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3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词语书写与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凫水(fú) 洼地(wà) 脱臼(jiù) 五彩斑澜(lán)
B.重幔(màn) 岩脊(jí) 锁屑(xiè) 面面相觑(qù)
C.辔头(pèi) 狡黠(xiá) 窠巢(guǒ) 鸢飞唳天(yuān)
D.宽敞(chang) 园圃(pǔ) 行辈(háng) 恪尽职守(kè)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B.月儿到达她行程的终点,悄然隐现在旷野的边沿,只有一片青灰色的回光在天际荡漾。
C.实验中学举行中考动员大会,初三年级全体师生齐聚操场,他们精神饱满,气冲斗牛。
D.中国人用毛笔锲而不舍地追求书法的线条美,创造出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
3.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讲述精彩的故事,塑造鲜明的形象,表达对人情世态的深刻思考,是优秀小说的特质。
B.十堰中央商务活力区的建设,将颠覆人居生活的理念,也转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
C.春节假期,各地举办丰富多样的文化和旅游,迎春氛围浓厚,受到当地民众和游客欢迎。
D.“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的发现,是迄今为止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
4.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沧浪之美,美在山林清幽。____________。
(1)沧浪山气候温润,空气清新,是十堰天然的“氧仓”。
(2)最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小花,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一声声清亮的鸣唱在翠绿的叶子上跳跃
(3)行走大树之下,山林之中,松风阵阵
(4)山上随处可见树龄在四五十年的树木,越往深山树木越粗,合抱之木在山间亦有所见。
(5)绵延78公里的青山,如巨大的屏障,屏蔽了来自城市的喧嚣。
(6)山涧那无处不在的小溪清澈见底,夏日里掬一捧在手,遍体清凉。
A.(1)(5)(3)(4)(2)(6) B.(1)(5)(6)(2)(4)(3)
C.(5)(4)(1)(3)(6)(2) D.(5)(4)(3)(1)(2)(6)
5.下面关于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词开豪放一派,《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其代表作之一。
B.《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六义”。
D.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右,富者居住闾左,故以“闾右”来指代贫苦人民。
二、情景默写
6.古诗文默写填空。
(1)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2)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3)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4)莫说相公痴, 。(张岱《湖心亭看雪》)
(5)《钱塘湖春行》中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心情的句子是: , 。
(6)《醉翁亭记》中用简笔勾勒醉翁之态的句子是: , 。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 , ”两句描绘塞北雪压冬林的盛景。
三、诗歌鉴赏
7.阅读下面古代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词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先描述军旅生活,再描写词人正在经历的战争场面,最后抒发心中的郁结。
B.首句先声夺人。“醉”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意味,“挑灯看剑”蕴含词人深沉而丰富的感慨。
C.“八百里”极言战场之大,“五十弦”极言乐器之多,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
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战争之激烈,预示战事的胜利。
(2)请从画面(形象)、情感两个角度分析“沙场秋点兵”和“可怜白发生”两句的不同。
四、对比阅读
8.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天祥至潮阳①,见弘范②,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使为书招张世杰③。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与之。厓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④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释】①潮阳:地名,在广东省。后文的“厓山”也在广东省。②弘范:张弘范,元朝将领。③张世杰:南宋将领。④凡:一共、总共。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同“避”,躲避 遽麾之退 麾:将帅的部下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使:假如、假使 使为书招张世杰 使:让
C.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憎恨、厌恶 厓山破 破:破旧
D.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这种、这样 索之固 固:坚硬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②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
(3)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甲】文用“鱼”和“熊掌”设喻,引出“舍生取义”的主张,接着用道理论证与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证明观点,令人信服。
B.【甲】文中孟子主张的“舍生取义”是在不可规避的两难情境下的选择,同时他也否定了人的富贵之欲。
C.【乙】文中元世祖亲自召见文天祥并不忍杀之这些侧面描写,衬托出文天祥的忠贞气节让人敬仰。
D.【乙】文中文天祥被捕后,多次表明心志。他宁愿舍弃性命,也要“留取丹心照汗青”。
(4)【乙】文中文天祥舍生取义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作答。
五、名著阅读
9.阅读回答问题。
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厢是那么亮,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一蹲腿,或一直脊背,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微微轻响的皮轮像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地点,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假若胆壮不就是大意,祥子在放胆跑的时候可并不大意。不快跑若是对不起人,快跑而碰伤了车便对不起自己。车是他的命,他便越来越能自信,他深信自己与车都是铁作的。
——节选自《骆驼祥子》第二章
打着那么个小东西,他低着头,弯着背,有气无力的慢慢的蹭。大家立定,他也许还走,他也许多站一会儿;他似乎听不见那施号发令的锣声。他更永远不看前后的距离停匀不停匀,他走他的,低着头像作着个梦,与拿着绸旗的催押执事,几乎把所有的村话都向他骂去。他似乎也没有听见。打锣的过去给了他一锣锤,朦胧的向四外看一下。没管打锣的说了什么,他留神的在地上找
——节选自《骆驼祥子》第二十四章
(1)简析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他深信自己与车都是铁作的”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第二章节进行分析。
(3)阅读两个选段,你感受到了祥子怎样的变化?读完整本书后,你认为祥子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六、现代文阅读
10.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窗 花
耿翔
①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是这些贴得红彤彤的窗花告诉我,在被雪埋得很深很死的山坡上,还有人家。每次到陕北,都能遇上一些让我动心的剪纸人,并且在回城后很长的时间里,都一心想着她们的面容。就是这次踏雪北上,除了雪,也有一些生动透了的窗花,会突然从一个极不显眼的地方里,亮在一条村道上。
②说句真话,最初让我倾倒,并把窗花看得神物似的;我就等在她的对面,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样,随着一阵嚓嚓的剪刀之声,红粉似的纸屑,我的心都会收缩一次。而唯一让我的心收缩得发疼的,是她为我剪一幅窗花的全过程。守在她安详的神态里,也像多余的纸片,被一剪一剪地铰去了,正如从她手上成形的窗花,完全是一种艺术化了的东西。我不想说破,但我要说,那里面一定藏着一个很美的传说。那是在陕北的山坡上,正盘腿坐在一方土炕上,内心热烈如火亦平淡如水地为我铰着她的故事……
③看着窗花,我突然想起,陕北人在如此严实的窑洞里,为什么要贴这么多的窗花?应该这样说,他们守望的窑洞,而更广大的,还有他们一生躬耕着的土地。他们住在窑洞里,不能把他们送入梦乡。只有这些贴在窗户上、囊括各种风物的窗花,才会让他们觉出,还过得很瓷实。因此,再不讲究的人家,也不会忘记在贴得拥挤的窗棂上,再添些新窗花上去。
④我深刻地记得,许多剪纸艺人只要一握起剪刀,就进入一种半癞状态。有的剪到入神时,一两天不吃不喝。有的边剪边唱,嘴里尽是些无字句的歌。看着她们,你一定会想,真正的艺术在哪里?真正的大师又是谁?对于这群以食为天之民,剪刀的分量会比镰刀重么?
⑤在陕北,这些出现在剪刀下,一看就勾魂的俗物,能让人一眼望出一条吐纳百川的文化之河。这里的凡是叫得很响的艺术,绝不是风花雪月,墨香能染。那些锤钎凿出的石狮子,有哪一样不像在黄土上种植五谷,需要的是木和铁合一的工具?是的,他们手里握着木头,握着铁,我在对这些窗花惊叹之余,最为看重的,一把剪子,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却能创造出一些很抽象的窗花,谁会相信,我更愿意这样说:窗花,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上苍在造人的同时,就很认真地创造了它。
⑥当我冒着一天的雪花,要敲开一户人家的窑门时,我想,在紧挨着窗户的炕头上,应该坐着一位铰窗花的老人。她的不停地剪子声,唯一剩下来的,一种超越感觉的响动。我也应该在言语之前,先去摸一摸那双随被剪刀磨僵,却能铰活陕北的手……
(选文有删节)
(1)请你根据表格中的内容提示,梳理情节及“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并完善表格。
事件
“我”的心理
寻窗花
①
② 窗花
为之倾倒(逐渐平静)
忆窗花
③
议窗花
赞美
(2)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⑤自然段加点词语“俗物”的理解。
(3)综合全文分析,陕北的“窗花文化”包含哪些内容?
(4)下列选项中,对文本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亮”既有红色的窗花给“我”带来的视觉冲击感,又让“我”在“很深很死”的山坡里看到希望。
B.将故事“铰”出来而不是“讲”出来,说明窗花艺术已深刻融入到陕北人民的生活中。
C.第(4)段画线句子描写了剪纸艺人在剪窗花时的种种样子,表现她们的热爱与痴情。
D.“贴得拥挤的窗棂”既是陕北人不讲究的表现,也是他们喜爱窗花的真实反映。
(5)请从文章主题这一角度,分析结尾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11.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纾解年轻人“社恐”关键靠“自疗”
张玉胜
①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认为自己“社恐”。据《光明日报》报道,在发起的一项网上调查中,参与投票的2532名网友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结果——仅69人认为自己没有社交问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享受独居独处,依靠手机建构和维护自己的社交网络
②社交工具升级、社交能力降级,是当下年轻人群体的一种生活交际尴尬。这种“社恐”心理不只表现为相关调查数据的居高不下,更有“线下独处、线上‘热闹’”的生活现实佐证。社交恐惧症在医学上被称为社交焦虑障碍,当下许多年轻人自称的“社恐”尚未达到疾病的程度,只是一种对社交回避、抗拒的负面情绪,却应当引发人们的关注。
③聚集、交往是人类活动的常态现象,与人的本能天性、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在科技进步、信息发达的当今社会,年轻人并没有泯灭交往的欲望,能发微信讲的小事就不打电话,能打字说清就不发语音,正是这种手机依赖症,让本该交际的现实往来变为虚拟。
④年轻人热衷线上社交的热闹,非但不能消解“社恐”焦虑,反而会拉大与他人的心理距离。社会心理学家描绘出的“群体性孤独”现象:家人在一起不是彼此交心,而是各自在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畅谈;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在网上聊天,听众在刷新闻头条……
⑤剖析导致年轻人“社恐”心理的成因,不乏对单调生活经历和简单生活阅历的习惯成自然。比如,囿于“自我轴心”式的溺爱成长环境,但归根结底却是与对线下社交的自信缺失、胆量缺乏和实践缺位不无关联。
⑥纾解年轻人的“社恐”症,关键还是要靠自我疗法。最好的医生是自己,矫正年轻人的“社恐”心理,要消除“恐惧症”。社交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常态。回避、抗拒不过是自欺欺人,才能在实践中学会社交,这就需要正确地评价自己,学会在人际交往中扬长避短。其次,要保持平常心。社交是平等交往、诚意交流和坦白做事。要友善地对待别人,在帮助他人时忘却自己的烦恼、证明自身价值;不苛求自己,只要尽力了,不成功也没关系。找个倾诉对象,有烦恼一定要说出来。
(1)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2)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交恐惧症在医学上被称为社交焦虑障碍,发病于青少年。
B.囿于“自我轴心”式的溺爱成长环境是青少年社恐的根本原因之一。
C.提高自身的社交自信、社交勇气和社交本领是纾解年轻人“社恐”的有效方法。
D.画线句子论述了“手机依赖症,让本该交际的现实往来变为虚拟”的观点。
(3)庄子说:“独有之人,是谓至贵。”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独处的人是最为珍贵的。你认为庄子的观点和本文鼓励年轻人要外出社交的主张是否矛盾?
七、作文
12.莫辜负
要求:(1)写记叙文,要做到内容具体,情感真挚;写议论文,要做到观点正确鲜明,论证思路清晰;(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章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请用“××”代替。
13.火花是物体燃烧时迸溅的火星,在瞬间闪亮,是生命中绽放的光彩,是暗夜中不灭的理想……
请以“火花”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写记叙文,要做到内容具体,情感真挚;写议论文,要做到观点正确鲜明,论证思路清晰;(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章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请用“××”代替。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洼地(wà)——wā,五彩斑澜——五彩斑斓;
B.岩脊(jí)——jǐ,锁屑——琐屑;
C.窠巢(guǒ)——kē,鸢飞唳天——鸢飞戾天;
故选D。
2.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应和:应声唱和。这里指水波声和拖拉机的鸣响互相唱和,正确;
B.隐现:不清晰地显现。此处应该使用“隐没”;
C.气冲斗牛:意思是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形容师生气势很盛,正确;
D.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这里指中国人用毛笔坚持不懈地追求书法线条美,正确;
故选B。
3.A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B.语序不当,“颠覆人居生活的理念”和“转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调换顺序;
C.成分残缺,在“各地举办丰富多样的文化和旅游”后面添加“活动”;
D.句式杂糅,将“‘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的发现”中“的发现”去掉;
故选A。
4.D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结合文段内容分析,“屏蔽了来自城市的喧嚣”照应前面“山林清幽”,所以(5)是第一句;“山上随处可见树龄在四五十年的树木”开始讲述山上的景色,故(4)为第二句;“行走大树之下”与第二句内容衔接流畅,故(3)是第三句;送来清凉”带来了“气候温润”,所以(1)是第四句;(2)紧承(1)由山上的树写到山涧花草,是第五句;(6)写的是山涧溪流,是最后一句。
故选D。
5.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文化常识。
D.有误,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故以“闾左”来指代贫苦人民;
故选D。
6. 似曾相识燕归来 山山唯落晖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更有痴似相公者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默写时注意“晖”“予”“痴”“阴”“堤”“颓然”等字词的书写。
7.(1)D
(2)“沙场秋点兵”塑造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建功立业的人物形象。“可怜白发生”塑造了作者已年老体迈,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选项中“再描写词人正在经历的战争场面”表述有误,这首词描写的是作者回忆中的战争场面;
B.选项中“‘醉’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意味”表述有误,“醉”字,有种壮志未酬的悲愤;
C.选项中对“八百里”和“五十弦”的手法表述有误,该处用典,“八百里”是用晋王恺良牛的典故;“五十弦”是用素女鼓五十弦瑟的典故,指军中奏起战斗乐曲的场面;
故选:D。
(2)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赏析。
答题时既要分析该句的中的重点字词、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也要将该诗带入整首诗歌中剖析情感。“沙场秋点兵”中“秋”字,描绘了战士出征时的肃杀气氛,暗示了战争即将开始的画面,展现了一位豪气满怀的人物形象。“可怜白发生”中,用“白发”意象描写了一位暮年的人物形象,两句话中的人物一个正值壮年且豪气满怀,一个已经暮年却壮志未酬。结合诗句情感内容分析,“沙场秋点兵”前面写梦境,“可怜白发生”实写现实,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前句抒发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后句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悲愤。
8.(1)B
(2)①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舍弃生命而选择大义了。
②有人进言,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
(3)B
(4)文天祥被俘后,坚决不向张弘范行跪拜礼,拒绝招降要求,不受利诱;向着南方拜别从容就义。
【详解】(1)(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重点实词的理解。
A.遽麾之退:立刻让他退下了。麾:指挥,命令;
C.厓山破:厓山被攻破。破:攻破;
D.索之固:坚持索要(劝降信)。固:坚持;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我们在的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①得兼,同时拥有;舍,放弃;
②言,进言;力:竭力;从:依从。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写作的理解和分析。
B.孟子主张的“舍生取义”是在不可规避的两难情境下的选择,倘若“生”与“义”并不处于相对的境地,孟子并不否定“生”,同样,倘若“富贵”与“正义”并不处于相对立的境地,孟子也并不否定符合正义的“富贵”。因此孟子并没有否定人的富贵之欲;
故选B。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乙文“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可知,文天祥被俘后不行跪拜之礼,也拒绝招降的要求,可见他并不为了偷生而屈服;由“天祥受宋恩,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愿赐之一死足矣”可知,文天祥不受高官厚禄的利诱,为了保持一个忠贞之心,但求一死;由“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可知,文天祥临刑时神态从容,临死前向着南方拜别,从容就义,可见他舍生取义的决心和坦然。
【点睛】参考译文:
(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愉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乙)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身边的人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于是用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他,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之邦,却教别的同胞背版祖国,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索要(劝降信),文天祥就写《过零丁洋》这首诗给他。厓山被攻破,张弘范派遣使者护送文天祥到首都。文天祥在燕京共待了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最终不会屈服,于是把文天祥召入宫中,对他说:“有什么心愿?”文天祥说:“我受宋朝的恩惠,怎么能够侍奉别的皇帝?希望赐我一死就满足了。”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有人进言,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文天祥临刑前神态从容,朝着南方拜别,那年文天祥四十七。
9.(1)生动想象地写出了祥子累并高兴着,坚忍,对生活充满希望。
(2)写出了祥子坚韧、好强的性格。
(3)体面的、要强的、健壮的、有追求的祥子变成了堕落的、不幸的。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拥有车的梦想的一次次的破灭;根本原因是黑暗的社会和冷漠的人际关系。
【详解】(1)本题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
鉴赏句子时,首先要找到解题信息的关键词,理解其语境义、比喻义、反义(语)、言外之意等,将这个词所要表示的本来意思在句中表达出来;其次要查看可否借助修辞鉴赏,是否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寻找本体,把生动、形象的说法还原为平易朴实的说法;最后,可根据语境,结合文章主旨、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结合句子“他感到疲乏,值得骄傲的,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分析,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祥子十分有耐心,并且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刻画出一个身处底层却仍不放弃希望的人物形象。
(2)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
判断句子作用时,首先要找到解题信息的关键词,其次要查看可否借助修辞鉴赏,最后,可根据语境,结合文章主旨、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他深信自己与车都是铁做的”,“铁”表示坚硬,此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铁,表现了自我敢拼敢闯的顽强意志。结合第二章节中“祥子在放胆跑的时候可并不大意”和“车是他的命,他便越来越能自信”可知,祥子既心细又大胆,塑造了一个坚强、坚韧的车夫形象。
(3)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拓展。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要记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作品的主题,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本题解题时不仅要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更要要结合整本名著内容进行分析。
根据选段内容中《骆驼祥子》第二章节选第二段“车是他的命,他便越来越能自信”等内容可以看出原来祥子有梦想,身体高大强壮,一心想过好的日子并为之努力;从《骆驼祥子》第二十四章节选“他低着头,弯着背,有气无力的慢慢的蹭”可以看出,现在的祥子变得不幸,没有了动力,没有尊严,自私。结合整本名著内容来看,祥子变化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祥子在不断的遭受打击与压迫之中逐渐放弃了自己的一切;外因是旧社会的不平等,官僚阶级对贫苦百姓的残酷压迫。
【点睛】《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讲述的是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辛酸故事。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但最后,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10.(1) 惊喜; 看(剪) 符合要求即可
(2)“俗物”不俗。真正的美是从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有底气。
(3)窗花中蕴含着动人的人生故事;窗花是陕北人的精神食粮;窗花表现了鲜活的大千世界。
(4)D
(5)①突出了剪纸艺术超越寻常生活的艺术魅力,肯定了陕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③对剪纸艺术的神往与喜爱(尊重)。
【详解】(1)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梳理。通读全文可判断,题干中“寻窗花”对应文章第①段内容,“忆窗花”对应文章第③④段内容,议窗花对应第⑤段和第⑥段内容。
第一空:由第①段“在除了雪,也有一些生动透了的窗花,会突然从一个极不显眼的地方里,亮在一条村道上”中的“忽然”和“亮”两个词可以揣摩出作者寻到窗花的惊喜之情;
第二空:由“我就等在她的对面,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样”可知,此时作者在看窗花;
第三空:由“应该这样说,他们守望的窑洞,而更广大的,还有他们一生躬耕着的土地”和“看着她们,你一定会想,真正的艺术在哪里?真正的大师又是谁?对于这群以食为天之民,剪刀的分量会比镰刀重么?”可知,作者对手艺人的敬佩;由“为什么要贴这么多的窗花?真正的艺术在哪里?真正的大师又是谁?对于这群以食为天之民,剪刀的分量会比镰刀重么?”可知,作者想到窗花后不免产生了疑问。
(2)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
“俗物”的意思是不高雅的,通俗的东西。由“这些贴在窗户上、囊括各种风物的窗花”可知,窗花的内容囊括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最贴近生活的事物,因此称之为“俗物”,结合“这里的凡是叫得很响的艺术,绝不是风花雪月,墨香能染。那些锤钎凿出的石狮子,有哪一样不像在黄土上种植五谷,需要的是木和铁合一的工具?是的,他们手里握着木头,握着铁,我在对这些窗花惊叹之余,最为看重的,一把剪子,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可知,窗花的艺术世界是靠一把剪刀创造的,是来自于劳动人民的一双勤劳的双手,来自于劳动人民真真切切的生活,最接地气,最有艺术气息,也最美。因此“俗物”不俗。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由第②段“我不想说破,但我要说,那里面一定藏着一个很美的传说。那是在陕北的山坡上,正盘腿坐在一方土炕上,内心热烈如火亦平淡如水地为我铰着她的故事……”可知,窗花讲述的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和传说;由第③段“只有这些贴在窗户上、囊括各种风物的窗花,才会让他们觉出,还过得很瓷实”可知,窗花是陕北人民的寄托着美好心愿,是陕北人民的精神寄托;由第⑤段“一把剪子,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可知,窗花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能表现一个大世界。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
D.由第③段“只有这些贴在窗户上、囊括各种风物的窗花,才会让他们觉出,还过得很瓷实。因此,再不讲究的人家,也不会忘记在贴得拥挤的窗棂上,再添些新窗花上去”可知,他们之所以将窗花贴得拥挤,不是他们不讲究,而是表现他们对窗花的喜爱,对美好日子的企盼,因此D项理解和表述有误;
故选D。
(5)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作用。
由第⑥段“我也应该在开口说话之前,先去摸一摸那双虽被剪刀磨僵,却能铰活陕北的手”这里是对剪纸人双手的细节描写,“磨僵”突出了陕北人的勤劳,“铰活”突出了对他们剪纸艺术的赞美,肯定了剪纸艺术超越寻常生活的魅力,肯定了陕北人对美好生活以及精神世界的追求,“摸一摸”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剪纸艺术的神往与喜爱。
11.(1)文章首先由《光明日报》报道的一项网上调查数据引出“年轻人‘社恐’”的话题,然后分析什么是“社恐”心理,即“手机依赖症让本该交际的现实往来变为虚拟”“年轻人热衷线上社交的热闹”等,接着分析了“导致年轻人‘社恐’心理的成因”,最后提出纾解年轻人“社恐”症的方法,总结全文。
(2)C
(3)庄子认为能够独处的人是最为珍贵的,是因为人生在世,能够享受孤独的人,不会轻易被别人的情绪左右。所以是最为可贵的,是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独居独处,回避线下社交,应当引发人们的关注,所以作者鼓励年轻人要外出社交。
【详解】(1)本题考查论证思路。
文章第①段介绍《光明日报》报道的一项网上调查数据,以此引出了关于“年轻人‘社恐’”的话题;第②段论述了“社恐”的医学定义以及对年轻人“社恐”的鉴定;紧承第②段内容,第③段和第④段分别从手机依赖症和热衷线上社交两个方面具体阐述年轻人“社恐”的表现;第⑤段分析年轻人“社恐”心理的成因;第⑥段则提出纾解年轻人“社恐”症的方法。因此本文是按照“引出话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思路推进的,据此梳理即可。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由第②段“社交恐惧症在医学上被称为社交焦虑障碍,当下许多年轻人自称的‘社恐’尚未达到疾病的程度,只是一种对社交回避、抗拒的负面情绪”可知,“发病于青少年”的理解和表述有误;
B.由第⑤段“比如,囿于‘自我轴心’式的溺爱成长环境,但归根结底却是与对线下社交的自信缺失、胆量缺乏和实践缺位不无关联”可知,“自我轴心”式的溺爱成长环境不是根本原因,此项的理解和表述有误;
D.由第④段“社会心理学家描绘出的‘群体性孤独’现象:家人在一起不是彼此交心,而是各自在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畅谈;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在网上聊天,听众在刷新闻头条……”可知,画线句子论述了“群体性孤独”现象,此项的理解和表述有误;
故选C。
(3)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
庄子说:“独有之人,是谓至贵。”意思是,人生在世能够忍受孤独,能够享受孤独,是十分可贵的。因为独处能使一个人认清自己的本质,能够使一个人的心灵实现真正的自主、自由的,这样的人在人群中不会迷失自我。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去外出社交,恰恰相反,真正学会独处的人才会在社交中保持自己,不被他人左右。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似享受独处,其实是在虚拟世界里越陷越深,至以至于出现了回避社交,抗拒社交的消极情绪,要纾解年轻人“社恐”,关键靠“自疗”,那就是要走出去,学会在交际中保持平常心。因此,真正的独处是为了更好地走出去,因此两者是不矛盾的。
12.例文:
莫辜负青春韶华
奏起《青春之歌》,曲调时而激昂,时而低缓,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是对过往岁月的致敬,都是对莫辜负青春韶华的期许。
坚持·启奏
进入初一后的第一次月考,让我始终难以忘怀。没想到在小学阶段我一直引以为傲的数学成绩竟然一落千丈,那个刺眼的数字“18”如一道冷光直直地射入我的眼中,让我半天回不过神来。
回到家,我拿出一个月前购置的习题册,想起当初要努力拼搏、奋斗的决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决不轻言放弃。一支支黑色墨水笔扛不住我日夜不休地“折磨”,纷纷败下阵来。我看着那一堆空笔芯,心中的满足感油然而生。付出努力总会有收获,一个月的辛勤付出最终换来了成绩的提升。所以,我要以坚持为始,莫辜负青春韶华。
突破·高潮
进入初二后,老师为了培养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让我们做小老师,给同学讲解文言文的想法。很多同学都积极报名了。但平时会主动参加活动的我,这次却沉默了,因为我的心中有很多顾虑:担心课堂效果不好,担心自己准备不充分……我的退缩被老师看在眼里,她询问我是否想讲解课本中的某一篇古文。我思量了很久,终于鼓起勇气答应了老师,于是我开始着手准备内容。在轮到我讲解文言文的那天,我从刚开始的紧张到后来的从容,慢慢地突破了自己。所以,我要以突破为中,莫辜负青春韶华。
振奋·尾声
临近中考,我的心情不由得焦躁起来,担心自己考不上高中,怀疑自己的能力,也曾因为成绩停滞不前而痛哭流涕。但是在和妈妈好好地谈过以后,我平复了心情,理清了思绪,我明白了只要以自己最好的状态去迎接考试就成功一半了。所以,我要以振奋为终,莫辜负青春韶华。
随着《青春之歌》旋律的流淌,时间也越走越快。我们在过往以坚持努力、突破自我、振奋心情回应了青春,我们莫辜负青春韶华,青春韶华便也不会辜负我们。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首先,审题立意。作文题由一个动宾短语构成,补写的内容是动词“莫辜负”的宾语。辜负有“让别人的希望落空、对不住”的意思。“莫辜负”就是不要使别人或者自己的希望落空的意思。首先要补好题目,从个人生活的角度,可以补出“莫辜负父母的期望”“莫辜负老师的忠告”“莫辜负青春韶华”“莫辜负同学的嘱托”等;从国家社会的角度来补题,可以补出“莫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莫辜负祖国的期望”“莫辜负奋斗的时光”等。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抒写自己的情感体验或人生感悟,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
其次,构思选材。本题可写成记叙文,通过具体事例表现自己或他人的拼搏向上、积极进取精神;也可以写成议论文,阐述“珍惜”之情。美好的事物很多,不能辜负的人与事也不少。如果想表现对帮助关爱自己的父母、老师、同学感激、感恩之情,则可以从身边的这些人身上选材写作,写出不能辜负他们的原因。如老师对我生活上嘘寒问暖、学业上细致的传授、做人上言传身教,让我觉得不能辜负老师的关爱;他能听从我的意见,倾听我内心的声音,容许我犯错误,让我觉得不能辜负老师的宽容和信任;当我失败时,他相信我能走出阴影,当我成功时,他知道我不会迷失自我,他相信我必将获得成功,这让我觉得不能辜负老师的期待。可采用书信的形式,这样便于把零散的事,通过回忆倾诉的方式串成一个整体,也便于抒情。如果写议论文,则应该从“为什么不要辜负”“怎样才能不辜负”这两方面阐述道理。在布局谋篇时,首先要思考“为什么不能辜负”,再思考“如何不辜负”。如不能辜负是因为在处于人生低谷时,别人给予了“我”正确的引导和真诚的鼓励,所以,“我”应调整心态,重新振作起来。从道理和事实两个角度充分论证,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13.例文:
火花
感动,就像黑夜里的瞬间闪亮的火花,虽然短暂,但在那一瞬间却撕破了黑夜,给天空染上绚丽的色彩。
深夜,清冷的月光透过窗帘打我的脸上。鸟儿早已睡了,只有蟋蟀仍聒聒不舍,奏唱着一首刺耳难听的曲子。此时的我正躺在床上,把空调开到最低温,仿佛这样才能平息我心中的怒火。
仍记得今天下午,又轮到我在校门口执勤了。我戴着红袖章,认真地观察着走在路上的每一个学生,看他们有没有违纪现象。可是,一个午间,我只查出了别的班级的几个违纪学生。我们班长不乐意了,说查少了,别的班级扣分少,有可能超过我班的量化分。
接着又把我的值日班长给撤了。我心里很不服气,因为确实没有很多违纪的。更令我愤怒的是,班长撤我的原因是嫌我太诚实!我一下午闷闷不乐,回到家还阴沉着脸,胡乱扒拉点饭,草草写完作业,门一闭就躺在了床上。正当我郁闷的时候,就听见门把手突然响了一下,我立刻静静地躺好,假装睡觉。
门开了一条缝,一个熟悉的面孔露了出来,那不是爸爸吗!在月光的照射下,只见他蹑手蹑脚地走进了我的房间,来到了空调处。他先是看了一下空调,紧跟着就到处找着什么。终于,他找到了。借着月光,我看见了他手里的东西——空调遥控器。
爸爸让空调上的温度不断上升着,最终停在了26摄氏度。然后他又走到我床前,把我的脚放进了被子里,准备离开。在这时,我突然感觉到月光不冷了,月亮罩上了一层皎洁的光辉,格外温暖,格外美丽。蟋蟀的鸣叫声也变得好听了,仿佛奏唱着一首和谐的乐章。“26”这个数字,化成一股暖流,缓缓地渗入到了我的心房。我的郁闷一扫而光,剩下的就只有感动了。“对不起”从我的口中一下子冒了出来。爸爸愣了片刻,嘴角微微上扬,“没事就好。”之后轻轻地关闭了房门。随着脚步声的消逝,我也平静下来,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爸爸爱我情。睡梦中,一个小小的数字,一个轻轻的微笑,化作了黑夜中闪亮的火花,在一瞬间撕破了我内心的黑暗,温暖了我愤怒的心灵。爸爸,感谢您——给了我这温暖的火花。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本文题的材料“火花是物体燃烧时迸溅的火星”是个引子,“在瞬间闪亮,是生命中绽放的光彩,是头脑中突发的灵感,是暗夜中不灭的理想”是喻体,把“火花”比作“生命中绽放的光彩”“头脑中突发的灵感”“暗夜中不灭的理想”,由此可知,这些喻体都形体微小但有意义,充满希望,带给人启示,这也是“火花”的特征。我们应从这里生发出对“火花”的理解,还可以是微小的点燃希望的一次事件;可以是本不被你注意,但却无意中给你带来积极改变的某个人,某个物。所以我们题目中的“火花”应是你所写的人、事、物、理想、感动等的喻体,即积极乐观、希望、正面的概念。
第二,立意。由审题可知文章的立意应围绕一次微小的事件带来的感动(感悟),一个不被注意的人或物给你带来了积极的改变,一次生活经历中绽放的光彩,一次学习过程中突发的灵感闪现带来的顿悟,一直在低潮中却始终不放弃一直指引着你前进的理想(目标)……由此种种来传达出你对生命的感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思考社会,思考人生。
第三,选材。“回溯”自己成长过程中那些关键人物与关键事件,那些带给自己独特的生命感受与人生体验的人、事、景、物,必然也能诉诸笔端,行而为文,化为一篇有温度的人生信史与感怀的诗篇。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文或记叙性散文。在写作时,可以使用以小见大、侧面烘托的写法及细节描写。如果写景,就要注意景物描写的顺序。
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古诗词默写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古诗词默写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古诗词默写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