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贵州省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二)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3届贵州省3 3 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二)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视频是人类视觉历史发展的最新形态。眼睛是我们理解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与此相关的媒介形式不断涌现。文艺复兴的典范人物阿尔伯蒂在15世纪提出一个著名观点,将绘画的方形边框看成“一扇窗”。当前视觉文化研究者认为,这个概念之所以重要,一是因为它第一次描述了怎样将三维空间再现到二维平面,二是“窗”这个对于透视视野边框的比喻,与计算机软件中视窗的隐喻形成了一种差异性关联。在视觉媒介的历史维度中,计算机视频最显著的特征是,单一视点的瓦解和交互(人与媒体的结合度)视觉的出现。因此,理解数字时代的视频,只有挖掘数字视频的技术特性及其延展的社会关系,才能理解何以视频化正在成为人类的生存方式。
影像并非数字时代的产物,这个“虚拟之窗”经历了多次技术升级。模拟技术的电影是线性叙述,而计算机视频则属于数据库形式,视频不能被简单地看作计算机的内容,而是作为数据库中的一个个模块化元素,通过软件代码系统动态地编织到不同的文本中。突破线性叙事、作为数据库形式的数字视频,开启了人类视频化生存的进程。
所谓视频化生存,最易为世人所觉察的征兆,就是刷屏的日常生活化。视频在电视中呈现为一个个完整独立的线性文本叙事,而在手机里已经成为模块元素,存在于层层嵌套的多个视窗中。视频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媒介方式,连接了个体与社会。大众媒介时代作为休闲娱乐的影像,转变为数字时代作为生存基础设施的视频。
视频化生存的一大景观,是人类处在现实与虚拟流动交织的环境中,人类的世界成为现实——虚拟连续体,视频是构成这个连续体的关键元素。人类建构虚拟性的历史很早就开始了。因此,不能仅仅在虚拟性这个层面理解数字技术。在现实——虚拟的模式中,数字技术的最大特点是,打破这两者的区隔,创造一个现实——虚拟的连续体,这颠覆了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媒介所营造的虚拟性,视频成为一种界面。视频在其中的意义,就是将空间感以视觉同构的方式呈现在虚拟世界中,并且与实体空间形成即时互动。在虚拟之窗的媒介发展进程中,视频正是凭借其贯通虚实的极强渗透力和组合方式,从个体日常生活延展到社会关系的重组。
近年来,视频发展越来越突破模拟技术的叙事模式,幻化出多种多样的样貌,嵌套在多种媒介形态中。疫情期间突飞猛进地直播带货、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网红打卡、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等,将视频功能延伸到展示、记录、陪伴、对话、表演等各个方面,显示出视频强大的互联能力。
视频化生存呈现出的新型社会关系与文化景观,预示着人类借用媒介创造的虚拟之窗,进展到一个新阶段。计算机数字技术支撑的视频之窗,是多重视野的动态嵌套,与模拟技术影像的固定单一视点,形成了反差与对照。在窗套窗、框中框、屏与屏的互联过程中,新型的社会文化关系也不断生成。
视频化生存的文化景观有三个明显特征:其一,人与技术的共生系统,成为社会文化景观的创造主体。其二,由文化领域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超越了大众媒介与社会的传统连接方式。其三,对社会各个领域都形成了冲击,社会原有的机制、理念都处在重构之进程中。
(摘编自孙玮《技术文化:视频化生存的前世、今生、未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字时代,与“眼睛”相关的媒介形式不断涌现,视频化已成为人类目前最重要的生存方式。
B.视频将空间感以视觉同构方式呈现在虚拟世界中,建立人与外部世界相勾连的虚实关系。
C.视频嵌套在多种媒介形态中,其功能可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显示其具有强大的互联能力。
D.视频化生存中的共生系统是人的主动性和技术的充分结合,并成为社会文化景观的创造主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阿尔伯蒂及当前视觉文化研究者的观点,引出了数字时代计算机视频的特征。
B.文章第四段采用因果论证的方式,说明数字技术的虚拟性使人类处在现实与虚拟流动交织的环境中。
C.文章通过与模拟技术影像的固定单一视点的比较,来明确计算机数字技术支撑的视频之窗的特点。
D.末段解说视频化生存的文化景观特征,证明了视频化生存催生出了新型的社会文化关系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视频是数字时代的产物,视频化作为人类新生存方式,使视频成为人类视觉历史发展的最新形态。
B.计算机视频作为数据库中的模块化元素被编织到不同文本中,实现了突破影像的线性叙事的目标。
C.视频化生存让人们的刷屏日常生活化,也使视频成为数字时代人类生存的基础设施。
D.视频化生存中的共生系统是人的主动性和技术的充分结合,并成为社会文化景观的创造主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由科幻小说《三体》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中,对撞机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道具了——正是因为“三体人”利用它们的高科技产物“智子”影响了地球上对撞机的实验,使得物理实验结果变得无规律可循,才让一部分科学家的信念崩塌,走上了自绝之路。那么,作为真实存在的科研设备,对撞机究竟是什么?它又对人类有哪些作用呢?
在19世纪末期之前,人类对于世界的运行规律的认知几乎都只停留在宏观物体和现象上。19世纪末,从伦琴发现X射线,J.J.汤姆孙发现电子,卢瑟福发现α射线和β射线等实验起,物理学家们开始专注于微观世界的物理现象。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之后,物理学家们逐渐意识到,在微观的尺度上,存在着一个跟宏观世界很不一样的世界,它的尺度如此之小,所以科学家们不得不借助一些特殊的实验仪器来观测其中的现象。
早期对于微观世界的研究,通常是对天然的放射性物质或宇宙线进行观测。那时的科学家,会将微观尺度的现象放大至宏观可见的尺度,然后再进行观测——科学家们会使用能在一些射线中曝光的照片底片,或者使入射粒子在过饱和蒸气中形成一连串的电离原子作为凝结核,进而在粒子轨迹上形成一连串的雾气的“云室”等来观测微观粒子造成的现象,并通过分析这些微观粒子所留下的径迹的结构和形状来推测粒子的性质。
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一个更加强大的粒子物理的研究工具出现了——劳伦斯发明了回旋粒子加速器。它的基本结构是两个半圆D型盒,以及D型盒之间的交流电场,两个半圆D型盒上则施加有可以使带电粒子偏转的磁场。在加速器的中心处放置有一个粒子源,其发射出的带电粒子受到电场的作用可以被加速,在进入半圆D型盒的磁场中时,则被磁场所偏转反向,并再次进入D型盒之间的交流电场。若时间调整合适,此时交流电场的方向正好可以翻转,带电粒子则再一次被加速。如此往复很多次,带电粒子就会被加速至带有较高的能量,其能量与方向均可被控制,可以极大地提高对微观粒子的研究能力。
回旋粒子加速器使得人类能够可控地获得带有较高能量的微观带电粒子,进而可以更准确地研究这些粒子的性质。然而由于相对论效应,高能量的粒子的回旋周期会随能量的增高而发生改变。于是科学家们将回旋粒子加速器的均匀磁场以及电场变化频率也做了调整,使之能够最大程度地让带电粒子获得能量。这种电场及磁场可控的粒子加速器叫做同步加速器。同时改变电场和磁场,也使得带电粒子在加速的时候不必须经历一个连续变化的半径,因此,同步加速器可以被做成环形。
由于量子效应的存在,想要研究更精细的粒子的结构,就必须获得更高的能量。加速器可以让粒子物理学家们获得前所未有的可控的高能量,于是粒子物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式就变成了利用高能粒子加速器进行研究。因此,粒子物理学现在也被称为高能物理学。
早期的加速器主要用来加速带电粒子并轰击原子靶,进而对轰击产物进行统计分析。随着粒子物理实验的进展,粒子物理的理论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一些能量更高的粒子被预言,而想要产生这些粒子,则需要建设更高能量的实验设备。并且,利用被加速的粒子束来轰击固定靶的实验形式会将绝大多数的能量浪费在轰击产物的动能上,于是,实验物理学家们开发了一种能够大大节约能量的办法,那就是加速两束运动方向相反的粒子,以极为精细的操作控制粒子们的位置,让他们在极小的空间内对撞。利用这种办法,可以使粒子的动能最大化地被利用,而这就是目前粒子物理学研究最重要的研究设备——对撞机。
作为粒子物理学最重要研究设施的对撞机,能够直接决定粒子物理学大多数研究方向的发展水平。而粒子物理学的研究,则会直接面对物质最基本的组成成分,以及物质间的最基本的相互作用这样的研究对象,进而探索质量起源、宇宙演化、暗物质等最深刻、最神秘的课题。对物质的最基本的成分和相互作用的探索不仅仅可以满足人类的好奇心,也会为未来几十甚至上百年后的应用储备知识。
在一个科学技术健康发展的社会,基础科学的研究水平应该是超越当前的时代的。也只有如此,能够影响人类生活的技术才能在有科学理论指导的情况下发展。如果基础科学研究停滞,那么在一段时间之后,技术的发展也会因为缺乏科学依据而难以进步。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逻辑,《三体》小说和电视剧才会有“三体人”利用干扰对撞机实验来“锁死”人类科技的情节。
然而,对撞机不仅仅能够对粒子物理学研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世界上最宏大与最先进的一类基础研究设施,对撞机也经常是最新、最大胆的技术的试验田。就比如,人类第一次大规模使用超导磁铁就是在建设于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费米实验室的Tevatron对撞机上。
再比如,万维网的诞生,也与对撞机有密切的联系。虽然因特网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诞生,但早期的因特网没有网站,因此,因特网的使用是一个高度技术性和专业性的工作。20世纪80年代末,在位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正式开机运行的前夕,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数据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为了让粒子物理学家们更高效地共享信息,设计了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不久,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按照这个协议搭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万维网(WWW)服务器。从此,用户登录服务器上的网站,浏览网页获取信息成为可能。万维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类信息交流的方式,使得“上网”这件事从高度技术性的专业工作变成了人人可以完成的轻松小事。
可见,对撞机这种由成千上万不同组件构成的、汇集了数千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智慧才能建造而成的设施,其发展也能够带动许多不同应用领域的发展。
(节选自2023年2月9日光明日报中科院高能所特聘青年研究员陈缮真《对撞机,究竟是个什么机》,有删减)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量子力学建立之后,物理学家们意识到在这之前人类对于世界的运行规律的认知基本上只停留在宏观物体和现象上,于是开始专注于微观世界的物理现象。
B.对天然的放射性物质或宇宙射线进行观测是早期科学家们对跟宏观世界很不一样的微观世界的研究方法。
C.如果回旋粒子加速器中的粒子源发射出的带电粒子在一系列作用之后再次进入此时方向正好可以翻转的D型盒之间的交流电场,那么该带电粒子就会再一次被加速。
D.《三体》小说中“三体人”利用干扰对撞机实验来“锁死”人类科技的情节,缘于能够影响人类生活的技术在具有超越当前时代的基础科学理论指导的情况下发展的逻辑。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旋粒子加速器能够可控地获得带有较高能量的微观带电粒子,而电场及磁场可控的粒子同步加速器则可以使这种粒子最大程度地获得能量。
B.作者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层次清晰地说明了目前研究微观世界最重要的研究设备——对撞机产生的原因。
C.人类历史上首台万维网(WWW)服务器的出现使得人人都可以浏览网页获取信息成为可能,让人类信息交流的方式彻底改变,而这一切与对撞机有密切的联系。
D.文章由热门科对小说《三体》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中运用了作假设、举例子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了对撞机的作用。
6.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对撞机的特点以及作用。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柏林之围
(法)都德
我们一边与韦医生沿着爱丽舍田园大道往回走,一边向被炮弹打得千疮百孔的墙壁探究巴黎被围的历史。当我们快到明星广场的时候,医生停了下来,指着那些环绕着凯旋门的高楼大厦中的一幢,对我说:
“您看见那个阳台了吗?八月初,我被找去诊治一个突然中风的病人。他是儒弗上校,一个80岁的老军人,儿子在麦克·马洪元帅的参谋部服役。战争一开始,他就搬到爱丽舍来,住在一套有阳台的房间里。您猜是为什么?原来是为了参观我们的军队凯旋而归的仪式……这个可怜的老人!维桑堡惨败的消息传到他家时,他就像遭到雷击似的倒在地下。
整整三天,病人昏迷不醒……在这几天之内,又传来了战役失败的消息。您一定还记得消息是怎么传来的。直到那天傍晚,我们都以为是打了一个大胜仗……我不知道是由于什么奇迹,那举国欢腾的声浪竟波及我们这位可怜的病人,一直钻进了他的幻觉里。总之,这天晚上,当我走近他的床边时,我看见的不是原来那个病人了。他两眼有神,舌头也不那么僵直了。他竟有了精神对我微笑,还结结巴巴说了两遍:‘打……胜……了!’
“我一走出房间,老人的孙女正站在门边等着我,她面色苍白,呜咽地哭着。
“‘他已经脱离生命危险了!’我握住她的双手安慰她。”
“那个可怜的姑娘几乎没有勇气回答我。原来,雷舍芬战役的真实情况刚刚公布了,全军覆没……我和她惊恐失措地互相看着。毫无疑问,他再也受不了这个新的打击……那么,怎么办呢?……只能使他高高兴兴,让他保持着这个使他复活的幻想……
“‘好吧,由我来对他撒谎!’这勇敢的姑娘自告奋勇对我说,她揩干眼泪,装出喜气洋洋的样子,走进祖父的房间。
“她所负担的这个任务可真艰难。头几天还好应付。但是,随着健康日渐恢复,他的思路也日渐清晰。这就必须向他讲清楚双方军队如何活动,必须为他编造每天的战报。她日夜伏在那张德国地图上,把一些小旗插来插去,努力编造出一场场辉煌的战役……
“每天我一到他家,准会听到一个新的军事胜利:‘大夫,我们又打下美央斯了!’那年轻的姑娘迎着我这样说,脸上带着苦笑,这时,我隔着门听见房间里一个愉快的声音对我高声喊道:‘好得很,好得很……八天之内我们就要打进柏林了!’
“其实,普鲁士军队离巴黎只有八天的路程……
“巴黎被围的第一天,我去到他家。这个老好人正坐在自己的床上,兴高采烈地对我说:‘嘿!围城总算开始了!’
“我惊愕地望着他:“‘怎么,上校,您知道了?……’
“他的孙女赶快转身对我说:‘是啊!大夫……这是好消息,围攻柏林已经开始了!’
“她一边说这话,一边做针线活,动作是那么从容、镇静……
“从这一天起,我们的军事行动就大大简化了。攻克柏林,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过了一些时候,只要这老人等得不耐烦了,我们就读一封他儿子的来信给他听,当然,信是假造的,因为巴黎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而且,早在色当大败以后,麦克·马洪元帅的参谋部就已经被俘,押送到德国某一个要塞去了。
“这期间,包围圈愈来愈紧,唉,不过并不是柏林之围!……那时正是严寒季节,瘟疫流行,饥馑逼人。但是,幸亏我们精心照料,无微不至,老人的静养总算一刻也没有受到侵扰。
“一天晚上,我到他家的时候,那女孩神色仓皇地迎着我:‘明天他们就进城了!’
“可怜的儒弗老头!他一定是听见了我们的谈话,以为我们为了不让他过分激动而要阻止他观看我们军队的凯旋游行,所以他跟谁也不谈这件事;但第二天早晨,楼上那扇窗子慢慢打开了,上校出现在阳台上,头顶军盔,腰挎马刀,穿着米约手下老骑兵的光荣而古老的军装。我现在还弄不明白,是一种什么意志使他能够站了起来,并穿戴得这样齐全。反正千真万确他是站在那里,就在栏杆的后面,他很诧异,马路是那么空旷、那么寂静,每一家的百叶窗都关得紧紧的,巴黎一片凄凉,就像港口的传染病隔离所,到处都挂着旗子,但是旗子是那么古怪,全是白的,上面还带有红十字,而且,没有一个人出来欢迎我们的队伍。
“霎时间,他以为自己是弄错了……
“但不!在那边,就在凯旋门的后面,有一片嘈杂声,在初升的太阳下,一支黑压压的队伍开过来了……
“于是,在广场上一片凄凉的寂静中,听见一声喊叫,一声惨厉的喊叫:‘快拿武器……快拿武器……普鲁士人。’这时,普鲁士人可以看见在高处阳台上,有一个身材高大的老人挥着手臂,跄跄踉踉,最后全身笔直地倒了下去。这一次,儒弗上校可真的死了。”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1870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没有正面写战场上法国士兵爱国奋战的精神,而是构思精巧地从儒弗上校的行为与感受上,欲扬先抑地表现了法国人的爱国热情。
B.小说着力塑造情弗上校的形象,其次是他孙女的形象。小说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等手法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C.小说第一人称的运用,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自然,讲述者以当事人的身份讲述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使读者与作品中的主人公沟通感情,加强了故事的真实感。
D.小说标题是“柏林之围”,现实却是巴黎之围,两者形成强烈的反差,儒弗上校的生与死皆源于“柏林之围”,标题为小说增添了强烈的悲剧色彩。
8.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语段的作用。
9.小说常采用双线索结构,即两条线索,或明线暗线交织,或虚线实线并进,构思极为巧妙。请分析本篇小说双线索这一结构技巧的具体体现和效果。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荀伯玉,字弄璋,广陵人也。祖永,南谯太守。父阐之,给事中。泰始初,晋安王子勋举事,伯玉友人孙冲为将帅,伯玉隶其驱使,封新亭侯。事败,伯玉还都卖卜自业。建平王景素闻而招之,伯玉不往。
太祖镇淮阴,伯玉归身结事,为太祖冠军刑狱参军。太祖为明帝所疑,及征为黄门郎,深怀忧虑。伯玉劝太祖遣数十骑入魏界安置标榜魏果遣游骑数百履行界上太祖以闻犹惧不得留令伯玉卜伯玉断卦不成行,而明帝诏果复太祖本任,由是见亲待。
初,太祖在淮南,伯玉假还广陵,梦上广陵城南楼上,有二青衣小儿语伯玉云:“草中肃,九五相追逐。”泰始七年,伯玉又梦太祖乘船在广陵北渚,见上两掖下有翅不舒。伯玉问何当舒,上曰:“却后三年。”元徽二年,太祖破桂阳,威名大震,五年而废苍梧。太祖谓伯玉曰:“卿时乘之梦,今且效矣。”
世祖在东宫,专断用事,颇不如法。任左右张景真,使领东宫主衣食官谷帛,赏赐什物,皆御所服用。于乐游设会,伎人皆著御衣。世祖拜陵还,景真白服乘画舴艋,坐胡床,观者咸疑是太子。内外祗畏,莫敢有言。伯玉谓亲人曰:“太子所为,官终不知,岂得顾死蔽官耳目!我不启闻,谁应启者?”因世祖拜陵后密启之。上大怒,检校东宫。豫章王于东府乘飞燕东迎,具白上怒之意。世祖夜归,上亦停门钥待之,二更尽,方入宫。上明日以景真罪状示世祖,称太子令,收景真杀之。世祖忧惧,称疾月余。上怒不解。昼卧太阳殿,王敬则直入,叩头启上曰:“官有天下日浅,太子无事被责,人情恐惧,愿官往东宫解释之。”太祖乃幸宫,召诸王以下于玄圃园为家宴,致醉乃还。
上嘉伯玉尽心,愈见亲信,军国密事,多委使之。时人为之语曰:“十敕五令,不如荀伯玉命。”世祖深怨伯玉。上临崩,指伯玉谓世祖曰:“此人事我忠,我身后,人必为其作口过,汝勿信也。”
初,善相墓者见伯玉家墓,谓其父曰:“当出暴贵而不久也。”伯玉后闻之,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死时年五十。
(节选自《南齐书·第三十一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伯玉劝太祖遣数十骑入魏/界安置/标榜魏果遣游骑数百/履行界上/太祖以闻犹惧/不得留令伯玉卜/伯玉断卦不成行
B.伯玉劝太祖遣数十骑入魏界/安置标榜/魏果遣游骑数百履行界上/太祖以闻/犹惧不得留/令伯玉卜/伯玉断卦不成行
C.伯玉劝太祖遣数十骑入魏界/安置标榜/魏果遣游骑数百/履行界上/太祖以闻犹惧/不得留令伯玉卜/伯玉断卦不成行
D.伯玉劝太祖遣数十骑入魏/界安置/标榜魏果遣游骑数百履行界上/太祖以闻/犹惧不得留/令伯玉卜/伯玉断卦不成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玉隶其驱使”中的“驱使”与《孔雀东南飞》中“妾不堪驱使”的“驱使”含义不同。
B.“今且效矣”中的“效”与《六国论》中“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的“效”含义相同,
C.“颇不如法”中的“不如”与《烛之武退秦师》中“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的“不如”含义不同。
D.“愈见亲信”中的“见”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中的“见”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安王子勋起兵事败,荀伯玉返回京城以占卜为业,建平王有意招纳,但荀伯玉不去。
B.荀伯玉曾梦到太祖有天子之兆,太祖在攻破桂阳、废黜苍梧王后,认为这些梦将应验。
C.太子的近臣张景真奢侈无度,荀伯玉将情况禀告,皇上直接下令将张景真抓捕并诛杀。
D.当初,有人看见荀伯玉家的墓对其父亲说:“(家中)会出骤然尊贵的人,但不会长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所为,官终不知,岂得顾死蔽官耳目!我不启闻,谁应启者?
(2)此人事我忠,我身后,人必为其作口过,汝勿信也。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画堂春·寄子由①
苏轼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②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③奈愁何。
【注】①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九月;②指宋神宗熙宁四年秋,苏轼与苏辙同游的陈州柳湖;③苏辙在济南任满,将召还,苏轼、苏辙二人早年曾有早日隐退而为“夜雨对床”之乐的约定。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多处使用比喻,使得诗歌语言形象,画面感很强。
B.当年诗人和子由一同乘上小舟,划桨同游,齐唱采菱歌。
C.上片是虚写,下片是当下眼前之景,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D.“暮云”既指“傍晚之云”,也是用典,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
15.上片到下片诗人的心理有何变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词的内容作分析。
六、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我们学过的古诗词刻画了许多深入人心的女性形象。《氓》中的女子面对丈夫对昔日誓言的背叛,坚定而决绝地说:“ , ”, 这让我们懂得了何为刚烈。秦国王宫里的宫女们,每日精心梳妆打扮,只为期盼秦皇宠信,正如《阿房宫赋》中“ , ”两句所言。她们苦苦等候终蹉跎了青春,让人扼腕叹息。《琵琶行》中,当诗人听罢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请求琵琶女再为他弹奏一曲时,琵琶女“ , ”,再次演奏以答谢这位知音,两人的命运让人怜惜。
七、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当前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影视近年来佳作频出。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名单中,影视艺术作品占了接近总数的一半。
很多获奖作品 ① 地聚焦人民伟大实践历程,以生动的人民群像展现了祖国的新发展、新风貌。比如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以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重要节点和伟大成就为背景,讲述了普通百姓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故事,道出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国家建设发展 ② 。作为一部新时代航天题材电视剧,《问天》塑造了三代航天人的奋斗群像,为无数默默奉献的航天人树碑立传。
有的获奖影视作品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呈现美好生活中的人间真情。从电影《奇迹·笨小孩》《我的父亲焦裕禄》到电视剧《人世间》《山海情》《装台》,这些获奖影视作品都扎根中国大地、大时代中普通人的悲欢离合,也反观了现实生活中质朴感人的亲情、友情、爱情和感情。尽管这些获奖影视剧取材 ③ ,人物塑造及表现手法春兰秋菊,但都始终秉持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用真情谱写了一曲曲命运之歌。
( )无论是电影《守岛人》《中国医生》《长津湖》,还是电视剧《觉醒年代》《超越》,这些作品都坚持主流价值导向,立足于以文化人、培根铸魂的根本点,参与到了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中。
从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贡献而言,这些获奖影视剧可谓 ④ 。站在这些精品的肩膀上,中国影视业将走得更稳,中国影视人能望得更远,为观众奉献更多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的力作。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获奖影视作品还着力于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审美引领和价值导向。
B.获奖影视作品还坚持价值导向和审美引领,着力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获奖影视作品还着力于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价值导向和审美引领。
D.获奖影视作品还坚持审美引领和价值导向,着力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八、语言表达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0题。
走在蓝天白云下时,你有没有想过云来那么大一片, ① ?几年前,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大气科学家玛格丽特·莱蒙测量了云层阴影的大小与高度,估算出云朵中水滴的密度约为每立方米0.5克,一朵云的重量约等于550吨水的重量。一片云朵从你头顶掠过时,相当于大约有100头大象悬在你头顶!
当然, ② 。例如卷云要轻得多,因为它们每单位体积的水少得多。积雨云每单位体积的水比较多,往往会重很多。
但云这么重,为什么不掉下来呢?首先, ③ 。云中的液滴平均是雨滴的100万分之一大,大约是地球和太阳的大小之比。高空气流吹着这些微小的液滴,使它们在空中停留的时间比静止时长得多。其次,云的密度也比它下方的空气小,靠浮力可以保持飘浮在空中的状态。
当然,云是会以雨的形式“落下”的。当云的液滴冷却并相互凝结,它们会变大,变得非常重,以至于它们会垂直降落到地球上。虽然雨滴比云中液滴大得多,但每个雨滴的直径仍然只有2毫米 ,分散了重量,不会让550吨的水一下子砸你头上。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北京时间2023年2月10日0时16分,经过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这是实现飞天梦想后航天员的首次出舱活动。根据计划,后续,航天员乘组还将开展多次出舱活动。此外,空间站货物出舱安装任务已于前期陆续开展,后续还将持续开展货物出舱安装工作。据介绍,空间站货物出舱能大幅提高舱内外货物交换效率,减少航天员出舱次数和工作量,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九、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各省公务员考试笔试正在报名中,有省份发布了这样的政审规定,应届大学生考生在大学期间有作弊、多次挂科等学业问题,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曾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的,都不得通过。这在考生和家长中引起了热议。
作为即将踏入大学校园,开始自己的专业和就业规划的高三学生,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 2.B 3.D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视频化已成为人类目前最重要的生存方式”错误,变未然为已然,原文为“视频化正在成为人类的生存方式”。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文章第四段采用因果论证的方式”错误,论证方法错误。原文为“人类建构虚拟性的历史很早就开始了。因此,不能仅仅在虚拟性这个层面理解数字技术”,可知原文并非用因果论证的手法来说明“数字技术的虚拟性使人类处在现实与虚拟流动交织的环境中”。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因果关系不成立。“使视频成为人类视觉历史发展的最新形态”错误,强加关系。原文第一段先写视频是人类视觉历史发展的新形态,然后写视频化正在成为人类的生存方式,但二者没有选项表述的因果关系。
B.“实现了突破影像的线性叙事的目标”错误,于文无据。原文“而是作为数据库中的一个个模块化元素,通过软件代码系统动态地编织到不同的文本中。突破线性叙事、作为数据库形式的数字视频,开启了人类视频化生存的进程”,并未说“实现了突破影像的线性叙事的目标”。
C.“也使视频成为数字时代人类生存的基础设施”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有“大众媒介时代作为休闲娱乐的影像,转变为数字时代作为生存基础设施的视频”,数字时代视频是生存基础设施,有了视频才有视频化生存,而不是视频化生存使视频成为人类生存的基础设施。
故选D。
4.C 5.D 6.特点:①能产生更高能量。②可以使粒子的动能最大化地被利用。
作用:①能够直接决定粒子物理学大多数研究方向的发展水平。②经常成为最新、最大胆的技术的试验田。③能够带动许多不同应用领域的发展。④对粒子物理学研究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量子力学建立之后……于是开始专注于微观世界的物理现象”错误。根据原文,19 世纪末,物理学家们已经开始专注于微观世界的物理现象,而量子力学建立是在 20 世纪 20 年代。
B.“对天然的放射性物质或宇宙射线进行观测是”错误,范围扩大。根据原文“通常是对天然的放射性物质或宇宙射线进行观测”的“通常”一词可知。
D.“缘于……的逻辑”错误,根据原文这个情节是缘于“如果基础科学研究停滞,那么在一段时间之后,技术的发展也会因为缺乏科学依据而难以进步”的逻辑。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D.“文中运用了作假设、举例子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了对撞机的作用”错误,没有列数字。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特点:结合“要产生这些粒子,则需要建设更高能量的实验设备……而这就是目前粒子物理学研究最重要的研究设备——对撞机”可概括出,能产生更高能量;
结合“加速两束运动方向相反的粒子,以极为精细的操作控制粒子们的位置,让他们在极小的空间内对撞。利用这种办法,可以使粒子的动能最大化地被利用,而这就是目前粒子物理学研究最重要的研究设备——对撞机”可概括出,可以使粒子的动能最大化地被利用。
作用:“作为粒子物理学最重要研究设施的对撞机,能够直接决定粒子物理学大多数研究方向的发展水平”可概括出,能够直接决定粒子物理学大多数研究方向的发展水平;
“对撞机也经常是最新、最大胆的技术的试验田”可概括出,经常成为最新、最大胆的技术的试验田;
“对撞机这种由成千上万不同组件构成的、汇集了数千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智慧才能建造而成的设施,其发展也能够带动许多不同应用领域的发展”可概括出,能够带动许多不同应用领域的发展;
结合“对撞机不仅仅能够对粒子物理学研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概括出,对粒子物理学研究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7.A 8.①环境上:描写了巴黎沦陷后的凄凉死寂,渲染了战后的森然可怖的气氛,表现了法国人民战败后的苦难和凄惨。②人物上:儒弗上校迎接凯旋将士的喜悦心情与后文的凄凉死寂的环境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儒弗上校强烈的爱国精神。③情节上:为儒弗上校的心理剧变、陡起的高潮情节、儒弗上校之死的悲剧性结局作铺垫,埋伏笔。 9.具体体现:明暗线索交织,双线并行。明写虚幻的柏林之围,暗写现实的巴黎之围。以主人公儒弗上校病情的演变和臆想中的法军连连告捷并包围柏林为明线,以事实上的法军节节败退和巴黎被围为暗线。
效果:①双线并行的结构让情节更清晰,明暗线形成鲜明的对比,富有戏剧性,扣人心弦,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②以实带虚,将上校的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紧连成一体,他的生而猝危、危而复生以及生而猝死都和战争的胜负息息相关,突出了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欲扬先抑”错,通过写儒弗上校的行为感受来表现法国士兵对国家的爱,这种写法应是“小中见大”或“以点带面”。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①环境上:“马路是那么空旷、那么寂静,每一家的百叶窗都关得紧紧的,巴黎一片凄凉,就像港口的传染病隔离所,到处都挂着旗子,但是旗子是那么古怪,全是白的,上面还带有红十字,而且,没有一个人出来欢迎我们的队伍”,“空旷”“寂静”“凄凉”,这些词语描写了巴黎沦陷后的凄凉死寂,普鲁士人攻进了柏林,这段描写渲染了战后的森然可怖的气氛,那紧紧关闭的百叶窗,街上的空旷、寂静,家家挂着的白色旗子,都表现了法国人民战败后的苦难和凄惨。
②人物上:儒弗上校以为法国战胜了,病中的老人竟然穿戴整齐准备迎接凯旋的队伍,“上校出现在阳台上,头顶军盔,腰挎马刀,穿着米约手下老骑兵的光荣而古老的军装”;“我现在还弄不明白,是一种什么意志使他能够站了起来,并穿戴得这样齐全”,其实这种意志的来源很好理解,那就是对国家至高无上的爱;但是他看到的却是一片凄凉死寂的情景,“马路是那么空旷、那么寂静,每一家的百叶窗都关得紧紧的,巴黎一片凄凉,就像港口的传染病隔离所”。儒弗上校迎接凯旋将士的喜悦心情与后文的凄凉死寂的环境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儒弗上校强烈的爱国精神。
③情节上:儒弗上校在孙女和医生善意的谎言中,一直以为军队打了胜仗,他万万不会想到会是失败的情景,他看到的情景与内心的渴望形成巨大反差,引发了他的心理剧变,也导致了他的死亡。因此这段环境描写为儒弗上校的心理剧变、陡起的高潮情节、儒弗上校之死的悲剧性结局作铺垫,埋伏笔。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结构技巧及其作用的能力。
首先找出文中的双线索各是什么,然后分析其体现和效果。
明线是虚幻的柏林之围,由于儒弗上校病情加重,他的孙女决定向他隐瞒法军的失败,而编造法军节节胜利的故事,“她所负担的这个任务可真艰难。头几天还好应付。但是,随着健康日渐恢复,他的思路也日渐清晰。这就必须向他讲清楚双方军队如何活动,必须为他编造每天的战报。她日夜伏在那张德国地图上,把一些小旗插来插去,努力编造出一场场辉煌的战役……”“八天之内我们就要打进柏林了!”“围攻柏林已经开始了!”,因此明线就是以主人公儒弗上校病情的演变和臆想中的法军连连告捷并包围柏林;而暗线是写现实的巴黎之围,“雷舍芬战役的真实情况刚刚公布了,全军覆没……”“其实,普鲁士军队离巴黎只有八天的路程……”“巴黎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而且,早在色当大败以后,麦克·马洪元帅的参谋部就已经被俘,押送到德国某一个要塞去了”,可见暗线是事实上的法军节节败退和巴黎被围。
具体体现:
一边是法军节节败退,巴黎被围;一边是编造中的法军不断胜利,即将围攻柏林,明暗线索交织,双线并行。
效果:
①双线并行的结构让情节更清晰,并且真实情景是法军失败,巴黎被围;臆想中的情景是法军胜利,围攻柏林,双线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情节富有戏剧性,扣人心弦,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②以实带虚,将上校的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紧连成一体,“维桑堡惨败的消息传到他家时,他就像遭到雷击似的倒在地下”“直到那天傍晚,我们都以为是打了一个大胜仗……我不知道是由于什么奇迹,那举国欢腾的声浪竟波及我们这位可怜的病人,一直钻进了他的幻觉里。总之,这天晚上,当我走近他的床边时,我看见的不是原来那个病人了。他两眼有神,舌头也不那么僵直了。他竟有了精神对我微笑,还结结巴巴说了两遍:“打……胜……了!”“这时,我隔着门听见房间里一个愉快的声音对我高声喊道:‘好得很,好得很……八天之内我们就要打进柏林了!’”“第二天早晨,楼上那扇窗子慢慢打开了,上校出现在阳台上,头顶军盔,腰挎马刀,穿着米约手下老骑兵的光荣而古老的军装。我现在还弄不明白,是一种什么意志使他能够站了起来,并穿戴得这样齐全”,他的生而猝危、危而复生以及生而猝死都和战争的胜负息息相关,突出了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10.B 11.B 12.C 13.(1)太子的作为,皇上始终不知道,怎能只顾个人死活而使皇上的耳目受蒙蔽呢!我不禀告皇上,谁会禀告呢?
(2)这个人侍奉我很忠心,我死后,必定有人给他捏造言语过失,你不要相信。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荀伯玉劝太祖派遣数十骑兵潜入魏国地界内,设置界标表示占据该地,魏国果然派遣数百骑兵在魏齐边界游荡,太祖把这种情状上报,仍然害怕不能留驻淮阴,让荀伯玉占卜,荀伯玉断卦说不要动身前去。
“魏界”,魏国地界,作“入”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
“不得留”是“惧”的宾语,害怕不能留驻淮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差遣、派用。/使唤。句意:荀伯玉隶属他调遣。/我已经受不了你家这样的使唤。
B.错误。应验、验证。/功效。句意:现在都将要应验了。/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后灭亡,这就是用兵的功效。
C.正确。不按照。/比不上。句意:颇不合法规。/臣壮年时,尚且比不上别人。
D.正确。两个“见”都是“被”的意思。句意:更加受到亲信。/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皇上直接下令将张景真抓捕并诛杀”错,原文为“上明日以景真罪状示世祖,称太子令,收景真杀之”,皇上是以太子的名义发令,收捕张景真并把他杀了。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终”,始终;“蔽”,受蒙蔽;“启闻”,禀告。
(2)“事”,侍奉;“身后”,死后;“口过”,言语过失。
参考译文:
荀伯玉,字弄璋,广陵人。他祖父荀永,曾做过南谯太守。他父亲荀阐之,做过给事中。泰始初年,晋安王子勋起兵,荀伯玉的朋友孙冲为将帅,荀伯玉隶属他调遣,封新亭侯。子勋事败,荀伯玉返回京城以占卜作谋生的职业。建平王景素听说后招荀伯玉去,荀伯玉不去。
太祖萧道成镇守淮阴,荀伯玉投奔太祖结交任事,为太祖冠军刑狱参军。太祖被明帝刘或猜疑,等到征太祖为黄门郎,太祖心中非常忧虑。荀伯玉劝太祖派遣数十骑兵潜入魏国地界内,设置界标表示占据该地,魏国果然派遣数百骑兵在魏齐边界游荡,太祖把这种情状上报,仍然害怕不能留驻淮阴,让荀伯玉占卜,荀伯玉断卦说不要动身前去,而明帝果然有诏,恢复太祖本任官职,荀伯玉由此更被太祖当作亲信看待。
当初,太祖在淮南,荀伯玉休假回广陵,梦见登上广陵城南楼,有两个身穿青衣的小孩告诉荀伯玉说:“草中肃,九五相追逐。”泰始七年,荀伯玉又梦见太祖在广陵北渚乘船,太祖两腋下有翅膀没有张开。荀伯玉问何时可张开,太祖说:“退后三年。”元徽二年,太祖攻破桂阳,威名大震,元徽五年废黜苍梧王。太祖对伯玉说:“爱卿那时的梦,现在都将要应验了。”
世祖在东宫时,行事专断,颇不合法规。任用近侍张景真,让他主管东宫的衣食谷帛,赏赐的什物,都属皇帝御用的东西。在游玩设宴时,伎人都穿着御用衣服。世祖拜陵返回时,张景真身穿白服乘图画舴艋小船,坐胡床,观看的人都疑心是太子。内外害怕,没有人敢出来说话。荀伯玉对亲近的人说:“太子的作为,皇上始终不知道,怎能只顾个人死活而使皇上的耳目受蒙蔽呢!我不禀告皇上,谁会禀告呢?”于是在世祖拜陵后秘密禀告太祖。皇上大怒,检查东宫。豫章王从府上乘飞燕快马向东来迎接世祖,把皇上生气的意思一一说明。世祖连夜返回,皇上停锁宫门等候他,二更尽,才入宫。皇上第二天把张景真的罪状诏告世祖,并用太子的名义发令,收捕张景真并把他杀了。世祖为此又忧又怕,称病一个多月。皇上怒气仍未消除。白昼在太阳殿躺卧,王敬则直接闯进来,叩头上奏说:“皇上拥有天下的日子不长了,太子无过错而被谴责,人心恐惧,希望皇上前往东宫解释这次事件。”太祖于是驾临东宫,召集诸王以下的人在玄圃园设家宴,醉了才回去。
太祖欣赏荀伯玉对他尽心尽力,更加亲信他,关系军国的机密大事,多委派他去办。当时的人为此说:“十敕五令,不如荀伯玉的命令。”世祖对荀伯玉的怨恨很深。太祖临死时,手指荀伯玉对世祖说:“这个人侍奉我很忠心,我死后,必定有人给他捏造言语过失,你不要相信。”
当初,会占卜墓地风水的人看见荀伯玉家的墓地,对他的父亲说:“会出骤然尊贵的人,可惜不会长久。”荀伯玉后来听说这些,就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荀伯玉死时五十岁。
14.B 15.心理变化:
①上片借柳花、麦浪、镜湖、飞舟、菱歌等美好景象抒发几年前与子由同游的愉悦心情。
②下片写平原风光很好,作者登楼望远,却因暮云遮蔽,看不见济南,表现了思念子由的惆怅。
感情:作者利用回忆的美好与现实的无助作对比,表达了对子由的思念之情和人生不顺的无奈之情。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一同乘上小舟,划桨同游,齐唱采菱歌”错误。选项内容只是二人所见所闻。这里写的是作者和子由置身于风和日丽的环境当中,看到湖上的小舟双棹齐飞好比织衣服的梭子那般飞来飞去,游玩之中还能听到船上传来悦耳动听的采菱歌,并不是他们自己在唱歌。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心理变化和感情的能力。
心理变化:上片追叙苏轼与苏辙同游陈州柳湖的情景。词中以柳湖为中心描写景物,展开了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营造了一个自在、轻盈的美的境界,烘托出苏轼、苏辙二人游湖时欢快、悠闲的心情;
下片写当前景物,并抒写了苏轼、苏辙二人离合的情思。开头两句用对仗描写眼前景物,在平坦、广阔的原野上,水天连成一片,波光粼粼,小楼上风和日丽。一切平静,安适,隐含着传告平安的意思。然而一想到远在济南的弟弟苏辙,苏轼心中便波澜突起。最后“暮云多”,既是楼头远眺所及的实景,因而成了苏轼远望济南的障碍物。篇末提到“归去”,是因为苏轼、苏辙二人早年曾有,早日隐退而为“夜雨对床”之乐的约定,即使日后能如愿以偿,与当前的别离仍有巨大的“时间差”,因而深感痛苦和无奈,表现了思念子由的惆怅。
感情:作者利用上片回忆的美好与下片现实的无助作对比,而无助是因为现实生活并不如意,想去归隐却有万般难,“夜雨对床”的愿望无法实现,表达了对子由的思念之情和人生不顺的无奈之情。
16. 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缦立远视 而望幸焉 感我此言良久立 却坐促弦弦转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哉”“缦”“弦”等。
17.①不约而同(不谋而合、不期而同)②息息相关(休戚相关、一脉相连、脉脉相通)③各有千秋(各有所长)④实至名归(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理所应当) 18.这些获奖影视作品都扎根中国大地,展现大时代中普通人的悲欢离合,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质朴感人的亲情、友情、爱情。 19.B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空,应填写表示这些影视作品在主题和人物塑造上都有相同的着力点的成语。根据语境“都是以生动的人民群像展现”也可以推断。可填“不约而同(不谋而合、不期而同)”。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不谋而合:意为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不期而同: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②空,应填写表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与国家建设发展关系十分密切的成语。根据语境“讲述了普通百姓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故事”也可以推断。可填“息息相关(休戚相关、一脉相连、脉脉相通)”。息息相关:形容彼此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彼此的喜悦与忧愁共同承担。形容彼此命运联系在一起。一脉相连:血统或派别的承继上前后接连、不曾中断。脉脉相通:血管彼此相通,比喻关系密切。
③空,应填写表示影视剧取材丰富各有特色的成语。根据语境“人物塑造及表现手法春兰秋菊(指比喻两种不同的事物各有自己的独特美和长处,互相间不能比较高低上下)”也可以推断。可填“各有千秋(各有所长)”。各有千秋:形容各有所长,各有优点。各有所长:各有各的长处、优点。
④根据语境“从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贡献而言,这些获奖影视剧”可以推断要填写表示作品的获奖是理所应当的成语。可填“实至名归(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理所应当)”。实至名归:指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名副其实: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含褒义。当之无愧:担得起某种荣誉或某个职务,无须感到惭愧。理所应当:按道理应当这样,含有完全合理、不容怀疑的意思。
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第一处:成分残缺,“大时代中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前需要加动词“展现”;
第二处:搭配不当,“也反观了……亲情、友情、爱情”搭配不当,可将“反观”改为“反映”;
第三处:并列不当,“感情”包含了“亲情、友情、爱情”,应删去“和感情”,或者改为“质朴感人的亲情、友情、爱情等感情”。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根据语境“这些作品都坚持主流价值导向,立足于以文化人、培根铸魂的根本点”,应该是“价值导向和审美引领”,排除AD;
作品的创作有具体的“价值导向和审美引领”后,才能实现对宏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排除C。
此外AC“宣扬……价值观”搭配不当,应该是“弘扬”。
故选B。
20.①它会有多重呢
②不同类型的云重量不同
③是因为云中液滴太小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句,横线后的内容是对横线处问题的回答,横线后集中在谈云朵的重量,横线处应填“它会有多重呢”。
第二句,关注横线后的“例如”二字,横线后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云有不同的重量,故第二处应填“不同类型的云重量不同”。
第三句,横线处填写的句子需要回答横线前的问题,结合横线后文本对于云中液滴大小的分析,第三句应填“是因为云中液滴太小了”。
21.①2023年2月10日,神舟十五号三位航天员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任务,之后还将开展多次出舱活动。②具有重要作用的空间站货物出舱安装任务此前已陆续开展,后续还将持续开展。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
压缩语段需要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最后将主要信息连缀成通顺的句子。
本段共5句话。第一句话交代任务完成的时间和参与任务的人员。关键词是“2023年2月10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第2句话交代了本次活动是首次出舱活动。可与第一句中的“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合并为“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任务”。
第3句话交代之后仍会有出舱计划。关键句是“后续,航天员乘组还将开展多次出舱活动”。
第4句话交代空间站货物出舱任务已陆续展开。关键句是“空间站货物出舱安装任务已于前期陆续开展,后续还将持续开展货物出舱安装工作”。
第5句话交代空间站货物出舱的意义。关键句是“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此句可与第四句合并为“具有重要作用的空间站货物出舱安装任务此前已陆续开展,后续还将持续开展”。
最后整合答案为:2023年2月10日,神舟十五号三位航天员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任务,之后还将开展多次出舱活动。②具有重要作用的空间站货物出舱安装任务此前已陆续开展,后续还将持续开展。
22.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呈现关于失信联合惩戒的相关内容,国家从公务员报考层面把大学期间作弊、挂科、发表不当言论等问题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范围,可见国家对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的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时代所需,建立起有效的失信约束惩罚机制是建立和巩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链条中的关键环节,对于加强社会治理非常重要。之前,这些问题并不会影响学生未来职业道路的选择,但随着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持续发挥效力,信用管理的网络已经拓展至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家的这一做法无疑从人才选用的源头上为学生的学习生涯敲响警钟。题目设置的写作身份是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学生,要为自己的专业和就业规划,从材料可见,要遵纪守法,诚信做人,不能抱以侥幸的心心理去做一些有损诚信的事,否则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前途。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诚信失范并非小事,切莫一时放纵断送前程。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于人而言,诚信是立人之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若失去了基本的诚信,则失去了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和资源,注定难以获得成功。再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切不可轻易越过诚信底线去“作奸犯科”。二、保持内心的对规则的敬畏。
立意:
1.重视诚信建设,失信者将寸步难行。
2.自律、慎独是人生的必修课。
3.对于大学的学业要有长远的规划,不要因一时放纵而留下污点。
2023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一)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一)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4页。
2023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一)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
2023届贵州省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二)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贵州省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二)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选择 简答,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