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七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
展开1.(广东广州)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7题。(18分)
[权威发布]
“世界读书日”刚刚过去。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报告数据还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所上升。
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
年份
网络在线阅读
手机阅读
电子阅读器阅读
平板电脑阅读
2016年
55.3%
66.1%
7.8%
10.6%
2017年
59.7%
71.0%
14.3%
12.8%
数字化阅读方式越来越普及,人们通过数字化媒介阅读的时间也在增长。报告发现,虽然2017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期刊的阅读时长有所增加,但纸质媒介的阅读时间整体较短,人均每天读书、读报和读期刊的时间总和不及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的一半。
我国成年国民各 类媒介人均阅读时长(单位: 分钟/每天)
年份
纸质媒介
数字化媒介
图书
报纸
期刊
互联网
手机
平板电脑
电子阅读器
2016年
20.2
13.2
6.6
57.2
74.4
13. 9
5.5
2017年
20.4
12.0
6.9
60.7
80.4
12.6
8.1
在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49周岁以下中青年群体是主要人群,其中,18-29周岁人群占34.6%,30~39周岁人群占26.1%,40-49周岁人群占24.2%。50~59周岁人群仅占10.6%。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2018年4月24日)
[广州调查]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远超同年全国成年国民阅读时长
《广州全民阅读指数调查研究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7年度广州市民综合阅读率达90%,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达到97.20分钟,远超2016年度全国成年国民71.47分钟的阅读时长。未成年人以纸质阅读为主,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9. 48分钟,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38.80分钟。而成年人在数字阅读上花费了更多时间,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56.27分钟,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2.62分钟。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率达到94.11%,其中成年人达到95.73%,未成年人相对较低(86%),而市民日均数字阅读时长达到53.41分钟。另一方面,尽管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已经相当普遍,但数据显示,部分广州市民仍然偏好纸质阅读,如就广州成年人的纸质报纸(89.2%)、杂志(78.8%)的阅读率而言,这一数字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资料来源:广州文明网)
[各抒己见]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陈力:有人说,数字阅读是“碎片化阅读”,因而对此忧心忡忡。我以为,“碎片化阅读”也是一种有益的阅读方式。倘若人们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知识与信息,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更何况,有谁听说《诗经》三百篇、《唐诗三百首》是一口气读完的?我们在读一首诗、一首词、一篇文章的时候难道不是在进行“碎片化阅读”?重要的不是阅读的形式和工具,而是阅读与否和阅读的内容。
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数字阅读基本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为主体,阅读的主要内容并不是电子图书,而是一些相对轻松娱乐、篇幅较短的文章等。这跟数字阅读主要载体一手机自身限制有关, 屏幕小,相对而言很难进行深度、长篇的阅读。综合起来看,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体可以实现替代。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数字阅读时代后,所有过去阅读不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现在都被阅读抢占过来,所以整体来看,人的阅读的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电子阅读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人更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电子阅读使得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
人民大学新授郭英剑:我想表述的一个观点是,以电子阅读、手机阅读为特征的数字化阅读,更多改变的是人们的阅读方式而不是阅读内容,所以,我认为以“深阅读”和“浅阅读”来划分传统阅读方式与数化阅读方式是不准确的;而且,我也并不认为数字化阅读一定会导致肤浅化。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是否(愿意)思考以及思考的深度,也取决于作品本身是否能够引人深思,即作品本身是否肤浅。换句话说,不能用媒介载体的不同而只能根据作品的内容去界定阅读的“深”和“浅”。
《新京报》记者李大超:阅读有深浅之分,有消费型阅读和学习型阅读的差异,有实用型阅读和涵养型阅读的区分。我们有批评浅阅读、消费型阅读和实用型阅读的倾向。有人甚至上升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拒斥浅阅读,批评浅阅读纵容了思想的懒情,弱化了思维能力。实际上,任何对于国民阅读整齐划一的要求都没有考虑到阅读者本身的差异。随着阅读的普遍化,阅读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而阅读取向两极分化的趋势则难以逆转。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 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在上年基础上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也在提升。
B. 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调查显示:手机阅读占比最大,电子阅读器阅读占比提升幅度最大。
C. 2017 年成年国民各类纸质媒介的人均每天阅读时长都有所提升,但其总时长远远低于人均手机阅读时长。
D. 2017年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的调查数据显示:年龄越大的人群占比越小,年龄越小的人群占比越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对比能力。需要学生梳理大量数据的关系,做题时注意回归文章一一对比,根据关键词与文中各项数据和表格统计数据进行对比。C项中“每天阅读时长都有所提升”,与表2 提供的信息相矛盾。由表2“我国成年国民各类媒介人均阅读时长”可知,阅读“报纸”的时长2017年与2016年相比有所下降。故选C。
14.下列关于2017年广州市民阅读特点的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 广州市民的综合阅读率要高于同年全国国民的综合阅读率。
B. 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远超同年全国成年国民阅读时长。
C. 广州未成年人日均纸质阅读时长和日均数字阅读时长相当。
D. 部分广州市民在数字阅读相当普遍的今天仍偏好纸质阅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逻辑的把握,注意题目设置的陷阱,避免答题时注意表示时间范围限定词语,概念的修饰语,适用范围,所指对象等。A项错误,文中没有说明2017年的“全国国民的综合阅读率”;B项错误,由【广州调查】中“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达到97.20分钟,远超2016年度全国成年国民71.47分钟的阅读时长。”可知非“同年”;C项错误,由【广州调查】“而成年人在数字阅读上花费了更多时间,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56.27分钟,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2.62分钟”可知。
15.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陈力对碎片化阅读持肯定态度,他认为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也是合理的,人们大可不必对数字阅读忧心忡忡。
B. 徐升国认为数字阅读的内容受到载体的限制,因此深度、长篇阅读很难进行,目前数字化阅读还无法替代纸质书阅读。
C. 严锋认为数字阅读在质和量上都得到了提升,数字阅读使读者和书的关系突破了传统阅读的限制,是一一种创新。
D. 郭英剑认为数字化阅读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不会导致阅读的肤浅化。阅读的深和浅应由作品内容界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对比能力,需要注意选项所指的人物观点,细心观察选项有无偷换概念或增删观点等。D项错误,由原文【各抒己见】第④段“我也并不认为数字化阅读一定会导致肤浅化”可知原观点并没有肯定“数字化阅读不会导致阅读的肤浅化”。
16. 《新京报》记者李大超关于阅读表达了哪些观点?请分点概括。(4分)
【答案】①阅读有深浅之分,而我们有批评浅阅读的倾向,甚至会上升到国家和民族发展未来的高度;②我们在进行阅读要求的划分时,忽略了阅读本身的差异,随着阅读的普遍化,阅读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且逐渐走向两极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首先要明确这个人物的整体观点,他对数字阅读持有的态度然后回到原文【各抒己见】第⑤段,对其观点进行概括即可。
17. 你对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发展趋势有怎样的预测?请根据文本内容和自身阅读经历谈谈你的看法。(5分)
【参考答案一】我认为纸质阅读目前并不会被数字化阅读完全替代,纸质阅读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现在学校教材、合同、公文等都不能脱离纸质阅读。其次部分人对纸质阅读的偏爱也将稳定纸质阅读在人群中的占比,纸质书更便于做笔记和保存,很多书籍也具有宝贵的收藏价值,这些都是数字化阅读所不具备的特点。
【参考答案一】我认为纸质阅读逐渐会被数字化阅读替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如KINDLE等电子阅读器,以及各类阅读App,数字化阅读变得越来越普遍,各个年龄层接触数字化阅读的人也在逐渐增多,数字化阅读的时间也随之增加。而且数字化阅读的信息量也在逐渐增大,获取信息越来越方便,人们可以在短期内找到自己需要的阅读内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阐述观点的能力。需要学生结合实际找到适合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本题可从两个方面谈自己的看法:一、纸质阅读目前并不会被数字化阅读完全替代。可联系生活找出其不可替代的现象,如公文、合同、藏书爱好者收藏的书籍等这些都是纸质的,而且都是不可替代的。二、纸质阅读逐渐会被数字化阅读替代。可从数字化阅读的优点,如:方便、快捷等入手,要注意,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言之成理。
2.(湖南岳阳)阅读下面一组文本,完成8-11题,(10分)
【文本1】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大多大多被人为创造出来,用以吸引我们注意力的东西一偶像剧、商业大片、娱乐圈花边新闻,网络游戏、热点消息等.我们每天光是保持对自己该做的事情的专注,就已经很困难了
拿网络游戏来说吧,背后可能是几百人的团队,用最前沿的科技,最讲尽的数据,通过声、光,交互、反馈等全方位途径,在心理学、行为经济学、认知神经科学等理论指导下,精心打造而成,目的是什么?创造一个虚拟空间,吸引你的注意力并消磨你的时间。
可以说,一切娱乐产品背后的庞大团队,考虑的更多的是用多种手段来减小你触及它们时的心理阻力,诱导你一次次去点击,耗费你的精力,让你忘记自己该做什么,让你很难保持专注,更不用说深度思考了
【文本2】这个时代,我们似乎很难投入地、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我们的大脑己经习惯了轻而易举获得大量愉悦感,久而久之,当这种强度的愉悦感已经满足不了你时,你需要更高强度、更持续、更深入的刺激,相对而言,付出更多、貌似愉悦感更少的事情一——比如学习、阅读、深度思考——自然也就没有人愿意去做。
【文本3】当我能够在画画中其乐陶陶时,我的生活变得令人着迷。我惊讶地发现在自然景色中还有许多以前从未注意到的东西,每当走路坐车时,附加了一个新目的,那可真是新有有趣之极:山丘的侧面有那么丰富的色彩,在阴暗处和阳光下不相同;水塘里闪烁着如此耀眼夺目的反光,光波在一层一层地淡下去,表面和边缘那种镀金镶银般的光亮真是美不胜收。在每一个平凡的景色中都能享有一种颜外的兴味。
在美术馆,我会用一种剖析的理解的眼光来欣赏一幅幅艺术杰作,我常常看见阻碍过我的难点,被一个个绘画大师如此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真不知道还有什么在不精疲力消耗体力的情况下,比绘画更使人全神贯注了,我的日子因专注于这一目标而使每一个空间都很充实实.我感到心满意足。这就是思考带给我的福利。(节选自美国政治家丘吉尔的《我与绘画的缘分》)
8.这组文本的主要目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阐述大众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被毁掉的
B.呼吁大众不要让自己成为愉悦感的奴隶
C.呼吁大众在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上磨砺专注力和深度思考能力
D.表现丘吉尔良好的艺术修养,以及及对自然、艺术、生活的热爱。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文意把握。我们不妨先逐个概括,然后综合归纳。仔细阅读文本,不难看出【文本1】说生活中部分产品故意吸引你的注意力来消磨你的时间,不能深度思考。【文本2】现代生活中很少有人再去专注甚至深度思考一件事,【文本3】介绍专注于一件事到来的独特的心理享受,把以上三者进行综合,可知正确答案为C。
9.根据文本信息,比较“生活中大多数人的愉悦感”和“丘吉尔的愉悦感”有什么不同?(2分)
【答案】大多数人的愉悦感来自外界的刺激,这种感受来得轻而易举,稍纵即逝。丘吉尔的愉悦感来自全神贯注和对生活的深度思考。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其中【文本1】的句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大多大多被人为创造出来,用以吸引我们注意力的东西一偶像剧、商业大片、娱乐圈花边新闻,网络游戏、热点消息等”告诉我们大多数人的愉悦感来自外界的刺激,这种感受来得轻而易举,稍纵即逝。【文本3】讲述丘吉尔从走路坐车的时候发现新的景色,被一幅美术作品所吸引,画画的专注与对生活的思考中获取愉悦感,回答时分别把两种愉悦感的来源列举出来即可。
10.根据【文本1】【文本2】,预测一下,大众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失去什么能力?(2分)
【答案】专注力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梳理能力,【文本1】最后一句话“让你很难保持专注,更不用说深度思考了”表面人们的专注力不如以前。【文本2】中“我们似乎很难投入地、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也是表面人们不能专注做一件事情,综合两者,人们在将来可能会失去专注力。
11.军军想将上面三则文本作为素材,写一篇议论性文章,请帮他补充完成下列写作提纲。(2分)
摆出难以保持专注和不愿深度思考的现象
分析难以保持专注和不愿深度思考的原因和影响
【答案】强调保持专注和深度思考的重要性,告诉人们如何提高专注力,加强深度思考。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的结构。议论文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前面的两个表格分别是提出问题部分和解决问题部分,空白的地方应该填入解决问题部分。议论文围绕提高专注力和深度思考进行论证,引出解决问题部分需要“强调保持专注和深度思考的重要性,告诉人们如何提高专注力,加强深度思考”。
12. 这组文本引起了你哪些思考,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2分)
【答案】示例:我们要远离游戏与娱乐性的东西,重拾高雅的乐趣,从读书和优雅的音乐与画画中获得知识与乐趣,只有这样才会培养专注力,培养我们对生活的深度思考能力。
【解析】这是一个开放性题目,需要联系三则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作答。三则文本重点强调了保持专注和深度思考的重要性,【文本1】主要是写娱乐和游戏对生活的影响,【文本2】主要是议论,【文本3】写丘吉尔从高雅的画画中获得愉悦感,综合三则文本,我们要远离游戏与娱乐性的东西,重拾高雅的乐趣,从读书和优雅的音乐与画画中获得知识与乐趣,只有这样才会培养专注力,培养我们对生活的深度思考能力。
3.(重庆B)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21题。(18分)
【材料一】
美国专家研究发现,在同一年龄段的妇女中,缺乏维生素D的人的体质指数平均要比维生素D水平正常的妇女高3.4。体质指数是评价18岁以上成人群体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它不仅对反映体型胖瘦程度较为敏感,而且与皮褶厚度、上臂围等营养状况指标的相关性也较高。其计算公式为:体质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2。
世界卫生组织对成人体质指数的划分是:正常范围为18.5-24.9,小于18.5为低体重(营养不足),大于或等于25为超重,肥胖前状态是25-29.9,一级肥胖30-34.9,二级肥胖35-39.9,三级肥胖≥40。这一标准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此前也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是身体制造瘦素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瘦素又称“脂肪抑制素”,是肥胖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它对机体能量代谢和肥胖的发生有重要影响。一方面,瘦素作用于下丘脑的摄食中枢,产生饱腹感从而抑制摄食行为;另一方面,瘦素广泛作用于肝脏、肾脏、脑组织、脂肪组织中的瘦素受体,使其活跃,增加能量消耗。肥胖人群中有95%以上的人存在内源性瘦素缺乏和瘦素抵抗。
(摘自《百科知识》2017年04A期,有修改)
【材料二】
人体90%的维生素D来源于人体自身的合成,另外10%来源于食物。通过食物摄入的维生素D分为两类,来源于植物的是维生素D2,来源于动物的是维生素D3。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人类,合成维生素D都需要日光的照射。人类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过日光的作用后变成维生素D3,但是这种维生素D3还不是活性成分,它还需要经过血液运输到肝脏、肾脏进行活化后才能变成活性维生素D。我们通过食物摄取的维生素D经过肠道吸收后,同样也需要经过肝肾的活化,最终才能为身体利用。
维生素D只在特定的食物中含量较多,因此如果想通过食物补充维生素D,就要有意识地吃以下几种食物:1.深海鱼:各种深海鱼的肉或卵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其中三文鱼含量最高,其次是金枪鱼、红鳟鱼;2.牛奶:无论是全脂还是脱脂牛奶,都含有天然维生素D,而且目前市场上很多牛奶还会额外强化维生素D;3.鸡蛋:鸡蛋的蛋黄含有非常多的维生素D;4。动物肝脏:其中鸡肝维生素D含量较多,猪肝、羊肝等次之;5.菇类:植物类维生素D中菇类含量最丰富,如果食用前给蘑菇照一下太阳,维生素D含量还会进一步增加。
体内活性维生素D的作用主要是调节钙和磷的代谢,促进钙和磷的吸收,防止产生骨骼和牙齿等方面的疾病。人体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正常成人每天至少需要摄入5~15微克的维生素D,孕妇和哺乳期女性需求量应翻倍。
(摘自石星亮《什么是维生素D》,有修改)
【材料三】
下面是中学生王鹏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一)生活习惯
上午 7:40~12:20, 上5节课,课间较少出教室。
中午 12:20~13:00,用午餐;13:00~14:30,在教室午休。
下午 14:30~17:45,上4节课,课间几乎都在教室做作业。
晚上 18:30~21:10,上晚自习;22:30熄灯体息
周末及寒暑假:不喜欢出门,除了上补习班,基本都呆在家里做作业、看电视和上网。
(二)饮食习惯
早餐:一般是包子、馒头、油条、豆浆和鸡蛋(不喜欢吃蛋黄)。
中餐和晚餐:主要是米饭、猪肉、牛肉和蔬菜。
18. 请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给成人的“肥胖”下定义。(4分)
【答案】肥胖是成人的体重与身高的平方之比值(或体质指数)大于或等于25的身体超重现象。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材料信息给事物下定义。解答此题,细读题干可知答题范围在【材料一】中,然后细读这则材料中的几段话,抓住关键句子“体质指数是评价18岁以上成人群体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体质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2”“正常范围为18.5-24.9,小于18.5为低体重(营养不足),大于或等于25为超重”等,用合理的语言进行表述。
19. 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一”,请在下面这幅“维生素D控制肥胖流程图”中的标序号处填入适当的内容。(5分)
【答案】①植物合成维生素D2 ②食物摄入 ③活性维生素D ④廋素(或脂肪抑制素) ⑤增加能量消耗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答题范围是先找【材料二】,再找【材料一】,然后细读这两则材料,①处抓住关键句子“来源于植物的是维生素D2,来源于动物的是维生素D3”可以明确答案,②处抓住关键句子“通过食物摄入的维生素D分为两类”可以明确答案,③抓住句子“它还需要经过血液运输到肝脏、肾脏进行活化后才能变成活性维生素D”可以明确答案,④抓住句子“维生素D是身体制造瘦素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可以明确答案,⑤抓住句子“另一方面,瘦素广泛作用于肝脏、肾脏、脑组织、脂肪组织中的瘦素受体,使其活跃,增加能量消耗”可以明确答案,最后结合句子概括回答即可。
20. 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人体缺乏维生素D可能会导致哪些方面的疾病?(4分)
【答案】肥胖症,骨骼和牙齿等方面的族病。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答题范围在【材料一】和【材料二】,然后细读这两则材料,抓住关键句子“它对机体能量代谢和肥胖的发生有重要影响”“体内活性维生素D的作用主要是调节钙和磷的代谢,促进钙和磷的吸收,防止产生骨骼和牙齿等方面的疾病”概括回答。
21.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请你分析王鹏是否有可能患肥胖症。(5分)
【答案】王朋可能患肥胖症。一是他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含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量严重不足;二是户外运动少,过少晒到阳光,不利于维生素D的合成。
【解析】本题考查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然后细读【材料三】,明确其主要从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进行了说明,最后从这两个角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可以抓住相关句子“合成维生素D都需要日光的照射”“鸡蛋的蛋黄含有非常多的维生素D”结合王鹏的习惯进行分析,回答时先要明确表态,再分条阐述理由。
4.(浙江嘉兴)非文学作品阅读(9分)
阅读下面刊登在2018年5月18日《嘉兴日报》上的文本,回答11-14题。
11.下列最适合作为这个文本标题的一项是(▲)(2分)
A.公共自行车网点公告
B.公共自行车服务亭招租
C.公共自行车网点服务亭招租海报
D.公共自行车网点服务亭招租公告
11.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把握。通读文章可以看出这是一则公告,所以BC项不能选,而A和D项比较,D项更详实,让看公告的人一下子就能把握公告的主要内容,适合做为文章的标题。
12.下列对文本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招标成功的公司只能使用53个服务亭。
B.三年租金共计209400元,再加履约保证金2万元。
C.租金可每年支付一次,首期租金在签约前10日内支付。
D.小标题“竞租对象”表意不明,应为“竞租对象条件”。
12.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A项,“招标成功的公司只能使用53个服务亭”数字不对,应该是65个;B项,每年的租金是69800,如果按照这个数字计算,三年的租金的确是209400元,但是后面的附加条款中第二年起年租金都在上一年的基础上递增5%,数字肯定是错误的;C项,是签约后10日内,不是签约前;D项,分析正确。故此选择D。
13. 仔细阅读文本,你觉得文中还遗漏哪些必备的信息?请补写出来。(2分)
13.(1)服务亭位置及数量等信息(详细清单)。(2)(报名)竞租的具体地址。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公告的注意事项。一般情况下,公告要注意以下两点:1、由于告语面广,撰写时要注意:事理周密无漏洞,条理清楚不啰嗦,语言通俗不鄙俚,文风严肃不做作。做到易读易懂易知。2、公告所公布的为重要或重大事项,而且常以报刊、广播、电视、张贴等形式公开发表,所以写作时,要直陈其事,一事一告,就实公告;语言要严肃庄重,不发议论,不加说明,更不能抒情。要把服务亭具体的位置标记出来,还要写清报名的具体地点。要仔细阅读,注意细节。
14.某公司竞标成功,如果你是该公司经办人,签约前一天需做好哪些工作?(3分)
14.(1)签约前向招租方提供2万元保证金。(2)(向领导汇报)提醒公司法人,10日内准备好需支付的首期租金。(3)准备好单位公章(公司法人章)。(4)准备好公司营业执照影印件等相关文件以备用。
【解析】本题考查实际操作能力。首先要提醒公司法人准备资金,包括保证金和首期租金;其次是签合同时所需物件,如公司的公章、营业执照等。
5.(浙江衢州)非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提示:
1.本文不需要全文精读,建议先浏览全文(约2分钟),再读文后题目,根据答题需要,选择重点内容阅读。
2.配图中的字影不需要阅读。
《人民日报》年度好标题,竟然是这些
三只眼传媒2018-05-10
《人民日报》每两个月评选一次好标题,每次10个左右,分为一二三等奖,2017年一共评选了好标题64个。
作为全国媒体人业务标杆的《人民日报》,其好标题有很多“会说话”,而且说得有味、说得有理,让人耳目一新,连连点赞。
《人民日报》年度好标题
(选入本卷时略去了三等奖)
《人民日报》好标题到底好在哪
一、口语化要体现人情味儿
新闻说事实,标题是开场。开场说得好,才能吸引受众往下看。口语化标题,使用群众的生活用语,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汁原味,讲出的话有生活气息,更能体现人情味儿,这样会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A一个东北农民的种植转型记(引题)
再见,玉米 你好,蔬菜(主题)
这个标题构思巧炒、新颖别致,以全票当选一等奖。叙述式的引题写实,点出种植转型这一关键词;拟人化的主题简明直白,表明种植转型内容;口语化的表达活泼亲切、通俗易懂,能够让读者了解种植结构调整这一重大农业政策。
B行李箱再大,也装不下一个家
春节过后,人们拖着沉甸甸的行李箱返回工作岗位,里面裝的不仅仅是一样样的具体实物,更是一份份浓浓的亲情。象征着离家远行的行李箱空间再大,都装不下远行人对家的思念与依恋,标题准确地击中了读者内心的柔软之处,有力地激发起读者的共鸣。这个标题也是全票当选一等奖。
二、口语化不是普通大白话
标题的口语化,并不是把群众口头语言原封不动进行呈现,而是要对这些原生态语言进行加工、提炼,在准确、简练的前提下,让标题更加形象、生动,突显文化品位。
一是语感强,对称美。中文表达讲究修辞,体现博大精深文化。新闻标题中用对仗,能够使标题呈现平衡感与对称美,不仅利于传统文化弘扬,还能有效提升报道的文化气质。
劳动致富这条路,不怕苦,就怕堵
该文是“补民生短板,咱们加油干”系列报道的首篇,刊发于2017年11月3日17版。文章将采访对象的原话提炼并制成标题,道出了劳动者们坚忍不拔、希望靠双手奋斗出幸福生活的决心和信心,也揭示出目前有些地方由于社会管理不当,人为阻滞百姓劳动致富的现实,口语化的表达,朴实无华、筒洁平实,直戳问题实质,一针见血,很有力度,为相关部门防“堵”疏“堵”提供了启示。
二是语意丰,有理趣。中国的汉字,本身就有强大的文化魅力。看似平常的话语,放在不同的标题语境下,能产生不同的解读,蕴藏的辨证、双关、悬疑等哲理也能让人拍案叫绝。
82岁的张纪淮,工作日上午仍时常去人工影响天气所的办公空(引题)
一辈子都在琢磨云的脾气(主题)
这组标题准确生动地概括了主人公一生的工作内容和贡献,引题交待了主人公的姓名和82岁的高龄,以及工作单位和工作日上午仍时常去办公室上班的忙碌安排,有情节、有故事;主题采用拟人化手法,将对风云变化的研究比喻成“琢磨云的脾气”,增强了画面感,既有文采,又显情怀。“琢磨”一词尤其用得妙,耐人寻味。
三、口语化要有时代感
时代的特点也会在标题中留下印记,短标题的流行和网络化标题在广泛使用,体现的就是当今时代的特点。
读题时代,标题短而精,不仅读来朗朗上口,而且易读易懂易传播。
网络流行语用在题中,也能跟上时尚节拍。2010年11月10日,当“给力”首登《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时,曾让不少人感到“意外”。如今,网言网语在报纸上的使用已非常普遍。用得准确,会让读者感觉亲近、自然。
税费“红包”激活经济“细胞”
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解读税费红利对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意义,生动鲜活,而且有时代气息。两个贴切的比喻既增加了标题的感染力,又提升了内容的思想性,同时这种押韵结构也进一步强化了标题的韵律感。
来源:
长江微信公众号(综合研究事儿、全台新声、新闻与写作)
(运城网信备案号I20011)
选自微信公众号“三只眼传媒”,有删改
新闻阅读・参与讨论
12.根据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分析《人民日报》评年度好标题的意义。
【链接材料】有人在朋友圈里晒了一组文章标题的变迁;原文刊在《人民日报》上,标题是《给勇于担当的纪检干部“撑腰”》,到了一些网站那里,变成《纪检干部遭威胁:别把事办绝了,你家住址我知道》;到了另一些网站那里,变成《人民日报:有纪检干部遭威胁 对方称“别把事办绝”》;还有诸如《人民日报:有纪检干部坚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人民日报刊文:有纪检监察干部宁愿送人情也不愿做黑脸包公》。
新闻阅读·反思文本
【答案】示例:从链接材料中可以看出,有些新闻标题常常断章取义、哗众取宠,误导读者。所以,《人民日报》作为媒体人业务的标杆,进行年度好新闻标题评选活动非常有意义,能纠正不良风气,引导新闻发布者遵守职业操守,也提醒读者要注意甄别新闻标题,不要被误导。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探究。【链接材料】讲述的同一件事情被不同媒体报道时所列标题的不一样,客观上表面了材料作者对断章取义、哗众取宠式的新闻标题的不赞成态度;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并结合正文作者观点去探究《人民日报》评年度好标题的意义即可。如:有助于纠正不良风气等。
13.文章在阐述“口语化要体现人情味儿”这一观点时,用了两个例子(见文中A,B),哪个更切合这一观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据的合理性。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是论证与被论证的关系。论据必须要能够充分的论证观点。文章在阐述“口语化要体现人情味儿”这一观点时,选择了两则实例来作为论据,标题A“一个东北农民的种植转型记(引题)”中的“一个”较“一位”更口语化;标题B“行李箱再大,也装不下一个家”中“装”较“承载”更口语化,即两则新闻标题有口语化倾向;但是标题B中的“行李箱”“家”等词语,较标题A更富有人情味。故选B。
14.你认为本文的标题“《人民日报》年度好标题,竟然是这些”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示例:不好。这个标题尽管具有口语化特点,但不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且“竟然”一词,表示意外,暗含否定,以此激起读者的好奇,有哗众取宠、误导读者之嫌。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标题的优劣。可以从新闻标题的一般特点及作用等角度来分析标题的优劣,好的新闻标题,可以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本文标题“《人民日报》年度好标题,竟然是这些”,概括了本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好的新闻标题,还需具备新颖,吸引读者注意的特点,本则标题是一个陈述句,陈述了《人民日报》的好标题有哪些这件事情,不太新颖,且“竟”字用在这里语气不恰当,暗含否定之意,也与本文作者的情感态度不相符合。故这则标题不好。
新闻阅读·关注来源
15.编者在文中配图,在文末标注信息来源,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文中的图片以及文末的信息来源都证明本文内容的真实性,体现编者负责任的传播态度。⑵给读者提供信息来源,便于读者深入阅读时查证资料。⑶新闻中的图片还可以丰富文本的呈现方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行文特色。作为一篇新闻,“真实性”尤为重要,用图片来说话,表面本文所传播的信息是真实可信的,此其一;其二,提供了信息的来源,方便了读者去深入探究问题的实质;其三,图文并茂的行文方式,还可以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新闻阅读・评析观点
16.文中画线处的三个小标题关键词是“口语化”。《人民日报》好标题是否都具有口语化的特点?请阐述理由。
【答案】示例:不是,有些标题的特点不能用“口语化”来概括。如“三更风雨行,英雄扶摇去”,言简意赅,具有对称美,表达对英雄的崇敬和哀思,语言是典雅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解答此题,可以从《人民日报》好标题评选结果中选择一个来具体分析,如荣获二等奖的新闻标题“三更风雨行,英雄扶摇去”,此标题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其中“风雨”含有借代义,“扶摇”二字用于典雅,不符合口语化特点。
7.(浙江绍兴)非文学作品阅读(14分)
阅读两封信,完成10-13题。
关于“人际交往”的两封信
【甲】
青春热线编辑:
你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自己的人际交往很不自信。我很怕别人忽略我、讨厌我。每当我和别人打打闹闹或者开玩笑时都很开心,但是之后我又在想,他们会不会觉得我太疯了?有时我会遇到心眼儿多、圆滑的人,他们其实只是占了点小便宜,但我总感觉他们要害我。我有时也会怀疑,是不是我把自己看得太重了,但就是始终无法放下戒备心。和别人接触我总是提心吊胆,把他们说过的话翻来覆去地想。
我害怕与别人接触。接触过后我又很自卑,怕别人讨厌我,我总感觉我的性格有问题,但是我的好朋友都说我的性格很好,我又觉得他们在骗我。我好恐惧,好焦虑,你能帮帮我吗?
沉思
【乙】
沉思:
你好!认真读完你的来信,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你在与人交往时内心的纠结和困扰。这样的矛盾情绪让你感到很恐惧、很焦虑,也很迷茫、很无助。我能理解你的感受和心情。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在心理学上叫做“自我同一性探索”的关键时期。处在这个时期的人会非常强烈地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并以此为参照来对自己评价和定位。在自我同一性探索完成后,随着成长以及心理能量的不断积累,我们的关注点就会慢慢从外部转移到内部,也就是从关注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转变为形成相对稳定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可。到这个时候,我们对别人的评价就会有“批判接受”的能力,可以平静地接纳善意的、有改进意义的评价,而不理会那些不公平的或不切实际的评价。
从你来信的叙述中,我基本可以推测你的心理发展正处在自我同一性探索尚未完成的阶段,所以会格外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感到“提心吊胆”,生怕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这种状态本身并没有问题,只是心理发展并走向成熟的一个阶段,你也不需要过于焦虑。但是,如果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调整,会极大地有利于积极、顺利地完成这个成长任务。
自我调整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进行,一是学会悦纳自己并好好地爱自己,二是建立并明确自己的心理界线。学会悦纳自己是在自我同一性探索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因为对周围人际关系的种种担心和猜疑,折射出的正是我们对自己的不满意。如果潜意识里有一个不合理的信念,认为自己不值得别人喜欢,不值得被爱,现实中我们往往会把这种信念投射到周围人的身上,认为别人会讨厌自己,对自己有看法。但如果我们能够从内心真正接纳自己,愿意无条件地去爱那个真实但不完美的自己,就会发现“别人觉得我不好,我就一定不好”这个不合理信念的荒唐之处,就能够淡定豁达地做最好的自己,从而达到由内而外的身心和谐,实现自我同一性的圆满状态。
建立并明确自己的心理界线是我们照顾好自己感受的一个重要保证,也是自我同一性完成的一个标志。举个例子来说,你信中提到的一个场景,当遇到心眼儿多、圆滑的人时,知道他们只是要“占点小便宜”,那么要忍让接受还是拒绝反抗呢?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心理界线来作评估:如果是无关痛瘁的事情,自己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面对且不会造成困扰,那就可以接受;如果是触碰到了自己的心理底线,忍让会令自己内心很不舒服,那么就要毫不犹豫地拒绝。你所提到的戒备心,其实也是这个层面的问题,你并不需要完全放下戒备心,更不需要违背自己内心的感受去信任或迎合别人,只需要依据自己的心理界线去把握戒备的分寸,既不草木皆兵,也不开门揖盗。
当然,这两个方面的调整说起来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也需要你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和耐心。但我相信,只要你愿意,一定能够凭借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完成发展任务,照顾好自己的感受,自信、乐观地经营好自己的人际交往,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理正能量。
小月儿
(选自《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心箱》2015年6月30日,略作删改)
10.“沉思”来信有何目的?你觉得“沉思”看了“小月儿”的回信会有哪些启发?(3分)
10.“沉思”描述自己人际交往的困惑,是为了寻求帮助,解决心理问题。
启发:不要过分地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自我调整(学会悦纳自己并好好地爱自己,建立并明确自己的心理界线);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和耐心。
【解析】本题考查选文【甲】的主要内容及选文【乙】所得到的启示。回答【甲】的主要内容,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抓住文中相关语句,如“我对自己的人际交往很不自信”“ 我害怕与别人接触” “我好恐惧,好焦虑,你能帮帮我吗?”从中概括即可。回答从选文【乙】所得到的启示,要通读全文,锁定相关段落,抓住关键语句,分别概括,如第②段抓住文中相关语句,如“我们对别人的评价就会有‘批判接受’的能力,可以平静地接纳善意的、有改进意义的评价,而不理会那些不公平的或不切实际的评价。”从中可得到启示:不要过分地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第④段得到启示:自我调整“一是学会悦纳自己并好好地爱自己,二是建立并明确自己的心理界线。”第⑥段得到启示:需要你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和耐心。
11.选出下列表述与材料相符的一项( )(3分)
A.“沉思”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拒绝与人交往。
B.“小月儿”认为人在自我同一性探索完成后,依旧非常强烈地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C.“小月儿”建议“沉思”要无条件接纳真实但不完美的自己,努力实现自我同一性的圆满状态。
D.“小月儿”结合“沉思”的来信内容,分析了戒备心的危害,并指出如何依据自己的心理界线去把握戒备的分寸。
11.C 【解析】 A.【甲】文中“我对自己的人际交往很不自信”“我害怕与别人接触”并不是“拒绝与人交往”。B.【乙】文中“我基本可以推测你的心理发展正处在自我同一性探索尚未完成的阶段,所以会格外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故“在自我同一性探索完成后,依旧非常强烈地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说法有误。D.【乙】文中“你并不需要完全放下戒备心,更不需要违背自己内心的感受去信任或迎合别人,只需要依据自己的心理界线去把握戒备的分寸”可知并没有分析戒备心的危害。
12.根据对象选择得体的语言才能达到劝说的效果。以【乙】文画线句为例,结合加点词分析“小月儿”劝说的效果。(4分)
12.“小月儿”用“本身”“过于”等词,从心理发展规律上,客观而科学地指出“沉思”的这种心理状态是正常现象,宽慰她(他)不用特别紧张焦虑;“只要你愿意”鼓励“沉思”主观努力,“我相信”“一定能够”等词,充满鼓励期许之味。“小月儿”这样的劝说语言,让“沉思”更好地认同接受自己的建议,从而达到劝说的目的。
【解析】本题考查加点词语对劝说的表达效果。“本身”指“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生怕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过于”用在形容词或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前面,表示程度超过了限度,用在这里表明了“小月儿”对她的宽慰,“我相信,只要你愿意,一定能够”几个词语边用,有力地表现了“小月儿” 对她的相信、期盼鼓励,从而增强了劝说效果。
13.“心箱”是有关青少年心理咨询的知名栏目,走过了十五六个春秋,可是近两年这个栏目停办了,很多读者大呼可惜,强烈要求继续开办,你赞同吗?结合这两封信和生活经验阐述理由。(4分)
13.示例1:赞同。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这个栏目方便他们咨询心理问题,并能得到专业的解答;如果自己也有类似的心理问题,也会深受启发;我们从这些专业的解答中,获得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学习劝说的方法,提高劝说的能力。
示例2:不赞同。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纯属个人隐私,公开刊登在报纸上不太合适;这个栏目的停办一定也有某种客观的原因,如大量信件的处理,回复信件的专业人员不够等;现代传媒的飞速发展,这种书信体的传统栏目需要改版创新。
【解析】本题属于拓展题。可回答赞同或不赞同。回答赞同,可从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这个栏目方便他们咨询等方面回答。回答不赞同,可从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纯属个人隐私,公开刊登在报纸上不太合适等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8.(重庆A)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8-21题。(18分)
如何成为一个“学霸”
“学霸”有很多含义,其中一种含义是指那些会学习,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虽然学霸在先天方面可能有一些优势,但是,在心理学家眼中,学霸之所以为学霸,正确的努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最重要的原因。本文想为各位呈现一些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普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详尽发问法:连接新知识与旧知识
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思考“为什么”的问题能够非常显著地提升学习成绩。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读懂了,实际上印象并不深刻,也没有真正理解。当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各种“为什么”的发问时,我们会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用旧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识,从而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这样才是真正的“理解”,因而也会记得更牢。所以,我们应打破教条式接受知识的习惯,对学到的每个知识点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二、心理意象法:用心作画印象深
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心理意象法的关键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在心理学界早就流传一句话:只要能付诸比喻和联想,使其“可见”,就没有记不住理解不了的东西。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抽象的学习内容放到一个心理图像里,这个心理图像可能是一个具体的物品、一幅画面、一个动态的故事。心理意象法把新的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场景联系起来,实现知识整合,提升我们的记忆和理解。
三、习题检测法:从内部主动回忆
大部分学生都很不喜欢习题测验。但是,习题测验的确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记忆。1906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说过:“一般而言,从内部进行主动回忆比从外部吸收的印象要深。”所以,我们能给学生的建议是适量地做高质量的习题,而这种习题最好是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编写。习题测验的过程必然是存在心理煎熬的,然而要看到它对学习的巩固作用。
四、分散学习法:不要“临时抱佛脚”
如果你想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并能长期掌握知识,那就要用分散学习法了。对于学习来说,有计划有间隔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值得推荐的,因为有些人虽然可以考前突击记住大部分内容,但是没有前者来得牢固和持久。从长远的效果考虑,应该把“少量多次”作为首要策略。分散学习10小时相比集中学习15或20小时,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而且,研究还发现有意识地进行这种分散学习的效果比偶然出现这样的分散学习要好得多。当然,这种方法的运用还是要考虑所学内容的特点
五、交叉学习法:促进思维快速转换
交叉学习,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学习多个技能,进行穿插练习。如果我们利用交叉学习的方法,会得到比长时间学习同一种内容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进行交叉学习,在做下一类习题的时候,前面的知识点和习题种类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因而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区分不同问题该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这样,下次遇到这些问题时,学生能够更快更准地把问题归类到不同知识点上。因此,我们不妨把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交叉地编排在学习计划中,这样能让我们在快速转换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系统进行灵活地调整和明确地区分。
(选自《百科知识》2014.09A,有删改)
【链接材料1】
罗马房间记忆法是一种古老的记忆术,当时的政治家为了发表长篇演讲,要记下大量资料,为方便记忆,便创造了这个方法。其特点就是利用自己的房间作为记忆的“档案柜”,把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生活环境连结起来。
【链接材料2】
学霸何晓羽作息时间表(部分)
6:40-7:00
起床
7:00-7:10
背诵一篇英语短文
7:10-7:30
早餐
7:30-7:50
识记十个英语单词
挑战一道数学易错题
7:50-12:00
上课
12:10-12:20
学习英语语法
12:20-12:40
午餐
12:40-12:50
背诵一首古诗词
12:50-14:00
午休
14:00-14:20
阅读名著片段
18.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真正的“理解”需要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B.习题测验是用内部主动回忆的方式来巩固学习。
C.有意识地分散学习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
D.交叉学习是利用前面的知识来解决后面的问题。
1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文意。解答此题,要在熟悉文章内容和题干的基础上,要在文章中找到每一个选项的具体位置并进行比对,D.其表述在原文第六段,由“由于进行交叉学习,在做下一类习题的时候,前面的知识点和习题种类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因而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区分不同问题该用何种方法来解决”可知“交叉学习法是在思维转换中对知识进行明确区分”,选项“利用前面的知识来解决后面的问题”的表述有误。
19.“链接材料1”中的“罗马房间记忆法”与选文中哪种学习方法类似?请指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
19.【答案】心理意象法。相同点:两者都是将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事物建立联系。不同点:心理意象法建立联系的事物范围很广;而罗马房间记忆法建立联系的事物仅限于房间中的事物。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概括与分析。细读链接材料1的内容,链接材料 1“罗马房间记忆法”就是“利用自己的房间作为记忆的‘档案柜’,把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生活环境连结起来”。再结合原文看,与原文“心理意象法把新的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场景联系起来”说法一致。进而可以判定出是“心理意象法”。最后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可知其相同点都是要“联系”,不同点在于“心理意象法”提到“这个心理图像可能是一个具体的物品、一幅图画、一个动态的故事”,说明该方法建立联系的事物范围很广。“罗马房间记忆法”提到“利用自己的房间作为记忆的‘档案柜’”。
20.阅读“链接材料2”,具体分析学霸何晓羽用到了选文中哪些学习方法。(5分)
20.【答案】①分散学习法,利用早餐、午餐、午休前后的3个10分钟和2分20分钟的时间来分散学习语文、英语、数学;②交叉学习法,利用早餐后的20分钟,交叉学习了英语和数学;③习题检测法,挑战数学错题。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与探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何晓羽的作息时间表。其作息时间表上按时间段进行学习规划,与原文“分散学习法”当中“对于学习来说有计划有间隔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值得推荐的”相对应,所以何晓羽用了“分散学习法”。由 7:30-7:50 时间段做了两件事和原文“交叉学习法”中的“交叉学习,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学习多个技能,进行穿插练习……”相对应,所以何晓羽用了“交叉学习法”。从时间表里看到何晓羽“挑战一道数学易错题”与原文“习题检测法里”的“习题测验的确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记忆”相对应,所以何晓羽用了“习题检测法”。
21.老师要求背诵《桃花源记》,小峰大为苦恼,请你根据选文,推荐两种方法帮助他背诵。结合《桃花源记》的内容作简要阐述。(6分)
21.【答案】①详尽发问法。通过用“为什么”提问加深对《桃花源记》的结构、思路、关键性语句的理解,背诵起来会记得更牢。②心理意向法。想象自己是“桃花源”的游人,将游人的行踪变成一幅幅图画(或变成一个游人探险的故事),把内容串联起来。③分散学习法。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又可分散时间来背诵。
【解析】这是一道拓展类试题,要求对背诵《桃花源记》提通方法,首先要分析文章中适合于背诵课文的方法主要有三种:详尽发问法、心理意向法、分散学习法,然后针对每一种方法的特点,结合文言文《桃花源记》的文章内容进行具体阐述,答题时,应严谨分析文中的几种方法与文言文的结合,按照原文中的思路进行答题,理由要准确,同时也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四 非文学类文本: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四 非文学类文本,共4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七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3: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七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3,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6题,5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要控制饮食,要增强运动,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17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七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七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