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宁夏吴忠市盐池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0-2021学年宁夏吴忠市盐池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1. 背诵默写。
(1) 独坐幽篁里, ______ 。(《竹里馆》)
(2) 谁家玉笛暗飞声, ______ 。(《春夜洛城闻笛》)
(3) ______ ,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
(3) 可怜夜半虚前席, ______ 。(《贾生》)
(4) 赵师秀《约客》中“ ______ , ______ ”两句用梅雨、蛙声烘托出单调、寂寞的氛围。
(5) 哲理诗是诗人对人生、社会的深度关注与睿智思索的结晶,往往把发人深省的哲理寓于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之中:杜甫在泰山的壮丽美景中触景生情想象“ ______ , ______ ”的豪迈,激励我们勇于攀登;陆游在山西村溪水潺潺、山路陡转的茅舍前感慨“ ______ , ______ ”告诉我们在困境中坚持,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走进六月就走进了一个充满 xiá si ______ 和希望的季节。你看,麦芒上闪着金色的光芒,翩翩起舞的蝴蝶检阅着花的芬芳,péng bó ______ 的绿叶萌发着无尽的希望……在六月湛蓝的天空下,青春花季的你们正在追逐着 bān lán ______ 的梦想。然而,不是每粒种子都能长成大树,不生长就会变成空壳;不是每条小溪都能融入大海,不流动就会成为死水。愿你们拥有轻灵的翅膀,百折不挠,永不放弃,飞越六月明净的天空,幸福 cǎi xié ______ 属于自己的梦想之花。
3.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尼摩船长站了起来,我跟随着他走。餐厅后部的双重门打开了,我走进了一个大小与我方才离开的餐厅差不多的房间。这就是图书室。高大的紫檀木书架上镶嵌着铜饰,一层宽大的隔板上摆放着许多装帧一致的书籍。书架沿室内四壁放置,内侧才着一排栗色的皮质长沙发,沙发曲度合适,坐上去极其舒服。此外,还有一些轻巧的活动书案,可以随意移动,供人们将书放在上面阅读。室内中央有一张大桌子,上面放满了小册子,其中有些像是过期的报纸。这般和谐一致的布局沐浴在一片电光之中,电光是由半嵌在涡形天花板上的四个毛玻璃球里发出的。我十分赞赏地留意观看着这间图书室,它布置得如此这般精美,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1) 以上文段选自 ______ 国籍作家 ______ 的《 ______ 》。
(2) 以上选文介绍了哪些人物,你喜欢哪个人物,请简要概括喜欢的人物。
4. 某校九年级开展“家•国•梦”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活动。
【家•幸福的家】感受亲情,孝亲敬老,让爱住我家。请根据示例,为活动再设计两个内容。
①听成长故事
②看新旧照片
③ ______
④ ______
5. 细流汇江,作为追梦少年的你,写一句座右铭,激励自己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
6. 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阅读天地,聆听万籁,大自然一年四季都给人殷切的期盼。春,以她的勃勃生机动人心弦;夏,以她的热情奔放激人奋发;______;______。
7.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星期天,小林到毕升公园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毕升公园怎么走?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 !”
(1) 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
(2) 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
8.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的作用。
(2)三、四句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9.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一寺临河干 ______
②山门圮于河 ______
③阅十余岁 ______
④但知其一 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______ ,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4)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灯如红豆
侯志明①有句诗说“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看城市迷人的夜光。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不止一次。
③因为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油灯。
④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一进腊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灯仍然在嗤嗤地发着光,没被吹灭。我知道她还会起来,我就没吱声,静静地等候着。果然,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为了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年年如此。
⑤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从没有熄灭。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母亲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的是我们艰难生活的每一天。
⑥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冬天天冷,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跺脚。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着父亲着急不安的样子,我便从被窝里伸出头问:“爹,咋了?”“没咋。”他也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 !”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⑦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有疑难,遇有诱惑,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
⑧后来,我上了高中。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我备了一盏小油灯。多少次,在寒冷的冬天,我的手冻得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且被经常嘲讽的,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⑨几十年来,陪伴我长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宽展,给我的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
⑩“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
(选文有删改)
(1) 文章重点写了三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文,填写表格。
“小油灯”
相关人物
给“我”的启迪
第一盏
母亲
积极面对困难,生活的道路会越来越明亮。
第二盏
父亲
① ______
第三盏
女同学
② ______
(2) 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她)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
②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
(3) 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炫目秋景话乡愁
刘醒龙①秋风一路所向,无一不是秋天的意志。舍不得绿色的植物们,费着老大力气将大大小小的身子,藏在低一些的地方,使得自己尽可能变得不那么显眼。偶尔也有一些还没来得及收获的晚稻,孤单地点缀在田野上,宛如黄昏时节家门口的路灯,明确而温馨。
②长江北岸,有一阵子没落雨了。荒草干枯,不是尘土也是尘土,大大小小的阔叶林,忽远忽近地将浓淡相宜的秋色打扮得五颜六色。有些出人意料,那所有的银杏树上的所有黄叶子,或许是大悟山中,金岭之上,天太洁净,地太清淡,一切分明是在秋风中,偏偏透着一种含有某种深意的娇羞。没过多久,真的踏上金岭土地,就明白这种娇羞也算是人的一种原始情怀。
③长江北岸有一个词:苕!如果有人说,那个地方的人尽是苕!那话里的愁肯定是几条长江也载不起。苕的意思几近于傻。说那个村里有好多“苕”,也就是说那个村里有许多傻子。金岭就是一个有好多“苕”的村落。金岭银杏再美妙,面对那些不知穿衣遮蔽的家中男女,只能是连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金岭银杏再动人,面对如此小小村落竟有四十四户,共四十四位孤寡衰弱老无所依的特级贫困者,能够示人的表情只剩下无地自容。
④什么叫乡愁?乡愁是藏在心中最美的美,落在命运中最苦的苦,从嘴里说出来时,总是欲说还休,欲言又止;分明说不完,道不尽,却又是除非醉到昏天黑地,一个字也不想透露。就像叫着金岭,想着金岭,于心里偏偏苦不堪言。就像守着铺天盖地绿水青山,自家的那口供日常用的水井里的水,却是近处猪圈牛栏积液模样令人不可言说。
⑤枫檀秋色,是天下最奇幻的。与银杏那江河湖海一样的波澜壮阔不同,一枫一檀各自成趣,一样的阳光照耀,不一样的色彩斑斓;一样的秋风吹过,却没有一样的摇曳风姿。如此光怪陆离,就该有对策应运而生。哪一样颜色是命定,哪一种光彩是未来,需要精准认识,精准扶持。金岭成为精准扶持对象才几个月,情形就发生根本变化,农业示范板块、旅游乡村公路、古民居改造、河道整治、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环境综合整治和农家乐旅游项目,在十平方公里的范围里,如枫檀一样展现出多姿多彩。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说的是求知。几位从省直机关下来驻村的干部,硬是在金岭的山上山下,田头地边,在这几个月里,人人行走了五百多公里。与求知相比,这样的行走,需要一腔热血与不掺一点杂念的拳拳深情。
⑥金岭还有一种动人的植物名叫乌桕,秋风来时,这些参天的高大乔木,一树树的像玫瑰,像牡丹,像金箔,眼皮一眨,这样的乌桕就会变成那样的乌桕。稍等些时日,霜更浓时,各色树叶一一落尽了,所有乌桕便会不约而同地变得雪白,那是它们的果实!
⑦银杏黄了,枫檀该黄的黄了,该红的红了。这时节,乌桕本该是这万般灿烂中的一部分。走在金岭正在修筑的大路和依旧保持原貌的小路上,偶尔有乌桕心不甘情不愿地透出初红。更多的乌桕仍旧继续着春天与夏天的青枝绿叶。相同的天气,相同的季节,相同的雨露,相同的风霜,乌桕们为何要与银杏们与枫檀们另做一番模样呢?
⑧一位老人说过一番话。老人年轻时,跟着新四军五师爬过千里大别山的每一条山沟与山头。老人年过九旬时,还带着满身的枪伤与弹痕,为这些山沟与山头的富饶奔走。老人说,乡下的人最需要的是乡喜。这话让人听来振聋发聩,又让人沁入心脾。乌桕不肯黄,不肯红,不肯玫瑰,不肯牡丹,不肯金箔,就在于乌桕比银杏和枫檀更懂得春天与夏天,懂得春天长一些,夏天长一些,多一些耕种时光,接下来的秋天才有实实在在的美妙。
⑨在金岭,见过几位在家门口做着简单事情的老人,那些沧桑纵横的脸上,挂着一些由衷的微笑,既望着一群群初来金岭的陌生人,又望着熟悉的村子一天变一个样子。由于这道比银杏、枫檀和乌桕更美的景致,我写了一句话:情怀家国,耕读人生。接下来又写了一句话:脚踏实地,不忘初心。写完这两句话时,起云的天空忽然下起了小雨,今年秋天长江北岸的第一场雨眼看着就来了。雨落久了盼晴,天晴久了盼雨。大悟金岭盼的是将世世代代的青山变为真正的金岭。因乡愁而乡喜,因乡喜而乡愁,在如此转变中,金岭的每一个角落都会成为流传在人世间的美丽风景。
(1) 作者抓住金岭的银杏、枫檀、乌桕的哪些特点来突出它们的“炫目秋景”?在作者心中,最炫目的秋景是什么?
(2) 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没过多久,真的踏上金岭土地,就明白这种娇羞也算是人的一种原始情怀。
②由于这道比银杏、枫檀和乌柏更美的景致,我写了一句话:情怀家国,耕读人生。
(3) 结合文章说说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4) 本文多处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试举一例进行简要分析。
12. 请以“特殊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弹琴复长啸
【小题2】散入春风满洛城,烟笼寒水月笼沙
【小题3】不问苍生问鬼神
【小题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小题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答案:
(1)弹琴复长啸
(2)散入春风满洛城
(3)烟笼寒水月笼沙(注意“笼”的书写)
(4)不问苍生问鬼神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答案】遐思,蓬勃,斑斓,采撷
【解析】答案:
遐思 蓬勃 斑斓 采撷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3.【答案】【小题1】法国,凡尔纳,海底两万里
【小题2】略
【解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文学常识的掌握。通过“尼摩船长”可知以上文段选自法国作家凡尔纳《海底两万里》。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分析。需选择文段中出出现的人物。尼摩船长或者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尼摩船长知识渊博,遇事头脑冷静,沉着又机智。生物学家阿龙纳斯,热爱考察事业,具有正义感,希望造福人类;善良勇敢,好奇心强,学识渊博,向往自由,有献身精神。
答案:
(1)法国凡尔纳海底两万里
(2)示例一:我喜欢尼摩船长,他知识渊博,遇事头脑冷静,沉着又机智。
示例二:我喜欢生物学家阿龙纳斯,他热爱考察事业,具有正义感,希望造福人类;善良勇敢,好奇心强,学识渊博,向往自由,有献身精神。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和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4.【答案】忆点滴关爱,集孝亲名言
【解析】答案:
示例:忆点滴关爱,集孝亲名言,送温馨祝福,写亲情作文。
本题考查活动的设计。设计活动要注意切合活动的主题,按所给的活动示例去拟写名称。此次活动是以“亲情”“孝亲”为中心,按示例的提示,还可以回忆家里的温馨往事,或是为家长做亲情卡片等等。
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5.【答案】答案:
示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本题考查名言警句的积累。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平时积累,语言精练,具有激励,惊醒之意即可。
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6.【答案】秋,以她的累累果实让人欣慰;冬,以她的白雪皑皑牵动人心
【解析】这里仿写要注意按照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来进行,且顺序不能颠倒.要仿照例句“春,以她的勃勃生机动人心弦”来仿写即可.
答案示例:秋,以她的累累果实让人欣慰.冬,以她的白雪皑皑牵动人心.
本道题考查语句仿写.一般说来,做仿写题的方法是: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
仿写句子就是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在语意、句式、修辞、语气等方面进行模拟仿写.这种题型,看似容易,觉得都能做出,其实很难,得分率极低,所以,在备考前,考生只有把握住仿写的要领,才能仿写成功.
7.【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语句言外之意的理解。言外之意是句子要表达却未直接表达出的意思。小林的话语“喂,老头,到白云湖怎么走?老实告诉我还有多远?”是极其不礼貌的,故老大爷这么说显然是用谐音的方式,批评他的不礼貌。
(2)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要注意有称呼,使用礼貌用语请问,在说出具体问话的内容即可。注意语气委婉,语言表达流畅。
答案示例:
(1)批评小林没礼貌。
(2)老大爷,请问,到白云湖怎么走?离这儿还有多远?(意思对即可)
【小题2】
【解析】第一题考查语句言外之意的理解;第二题考查语言的表达。
情境表达应注意:①文明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②有内容。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③说话有合理的顺序。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④语言简明。要满足试题的要求,简明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
8.【答案】(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时要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作答.找出描写的景物并分析起作用.“浩荡离愁白日斜”的意思是: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诗人被迫辞官离京,离开自己生活多年的京城,心中愁绪万千.满怀的忧郁、怨恨、失落.渲染出日暮穷途、悲凉伤感的氛围.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
(2)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要从修辞、内容及表达作用分析.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答案:
(1)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
(2)对新生命的赞美;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参考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解析】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
本题考查了诗歌中意象的作用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难度较大.鉴赏古诗词,一般从作者的人生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别人的评价、翻看诗词的注释等几方面鉴赏.
9.【答案】【小题1】靠近,倒塌,经历,只
【小题2】略
【小题3】湮于沙上,渐沉渐深,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求之于上流
【小题4】略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注意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迁移运用。
①句意: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临:靠近。
②句意:庙门倒塌在了河里。圮:倒塌。
③句意:经过十多年。阅:经历。
④句意:只知道表面现象。但:只。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注意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是,这。木柿,木片。岂,怎么。为,被。句意: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②重点词: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但,只。臆断:主观判断。句意: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寺僧凭经验做事,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讲学家不切实际,认识片面,主观臆断,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为理由,认为石兽“湮于沙上,渐沉渐深”,应原地打捞;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因为“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因此“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通读全文,抓住揭示主旨的语句作答。文章主旨句在结尾,“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可概括故事说明的道理为: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实践出真知,不能凭主观去判断事物。
答案:
(1)①靠近;②倒塌;③经历;④只。
(2)①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3)“湮于沙上,渐沉渐深”“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求之于上流”
(4)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或者: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
【参考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也显得荒唐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10.【答案】【小题1】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等。
【小题2】真正的美和外表无关(或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首先通读全文,根据题目中的提示,划分结构层次,梳理情节。找到情节变化中表现自己受到启迪的句子,分析作答。第③--⑤段,写第一盏灯,“母亲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了我们艰难生活的每一天”;第⑥⑦段,写第二盏灯,“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有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第⑧段,写第三盏灯,“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最后精炼地整合答案即可。
(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解答时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两方面进行揣摩。第①题,“攥”是指紧紧地握,结合上下文中的“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可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被扎时钻心的疼痛,结合下文“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可以看出母亲的顽强。第②题,“搂”是指抱,此时“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通过心理描写写出了“我”看见母亲手被扎伤时的心理反应,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心疼和爱怜。
(3)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灯如红豆”这个题目,形式上,化用诗句“灯如红豆最相思”,使题目富有诗意,生动形象,并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内容上,“灯”贯穿全文的始终,是文章的线索,题目中的“红豆”暗示了文章的主旨,点明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是一种相思之情,是对往事的回忆和怀念。
答案:
(1)①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等。 ②真正的美和外表无关 (或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
(2)①“攥住”即握住,这一动作写出母亲被扎伤时的反应,表现了母亲面对困苦时默默承受的坚韧品格。
②“搂住”即抱住,写出“我”迫切想要抱住母亲的动作,突出“我”看见母亲手被扎伤时的心痛,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关心。
(3)①“灯如红豆”化用诗句,使题目富有诗意;②“灯”是文章的线索,全文围绕“灯”组织材料,结构清晰,叙事集中;③“红豆”寄托相思,“灯如红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对往事的深深怀念之情。
本文通过对三盏小油灯的回忆,塑造了母亲、父亲、女同学三位人物形象,写了他们给了“我”的启迪,表达了“我”对往事的深深怀念之情。
在记叙文中标题有如下作用:
1、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2、点明文章中心思想;3、交代文章写作情感;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5、作为文章的线索。
11.【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提炼。第一问:②段“那所有的银杏树上的所有黄叶子,或许是大悟山中,金岭之上,天太洁净,地太清淡,一切分明是在秋风中,偏偏透着一种含有某种深意的娇羞”,⑤段“枫檀秋色,是天下最奇幻的。与银杏那江河湖海一样的波澜壮阔不同”,提炼“银杏波澜壮阔,透着一种含有某种深意的娇羞”;⑤段“枫檀秋色,是天下最奇幻的。与银杏那江河湖海一样的波澜壮阔不同,一枫一檀各自成趣,一样的阳光照耀,不一样的色彩斑斓;一样的秋风吹过,却没有一样的摇曳风姿”提炼“枫檀色彩斑斓,摇曳生姿”;⑦段“银杏黄了,枫檀该黄的黄了,该红的红了。这时节,乌桕本该是这万般灿烂中的一部分。走在金岭正在修筑的大路和依旧保持原貌的小路上,偶尔有乌桕心不甘情不愿地透出初红”提炼“乌桕心不甘情不愿地透出初红”。第二问:⑤段“金岭成为精准扶持对象才几个月,情形就发生根本变化,农业示范板块、旅游乡村公路、古民居改造、河道整治、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环境综合整治和农家乐旅游项目,在十平方公里的范围里,如枫檀一样展现出多姿多彩”,⑨段“在金岭,见过几位在家门口做着简单事情的老人,那些沧桑纵横的脸上,挂着一些由衷的微笑,既望着一群群初来金岭的陌生人,又望着熟悉的村子一天变一个样子。由于这道比银杏、枫檀和乌桕更美的景致”,根据以上语句可知,在作者心中,最炫目的秋景是在精准扶持政策指引下,金岭所发生的根本变化以及人们脸上挂着的由衷的微笑。
(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第①题,原始:指“这种娇羞”所展现的情态,即银杏到了秋天,叶子生长的原始状态。联系上下文,由“金岭就是一个有好多‘苕’的村落。金岭银杏再美妙,面对那些不知穿衣遮蔽的家中男女,只能是连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可知,“人的一种原始情怀”中的“原始”暗指金岭村贫困的、甚至不知穿衣遮蔽的称之为“苕”的村民。第②题,景致:本指风景。结合语境,由⑨段“在金岭,见过几位在家门口做着简单事情的老人,那些沧桑纵横的脸上,挂着一些由衷的微笑,既望着一群群初来金岭的陌生人,又望着熟悉的村子一天变一个样子”可知,“这道”“景致”指村中老人望着熟悉的村子一天变一个样儿后,脸上挂着的由衷的微笑。
(3)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作答此题,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结构上:这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乡愁”照应文章的题目。内容上:“什么叫乡愁?乡愁是藏在心中最美的美,落在命运中最苦的苦,从嘴里说出来时,总是欲说还休,欲言又止;分明说不完,道不尽,却又是除非醉到昏天黑地,一个字也不想透露”解释了乡愁的含义,“就像叫着金岭,想着金岭,于心里偏偏苦不堪言”引出下文金岭在精准扶持下的变化,为下文如何解决“乡愁”作铺垫。
(4)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掌握。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文中多处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比如:②段“长江北岸,有一阵子没落雨了。荒草干枯,不是尘土也是尘土,大大小小的阔叶林,忽远忽近地将浓淡相宜的秋色打扮得五颜六色。有些出人意料,那所有的银杏树上的所有黄叶子,或许是大悟山中,金岭之上,天太洁净,地太清淡,一切分明是在秋风中,偏偏透着一种含有某种深意的娇羞”描写长江北岸的景色及银杏树娇羞的情态,引出下文的“乡愁”,在景物中寄予作者对金岭村贫困村民的关注和同情。⑤段“枫檀秋色,是天下最奇幻的。与银杏那江河湖海一样的波澜壮阔不同,一枫一檀各自成趣,一样的阳光照耀,不一样的色彩斑斓;一样的秋风吹过,却没有一样的摇曳风姿。如此光怪陆离,就该有对策应运而生”,作者对枫檀秋色“奇幻”之景进行具体地描绘,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精准扶持政策下村庄发生变化的赞美之情。⑦段“银杏黄了,枫檀该黄的黄了,该红的红了。这时节,乌桕本该是这万般灿烂中的一部分。走在金岭正在修筑的大路和依旧保持原貌的小路上,偶尔有乌桕心不甘情不愿地透出初红。更多的乌桕仍旧继续着春天与夏天的青枝绿叶”,通过对乌桕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那些为山沟与山头的富饶奔走的老人的敬意与赞美。
答案:
(1)①银杏波澜壮阔,透着一种含有某种深意的娇羞;②枫檀色彩斑斓,摇曳生姿;③乌桕心不甘情不愿地透出初红。在作者心中,最炫目的秋景是在精准扶持政策指引下,金岭所发生的根本变化以及人们脸上挂着的由衷的微笑。
(2)①“原始”一是指银杏到了秋天,叶子生长的原始状态;二是暗指金岭村还有处于贫困线以下甚至不知穿衣遮蔽的称之为“苕”的村民。
②“景致”指村中老人望着熟悉的村子一天变一个样儿后,脸上挂着的由衷的微笑。
(3)①这一段直接解释乡愁的含义;②照应文章的题目;③起到过渡作用;④为下文如何解决“乡愁”作铺垫。
(4)示例1:第②段通过对银杏的具体描绘引出“乡愁”,表达了作者对金岭村处于贫困线之下村民的同情。
示例2:第⑤段通过对枫檀秋色“奇幻”之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精准扶持政策下村庄发生变化的欣慰和赞美之情。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文描写了金岭的银杏、枫檀、乌桕的“炫目秋景”,并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出在精准扶持政策指引下,金岭所发生的根本变化以及人们脸上挂着的由衷的微笑。文章以此表达了对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的赞美之情。
表现手法包括象征、对比、烘托、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抑扬结合、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首尾照应等。
12.【答案】特殊的礼物“妈,正月初六是您六十大寿,您想要什么礼物尽管说,我们一定满足您的心愿。”
“你们啊,就不要操心了,我什么都不要,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就好。”
“那不行,这是您的六十大寿,一定要好好庆贺一下……”
这是妈妈和奶奶的对话。爸妈常年在外工作,爷爷奶奶在家,不仅忙里忙外,还要照顾我,很是辛苦。今年春节,恰逢奶奶六十大寿,爸妈早就商量好了,好好操办一下,热闹热闹,让老人开心。
就在爸妈紧锣密鼓地准备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所有的计划,酒席办不了,客人来不了,旅游去不了,就连买件像样的礼物也成了一件难事……爸妈满脸遗憾,奶奶倒没什么,说不要礼物,一家人聚在一起,比什么都好。
然而,随着疫情一天天严重起来,奶奶的神情越来越凝重,本来不喜欢看电视的她,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了解疫情的变化。看到那么多人因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而不幸去世,她黯然神伤,常常自言自语道:“这样下去,可如何是好!”当看到无数的白衣天使舍生忘死,奋战在一线,她热泪盈眶,感慨道:“这些医生护士真不容易啊!”当看到疫区缺少必要的医疗用品,她更是坐立不安,急得团团转,吃饭的时候也唉声叹气……
一向开朗的奶奶,像换了个人似的,常常盯着电视上的新闻,一坐就是老半天,闷闷不乐。爸爸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怎样才能让奶奶高兴起来,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日?爸爸绞尽了脑汁……
初六这天,爸爸妈妈下厨做了一桌子好菜,给奶奶过生日。饭桌上,爸爸拿出了他准备的礼物,说:“妈,生日快乐!这是我给您准备的生日礼物,您看喜欢不喜欢?”奶奶笑着说:“什么礼物啊?这么神秘!特殊时期,不是让你不要操心嘛……”
“妈,打开看看吧,说不定您喜欢呢。”在爸爸的一再催促下,奶奶打开了礼盒。“快递单?什么意思?”看奶奶一脸疑惑,爸爸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妈,看您整天牵挂着疫区的人,我就想,疫区缺少防护用品,我就托在日本工作的朋友,买了1000个医用口罩,以您的名义捐给了武汉疫区,这张快递单,就是我送给您的生日礼物。”爸爸笑着说。
“好!太好了,还是儿子懂我啊!这是最好的礼物……”奶奶接过快递单,眼里噙满泪水。
看着那张快递单,我仿佛看到,一批批特殊的礼物,从祖国各地,翻山越岭,飞向湖北,飞向武汉,这些礼物上都写着:中国加油!武汉必胜!
【解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限定体裁为记叙文。“特殊”意思是不同于一般的,与别的事物不相同。“特殊的”限定所写对象的与众不同。补全文题。横线上补写的词语可以是表示具体人、事、物的词,如特殊的朋友,特殊的礼物,特殊的旅游,特殊的花朵;还可以是表示抽象的情感的词,如特殊的爱,特殊的情谊,特殊的感动等。补全题目后,在审题的基础上可知,补写的词语决定了作文的选材和中心,“特殊的”决定了作文立意的着重点。作文选材范围很广,身边的人、事、物,自己的成长经历及生活片段等都可作为选材的对象,但选材时要注意所写对象的“特殊性”,即与众不同之处。在行文中注意对“特殊的”进行渲染和突出。还要注意文体的限定,只能写记叙文。
文章围绕全家人为奶奶过六十大寿这一中心事件展开叙述,写得一波三折,耐人寻味。从最初一家人兴奋地准备庆贺奶奶生日,到因疫情影响而搁置,再到奶奶因关心疫情整天黯然神伤,再到爸爸最终把一张满含爱心的快递单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奶奶,主题突出,表现了在全国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作者一家人对武汉疫区人民的关切,对战疫必胜的信心。
2023年宁夏吴忠市盐池县五校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宁夏吴忠市盐池县五校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情景默写,名著阅读,基础知识综合,语言表达,选择题,现代文阅读,对比阅读,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宁夏吴忠市盐池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宁夏吴忠市盐池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句子默写,名著阅读,基础知识综合,语言表达,选择题,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宁夏吴忠市盐池县五校联考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宁夏吴忠市盐池县五校联考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古诗文名句默写, 阅读文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