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蓬莱市(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初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温馨提示:
亲爱的同学,本试卷所有试题均需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其中,选择题要求用2B铅笔正确涂写在“客观题答题区”。
一、书写与卷面(5分)
二、积累与运用(32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洗涤 秀颀 坦荡如dǐ 胸中有丘hè
2.默写(10分)
(1)立天下之正位, 。(《富贵不能淫》)
(2) ,家书抵万金。(《春望》)
(3)此中有真意, 。(《饮酒》
(4) ,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5)角声满天秋色里, 。(《雁门太守行》)
(6)簪缨散,几时收? 。(《相见欢》)
(7)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 。(《白杨礼赞》)
(8)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渔家傲》)
(9)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10)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愚公移山》)
3.根据语境,填写句子。(4分)
(1)晏殊在《浣溪沙》中,通过一“来”一“去”,着重写今日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
。
(2)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
。
4.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面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我们不能麻痹大意,更不能无动于衷,仍然要积极科学地进行防控。(加点词语使用错误)
B.线上学习期间,要特别注意用眼卫生,合理使用和选择电子产品,确保科学用眼。(此句没有语病)
C.(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该句子成分的划分是正确的,其中“微笑着”修饰动词“喝”,是状语。
D.通常绝句规定是每首八句,每两句一联,习惯上称第三联为颔联。
5.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白杨礼赞》是茅盾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笔下的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抗日的军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或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B.桥梁专家茅以昇的《中国石拱桥》一文,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详尽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及特点,是一篇很典型的事理说明文。
C.汪曾祺在《昆明的雨》中展现了温润、闲适、优雅的风土人情,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的怀念之情。
D.古人很多时候善于使用借代手法,使某些词汇具有特定的内涵,例如“烽火”“丈夫之冠”“始此”分别指代“战争”“男子二十岁成年”“孩子七八岁”。
6.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亲戚畔之。 畔:同“叛”,背叛。
B.虽我之死。 虽:虽然
C.惩山北之塞 惩:苦于
D.威武不能屈 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7.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愚公移山》出自《列子》,《列子》一书中有大量的寓言,寓意深刻。“歧路亡羊”是其中一则,它告诉我们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表达的观点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观点一致。
C.《史记》是司马迁完成的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类,《周亚夫军细柳》属于其中的列传类,此文多处用对比、衬托手法把周亚夫这一形象刻画得丰满、立体。
D.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我们熟悉的成语不少与他有关。如“孟母三迁、舍生取义”等。
8、某出版社计划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行一套名为“我最喜欢的书”的系列丛书,邀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感悟,任选一本你读过的书,撰写一段腰封文字。要求:以精炼的语言概括你要推荐的书的内容,并加入适当的推荐文字,30字左右。(语文书上推荐的名著除外)(4分)
【提示】腰封也叫书腰,是包裹在图书封面中部的一条纸带,以配合行销或书籍推荐。好的腰封设计精美,宜传语言精当到位,能很好地推介书籍。
如《朝花夕拾》腰封文字为:
鲁迅一生的回忆都在里面!童年趣事,跃然纸上;人情世态,清新隽永!
我选( );我撰写的腰封是:
9.(1)A用它那如钻头股的细嘴在自己那永不干涸的酒窖中钻了开来,它不停地歌唱着,落在一棵小树的细枝上,钻透那坚硬平滑、被太阳晒得汁液饱满的树皮。它从钻孔中把吸管扎进去之后,便一动不动地、聚精会神地、美滋滋地沉浸在汁液和歌声的甜美之中。
那个生怕到得太晚而向着粪堆一溜儿小跑的是哪一位?B那长长的爪子僵硬笨拙地倒腾着,仿佛其肚腹下面有一个机械在推动着似的;它的那对棕红色的小触角大张开来,透着垂涎欲滴的焦急不安。它在拼命地赶,它赶到了,还撞到了几位食客。(2分)
A B
(2)下面关于名著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寂静的春天》力求让读者明白:人类不断想控制自然的结果,却使生态破坏殆尽,也在不知不觉间累积毒物于自身,甚至遗祸子孙。
B.《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提到,首先用望远镜在宇宙中找到海王星的是德国天文学家加勒。
C.《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中,天文学家最初测量天体距离的方法是三角视差法。
D.《寂静的春天》出版于2006年,首次揭露了英国农业、商业界为追逐利润而滥用毒素的事实,对英国不分青红皂白地滥用杀虫剂而造成生物及人体受害的情况进行了抨击,使人们认识到了农药污染的严重性。
三、阅读与理解(33分)
(一)诗歌鉴赏(5分)
初授官题高冠①草堂
(唐代)岑参
三十始一命②,宦情③多欲阑④。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⑤。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⑧。
【注】①高冠:长安西部的高冠峪,岑参曾在此隐居耕读十载。②一命:最低等的官职。③宦情:做官的志趣、意愿、④阑:尽,残。⑤药栏:指栅栏。①渔竿:指垂钓隐居的象征。
10.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中“始”字点题,作者三十岁开始当官,对官场的想法和兴趣变得更多了。
B.颔联说可怜自己没有家业,尽管被授予的是一个小官,自己也不敢以之为耻。
C.尾联反映了作者只因为一份微薄的官俸,放弃隐逸山林、水滨的矛盾心理。
D.作者运用典故,在对比中表现了自己愧对前人,憋屈而无可奈何的真挚情感。
11.请简要赏析“山花醉药栏”中“醉”字的妙处。(3分)
(二)文言文阅读(9分)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①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②,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太守宗资闻其名,请暑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③。
【注】①厉:同“砺”磨砺,②清诏使:古代官职,官名。③抽拔幽陋:指提拔出身微贱、不为人知却很有才能的人。
1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为”字与“为州里所服”中的“为”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A.行拂乱其所为 B.款为汝多知乎 C.天子为动 D.为是其智弗若与
1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使案察之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B.望风解印绶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委任政事 委而去之
D.乃以滂为清诏使 公亦以此自矜
14.下列各句句式与“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不同的一项。(2分)
A.莲,花之君子者也 B.此之谓大丈夫
C.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操神之神闻之,惧其不已
15.根据文意,说说文中划线句子 描写,表现了范滂 、 的特点。(3分)
(三)现代文阅读Ⅰ(12分)
与稻田重逢
谢枚琼
①儿时记忆里,散布在村子里的每一块稻田,都像家里的孩子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村里人的心思似乎都扑在稻田里,唤起孩子的名字,一贯粗嗓门,而说到稻田呢,开口闭口则是“俺家的长丰大丘”“屋门口的三湾丘”……完全是一副温柔的声调。
②老家地处丘陵地带,村民往往按其形状和所在地或其他缘故,给一丘丘稻田命名。三角形的就叫三角丘,长方形的就叫长条丘,荷叶状的就叫荷叶丘。在昌蒲洼的田就叫昌蒲丘,在尖子山脚的就是尖子丘。从荒地上挥汗如雨地拓出来的,那就叫新开丘好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③每一丘稻田即是每一家的孩子,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比喻。稻田像个碗,装着村子绵长的日子。
④站在老屋门槛外,一抬眼就能看到长丰大丘。长方形,显得规整,足有五亩三分,大丘的上面就是椿树塘,只要塘里有水,这田的收成就不愁了,所以叫它“长丰”还真不是没来由的。一脚踩进黑油油的泥里,一股爽溜溜痒滋滋的感觉从足底直抵心里头。长丰大丘以前可是谁家都想耕作的一块田。分田到户时,爷爷靠运气抓阄分得了长丰大丘,高兴得不亚于中了头彩,一天里少不了要去田边转上几趟。邻居槐三爷见了,半是调侃半是妒忌地讲:转什么转呢,别人又搬不走你的田。
⑤田是好田,种田的亦是好手。爷爷在长丰大丘干得风生水起,一年两季里,稻子穗穗金黄饱满。
⑥后来,村里对田地进行调整,长丰大丘被槐三爷家的后辈新初分去了,爷爷为此郁闷了好一阵子。当时爷爷已八十高龄,可他还是喜欢每天到田边去转悠转悠,有次新初随口说了一句:“老伯你就莫操长丰大丘的闲心喽!现在种田也有新法子了呢!”给爷爷呛得半天不吭声,自此,他的心思便转移到了自家屋后的菜地里。
⑦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外面的世界越来越精彩,村里的年轻人如新初,大都加入打工的行列南下北上。一片热闹声中,稻田的名字逐渐变得暗淡。起始,两季稻改成一季,后来有的田连一季也不种了,任其杂草丛生。那时的爷爷经常搬把竹椅子倚门而坐,望着长丰大丘叹着气。椿树塘多年不曾清淤,塘堤也日渐破旧。
⑧爷爷奶奶过世后,父母随我住到了县城,一年到头已难得回老家一趟。长丰大丘,以及那些曾经被村里人视为命根子的稻田,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淡去。只是父母还会在家里,不时提及一丘丘稻田的名字。我理解和田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父母对于田地的那份情感。他们骨子里和爷爷一样,把自己的一生与田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父母的语气里自有一份难以排遣的无奈。母亲自言自语道:有什么法子呢?又没有哪个愿意来种。
⑨阳春三月的一天,正是水桐花开的时节,母亲意外接到了新初打来的电话。原来新初回到了村里老家,他不超再南下打工了,打算回来好好种田,问母亲闲置在村里的田能不能让给他种。新初许诺,下次给家里送新米来。父亲在一旁搭话:“一粒米都不要你送,只管种好。“新初抑制不住高兴的心情,话也多了起来。他告诉母亲,现在种田可轻松多了,他已经添置了新新的农机农具,什么耕整机、插秧机、施肥机,都配了好几种了,政府给补贴了上万元,自己花不了几个钱。特别是乡里专门派了督导组下到村子里,帮着把基本水利建设搞好了。椿树塘的塘堤都抹上了水泥,再也不用担心会垮塌了。
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驾车陪父母回老家。父母望着车窗外一掠而过的乡野田畴,满目的青色让他们的话匣子再也关不住了。他们指点着那一丘丘稻田,大湾丘、四方丘、枫叶丘、……像久别后的重逢,如数家珍。
他们最关心的当然还是长丰大丘。站在老屋的地坪中,一眼就看见了长丰大丘里浮起的那一层盈盈新绿,着实让人一番惊喜。稻田的名字再度在小村叫响,一阵微风从田野上吹过来,我仿佛唤到了稻花香的清新,让人陶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6、下列对文章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稻田的名字并不是随意取的,长丰大丘、荷叶丘的名字来自其形状,尖子丘、昌蒲丘的名字则来自其所在地。
B.第⑧段画线句生动地体现了母亲挂念稻田而又迫不得已远离的无奈,又引出下文新初打电话要求种田的事情。
C.新初添置农机农具得到政府补贴,椿树塘在乡政府督导组帮助下得到整修,这些都透露出乡村振兴的新气象。
D.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我”对稻田禾苗长势良好的欣喜,也暗含“我”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17、简要赏析第④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一脚踩进黑油油的泥里,一股爽溜溜痒滋滋的感觉从足底直抵心里头。
18、作者在第⑦段为什么说“稻田的名字逐渐变得暗淡”?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回答。(3分)
19、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题目“与稻田重逢”的妙处。(3分)
(四)现代文阅读Ⅱ(7分)
“冠”之礼法知多少
①现代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含有“冠”的词语,比如“衣冠楚楚”“怒发冲冠”“桂冠”“夺冠”等,在古代,“冠”是贵族所戴“帽子”的总称。如果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冠”的习俗,便不难发现,“冠”总与礼法制度有关联。
②《礼记》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即指古时男子到二十岁要举行冠礼。周代的“冠礼”,是贵族男子二十岁时由父亲在空庙里主持的成年礼,仪式上还要请来宾为他取“字”。行礼时由来宾加冠三次:先加布冠(用黑麻布做的冠),表示从此有治人的特权;次加皮弁(biàn)(用白鹿皮做的冠),表示从此要服兵役;最后加爵弁(赤黑色的平顶冠),表示从此有权参加祭祀。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古代少年男子一经加冠,社会和家庭就会按成人的标准要求他。
③在古代,“冠”一般只有贵族男子方能佩戴。《释名》中说:“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士人指的是贵族,庶人指的是百姓。《晋语》云:“人之有冠,犹宫室之有墙屋也。”可见,贵族非常看重他们的“冠”,“冠”成为贵族的常服,也成为他们身份的标志。据《左传》记述,卫国内乱,子路被人砍断了系冠的缨,他说:“君子死,冠不免。”于是停下战斗来“结缨”,结果被对方杀死。
④古人凡遇重要场合必须戴冠,否则就是违礼。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接见臣属有时不拘戴冠之礼,但碰到耿直而敢于进谏的都尉汲黯却不敢随随便便。有一次,武帝接见臣下时没有戴冠,恰逢汲黯入宫奏事,武帝便急忙躲进帐中不敢见他。可见,“冠”具有庄严正大的意义,即使是帝王也不可随意亵渎。
⑤在古代,不同身份的人需要佩戴不同的“冠”。“冠”有正名分、别次序的礼法制约功用。《周礼》中记载,从君王到大夫,随着爵位、官职的由高到低,冠上的丝带、玉饰和彩饰也渐次递减,从而形成形制上的差异。人们只能选择与自己身份相符的“冠”来佩戴,如果违反了这种礼制,便是僭越,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据《左传》记载,子臧因为戴了不合身份的“鹬冠”,终被诱杀。
⑥戴什么样的“冠”还因不同的场合而各有定规,如田猎或征伐戴“皮弁”,祭祀戴“爵弁”等等。这些做法形成惯制,又成为一种带有强制性质的法规。据《左传》记载,卫献公召见臣子孙文子、宁惠子,两人穿戴整齐应召前来,卫献公却跑到园囿里去射大雁,迟迟不见他们。孙、宁两人去找献公,献公没有按照礼法摘去打猎戴的皮弁就同他们说起话来,结果两人大怒,进而谋反。
⑦综上所说,可知古人关于“冠”的礼法制度有相当复杂的内容:戴不戴“冠”以及戴什么样的“冠”,与人的年岁、身份,以及所处场合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在直观上表现为人们戴冠所需遵循的种种礼法,而深层含义则定以“冠”作为礼制的象征,用来节制人们的言行举止。
20.选文②——⑧段从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古代贵族男子方能戴冠、 、 、
不同的“冠”因场合不同定规各异等五个方面依次介绍了古人要遵循的“冠”之礼法。(2分)
21.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冠”是古代礼制的一种象征,古人戴冠要遵循相关的礼法,一旦戴上“冠”,人们的言行举止就会受到约束。
B.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加冠时先戴赤黑色的平顶冠,再戴用白鹿皮做的冠,最后戴用黑麻布做的冠。
C.第③段“‘冠’一般只有贵族男子方能佩戴”一句中的“一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本文在结构上采用总分总形式,并使用大量文献资料作为佐证,客观地介绍了“冠”之礼法的相关知识。
22.请联系选文内容。综合探究下而三则材料,写出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古代行冠礼时的祝辞:“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大意是;在吉日里、给你加“冠”。望你抛弃少儿的玩性,追求美好的品德。
材料二:终军是西汉人,他在弱冠之年(古代男子行冠礼时、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向汉武帝主动请缪,愿擒搏南越王而归、平定南方边境。
材料三: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说:“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四、写作。(50分)
23.汪曾祺曾回忆在西南联大听闻一多先生上课的情景:很多学生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跑来旁听……在他看来,这是一件虽辛苦却很值得的事,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历过这样的事;虽然尝试失败了,但积累了经验:虽然过程有波折,却终有收获;虽然只是配角,但也能光彩熠熠……有些事看起来不如所愿,但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成长的力量,这些都是值得的。请以《 ,也值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2)要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和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学校名。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初三语文试题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二、积累与运用(32分)
3.(1)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C 5.B 6.B 7.C 8.略
9(1)A蝉 B圣甲虫
(2)D
三、阅读理解(33分)
(一)5分
10.A
11.运用拟人修辞,形象地写出了山花东倒西歪的情态,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意近即可)
(二)共9分
12.C 13.A 14.D
15.侧面 清廉 执法严明
(三)共12分
16.A
17.①三词均为叠词,使得文句生动活泼,富有音韵节奏之美,读来朗朗上口。②“黑油油”从视觉角度突出长丰大丘田的肥沃。 ③“爽溜溜”“痒滋滋”从触觉角度突出长丰大丘田泥土的细腻柔软。 ④表达了作者对长丰大丘田的喜爱。(各1分,共4分)
18、①在打工潮的冲击下,稻田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逐渐下降。②暗示稻田渐渐被荒废、被远离、被遗忘。
③表达了“我”对稻田这种境况的伤感。(各1分,共3分)
19、①用拟人手法,把稻田当成朋友来写,生动地写出对稻田的感情深。
②写出“我”一家在住进县城远离稻田,回乡再见稻田,如老友重逢,感情更加深厚。
③统摄全文,突出主题,寄托着“我”对乡村振兴的美好期待。(各1分,共3分)
(四)共7分
20.重要场合必须戴冠身份不同“冠”不同(或不同身份的人需要佩戴不同的“冠”)(各1分,共2分)
21.B
22.示例:“冠是古代男子身份的象征;加了“冠”,男子要摒弃儿时的玩性,社会和家庭会按成人的标准要求他;男子本身也会因为加了“冠”对自己要求更高。(各1分,共3分)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