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泾河镇中心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三)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泾河镇中心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三),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活动前,小苏筛选了以上四则资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试卷姓名: 准考证号: 说明:1、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或填涂在试卷和答题卡上。2、全卷试题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写作”三部分,共8页。3、全卷答案直接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4、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请合理安排答题时间。5、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下列各题均为客观题,共8小题。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答题区域内。 1.对下面加点字读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别做一个模①子里刻出来的模②型。 干一行行一行③,一行行行行行④。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2.下面海报中错别字订正正确的一项是( ) 【图一】 【图二】A.宵—霄 荫—阴 B.宵—霄 炭—碳C.迷—谜 炭—碳 D.迷—谜 荫—阴 3.在文段甲、乙、丙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从冬奥赛场上顽强拼搏、挑战自我的运动健儿,到广袤田野上艰苦奋斗,建设美丽乡村的年轻面孔,到碧海蓝天间甲 天宇、捍卫主权的空中卫士……广大青年向我们展开了青春亮丽的风采,也感召着我们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在追梦的路上,有温情的师长相随,有真挚的友谊作伴,有乙 的书籍引路,我们要擦亮“奋斗”这个青春最亮的底色,矢志不渝,丙 新时代的青春之歌!A. 飞翔 浩瀚 书写 B. 翱翔 浩大 书写C. 飞翔 浩大 谱写 D. 翱翔 浩瀚 谱写 4.结合语境,填人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_____,数学使人周密,科学_______,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_____:凡有所学,皆成性格。”A. 使人灵秀 使人灵秀 使人深刻 B. 使人深刻 使人灵秀 使人善辩C. 使人灵秀 使人深刻 使人善辩 D. 使人灵秀 使人善辩 使人深刻 5.下列语段空白处填入四个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网络提供了多媒体运用的技术基础,让图片甚至动图传播变得简单、容易,人类整体正在步入读图时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但随着各类表情包层出不穷,其潜台词变得越来越丰富和难以琢磨。②它的出现本意是为了更好地沟通,可以看作是线上文字交流的重要补充。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多表情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含义,有了一层更隐晦的表达。④在此基础上,表情包作为副语言的扩张是合理甚至必然的。A.②①④③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 6. 下面情境中,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2分)获悉王同学入围“诗词大会”决赛,校长发去信息:“我谨代表学校及全体师生向你表示祝贺,望继续努力,再创佳绩!”王同学回复:“ , 。”A.谢谢校长、老师和同学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B.谢谢校长、老师和同学们!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力争‘更上一层楼’。C.谢谢校长及全体师生!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D.谢谢校长及全体师生!‘九万里风鹏正举’,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 7.下列名句默写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气蒸云梦泽,波憾岳阳城 B.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C.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D.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 8.选择古诗词名句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2分)细细品味那句“ , ”,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静的小院,在挤满蓓蕾的树下,品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抒几句深情的感悟,倾听那四季花开的声音。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第二部分 阅读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22题,将答案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答题区域内。(一)东坡治水[北宋]苏辙(轼)自密徙徐①。是时河②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③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④,吾侪⑤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⑥以出,筑东南长堤。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⑦。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徐人至今思焉。(选自《东坡墓志铭》,有删改)[注释]①自密徙徐:从密州调任徐州。②河:黄河。③屦:粗布鞋。④涂潦:路上积水。⑤侪(chái):辈,类。⑥插:锹。⑦三板:古代长度单位,六尺高。 下列各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B.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C.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D.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河决曹村 是: 这 B.水决不能败城 败:毁坏C.公庐于城上 庐:临时搭的房子 D.卒完城以闻 卒:最终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12.苏轼治徐州水患,采取了哪些措施?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画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翻覆,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本来呢,当时七雄分立,没有共主,没有盟主,各干各的,谁胜谁得势。国际间没有是非,爱帮谁就帮谁,反正都一样。苏秦说连横不成,就改说合纵,在策士看来,这正是当然。张仪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只要会说,这也正是职业的态度。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儿抹角投其所好。(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战国策)第八》)13.以上语段中的“他们”指的是什么人?朱自清指出了他们的什么特点?(3分) 《经典常谈》是一本给中学生看的书,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不蔓不枝。请以选段为例简单分析说明。(3分) (三)千年丝路归去来陈晋源①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地,剔透的天没有任何白云,蓝瓦瓦地将大地罩了个严严实实,地也是尽力地延展,在尽头迫不得已而与天交于一线。这无垠的沙地与戈壁本没有路,一个脚印踏过,来一阵风,便什么也不再留下。②这样的一方天地,一直在沉睡。终于,公元前138年,等来了一位27岁的年轻人,他与和他年纪相仿的君主“一拍即合”,为了击退匈奴,决心打通西域。这位正值盛年的侍从官,从汉武帝刘彻的手中接过象征授权的符节,再拜君主,一表心系朝廷的忠心,二表定当竭力完成任务的决心。前路漫漫,这位名叫张骞的侍从官,带领着身后的100多名随行人员,转身骑上骏马,面向西域进发。这一转身,便是一个新纪元的序曲。③马匹走在沙丘上,听见风吹得铃不断作响,四周悄无声息。久居长安城,从未见过如此阔大的景致,他惊叹于大自然的壮美,心底同时也有些寒意,漠漠平沙有一种令人畏惧的肃穆。天似穹庐,笼盖四方沙地。人与马的背影被晚霞映得通红,犹如披着一件神圣的袈裟,和面前的路一同接受着大自然的洗礼。④张骞用一生丈量出一条蜿蜒的路。此后,这条路将时间与空间融为一体,再大的风也抵挡不住历史的进程,丝绸之路应运而生,长安和罗马,形形色色的人一队又一队,带有中亚的骏马、印度的医药、西亚的金银器,再后来,有美洲的棉花和番薯……在这贫瘠的土地上留下了文明的印记。⑤张骞来过后,这里便设有玉石障,五代是天门关,明代又称嘉峪关。站在关上,天地尽是金黄,城楼的砖与戈壁沙漠连在一起,分不清彼此,仿佛这嘉峪关是大自然一手造就的,近千年的安居乐业都在它的庇护下建立起来。古老的风似从城墙上吹起,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⑥一阶阶走下千古关隘,觉得这明明已经被风干的历史此刻却都活了起来。我能听到,驼铃声、熙攘的人声和着羌笛和胡笳,点缀着这条路,与自然浑然一体。随着人群来到关隘里的一个小楼之前,这座红色木制的关帝庙,与这个土黄色的世界格格不入。敦煌这一带本该是佛教盛行之地,那莫高窟、榆林窟,吸引了一代代工匠前来修葺,也吸引了中外虔诚的信徒来此拜谒。⑦可偏偏,为什么在这丝路之上出现了这样一座庙?殿内供奉着关公,手持青龙偃月刀,赤面长髯,带着一种与莫高窟瑰丽色调完全不同的美感。这座庙告诉后人,古代在这里戍守边关的人是山西人,因为关帝来自山西运城。⑧运城与嘉峪关,家乡与边邑,相去一千六百多千米,唯有信仰能跨越这段距离。这样的信仰,又在有形的丝绸古路之上架设起一条无形的精神之路。人们虽然殊途,但最终会同归于内心深处的那份安宁。这份安宁可以抵抗走在大漠中深深的不安感。父亲从小生长在运城,我的名字“晋源”便是父亲起的,它时刻提醒着我,山西是我血脉的源头。走到哪里,这一方黄土都会成为西北人不可放下的惦念。当我在嘉峪关遇见关帝庙,便更加印证了那份对黄土地的深深热爱。丝路古道将急切的军令和温暖的家书,由内地传向边疆或者从边疆传回内地,又将最割舍不下的乡愁顺着车辙印带到荒漠中。⑨1516年,这明代的重要隘口被满速儿汗攻破,大西洋上船只的黑烟也渐渐代替了丝路上的驼铃。清朝末年,这座要塞被荒废,众人东迁,官道与民道一同成了百姓的弃子。一百年后,一把火也将那座古物烧成断壁残垣。这段历史画上了句号。中原的史官把卷帙一片片翻过,此处的西风裹着沙,也一层一层地将这条昔日繁华的古道淹没。⑩此后,中原大地一如这沉默的古道一般,强盛不再,自信不再,被列强践踏,被帝国瓜分。⑪时间转到今日,我来到此地,这里又是喧闹的景致了,游客熙攘。这条用丝绸点缀的路已然复活,同时复兴和崛起的还有整个民族。⑫我坐在沙砾上,向远方眺望。七千千米如是,一千个春秋亦如是,这条路都容纳在自己的怀中了。历史的帷幕在这条路上展开,威严庄重的使团、满载锦缎的商人、金戈铁马的厮杀,末了还有丘上的荒冢、古人的身影明明灭灭,在我的身前身后杂沓。这条丝路卧抱着的,是沙漠,是中原,联通欧亚大陆;是过去,是现代,联通着中华民族的复兴。(选白《光明日报》2018年06月29日14版,有删15.文章开头描绘了戈壁滩苍茫的景色和恶劣的环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16.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3段画线的句子。(3分)人与马的背影被晚霞映得通红,犹如披着一件神圣的袈裟,和面前的路一同接受着大自然的洗礼。 17.嘉峪关名胜古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却要重点描写与环境格格不入的关帝庙?(3分) 18.怎样理解结尾段的作用?(3分) (四)小苏邀请你一起参加本次交流会。【搜集·筛选】资料一与过去纯文字的表达方法不同,越来越多人开始简单重复地使用表情包、流行语、缩略词。语言文字不只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传承和延续。它的运用涵盖了听、说、读、写、思全过程,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展示的是一个民族的软实力。如果长时间缺乏思考,只接受简单的符号信息,久而久之,不仅导致思想浅薄,甚至会出现除了网络语言不会交流的“失语症”。想要表达时,搜肠刮肚只能蹦出一句“哇噻”“绝绝子”,既无法展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也无法描绘“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恬淡,着实令人汗颜。当很多小学生的作文中出现大量网言缩写、网语指代,就知道“失语症”绝不是危言耸听。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不能不引起警醒。(节选自潇湘晨报《文字表达不能太任性》)资料二稍做分析不难发现,持所谓“网络时代下的语言匮乏”论的人,抱的是“保守主义”语言观,他们对“网络用语”一概排斥,甚至不把“网络用语”当“语言”。语言交流所使用的话语是一个恒定的量,用了“网络用语”,必然会造成“非网络用语”使用量的减少。如果不把“网络用语”当“语言”,自然会得出“使用网络用语表达思想情感”导致“语言越来越贫乏”的结论。(节选自《咬文嚼字·请拥抱“网络语言”》)资料三“文字失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什么都让网络“背锅”。文字输出能力存在短板的背后,很可能是文字“存货”匮乏。此前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六成左右的受访者都认为语言贫乏的表现是基本不会说诗句或成语,而这恰恰是可以通过阅读和积累改变的。因此,当人们乐于通过阅读积累,善于独立思考,并勤于输出当下感悟,很多问题或许可以得到解决。(节选自大众日报《“文字失语”正在杀死表达欲》) 资料四当前进入互联网和自媒体发达的时代,语言的使用也迎来了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流行语产生的方式、传播的途径都跟以前大不一样。尽管如此,也只有少数流行语能够最后沉淀下来。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最终为人们所用的流行语,通常是能够填补语义空缺、形式新颖,并且契合我们本民族语言的词语系统的一些表达。古代的诗词歌赋的确语言优美、韵味悠长,但我们不能仅仅以此为参照来判断说今天言语贫乏。我们今天读到的诗词歌赋,是古代文人的呕心沥血之作,不是当时的即兴口语表达。“玉树临风”“顾盼神飞”是书面语体,今人说的“高富帅”“白富美”是网络流行语,主要用于口头表达,不能拿两者简单类比。(节选自人民政协网《如何看待网络流行语》)19.活动前,小苏筛选了以上四则资料。从资料内容推测本期交流的主题,最有可能的一项是( )(3分)A.网络流行语与现实世界渐行渐远 B.网络语言,并不是个性的展示C.网络用语是否导致语言匮乏 D.对低俗网络用语说“不”【整理·辨析】20.小苏针对“反对声音”的观点,从上面材料中提炼“支持声音”的观点。请帮他继续完成。(4分) 21.小苏发现反驳“网络用语导致思想浅薄”这一观点,还需介入其它资料。下面这则资料是否适合推荐给小苏?结合图表,说明理由。(4分)2019-2021网络“流行语”分类占比统计分类个数比例例子引起社会热议、反映社会实况的事件826.7%躺平、内卷名人效应620%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强势经济13.3%直播带货艺术作品413.3%“××千万条,××第一条”广告词26.7%打工人抒发当下心情723.3%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破防了外来文化或外来语的影响26.7%C位【交流·应对】 22.小苏看了自己这一年高频使用的网络用语后(见左下图),非常担忧“失语症”正在杀死自己的表达欲。请你联系上面四则资料,写一段话,开导小苏。(4分) 第三部分 写作23. 阅读下面的提示,按要求作文。手,或完美,或残缺,或纤细灵巧,或粗壮有力。手能传递真情,为你撑起一片天空,手能托起生命,给你生活的勇气和重生的力量。有人用这双手慰藉心灵的伤痛,有人用这双手营造幸福的生活……请以“一双温暖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写一篇记叙文。②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感情要真挚。 参考答案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1.D 2.C 3.D 4.C5.C 6.B 7.B 8.C (一)9.B 10.C11.我在这里,洪水绝不会冲毁城墙。12.稳定民心;找驻军,建筑堤坝防止水淹没城池;身先士卒,分工严防死 (二)13.纵横家(1分)。只图功名富贵,没有是非观念,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抹角投其所好(2分)。14.示例:“谁用他们就帮谁”等句运用口语化的语言(1分),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地指出了纵横家“翻覆”的本性(2分)。 (三)15.交代了作者游览的地点,使人感受到戈壁的苍茫与广阔,渲染了一种荒凉而又雄浑凝重的氛围,也从侧面表现了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和伟大。16.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披着袈裟来比喻被晚霞映红和导购 的背影,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地写出了张骞出使西域时的情景,也突出了这一具有特殊历史意义事件的庄严和神圣。17关帝庙象征着一种精神,它表现了中华民族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也表现了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的精神,同时,关帝庙也体现了文化与文明的交流。18.结尾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点明了文章主旨,不仅指出了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也点明了丝绸之路的重大现实意义。 (四)19.C 20.文字越来越贫乏可能是阅读和积累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不能以古典诗词歌赋等书面语来比照口语表达的网络流行语。 21.示例1:适合。根据图表中的内容来看,在网络“流行语”中,能够反映社会事件的热词和抒发当下心情的词语占一半,这些词并非毫无思想与内涵。如“内卷”“躺平”等词,反映了当下人们的残酷竞争与生存状况,引人深思;还比如“破防了”一词,生动展现了年轻人的共情能力。由这则资料可知,网络用语凝聚了网民的思想与智慧,可以用于反驳这一观点。示例2:不适合。在网络流行语中,能够上榜并反映社会事件的仅占26.7%,但未上榜的网络词语大量存在。即使上榜的网络流行语中,如“xx千万条,××第一条”,似乎可以随意地迁移运用在不同地方,它失去了本身的意义而沦为了一种张口就来的口头禅。这则资料中很多网络用语,体现了思维的惰性和思想的浅薄,不能用于反驳这一观点。 22.例:小苏,网络词语的运用并不会杀死你的表达欲。首先,网络语也是语言,使用“网络用语”这种“语言”又怎会“失语”?其次,“哈哈哈”“爱了”这类网络用语,主要用于口头表达,不能仅仅以此为参照来判断说言语贫乏。再次,你可以不断增加你的阅读积累,提升自己的思考与表达质量。所以,你不用过于担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毫米黑色水笔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泾河镇中心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情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京剧艺术流派繁多,异彩纷呈,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准确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泾河镇中心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二)(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图片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下列各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