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优秀练习
展开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1.举例说明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的必要性。【综合思维】
2.结合材料分析,理解黄河调沙减淤的背景及措施。【区域认知】
3.结合实例分析,掌握黄河流域水资源调配的意义及影响。【人地协调观】
思维导图
知识点01 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
一、流域
1.基本概念
(1)流域:由分水岭所包围的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
(2)分水岭: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
(3)水系:由河流的干流和各级支流以及连通的湖泊、沼泽构成。
(4)水系特征: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水系形状、支流数量、河道状况(弯曲、落差)。
(5)水文特征:径流量大小、流速、水位的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凌汛、水能、补给类型等。
2. 流域特点
从源头到河口、从上游到下游、从左岸到右岸、从支流到干流之间通过水流相互连接和影响,形成完整、独立的自然区域。
二、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的必要性
1.流域的独立性和整体性:流域各部分通过水流相互连接和影响,形成完整、独立的自然区域。
2.水资源利用的开放共享性:流域内的水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对于流域内不同行政区域、不同行业和部门具有开放共享性。
3.水资源利用的关联性:不同的利益主体对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不同,导致地区之间、上下游之间、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在水资源利用、水质保护中出现利益冲突。
4.考虑到流域的整体性强、关联度高的特点,需要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统筹管理。
三、流域水资源的统筹管理的措施
流域需要综合运用工程技术措施和行政、法律、市场等手段,对流域进行统筹管理,分担义务、分享权利、协调行为,为流域内各区域提供公平的共同发展的机会。
四、流域管理机制:河长制。
【知识拓展】河长制是一种流域管理机制,可以有效解决上游和下游、岸上和岸下的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等问题。有利于加强河湖管理与保护,解决复杂水环境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保障国家水安全等。
“河长”的主要工作: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严禁侵占河道、围垦湖泊;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水环境治理,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加强水生态修复;加强执法监管等。
【即学即练1】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党河被称为肃北、敦煌人民的“母亲河”。党河源自肃北县,流经敦煌市,是这两个地区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图1是党河流域位置范围图。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党河流域人口、耕地、用水量的不断增加,敦煌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月牙泉面临干涸威胁。敦煌周边植被退化和湿地萎缩明显,土地沙化和风沙侵蚀危及莫高窟文物。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启动实施。
(1)描述党河流域的相对位置。
(2)说出党河干流流量的特点。
(3)说明肃北县和敦煌市协作开发党河流域水资源的措施。
【答案】 (1)跨肃北县、敦煌市和阿克塞县(大部分位于肃北县和敦煌市);主要位于党河南山和野马山之间。
(2)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从河源至河口,流量大致先增大,后减小。
(3)肃北县要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质;敦煌市要调整产业结构,控制农业生产规模,发展节水农业,工业用水循环再利用,节约生活用水,进行污水处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协调上、下游地区的用水量。
【解析】第(1)题,流域是由分水岭所包围的河流的集水区域。读图1可知,党河流域位于党河南山与野马山之间,大部分地处肃北县和敦煌市,少部分在阿克塞县境内。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党河源自肃北县,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因此河流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党河源自肃北县,流经敦煌市,是这两个地区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该地区用水量大,导致党河流量减小,因此从河源至河口,流量大致先增大,后减小。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敦煌周边植被退化和湿地萎缩明显,土地沙化严重,而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因此要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质;结合图2可知,敦煌和肃北两地用水量大,而且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因此敦煌市要调整产业结构,控制农业生产规模,发展节水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用水为0.1亿立方米,因此工业用水可以循环再利用,节约生活用水,进行污水处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上游用水量大,因此要协调上、下游地区的用水量。
知识点02 黄河的调沙减淤
一、黄河沙患严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挟带泥沙数量之多,居世界大河首位。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泥沙沉积使下游河床不断抬高,因此下游的黄河自古以“易淤、易决、易徙”而闻名。含沙量大是黄河最突出的特征。
二、黄河的调沙减淤措施
黄河沙患的解决,需要流域内综合协调:侵蚀区需要减少入河泥沙量,堆积区需要减少河道淤积。
1.搞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中游的黄土高原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侵蚀区,水土保持是减少入黄泥沙的根本措施。在黄土高原,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有效地减少了从黄土高原进入黄河的泥沙量。
生物措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等;
耕作措施——沿等高线耕作、留茬少耕、免耕等;
工程措施——修建梯田和水平沟、打坝淤地、挖鱼鳞坑等。
2.利用水库调水调沙。每年在黄河汛期到来之前,调动上中游的水库向下游放水,在小浪底形成“人造洪峰”,提高下游行洪输沙能力,实现对黄河下游河床全线冲刷,将淤积的泥沙送入大海。
3.成效:①黄河下游主槽得到全线冲刷。
②黄河下游行洪能力和过沙能力普遍提高,河槽形态得到调整。
③为小浪底及其他水库排沙减淤、延长寿命探索了有效途径。
④改善了河口生态,增加了湿地面积,呈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景观
【知识拓展】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1.保塬:平整土地,增加水流入渗,削减地表径流;营造护田林网。
2.护坡: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封坡育林育草,达到拦截涵蓄坡面径流的作用。
3.固沟:在主要沟道打坝建库,拦泥蓄水;在各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既固定了沟床,又拦截了坡面和上游的大量泥沙,稳定了坡脚。
【活动】分析莱茵河流域水污染防控的措施
莱茵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莱茵河不仅是沿岸上千万人的饮用水源和工农业用水的要来源,还承担重要的航运任务,也接纳沿岸排放的生活和工农业污水,历史上曾一度变成欧洲下水道,但是流域内各国经过半个世纪的协调治理,已经成功的完成了莱茵河的污染防治。
(1).莱茵河流域内哪个国家最急于改善水质、治理污染?为什么?
(2).菜茵河氯化物污染调查的结果显示,法国、德国是污染排放的主要国家。根据“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付费”的基本原则,荷兰、德国、法国分别应承担什么责任?
(3).指出莱菌河水污染防控中应用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
(提示:(1)荷兰,位于莱茵河下游。上中游沿岸国家工业发达,人口众多,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多。
(2)德国、法国位于莱茵河沿岸,且工业发达,城市众多,排放的工业和生活污染物多,需要对污染物治理后才能排放,或者关闭一些小型的工厂;荷兰位于下游,受危害最大,上游国家进行治理后,它受益最大,应该为此支付一定的生态赔偿费用。
(3)行政手段:成立莱茵河国际保护委员会、签署《莱茵河污染治理公约》、制定《莱茵河计划》。
经济手段:生态补偿协议、产业结构调整等。
技术手段:实时动态监测、开发“莱茵河预警模型”、各监测站点互联等技术。)
【即学即练2】
山西省作为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积极开展小流域的治理工作,取得了卓越成效。读山西省某小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鱼鳞坑示意图,回答1~3题。
甲 乙
2.图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A.充分利用沟底谷地,扩大耕作业规模 B.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综合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C.通过固沟、护坡、保塬工程,彻底治理水土流失 D.实行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
3.图示小流域治理最适合采用农业技术措施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鱼鳞坑是该小流域在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措施,人们在挖坑培埂时往往将半圆形的埂筑得中间高、两侧低,其目的是( )
A.提高鱼鳞坑美观度,增强观赏性 B.增加鱼鳞坑容量,防止坑水外溢
C.使坑内溢水分散流动,减弱径流的冲刷力 D.增强坑埂的坚固度,防止洪水冲毁坑埂
【答案】2.B 3.A 4.C
【解析】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应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不宜扩大耕作业规模;彻底治理水土流失要综合运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等;轮荒耕作制度不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3.农业技术措施主要适用于黄土高原地势平坦地区,发展种植业,读图可知图中①处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适宜发展农业生产。
4.鱼鳞坑是该小流域在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措施,人们在挖坑培埂时往往将半圆形的埂筑得中间高、两侧低,会使得坑中水溢满时,由上向下流动,分散水流,减弱径流的冲刷力,避免水土流失。
知识点03 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
一、统一调配的原因
1.黄河径流量少,人口、城乡较为密集,耕地数量多,人水矛盾突出。
2.随着工农业发展和人口迅速增加,黄河流域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上下游缺少调控用水的措施,致使黄河下游出现断流现象。
3.对沿岸地区工农业生产、城乡人民生活以及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二、黄河下游断流的具体影响
空间范围
主要影响
主河道
①河道萎缩,降低了行洪能力,增加了汛期决口的风险;
②干涸河道演变为沙带,增加了土地沙化的可能性
河流沿岸
①影响工业供水和城乡居民生活供水;
②影响农田的灌溉用水,农田受旱面积增大;
③水环境容量越来越小,加剧了黄河水污染;
④沿岸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下降
河口三角洲
①海岸侵蚀后退,海水倒灌;
②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海域
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饵料来源,影响海洋生物的繁衍生存
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措施
1.水资源统一调配机制。采取节约用水、统筹安排的原则。
2.依据河流径流量和用水需求的变化,对全流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宏观控制和年度调整。
四、成果
推广应用节水技术,节水水平大大提高。水资源统一调配体制的逐步建立和
节水技术技术的推广应用,基本保证了在严重枯水年份黄河下游不断流。
【活动】对比分析黄河不同河段水资源的利用
黄河2015年总用水量中,农业用水(农田灌溉和林木渔畜业用水)占79%,工业用水占10%, 生活用水(包括城镇公共和居民生活用水)占7%,生态用水占4%。其中,兰州到头道拐、 三门峡到花园口两河段2015年分别从黄河取水153.03亿立方米、22.99亿立方米,用水结构如图所示。
1.图4.13 所示两河段的用水结构与全流域的相比,各有什么特点?
2.从提高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提出改善水资源利用的建议。
(提示:1与全流域的相比: 兰州到头道拐:农业用水比重大,工业用水比重较少
三门峡到花园口:工业用水比重大,农业用水比重少
2.农业方面:喷灌、滴灌;推广耐旱型农作物 ;工业方面:提升工艺流程;污水处理后再排放等
生活方面:提高水价;洗莱水进行浇花、冲厕所等 ;全流域协调用水,分配用水份额等)
【即学即练3】
在每年的农历6月,黄河中下游在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都会上演“流鱼”奇观(如下图所示),此时黄河水的含沙量剧增,溶解氧含量下降,混浊度升高。每当黄河发生“流鱼”现象时,中下游沿岸地区有成百上千的群众到河边捕鱼,场面蔚为壮观。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流鱼”现象发生时,沿岸居民捕捞的鲤鱼、鲶鱼、鲫鱼等鱼类多呈死亡状态,其原因是( )
A.调水调沙过程中,水流冲击使得鱼类相互碰撞而死亡
B.河水混浊,溶解氧降低,泥沙含量增加致使鱼类在短期内窒息死亡
C.调水调沙过程中,河流下切使得河床加深,水压增加导致鱼类死亡
D.调水调沙过程中,短时间密集捕捞,生存环境巨变致使鱼类死亡
2.在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调水调沙使得黄河支流鱼类种类出现明显增加
B.调水调水期间小浪底大坝下游地区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河道的生态功能提升
C.调水调沙使得河道泥沙淤积增加,湿地面积增加,湿地生态功能不断增强
D.调水调沙使得河道普遍下切、展宽,河滩草地被泥沙覆盖而形成新的耕地
【答案】1.B 2.A
【解析】1.调水调沙期间,黄河水的含沙量剧增,溶解氧含量下降,会造成鱼类短时间窒息死亡,同时大量的泥沙也会直接粘附在鱼鳃上,阻碍氧气交换,导致鱼类窒息死亡,B正确。水流冲击不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河流下切使得河床加深,水压增加有限,不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调水调沙过程中,水流急,此时不宜捕捞,ACD错误。故选B。
2.调水调沙虽然会导致大批鱼类窒息死亡,但鱼群也会出现从黄泥沙含量高的黄河干流转移到水质相对清洁的支流的规避行为,使得相对清澈的支流鱼类种类和数量出现明显增加。调水调沙期间,小浪底大坝下游的生物多样性明显降低,河道的生态功能出现退化;由于泄洪水流对河床强烈冲刷,下游河道普遍下切、缩窄,导致河滩草地被泥沙覆盖,造成湿地面积减少和沿岸低洼区耕地淹没,湿地的生态功能普遍降低甚至丧失。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考法01 流域内部水资源的协作开发
一、分析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的思路
各流域的地理条件存在着很大差异,因而各流域的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对策也必然不同,但是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的基本程序大致相同,流域综合开发就是针对流域内的优势要素,使效益最大化,但流域问题往往直接影响到流域开发的实施,因此,流域综合开发应以问题治理为中心,以优势要素开发为重点,两者兼顾,实现全流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学习的重点是掌握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一般方法。
1.分析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总体思路
2.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综合分析评价流域开发的资源优势和存在的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见下表:
3.流域开发与治理的基本内容
根据“资源优势”确定流域开发方向,同时还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4.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和目的
【典例1】
考法02 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
一、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黄土高原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
2.人为原因
黄土高原地区生产力水平低,耕作方式落后,土地所能供养的人口有限。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对土地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大,这是水土流失形成的根本原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及过度樵采导致植被破坏严重是造成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
二、黄土高原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的过程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三、黄土高原侵蚀区的水土保持措施——小流域综合治理
【典例2】
河道挟沙水流进入水库后,流速和挟沙能力迅速降低,粗颗粒泥沙在库尾淤积,形成淤积三角洲,挟带细颗粒泥沙的浑水在一定条件下沿三角洲前坡潜入库底并沿库底向坝前运动,形成异重流。从2002年开始,我国通过人工扰动沙层和利用异重流原理,在小浪底水库进行排沙,制造含沙量大的洪峰,对下游河道进行全河性冲刷,使河床有了明显下降。调水调沙的生态环境影响监测与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承担的2020年度黄河调水调沙生态环境影响监测全航次于7月26日顺利完成。下图分别为黄河流域图、水库异重流示意图、异重流排出水库景观图。
(1)说明排沙洞设置在靠近大坝底部的原因。
(2)经过几次调水调沙后,水流对下游河道的冲刷效果明显下降。试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3)说明调水调沙工程对改善黄河河口生态环境的作用。
【答案】(1)因为异重流密度大,潜入库底并沿库底向坝前运动;库底水压大,排出水流流速快。
(2)原因:河床较细泥沙被冲刷以后,河底残留物质较粗,底层沉积物经长年重力压缩更加紧实,不易被冲刷;水流也因挟沙减少,对河床的冲刷能力减弱。
措施:可适当加大洪峰流量,提高洪峰流速;对部分河段的沙层进行扰动,人为破坏粗化层,增加水流的含沙量,提高冲刷力。
(3)入海泥沙增多,湿地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增加;入海洪峰降低了湿地土壤的含盐度,提高了湿地土壤的营养;河口营养物质增加,利于鱼类生长;地下淡水得到补给;改善了海水入侵的现状,遏制了对海岸线的侵蚀。
分层提分
题组A 过基础-基础考点练
长江源区水文站点稀少,仅有沱沱河、新寨、直门达3个具有长时期连续观测数据的水文站。研究发现,沱沱河站径流量和输沙量各季呈上升趋势,以夏秋两季最为显著;新寨站径流量各季无明显变化;直门达站输沙量无显著变化。下图为长江源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长江源区水文站点稀少,主要是因为( )
A.自然环境恶劣 B.水文变化不大 C.流域面积狭小 D.地质灾害频发
2.推测直门达站输沙量无显著变化的关键是( )
A.径流量减少 B.水土保持较好 C.气温快速上升 D.降水保持稳定
3.沱沱河夏秋季节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是( )
①大气降水②湖泊水③地下水④冰雪融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A 2.B 3.D
【解析】1.长江源区海拔高,气温低,自然环境恶劣,水文站点维护成本高,因此长江源区水文站点稀少,A正确;水文变化情况、流域面积大小和地质灾害情况与水文站点的多少关系不大。故选A。
2.根据材料可知,沱沱河站径流量和输沙量各季呈上升趋势,新寨站径流量各季无明显变化,整体上流经直门达站的径流量应呈上升趋势;径流量上升,A错误;而含沙量没有太大变化,最可能是因为水土保持工作开展较好,水土流失减弱,B正确;气温升高与含沙量无关,C错误;该地区的径流主要来自冰川、冰雪融水,与降水关联不大,D错误。故选B。
3.该地区夏季受夏季风的影响,会有一定的降水,因此夏季补给水源较多,①正确;该地区湖泊较少,因此湖泊不可能是最主要的补给水源,②错误;地下水一年四季都会有,③错误;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④正确。D正确,故选D。
的的喀喀湖位于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交界的科亚奥高原上,四周高山环绕,是南美洲地势最高(海拔3812米)、面积最大(8290平方千米)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海拔较高的大型淡水湖之一,平均水深140—180米。的的喀喀湖有25条河流流入,只有一条德萨瓜德罗河从湖中流出到另一内陆咸水湖波波湖,只带走入湖水量的5%。的的喀喀湖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船可通航的湖泊。右图示意的的喀喀湖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的的喀喀湖只有一条河流水流出,却成为淡水湖。其主要原因是( )
A.湖水外泄水量大,更新快 B.大河源头,湖水更新周期短
C.湖水深,水温低,盐度低 D.湖水补给量大,蒸发量较小
5.的的喀喀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船可通航的湖泊,航运价值高。主要原因是( )
①湖泊水深,面积大②结冰期较短,通航时间长③高山环绕,风浪小④城市分布多,运输需求量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4.D 5.C
【解析】4.由图文材料可知,的的喀喀湖地势高,气温低,蒸发量较小;有25条河流注入,湖水补给量大,德萨瓜德罗河从的的喀喀湖流出,从而就把盐分带出了湖泊,使得湖水保持淡水,成为淡水湖,D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只有一条德萨瓜德罗河从湖中流出到另一内陆咸水湖波波湖,只带走入湖水量的5%”可知,的的喀喀湖湖水外泄水量较小,A错误;的的喀喀湖有大量河流注入,不是大河源头,B错误;读图及材料可知,的的喀喀湖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且周围被高山环绕,周围山地阻挡了冷空气进入,水温较高,C错误。所以选D。
5.“的的喀喀湖位于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交界的科亚奥高原上,四周高山环绕,是南美洲地势最高(海拔3812米)、面积最大(8290平方千米)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海拔较高的大型淡水湖之一,平均水深140—180米”可知,的的喀喀湖湖泊水深,湖泊面积大,①正确。该湖泊湖泊面积大、湖水深度深,加之地处低纬度热带地区以及周围山地阻挡了冷空气进入,因而湖水平均温度大约为13℃,终年不冻,无结冰期,风浪小,适宜通航的时间长,②错误③正确。图中显示,的的喀喀湖周边城市分布较多,运输需求量大,④正确。即C①③④正确,ABD错误。故选C。
长江也是我国的一条著名的“害河”,尤其是中游的荆江段更是如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长江中游水害特别严重的原因是( )
①中游地形平坦,水流不畅,泥沙淤积严重②上游的流域面积广,来水量大③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④中游地区的湖泊面积日益缩小⑤人口压力大,植被破坏严重
A.④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为了根除中游的洪水危害,目前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
A.退耕还湖,提高湖泊的蓄洪量 B.提高植被的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C.建立三峡大坝,调节上游的洪水下泄量 D.荆江地区建立分洪区,减轻洪水对大堤的压力
8.长江中游在治理与开发的过程中,特别要借鉴的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经验是( )
A.找准开发重点,不断提高开发深度
B.加强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流域发展的基础
C.大力开发流域的矿产资源,发展高耗能工业
D.加快流域经济的转型,发展高科技产业
【答案】6.D 7.D 8.B
【解析】6.长江流域主要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降水变率大,③正确;加之上游的流域面积广,致使长江流域水量大增,②正确,加上长江上游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在长江中游淤积,造成排水不畅,①⑤正确,人们围湖造田,湖泊的蓄洪能力又下降,④正确,所以洪涝灾害频繁,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多发,防治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主要对策有植树种草;退耕还林种草,提高植被的覆盖率;退田还湖,提高湖泊的蓄洪量;兴修水利工程,调节上游的洪水下泄量;建立洪水预警系统等,但是需要较长的时间,消除危害不明显,ABC错误,荆江地区建立分洪区,明显减轻洪水对大堤的压力,效果明显,D正确。故选D。
8.长江中游在治理与开发的过程中,特别要借鉴的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经验是加强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流域发展的基础,B正确;在治理开发过程中,需要找准开发重点,也要注重全局发展,A错误;大力开发流域的矿产资源,不利于生态发展,C错误;流域内区域发展差异较大,发展高科技产业较为困难,D错误。故选B。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白鹤滩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干流河段梯级开发的第二个梯级电站(位置见下图)。大坝采用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289m,在建设中应用了“全面感知、真实分析、实时控制”的闭环智能控制理论,利用物联网、无线传输、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监测数据的数字化在线采集、实时传输、存储与动态分析的智能制造技术,项目的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
(1)指出在金沙江下游建设白鹤滩水电站的原因。
(2) 简述水电站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答案】9.(1)地处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域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2)水电站建设,可以增加当地劳动力就业,增加收入;可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扩大需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分析】9.(1)白鹤滩水电站的主要目的用于发电,河流水能主要考虑河流的径流量和地势落差。该地位于金沙江下游干流河段,地势落差大,加之降水丰富,河流的流量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
(2)本题可从建设时期的经济带动和运营后的经济带动进行分析。结合材料分析可知,该大坝的工程量巨大,建设时需要大量的材料、设备、劳动力、资金等,可有效带动区域的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大坝建成运营后,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资源,扩大需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同时,水电站的运营维护也可以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区域发展。
题组B 抓重点-核心要点巩固
2021年江西省提出打造浙赣粤运河。其中,浙赣运河连通浙江境内的常山江与江西境内的金沙溪,建成后将开辟江西内河出海新通道,让钱塘江与鄱阳湖“牵手”。下图示意浙赣运河规划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理事物受浙赣运河开通影响最小的是( )
A.河运交通量 B.天马镇服务范围
C.常山江水质 D.七一水库蓄水量
2.运河上修建多座船闸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运河航运能力 B.提升河流水质
C.减轻运河泥沙淤积 D.减轻洪涝灾害
【答案】1.D 2.A
【解析】1.七一水库位于运河上游,与运河连通少,蓄水量受运河影响小,故D正确;运河开通沟通常山江与金沙溪,进而提高运河航运能力,会增加河运交通量,A错误;由于交通条件改善,天马镇服务范围会扩大,B错误;运河开通后,会增加水污染,影响常山江下游水质,C错误;故选D。
2.运河上修建船闸可通过闸门控制航道内灌、泄水,以升降水位,保证船只在不同水位间顺利通航,A正确;船闸通过调节水位差,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增加,BC错误;修船闸无法减轻洪涝灾害,D错误,故选A。
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新中国治理黄河的第一个大型工程。读咸阳—潼关河段纵坡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三门峡水利枢纽对黄河下游的治理所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
①防洪②减少水土流失③减缓河床抬高速度④有利于建设高耗能工业为主的综合型工业基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三门峡水利枢纽对渭河平原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
A.潼关水位下降,河流下切深度增加
B.地下水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现象严重
C.加快渭河净化速度,提高水质
D.有利于发展航运,促使渭河平原的工农业产品向东输送
【答案】3.C 4.B
【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门峡水利枢纽修建使黄河下游洪峰流量减小,库区及水库以上河流流速变慢,泥沙淤积,降低含沙量,所以对黄河下游的主要作用是防洪和减缓河床抬高速度,①③正确。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黄河中游地区,②错误。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发电能力较弱,不利于建设高耗能工业为主的综合型工业基地,且这也不是该水利工程枢纽对黄河下游地区发挥的主要作用,④错误。C正确。故选C。
4.受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蓄水的影响,潼关水位上升,河流下切减缓,A错误;三门峡水库蓄水导致渭河平原所在地区地下水水位上升,土壤盐分易向土壤表层累积,使得土壤盐渍化现象严重,B正确;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使得渭河水流速度减慢,河流净化速度减慢,水质变差,C错误;渭河的航运能力较弱,渭河平原的工农业产品向外输送并非依赖河流运输,同时利于发展航运也不是三门峡水利枢纽对渭河平原造成的不利影响,D错误。故选B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洋水库即是在海水中建立的淡水水库。青草沙水库位于长兴岛西北方冲积沙洲青草沙上,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江心水库,也是世界上最难建设的海洋水库之一。2006年上海市决定将青草沙建设成为上海市的水源地,以改变上海市80%以上自来水源取自黄浦江的格局。2011年6月,青草沙水库全面投入运行。青草沙水库主要由环库大堤、取水泵闸(包括上游泵闸和下游水闸)以及输水泵站等工程组成,拥有总长43千米的大堤,圈围了相当于10个杭州西湖的水面。水库正常运行时,水位一般在3米左右,有效蓄水量不少于3.87亿立方米,可保证连续50天不取水情况下的正常供水。青草沙水库的引排水利用长江的潮汐规律,实现了“择优蓄水”,达到了“清污分流、蓄清排污、流水不腐”的目的。下图为青草沙水库及取输水泵闸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
(1)说出与峡谷型水库相比,青草沙水库建设难度大的原因。
(2)分别说明上游泵闸、下游水闸和输水泵站位置选择的优点。
(3) 从生态环境角度,简述青草沙水库建成后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答案】5.(1)大坝长度长,合拢难度大;长江口风高浪急,流量大,潮汐作用强,水文条件复杂。
(2)上游泵闸:位于水库西北方向,顺着长江水入海方向,便于长江水流入水库,且距离海洋较远,可避免涨潮时海水流入水库。
下游水闸:位于水库东南方向,距离海洋较近,便于落潮时将水库中盐度较高的水体排出。
输水泵站:位于水库下游,入库河水经过水库上游和中游沉淀后,悬浮物质减少,水质较高。
(3)负面影响:大坝会影响鱼类的季节性洄游;减少营养物质向海洋输送,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循环,使局部海域生物多样性减少;使潮汐作用减弱,水体交换减少,周边海域海洋污染可能加重。
【分析】5.(1)水库建设的坝长度大,合龙难度大,工程量大;受海浪的侵蚀作用强,风浪大,地下水文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
(2)上游泵闸位于长江来水方向,便于长江水流入水库,且距海洋较远,可避免涨潮时海水流入水库影响水质。下游水闸位于水库东南方向,距海洋较近,便于落潮时将水库中盐度较高的水体排出,汛期时方便将多余的水体排出。读图可知,自上游泵闸取水口至输水泵站距离较长,中部为库区地势平坦江水流入青草沙水库后流速减慢,江水中携带的泥沙和污染物会逐渐沉降或被生物吸附,同时有足够的距离使江水完成自净,水质好。
(3)大坝阻止海潮的运动和泥沙淤积,使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减少,使局部海域生物多样性减少;大坝会影响鱼类的季节性洄游:大坝会减少营养物质向海洋输送,减少长江口营养物质的积累,可能会造成长江口鱼类减少;使潮汐作用减弱水体交换减弱周边海域海洋污染可能加重等。
题组C 抓提升-真题实战
(2021·浙江·6月高考)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独流入海河流径流量较大,流程较短。此类河流所在小流域的生态、农业、城镇等要素多形成上游-中游-下游-滨海的四段式空间分布序列。下图为独流入海河流小流域生态、农业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类型小流域内( )
A.上游人口密集﹐小城镇广布 B.中游城镇均为河运集散地
C.下游易形成小流域中心城镇 D.滨海城镇职能以商业为主
2.该类型小流域在国土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上游洪水威胁严重 B.中游地质灾害频发
C.下游水体污染加剧 D.滨海滩涂湿地锐减
【答案】1.C 2.D
【分析】1.上游以生态景观和农业景观为主,主要是丘陵山区,人口稀疏,小城镇分布数量较少。A错误;中游城镇部分是河运集散地,并不是全部,B错误;读图分析,下游地势平坦,水运交通便利,易形成小流域中心城镇,C正确;滨海城镇多沙地,商业并不发达,D错误;故选C。
2.上游地区地势落差较大,河流流速快,洪水威胁并不严重,A错误;中游地区多为河运集散地,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小,B错误;河流下游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水体污染有所缓解,C错误;随着生态环境恶化,滨海滩涂湿地面积锐减,D正确;故选D。
(2020·海南·高考)下图示意鄱阳湖入湖和出湖年输沙量的年际变化。2003年三峡工程运营后,鄱阳湖水量、泥沙等水情变化明显,对湖区供水、灌溉、航运等造成重大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三峡工程运营前,鄱阳湖区的泥沙淤积和侵蚀情况是( )
A.侵蚀为主 B.淤积为主 C.侵蚀量和淤积量相当 D.无法判断
4.三峡工程运营后,鄱阳湖的水域面积与湖底高程的变化分别是( )
A.增大 升高 B.增大 下降 C.减小 升高 D.减小 下降
【答案】3.B 4.D
【分析】3.读图可知,三峡工程运营前(注意材料中三峡工程运营的时间),鄱阳湖入湖和出湖年输沙量的年际变化是入湖输沙量大于出湖年输沙量,所以鄱阳湖区的泥沙淤积和侵蚀情况是以淤积为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鄱阳湖位于三峡大坝下游地区,三峡工程运营后,三峡下游河段水位降低,使得丰水期长江对鄱阳湖的补给减少,同时,枯水期鄱阳湖对长江的补给增多,所以鄱阳湖的水域面积减小;读图可知,2003年后,鄱阳湖出湖年输沙量大于入湖输沙量,加之三峡工程建设后,水库拦截泥沙,使得入湖泥沙量大大减少,所以湖底高程下降。综上分析可知,ABC错,D正确,故选D。
5.(2020·北京)某校中学生赴长江上游支流大宁河(重庆段)进行野外实习。下图为大宁河流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 考察流域地形。
(1)概述该流域主要地形特征。
任务二 走访水文站,查阅文献,获取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子流域名称
侵蚀量(万吨/年)
输沙量(万吨/年)
东溪河
114.3
52.3
西溪河
91.9
48.8
后溪河
63.7
24.0
平定河
51.2
19.5
(2) 绘制统计图,说出该流域侵蚀量与输沙量的关系。任务三 调研流域的综合治理。
(3) 简述该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
【答案】5.(1)以山地为主,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山地与河谷相间分布。
(2)
侵蚀量越大,输沙量越大。
(3)退耕还林、防洪护岸、节水灌溉等。
【解析】(1)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地势高低以及起伏等角度回答。结合该流域山峰及高程等信息可知,该流域地形以山地为主;根据河流流向可知,地势大致北高南低;根据河流干支流的分布情况可知,山地与河谷相间分布。
(2) 根据表格信息绘图即可,绘图如下:
根据表格信息以及绘图结果可知,两曲线呈正相关,所以侵蚀量越大,输沙量越大。
(3)该流域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流域的侵蚀量和输沙量均较大,应退耕还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在河谷沿岸地区,应防洪护岸;在耕作农业地区,应发展节水灌溉等。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优秀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优秀课时训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流域,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的必要性,流域水资源的统筹管理的措施,流域管理机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精品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精品巩固练习,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41《流域内协调发展》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41《流域内协调发展》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达标测试,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流域内水资源的协作开发,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的措施,黄河流域调控用水的具体措施,79,2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