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课件(39份)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课堂互动探究案3激素调节及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课堂互动探究案3激素调节及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自主预习案,素能目标★考向导航,课堂互动探究案,性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胰高血糖素,摘除法和注射法,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激素调节及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课前自主预习案
课堂互动探究案
课前自主预习案
素能目标★考向导航
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化学物质
稀盐酸
胰液
小肠黏膜在盐酸的作用下分泌某种化学物质,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促胰液素
2.激素调节的概念:由 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3.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与靶器官(靶细胞) “只作用于靶细胞”不等于“只运输给靶细胞”
内分泌器官
甲状腺
全身的细胞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肝脏
全身的细胞
知识点二 激素调节的实例1.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3.9~6.1 mmol/L
肝糖原
甘油三酯
(2)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主要激素
肝糖原
非糖物质
肝糖原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1)基本过程(2)意义:分级调节可以________________,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________,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
精细调控
3.激素调节的特点(1)通过体液进行运输。 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检测不同激素含量来诊断内分泌疾病(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3)作为信使 。(4) 。
传递信息
微量和高效
知识点三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1.体液调节的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2.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区别和联系
激素调节
体液
反射弧
较缓慢
短暂
中枢神经系统
激素
知识点四 人体的体温的调节及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1.体温的调节(1)人体的产热和散热
骨骼肌
皮肤
(2)体温调节的结构基础
皮肤
内脏
下丘脑
大脑皮层
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1)调节的结构基础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下丘脑
大脑皮层
下丘脑
垂体
肾小管、集合管的上皮细胞
(2)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图解
下丘脑
大脑皮层
垂体
肾小管、集合管
肾上腺皮质
Na+
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一)激素与内分泌系统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选择性必修1 P45思考·讨论)( )2.激素的合成与分泌都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选择性必修1 P48图3-1)( )3.激素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选择性必修1 P48图3-1)( )4.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直接进入血液中。(选择性必修1 P54正文)( )
×
×
×
√
5.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定向运输到靶细胞。(选择性必修1 P54正文)( )6.并非所有激素的受体都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选择性必修1 P54正文)( )7.激素只有运输到相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才能发挥作用。(选择性必修1 P54正文)( )8.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选择性必修1 P55正文)( )9.微量的激素可显著地调节机体的生理活动。(选择性必修1 P55正文)( )
×
√
√
×
√
(二)激素调节的实例1.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由同一器官分泌但生物效应相反。(选择性必修1 P51正文)( )2.胰岛素通过促进血糖的去路,抑制血糖的来源来调节血糖的平衡。(选择性必修1 P51正文)( )3.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选择性必修1 P51正文)( )4.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降低。(选择性必修1 P51正文)( )5.人体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血糖的作用。(选择性必修1 P51正文)( )
√
√
×
√
√
6.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除胰高血糖素外,还有其他升高血糖的激素。(选择性必修1 P51相关信息)( )7.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是少饮、少食、少尿、消瘦。(选择性必修1 P52与社会的联系)( )8.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选择性必修1 P53正文)( )9.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中,下丘脑和垂体细胞是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选择性必修1 P53正文)( )10.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调控。(选择性必修1 P53正文)( )11.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选择性必修1 P53正文)( )
√
×
×
√
√
×
(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选择性必修1 P58正文)( )2.在寒冷环境中,由于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所以体温相对稳定。(选择性必修1 P58正文)( )3.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选择性必修1 P58正文)( )4.剧烈运动过程中,汗液的大量分泌是为了保持体温和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选择性必修1 P58正文)( )5.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细胞分泌、垂体释放的。(选择性必修1 P60正文)( )
√
×
×
×
√
6.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选择性必修1 P60、P61正文)( )7.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选择性必修1 P60正文)( )8.机体水盐平衡受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选择性必修1 P61正文)( )9.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选择性必修1 P62正文)( )10.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选择性必修1 P62正文)( )
√
×
√
√
√
二、连一连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三、议一议【教材易漏拾遗】1.[选择性必修1 P50“问题探讨”发掘]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但它的含量仍然稳定在6.1 mmol/L左右。血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得到补充?
提示:血糖可以通过三条途径得到补充: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脂肪酸等非糖物质转化。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主要通过肝糖原分解来补充血糖。
2.[选择性必修1 P52正文拓展]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在下丘脑的调节下胰岛素分泌增多,此调节是不是反射?若是,请说出效应器,若不是,请说明原因。
提示:调节过程具有完整的反射弧,是反射。此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以及其支配的胰岛B细胞。
3.[选择性必修1 P52“与社会的联系”拓展]因为胰岛素的靶细胞表面缺乏受体而发生的糖尿病,能否用注射胰岛素制剂的方法进行治疗?为什么?
提示:不能,因为这种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正常,是由于靶细胞表面缺乏受体而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
4.[选择性必修1 P54正文拓展]回答下列问题:(1)一种激素只作用于特定器官或细胞的原因是什么?(2)“一种激素只作用于特定的细胞,所以一种细胞只有一种激素的受体”这句话是否正确?请说明原因。
提示:(1)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或细胞称为该激素的靶器官或靶细胞,只有靶器官或靶细胞有该激素的受体。(2)不正确。一种细胞可能有多种激素的受体。如肝细胞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多种激素的受体,是多种激素的靶细胞。
5.[选择性必修1 P57的“相关信息”发掘]临床上给患者输入O2时,往往采用含有5%左右的CO2的混合气体,简述其目的和原理。
提示:目的是刺激呼吸中枢。原理:
6.[选择性必修1 P60表3-2拓展]正常成年人一天水的摄入量是2.5千克。而某人一天要喝10多千克水,经检查发现他的垂体功能有问题,此人多饮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提示:此人垂体功能出现问题,可能是不能释放由下丘脑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尿量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通过神经调节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造成多饮。
课堂互动探究案
考点一 激素和内分泌系统 任务1 完善人体内激素的种类及功能
任务2 完善不同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及相应受体位置
性激素
甲状腺激素
促激素释放激素
抗利尿激素
胰高血糖素
任务3 动物激素功能的实验探究(1)一般思路:
病理症状
恢复正常
(2)常用方法举例。①验证甲状腺激素的功能。a.饲喂法:
促进发育
b.摘除法和注射法:
甲状腺
继续发育
②验证胰岛素的生理功能:
注射
低血糖
降低血糖
任务4 辨析人体内的信息分子(科学思维:比较、归纳)
内分泌器官或细胞
神经元
辅助性T细胞
靶器官或靶细胞
突触后膜
B
细胞毒性T
1.动物激素成分的辨析高中阶段接触的激素中,下丘脑、垂体和胰岛分泌的激素都是肽类或蛋白质类。肽类、蛋白质类激素易被胃肠道消化酶分解,故一般采用注射方法,不宜口服。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等固醇类激素和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都可以口服。2.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1)给人工养殖的雌、雄亲鱼注射促性腺激素类似物,促进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从而进行人工授精。(2)阉割催肥的原理:割除牲畜生殖腺,使其不具有性行为和生殖能力,易驯养,利育肥。(3)给牲畜注射生长激素以促进生长,缩短生长周期。(4)兽医对母畜肌肉注射卵泡雌激素,促进母畜发情等。
考向一 激素相关基础知识的考查1.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激素不参与组成靶细胞的结构C.神经系统的某些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激素D.某些激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解析: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激素的作用是调节细胞代谢,A错误;激素不参与组成靶细胞的结构,只能调节靶细胞的生命活动,B正确;神经系统的某些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激素,如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C正确;某些激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正确。
答案:A
2.[经典高考]给实验兔注射一定量甲状腺激素后,可引起的生物学效应是( )A.糖的分解代谢降低 B.碘的需要量增加C.饥饿感增强 D.TSH分泌增加
解析:给实验兔注射一定量甲状腺激素后,细胞代谢增强,糖的分解代谢加快;甲状腺自身合成的甲状腺激素减少,碘的需要量降低;细胞对能量的需求增大,因此饥饿感增强;在负反馈调节的作用下,垂体分泌的TSH减少。
答案:C
考向二 激素相关实验探究及应用3.[2023·宁夏石嘴山市三中月考]研究人员对人体内的三种物质做了以下处理,表中表示几种物质的增减变化,对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胰岛素 血糖浓度 胰高血糖素D.胰高血糖素 血糖浓度 胰岛素
答案:B
解析:根据题表的变化,假设甲、乙、丙三种物质为参与甲状腺激素调节的三种激素,则甲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减少,则甲状腺激素(乙)减少,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丙)增加,A错误、B正确;根据题表的变化,假设甲物质代表人体内的血糖,血糖浓度降低,则胰岛素降低(乙),胰高血糖素(丙)升高,使得血糖浓度升高,C、D错误。
4.[2023·济南模拟]实验小组的同学从小白鼠的体内提取了一种激素,推测可能是胰岛素或甲状腺激素。实验小组为了探究该激素是何种激素,把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分成四组,编号甲、乙、丙、丁,给甲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该激素,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丙组小鼠饲喂含该激素的饲料,丁组小鼠饲喂不含该激素的饲料,观察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如果甲组小鼠出现休克,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后恢复,说明该激素是胰岛素B.如果甲组小鼠比乙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C.如果丙组小鼠出现休克,饲喂适量的葡萄糖后恢复,说明该激素是胰岛素D.如果丙组小鼠比丁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答案:C
解析: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血糖浓度过低会出现休克等低血糖症状。如果甲组注射该激素后小鼠出现了休克,然后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后又得以恢复,说明该激素是胰岛素,A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如果甲组小鼠比乙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B正确;丙组小鼠是饲喂了含该激素的饲料,而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而失去疗效,C错误;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可以口服。如果丙组小鼠比丁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D正确。
5.[经典模拟]某科研小组开展了胰岛素及肾上腺素对家兔血糖含量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组家兔的生理状况应相同B.激素注射前几小时,家兔需进行禁食处理C.注射用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要用生理盐水配制D.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答案:D
解析:为了排除实验中无关变量的影响,实验前家兔需进行禁食处理,并且保证所选家兔的生理状况相同,A、B正确;为了不影响家兔体内的渗透压,激素需要用生理盐水配制,C正确;由实验结果可知,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而肾上腺素具有升血糖的作用,二者作用效果相反,D错误。
考点二 激素分泌的调节及应用任务1 完善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1)血糖调节模型及解读
①调节中枢:________。②调节方式:____________调节。神经调节: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可直接调控肾上腺、甲状腺、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细胞。在此种调节方式中,内分泌腺本身就是反射弧________的一部分。体液调节:高浓度血糖可直接刺激________细胞分泌胰岛素,低浓度血糖可直接刺激________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下丘脑
神经—体液
胰岛B
胰岛A
效应器
胰岛B
胰岛A
(2)血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①血糖浓度高时,可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含量________,而升高血糖浓度的胰高血糖素含量相对________。②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________。③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血糖平衡。
增加
较低
增加
任务2 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模型分析如图表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丙是甲状腺,则a和b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如果丙是性腺呢?
如果丙是甲状腺,则a和b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如果丙是性腺,则a和b分别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
(2)如果切除腺体乙,则a、b、c的含量分别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果过量注射激素b,a和c的含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3)根据反馈调节的原理解释为什么运动员注射性激素会导致性器官萎缩,甚至失去生育能力?
切除腺体乙,b和c含量均减少,a含量会增加;过量注射激素b,则c的含量会增加,但激素a含量会减少。
性激素过多,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促进性器官的发育,所以缺乏促性腺激素后性器官会萎缩,甚至会失去生育能力。
任务3 激素分泌调节的类型分析 (1)__________、性激素等分泌调节属于甲类型,即:
甲状腺激素
(2)___________的分泌调节属于乙类型,即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3)____________________、肾上腺素等的分泌调节属于丙类型,即:
抗利尿激素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机理图
1.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1)血糖含量的调节(最主要)。(2)胰高血糖素的影响:胰高血糖素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又可通过升高血糖含量而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3)神经调节。2.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1)血糖含量的调节(最主要)。(2)胰岛素的影响:胰岛素可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3)神经调节。
3.糖尿病的“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的原因分析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下降→细胞能量供应不足→饥饿、体内脂肪、蛋白质分解增加→饥饿、多食,同时消瘦、体重减轻;肝糖原合成减少、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血糖升高→糖尿(8.9~10.0 mmol/L)→影响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多尿→血浆渗透压升高→渴觉中枢兴奋→口渴、多饮。
考向一 血糖平衡调节的考查1.[2023·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月考]如图为胰岛素作用的一种机制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受体M的化学本质可能是糖蛋白B.胰岛素能促进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从而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C.若某人血糖浓度偏高,可能是体内产生了某种能与受体M结合的物质所致D.GLUT4合成障碍的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答案:D
解析:受体M为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其化学本质可能是糖蛋白,A正确;据图可知,胰岛素与受体M结合后能促进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从而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B正确;若某人血糖浓度偏高,可能是体内产生了某种能与受体M结合的物质所致,导致胰岛素与受体M结合受阻,进而影响了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C正确;根据题干和示意图分析,GLUT4是细胞膜上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蛋白,GLUT4合成障碍,葡萄糖便无法进入细胞内,胰岛素只能调控细胞膜上GLUT4的数量,而不能调控细胞膜上GLUT4的合成,D错误。
2.下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B.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C.结构①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的分泌D.血糖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分泌胰岛素
答案:D
解析:血糖平衡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题图分析可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参与了血糖调节;甲表示胰岛B细胞,能产生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乙表示胰岛A细胞,能产生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甲可作为效应器的一部分接受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做出相应的反应;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方式是胞吐,而不是主动运输。
3.下图表示正常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和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B.激素甲可作用于肝细胞促进细胞内肝糖原分解C.调节激素乙合成分泌过程的信息分子有葡萄糖和神经递质D.激素甲和激素乙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血糖水平
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在神经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和体液调节(激素甲的参与)共同作用下调节血糖浓度,将其降低到正常水平,A正确;激素甲是胰岛素,可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合成,B错误;图中显示调节激素乙(胰高血糖素)的信息分子有葡萄糖(浓度低)和神经递质,C正确;激素甲是胰岛素,激素乙是胰高血糖素,两者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血糖水平,D正确。
考向二 激素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模型分析及应用4.[天津卷改编]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如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答案:B
解析:动物被运输过程中,接受相应刺激,引起下丘脑分泌激素的过程,属于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图中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M,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B错误;由图可知,运输刺激导致动物皮质醇分泌量增多,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进而抑制肾上腺皮质的分泌活动,使皮质醇含量逐渐恢复,C、D正确。
5.[2023·山东模拟]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的松果体产生的激素,它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从而起到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过程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B.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C.该过程中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D.微量注射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能促进动物睡眠
答案:D
解析: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常见的调控为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图中所示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其中下丘脑为神经中枢,松果体为效应器,未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A正确;由图可知,暗信号可促使褪黑素增多,则光信号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B正确;由图可知,褪黑素含量增多时,其抑制下丘脑向松果体传递兴奋,即存在反馈调节,C正确;由题意可知,褪黑素可促进动物睡眠,注射褪黑素,导致褪黑素含量过高,其抑制下丘脑的功能,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抑制动物睡眠,D错误。
6.[2023·河北武邑中学高三模拟]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到内环境的一种九肽激素,是男性和女性共有的激素,该激素可以使人克服社交中的羞涩感。下列相关叙述或推断不合理的是( )A.人体内由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的激素还有抗利尿激素B.孤独症患者可以口服催产素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C.有些神经细胞的胞体位于下丘脑,而突触小体位于垂体D.催产素对靶器官和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后会被灭活
答案:B
解析:人体内由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的激素还有抗利尿激素,A正确;从题干信息“该激素可以使人克服社交中的羞涩感”可知,孤独症患者体内该激素的含量可能较少,但该激素是九肽类激素,口服后会在小肠内被消化,B错误;催产素之所以是由垂体后叶释放到内环境,是因为神经细胞的胞体在下丘脑,而突触小体在垂体中,C正确;激素不能被重复利用,因为发挥作用后都会被灭活,D正确。
考点三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任务1 人体体温调节过程(1)构建体温调节模型
神经—体液
冷觉
下丘脑
收缩
减少
减少
战栗
增强
神经
热觉
下丘脑
增多
舒张
(2)当外界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少,对吗?在正常情况下,由于体温调节的作用,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________,机体产热增多,散热也增多。(3)体温(躯体)感觉中枢和体温调节中枢不是一回事,因为前者位于________,后者位于________。(4)高烧不退的病人________(填“能”或“不能”)加盖棉被。加盖棉被不但不会排汗,反而影响了热量的散失。
动态平衡
大脑皮层
下丘脑
不能
下丘脑
大脑皮层
下丘脑
增多
正
重吸收
负
任务3 下丘脑在机体调节中的作用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______神经冲动,又有_______的功能。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感受刺激:________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盐平衡。(2)传导兴奋: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________。(3)分泌激素:分泌_____________,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促激素。如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合成分泌__________增加。(4)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________调节中枢。
传导
分泌激素
渗透压
渴觉
促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抗利尿激素
水盐平衡
任务4 完善重要生命活动调节总结图
汗腺
促激素释放激素
甲状腺
抗利尿激素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1.体温调节中的易错点(1)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高温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方式主要是神经调节。(2)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既增加产热量,又减少散热量;高温条件下的体温调节主要是增加散热量。(3)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4)在发高烧时,人体的产热不一定大于散热,除非病人的体温在持续升高,如果体温保持不变,则产热就等于散热。(5)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温度感受器不只分布在皮肤,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
2.体温调节过程中关于产热和散热的4个误区(1)体温调节过程中,改变的是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而不是产热和散热相对平衡的状态。(2)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3)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环境温度的改变超出了机体的调节能力时,体温会发生明显的改变。(4)混淆“打寒战”与“起鸡皮疙瘩”“打寒战”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起鸡皮疙瘩”指立毛肌收缩,两者都是升高体温的途径。
3.归纳概括水盐调节的四个重要结论(1)渗透压感受器和渗透压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水盐平衡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2)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分泌部位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而释放部位是垂体后叶。(3)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内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分泌激素)。(4)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来完成的。
考向一 体温和水盐平衡调节1.下列是对高温环境中作业的工人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大量流汗后,应及时大量饮用纯净水,以维持身体的水盐平衡B.高温环境会导致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多C.体内失水过多,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D.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人体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解析:高温环境作业,大量流汗,既失水又失盐,需要补充大量的淡盐水,以维持身体的水盐平衡,A错误;低温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B错误;体内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C正确;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增加散热量,使得人体散失的热量等于产热量,D错误。
答案:C
2.[2023·日照模拟]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在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内有一个调定点(正常人体为37.5 ℃左右),体温调节中枢将体温与调定点比较,通过对机体产热和散热的调控,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但因为某些因素,人体体温调定点可能上升或降低。如图是某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体温变化曲线,依据本学说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b段人体感染病毒,体温调定点上升B.bc段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cd段该人可能会出现身体出汗等症状D.ab段热觉感受器兴奋,cd段冷觉感受器兴奋
答案:D
解析:ab段体温升高,所以是人体感染病毒,体温调定点上升,A正确;bc段持续高热,体温相对稳定,则产热总量和散热总量处于动态平衡,B正确;cd段病人可能会出现脸色发红(毛细血管舒张)、身体出汗(汗腺分泌增加),进而增加散热量,使得体温下降,C正确;ab段体温升高,是人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导致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cd段体温降低,是热觉感受器兴奋,增加人体散热,减少产热,D错误。
3.某同学夏天参加劳动,在未饮水的情况下,出现了大量出汗和尿量减少的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B.下丘脑的渴觉中枢兴奋性增强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集合管和肾小管重吸收水量减少
解析:据题意分析可知,此时该同学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错误;此时位于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兴奋性增强,B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通过下丘脑的调节,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C正确;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重吸收水量增加,D错误。
答案:C
4.[2023·日照模拟]研究人员检测尿液渗透压与人体血浆中抗利尿激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的肽类激素,由轴突运输到垂体后保存B.图中尿液渗透压增加的原因是血浆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C.血浆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与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呈正相关D.抗利尿激素的受体主要在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的细胞中选择性表达
答案:C
解析: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分泌并由垂体释放,A正确;图中尿液渗透压增加的原因是血浆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B正确;血浆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越大,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细胞外液渗透压越低,故两者不是正相关关系,C错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产生相应受体识别抗利尿激素,D正确。
考向二 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功能5.[2023·内蒙古赤峰质检]人的下丘脑如果发生病变,不可能产生下列哪种现象( )A.排尿反射丧失B.体温调节出现障碍C.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
解析:排尿反射的中枢在脊髓,与下丘脑无关,A符合题意。下丘脑中含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如果发生病变,体温调节出现障碍,同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会导致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进而导致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
答案:A
6.[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下丘脑与垂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垂体可通过神经细胞支配其他内分泌腺B.垂体分泌的激素通过管道运输到体液中C.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下丘脑但不能作用于垂体D.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可通过下丘脑相联系
解析:垂体通过分泌激素支配其他内分泌腺(性腺、肾上腺皮质和甲状腺等),A错误;垂体是内分泌腺,其分泌的激素不通过导管运输到体液中,而是直接分泌到体液中,B错误;甲状腺激素既能作用于下丘脑,也能作用于垂体,C错误;下丘脑是机体内分泌活动的枢纽,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可通过下丘脑相联系,D正确。
答案:D
7.[经典高考]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
解析: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引起尿量减少,A错误;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B正确;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产生肾上腺素,C正确;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D正确。
答案:A
考向三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综合考查8.[2023·泰安模拟]下丘脑和垂体在人体的内分泌活动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下丘脑中有一些神经细胞能分泌激素,促进垂体中某些激素的合成和分泌B.图中④能调节血浆渗透压C.当②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D.⑤⑥在血糖调节中具有协同作用
答案:D
解析: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A正确;④为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调节血浆渗透压的稳定,B正确;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C正确;⑤为肾上腺素,⑥为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与胰岛素具有抗衡作用,D错误。
下丘脑
水盐平衡调节
胰岛素
肾上腺素
甲状腺激素
微量和高效
分级调节
反馈调节
[长句应答必备]1.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2.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使靶细胞、靶器官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3.下丘脑合成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4.体温平衡决定于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有机物的氧化放能,热量散失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毛细血管散热等。5.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具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的特点。
[等级选考研考向]1.[2023·浙江1月]胰高血糖素可激活肝细胞中的磷酸化酶,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提高血糖水平,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胰高血糖素经主动运输进入肝细胞才能发挥作用B.饥饿时,肝细胞中有更多磷酸化酶b被活化C.磷酸化酶a能为肝糖原水解提供活化能D.胰岛素可直接提高磷酸化酶a的活性
答案:B
解析:胰高血糖素不进入细胞,而是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A错误;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胰高血糖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可以促进磷酸化酶b活化,B正确;酶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C错误;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糖原的合成而不是水解,因此胰岛素不能提高磷酸化酶a的活性,D错误。
2.[2022·北京卷]某患者,54岁,因病切除右侧肾上腺。术后检查发现,患者血浆中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仍处于正常范围。对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错误的解释是( )A.切除手术后,对侧肾上腺提高了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量B.下丘脑可感受到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的变化,发挥调节作用C.下丘脑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D.垂体可接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信号,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分泌功能
答案:C
解析:题意显示,术后检查发现,患者血浆中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仍处于正常范围,据此可推测,切除手术后,对侧肾上腺提高了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量,A正确;下丘脑可感受到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的变化,如当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上升时,则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被抑制,从而维持了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的稳定,B正确;下丘脑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C错误;垂体可接受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信号,合成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分泌,D正确。故选C。
3.[2022·海南卷]机体内血糖浓度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某实验小组探究了三种激素单独或联合作用调节血糖的效应,实验前血糖浓度为5.0 mmol/L,血糖浓度随激素处理时间的变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单独作用时,0.5 h内升高血糖最快的激素是肾上腺素B.3 h时,三种激素联合作用升高血糖的效应大于各自效应的总和C.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表现出相抗衡的关系D.血糖浓度受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调节,不受甲状腺激素调节
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激素单独作用时,0.5 h内升高血糖最快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A错误;3 h时,三种激素联合作用升高血糖的效应为12.8-5.0=7.8(mmol/L),三种激素各自效应的总和为(6.9-5.0)+(5.7-5.0)+(5.2-5.0)=2.8(mmol/L),前者明显大于后者,B正确;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能升高血糖,二者在调节血糖方面表现出协同作用,C错误;实验结果可证明血糖浓度受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调节,但实验结果不能证明血糖浓度不受甲状腺激素调节,D错误。
4.[2022·湖北卷]北京冬奥会期间,越野滑雪运动员身着薄比赛服在零下10 ℃左右的环境中展开激烈角逐,关于比赛中运动员的生理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血糖分解加快,储存的ATP增加,产热大于散热B.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升高,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血糖分解加快C.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增加,温度感受器对低温不敏感而不觉得寒冷D.在运动初期骨骼肌细胞主要通过肌糖原分解供能,一定时间后主要通过肝糖原分解供能
答案:C
解析:运动期间需要大量能量,血糖分解加快,ATP和ADP的转化速率加快,但储存的ATP基本不变,A错误;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升高,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血糖分解加快,细胞代谢速率加快,B错误;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增加,细胞代谢速率加快,运动员基本不觉得寒冷,说明温度感受器对低温不敏感而不觉得寒冷,C正确;在运动初期骨骼肌细胞主要通过肝糖原分解供能,一定时间后需要摄取血糖作为能源补充,D错误。
5.[2022·湖北卷]奋战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是最美逆行者。因长时间穿防护服工作,他们汗流浃背,饮水受限,尿量减少。下列关于尿液生成及排放的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A.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Cl的重吸收B.医护人员紧张工作后大量饮用清水有利于快速恢复水—盐平衡C.医护人员工作时高度紧张,排尿反射受到大脑皮层的抑制,排尿减少D.医护人员工作时汗流浃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水的重吸收增加
答案:C
解析: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A错误;医护工作者因长时间穿防护服工作,他们汗流浃背,饮水受限,这个过程丢失了水分和无机盐,故医护人员紧张工作后应适量饮用淡盐水有利于快速恢复水—盐平衡,B错误;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排尿反射中枢属于低级中枢,受控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当医护人员工作时高度紧张,排尿反射受到大脑皮层的抑制,使排尿减少,C正确;医护人员工作时汗流浃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增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水的重吸收增加,排尿减少,D错误。
6.[2022·浙江1月]小鼠甲状腺的内分泌机能受机体内、外环境因素影响,部分调节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RH遍布全身血液,并定向作用于腺垂体B.低于机体生理浓度时的TH对TSH的分泌起促进作用C.饮食缺碘会影响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功能,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D.给小鼠注射抗TRH血清后,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
答案:B
解析:激素通过血液运输至全身各处,TRH的靶器官是腺垂体,A正确;当TH的浓度低于机体生理浓度时,对TSH的分泌不起促进作用,B错误;缺碘会导致TH含量低,使下丘脑和腺垂体分泌的TRH和TSH增多,导致甲状腺组织增生,C正确;给小鼠注射抗TRH血清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产热减少,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D正确。
7.[2022·浙江6月]大雪纷飞的冬天,室外人员的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其体温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舒张以增加产热B.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反射性地收缩以减少散热C.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促进物质分解产热D.寒冷环境中,体温受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
答案:A
解析:寒冷条件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收缩以增加产热,A错误;寒冷条件下,皮肤血管反射性地收缩以减少散热,B正确;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促进物质分解产热,C正确;体温受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D正确。
8.[2022·河北卷]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具有舒血管效应。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增多,这种调控机制可使肌肉运动状态时的血流量增加到静息状态时的15~20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肌细胞的代谢产物进入内环境,参与体液调节B.肌肉处于运动状态时,体液调节对肌肉血流量的影响大于神经调节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经组织液大部分进入血液,血流量增多利于维持肌细胞直接生活环境的稳定D.运动时肌细胞的代谢产物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机体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答案:ABC
解析:由“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具有舒血管效应”可知,代谢产物可以作为体液因子参与体液调节,需要进入内环境,A正确;从“这种调控机制可使肌肉运动状态时的血流量增加到静息状态时的15~20倍。”这句话可以看出,体液调节在局部作用的效率更高,因而对于肌肉血流量的影响体液调节大于神经调节,B正确;肌肉运动状态时血流量增多,其目的是保证肌肉收缩时的能量需求,即是维持肌细胞直接生活环境的稳定,C正确;运动时肌细胞的代谢产物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机体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D错误。其实,血流量增加也能及时使得肌肉组织维持较为平稳的组织液渗透压。
9.[2022·山东卷]人体通过多种调节机制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下,参与体温调节的传出神经中既有躯体运动神经,也有内脏运动神经B.寒冷环境下,肾上腺皮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使代谢活动增强,产热增加C.炎热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增多,从而增加散热D.炎热环境下,若呼吸运动频率和幅度增加过高且持续过久,可导致内环境pH下降
答案:A
解析:寒冷环境下,骨骼肌会收缩使产热增加,参与体温调节的传出神经中有躯体运动神经,同时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含量会增多,故也有内脏运动神经参与,A正确;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激素,B错误;炎热环境下,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多,从而增加散热,C错误;内环境中含有缓冲物质,能维持pH相对稳定,炎热环境下,若呼吸运动频率和幅度增加过高且持续过久,超出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内环境pH会上升,D错误。
10.[2022·湖南卷]当内外环境变化使体温波动时,皮肤及机体内部的温度感受器将信息传入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产热和散热反应,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回答下列问题:(1)炎热环境下,机体通过体温调节增加散热。写出皮肤增加散热的两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时的温度即体温调定点,生理状态下人体调定点为37 ℃。病原体感染后,机体体温升高并稳定在38.5 ℃时,与正常状态相比,调定点________(填“上移”“下移”或“不变”),机体产热________。
汗液的蒸发、皮肤中毛细血管舒张
上移
增加
(3)若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损毁,机体体温不能维持稳定。已知药物A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现获得A的结构类似物M,为探究M是否也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将A、M分别用生理盐水溶解后,用发热家兔模型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结论。②由甲、乙、丙三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由甲、乙、丙、丁四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损毁下丘脑的发热家兔模型+M溶液
M与药物A一样也具有解热作用
M与药物A一样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
解析:(1)在炎热的环境中时,皮肤中的热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兴奋传递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调节,使皮肤中的毛细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多,同时也使汗液的分泌增多等,从而增加散热。(2)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时的温度即体温调定点,此时产热量和散热量相等,生理状态下人体调定点为37 ℃。病原体感染后,机体体温升高并稳定在38.5 ℃时,与正常状态相比,调定点上移,但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仍然相等,因此,产热量和散热量均增加。(3)由表格信息可知,甲组为空白对照,发热家兔模型会出现发热的症状;乙组是加了等量用生理盐水溶解的A溶液,已知药物A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因此发热家兔模型会退热;丙组是加了等量生理盐水溶解的M溶液,也出现退热现象,说明M与药物A一样也具有解热作用;丁组小鼠出现发热症状,由于要探究M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实验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与丙组相比,丁组的处理是①损毁下丘脑的发热家兔模型+M溶液,损毁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后,M不能起到调控体温的作用。②由甲、乙、丙三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M与药物A一样也具有解热作用。③由甲、乙、丙、丁四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M与药物A一样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
11.[2022·辽宁卷]小熊猫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主要分布区年气温一般在0~25 ℃之间。测定小熊猫在不同环境温度下静止时的体温、皮肤温度(图1),以及代谢率(即产热速率,图2)。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1可见,在环境温度0~30 ℃范围内,小熊猫的体温________,皮肤温度随环境温度降低而降低,这是在__________调节方式下,平衡产热与散热的结果。皮肤散热的主要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保持恒定
神经—体液
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2)图2中,在环境温度由20 ℃降至10 ℃的过程中,小熊猫代谢率下降,其中散热的神经调节路径是:皮肤中的__________受到环境低温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递到位于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使支配血管的_____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外周血管收缩,皮肤和四肢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3)图2中,当环境温度下降到0 ℃以下时,从激素调节角度分析小熊猫产热剧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冷觉感受器
下丘脑
交感神经
寒冷环境中,小熊猫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多,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4)通常通过检测尿液中类固醇类激素皮质醇的含量,评估动物园圈养小熊猫的福利情况。皮质醇的分泌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轴调节的。使用尿液而不用血液检测皮质醇,是因为血液中的皮质醇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进入尿液,而且也能避免取血对小熊猫的伤害。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解析:(1)由图1可知,在环境温度0~30 ℃范围内,小熊猫的体温保持恒定,皮肤温度随环境温度降低而降低,这是在神经—体液调节方式下,平衡产热与散热的结果。皮肤散热的主要方式包括辐射、传导、蒸发、对流等。(2)在环境温度由20 ℃降至10 ℃的过程中,小熊猫代谢率下降,其中散热的神经调节路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即寒冷环境中,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受到环境低温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递到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使支配血管的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外周血管收缩,皮肤和四肢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3)分析题意可知,从激素调节角度分析当环境温度下降到0 ℃以下时,小熊猫产热剧增的原因,所以考虑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作用,即寒冷环境中,小熊猫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多,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4)皮质醇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即是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节的。因为血液中的皮质醇可以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尿液,故使用尿液而不用血液检测皮质醇,而且也能避免取血对小熊猫的伤害。
[国考真题研规律]12.[2022·全国乙卷]甲状腺激素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调节机制,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实验一:将一定量的放射性碘溶液经腹腔注射到家兔体内,一定时间后测定家兔甲状腺的放射性强度。实验二:给甲、乙、丙三组家兔分别经静脉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甲状腺激素溶液、促甲状腺激素溶液。一定时间后分别测定三组家兔血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发现注射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都起到了相应的调节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家兔甲状腺中检测到碘的放射性,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实验二推测,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甲组。乙组和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
甲状腺吸收碘合成甲状腺激素
大于
不相同
乙组注射外源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丙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解析:(1)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将含有放射性碘溶液注射到兔体内,碘首先进入组织液,后进入血浆或淋巴运输到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被吸收,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2)甲组注射生理盐水,对甲状腺的活动没有明显的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维持原来的水平;乙组注射外源甲状腺激素,使机体甲状腺激素含量超过正常水平,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使机体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丙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故三种情况下,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大于甲组,乙组和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不相同。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九单元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堂互动探究案植物的激素调节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自主预习案,课堂互动探究案,素能目标★考向导航,琼脂片,分布不均匀,生长素,作用部位,微量有机物,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课堂互动探究案4免疫调节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自主预习案,课堂互动探究案,素能目标★考向导航,淋巴细胞,免疫细胞,细胞因子,辨析抗原与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特异性,浆细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课堂互动探究案2神经调节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自主预习案,课堂互动探究案,素能目标★考向导航,身体平衡,水平衡,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感觉神经,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躯体运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