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物理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物理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物体具有动能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陕西省榆林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开学物理试卷
1. 下列物体的质量最接近50kg的是( )
A. 一枚硬币 B. 一个鸡蛋 C. 一名中学生 D. 一支铅笔
2. 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若将一物体放在距焦点5cm的主光轴上,则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 )
A. 缩小的 B. 正立的 C. 放大的 D. 倒立的
3. 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B. 没有物体也可能会有力的作用
C. 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D. 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4. 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壶离手后最终变为静止,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 用力沿水平方向推讲桌,讲桌未动,此时讲桌所受推力等于摩擦力
C. 开车系安全带的目的是减小惯性
D. 运动员起跳时受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于他对地面的压力
5. 如图所示的四种用具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天平 B. 镊子
C. 核桃钳 D. 羊角锤
6. 如图所示,分别用力F1、F2、F3匀速提起重物A,若不计摩擦,关于三个力的大小关系,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F1=F2=F3
B. F1>F2>F3
C. F2>F1=F3
D. F1
A. 飞行的飞机 B. 静止在山顶上的大石头
C. 悬挂在天花板下的吊灯 D. 拉开的弹簧
8. 如图所示,两容器中分别装有相同高度的水和盐水(ρ水<ρ盐水),A、B、C三点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A. pA
A. 鞋底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B. 矿泉水瓶,瓶盖上的竖条纹
C. 自行车的转动部分加润滑油 D. 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车闸
10. 工人利用滑轮组吊起重为2400N的路灯杆(质量分布均匀)。如图所示,这是路灯杆一端刚被匀速拉起的简图。路灯杆离地后被匀速提升1m,绳端拉力F=1000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路灯杆一端刚被匀速拉起时,相当于费力杠杆
B. 利用该滑轮组既可以省力还可以省功
C. 路灯杆离地后,绳端拉力F做的功为1000J
D. 路灯杆离地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11. 如图,人用300牛的力沿水平方向推着重为800牛的箱子在水平面地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 牛。若此人突然将推力增大400牛,则箱子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为______ 牛。
12. 显微镜由物镜和______ 镜组成,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______ (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 (填“实像”或“虚像”)。这个像再经过目镜后成一个______ (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 (填“实像”或“虚像”),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13. 某型号热气球的体积为300m3,空气的密度为1.3kg/m3,该热气球所受的浮力方向为______ ,浮力大小为______ N;热气球和吊篮的总质量是120kg,则总重力为______ N,重力的方向是______ 。(不计空气阻力,g取10N/kg)
14. 下列生活和交通的常见现象中:①驾驶员要系好安全带;②拍打衣服除去灰尘;③跳远助跑;④动车进站时,提前关闭发动机⑤严禁汽车超载;⑥公交车启动时,乘客要抓好扶手。属于利用惯性的是______ ;属于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的是______ 。
15. 射箭运动员用力将弓拉开,人对弓做功,使弓具有了能量。松手后,弓将箭射出,弓的______ 能转化为箭的______ 能。
16. 一名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41kg的重物,物体受到的重力为______ N,若动滑轮重1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______ N,如果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9m,则重物上升______ m。
17. 如图所示,已知凹透镜的一条入射光线和一条折射光线,请你对应画出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18. 如图是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拉杆旅行箱的示意图,O是轮子的转轴,O'是箱体的重心。以O为支点,画出力F的力臂和箱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19. 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过程及数据。
(1)图a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图b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 N;
(2)比较图a、b、c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______ 有关;
(3)图c、d中,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______ (选填“相等”“图c大”或“图d大”);
(4)比较图______ 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并能计算出浓盐水的密度是______ kg/m3,若向c中继续加入盐,并搅拌均匀,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g=10N/kg,ρ水=1.0×103kg/m3)
(5)比较图a、c、d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______ 无关。
20. 如图所示,为了探究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郡熙将同一小桌,按甲、乙、丙三种方式放在海绵上。
(1)本实验,通过观察______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这种研究方法是______ 法;
(2)比较图甲和图乙的情况,可知压力作用效果与______ 有关;
(3)比较图乙和图丙的情况,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下列实例中,不是直接应用该结论的是______ (填序号)。
①交通管理部门规定,货车每一车轴的平均承载质量不得超过10t
②小小的蚊子能轻而易举地用口器把皮肤刺破
③书包要用宽的背带
21.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测量凸透镜焦距时,小明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 cm。
(2)然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______ 。
(3)再将点燃的蜡烛移到10cm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_____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基础上,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0cm处,适当移动光屏直到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所成的像将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 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小华同学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三次实验。
(1)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木块做______ 运动,根据______ 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
(2)分析______ 两次实验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实验甲中,若木块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突然变大,则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后,小华在拔河比赛前为班级做了科学决策,使班级赢得比赛。他做出的科学决策是:组队时,选质量较______ (选填“大”或“小”)的同学,同时在比赛时让队员穿鞋底______ (选填“光滑”或“粗糙”)的鞋。
23. 如图所示,质量为1.2kg的木块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g取10N/kg)求:
(1)这时木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2)此时木块浸在水中的体积为多少?
(3)该木块体积是2×10-3m3,要使木块刚好浸没在水中,至少需要多大的力向下压木块?
24. 如图甲所示,重500N、底面积为0.2m2的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块直木板将该箱子匀速拉上平台(图乙)。已知拉力为350N,箱子沿板移动了2m,升高1m,用时20s。求:
(1)箱子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上移过程中拉力做功的功率;
(3)箱子克服木板摩擦力所做的功。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
A、一枚硬币的质量在6g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一枚鸡蛋的质量在50g=0.05kg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成年人的质量在70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C符合题意;
D、一支铅笔的质量在10g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的物体质量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从所学的质量单位中选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即可。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答案】C
【解析】解:已知f=10cm,所以2f=20cm。
物体在主光轴上距焦点5cm,物距可能为10cm+5cm=14cm,此时物体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也可能为10cm-5cm=5cm,此时物体处于一倍焦距以内,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此可知,两种情况下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的像一定是放大的。
故选:C。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物距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一定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此题物体离凸透镜焦点5厘米处时,可能是在焦点内5cm,也可能在焦点外5cm。
3.【答案】A
【解析】解: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故A正确;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故B错误;
C、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如:放在地面上的重50N的物体受到50N竖直向上的拉力时,物体与地面虽然相互接触,但没有力的作用,故C错误;
D、两个物体没有直接接触,也可能存在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铁钉,故D错误。
故选:A。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其中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了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不一定接触(如:磁铁吸引铁钉);相接触的物体不一定就有力的作用。
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考虑,即一个物体在施力的同时必然也受力,另一个物体在受力的同时必然也是施力物体,以及平衡力,难度不大。
4.【答案】B
【解析】解:
A、冰壶离手后,此时不受人的推力的作用,冰壶继续向前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冰壶最终变为静止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错误;
B、用力推讲桌,讲桌未动,讲桌处于平衡状态,推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此时推力等于摩擦力,故B正确;
C、惯性的唯一量度是质量,驾驶员开车时要系安全带,不能减小人的惯性,故C错误;
D、运动员起跳时受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和他对地面的压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同物、同线、等值、反向,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3)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此题考查力与运动的关系,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
5.【答案】B
【解析】解:A、天平在使用时,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
B、镊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C、核桃钳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D、羊角锤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故选:B。
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6.【答案】A
【解析】解:因为定滑轮相当于一等臂杠杆,只能改变力的方向,而不省力,故定滑轮拉同一重物G,不计摩擦,沿三个不同方向,用的拉力大小相等,即F1、F2、F3都等于物体的重力。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定滑轮的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定滑轮工作特点的了解和掌握,知道定滑轮的特点: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7.【答案】A
【解析】解:A、飞行的飞机,处于运动状态,具有动能,故A符合题意;
B、静止在山顶上的大石头,处于静止状态,不具有动能,故B不符合题意;
C、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处于静止状态,不具有动能,故C不符合题意;
D、拉开的弹弓具有弹性势能,不具有动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深入理解动能概念,可解答此题。
8.【答案】A
【解析】解:AB两点,液体的密度相同,但深度不同,由于A所处的深度小于B所处的深度,根据p=ρgh可知:pA
根据p=ρgh可知:C点的压强大于B点的压强,即pB
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且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因此要比较ABC三点的液体压强大小就要从液体的密度和所处的深度两方面考虑。
液体压强的大小的比较一般运用以下思路:在深度相同时,比较两者密度的大小关系;在同种液体即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者深度的大小关系。
9.【答案】C
【解析】解:A、鞋底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不符合题意;
B、矿泉水瓶,瓶盖上的竖条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不符合题意;
C、在自行车的转动部分加润滑油,使接触面脱离来减小摩擦力的,故C符合题意;
D、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车闸,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本题在考查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并学会应用,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10.【答案】D
【解析】解:
A、路灯杆一端刚被匀速拉起时,阻力为路灯杆的重力G,作用点在重心上,绳子对路灯杆的拉力是动力F,支点为路灯杆的左端,可见,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路灯杆相当于省力杠杆,故A错误。
B、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故B错误。
C、由图可知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3,路灯杆离地后被匀速提升1m,
则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为:s=3h=3×1m=3m,
绳端拉力F做的功为:W总=Fs=1000N×3m=3000J,故C错误。
D、路灯杆离地后,所做有用功为:W有=Gh=2400N×1m=240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W有W总=2400J3000J×100%=80%,故D正确。
故选:D。
(1)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叫省力杠杆。
(2)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3)由图可知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3,则绳子移动的距离s=3h,再根据W总=Fs可得出F做的总功。
(4)根据W有=Gh求出有用功,再根据机械效率的公式求出机械效率η。
知道杠杆的分类,能够判断杠杆属于哪类杠杆,熟练运用功、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答案】300 100
【解析】解:
一人用30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着重800N的箱子在水平地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箱子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推力和滑动摩擦力,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推力是300N,所以滑动摩擦力是300N;若此人突然将推力增大到400牛,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仍为300N,所以合力为:400N-300N=100N。
故答案为:300;100。
(1)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平衡力求出箱子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跟物体的运动速度没有关系,推力增大,箱子进行加速运动,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
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跟物体的运动速度没有关系,在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时,匀速、减速、加速时,滑动摩擦力不变。
12.【答案】目 放大 实像 放大 虚像
【解析】解: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被观察物体放在物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像再经过目镜,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故答案为:目;放大;实像;放大;虚像。
显微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叫目镜,靠近被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以内,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掌握物镜和目镜成像的本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答案】竖直向上 3.9×103 1.2×103 竖直向下
【解析】解: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由于热气球浸没在空气中,所以热气球排开空气的体积V排=V气球,
该热气球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F浮=ρ空气gV排=1.3kg/m3×10N/kg×300m3=3.9×103N;
热气球和吊篮的总重力G=m总g=120kg×10N/kg=1.2×103N,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故答案为:竖直向上;3.9×103;1.2×103;竖直向下。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由于热气球浸没在空气中,所以热气球排开空气的体积V排=V气球,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得到该热气球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利用G=mg得到热气球和吊篮的总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本题考查了浮力和重力的方向,阿基米德原理和重力公式的应用,难度中等。
14.【答案】②③④ ①⑤⑥
【解析】解:①驾驶员要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防止遇到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对人造成伤害;
②拍打衣服除去灰尘,是利用了灰尘的惯性,使灰尘与衣服脱离;
③跳远助跑是利用惯性,使运动员取得好的成绩;
④动车进站时,提前关闭发动机,是利用惯性使车运行时节省燃料;
⑤严禁汽车超载,是因为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严禁超载可一定程度上减小事故发生时的伤害;
⑥公交车启动时,乘客要抓好扶手,是为了防止因惯性来造成伤害。
综上所述,属于利用惯性的是②③④;属于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的是①⑤⑥。
故答案为:②③④;①⑤⑥。
我们把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物体的惯性有时对我们是有益的,我们要学会利用;惯性有时对我们是有害的,我们要学会防止惯性的不利影响。
此题主要考查了几种生活中的惯性现象,惯性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正确利用和防止惯性才能更好的为生产生活服务。
15.【答案】弹性势 动
【解析】解:拉弯的弓把箭射出的过程中,弓的弹性形变变小,弹性势能减小,箭的速度增加,动能增加;因此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
故答案为:弹性势;动。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程度的大小有关;动能的大小与质量、速度有关。
本题考查了弹性势能和动能的转化,明确影响弹性势能、动能大小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410 140 3
【解析】解:
物体的重力:
G=mg=41kg×10N/kg=410N;
由图知,承担重物绳子的段数n=3,
不计绳重和摩擦,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F=13×(G+G动)=13×(410N+10N)=140N;
由s=nh可得,重物上升的高度:
h=sn=9m3=3m。
故答案为:410;140;3。
根据G=mg计算物体的重力;不计绳重和摩擦,根据F=1n(G+G动)计算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根据s=nh计算重物上升的高度。
本题考查了重力的计算、滑轮组特点和绳端拉力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
17.【答案】解: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作出折射光线;
根据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作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解析】在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18.【答案】解:过O点作F的垂线即为F的力臂,过O'作竖直向下的作用力G即为箱体所受重力。如图所示
【解析】根据支点是轮子轴心点O,力臂L是支点到力F的作用线的距离。重力的方向总是向下的,来解答此题。
画力的示意图要重点把握两个要素:①力的方向;②力的作用点。此题中要分清支点O和箱体的重心O',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19.【答案】0.4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相等 a、d、e1.1×103 变小 深度
【解析】解:(1)图a中,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即物体的重力G=8N,
根据称重法可知,图b中,物体有一部分浸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8N-7.6N=0.4N;
(2)b、c两次实验中选择的液体密度相同,而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不同,
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a、b、c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
(3)图c、d中,水的密度,物体浸没在水中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
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由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变,所以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不变;
(4)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要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应控制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相同,使液体的密度不同,所以,应选择a、d、e;
根据题意可知,物体在水中和浓盐水中都处于浸没状态,所以V排水=V排盐水=V,
由图(a)(d)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水=G-F1=8N-7N=1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物体的体积V=V排水=F浮水ρ水g=1N1.0×103kg/m3×10N/kg=1×10-4m3,
由图(a)(e)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盐水=G-F2=8N-6.9N=1.1N,
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盐水的密度:ρ盐水=F浮盐水gV排盐水=1.1N10N/kg×1×10-4m3=1.1×103kg/m3;
若向c中加入盐,并搅拌均匀,盐水的密度会变大,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相同时,密度越大,浮力越大,根据称重法可知,弹簧测力计示数会变小;
(5)c、d中物体都是浸没在液体中,液体密度也相同,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a、c、d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故答案为:(1)0.4;(2)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相等;(4)a、d、e;1.1×103;变小;(5)深度。
(1)根据图(a)中弹簧的示数可知物体的重力;根据称重法求出图(b)中物体受到的浮力;
(2)(b)(c)中液体密度相同,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不同,据此分析;
(3)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上、下表面的受到的压力差;
(4)要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应控制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
根据图(a)(d)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体的体积;
根据图(a)(e)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盐水的密度;
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浮力越大,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
(5)(c)(d)中物体都是浸没在液体中,液体密度也相同,深度不同,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
本题考查浮力影响因素的探究实验,主要考查称重法测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以及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题目有一定的难度。
20.【答案】海绵的凹陷程度 转换 压力的大小 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①
【解析】解:(1)压力作用效果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海绵凹陷程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这种方法是转换法;
(2)分析图甲和图乙,受力面积一定,乙中压力大,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可以得出结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3)比较乙、丙两图知,压力相同,乙中受力面积小,作用效果明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①交通管理部门规定,货车每一车轴的平均承载质量不得超过10t,是防止压强过大,损坏路面;
②小小的蚊子能轻而易举地用口器把皮肤刺破,口器与皮肤的受力面积小,可增大压强;
③书包要用宽的背带,是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故选:①。
故答案为:(1)海绵的凹陷程度;转换;(2)压力的大小;(3)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①。
(1)(2)(3)根据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用到的科学实验方法是转换法;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据此分析回答。
本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的应用,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21.【答案】10.0同一高度 照相机 变大
【解析】解:(1)由图甲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当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f=60.0cm-50.0cm=10.0cm;
(2)蜡烛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3)凸透镜焦距为10.0cm,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物距:u=50.0cm-10.0cm=40.0cm,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0cm处,物距:u=50.0cm-30.0cm=20.0cm,此时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所成的像将变大。
故答案为:(1)10.0;(2)同一高度;(3)照相机;(4)变大。
(1)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焦距;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3)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4)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此题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要熟练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
22.【答案】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 甲、丙 不变 大 粗糙
【解析】解:(1)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知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
(2)甲、丙两次实验中,压力大小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测力计的示数不同,由此可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由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即使运动速度增大,滑动摩擦力也不变;
(4)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根据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组队时,应选质量大的同学,同时在比赛时队员应穿底面粗糙的鞋。
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二力平衡;(2)甲、丙;(3)不变;(4)大;粗糙。
(1)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知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
(2)(3)(4)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探究过程中应运用控制变量法。
本题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考查实验原理及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运用,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23.【答案】解:(1)木块受到的重力:
G=mg=1.2kg×10N/kg=12N,
∵木块漂浮,
∴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G=12N;
(2)∵F浮=ρ水v排g,
∴木块浸在水中的体积(排开水的体积)
v浸=v排=F浮ρ水g=12N1×103kg/m3×10N/kg=1.2×10-3m3;
(3)木块刚好浸没在水中时,木块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v排'g=ρ水v木g=1×103kg/m3×2×10-3m3×10N/kg=20N,
∵F浮=F压+G木,
∴至少对木块施加的压力:
F压=F浮'-G木=20N-12N=8N。
答:(1)这时木块受到的浮力是12N;
(2)此时木块浸在水中的体积为1.2×10-3m3;
(3)至少需要8N的力向下压木块。
【解析】知道木块的质量,利用重力公式求木块重;因为木块漂浮,可求木块受到的浮力,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木块排开水的体积;
木块刚好浸没在水中时,木块重加上所加压力等于木块受到的浮力,据此对木块施加的压力。
本题综合考查了密度的计算、重力的计算、浮力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漂浮条件),知识点多,属于难题。
24.【答案】解:(1)箱子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重力,
箱子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FS=GS=500N0.2m2=2.5×103Pa;
(2)拉力做功:W总=Fs=350N×2m=700J,
拉力做功功率:P=W总t=700J20s=35W;
(3)该过程的有用功:W有=Gh=500N×1m=500J,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额=W总-W有=700J-500J=200J。
答:(1)箱子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2.5×103Pa;
(2)上移过程中拉力做功的功率为35W;
(3)箱子克服木板摩擦力所做的功为200J。
【解析】(1)箱子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重力,根据压强公式计算箱子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根据W=Fs计算拉力做功,根P=Wt计算拉力做功功率;
(3)根据W有=Gh计算该过程的有用功,根据W额=W总-W有计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本题考查压强公式、做功公式、功率公式的灵活运用,知道总功包括有用功和额外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绥德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模拟试卷,共15页。
这是一份91.陕西省榆林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开学考试,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作图题,实验与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子洲县周家硷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物理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