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1气象灾害-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考点01气象灾害-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甲区域易发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是,与华北地区相比,长江中下游地区,青海冰雹天气多发生在,推测青海冰雹频发区位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6 自然灾害
考点01 气象灾害
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干旱、洪涝事件发生的强度和频率不断增大,并且干旱洪涝常连续发生,形成旱涝急转现象。我国西南地区是旱涝急转的多发区域。选择题为我国西南部分气象站点分布及生态分区,右图为我国西南地区部分站点旱涝急转发生次数年内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我国西南地区旱涝急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旱转涝集中发生在夏秋季 B.涝转旱集中发生在春夏季
C.旱转涝和涝转旱频次相同 D.冬季的重度急转最为严重
2.甲区域易发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是( )
A.暖湿气流和焚风效应影响 B.森林破坏,气候失调
C.登录台风数量多,影响大 D.冬春季节寒潮影响大
3.旱涝急转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影响远大于单一的干旱或洪涝灾害。对其危害描述正确的是
①威胁区域粮食安全 ②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③改变区域气候类型 ④植被覆盖率明显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D 2.A 3.A
【解析】1.结合材料读图分析,旱转涝集中发生在春夏季节,A错误;涝转旱集中发生在夏秋季节,B错误;旱转涝和涝转旱的频次不相同,C错误;冬季重度急转的频次比其他季节高,D正确。故选D。
2.读图分析,甲区域位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纵列分布,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降水丰沛易发生涝灾,气流越过山坡后下沉增温形成焚风效应,易发生旱灾,A正确;森林破坏对局部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导致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B错误;该区域基本不受台风和寒潮的影响,CD错误。故选A。
3.旱涝急转的影响远大于单一的干旱或洪涝灾害,一般更易引发山洪爆发、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会严重威胁区域的粮食安全,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①②正确;不会改变区域的气候类型,③错误;对植被会造成一定的破坏,但不会导致植被覆盖率明显下降,④错误。故选A。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它承纳赣、抚、信、饶、修等支流的来水,经由湖口注入长江,湖面丰枯变化非常大。2020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长江中游和鄱阳湖流城遭遇集中强降雨。下图为鄱阳湖三次大洪水的洪水过程线(鄱阳湖星子站)比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与1954年洪水相比,2020年洪水( )
A.缓慢回落 B.起涨时间早 C.上涨速度迅猛 D.持续时间长
5.推测1998年6月下旬至8月上旬期间,洪水流量形成“双峰”的原因可能是( )
A.准静止锋摆动 B.支流依次汇水 C.湖面三面环山 D.干流受海水顶托
【答案】4.C 5.A
【解析】4.由图可知,与1954年洪水相比,2020年洪水达到最高点后很快就回落到警戒水位以下,缓慢较快,A错误。1954年洪水起涨时间约为6月15日前后,2020年洪水起涨时间约为7约号前后,起涨时间较晚,B错误。2020年洪水起涨时间晚,曲线斜率大,说明上涨速度迅猛,C正确。与1954年洪水相比,2020年洪水在警戒线以上的时间较短,持续时间短,D错误。故选C。
5.由图可知,1998年洪水流量形成“双峰”,说明在此期间长江流域出现两次大的降雨量,长江流域的降雨为冷暖气团实力相当形成的准静止锋,当准静止锋在长江流域南北两侧摆动,准静止锋回到长江流域时便会迎来降雨,形成“双峰”,A正确。支流依次汇水会导致长江流域长时间保持洪峰,出现长时间洪峰,而不是形成“双峰”,B错误。湖面三面环山会形成地形雨,形成水位较高的洪峰,不会形成“双峰”,C错误。干流受海水顶托导致泄洪能力减弱,洪峰水位较高,持续时间长,不会出现“双峰”,D错误。故选A。
降雪强度是总降雪量与降雪日数的比值。24小时降雪量达5毫米(雪融化成水的降水量)以上为大雪,10毫米以上为暴雪。下图示意1961~2012年我国平均降雪强度分布(25°N以南地区不在统计范围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与华北地区相比,长江中下游地区( )
A.降雪日数多 B.总降雪量大 C.受冷空气影响 D.大雪暴雪比例大
7.我国降雪强度大的地区,降雪对当地原生林木生长的影响主要是( )
A.保暖防冻 B.减轻虫害 C.破坏树冠 D.减轻春旱
【答案】6.D 7.C
【解析】6.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华北地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北,受冬季风(冷空气)的影响较大,一年中降雪天数较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且年降雪总量大,故ABC不符合题意;但图中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雪强度较大,主要是位于南方地区,冬季温和少雨,空气湿度较大,因此一旦受到冷空气影响,发生暴雪和大雪几率很大,故D正确。答案选择D。
7.根据题意,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我国的降雪强度大的区域位于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原生林木主要是常绿阔叶林,强降雪时树冠截留大量的积雪,导致树冠损坏,故C正确;降雪主要是对林木产生冻害而不是保暖防冻,故A不选;南方地区冬季较温和,偶尔的强降雪持续时间短,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虫害,但不是降雪的主要影响,故B不选;南方地区春季回暖,有春雨降下,一般不会发生春旱,且冬季降雪很快即融化,故降雪对林木的影响主要不是减轻春旱,故D不选。答案选择C。
冰雹是对流云中产生的球状或不规则冰块形式的降水,0℃层高度影响着冰雹的生成。青海省是我国冰雹灾害频发地区之一,但进入21世纪后,青海降雹次数显著减少。下图为青海省冰雹频发月份0℃层高度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问题。
8.青海冰雹天气多发生在( )
A.1—2月 B.3—4月 C.5—9月 D.10—12月
9.推测青海冰雹频发区位于( )
A.环湖区 B.东部农业区 C.柴达木盆地 D.青南牧区
10.推测进入21世纪后,青海降雹次数减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气候变暖 B.光照增强 C.冰川消融 D.植被减少
【答案】8.C 9.D 10.A
【分析】8.青海省海拔高,5-9月太阳辐射强,近地面大气不稳定,对流活动强烈,易出现冰雹天气,C正确,ABD错。故选C。
9.0℃层高度较低地区冷暖空气对流活动剧烈,上升气流降温快,利于冰雹生成,且发生频率高,图中青南牧区0℃层高度整体较低,D正确,相比青南牧区,环湖区、东部农业区、 柴达木盆地0℃层高度偏高,故ABC错。故选D。
10.气候变暖,近地面气温升高,中低层大气温度也在升高,从而引起0℃层高度升高,不利于冰雹的生成,故选A,和光照、冰川和植被关系不大,故BCD错。故选A。
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受大湖效应影响,2014年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下左图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右图为某区域地图。读图,完成小题。
11.左图中( )
A.①气流强弱决定降水量多少 B.②强弱由水平气压差决定
C.③产生过程的原理类似暖锋 D.④为高空冷气流受热后抬升
12.此次暴风雪( )
A.能加剧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 B.直接减少全球干湿、冷热差异
C.与旱灾属于同一种灾害类型 D.对海陆交通运输造成严重破坏
【答案】11.C 12.C
【解析】11.依据材料“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可推断,气流①从湖泊上空带走水汽后形成降水,因此湖面水汽蒸发量②环节决定降水量大小,A错误。②环节为湖面水汽蒸发,主要受湖水温度的影响;水平气压差影响的是空气的水平运动,B错误;图中显示经过湖面增温增湿的气团为势力较强的气团,在湖泊的另一岸与冷气团相互作用,因而形成类似暖锋的天气系统,产生降水,C正确;④气流在高空做水平运动,是水平气压差所致,不是受热后的抬升气流,D错误。故选C。
12.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与暴风雪无关,A错误;受此次暴风雪影响的范围局限于美国部分地区,B错误;此次暴风雪发生在美国陆地地区,与海洋运输关系不大,D错误;暴风雪与旱灾均属气象灾害,C正确。故选C。
干旱地区洪水分为冰雪融化型、暴雨降水型和混合洪水型三种类型。2021年7月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生了罕见洪水,阿拉尔市塔里木河河段8月出现了1350立方米/秒的洪峰流量,大大超过警戒流量50立方米/秒。下图是新疆塔里木河流域1号水文站记录的三个不同时间段内洪水过程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21年7月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生罕见洪水灾害的原因有( )
①水利工程设施不足②受暴雨和冰川融水的影响,水量急剧增加③人为原因造成植被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差④沙漠地区地表物质疏松,下渗快,但涵养水源的能力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有关干旱地区发生洪水的有利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表水量增加,沙漠地区将变为绿洲 B.缓解土地盐碱化
C.改善生态环境,利于河流下游生态补水 D.解决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
3.下列关于1号水文站的三次洪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冰雪融化洪水过程具有明显规律的日变化周期,洪水涨落缓慢
B.暴雨洪水多陡涨陡落,洪峰出现时间和降水最大强度出现时间一致
C.因叠加效应,混合洪水的洪峰流量和总洪量一般大于融雪型洪水和暴雨型洪水
D.冰雪融化洪水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洪水总量取决气温回升速度和高温持续的时间
【答案】1.D 2.C 3.B
【分析】1.水利工程设施不足,导致洪水发生,①正确;该次为混合洪水,受暴雨和冰川融水的影响,水量急剧增加,②正确;塔克拉玛干沙漠植被稀少,对洪水的形成影响很小,③错误。沙漠地区地表物质疏松,下渗快,但涵养水源的能力差,水流汇集速度快,易形成洪水,④正确。故选D。
2.洪水时间较为短暂,沙漠下渗快,地表难以储水,沙漠地区难变为绿洲,A错误;短期的洪水对缓解土地盐碱化作用不大,B错误;塔里木河为内流河,水量增加有利于向下游输水,增加生态补水,C正确;洪水很快消退,对干旱不能起到长期作用,D错误,故选C。
3.冰雪融化受气温影响密切,洪水过程具有明显规律的日变化周期,洪水涨落缓慢,A正确;暴雨洪水是由短期强降水所造成的,洪峰滞后于最大降水量,B错误;因叠加效应,混合洪水的洪峰流量和总洪量一般大于融雪型洪水和暴雨型洪水,C正确;冰雪融化洪水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洪水总量取决气温回升速度和高温持续的时间,D正确,故选B。
2018年北京的一场四月雪为清明小长假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景。铺着方形地砖(方砖中心中空,露出土壤)的北京延庆停车场,在一片空着的车位上出现了一个个白色的“馒头”状的小雪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景观的成因是( )
A.土壤释放的大气逆辐射较多 B.土壤吸收的太阳解射较多
C.砖块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 D.砖块比土壤升温快,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
5.与普通水泥地面停车场相比、图中方形地砖停车场( )
A.增加了雨水下渗 B.增加了地表径流
C.减少了生物种类 D.减少了地下径流
6.关于本次四月降雪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锋面降水 B.导致道路湿滑,影响交通安全
C.引起北京周边河流水位迅速上涨 D.能改善土壤墒情,缓解华北旱情
【答案】4.D 5.A 6.C
【分析】4.图示为雪后铺着方形地砖的空车位上出现的一个个白色的“馒头”状的小雪堆,其成因为方砖中心是空的,露出土壤,方砖比热容较小,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升温快,释放出的地面辐射多,雪融化较快,D正确,C错误。大气逆辐射属于大气辐射,不是土壤释放的辐射,A错误。土壤比方砖吸收的太阳辐射少,B错误。故选D。
5.与普通水泥地面停车场相比,图中方形地砖停车场的方砖中心中空,露出土壤,利于雨水下渗,增加了雨水下渗,A正确。减少了地表径流,B错误。与水泥地面相比,土壤增加了生物种类,C错误。下渗多,增加了地下径流,D错误。故选A 。
6.本次四月降雪是由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锋面降水,A不符合题意。降雪融化或结冰,导致道路湿滑,影响交通安全,B不符合题意。降雪量小,融化渗入地下多,形成地表径流量小,不足以引起北京周边河流水位迅速上涨,C符合题意。四月,华北的雨季还未到来,气候干旱,而气温回升,小麦返青,需水量大,锋面带来的降雪会缓解旱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下图),回答题。
7.根据雨带在I、III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A.4-6月 B.6-8月 C.6-7月 D.5-8月
8.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答案】7.C 8.C
【分析】7.读图可知,4-5月份雨带在东南沿海(Ⅲ地区),7、8月份雨带在华北和东北地区(Ⅰ地区),上海地区位于Ⅱ地区,在两者中间,即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6-7月份,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雨带推移是夏季风进退造成的,如果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进入华北、东北地区,说明夏季风弱,进的慢,退的快,雨带在北方地区停留时间短;雨带在江南地区停留时间长,江南地区雨季变长,降水量大增,会导致南涝北旱,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秋淋”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退时,在长江以南驻留期间形成持续性长、强度高的降水过程,是陕西关中、陕南地区秋季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一般8月中旬开始,最晚能持续到10月上旬。下图为“1961-2016年Nino3.4区海温指数与陕西秋淋强度指数的年变化图”,Niño3.4区指赤道中东太平洋(5°S—5°N、170°W—120°W)海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Nio3.4区海温与秋淋的正确描述是( )
A.近56年,秋淋强度呈波动上升趋势 B.近56年,Niño3.4区海温呈微减趋势
C.Niño3.4区海温与秋淋强度呈负相关关系 D.Nino3.4区海温异常对秋淋指导意义不大
10.秋淋可能造成的危害有( )
①城市内涝 ②土壤水分增多,表土松动,加剧沙尘爆发几率
③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④空气湿度增大,水稻秋播时间推迟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9.C 10.D
【分析】9.从图中可以看出,近56年来,秋淋强度呈波动减弱趋势,A错误。海温呈现微弱增大趋势,B错误。由图中曲线变化可知,海温与秋淋强度呈现负相关,C正确。海温的变化对秋淋的影响较为显著,D错误。故选C。
10.秋淋往往在秋季形成阴雨绵绵的天气,降水较多,持续时间较长,易形成内涝,①正确。土壤水分增多,不会加剧沙尘暴发生几率,②错误。降水多,土壤含水量大,山区坡度较大,已发生滑坡、泥石流,③正确。空气湿度增大对水稻影响不大,④错误。故选D。
据2021年2月20美联社报道,史无前例的暴风雪肆虐美国多地,已导致70人死亡。德州(德克萨斯州)众多天然气、风能和火力发电厂因结冰而无法运转。德州电力可靠性委员会为满足突增的供电需求,实施短时间拉闸限电,结果雪上加霜,再加上独立电网受损严重,导致大面积停电,成为此次灾害中美国受灾最严重的州。图为此次暴风雪发生等压线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发肆虐德州的暴风雪水汽主要来源于( )
A.北冰洋来的寒冷湿润的气流 B.经过五大湖湖面增温增湿
C.西风带来大西洋暖湿气流 D.墨西哥湾来的暖湿气流
12.关于灾害最重的德州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力可靠性委员会实施拉闸限电,政策及时得力
B.基础设施落后,无法抵御严寒天气
C.暴风雪强度大,人们准备不足
D.发得到其他州大力支援,但仍不能满足用电需求
【答案】11.D 12.C
【分析】11.读图可知,图中天气系统属于锋面气旋。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情况可知,德州位于低压槽附近,易形成锋面。锋面东南侧为从墨西哥湾吹来的暖湿气流,锋面西北侧为从北方吹来的寒冷气流,两股气流交汇形成冷锋,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被抬升,水汽凝结形成暴风雪,故D对。北冰洋来的寒冷湿润的气流 以及经过五大湖湖面的气流水汽含量远不如墨西哥湾吹来的暖湿气流,AB错。大西洋位于德州的的东侧,因此西风不可能带来大西洋暖湿气流,C错。故选D。
12.据材料可知,拉闸限电,结果雪上加霜,成为美国受灾最严重的州,A错。美国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对严寒天气的抵御能力很强,德州之所以受灾最严重,主要还是由于暴风雪强度大,突然爆发,人们准备不足而导致,B错,C对。德州为独立电网,并没有得到其他州大力支援,D错。故选C。
清水河发源于海拔4265m的天山阿勒古达坂,是流向博斯腾湖的一条内流河。下图示意该河克尔古提水文站1996年5月某次洪水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次洪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
A.季节性积雪 B.雨水 C.冰川融水 D.地下水
2.影响该次洪水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地形 C.积雪量 D.降雨量
【答案】1.A 2.C
【解析】1.材料中可知,该河流发源于天山,其补给水源有季节性积雪融水、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等,此时为5月份,主要的补给水源应为季节性积雪融水,A正确。冰川融水的主要补给时间是夏季,C错误。此时的降水较少,雨水补给较少,B错误。地下水补给不易造成洪水,D错误。故选A。
2.据材料可知,此次汛期主要发生在5月份,是季节性积雪融化形成,属于春季汛期。春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春季气温回升,冬季因为寒冷保存下来的积雪开始融化,所以影响该次洪水水量大小的主要原因是冬季积雪量的多少,C正确。气温高,积雪会融化,但若没有积雪,气温再高,也形成不了洪水,因此影响该次洪水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不是气温,A错误。地形与洪水流量没有直接关系,B错误。该地为天山,5月份降雨量很小,D错误。故选C。
骤旱是土壤湿度急速降低的现象,历时通常仅有几天,但极易给农业带来严重损失。广西7、8月份骤旱发生频次较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其他时间相比较,广西7、8月份发生骤旱频次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频次高 B.降水总量小 C.土壤保水性能差 D.蒸发蒸腾量大
4.广西7、8月份任一骤旱发生过程中( )
A.土壤透气性降低 B.蒸发蒸腾量减小 C.太阳辐射减弱 D.气温降低
【答案】3.D 4.B
【解析】3.广西所处纬度低,7、8月气温高,蒸发蒸腾量大,易导致土壤湿度骤旱,使得土壤湿度产生骤旱,D正确;降水频次高使得土壤湿度大,不会产生骤旱,A错;广西属季风气候,降水总量并不小,B错;土壤保水性能较稳定,不会在7、8月突变,C错。故选D。
4.骤旱发生时,降水偏少,太阳辐射增强,气温升高,土壤水分不断蒸发,土壤湿度不断降低,导致蒸发蒸腾量逐渐减小,且土壤透气性升高,B正确,ACD错。故选B。
2018年8月18日前后,台风“温比亚”进入安徽境内,18日风速达到最大,在巢湖引起强烈的风浪过程,同时对巢湖流域生产生活产生较大影响。下左图为巢湖水深分布,下右图为台风过境时湖面三个测站风速、风向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台风过境时下列四地中风浪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台风“温比亚”对巢湖流域生产生活的影响是( )
①缓解旱情②减轻酷暑③加重雾霾④诱发风暴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根据三个测站风速风向变化可推测此次台风中心( )
A.从北边由西向东掠过 B.从南边由西向东掠过
C.从北边由东向西掠过 D.从南边由东向西掠过
【答案】5.B 6.A 7.D
【解析】5.风浪大小与湖水深度有关,湖心水域由于水深、风区长度大、水面辽阔应是出现最大风浪强度的区域。②位于水深最大处的湖心,其他三个地点均位于岸边。台风过境时下列四地中风浪最大的是②。B正确。故选B。
6.台风到达安徽的影响主要是带来降水和降温,因此可以缓解旱情和减轻酷暑。①②正确。台风增大空气流动只会减轻雾霾。风暴潮是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不会发生在内陆湖泊。③④错误。A正确。故选A。
7.18日前后三个测站风向变化基本一致,说明期间台风位于巢湖同一侧。再根据18日前后风向由西北风转向东南风,推测台风是从巢湖南侧由东向西掠过的。D正确。故选D。
2021年伊始,“世纪寒潮”影响了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6日至1月9日期间,全国多地出现新世纪最低温,图2为1月5日20:15至1月6日12:35期间北京市的气温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导致北京市在1月6日00:40以后气温不降反升的原因可能是( )
A.此时冷空气还未到达北京 B.受热岛效应影响导致此时段气温升高
C.阴天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 D.受西部与北部山地阻挡气流下沉增温
9.本轮寒潮天气未能造成北方大部分地区降雪,主要原因是( )
①冷空气势力过强 ②上升气流较弱 ③水汽量不够充足 ④近地面与高空温差小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8.D 9.B
【解析】8.1月6日~1月9日,已出现寒潮天气,北京属于北方,此时冷空气已到达北京。故A选项错。B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的现象。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题干中无法体现与其他城市的比较。故B选项错误。阴天天气,气温曲线图中表现不明显,且气温上升时间较短,无法体现为阴天天气。故C选项错误;D北京的北部为燕山山脉,在冷空气南下的时候,在燕山山脉的北部为降温状态,之后冷空气下沉增温,跨过山脉之后,持续降温,符合图表规律,D正确,故选D。
9.①寒潮天气势力过强,移动速度快,在北方停留时间短,难以形成大面积降雪,故①项正确;②上升气流较弱,也有其中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②项错误;③此次寒潮是由西伯利亚高压引起,冷空气由高纬度内陆地区而来,水汽量不够充足。故③项正确;④近地面与高空温差小,与本题是否降雪没有直接关系。故④项错误。①③正确,B正确,故选B。
下图为亚洲东部2020年12月29日11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由图可知( )
A.我国大多数地方正在或将要经历寒潮天气
B.我国大多数地方有大风、降温、风暴潮过程
C.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值为1015百帕
D.受赤道低压影响,藏南和川西为低压天气系统控制
11.此次天气过程中东北平原农业生产的灾情较两广地区小,其主要原因是东北( )
A.降温幅度较小 B.农事活动几乎停止
C.农业规模较小 D.最低气温值较高
12.内蒙古为应对该天气的危害应当( )
①加强圈棚保温②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
③加强草料储备④加强第五代通信设施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10.A 11.B 12.B
【解析】10.据材料可知此季节是冬季,由图示知我国受到的是高压系统控制,此高压系统中心位于蒙古国境内,由所学知识可知此高压系统是蒙古高压或西伯利亚高压。在其控制下从高纬度地区过来的冷空气迅速南下即将影响我国。此时图中我国大部分地区会有大风、降温、寒潮天气或即将迎来降温、寒潮天气,故选项A正确;风暴潮指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台风、飓风)、温带气旋(寒潮)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此高压系统影响的主要是内陆地区,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不会有风暴潮,只有小部分沿海地区可能有大风、风暴潮,故选项B错误;中心气压值为1015的百帕的天气系统只影响了我国局部地区,故选项C错误;冬季赤道低气压带南移,藏南和川西的低气压系统不是因为受赤道低气压的影响而形成的,故选项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A。
11.东北平原纬度高,冬季本身就气温低,所以降温幅度小,故选项A错误;东北平原的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而两广地区是一年两熟或三熟,此时是12月份,东北农事活动几乎是停止的,故选项B正确;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平原面积大,商品率高,农业规模大,故选项C错误;东北平原纬度高,冬季气温低,且离冬季风源地近,受冷空气影响大,最低气温值较低,故选项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B。
12.冷空气过境,气温下降,需注意防寒,内蒙古以畜牧业为主,所以应加强圈棚保温,加强草料储备,防止牲畜受冻挨饿,故说法①③正确;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加强第五代通信设施建设与题意无关,故说法②④错误。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考点01植被-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影响林窗群落演替的直接因素是,索科特拉岛,龙血树,暗紫贝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01人口分布-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QQ同时在线人数地图,5人/平方千米,据材料判断,该国属于,B 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01常见地貌类型-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D 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