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 机械运动 易错点及专题训练(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 机械运动 易错点及专题训练(含解析)第1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 机械运动 易错点及专题训练(含解析)第2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 机械运动 易错点及专题训练(含解析)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 机械运动 易错点及专题训练(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 机械运动 易错点及专题训练(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诗,5m/s,4h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5 机械运动 易错点
    易错点1 从长度测量的数据反推刻度尺的分度值容易出错
    测量长度,记录数据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对于一个测量数据,要知道测量时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则需透彻理解长度测量的读数规则.
    易错点2 认为误差是错误
    在测量各类物理量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误差是不能消除的,但可以尽量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等造成的,是不该发生且能够避免的.
    1.关于长度的测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长度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线量起
    B.测量物体的长度,选用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
    C.测量方法不正确会造成误差
    D.在进行长度测量时,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解析】A、零刻线已磨损的刻度尺,可以从其他没有磨损的刻线起测量,故A错误;
    B、测量长度时,根据需要选择的合适的分度值,并不是越小越好,故B错误;
    C、测量方法不正确会造成错误,不是误差,故C错误;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易错点3 认为平均速度是速度的平均值
    平均速度是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快慢程度,数值上等于物体运动的总路程与物体在这段路程上所用总时间的比值.例如,某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1,在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2,则物体在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而不是速度平均值
    2.一个物体从甲地运动到乙地,如果前一半路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20m/s,后一半路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30m/s,则该物体全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
    A.10m/s B.12m/s C.24m/s D.25m/s
    【解析】设总路程为s,则前、后一半路程均为,
    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1==,
    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2==,
    物体全程时间t=t1+t2,
    全程平均速度v======24m/s。
    故选:C。
    易错点4 对长度、时间和速度的估测和估算不准
    对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选项.
    3.小红坐在匀速行驶的小汽车内,发现前方路旁停着一辆普通大客车,观测到自己经过大客车的时间约为1s,则小汽车的速度最接近于(  )
    A.10km/h B.40km/h C.70km/h D.100km/h
    【解析】
    大客车的长度L=10m,小红经过大客车行驶的路程,即小汽车运动的路程s=L=10m,
    小汽车的速度:
    v===10m/s=36km/h,
    最接近于B选项。
    故选:B。
    易错点5 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时出错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只有选定了参照物,才能确定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4.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则下列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
    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
    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慢
    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快
    【解析】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A正确;
    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B正确;
    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慢,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向西运动,没可能向东,故C错误;
    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快,自己车速度较慢,则以自己车为参照物,两列车都向西运动,有可能,故D正确。
    故选:C。
    易错点6 对s-t和v-t图象的物理意义理解错误
    机械运动中常见的图象有s-t与v-t图象两种,能形象直观地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同学们要会区分s-t与v-t图线的不同之处,熟练地掌握图象中s-t与v-t图线的物理意义.
    5.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秒时两线相交,则由图象可知(  )

    A.两物体在t=5秒时一定相遇
    B.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
    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
    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解析】A、s﹣t图象中两线相交表示两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题中没有说明运动方向,则t=5s时不一定能相遇。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等于乙。故B错误;
    C、s﹣t图象仅描述直线运动,甲物体的运动图象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由图象看出甲物体的图象是一条曲线,表示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易错点7 不能区分机械运动与其他形式的运动
    机械运动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关键是看它与参照物之间有无位置的变化,如果它们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就说该物体没有运动部分同学把机械运动与心理活动、生命运动、电磁运动等非机械运动的概念搞混淆了,实际是对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不透.
    6.下列所列举的一些关于运动的事例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足球运动员在操场上奔驰
    B.房屋、山等随地球转动
    C.铁块被火加热
    D.流星划破夜空
    【解析】A、足球场上的运动员相对于地面位置一直在发生改变;因此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B、房屋、山等随地球转动,相对于太阳而言,地球和太阳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因此房屋、山等以及地球都在做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C、铁块被火加热,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剧烈,但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不属于机械运动。符合题意。
    D、流星相对于天空位置发生了改变,因此流星在做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易错点8 不能正确选择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当我们选择某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时,它是静止的;但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时,它又是运动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描述某物体的运动状态时,选择哪个物体作参照物,原则上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无形之物作参照物,如天空,也不能选研究对象自身为参照物,这样研究对象就永恒静止了.
    7.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在诗人看来云是不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岸边的江堤 B.江边的树 C.树上的飞花 D.诗人的小船
    【解析】最后一句“不知云与我俱东”可知,相对于地面来说,诗人与云都是向东运动的,也就是说,二者的运动状态相同,相对静止。所以诗人以自己乘坐的小船为参照物看云时,会出现“卧看满天云不动”的效果。
    故选:D。
    【专题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操作不正确造成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无关
    D.随着科学的发展,误差将会完全消除
    【解析】
    A、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错误,而不是误差,故A错误;
    B、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故B正确;
    C、误差的产生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与测量的人和测量的方法都有关系,故C错误;
    D、随着科学的发展,误差只能尽量的减小,不能消除,故D错误。
    故选:B。
    2.如图所示,小红乘坐的是火车甲,车窗外看到的是火车乙。根据图示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甲火车为参照物,乙火车一定是运动的
    B.以乙火车为参照物,甲火车一定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甲火车一定是静止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乙火车一定是运动的
    【解析】A、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车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甲火车为参照物,乙火车一定是运动的,故A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车的位置在发生变化,以乙火车为参照物,甲火车一定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地面为参照物,两列火车可能都是运动的,也可能一辆是静止的,一辆是运动的,故C错误;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乙火车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A。
    3.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10s物体的平均速度是0.5m/s
    B.物体在20s内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C.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0.5m/s
    D.物体在OA段平均速度比BC段的平均速度大
    【解析】
    A、由图像知,物体运动前10s通过的路程是2.5m,所以前10s物体的平均速度:v===0.25m/s,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物体在5~10s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物体在20s内不是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由图像知,物体运动20s内通过的路程为4m,所以20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v′===0.2m/s,故C错误;
    D、由图像可知,物体在0~5s内通过的路程为2.5m,10s~2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4m﹣2.5m=1.5m,
    由v=可得,物体在0~5s内的平均速度大于10s~20s内的平均速度,即物体在OA段平均速度比BC段的平均速度大,故D正确。
    故选:D。
    4.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起点向北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公式v=,甲车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在整个运动过程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始终向北运动
    C.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一定为25s
    D.甲车在0~20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0~40s内的平均速度
    【解析】A、由图可知,甲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相等,因此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故A错误;
    B、据图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加速运动,甲车的速度一开始大于乙车的速度,后来乙车速度大于甲车,所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不可能做始终向北运动,故B错误;
    C、与图乙可知,乙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所以乙车是做变速直线运动,到达600m处的时间在20~30s之间,无法确定具体的时间,故C错误;
    D、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车20s内通过的路程为600m,0~20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v甲′===30m/s,
    乙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是1200m,则乙车0~40s内的平均速度v乙′===30m/s,v甲′=v乙′,故D正确。
    故选:D。
    5.甲物体的速度是108km/h,乙物体的速度是20m/s,丙物体1分钟内通过的路程是1500m,比较可知(  )
    A.三个物体运动得一样快 B.丙物体运动得快
    C.乙物体运动得快 D.甲物体运动得快
    【解析】甲的速度:v甲=108km/h=30m/s;
    乙的速度:v乙=20m/s;
    丙的速度:v丙===25m/s。
    比较可知,v甲>v丙>v乙,甲物体运动得最快。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3小题)
    6.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83s的成绩名列小组第一,打破百米亚洲纪录,顺利挺进东京奥运会百米决赛,并在决赛中以9.98s成绩名列第六。半决赛和决赛中苏炳添的起跑反应时间分别为0.142s和0.167s,如果不计算起跑反应时间,苏炳添决赛的平均速度为  10.2 m/s(保留一位小数),决赛的平均速度  小于 (选填“大于”或“小于”)半决赛的平均速度。
    【解析】
    苏炳添决赛的平均速度:v==≈10.2m/s;
    半决赛的平均速度:v′==≈10.3m/s;
    故决赛的平均速度小于半决赛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10.2;小于。
    7.如图是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甲图的方法是相同时间比路程,乙图的方法是: 相同路程比时间 。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v=,这种方法与图中  甲 (选填“甲”或“乙”)研究方法相同。若乙图中自行车速度用v1表示,摩托车速度用v2表示,则自行车与摩托车的速度之比是v1:v2= 1:2 。
    【解析】(1)由图乙可知,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的路程相同,摩托车运动的时间小于自行车运动的时间,所以摩托车的速度大,运动的快。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相同路程比时间;
    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公式为v=,这种方法与甲方法是相同的。
    (2)根据题意和图示可知,自行车与摩托车的路程之比为s1:s2=1:1,时间之比为t1:t2=20min:10min=2:1,
    则自行车与摩托车的速度之比是v1:v2=:=×=×=1:2。
    故答案为:相同路程比时间;甲;1:2。
    8.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均向东运动,他们运动的图像如图(a)、(b)所示,由图可知,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得  快 (选填“快”或“慢”);甲同学的速度为  5 m/s,以甲同学为参照物,丙同学向  西 (选填“东”或“西”)运动。

    【解析】
    (1)根据图(a)可知,甲乙同学运动的s﹣t图像都为斜线,即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5s时,甲同学前进了25m,而乙同学前进了25m﹣10m=15m,即相同时间内,甲同学前进的路程多,所以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得快。
    (2)根据图像(a)可知在5s时,甲前进的路程为s甲=25m,
    所以甲同学的速度为:v甲===5m/s,
    由图像(b)可知,丙同学的速度为:v丙=4m/s,
    比较可知,甲同学的速度大于丙同学的速度,因他们在平直的路面上均向东运动,
    所以,以甲同学为参照物,丙同学向西运动。
    故填:快;5;西。
    专题8 机械运动 易错题型训练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
    B.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一定是向南运动
    D.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
    【解析】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甲车的运动有5种情况:①甲车不动,乙车向北运动;②乙车不动,甲车向南运动;③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④甲车向北运动,乙车也向北运动,但甲车比乙车慢;⑤甲车向南运动,乙车也向南运动,但甲车比乙车快;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可能静止也可能先北运动,也可能向南运动,故A错误;
    B、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甲车可能静止,也可能运动,故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不一定是静止的,故B错误;
    C、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可能静止也可能向北运动,也可能向南运动,故C错误;
    D、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2.下列诗词中都蕴涵着物理知识,能体现“物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是(  )
    A.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B.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C.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解析】
    A、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整个院子里都能闻到蔷薇花的香味,是气体分子运动的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
    B、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气体和液体中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
    C、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只能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故C不符合题意;
    D、以“帆船”为参照物,“青山”和“帆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青山”是运动的;以“河岸”为参照物,“青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青山”是静止的;所以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圆形物体的直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
    A、刻度尺的零刻线没有与桌面对齐,故A错误;
    B、没把三角尺的直角边与刻度尺靠紧,无法确定直径的大小,故B错误;
    CD、测量圆形物体的直径,需要用两只直角三角板把圆柱体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用末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减去起始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即可得出圆柱体的直径;C图中左边三角尺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4.关于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用v=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B.不能用v=表示单位路程内所用的时间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C.v=是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越大,运动就越快
    D.v=是用单位路程内所用的时间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越大,运动就越快
    【解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v=是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越大,表示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就越快;
    v=是用单位路程内所用的时间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越小,表示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就越快。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某同学利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八年级物理课本长度时,得到下列5个数据:25.99cm、25.98cm、25.53cm、26.00cm、26.01cm。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课本长度为25.995cm
    B.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
    C.第三个数据是错误的
    D.多次测量目的是减少误差
    【解析】
    五次测量结果分别是25.99cm、25.98cm、25.53cm、26.00cm、26.01cm,因此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第三个数据25.53cm与其它四个值偏差较大,这不是读数误差造成的,而是读数错误,即该数据错误,应去掉;物理实验中,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所以物体的长度L=×(25.99cm+25.98cm+26.00cm+26.01cm)≈26.00cm;综上所述,A错误,BCD正确。
    故选:A。
    6.如图,河岸平行,河内水速保持v不变,在河的南岸P处同时开出甲、乙两艘小船,小船相对于水的速度均为u,船头分别指向对岸下游的A、B两点,两船分别到达对岸B、C两点处,则(  )

    A.AB<BC
    B.AB>BC
    C.AB=BC
    D.由于不知道v、u之间的大小关系,无法判断AB与BC的大小关系
    【解析】如图所示,

    根据题意对小船进行速度合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显然AB<BC,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小李和小王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李都比小王提前10m到达终点,若让小李远离起点10m,小王仍在起点处同时起跑,两人仍按原速运动,则(  )
    A.同时到达终点 B.小王先到达终点
    C.小李先到达终点 D.不能确定
    【解析】
    设小李跑100m路程用的时间为t,则小李的速度为:v1=,
    每次小李都比小王提前10m到达终点,则小王的速度为:v2==,
    第2次比赛到达终点时,小李通过的路程s1′=100m+10m=110m,小王通过的路程s2′=100m,
    因为速度不变,由v=可知,
    小李用时:t1′===t,
    小王用时:t2′===t,
    因为t<t,即t1′<t2′,所以小李先到达终点。
    故选:C。
    8.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随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对两木块运动情况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上方的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间隔时间都相等
    B.t4﹣t5两木块通过的路程都相等,所以它们的速度也在任何时刻都相等
    C.t1﹣t7上方木块始终比下方木块运动快
    D.下方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相等时间通过的路程相等
    【解析】
    AD、上面木块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不相等,故上面木块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下面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路程相等,故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D正确;
    B、由图可知,在t4﹣t5的时间内,两木块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上面的木块做加速运动,所以上面木块的速度是变化的,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在t1〜t7的时间内,上方木块开始的速度小于下方木块的速度,t4后上方木块开始的速度大于下方木块的速度,故C错误。
    故选:D。
    9.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A.两同学相遇时甲行驶了4km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1.5倍
    D.整个过程乙的平均速度是甲平均速度的2倍
    【解析】A、由图象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在10min是两同学相遇,相遇时甲行驶了4km﹣1km=3km,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甲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3km,相遇前甲的速度是v甲===0.3km/min;
    乙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1km,相遇前乙的速度是v乙===0.1km/min,则v甲=3v乙,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相遇后甲15min﹣10min=5min经过的路程为1km,速度v甲′===0.2km/min,v甲=1.5v甲′,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甲经过的总路程为4km,总时间为15min,甲的平均速度为v甲平===km/min;
    乙经过的总路程为2km,总时间为15min,甲的平均速度为v乙平===km/min;
    所以,v甲平=2v乙平,故D错误。
    故选:C。
    10.两艘潜水艇相距l,以相同的速度v沿一直线航行。后艇的水声定位器发出一声音信号到达前艇并被反射回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v0,则后艇从发出信号到收到回声信号的时间为(  )
    A. B.
    C. D.
    【解析】设后艇发出声音信号到达前艇的时间为t1,声音由前艇反射回后艇所经历的时间为t2,
    因l一定,两艘潜艇保持相同的速度v同向前进,
    信号向前面的艇传播时,相对前面潜水艇的速度为:v0﹣v,
    到达前面潜水艇的时间为:
    t1=,
    信号返回时,相对后潜水艇的速度为:v0+v,
    到达后潜水艇的时间为:
    t2=。
    则总时间为:
    t=t1+t2=+=。
    故选:B。
    11.如图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对该物体在0~5s内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①物体在5s内运动的路程为2m
    ②物体在3~5s内通过的路程是0~1s内通过路程的2倍
    ③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0.4m/s
    ④物体在1~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④正确
    【解析】①由s﹣t图像可知,当t=5s时,路程s=2m,即物体在5s内运动的路程为2m,故①正确;
    ②由图像知:物体在3s~5s内通过的路程为1m,0~1s内物体通过路程为1m,故物体在3s~5s内通过的路程与0~1s内通过路程相等,故②错误;
    ③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v===0.4m/s,故③正确;
    ④由s﹣t图像可知,在1s~3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处于静止状态,故④错误;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①③正确。
    故选:C。
    12.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机械运动图象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图表明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该图是小车从光滑斜面上滑下过程中的速度情况
    C.该图中甲、乙两车在第10s相遇,0~20s乙车的平均速度为1m/s
    D.该图中在5 s~15 s物体的运动速度是6m/s
    【解析】
    A、甲图为s﹣t图象,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故A错误;
    B、乙图为v﹣t图象,表示小车的速度先变小后变大,而小车从光滑斜面上滑下过程中的速度越来越大,故B错误;
    C、由图象看出两车在第10秒钟时路程相同,即两车相遇;
    由图象可知,乙车从0到20s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20m,则乙车的平均速度v乙===1m/s,故C正确;
    D、由s﹣t图象可知,在5s~15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的路程s=6m﹣2m=4m,运动的时间t=15s﹣5s=10s,
    则物体运动的速度:v===0.4m/s,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电动平衡车深受年轻人喜爱,行驶时若以车为参照物,车上的人是 静止 的;出于安全考虑,平衡车限速15km/h,“15km/h”是指平衡车安全行驶过程中的 最大速度 (选填“平均速度”或“最大速度”),以该速度在水平路面行驶3km,用时 0.2 h。
    【解析】
    (1)平衡车在行驶过程中,以车为参照物,车上的人相对于车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2)平衡车限速15km/h,“15km/h”是指平衡车安全行驶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3)由v=可得,电动平衡车在水平路面行驶3km,需要的时间为:t===0.2h。
    故答案为:静止;最大速度;0.2。
    14.鲁南高铁费县浚河大桥,主跨长为1140m,一列300m的高铁匀速通过大桥的时间为18s,则高铁的速度为 80 m/s;若以高铁为参照物,大桥是  运动 的。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  乙 刻度尺,所测物块的长度为  2.75 cm。

    【解析】(1)高铁通过大桥行驶的距离:s=L桥+L车=1140m+300m=1440m;
    则高铁的速度为:v===80m/s;
    (2)若以高铁为参照物,大桥与高铁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大桥是运动的;
    (3)由图可知,甲刻度尺上1cm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5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5cm;
    乙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使用B刻度尺测量较准确;
    物块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2.75cm对齐,所以物块的长度为L=2.75cm。
    故答案为:80;运动;乙;2.75。
    15.如图1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3.00 cm;如图2所示,符合长度测量要求的是  乙 ;如图3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337.5 s。

    【解析】
    (1)由图1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3.50cm对齐,右侧与6.50cm对齐,物体的长度是6.50cm﹣3.50cm=3.00cm;
    由图2可知,甲刻度尺的刻线没有紧靠被测物体,乙刻度尺的刻线紧靠被测物体,所以符合长度测量要求的是图乙;
    (2)由图3可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30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秒表的读数为300s+37.5s=337.5s。
    故答案为:3.00;乙;337.5。
    16.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甲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图乙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中,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C (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解析】
    (1)相机拍照间隔的时间是相同的,由图可知:在相等的间隔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逐渐变大,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2)由照片中小球的运动轨迹可知,小球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图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变速;(2)C。
    17.短跑运动员5s内跑了40m,羚羊2min内奔跑2.4km,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序是:
     运动员 < 汽车 < 羚羊 。
    【解析】运动员的速度:v运动员===8m/s,
    羚羊的速度:v羚羊===20m/s,
    汽车的速度:v汽车=54km/h=54×m/s=15m/s,
    由此可见,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序是:运动员、汽车、羚羊。
    故答案为:运动员;汽车;羚羊。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8.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端A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 v= 。
    (2)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0.2m/s 。
    (3)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4)为了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 小 。(选填“大”或“小”)

    【解析】(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则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v=;
    (2)由图知,AB段的路程sAB=1.0m,tAB=5s,
    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AB===0.2m/s;
    (3)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1==≈0.17m/s,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2===0.25m/s,所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4)若要计时方便,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可以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故答案为:(1)v=;(2)0.2m/s;(3)小于;(4)小。
    19.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下图中能大致反映小球运动情况的是  D 。

    (2)已知图甲中,AB段的平均速度为v1,BC段的平均速度为v2,CD段的平均速度为v3,则小球从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v=  。(用v1,v2,v3表示)
    (3)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小组同学从老师处借来了光电测速仪,它能测出小球的瞬时速度。正确操作后,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小球经过B、C、D点时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B=1.2m/s,vC=2.4m/s,vD=3.6m/s。其余所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根据下表数据,请你推测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 2.5 s到达E点(图甲中未画出)时的速度为6m/s。
    路程/m
    运动时间/s
    经过某点时的速度m/s
    SAB=0.3m
    tAB=0.5s
    vB=1.2m/s
    SAC=1.2m
    tAC=1s
    vC=2.4m/s
    SAD=2.7m
    tAD=1.5s
    vD=3.6m/s
    (4)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tAE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路程SAE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 < v2。(选填“>”/“<”或“=”)
    【解析】(1)根据图甲可知,相等时间内,小球通过的路程越来越长,即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图A小球通过的路程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故A错误;图B小球通过的路程跟时间成正比,即速度不变,故B错误;图C小球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即速度不变,故C错误;图D小球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故D正确;
    (2)小球AB段的路程s1=v1t,小球BC段的路程 s2=v2t,小球通过CD段的路程s3=v3t,所以小球从A到D通过的路程是sAD=s1+s2+s3=v1t+v2t+v3t,小球从A到D所用的时间tAD=3t,所以小球从A到D的平均速度===;
    (3)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时间每间隔0.5s,小球的速度增加1.2m/s,所以当时间为2s时,小球的速度为4.8m/s;当时间2.5s时,小球的速度为6m/s;
    (4)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小球经过AE的上半段的时间比小球经过AE的下半段的时间要更长,小球在时间tAE中点时的位置在AE的上半段路程上,故v1<v2.
    故答案是:(1)D;
    (2);
    (3)2.5;
    (4)<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0.一列长为12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m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s,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
    【解析】
    根据题意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为s=120m+3000m=3120m,
    那么火车过桥时的速度v===31.2m/s。
    答:火车过桥时的速度为31.2m/s。
    21.如图是小明过斑马线的示意图,在小明的右侧有甲、乙两辆货车驶来。小明开始过马路时,甲车距离斑马线右端50m,甲、乙两车相距150m,分别以v甲=10m/s、v乙=12m/s的速度匀速行驶,若将这一情景简化为模型,马路宽D=12m,每一个方向有两个车道,两辆车的规格为车宽d=3m,车长L=10m,小明过马路视为匀速运动。
    (1)若不被甲车撞上,小明的速度应满足怎样的条件?
    (2)若从甲、乙两车中间通过马路,小明的速度满足什么条件?

    【解析】
    (1)甲车到达斑马线的时间t1===5s,小明在0~5s内通过甲车所在的车道,小明是安全的,即小明通过甲车所在的车道的时间最长为5s,小明的速度v最小===1.8m/s;
    甲车通过斑马线的时间t2====6s,小明在甲通过斑马线之后才到达马路的中间,即小明的速度v最大===1m/s;
    所以小明若不被甲车撞上,小明的速度应大于1.8m/s或小于1m/s。
    (2)乙车到达斑马线的时间t3===s,
    小明应在6s之后到达马路的中间,在s之前通过马路,小明才是在甲、乙两车之间安全通过马路,即小明的最大速度v最大===1m/s,最小速度v最小===0.72m/s,
    所以小明若在甲、乙两车中间安全通过马路,小明的速度大于0.72m/s且小于1m/s。
    答:(1)小明若不被甲车撞上,小明的速度应大于1.8m/s或小于1m/s。
    (2)小明若在甲、乙两车中间安全通过马路,小明的速度大于0.72m/s且小于1m/s。
    22.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某天,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沈阳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京,7:0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表所示。求:
    车次
    沈阳北开
    南京南到
    运行距离
    G1226
    08:00
    17:00
    1512km
    G1222
    08:15
    16:09
    1512km
    G1212
    09:25
    17:49
    1512km
    (1)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说明,爷孙俩最快能赶乘上哪一车次?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3)若高铁列车途中以此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700m的桥梁,列车全部在桥梁上的时间是10s。求该列车的长度是多少m?

    【解析】(1)由图可知,s=120km,限速v=80km/h,
    由可得驾车到沈阳北站所用的最少时间:
    他们7:00开车出发,到达沈阳北站的时间为8:30,根据列车时刻表中信息可知,爷孙俩最快能赶乘上G1212车次。
    (2)根据列车时刻表中信息可得乘坐G1212到达南京所用时间:t1=17:49﹣09:25=8.4h
    总路程:s1=1512km
    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
    (3)假设列车长度为l,由题设可知,桥梁长度为L=700m,列车全部在桥梁上的时间t2=10s,列车在桥上的速度v1=180km/h=50m/s
    由得s2=v1t2=50m/s×10s=500m
    由下图可知列车长度l=L﹣s2=700m﹣500m=200m

    答:(1)爷孙俩最快能赶乘上G1212车次;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180km/h;
    (3)列车的长度是200m。


    相关试卷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 质量与密度 易错点及专题训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 质量与密度 易错点及专题训练(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g,95g/cm3=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 物态变化 易错点及专题训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 物态变化 易错点及专题训练(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某同学体温为36,8℃,即凝固点为﹣38,2×103J/,3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易错考点精讲精练专题9 机械运动 易错点(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易错考点精讲精练专题9 机械运动 易错点(教师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诗,5m/s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