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化学一轮微专题复习学案:常见的酸和碱 (含答案)

    中考化学一轮微专题复习学案:常见的酸和碱 (含答案)第1页
    中考化学一轮微专题复习学案:常见的酸和碱 (含答案)第2页
    中考化学一轮微专题复习学案:常见的酸和碱 (含答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化学一轮微专题复习学案:常见的酸和碱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微专题复习学案:常见的酸和碱 (含答案),共8页。
    中考化学一轮微专题复习学案: 常见的酸和碱1.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2.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3.了解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4.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名师考点精讲             考点1 常见酸、碱的性质和用途[必考]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盐酸(HCl)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也叫氢氯酸。纯净的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具有挥发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 红 ,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氢前面的金属+ 氢气 (注意:浓硫酸、硝酸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会生成水);+金属氧化物+;++(中和反应);+新酸+新盐常用于制药工业、金属除锈及制造其他化工产品;HCl是胃液的主要成分,能帮助人体消化硫酸(H2SO4)纯净的浓硫酸为无色、黏稠、油状液体,有吸水性,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热。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 浓硫酸 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 水 ,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及金属除锈、蓄电池等,浓硫酸可用作一些气体的干燥剂氢氧化钠(NaOH)俗称 火碱 、烧碱、苛性钠,纯净的氢氧化钠为 白色 固体,在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极易溶于水且放热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 蓝 ;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 红 ;非金属氧化物++;++(中和反应);+新盐+新碱可用作干燥剂,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氢氧化钙[Ca(OH)2]俗称 熟石灰 、消石灰,氢氧化钙固体是 白色 粉末,微溶于水且放热,其水溶液叫石灰水常用于建筑业,农业上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等 
    1.吸水性是浓硫酸的物理性质;脱水性、强氧化性是浓硫酸的化学性质,以上这些性质稀硫酸均不具有。
    2.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盛有水的容器中,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另外,不能在容器口较小的容器中稀释浓硫酸。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3.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减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会增大,而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来干燥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但不能用来干燥氨气(干燥装置如图所示)5.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不仅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潮解,还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所以氢氧化钠一定要密封保存。6.工业上制取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2NaOH+CaCO3;工业上制取氢氧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典例1 在学习了酸的化学性质之后,某实验小组选用稀盐酸做了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A烧杯中,铜不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原因是             (2)能产生气泡的是    (填字母序号) (3)写出C烧杯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D烧杯中,溶液由红色变为    ,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同学们进一步对D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进行探究,对其溶质的成分(除酚酞外)作出如下猜想:猜想一:只含有一种溶质;猜想二:含有两种溶质。为了验证上述猜想,进行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表格。实验操作测定结果得出结论用玻璃棒蘸取D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7猜想    正确,溶液中的溶质是小组同学选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重复实验,证明了硫酸与盐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解析】(1)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2)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3)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4)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被消耗,进一步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D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的pH<7,说明溶液显酸性,即溶液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氢,猜想二正确。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答案】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排在氢的后面(2)BE(3)Fe2O3+6HCl2FeCl3+3H2O(4)无 二 氯化钠、氯化氢(NaClHCl) 氢离子(H+)典例2 在研究碱的性质时,向充满CO2的矿泉水瓶里加入少量Ca(OH)2溶液,拧紧瓶盖并振荡,瓶变瘪,但溶液中并未出现浑浊,那么Ca(OH)2溶液是否与CO2反应呢?于是同学们进行了猜想和实验:猜想一:Ca(OH)2溶液与CO2不反应,CO2溶于水导致瓶内气压变小而变瘪;猜想二:Ca(OH)2溶液与CO2反应,生成了可溶性物质。实验步骤与操作实验现象与结果结论1.2个相同的软塑料瓶,分别集满CO2气体,编号为AB两瓶内气体无色透明,瓶子形状正常Ca(OH)2溶液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2.分别向AB两瓶中加入等量的饱和Ca(OH)2溶液和 ? ,立即拧紧瓶盖并振荡两瓶内液体未出现浑浊;两瓶均变瘪,A瓶变瘪程度更大1.测出反应前Ca(OH)2溶液的pH大于72.测出反应后A瓶内液体的pH小于7(1)将表中?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2)能判断Ca(OH)2溶液与CO2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         (3)查阅资料得知:A瓶中未出现浑浊是因为过量的CO2H2OCaCO3反应生成可溶性的Ca(HCO3)2。有人提出,只要利用现有装置和试剂,对实验一稍作补充或改进就能观察到浑浊现象,请简要说明你的做法:             【解析】(1)若想证明Ca(OH)2溶液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可在A、B两瓶中加入等量的饱和Ca(OH)2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通过观察塑料瓶的变瘪程度来分析判断。(2)在实验一中,观察到A、B两瓶均变瘪,且A瓶的变瘪程度更大;实验二中,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混合后,溶液的pH变小,均可证明“Ca(OH)2溶液与CO2发生化学反应”。(3)根据实验目的可设计如下实验:将足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加入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或继续向A瓶内加入足量的饱和澄清石灰水即可观察到浑浊现象。【答案】 (1)蒸馏水(2)AB两瓶均变瘪,A瓶的变瘪程度更大(或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混合后,溶液的pH变小)(3)将足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加入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或继续向A瓶内加入足量的饱和澄清石灰水) 针对训练1.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实验过程与分析】 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实验结论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发生反应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铵发生反应氢氧化钠不能与硫酸发生反应(1)实验一的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  (2)实验二的现象: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反思与拓展】(3)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uSO4Cu(OH)2+Na2SO4  (4)某同学认为实验三的结论不正确,他改进了该实验方案: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并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 红 色变为无色,由此可知氢氧化钠与稀硫酸确实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H2SO4Na2SO4+2H2O  (5)由实验三联想到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没有明显现象,那么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本实验中忽略CO2溶于水)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当观察到 气球胀大 的现象时,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乙同学重新设计实验方案:NaOH溶液于试管中,通入少量CO2,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 盐酸 溶液,当观察到 有气泡产生 的现象时,也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考点2 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1.溶液的酸碱性(1)酸性溶液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 红 ,但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2)碱性溶液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 蓝 ,使无色酚酞溶液变 红  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有些盐的溶液也呈酸性(NH4Cl溶液);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有些盐的溶液也呈碱性(Na2CO3溶液)2.pH与溶液的酸碱度(1)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常温下,酸性溶液的pH < 7,中性溶液的pH = 7,碱性溶液的pH > 7 (2)测定溶液的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 pH试纸 。用该方法测某溶液的pH,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用滴管吸取或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该溶液的pH  典例3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对于生产、生活以及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某同学用pH试纸测定了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表,其中显碱性的是(  )物质酱油食盐水炉具清洁剂pH25712A.醋  B.酱油  C.食盐水  D.炉具清洁剂【解析】酸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pH=7,碱性溶液pH>7。炉具清洁剂的pH=12,显碱性,D项符合题意。【答案】 D 针对训练2.常温下,一些饮料或食物的近似pH如下:食物柠檬汁橙子汁西瓜汁鸡蛋清pH2.2~2.43.6~4.35.3~6.17.6~8.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胃酸过多的人应多喝柠檬汁B.西瓜汁和鸡蛋清显碱性C.西瓜汁比柠檬汁酸性强D.柠檬汁和橙子汁显酸性【解析】当溶液的pH<7,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7,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胃酸过多的人应多摄入碱性食物。综上所述,D项正确。考点3 中和反应[必考]1.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特殊反应,指的是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 的化学反应。 2.实质:酸中的 氢离子 和碱中的 氢氧根离子 作用生成 水 的过程,该过程 放出 热量。 3.应用: 改良酸()性土壤  治疗胃酸过多 、处理工厂排放的酸性污水等。                实验突破              实验 中和反应的探究 1.探究过程原理中和反应过程中往往没有明显现象,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或反应是否完全,因此需借助酸碱指示剂(主要是酚酞溶液)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约5 mL氢氧化钠稀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玻璃棒搅拌,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观察现象实验现象烧杯中的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2.中和反应的实质酸中的氢离子(H+)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成水(H2O)3.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 设计思路(均以酸中和碱为例)操作要点借助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滴有酚酞的碱溶液中,随着酸的滴入,溶液颜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先在碱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为防止酸过量,应逐滴加入,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溶液的红色恰好褪去时,酸与碱恰好完全中和。说明:指示剂一般不选择紫色石蕊溶液,因为紫色石蕊溶液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颜色区分不明显,易导致判断不准确借助反应中的温度变化(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先分别测量烧杯中酸溶液和碱溶液的温度;边滴加酸溶液边搅拌,并及时测量、记录溶液的温度借助反应中溶液pH的变化(酸中和碱时,随着酸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pH不断减小)先测出碱溶液的pH;逐滴加入酸溶液,并不断搅拌,同时测定溶液的pH;pH7时才能证明反应的发生(因为pH减小也可能是碱溶液被稀释导致的)4.酸碱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判断在酸滴定碱的过程中,当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可能酸碱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酸过量。检验酸是否过量的方法:滴加紫色石蕊溶液;pH试纸;加入比较活泼的金属;加入碳酸盐。针对训练中和反应是化学核心概念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展开了探究。【实验目的】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实验步骤】步骤一:取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步骤二:用仪器A吸取稀盐酸向烧杯中逐滴加入,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红色变浅直至消失。步骤三:向溶液中继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用玻璃棒蘸取其中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至蒸干,有白色固体产生。【思考拓展】(1)从下列仪器中选择步骤二中的仪器A,名称是 胶头滴管  (2)兴趣小组认为仅从上述步骤二的现象,难以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查阅资料:()酚酞试液在不同的pH时变化情况如下:pH0~8.28.2~10.010.0~14.0颜色无色粉红色红色()氢氧化钠溶液的pH随浓度的降低而减小。兴趣小组据此形成了对比实验方案以排除干扰,该对比实验方案是 用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稀盐酸进行步骤二实验,若红色不消失,则可排除水的影响  (3)为确认步骤三中的白色固体是氯化钠而不是氢氧化钠,进行如下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将白色固体溶于水形成溶液,均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滴加CuSO4溶液,振荡、静置 蓝 色沉淀生成白色固体不是NaOH向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振荡、静置出现白色沉淀白色固体是Na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gNO3+NaClAgCl+NaNO3【继续探究】(4)如图1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质是 H+OH-结合生成H2O  (5)兴趣小组认为上述实验对反应实质缺少直观的验证。査阅资料:()变色硅胶为蓝色,吸水后呈红色。()变色硅胶与NaOH固体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变色硅胶与无水醋酸(CH3COOH)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兴趣小组据此设计了如图2实验,验证中和反应有水生成:将无水醋酸迅速倒入装有NaOH固体和变色硅胶的试管中,并用玻璃棒在试管中不断搅拌,观察到变色硅胶由蓝色逐渐变为红色,U形管内液面左低右高。                                                         U形管内液面左低右高说明该反应 放出 热量(放出吸收) 无水醋酸由CH3COO-H+构成。变色硅胶由蓝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 CH3COOH+NaOHCH3COONa+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相关学案

    中考化学一轮微专题复习学案:盐化学肥料 (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微专题复习学案:盐化学肥料 (含答案),共8页。

    中考化学一轮微专题复习学案: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 (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微专题复习学案: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 (含答案),共5页。

    中考化学一轮微专题复习学案:微粒构成物质 (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微专题复习学案:微粒构成物质 (含答案),共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