。②议论方式:以驳论为主(中间三段文字),驳中有立。③写作重心在证伪:证明对方观点的错误。④副标题直接点明批驳论点。(当然,这一点不是驳论文的必备要素。)
议论文的两种基本形式是立论和驳论,前者是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后者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言论,从而阐明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所谓驳论文,就是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但并不是说,驳论文就是用驳论的形式写,立论文就是用立论的方式写。其实,不论是驳论文还是立论文,在写作中,都可兼用立论和驳论两种方法,只是主体不同而已。在现实写作中,考生大都写纯粹的立驳文,从新课标要求及现实、未来需要看,考生应学会写立中有驳的立论文,或者驳中有立的驳论文。下面把这两种议论文的文体特征作一比较:
文体 | 常规结构 | 议论方式 | 写作重心 |
驳论文 | 树靶子→表态度→剖本质/指谬误/析弊端→立己论 | 驳论为主(驳主论次,先驳后立) | 证伪 |
立论文 | 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 立论为主(立中亦可有驳) | 证实 |
文体口诀 驳论文体须记住,树好靶子表态度。剖析本质追根源,分析弊端归谬处。修正观点立己论,驳先立后驳为主。
活动2 掌握反驳的方法
反驳的方法很多,主要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三种。试阅读下面文段,看看它们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批驳的。
1.上面例文《线上测试,不妨慎独——驳“父母监考”论》的第二、三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二段采用的是驳论证,指出“父母监考”论的推论起点谬误。第三段采用的是驳论点,且直接驳其论点错误的实质。
2.近日,有媒体报道深圳市南山区外国语学校高级中学拟聘20名教师名单和深圳中学教师录用名单。其中教师基本毕业于清华、北大、哈佛等顶尖学府。对此有人表示异议,称这些顶尖人才聘录中学教书实为大材小用,他们在更高更广阔的平台可发挥更大作用。在此,作为一名高中生想对这一观点作以下驳论。
中学虽小,意义重大。从孩童培养,教育成人,每一个环节均至关重要。“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从最初的起步教育打好基础,在以后发展中才能厚积薄发,茁壮成长。试问在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之前,苗和树干的歪曲不会影响发展后期的枝繁叶茂吗?更何况这些顶尖人才培养的是中学生,他们正处在稚嫩与成熟的转折点上,势必更要精心呵护,正确引导。在最宝贵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开拓更广阔的视野,人生起步阶段就为未来谋得更高远的发展奠定了深远的基础。综上,本人认为大材用于中学,并非小用,而是派上了大用场,是大材大用。
倘若认为高材生走向中学教书实为大材小用,对那些大学毕业生投身农村山区,是不是也该建议他们向更高更广的平台发展呢?北师大硕士毕业生黄文秀、耶鲁大学海归秦玥飞皆为大材,走向农村谋发展,为一方百姓带去知识和科技,脱贫致富奔小康,不也在小平台实现了人生的大意义?(节选自考生作文《中学虽小,大有可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二段采用的是直接驳论点,指出对方观点错误的实质(中学不是优秀人才发挥的平台),是从正面批驳。第三段采用的是驳论证,按其逻辑得出大学生毕业后都不要去农村山区的结论,指出其论证推理荒谬。
3.孔丘骂宰予说:“朽木,不可雕也。”后人便用“朽木”比喻不可造就的人或无用的东西。这使我想到西晋时的周处。当周处与南山白额虎、长桥蛟龙并列为“义兴三害”时,他在人们眼中必定也是“朽木”之类的吧,不是有人劝他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吗?以后,周处不但杀了虎,斩了蛟,还在陆云的劝说下改邪归正,“朽木”便成了良材。看来,朽木未必是不可雕的。
这使我又想到精美的黄杨木雕,其原料不正是一块块为虫所蛀的枯树根吗?它们被精雕细琢之后,化成了翩翩起舞的仙鹤,默默耕耘的老牛,叱咤风云的英雄……这不也说明朽木未必不可雕吗?
因此,绝对地说“朽木不可雕”显然是失之偏颇的。“朽木”遭腐蚀的程度是各有不同的,有的只是外部朽烂,有的则是内部朽烂;有的只朽了一部分,有的却千疮百孔。对不同的“朽木”,要区别对待:真正不可雕的是那些朽透了的木头,非但自己无用,还会污染其他木头,只能将它投入火炉。而对那些单单朽了外部或只朽了一部分的,我们就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付之一炬了,只要剥去朽皮,除去朽孔,这类“朽木”仍有大用处。
(节选自《朽木未必不可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段是驳论点,通过列举实例证明其观点错误。第三段是驳论据,对于“朽木”,作者巧妙地提出了要区别对待的问题,因为“朽木”有“朽透了”“外朽内好”“朽了一部分”三种情况,所以绝对化地说“朽木不可雕”便显出了它的错误。
1.反驳论点
反驳论点就是对对方的论点进行批驳,指出它是荒谬的、虚伪的。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又分为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
直接反驳即直接指出对方的荒谬。这种方法有的是引用确凿的不可辩驳的事实,有的是从理论上进行透彻的解剖和分析,或者揭其错误实质,或者揭其危害。
间接反驳又分为两种方法:
一种是归谬法,就是对对方的一些论点进行合乎逻辑的引申,使对方的论点露出马脚,以此达到驳倒对方的论点的目的。或者说,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以它为前提,推导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
另一种是反证法,就是证明与对方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那么相反也就证实了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或者说,为了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可以先证明与其相矛盾的另一论点是正确的,这就是所谓的反证法。
例如: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为了驳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错误论点,作者提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个正面论点,然后运用古往今来的事实,证明这一论点的正确性,从而驳倒了反面论点。
2.反驳论据
反驳论据就是对文章的支撑——论据进行反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驳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论点是由论据来支撑的,驳倒了论据,其论点自然也站不住脚了。
反驳论据,既可以直接反驳,也可以通过归纳论据中的谬误的办法反驳。
直接反驳论据,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紧扣论据与论点之间的辩证统一的逻辑关系。如果论据与论点之间毫无内在联系,反驳论据必然落空。二是要紧扣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据仅仅是手段,不是目的。反驳论据的最终目的是反驳论点,因此,在反驳论据时要时时针对论点进行反驳。
3.反驳论证
反驳论证就是驳斥敌论在论证过程中逻辑上所犯的错误,这又叫矛盾法。谬误的文章在论据和论点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或者是有错误的逻辑关系,因而从论据中推导不出它所得出的论点。
反驳论证,反驳的是对方的议论过程。因此,反驳之前就要善于透视其议论过程,找出其破绽,反驳其逻辑上的荒谬。
反驳论证,一种是反驳“推不出”的错误。即驳论证过程中违反推理原则,运用的论据推导不出要证明的论点,如果硬推,就产生了逻辑错误。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先摆敌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接下来,鲁迅在文中指出中国人只相信地,相信物,只有“他信力”,以后又求神信佛,发展了“自欺力”,因而中国人从来没有“自信力”,故而反动派的论点不攻自破。
反驳论证,另一种是反驳“偷换概念”的错误。对方论证的是甲,但在论证的过程中却偷偷换成了乙,当然证明不了甲。比如,“人人要爱护班集体”是大前提,“我是班集体中的一员”是小前提,推出结论“人人要爱护我”。这个推理过程中,把“班集体”这个大概念偷偷换成了“我”这个小概念,两者内涵不同,结论当然错误。
活动3 遵守驳论的原则与精神
批驳不一定要把对方当成敌人,应该秉持客观、公正、平等的态度,同情共理的意识,具有辩证思维头脑,语言上注意拿捏分寸,保持亲切的语气等。请阅读下面的文段,尤其注意画线的词语或句子,体会一下批驳时应持有的原则与精神。
1.首先,考试多在日间进行,与家长们的工作时间高度重合。在各单位陆续复工的情况下,有多少家长能抛下手中千头万绪的工作,专程在家中进行监考?又有多少单位将因为本单位职工的临时请假,不得不再次调整本就被疫情打乱的工作安排与节奏?我们不能仅仅把目光放在所谓的“保证真实”上,也应考虑家长监考带来的高昂的社会成本以及家长监考的可行性。
再者,家长监考就一定能保证考试真实可信吗?正如无法保证麦田中的每一粒麦穗都饱满,我们无法保证所有家长都能恪守着“父母之爱子,当为之计深远”的原则,切实担起监考的责任。每一年都会有父母重结果而不重过程,不惜花重金,走偏门造假,只为将孩子送入名校。那么这场考试中,又怎能忽视一部分过于注重眼前利益,而纵容甚至帮助孩子作弊的家长所造成的影响呢? (节选自《自觉、慎独,家长何必监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画线词语用得极为准确,在程度、范围、频率、性质上拿捏得很准,体现了批驳的严密性,照顾到了家长的情绪,委婉得体。
2.其次,父母参与监考,并不能保证考试结果的绝对可信。确实,人工监考是长期以来的监考传统,有其确实的重要作用,也应该被每一场真正极为重要的大型考试采用。然而,监考主体变更为家长,则可能导致其可信度和可行性下降。家长对孩子的未来负责,就如泥土对麦种的不倦(无私)奉献一样,虽具有一定的广泛适用性,却不能保证真正落到每一个家庭的实处。正如麦田中总有几株衰败的麦子,它们从泥土处接受了过多的养分与水;那家长若是给予孩子过多的溺爱,通过种种方式纵容甚至帮助孩子作弊,家长监考的结果是否还可信?事实上,对于相当数量的重视结果(重视结果甚于学习过程)的家长,在考试中走后门、帮助购买作弊工具甚至主动帮助作弊的情况并不少见。何况,家长缺乏监考经验,期望其切实关注学生考试情况本身并不现实。考试公正,不应该依靠与考试无关的人。
(节选自《审视的眼睛不必属于某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该段画线词语分为两类:一类是表示肯定或否然、或然性词语,很妥帖,很准确;另一类是关联词语,“确实……然而……”采用了一分为二、辩证否定的思维形式,显示了客观、公允,有同情共理的心情与实事求是的态度。
驳论切不可偏激、武断、片面,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而应以理服人,以“礼”相待,平等交流。驳论不一定如秋风扫落叶、疾风骤雨,不等于无理谩骂、仅仅煽动情绪,而应春风化雨,温文尔雅,要晓之以理,委婉得体。为此,要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一是在思维上要有同情共理的意识,既承认其合理性,也指出其悖理处;应有辩证思维,运用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应有批判思维,信什么,做什么,有合理的决定。
二是在语言上有“君子之风”。准确使用表程度、范围、或然、模糊、委婉的词语,如“不能”“未必”“全部”“不敢苟同”等。再者,要用好关联词语,尤其用好能一分为二、辩证否定的关联词语,如“诚然……但是……”“不可否认……然而……”“退一步说……但是……”。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 专题8 突破(21) 练熟3种记叙文构思模板(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 专题8 突破(21) 练熟3种记叙文构思模板(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彩线串珠”式构思模板,片段组合式构思模板,小标题的添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 专题8 突破(19) 写好议论文例证式主体段落(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 专题8 突破(19) 写好议论文例证式主体段落(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例证法,必备知识——主体段落构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 专题8 突破(18) 扣住核心概念审题,围绕核心概念论证(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 专题8 突破(18) 扣住核心概念审题,围绕核心概念论证(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核心概念在议论文写作中的作用,理解、分析核心概念的方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