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3氧化还原反应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809446/0-169404415236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3氧化还原反应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809446/0-169404415239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3氧化还原反应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809446/0-169404415242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3氧化还原反应
展开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3氧化还原反应
一、单选题
1.(2023春·北京昌平·高一统考期末)酸性条件下,用进行脱硫处理的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1中做氧化剂 B.反应1的产物有
C.反应2中做还原剂 D.反应2中做反应物
2.(2023春·北京大兴·高一统考期末)2021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转化,效率约为传统农业生产淀粉的8.5倍。转化过程如图所示:
已知:的结构式:
依据上述信息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1步反应中另一种产物是
B.第2步反应中每消耗,转移
C.第2步反应中键和键发生断裂
D.用碘水可检验生成的淀粉
3.(2023春·北京丰台·高一统考期末)钛酸钡是一种压电材料,主要用于电子陶瓷、PTC热敏电阻、电容器等多种电子元器件的配制。某工厂以重晶石为原料,生产的工业流程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资料:“焙烧”后固体产物有、易溶于水的BaS和微溶于水的CaS
A.“焙烧”步骤中碳粉的主要作用是做还原剂,将还原
B.“酸化”中的酸为硫酸
C.“沉淀”步骤中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D.“热分解”生成粉状钛酸钡,产生的
4.(2023秋·北京西城·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反应一 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5.(2023秋·北京丰台·高一统考期末)汽车尾气催化转化装置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汽车尾气中含有的CO和NO是大气污染物
B.该过程中氧元素被还原,氮元素只被氧化
C.使用催化转化装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气中CO2的含量
D.该过程中会发生反应:2NO2+4CO4CO2+N2
6.(2023秋·北京顺义·高一统考期末)工业上将电石渣浆中的转化为,工艺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Ⅰ中,被还原
B.过程Ⅱ中,做氧化剂
C.该流程中发生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D.将10L 480mg/L 转化为,理论上需要 0.3mol
7.(2023秋·北京通州·高一统考期末)纳米级可用于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水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Ⅰ的反应为:
B.过程Ⅰ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C.过程Ⅱ中为还原剂
D.整个过程的总反应为
8.(2023秋·北京海淀·高一统考期末)氮循环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关键,其中无机氮循环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海洋无机氮循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过程2中,可能需要参与反应
B.过程3中,发生的均为还原反应
C.过程4中,生成至少转移电子
D.过程5中,反应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均降低
9.(2023秋·北京海淀·高一统考期末)氮循环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关键,其中无机氮循环过程如下图所示。
亚硝酸盐是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下列关于亚硝酸钠性质的推测中,不合理的是资料:为弱酸,在碱性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A.具有氧化性 B.具有还原性
C.能与反应 D.能与反应
10.(2023秋·北京朝阳·高一统考期末)捕获和转化可减少排放并实现资源利用,原理如图1所示。反应①完成之后,以为载气,将恒定组成的、混合气,以恒定流速通入反应器,单位时间内流出气体各组分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始终未检测到,在催化剂上检测到有积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为化合反应,、可循环利用
B.,,发生反应②
C.之后,比多,且检测到积炭,推测有副反应
D.,初始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与流出物的物质的量n之间一定存在:
11.(2023秋·北京东城·高一统考期末)通常利用反应:定性检验,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被氧化 B.每消耗1mol,转移2mol
C.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 D.在该反应的条件下,氧化性:
12.(2023秋·北京延庆·高一统考期末)实现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的是
A. B.
C. D.
二、原理综合题
13.(2023秋·北京西城·高一北京师大附中校考期末)化学实验中,如使某步中的有害产物作为另一步的反应物,形成一个循环,就可以减少该有害物质向环境排放。例如:
(1)Na2Cr2O7属于 (填序号)。
①酸 ②碱 ③盐 ④氧化物
(2)在上述转化中,Cr元素化合价不变的步骤是 (填序号)。
(3)反应①为:Na2Cr2O7+HCl=NaCl+CrCl3+Cl2↑+H2O (未配平)。其中还原产物为 ,Na2Cr2O7与Cl2的反应系数比为 。
(4)完成反应④的配平,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系数为1也请写出)
______ClO+______CrO+______=______Cl-+______CrO+______H2O
三、工业流程题
14.(2023春·北京大兴·高一统考期末)海水淡化与化工生产、能源开发等相结合已成为海水综合利用的重要方向。
(1)粗盐精制(过程1):精盐中通常含和等杂质离子。请按操作顺序写出粗盐溶解后,加入的除杂试剂分别是 。
(2)海水提镁:过程2中加入的试剂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无水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后获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海水提溴(过程3):主要工业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①吸收塔中将转化为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2次通入的目的是 ,若最终获得,理论上共需消耗 。
③工业上也可用溶液吸收吹出的。补全以下化学方程式:
15.(2023秋·北京昌平·高一统考期末)某工厂综合处理含NH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的流程如图所示。
(1)在括号中写出以下几种物质中加点元素的化合价。
NH ,N2 ,CO 。
(2)写出下列物质的物质类别:SO2 ,Ca(OH)2 ,二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已知:NO+NO2+2NaOH=2NaNO2+H2O,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当吸收NO2 mol时,可得到1L0.1mol/L的NaNO2。
(4)推测无污染气体可能是 ,写出推测依据 。
四、实验题
16.(2023春·北京朝阳·高一统考期末)铜(过量)与浓硝酸反应,制备少量NaNO3,装置如下图所示。
资料:,HNO2不稳定,易分解为硝酸和一氧化氮
(1)产生的红棕色气体是 。
(2)一段时间后,试管中不再产生气体,静置。
①试管中溶液c(H+) c()(填“>”或“<”)。
②滴加稀H2SO4,铜丝继续溶解,产生无色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NaOH溶液吸收NO2、NO。
①
②
(4)向烧杯中加入稀HNO3,加热,搅拌,冷却结晶,过滤得NaNO3固体。稀HNO3的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7.(2023秋·北京·高一北师大实验中学校考期末)某小组探究S单质与溶液加热后得到的产物。向5溶液中加入少量硫粉,加热至固体全部溶解,冷却后,得到淡黄色溶液A()。
【资料】1.溶液无色,能与反应生成(臭鸡蛋气味气体),能与反应生成(黑色固体)。
2.溶液呈黄色,能与反应生成S和,能与反应生成S和。
3.和均不能使品红褪色,或高浓度能使品红褪色。
(1)如图所示,进行实验I和Ⅱ,证实了产物中含。
①补全实验Ⅱ的方案 (在横线上填写试剂)。
②证实产物中含的现象是 。
(2)依据产物中含,甲同学认为产物还应该有,请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进行解释: 。
(3)甲同学推测溶液A中可能还含有,因为在加热过程中可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
针对此观点继续实验Ⅲ:取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立即出现淡黄色浑浊,同时产生臭鸡蛋气味的气体,离心沉淀(固液分离),得到无色溶液B和淡黄色固体。取无色溶液B, (填操作和现象),证实溶液A中存在。
(4)甲同学根据溶液A呈淡黄色猜想其中还存在,并认为实验Ⅲ中的现象可做为证据。但乙同学认为实验Ⅲ中的现象不能说明,理由是 。
(5)继续进行实验Ⅳ,验证了溶液A中存在。
①溶剂X是 (填化学式)。
②证明溶液中含的实验证据是 。
进一步实验,得到结论:硫单质在碱性条件下歧化反应的产物主要为和,溶液中还会生成少量的、和。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反应1中,Mn元素的化合价从+4价变为+2价,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MnO2做氧化剂,故A正确;
B.反应1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2Fe2++4H+=2Fe3++Mn2++2H2O,产物有H2O,故B正确;
C.反应2中,Fe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变为+2价,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Fe2+做还原产物,故C错误;
D.反应2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SO2+2H2O=+2Fe2++4H+,故D正确;
故选:C。
2.B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1为CO2与H2反应生成CH3OH与H2O,反应产物中有H2O,故A正确;
B.反应2为CH3OH+O2=HCHO+H2O2,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每消耗1molO2,转移2mole-,故B错误;
C.第2步反应中由CH3OH生成HCHO,C-H键和O-H键发生断裂,故C正确;
D.淀粉遇碘变蓝,可使用I2溶液检验CO2是否转化为淀粉,故D正确;
故选:B。
3.B
【分析】重晶石、炭粉、氯化钙焙烧生成、BaS、 CaS和CO,浸取、过滤,滤渣为CaS,滤液中含有、BaS;加盐酸酸化,把BaS转化为,浓缩结晶得固体,用水溶液,加TiCl4、草酸铵生成沉淀,加热分解生成;
【详解】A.“焙烧”步骤中碳粉的主要作用是做还原剂,将还原为BaS,故A正确;
B. 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酸化”中的酸不能为硫酸,应该为盐酸,故B错误;
C.“沉淀”步骤中、TiCl4、草酸铵反应生成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C正确;
D.“热分解”时,分解生成粉状钛酸钡,根据元素守恒,产生的,故D正确;
选B。
4.C
【详解】A.有的化合反应(如有单质参加、SO2与H2O2生成H2SO4)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的化合反应(如CaO与H2O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有的分解反应(有单质生成、歧化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的分解反应(如CaCO3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
C.置换反应中既有化合物转化为单质、又有单质转化为化合物,一定有化合价发生变化,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符合题意;
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非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
【详解】A.汽车尾气中含有的CO和NO有毒,是大气污染物,A正确;
B.根据图示知,氧气中O元素被还原,NO中氮元素被氧化,NO2中氮元素被还原,B错误;
C.使用催化转化装置2和N2,将NO、O2、CO2转化为CO2、N2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气中CO2的含量,C正确;
D.根据图示知,该过程中发生反应为:2NO2+4CO 4CO2+N2,D正确;
故答案选:B。
6.D
【分析】由流程可知,CaO与硫酸锰反应生成,通入氧气生成,涉及反应为2+O2+4OH−=2+4H2O,与S2−反应生成,进而与氧气反应生成,可用于制备CaSO4•2H2O,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过程Ⅰ中,通入氧气生成;被氧化,故A错误;
B.过程Ⅱ中,与S2−反应生成,说氧化产物,故B错误;
C.该流程中,CaO与硫酸锰反应生成不涉及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10L 480mg/L 含有,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0.10mol×8=n(O2)×4,n(O2)=0.3mol,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制备流程中发生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提纯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的结合,题目难度不大。
7.D
【分析】过程Ⅰ的反应是Fe3O4在太阳能的作用下生成FeO和O2,发生反应为:①2Fe3O46FeO+O2↑;过程Ⅱ为FeO与水反应生成H2和Fe3O4,发生反应为:②3FeO+H2O=H2↑+Fe3O4,将①+②×2可得:2H2O2H2↑+O2↑,以此分析解答。
【详解】A.结合图示可知,过程Ⅰ的反应是Fe3O4在太阳能的作用下生成FeO和O2,发生反应为:2Fe3O46FeO+O2↑,故A错误;
B.过程Ⅰ的反应是2Fe3O46FeO+O2↑,铁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B错误;
C.过程Ⅱ为FeO与水反应生成H2和Fe3O4,氢气为还原产物,故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总反应为2H2O2H2↑+O2↑,故D正确;
答案选D。
8.D
【分析】根据图示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A.过程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依次为-3、+1、+3、+5,氮元素的化合价在不断升高,需要外加氧化剂,故有可能需要氧气参加反应,A正确;
B.过程3中,、、中氮元素化合价依次为+5、+3、+1,化合价依次降低,故均为还原反应,B正确;
C.过程4中,生成化合价由+5价变为-3价,故生成至少转移电子,C正确;
D.过程5中,转化为氮元素化合价由-3变为0价,化合价升高,D错误;
故本题选D。
9.D
【详解】A.根据转化图可知可转化为N2,N元素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说明具有氧化性,A正确;
B.中N元素为+3价,N元素最高价态为+5价,因此具有还原性,B正确;
C.已知为弱酸,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能与反应生成,C正确;
D.已知在碱性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则不能与反应,D错误;
故选:D。
10.D
【分析】由图1可知,反应①为,结合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反应②为;由图2可知:,,,只发生反应②;,比多,且检测到积炭,则除了发生反应②,还发生副反应;之后,反应②不再发生,生成CO的速率为0,CH4的反应速率增大,最终恢复到1,生成H2的速率也为0,副反应也逐渐停止。
【详解】A.由图1可知,反应①为,该反应为化合反应,由图可知、可循环利用,A正确;
B.根据分析,,,,只发生反应, B正确;
C.根据分析,,比多,且检测到积炭,则除了发生反应②,还发生副反应,C正确;
D.根据分析,,发生反应和副反应,由图可知,则,D错误;
故选D。
11.C
【详解】A.锰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A正确;
B.中Pb元素化合价由+4降低为+2,每消耗1mol,转移2mol,故B正确;
C.锰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为+7,Pb元素化合价由+4降低为+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故C错误;
D.反应,是氧化剂、是氧化产物,在该反应的条件下,氧化性,故D正确;
选C。
12.A
【详解】A.碘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化合价升高,为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故需要外加氧化剂,选A;
B.硫元素铝元素的化合价均没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过程,故B不选;
C.铝元素的化合价均没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过程,故C不选;
D.,锰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变为+4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需要加入还原剂,D不选;
故本题选A。
13.(1)③。
(2)②③⑥。
(3) CrCl3。 1:3。
(4)1;2;2OH-;1;2;1; 。
【详解】(1)Na2Cr2O7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应选③;
故答案为:③。
(2)由循环图可以看出CrCl3转化为Cr(OH)3,Cr(OH)3转化为NaCrO2,Cr化合价都是+3价,化合价没变;Na2Cr2O7转化为Na2CrO4 Cr化合价都是+6价,化合价没变;
故答案为:②③⑥。
(3)配平反应①:Na2Cr2O7 + 14HCl =2 NaCl + 2CrCl3 +3Cl2↑+ 7H2O ,Cr元素化合价从+6价变为+3价,得到6mol电子被还原,Na2Cr2O7为氧化剂,CrCl3为还原产物;-1价的Cl失去1mol电子变为0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Na2Cr2O7:Cl2=1:3;
故答案为:CrCl3;1:3。
(4)中+5价的Cl得6mol电子转化为-1价,中+3价失去3mol电子转化为+6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系数为2,根据元素守恒配平,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故答案为:1;2;2OH-;1;2;1;。
14.(1)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
(2) 石灰乳 Mg2++Ca(OH)2=Mg(OH)2↓+Ca2+ MgCl2(熔融)Mg+Cl2↑
(3) SO2+Br2+2H2O=2HBr+H2SO4 富集溴元素 1 3Br2+6Na2CO3+3H2O=5NaBr+NaBrO3+6NaHCO3
【分析】根据流程可知,海水晒盐分离出粗盐,选NaOH除去镁离子,选氯化钡除去硫酸根离子,选碳酸钠除去过量钡离子和钙离子,过滤后加盐酸至中性,蒸发分离出氯化钠;浓缩海水中加入石灰乳生成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得到氯化镁,在HCl气流中蒸发中得到无水氯化镁,最后电解熔融氯化镁冶炼Mg;浓缩海水中通入氯气发生2Br-+Cl2=2Cl-+Br2,热空气吹出溴后,吸收塔中发生SO2+Br2+2H2O=2HBr+H2SO4;蒸馏塔中发生2HBr+Cl2=2HCl+Br2,冷凝、精馏分离出溴,以此为出发点解答。
【详解】(1)选NaOH除去镁离子,选氯化钡除去硫酸根离子,选碳酸钠除去过量钡离子和钙离子,并且碳酸钠一定在氯化钡之后,因此加入的除杂试剂为: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故答案为: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
(2)过程2中加入的试剂是石灰乳,便宜易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g2++Ca(OH)2=Mg(OH)2↓+Ca2+;无水MgCl2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后获得Mg的化学方程式是:MgCl2(熔融)Mg+Cl2↑;
(3)①吸收塔中SO2将Br2转化为HBr的化学方程式为:SO2+Br2+2H2O=2HBr+H2SO4;
②2次通入Cl2的目的是富集溴元素,第一次通入氯气是把溴离子氧化出来,第二次是在提纯氧化溴离子,总的来说通入的氯气的目的是富集溴元素;海水中的Br-被Cl2氧化的离子方程式是:2Br-+Cl2=2Cl-+Br2;根据离子方程式,获得1molBr2,消耗1molCl2;故答案为:富集溴元素;1;
③该反应为歧化反应,Br元素从0降低至-1价,另从0升高至+5价,根据电子守恒可得NaBr系数为5,NaBrO3系数为1,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化学方程式为:3Br2+6Na2CO3+3H2O=5NaBr+NaBrO3+6NaHCO3。
15.(1) -3 0 +2
(2) 酸性氧化物 碱
(3) NO2 0.05
(4) N2 NaNO2中氮的化合价为+3,NH中氮的化合价为-3,前者化合价降低为0,后 者化合价升高为0,生成氮气,为无污染气体
【分析】工业废气中的CO2、SO2可被石灰乳吸收,生成固体1为CaCO3、CaSO3及过量石灰乳,气体1是不能被过量石灰水吸收的N2、NO、CO,气体1通入气体X,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得到NaNO2,X可为空气,但不能过量,否则得到硝酸钠,NaNO2与含有NH的溶液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应生成氮气,则气体2含有CO、N2,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以此来解答。
【详解】(1)NH中带1个正电荷,H元素为+1价,所以N为-3价;N2为单质,N元素化合价为0;CO中O元素为-2价,所以C元素为+2价;故答案为-3;0;+2。
(2)SO2为酸性氧化物,Ca(OH)2为碱;二者发生反应生成CaSO3;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酸性氧化物;碱;。
(3)NO+NO2+2NaOH=2NaNO2+H2O,N元素由NO和NO2转化为NaNO2,NO化合价由+2价转化为+3价,NO2由+4价转化为+3价;所以该反应中氧化剂是NO2;当得到1L0.1mol/L的NaNO2时,生成了0.1mol的NaNO2时,则吸收了0.05mol NO2;故答案为NO2;0.05。
(4)NaNO2与含有NH的溶液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应生成氮气,所以无污染气体为N2;故答案为N2;NaNO2中氮的化合价为+3,NH中氮的化合价为-3,前者化合价降低为0,后 者化合价升高为0,生成氮气,为无污染气体。
16.(1)NO2
(2) <
(3)NaNO3
(4)
【分析】过量的铜和浓硝酸反应既生成二氧化氮也生成一氧化氮,二者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后可生成硝酸钠和亚硝酸钠,为了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亚硝酸钠,向溶液中加入硝酸,既中和了氢氧化钠又将亚硝酸钠转化为了硝酸钠,提高了产品的产率;
【详解】(1)产生的红棕色气体是NO2;
(2)①一段时间后,试管中不再产生气体,此时试管中的溶质是硝酸铜,故c(H+)
(3)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发生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有升必有降的原则可推出另外一个产物为硝酸钠,方程式为;
(4)稀HNO3的作用除了可以中和掉过量的氢氧化钠,根据题目的已知信息可知硝酸的另一个作用是和亚硝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一氧化氮,其方程式为:,除去亚硝酸钠杂质同时得到更多的产品硝酸钠。
17.(1) 0.5mL的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Ⅰ中品红溶液红色变无色,实验Ⅱ溶液仍为红色
(2)反应中硫元素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得到,则根据电子守恒,还有部分硫元素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得到
(3)滴加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
(4)也能和盐酸生成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气体,硫化氢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产成黄色硫单质沉淀,会出现同样的现象
(5) CS2 淡黄色溶液A加入氯化铜溶液生成黑色沉淀和淡黄色的硫单质
【分析】实验Ⅳ:已知,溶液无色,能与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能与反应生成S和;由流程可知,A加入氯化铜生成黑色沉淀,硫化铜和不溶于二氧化碳、硫单质能溶于二硫化碳转化为溶液,故X为二硫化碳,蒸发溶解到硫单质,说明溶液中存在;
【详解】(1)①已知,和均不能使品红褪色,或高浓度能使品红褪色。反应后得到淡黄色溶液A(,溶液显强碱性,),进行实验I和Ⅱ,证实了产物中含,则实验II需要排除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干扰,故实验方案为:向试管中加入0.5mL的氢氧化钠溶液,品红溶液不褪色;
②证实产物中含的现象是:实验Ⅰ中品红溶液红色变无色,实验Ⅱ溶液仍为红色;
(2)反应中硫元素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得到,则根据电子守恒,还有部分硫元素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得到;
(3)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则实验为:取无色溶液B,滴加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证实溶液A中存在;
(4)产物中含、,也能和盐酸生成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气体,硫化氢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产成黄色硫单质沉淀,会出现同样的现象,故实验Ⅲ中的现象不能说明存在;
(5)①由分析可知,溶剂X是CS2。
②证明溶液中含的实验证据是淡黄色溶液A加入氯化铜溶液生成黑色沉淀和淡黄色的硫单质。
天津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3氧化还原反应: 这是一份天津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3氧化还原反应,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23乙醇与乙酸: 这是一份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23乙醇与乙酸,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1金属材料: 这是一份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1金属材料,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