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归纳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生活中一些物质的近似pH如下,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 B.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
C.钢铁生锈 D.水变成水蒸气
2.下列厨房用品中,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白砂糖 B.豆奶粉 C.甜面酱 D.花生油
3.小美发现荔枝园旁边的水稻叶子发黄,并到下了一下,你认为应该向稻田施用的复合肥是( )
A.CO(NH2)2 B.KCl C.Ca3(PO4)2 D.KNO3
4.20l0年4月5日,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第117号新元素,填补了第116号和118号元素之间的空缺.推测该元素为117号元素的依据是(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中子数和质子数
5.归纳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表中的知识归纳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安全常识
B
区分常见物质
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换气扇
进入干枯的深井前﹣做灯火实验
海鲜防腐﹣用甲醛溶液浸泡
涤纶和羊毛纤维﹣点燃并闻气味
食盐和纯碱﹣观察颜色
NaOH和纯碱﹣酚酞溶液
C
日常生活经验
D
燃烧与灭火以及原理
重金属盐中毒﹣食用蛋清、牛奶
制作疏松的蛋糕﹣加入小苏打
硬水软化﹣煮沸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
房屋着火﹣用水灭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森林灭火﹣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A.A B.B C.C D.D
6.既含有游离态又含有化合态氧元素的物质是( )
A.氧气 B.空气 C.二氧化碳 D.水
7.生活中一些物质的近似pH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醋酸
橘子汁
草木灰水
炉具清洁剂
pH
2.5
3.4
11.1
12.4
A.草木灰水显碱性
B.胃酸过多的人少吃橘子
C.醋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上述物质酸性最强的是炉具清洁剂
8.下列物质若露置于空气中,会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其质量增加的是( )
A.浓盐酸 B.生石灰 C.石灰石 D.浓硫酸
9.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A. 蒸发 B. 稀释浓硫酸
C. 点燃酒精灯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10.下列对生产、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石油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因为气体分子体积很小
B.冬天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因为分子停止运动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D.温度计里的汞柱下降,因为原子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
11.下列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C.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热量
D.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12.下列对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B.保护水资源要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C.电解水时正极端玻璃管中有氢气生成
D.任何物质都能溶于水
1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B.工业上利用空气来获取氧气
C.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21%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14.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一金刚石质地较硬
B.焦炭用来冶炼金属﹣焦炭具有可燃性
C.石墨做电极材料﹣石墨具有导电性
D.木炭可以除异味﹣木炭具有吸附性
15.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如图是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由此得不到的信息是( )
A.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
B.硒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D.硒是非金属元素
1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d点的意义是t2℃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B.t2℃时A、B、C的等质量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顺序是A=C>B
C.若要将图中“b”点表示A的溶液情况变为“c”点,宜采取的方法是恒温蒸发溶剂或降温
D.若将t3℃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三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C>A
17.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所以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B.金属都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为金属
C.在化学反应中。CO和H2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CO和H2都具有还原性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一定是中和反应
1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
A
NaCl溶液
CuCl2
KOH溶液
过滤
B
MnO2
KCl
水
过滤
C
CaCO3
CaO
稀盐酸
过滤
D
CO2
HCl
NaOH溶液
洗气
A.A B.B C.C D.D
19.如图,将足量的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放入左、右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稀盐酸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U型管内为水,初始液面相平,反应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U型管中液面一定相平
B.U型管中液面可能左升右降
C.两试管中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
D.右试管中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20.现有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10g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得到9g水,则混合气体中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是( )
A.1:9 B.1:4 C.1:8 D.2:3
二.填空题(共4小题,满分17分)
21.(3分)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铁离子 。
(2)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
(3)最简单的有机物 。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
22.(6分)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的高铁、共享单车、网购、移动支付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1)高铁座椅上常用到耐磨、耐腐蚀的涤纶,涤纶属于 (填“天然”或“合成”)材料;列车员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涤剂的 作用。
(2)共享单车(自行车)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这种方式践行了低碳理念。“低碳”就是较低的 (填化学式)排放。
(3)网购比传统购物更便捷。小明通过“饿了么”网站订了外卖套餐:红烧肉、蒜蓉西兰花、米饭、鲜榨橙汁,其中富含淀粉(糖类)的食物是 ,橙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引起 。
(4)很多手机外壳属于合金材料。小明了解到镁铝合金在熔炼时选择真空环境而不是在空气中熔炼,原因是 ,以铝为例,写出不能在空气中熔炼的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3.(4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很密切,结合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 。《填化学式)
(2)新买的车内放入几包活性炭可减少异味,其原理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填一具体性质)
(3)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
(4)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的原理是 。
(5)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其中的“铁”指的是 。(填“元素”或“原子”)
(6)“双吸剂”的主要成分是还原铁粉,常用于食品保鲜,其原因是铁粉能吸收空气中的 。(填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7)南山区有“中国硅谷”的美誉,而品体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结构,则构成晶体硅的粒子是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24.(4分)干洗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法国巴黎,以下是某同学所作的有关“干洗”的资料卡,其中有3处错误,请你指出并说明原因.
(1)错误 ;原因 .
(2)错误 ;原因 .
(3)错误 ;原因 .
三.推断题(共1小题)
25.如图所示,A~I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金属氧化物,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为蓝色沉淀,E、H为单质,F为浅绿色溶液,G、I均为各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部分生成物未标出),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D的化学式: 。
(2)写出A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G与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属于 。
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4分,每小题4分)
26.(4分)实验室进行氮气的制取。
①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制备氮气。
方法一:甲处通入空气,乙处玻璃管放入的物质可以是 。
方法二:有同学为了方便,将“乙”处装置改进利用,放入 NH4NO2 进行实验,该方法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②实验反思:
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不相等的原因是 。两者相比较,方法一的优点是 ,方法二的优点是 。
五.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满分24分)
27.(3分)规范使用仪器是实验成功的保障,请结合下列仪器回答问题:
(1)仪器D的名称是 。
(2)给烧杯中的物质加热时,必须用到上述仪器中的 (填序号);
(3)常用作加热少量固体试剂的反应容器是 (填序号),向其中加入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应补充的仪器是 (填名称),加热时容器口应 (填“朝上”“朝下”或“平放”)
28.(8分)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稀盐酸和稀硫酸,以及以下仪器:
(1)请写出图中②的仪器名称: 。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CO2,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药品是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也能生成CO2,该方法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的原因是 。
(3)若补充一种仪器 (填仪器的名称),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9.(5分)验证某混合气体含有CO和H2,并除去含有的少量CO2杂质。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分,观察到C中黑色氧化铜变 ,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现象不能确定混合气体含有H2,他改进实验后证明了混合气体中含有H2.请写出乙同学的实验改进方法和现象 。从环境保护角度,该实验中最后导出的尾气处理方法是 。
(3)丙同学对A装置反应后的溶液成分进行验证,请根据实验现象填写下列空白处:
实验操作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取待测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Na2CO3
Ⅱ.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静置后,再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溶液。
溶液呈红色
溶液中含NaOH
若将Ⅱ中加入的溶液换成 (写化学式),也可得出Ⅱ中相同的结论。
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0.(8分)在学习盐的化学性质时,老师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过滤反应后的混合物.老师要求同学们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请你写出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猜想】
猜想1:滤液中溶质是NaCl;
猜想2: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 (填化学式)的混合物;
猜想3: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明显现象.同学们认为猜想 不成立.
(2)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有 (填实验现象)证明猜想2成立.
【问题讨论】
(1)甲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硫酸钠溶液.你认为甲同学 (填“能”或“不能”)
达到实验目的.
(2)乙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硝酸银溶液.你认为乙同学 (填“能”或“不能”)
达到实验目的.理由是 .
六.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5分)
31.(8分)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某些不法厂商制售劣质汽油的事件,劣质汽油中的甲缩醛(C3H8O2)等物质会损伤汽车并产生有害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相对分子质量
(2)甲缩醛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 .
32.(7分)某补钙药剂的标签主要内容如图所示,现测定该钙片含量是否符合标注,做如下实验:取10片该钙片,放入干燥、洁净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50g某浓度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钙片中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也不和稀盐酸反应,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全部放出),反应后称量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64.5g。
(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质量;
(2)通过计算说明每片钙片实际钙含量。说明是否与标注相符?
(3)试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019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 B.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
C.钢铁生锈 D.水变成水蒸气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潮湿的衣服被晒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水变成水蒸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厨房用品中,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白砂糖 B.豆奶粉 C.甜面酱 D.花生油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解答】解:A、白砂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
B、豆奶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C、甜面酱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D、花生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小美发现荔枝园旁边的水稻叶子发黄,并到下了一下,你认为应该向稻田施用的复合肥是( )
A.CO(NH2)2 B.KCl C.Ca3(PO4)2 D.KNO3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B、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C、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
D、KNO3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20l0年4月5日,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第117号新元素,填补了第116号和118号元素之间的空缺.推测该元素为117号元素的依据是(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中子数和质子数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的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结合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的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故117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由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为117;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故推测该元素为117号元素的依据是核内质子数为117。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的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理解元素概念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归纳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表中的知识归纳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安全常识
B
区分常见物质
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换气扇
进入干枯的深井前﹣做灯火实验
海鲜防腐﹣用甲醛溶液浸泡
涤纶和羊毛纤维﹣点燃并闻气味
食盐和纯碱﹣观察颜色
NaOH和纯碱﹣酚酞溶液
C
日常生活经验
D
燃烧与灭火以及原理
重金属盐中毒﹣食用蛋清、牛奶
制作疏松的蛋糕﹣加入小苏打
硬水软化﹣煮沸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
房屋着火﹣用水灭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森林灭火﹣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天然气的可燃性和打开排气扇能引起电火花、二氧化碳浓度过高造成窒息死亡、甲醛能够破坏生物体中的蛋白质分析判断;
B、根据物质的性质与鉴别方法进行解答;
C、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判断;
D、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分析判断。
【解答】解:A、天然气有可燃性,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进入深井前应该做灯火实验,可以防止因为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造成窒息;甲醛对人体有害,食用甲醛溶液浸泡过的海鲜会影响身体健康;故A不完全正确。
B、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后会有烧焦羽毛的味道,所以可用点燃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涤纶和羊毛纤维;食盐和纯碱都为白色固体,从颜色上无法鉴别;氢氧化钠和纯碱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无法鉴别,故B不完全正确;
C、重金属盐可以使蛋白质变性,所以误食后会中毒,服用大量的蛋清和牛奶后,可以和重金属反应,变为不被吸收的物质,减弱对肠胃的影响;小苏打无毒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糕点疏松多孔,是常用的发酵粉;生活中常用的硬水软化的方法是煮沸,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故C完全正确;
D、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可以隔绝氧气,住宅失火时用水灭火是降低温度,不是降低的着火点,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是隔离可燃物,故D不完全正确。
故选:C。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6.既含有游离态又含有化合态氧元素的物质是( )
A.氧气 B.空气 C.二氧化碳 D.水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叫游离态,氧气是以游离态存在;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叫化合态,二氧化碳、水中氧元素是以化合态存在。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游离态,也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化合态,因为空气中既含有游离态又含有化合态氧元素的物质。
【解答】解:A、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叫游离态,氧气是以游离态存在;故选项错误;
B、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游离态,也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化合态,因为空气中既含有游离态又含有化合态氧元素的物质;故选项正确;
C、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叫化合态,二氧化碳中氧元素是以化合态存在;故选项错误;
D、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叫化合态,水中氧元素是以化合态存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元素的存在形式等,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7.生活中一些物质的近似pH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醋酸
橘子汁
草木灰水
炉具清洁剂
pH
2.5
3.4
11.1
12.4
A.草木灰水显碱性
B.胃酸过多的人少吃橘子
C.醋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上述物质酸性最强的是炉具清洁剂
【分析】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知,醋酸呈酸性,橘子汁呈酸性,草木灰水呈碱性,炉具清洁剂呈碱性,可以据此结合中和反应及酸碱性质来完成解答。
【解答】解:A.草木灰水显碱性的pH为11.1,呈碱性,故说法正确;
B.橘子汁的pH为3.4,呈酸性,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故说法正确;
C.醋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说法正确;
D.碱性溶液pH越大,碱性越强,炉具清洁剂碱性最强,不是酸性,故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类似题目,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8.下列物质若露置于空气中,会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其质量增加的是( )
A.浓盐酸 B.生石灰 C.石灰石 D.浓硫酸
【分析】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反应质量增加,也就是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据此根据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其质量减少,故选项错误。
B、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物质的质量会增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石灰石化学性质稳定,质量基本不变,故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质量增加,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药品在空气中的质量变化(具有挥发性、具有吸水性、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等类型)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A. 蒸发 B. 稀释浓硫酸
C. 点燃酒精灯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分析】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反之则相反。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0.下列对生产、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石油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因为气体分子体积很小
B.冬天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因为分子停止运动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D.温度计里的汞柱下降,因为原子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石油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B、冬天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水分子仍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D、温度计里的汞柱下降,因为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下列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C.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热量
D.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分析】A、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2.下列对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B.保护水资源要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C.电解水时正极端玻璃管中有氢气生成
D.任何物质都能溶于水
【分析】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会污染环境;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
有的物质溶于水,有的物质不溶于水。
【解答】解:A、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该选项说法正确;
B、保护水资源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不能禁止使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电解水时正极端玻璃管中有氧气生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有的物质不溶于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点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B.工业上利用空气来获取氧气
C.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21%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解答】解: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故A说法正确;
B、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来获取氧气,故B说法正确;
C、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大约占21%,故C说法不正确;
D、燃放烟花爆竹能产生污染物,所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故D说法 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所考查的知识属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解答本类题。
14.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一金刚石质地较硬
B.焦炭用来冶炼金属﹣焦炭具有可燃性
C.石墨做电极材料﹣石墨具有导电性
D.木炭可以除异味﹣木炭具有吸附性
【分析】A、根据金刚石的硬度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焦炭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石墨具有导电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金刚石坚硬无比,金刚石常用来裁玻璃,故选项说法正确。
B、焦炭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故选项说法错误。
C、石墨具有导电性,石墨常用作电极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木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吸除异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如图是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由此得不到的信息是( )
A.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
B.硒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D.硒是非金属元素
【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解答】解:A、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该选项说法正确;
B、不知道硒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因此无法确定硒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还是易得到电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硒是非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d点的意义是t2℃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B.t2℃时A、B、C的等质量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顺序是A=C>B
C.若要将图中“b”点表示A的溶液情况变为“c”点,宜采取的方法是恒温蒸发溶剂或降温
D.若将t3℃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三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C>A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d点的意义是:t2℃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故A正确;
B、t2℃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A、B、C的等质量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顺序是A=C>B,故B正确;
C、b点表示A的不饱和溶液,c点表示A的变化溶液,所以若要将图中“b”点表示A的溶液情况变为“c”点,宜采取的方法是恒温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故C错误;
D、t1℃,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物质的溶解度与t3℃时,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较大温度,A、B物质的溶解度减小,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应该按照t3℃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若将t3℃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三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C=A,故D错误。
故选:C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7.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所以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B.金属都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为金属
C.在化学反应中。CO和H2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CO和H2都具有还原性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一定是中和反应
【分析】A.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B.根据能导电的物质的种类分析;
C.根据在化学反应中,CO和H2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进行分析判断;
D.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解答】解:A.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例如中子不显电性,故错误;
B.金属都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例如石墨能导电属于非金属,故错误;
C.在化学反应中,CO和H2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CO和H2都具有还原性,故正确;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所考查的知识属于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解答时注意一些物质的特殊性。
1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
A
NaCl溶液
CuCl2
KOH溶液
过滤
B
MnO2
KCl
水
过滤
C
CaCO3
CaO
稀盐酸
过滤
D
CO2
HCl
NaOH溶液
洗气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CuCl2能与K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9.如图,将足量的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放入左、右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稀盐酸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U型管内为水,初始液面相平,反应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U型管中液面一定相平
B.U型管中液面可能左升右降
C.两试管中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
D.右试管中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分析】根据锌、铁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金属均有剩余,所以盐酸全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亚铁盐溶液显浅绿色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锌、铁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金属均有剩余,所以盐酸全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亚铁盐溶液显浅绿色,所以
A、通过分析题中的反应可知,金属均有剩余,所以盐酸全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氢气的体积也相等,U形管两端的气体体积变化相等,所以U型管中液面不变,故A正确;
B、通过分析题中的反应可知,金属均有剩余,所以盐酸全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氢气的体积也相等,U形管两端的气体体积变化相等,所以U型管中液面不变,故B错误;
C、通过分析题中的反应可知,金属均有剩余,所以盐酸全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置换相同质量的氢气,所用的铁和锌的质量不等,所以两试管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不相等,故C错误;
D、铁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亚铁盐溶液显浅绿色,所以反应后右试管中溶液为浅绿色,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的反应原理和各物质之间的反应,然后结合题中所给的条件和选项进行逐一的判断即可。
20.现有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10g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得到9g水,则混合气体中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是( )
A.1:9 B.1:4 C.1:8 D.2:3
【分析】根据充分反应后生成9g水,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1g氢气和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g水,则有1g有剩余的气体存在,则有两种可能:①剩余气体为氢气;②剩余气体为氧气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设参加反应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分别为x,y;
2H2+O22H2O,
4 32 36
x y 9g
x=1g,y=8g
①若剩余气体为氢气,则混合气体中有2g氢气和8g氧气;则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1:4;
②若剩余气体为氧气,则混合气体中有1g氢气和9g氧气,则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9;
故选:A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二.填空题(共4小题,满分17分)
21.(3分)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铁离子 2Fe3+ 。
(2)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2O3 。
(3)最简单的有机物 CH4 。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N2 。
【分析】(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3)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进行分析解答。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铁离子可表示为2Fe3+。
(2)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2O3。
(3)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其化学式为:N2。
故答案为:
(1)2Fe3+;
(2)2O3;
(3)CH4;
(4)N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6分)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的高铁、共享单车、网购、移动支付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1)高铁座椅上常用到耐磨、耐腐蚀的涤纶,涤纶属于 合成 (填“天然”或“合成”)材料;列车员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涤剂的 乳化 作用。
(2)共享单车(自行车)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这种方式践行了低碳理念。“低碳”就是较低的 CO2 (填化学式)排放。
(3)网购比传统购物更便捷。小明通过“饿了么”网站订了外卖套餐:红烧肉、蒜蓉西兰花、米饭、鲜榨橙汁,其中富含淀粉(糖类)的食物是 米饭 ,橙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引起 坏血病 。
(4)很多手机外壳属于合金材料。小明了解到镁铝合金在熔炼时选择真空环境而不是在空气中熔炼,原因是 镁和铝易与氧气反应 ,以铝为例,写出不能在空气中熔炼的原理 4Al+3O22Al2O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分析】(1)根据材料的分类以及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低碳”的含义来分析;
(3)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以及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4)根据金属的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1)涤纶是一种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洗涤剂对油污起到了乳化作用;故填:合成;乳化;
(2)。“低碳”就是较低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故填:CO2;
(3)米饭富含淀粉,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引起坏血病;故填:米饭;坏血病;
(4)镁和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在空气中加热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以镁铝合金在熔炼时选择真空环境而不是在空气中熔炼;铝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铝;故填:镁和铝易与氧气反应;4Al+3O22Al2O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
23.(4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很密切,结合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 H2 。《填化学式)
(2)新买的车内放入几包活性炭可减少异味,其原理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吸附性 。(填一具体性质)
(3)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CO2 。(填化学式)
(4)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的原理是 隔绝氧气 。
(5)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其中的“铁”指的是 元素 。(填“元素”或“原子”)
(6)“双吸剂”的主要成分是还原铁粉,常用于食品保鲜,其原因是铁粉能吸收空气中的 H2O、O2 。(填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7)南山区有“中国硅谷”的美誉,而品体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结构,则构成晶体硅的粒子是 原子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分析】(1)根据燃料燃烧后的产物来分析;
(2)根据活性炭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来分析;
(4)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5)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6)根据铁的锈蚀条件来分析;
(7)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解答】解:(1)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故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氢气;故填:H2;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填:吸附性;
(3)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填:CO2;
(4)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盖灭,可以隔绝氧气,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填:隔绝氧气;
(5)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其中的“铁”指的是元素;故填:元素;
(6)“双吸剂”的主要成分是还原铁粉,常用于食品保鲜,其原因是铁粉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和氧气;故填:H2O、O2;
(7)品体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结构,则构成晶体硅的粒子是硅原子;故填:原子。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常见物质的性质以及应用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
24.(4分)干洗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法国巴黎,以下是某同学所作的有关“干洗”的资料卡,其中有3处错误,请你指出并说明原因.
(1)错误 物理性质有挥发性差、不易燃 ;原因 不易燃属于化学性质 .
(2)错误 发生物理变化 ;原因 四氯乙烯遇水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
(3)错误 大量使用氟利昂溶剂干洗剂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原因 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不易燃,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四氯乙烯遇水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故填:(1)物理性质有挥发性差、不易燃;不易燃属于化学性质;
(2)发生物理变化;四氯乙烯遇水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3)大量使用氟利昂溶剂干洗剂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三.推断题(共1小题)
25.如图所示,A~I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金属氧化物,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为蓝色沉淀,E、H为单质,F为浅绿色溶液,G、I均为各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部分生成物未标出),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D的化学式: Cu(OH)2 。
(2)写出A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
(3)写出G与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Cu+FeSO4 ;反应类型属于 置换反应 。
【分析】根据A﹣I为九年级化学所学的物质,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C是碳酸钙,D为蓝色沉淀,所以D是氢氧化铜沉淀,E、H为单质,F为浅绿色溶液,所以H是铁,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E是铜,G可以是硫酸铜,F是硫酸亚铁,A为金属氧化物,A和水反应生成B会与I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A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B是氢氧化钙,I是碳酸钠,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I为九年级化学所学的物质,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C是碳酸钙,D为蓝色沉淀,所以D是氢氧化铜沉淀,E、H为单质,F为浅绿色溶液,所以H是铁,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E是铜,G可以是硫酸铜,F是硫酸亚铁,A为金属氧化物,A和水反应生成B会与I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A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B是氢氧化钙,I是碳酸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D是Cu(OH)2;
(2)A与H2O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3)G与H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1)Cu(OH)2;
(2)CaO+H2O=Ca(OH)2;
(3)Fe+CuSO4=Cu+FeSO4(或Fe+CuCl2=Cu+FeCl2),置换反应。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4分,每小题4分)
26.(4分)实验室进行氮气的制取。
①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制备氮气。
方法一:甲处通入空气,乙处玻璃管放入的物质可以是 铜粉 。
方法二:有同学为了方便,将“乙”处装置改进利用,放入 NH4NO2 进行实验,该方法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产物中有水生成,易造成试管破裂 。
②实验反思:
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不相等的原因是 方法一中获得的氮气中含有稀有气体等其他物质 。两者相比较,方法一的优点是 原料易得 ,方法二的优点是 获得的氮气较纯净 。
【分析】①根据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硝酸铵在加热的条件下会生成氮气、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②根据不同装置中的产物进行分析。
【解答】解:①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所以方法一:甲处通入空气,乙处玻璃管放入的物质可以是铜;
硝酸铵在加热的条件下会生成氮气、水和氧气,所以方法二:有同学为了方便,将“乙”处装置改进利用,放入 NH4NO2 进行实验,该方法可能造成的后果是:产物中有水生成,易造成试管破裂;
②装置一中的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铜吸收氧气,但是稀有气体等杂质不能除去,所以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不相等的原因是:方法一中获得的氮气中含有稀有气体等其他物质。两者相比较,方法一的优点是:原料易得,方法二的优点是:获得的氮气较纯净。
故答案为:①铁粉、铜粉等;产物中有水生成,易造成试管破裂;
②方法一中获得的氮气中含有稀有气体等其他物质;原料易得;获得的氮气较纯净。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五.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满分24分)
27.(3分)规范使用仪器是实验成功的保障,请结合下列仪器回答问题:
(1)仪器D的名称是 玻璃棒 。
(2)给烧杯中的物质加热时,必须用到上述仪器中的 E (填序号);
(3)常用作加热少量固体试剂的反应容器是 A (填序号),向其中加入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应补充的仪器是 药匙 (填名称),加热时容器口应 朝下 (填“朝上”“朝下”或“平放”)
【分析】根据仪器的名称、主要用途、使用方法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仪器D是玻璃棒;故填:玻璃棒;
(2)给烧杯中的物质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故填:E;
(3)试管可用作加热少量固体试剂的反应容器;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药品时,需要用到药匙;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需要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故填:A;药匙;朝下。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常见仪器的名称、作用等常识,同学们一定要了然于心。
28.(8分)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稀盐酸和稀硫酸,以及以下仪器:
(1)请写出图中②的仪器名称: 试管 。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CO2,你选择的仪器是 ①③④⑤ (填序号),药品是 石灰石和稀盐酸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 Ca(OH)2+CO2=Ca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也能生成CO2,该方法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的原因是 如果氧气有剩余,导致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 。
(3)若补充一种仪器 酒精灯 (填仪器的名称),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ClO32KCl+3O2↑ 。
【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固液体常温型发生装置,收集时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所以选择的仪器是①④⑤③,药品选择石灰石和稀盐酸;
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
碳和氧气点燃虽然也能生成二氧化碳,但由于有氧气参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会混有氧气,使生成的气体不纯;
若实验室制取氧气,药品中只能选择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这两种物质需要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所以需要补充的仪器是酒精灯。
【解答】解:(1)图中②的仪器名称是试管。
故填:试管。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CO2,选择的仪器是①③④⑤,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导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也能生成CO2,该方法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的原因是如果氧气有剩余,导致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
故填:①③④⑤;石灰石和稀盐酸;Ca(OH)2+CO2=CaCO3↓+H2O;如果氧气有剩余,导致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
(3)若补充酒精灯,再利用仪器②③⑥⑦⑧,利用药品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可以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
故填:酒精灯;2KClO32KCl+3O2↑。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9.(5分)验证某混合气体含有CO和H2,并除去含有的少量CO2杂质。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除去二氧化碳 ,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分,观察到C中黑色氧化铜变 红色 ,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2)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现象不能确定混合气体含有H2,他改进实验后证明了混合气体中含有H2.请写出乙同学的实验改进方法和现象 在C和D之间加无水硫酸铜干燥装置,白色变蓝色 。从环境保护角度,该实验中最后导出的尾气处理方法是 点燃或收集 。
(3)丙同学对A装置反应后的溶液成分进行验证,请根据实验现象填写下列空白处:
实验操作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取待测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Na2CO3
Ⅱ.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静置后,再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溶液。
溶液呈红色
溶液中含NaOH
若将Ⅱ中加入的溶液换成 CuSO4 (写化学式),也可得出Ⅱ中相同的结论。
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uSO4=Cu(OH)2↓+Na2SO4 。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分析作用根据一氧化碳、氢气具有还原性分析C中实验的现象,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中黑色氧化铜与H2反应会生产水分,改进实验后用硫酸铜粉末证明了混合气体中含有H2: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有水产生;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该实验中最后导出的尾气处理方法;
(3)根据物质的性质可以判断鉴别物质的方法。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推测加入的试剂;
【解答】解:已知“某混合气体含有CO和H2,并除去含有的少量CO2杂质”。则进行实验:
(1)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分,干燥作用;由于一氧化碳和氢气具有还原性,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所以观察到C中黑色氧化铜变变红,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可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2)因为“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有水产生”,实验改进方法和现象在C和D之间加无水硫酸铜干燥装置,白色变蓝色,则说明有水生成。从环境保护角度(一氧化碳有毒),则该实验中最后导出的尾气处理方法是点燃或收集;
(3)对A装置反应后的溶液成分进行验证,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推测加入的试剂:考虑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考虑氢氧化钠溶液为碱性,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故:
实验操作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取待测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 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Na2CO3
Ⅱ.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静置后,再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溶液。
溶液呈红色
溶液中含NaOH
若将Ⅱ中加入的溶液换成CuSO4,也可得出Ⅱ中相同的结论,因为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故可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
故答案为:
①除去二氧化碳;变红;CO2+Ca(OH)2═CaCO3↓+H2O;
②在C和D之间加无水硫酸铜干燥装置,白色变蓝色;点燃或收集。
③CuSO4. 2NaOH+CuSO4═Cu(OH)2↓+Na2SO4。
【点评】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并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能力。所以,对化学实验不仅要认真观察,还应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30.(8分)在学习盐的化学性质时,老师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过滤反应后的混合物.老师要求同学们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请你写出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BaCl2=BaCO3↓+2NaCl .
【提出猜想】
猜想1:滤液中溶质是NaCl;
猜想2: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 BaCl2 (填化学式)的混合物;
猜想3: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明显现象.同学们认为猜想 3 不成立.
(2)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有 白色沉淀生成 (填实验现象)证明猜想2成立.
【问题讨论】
(1)甲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硫酸钠溶液.你认为甲同学 能 (填“能”或“不能”)
达到实验目的.
(2)乙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硝酸银溶液.你认为乙同学 不能 (填“能”或“不能”)
达到实验目的.理由是 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也能够生成白色沉淀 .
【分析】【查阅资料】根据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
【提出猜想】根据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在反应过程中,如果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则滤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若Na2CO3有剩余,则溶液中的溶质除了NaCl还有Na2CO3;若BaCl2有剩余,则溶液中的溶质除了NaCl还有BaCl2进行分析;
【实验探究】
(1)根据【查阅资料】可知: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钡溶液显中性,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由于“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里面没有碱性的物质进行分析;
(2)根据结论是猜想2成立,也就是证明滤液中溶质有:NaCl还有BaCl2,加入Na2CO3溶液后,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可观察到有白色的碳酸钡沉淀生成进行分析;
【问题讨论】(1)根据证明滤液中溶质有:NaCl还有BaCl2,加入Na2SO4溶液后,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BaSO4)生成进行分析;
(2)根据证明滤液中溶质有:NaCl还有BaCl2,加入AgNO3溶液后,NaCl和BaCl2都能和AgNO3反应生成沉淀进行分析.
【解答】解:【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
【提出猜想】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在反应过程中,如果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则滤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若Na2CO3有剩余,则溶液中的溶质除了NaCl还有Na2CO3;若BaCl2有剩余,则溶液中的溶质除了NaCl还有BaCl2;
【实验探究】
(1)由【查阅资料】可知: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钡溶液显中性,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由于“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里面没有碱性的物质,由题意可知:溶液中没有显碱性的碳酸钠;同学们认为猜想3不成立;
(2)由于结论是猜想2成立,也就是证明滤液中溶质有:NaCl还有BaCl2,加入Na2CO3溶液后,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问题讨论】(1)证明滤液中溶质有:NaCl还有BaCl2,加入Na2SO4溶液后,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4+BaCl2═BaSO4↓+2NaCl;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BaSO4)生成;所以甲同学能达到实验目的;
(2)证明滤液中溶质有:NaCl还有BaCl2,加入AgNO3溶液后,NaCl和BaCl2都能和AgNO3反应生成沉淀.NaCl和AgNO3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BaCl2和AgNO3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钡,化学方程式为:BaCl2+2AgNO3═2AgCl↓+Ba(NO3)2;无法证明溶液中含有BaCl2;所以乙同学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理由是: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也能够生成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查阅资料】Na2CO3+BaCl2=BaCO3↓+2NaCl;
【提出猜想】BaCl2;
【实验探究】
(1)3;
(2)白色沉淀生成;
【问题讨论】
(1)能,
(2)不能,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也能够生成白色沉淀.
【点评】本题考查的重点是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物质的存在情况,由此可知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的重要性,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六.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5分)
31.(8分)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某些不法厂商制售劣质汽油的事件,劣质汽油中的甲缩醛(C3H8O2)等物质会损伤汽车并产生有害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相对分子质量 76
(2)甲缩醛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 47.4% .
【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8+16×2=76.
(2)甲缩醛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100%≈47.4%.
故答案为:(1)76;(2)47.4%.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2.(7分)某补钙药剂的标签主要内容如图所示,现测定该钙片含量是否符合标注,做如下实验:取10片该钙片,放入干燥、洁净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50g某浓度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钙片中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也不和稀盐酸反应,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全部放出),反应后称量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64.5g。
(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质量;
(2)通过计算说明每片钙片实际钙含量。说明是否与标注相符?
(3)试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分析】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质量可以计算碳酸钙和氯化氢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和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
【解答】解:(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g×10+50g﹣64.5g=5.5g,
答:生成了5.5g二氧化碳。
(2)设10片片剂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消耗盐酸中的氯化氢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44
x y 5.5g
==,
x=12.5g,y=9.125g,
每片中钙含量是:12.5g×÷10=0.5g<0.6g,
由计算比较可知,实际钙含量与标注不相符。
(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8.25%,
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
【点评】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磷肥的是,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化学真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90分钟;,全卷共五道大题,总分10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判断与选择,填空与简答,分析与推断,实验与探究,计算与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