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中2022级入学联考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红楼梦》的贡献之一,是从使美不成其为美到使美成其为美。此前,中国美学始终都没有做到以美好为美好,以丑恶为丑恶,以罪恶为罪恶。令人欣慰的是,这种千年不变的美学传统终于在《红楼梦》出现以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红楼梦》的出现堪称中国的人性觉醒的标志。飘落在身边的桃花,宝玉因为怕“抖落下来”被“脚步践踏了”,便“兜了那些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这是对“被抛出”的“无家可归”的大自然的“爱”。面对金钏儿之死,“心中早已五内摧伤”,面对晴雯之死,甚至“雷嗔电怒”,这是对“无保护”的“无家可归”的女性的“爱”。如此真“爱”实为石破天惊。《三国演义》的权力争夺,《水浒传》的拳头火并,《西游记》的狂欢梦幻,都被曹雪芹弃之不顾。就从这里起步,他开始重新评价历史。而这种重新评价历史的结果,就是让我们知道了这个世界的真正的美丑善恶。如宝玉的《芙蓉女儿诔》这种文体与屈原的《离骚》属于同类,但是我们看到宝玉不再用它来歌颂帝王将相,也不歌颂才子佳人,而是歌颂一个被排斥在社会边缘的丫鬟,这正是所谓的以美好为美好。要知道,这一切都是宝玉的评价。如果从贾母、贾政、王夫人的眼光看,那就是死有余辜,起码是咎由自取,或者是命中注定。这样一来,还怎么“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因此,在《红楼梦》里,有一个在所有中国作品里都看不到的现象,就是:凡是美的东西在《红楼梦》里都是被呵护的,凡是关乎人性尊严的东西在《红楼梦》里都是被呵护的。这是中国人的审美心态最正常的一部伟大的小说。在这部小说里,中国人才第一次展示了自己人性的尊严和对美的敏感。
更为重要的,是还原了世界的真正的美丑善恶之后必然出现的悲剧。我一直在想《红楼梦》究竟为什么会如此吸引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因为其中的民主思想吗?因为其中的反封建思想的萌芽吗?因为其中的爱情故事吗?都不是!而是因为其中的悲剧美学。不过这里的悲剧也不是像很多学者所说的,是因为抄家,或者是因为大清王国的大厦将倾。在我看来,《红楼梦》的真正魅力就在对于人性与爱的泯灭的自觉意识。其实,《红楼梦》就是一曲“好了歌”,“好”很快就会“了”。鲁迅看得十分清楚,“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心劳”“忧患”什么呢?“颓运方至,变故渐多;宝玉在繁华丰厚中,且亦屡与‘无常’觌面,……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由此,我们想一想宝玉为什么要“却尘缘”,就清楚了,就是因为最有价值的东西都毁灭了,因此已经毫无留恋之处。
大家知道,在《红楼梦》之前,中国美学是没有悲剧的。我们民族有悲剧,没有悲剧意识;有苦难,没有苦难意识。我们生活在悲剧当中,但是没有意识到悲剧是“无缘无故”的,所以就没有悲剧的意识。而从《红楼梦》开始,对于生活本身的悲剧性质终于有所意识。
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就悲剧而言,《红楼梦》的石破天惊在于,对于爱的泯灭与阙如,曹雪芹没有归罪于偶然,也没有寻找替罪羊。“蛇蝎之人”“凶手”之类,在《红楼梦》中均未得以现身。在有关爱情婚姻的中国故事中,《梁祝》中的结局是父母之命所致,《杜十娘》的结局是男子负心所造成,总之是有人为悲剧“买单”,但是在《红楼梦》中爱的泯灭与阙如却无人负责。是“无罪的凶手”“无罪的罪人”,所有人所构成的冲突和这种冲突的相关互动才是悲剧之为悲剧的真正原因。你在《三国演义》里看到了扬刘备贬曹操,你在《水浒传》里看到了有好人坏人,但是你在《红楼梦》里看到了吗?没有,都是好人。即便贾政、王夫人、宝钗也是好人,只不过他们不可爱而已。而且,在“共同犯罪”中,一切都是无望的挣扎,一切“好”都会“了”,“木石良缘”仍旧无缘,最美丽的生命偏偏获得最悲惨的结果。也就是说,是这个世界的所有的“是”加到一起所造就的悲剧,也是这个世界的所有的“非”所碰撞出来的悲剧。
而且,正因为“无罪的凶手”“无罪的罪人”的发现,必要的忏悔意识就是不可或缺的。从曹雪芹开始已经意识到,所有的人都有可能犯罪,所有的人都不能说他就是圣人,所有的犯罪都不能只说是客观原因造成的,而他自己主观就没有原因。自己也是“无罪的凶手”“无罪的罪人”,这就是曹雪芹的伟大发现。我们看到,小说一开始曹雪芹就写他的自愧,他是“半生潦倒之罪”,他是“泥猪癫狗”,他是“粪窟泥沟”,他是“浊玉”而不是“宝玉”。为什么要强调这些东西呢?就是因为他意识到了丧钟究竟是在为谁而鸣。丧钟是在为所有人而鸣,首先是为自己而鸣啊。于是,曹雪芹把自己作为一个犯罪者,并且以这种特殊的眼光来悲悯地看待这个世界。
(摘编自潘知常《从使美不成其为美到使美成其为美——再读〈红楼梦〉》)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使美成其为美,做到了以美好为美好,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千年不变的美学传统。
B.“这是中国人的审美心态最正常的一部伟大的小说”中的“这”,指的是凡是美的、关乎人性的东西在《红楼梦》里都是被呵护的。
C.我们民族有悲剧,却没有悲剧意识,没有意识到生活本身的悲剧性质,这是《红楼梦》之前中国美学没有悲剧的原因。
D.《红楼梦》揭示了生活本身的悲剧性,所有的人都可能犯罪,只有具备必要的忏悔意识的人,才能避免成为“无罪的凶手”。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雪芹重新评价历史,体现在宝玉对人情世态的态度上,这种评价历史的结果,就是让我们知道了这个世界的真正的美丑善恶。
B.“在《红楼梦》中爱的泯灭与阙如却无人负责”,因此贾府“四春”的悲剧都是命中注定,别人对她们悲剧的发生无需负任何责任。
C.作者认为《红楼梦》的悲剧美学特质是对人性与爱的泯灭的自觉意识,据此来看大团圆式结局的《窦娥冤》缺乏该悲剧美学特质。
D.“小说一开始曹雪芹就写他的自愧”,是因为他意识到家族由盛而衰、走向没落,他自己也是“无罪的罪人”。
3.下列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李希凡认为《红楼梦》对丫头们的描写“是对同样属于人类的女性的尊重”,她们“以独特的个性生命、人格力量,进入艺术典型的画廊”。
B.鲁迅先生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C.蒋勋在评价《红楼梦》时指出,“作者从繁华到没落,他对一切看得透彻”,“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D.王国维认为“《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此《红楼梦》之所以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而其价值亦即存乎此”。
4.《红楼梦》对中国美学有哪些贡献?请根据文本加以概括。(4分)
5.如何理解“无罪的罪人”?请以林黛玉之死为例加以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老兵”和军马
梁晓声
老兵其实并不老,才二十六岁。
八年前,老兵自然是新入伍的小兵,被分到了东北大地上的一处军马场。多亏他在家里养过马,了解马,爱马,所以很快就成了“专业”最出色的新兵。入伍第二年他在新兵中第一个当上了副班长,第三年入了党,第四年当上了班长,第五年他被所在部队授予“模范班长”的称号。
他那一班战士中曾有人说:“班长爱咱们像一位母亲爱儿子!”却立即有人反对:“他爱军马才爱到那样!对咱们的感情呀,比对军马差一大截哪!哎,你自己承认不,班长?”正在替战士补鞋的他,笑了笑,没吱声儿。众战士逼他回答。
无奈之下,他真挚地说:“其实呢,我是这么想的,我们为谁驯养军马?为骑兵部队嘛。军马是骑兵不会说话的战友。我们今天多爱军马一分,军马明天就会以忠诚多回报我们的骑兵兄弟一分。爱马也等于爱人啊!”于是战士们都肃然了。
有一天,他一个人躲在一处僻静的地方大哭了一场——家信中说,他家那匹马病死了。他想,如果自己没参军,那匹马是不会病死的……
从此以后,他更爱一匹枣红军马了。它端秀的额头上,有像扑克牌中的方块似的一处白毛。他给它取了个名字叫“白头心儿”。他家那匹马的额头正中也有“白头心儿”,只不过马身不是枣红色,而是菊花青色的……
“白头心儿”救了他一命。那一次军马受惊“炸群”,他从另一匹马的背上一头掼了下去。恰巧“白头心儿”随着受惊的马群冲过来,它一口将他叼起。否则,他将毙命于万蹄之下无疑……
他入伍的第八年,裁军,军马场接到了解散的命令。有的军马从此做了普普通通的劳役马;有的做了什么风景区的观娱马,供游人骑着逛景区,照相;有的被什么特技马术队买走了,“白头心儿”便在其中。
“白头心儿”被买走时他在场。那马眼望着他,四蹄后撑,任买主鞭打叱喝,岿然不动。他不忍眼见它受虐,轻轻拍着它脖子,对它耳语般地说:“‘白头心儿’啊,何苦的呢?乖乖跟人家走吧,啊?我不会忘了你的,有一天我会把你买回来,让你成为我的马的!”——分明,马听懂了他的话,马头在他肩上磨蹭了几番,生了根似的马蹄才终于迈动起来……
他是最后离开军马场的官兵中的一个。上级批准他们鸣枪告别军马场,每人鸣枪的次数可以和自己入伍的年限一样。但他只鸣放了七枪。
指导员说:“老兵,我替你数着呢,你还差一枪。”
他双眼噙泪回答:“指导员,我不满八年军龄,差四个月……”
如血的夕阳沉到地平线以下了,当广袤而苍凉的大草原夜幕降临时分,他们乘军车离开了军马场……
他突然拍着军车驾驶室的棚盖大喊:“停车!”
车停下了。
他喃喃地说:“我……我好像听到了‘白头心儿’的嘶叫……”
然而其实只有风声……
这提前四个月退役的“老兵”,在归乡的途中,在一个地界毗连大草原的小县城里,竟然发现了“白头心儿”。更确切地说,是那马首先发现了他。
他循着马嘶声望去,见“白头心儿”也正望着他,卧在一幢砖房前。马旁,一根高木杆上挂着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吕记马肉”。他走近它,见它那晶亮的大眼睛里分明地汪着泪。
马肉店的老板告诉他,那军马在为某电影摄制组效劳过程中弄断了一条腿,看来废了,只有杀死卖肉了。
他请求老板将“白头心儿”转卖给他。老板出了一个数,那笔钱超过他的复员费,而老板却不肯让价。
“我白替你打工行不行?”“多久?”“直到这匹马能站起来了为止。”老板认为他傻,认为那马永远也站不起来了,便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他一边打工,一边精心照料“白头心儿”。一个月后,“白头心儿”奇迹般地站起来了。老板被他感动了,没再收他一分钱,允许他将“白头心儿”牵走,并且,还白赠了他一副马鞍。
于是这“老兵”和曾救过他命的那一匹军马,朝行暮宿,向着他的家乡,开始了他们的“长征”……
两个月后,他老母亲看见一个胡子拉碴、风尘仆仆、穿一身军装的男人,牵着一匹瘦骨嶙峋的有“白头心儿”的长鬃枣红马蹒跚地来到家门前。
他激动地叫了一声:“妈!”老母亲惊喜地认出他是她那参军八年一次也没探过家的儿子!
他惭愧地说:“妈,我的复员费几乎都花光在路上了……”
他又说:“妈,你看,咱们又有一匹‘白头心儿’了!”
第二天清晨,他牵着“白头心儿”登上了家乡的山头,俯瞰着几处穷困得近乎败落的村子,他对“白头心儿”发誓般地说:“‘白头心儿’,帮我把咱们的家乡彻底变个样儿吧!”
马儿安闲地吃着青草……
(有删改)
文本二:
边防老兵退伍,相伴8年的军马落泪了
西藏墨脱,从军16年的边防老兵马勇即将退出现役。马勇望着营区熟悉的一草一木满怀不舍,除了连队和战友,最让他放不下的,还有一位陪他奋战过8年的无言战友——军马“铁蹄”。
曾经的墨脱由于交通不便,这里有全军为数不多的特殊“兵种”——骡马运输队,当时各个单位巡逻物资全靠骡马运送。今年已经22岁的“铁蹄”,在马勇的心里不仅仅是“战友”,还是“过命的兄弟”。一次巡逻途中,领头的“铁蹄”突然停住。赶也不走、拉也不走,还一直往后退,过了一分钟就发生了塌方,当时如果没有它的话,那后果不堪设想!
退役前马勇特地来和“铁蹄”告别:“老战友,明天我就要走了,舍不得你,最后再来看看你。”“铁蹄”无言,但似乎听懂了马勇的话,大颗的眼泪滚落下来。
(本文选自央广军事频道新闻报道解说词,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有战士说老兵“对咱们的感情呀,比对军马差一大截哪”,老兵“笑了笑,没吱声儿”,说明他默认了这个战士的说法。
B.文本一写“白头心儿”救了老兵一命,后来老兵又在马肉店救了“白头心儿”,老兵与军马之间相互救助源自彼此深厚的感情。
C.文本二马勇称军马为“老战友”,这样的称呼既带着军营生活的特定色彩,也体现了“铁蹄”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D.两个文本分别讲述了老兵、马勇与军马之间的感人故事,既突出了战士对军马的爱,也突出了军马对主人公的忠诚。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写老兵养过马,了解马,爱马,这既交代了他工作出色的原因,也为后文描写人和马的真挚情感埋下了伏笔。
B.文本一关于“如血的夕阳”和“广袤而苍凉的大草原”的环境描写,烘托了老兵退役离开军马场时沉重的心情。
C.“胡子拉碴”“风尘仆仆”“蹒跚”等描写外貌和动作的词,突出了老兵回乡时的落魄与寒碜。
D.两个文本都写到“老兵”和“军马”,两个形象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让作品更有感召力。
8.相较于文本二,文本一的老兵形象更丰满,请简要分析。(4分)
9.两个文本内容相近但艺术表现不同,请从叙事和描写两个方面加以比较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王翱,字九皋,盐山人,永乐进士。宣德元年,以杨士奇荐,擢御史。时官吏有罪,不问重轻,许赎罪还职。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以惩贪黩帝从之。
公为吏部尚书,忠清,为英皇所信任。仲孙以荫入监,将应秋试,以有司印卷白公。公曰:“汝才可登第,吾岂忍蔽之哉!若汝因之中选,则妨一寒士矣。且汝有阶得仕,何必强所不能,以幸冀非分邪?”列卷火之。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帝眷翱厚,时召对便殿,称“先生”不名。而翱年几八十,多忘,尝令郎谈伦随入。帝问故,翱顿首曰:“臣老矣,所聆圣谕,恐遗误,令此郎代识之,其人诚谨可信也。”成化元年进太子太保,雨雪免朝参。屡疏乞归,辄慰留,数遣医视疾。三年,疾甚,乃许致仕。未出都卒,年八十有四。赠太保,谥忠肃。
(节选自《明史·王翱传》)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翱请A犯赃吏B但许赎罪C不得复官D以惩贪E黩F帝从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司”指官吏,与《出师表》中“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的“有司”含义相同。
B.“列卷火之”的“火”与《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的“目”用法不同。
C.“公固辞”的“固”与《庖丁解牛》中“导大窾,因其固然”的“固”含义不同。
D.“顿首”,指磕头,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古代的跪拜礼,属九拜礼的一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翱曾针对官场积弊,提出犯贪赃罪者不得复职的意见,得到了皇上的赞同。
B.王翱的孙子走后门拿到秋试试卷,王翱认为科场舞弊对寒士不公,撕毁烧掉了试卷。
C.王翱的女婿想要通过王翱的关系调往京城做官,王翱不答应,女婿最终没能入京任职。
D.王翱从辽东回朝时,收了宦官赠予的数颗明珠,后来他寻其后人,送还了明珠。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4分)
(2)屡疏乞归,辄慰留,数遣医视疾。(4分)
14.王翱为什么能深得皇帝信任?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岳州守岁
张说
除夜清樽满,寒庭燎火多。
舞衣连臂拂,醉坐合声歌。
至乐都忘我,冥心自委和。
今年只如此,来岁知如何?
【注】张说,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开元三年(715)被贬岳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夜”点明时间,照应诗题“守岁”,“满”字渲染出辞旧迎新的喜庆氛围。
B.“寒”与“火”形成对比,庭院虽寒气逼人,但柴火熊熊燃烧,让人心生暖意。
C.除夜欢宴,人们开怀畅饮,时而衣袖轻拂,连臂起舞,时而醉坐狂歌,尽情欢乐。
D.人们乐以忘忧,融入到大家的欢愉之中的诗人也身受感染,物我两忘,心境平和。
16.本诗尾联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末句“不知今夕何夕”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阿房宫赋》中把钉头和粮仓里的米粒作比较,突出秦统治者喜繁华奢侈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洵在《六国论》中提出了六国对抗秦国的具体策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认为此举会让秦人食不下咽。
(3)《老子》提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谏太宗十思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了老子的这一观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 )”自古以来,小到黎民百姓的生产生活,大到国家民族间的兵戎相见,都免不了受到当时天气的影响和制约。古人对于天气的预测大多来自千万年 ① 的观测经验,偶然性相当大。近代以来,随着雷达技术、卫星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人类不光能从地面获知大气层的变化动态,更能从遥远的太空俯瞰广大的地表区域,实现对日常天气的预报,一旦发现灾害性天气,提醒人们 ② ,提前做好防灾工作。
即使有了这么强大的预报系统,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天气预报确实有时会“报不准”。为什么呢?首先,天气变化是一个极端复杂的多因素作用下的体系,现今的技术很难实行数小时后的精确预报,但是大城市局地的短时预报精准度还是相当高的。其次,夏天的锋面雨等短时强对流天气突发性强,即便是超级计算机也时常有心无力,无法精准预知。但是,做到在强对流天气发生一两个小时前实现应急预警,目前的技术还是把握颇大的。
在气象预报方面,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 ③ ,天气预报的精准度和有效预测时间还会逐渐增加。
18.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填入文中括号内的一项是(3分)
A.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掌握阅读方法,点亮青春灯塔。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阅读既要学会读“厚”,结合兴趣志向不断增加阅读量,争取广闻博览; ① ,善于把阅读中所获精髓提取出来,将知识融会贯通。“学如弓弩,才如箭镞”,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面对快速发展的世界,我们要保持挤劲、钻劲、韧劲,在阅读中享受乐趣、感悟人生、获得成长,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至千里之远,成江海之大。除了读“有字之书”,我们还要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阅历感悟,以阅读升华精神,濯净心灵。
检视阅读成效,激扬青春风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要在祖国大地上躬身践行,让青春在火热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在读的广度上,我们不但要从书籍中汲取知识, ② ,注重读、思、行结合,在实践活动中经受磨炼、得到提升; ③ ,我们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应该加强延伸阅读和主题阅读,培养系统阅读的习惯,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学如弓弩,才如箭镞”的表达效果。(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微博上,只需两步操作就能“快转”一条推文;在知乎,一个按键就能“赞同”或“反对”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社交平台极简的产品设计,让我们越来越便捷地在一次次点赞、转发中,向朋友们表明“这就是我的想法”。你想说的话,总有人帮你说,而你需要做的,只是随手点赞、转发就可以了。长此以往,人们很容易习惯性地停止思考,失去了判断事实、分析逻辑、表达观点的能力。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中2022级入学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C
2.B
3.A
4.(4分)
①第一次展示了人性的尊严和对美的敏感,使美成其为美。②对于生活本身的悲剧性质终于有所意识,形成悲剧美学。
(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5.(6分)
“无罪的罪人”是指对于悲剧的结局,没有人为此负责(1分),但由于悲剧的原因是所有人所构成的冲突和这种冲突的相关互动(1分),所以所有的人都有可能犯罪,包括悲剧人物自己(1分)。如王熙凤出于对宝玉病情的担心设计调包计,贾母出于家族利益考虑同意宝玉和宝钗的婚事,构成了这场是与非交织的冲突(1分),加之黛玉自身天生羸弱的身体、多愁善感的个性(1分)等共同作用造成了黛玉之死。王熙凤、贾母等,包括林黛玉自己就成了“无罪的罪人”(1分)。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A
7.C
8.(4分)
①虽然都爱军马,爱军营,但文本一把老兵的这种爱升华到了爱马如命、爱岗敬业的高度。②文本一还塑造了老兵富有责任感、使命感强的形象,文本二没有表现老兵的这一特点。
(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6分)
①文本一叙事详细,围绕老兵与军马的故事,讲述了取名、被救、惜别、救治、返乡等情节;文本二叙事简略,简要叙述了马勇和铁蹄之间的一个故事和马勇惜别铁蹄的一个场面。②文本一叙事按照情节先后顺序展开,叙述与描写相结合,更加生动具体;文本二叙事简明扼要,配合新闻画面来安排叙述内容,更加客观真实。③文本一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语言描写尤为突出,文学性强;文本二仅有少量的描写,显得平易朴实。
(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CDF(每处1分)
11.B
12.D
13.(8分)
(1)(4分)王公安慰他们说:“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为贫穷所困吧?”(“劳”“若”“得无……乎”各1分,大意1分)
(2)(4分)(王翱)多次上疏请求解职归家,皇帝总是宽慰挽留他,多次派遣太医探视他的病。(“乞归”“辄”“数”各1分,大意1分)
14.(3分)
①勇于治贪;②正直无私;③为官清廉;④忠于皇帝。
(每点1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意对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D
16.(6分)
①《念奴娇·过洞庭》末句表达了词人在中秋之夜陶醉于洞庭美景之中物我两忘的喜悦与豁达;②《岳州守岁》尾联则表达了诗人被贬岳州的感伤,同时隐含着对未来的希望与前途难料的忧思。
(每点3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6分,每空1分,有添字、漏字、错别字均不给分)
(1)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
(2)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3)(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18.D
19.(3分)
①口耳相传(或代代相传、日积月累) ②未雨绸缪 ③突飞猛进(或日新月异)
(每空1分,符合语境即可。如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20.(4分)
天气变化是多因素作用下的一个极端复杂的体系,现今的技术很难实现数小时后的精确预报。
(每处2分。第一处语序不当,应将“极端复杂”与“多因素作用下”交换位置;第二处搭配不当,应将“实行”修改为“实现”)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21.(6分)
①也要学会读“薄” ②更要在实践活动中学习 ③在读的深度上
(每空2分,语意连贯即可)
22.(4分)
该句运用了比喻(1分)和引用(1分)的说理方式,证明了阅读需要持之以恒的道理(1分),生动形象,增强了说服力(1分)。
四、写作(60分)
23.(60分)
(一)作文参考立意
1.在众声喧哗中,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尤为重要。
2.网络时代坚持独立思考,守护正义与真理。
3.理性面对新媒体,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
(二)评分建议
1.起评分为45分。50分以上作文需符合题意,有一定的思辨性,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表达好。
一类文:54分以上,立意正确,逻辑清楚、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有文采,书写好。
二类文:48~53分,立意正确,逻辑清楚、内容丰富,结构清晰,书写好。
三类文:42~47分,立意正确,逻辑清楚、内容具体,结构较为清晰,书写较好。
四类文:37~41分,立意较正确,逻辑不完整、内容不太具体,结构不太清晰,书写一般。
五类文:36分及以下,立意错误,逻辑不完整、内容一般,结构较乱,书写差。
2.扣分项:缺标题扣2分;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3分为止;标点符号酌情扣分,扣满3分为止;不足字数的,每少50个字扣1分。
解析:
1.C A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错,曲解文意,原文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B项“指的是凡是美的、关乎人性的东西在《红楼梦》里都是被呵护的”错,指代错误,应指《红楼梦》;D项“只有具备必要的忏悔意识的人,才能避免成为‘无罪的凶手'”错,理解绝对。
2.B “……命中注定,别人对她们悲剧的发生无需负任何责任”错。“四春”的悲剧是这个世界的所有的“是”加到一起所造就的悲剧,也是这个世界的所有的“非”所碰撞出来的悲剧,而非命中注定,在这个悲剧中,所有人都可能是“无罪的凶手”。
3.A 只有A选项能够支撑第一段《红楼梦》使美成其为美、以美好为美好的观点。
4.考查主要观点,可根据关键词“中国美学”“贡献”进行概括。第一段段首“《红楼梦》的贡献之一,是从使美不成其为美到使美成其为美”,第二段段末“在这部小说里,中国人才第一次展示了自己人性的尊严和对美的敏感”,第四段段末“而从《红楼梦》开始,对于生活本身的悲剧性质终于有所意识”都体现了《红楼梦》对中国美学的贡献。
5.考查对原文关键概念的理解和结合情境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原文,“无罪的罪人”指与悲剧相关的每个人都可能是造成悲剧的那个人,这些人都是按照他们认为合理的“是”与“非”行事,正是这种看似合理的“是”与“非”加在一起才造就了悲剧。答题时要结合文本理解“无罪的罪人”的含义,还要结合《红楼梦》的情节分析,是哪些人出于什么考量,采取哪些行为,最终共同构成了是与非的冲突,造成了黛玉之死。
6.A “他默认了这个战士的说法”错,从后文老兵真挚的话语看,他对人和对马的爱是一样的。
7.C “突出了老兵回乡时的落魄与寒碜”错,应该是突出了老兵为马付出,花光了复员费,牵着马回乡的艰辛。
8.考查形象的比较,需结合文本合理分析。
9.考查艺术表现的比较,要注意小说在叙事与描写上与新闻解说词的区别。
10.“翱”主语,“请”谓语,“犯赃吏但许赎罪”属于“请”的内容;“但许赎罪”与“不得复官”语意相反;“以惩贪黩”表目的。
11.B “火”与“目”用法相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12.D “王翱从辽东回朝时”说法错误。从文中“后公改两广”可知,不是王翱从辽东回朝,而是从辽东到两广去任职时。
13.考查文言翻译能力。第一句中“劳”意思是安慰;“若”是你们;“得无……乎”特殊句式。第二句中“乞归”意思是请求解职归家;“辄”意思是总是;“数”意思是多次。
14.考查对文言内容的概括能力。文本记述了与王翱有关的四件主要事情,分别对应了他四个方面的主要品质:勇于治贪,为官正直,不谋私利,忠于皇帝。
15.D “物我两忘,心境平和”错,诗人灰暗的心只是暂时得到宁静。
16.要注意整体把握内容,同样是被贬后的作品,但两首诗词的情是不一样的。张孝祥词偏于豪迈昂扬,被贬后虽有不快,但词情洒脱,看到中秋夜洞庭美景后,有一种物我两忘的喜悦与豁达。而张说的最后一句“今年只如此,来岁知如何”明显透露着被贬岳州的感伤,同时隐含着对未来的希望与前途难料的忧思。
18.D 括号在开头,应总领后文。括号后的句子主要论述生产生活、战争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和制约,故括号内所填诗句也需表达此意。A项“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意为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抒发的是孤独失落之感。B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为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犹如梨花争相开放,描述的是北国雪景。C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意为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行人个个落魄断魂,抒发吊念亲人,伤心欲绝的心情。D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为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诗句揭示了战事结局受到天气的影响这一关系,这与后句语意一致。
19.第一空填入的成语要搭配“经验”,且与“大多来自千万年”呼应,表达传承之意,故填“代代相传、口耳相传、薪尽火传”等。第二空填入的成语要搭配“提醒”,照应“提前做好防灾工作”,故填“未雨绸缪”。第三空“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 ③ ”,填入的成语要体现“科学技术”发展快的意思,故填“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皆可。
20.“天气变化是一个极端复杂的多因素作用下的体系”语序不当,“多因素作用下”表领属应放在前面;“现今的技术很难实行数小时后的精确预报”中“实行”与“精确预报”搭配不当。
21.第一空前有分号,提示前后为并列关系,根据“阅读既要学会读‘厚’”可知应填“也要学会读‘薄’”;第二空横线前有“不但”,根据横线后“在实践活动中”可知应填“更要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第三句前有分号,提示前后为并列关系,根据前文“在读的广度上”和后文“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可知,横线处应填“在读的深度上”。
22.句子有引号,引号内有比喻,文段属于议论文段,从论证角度识别其论证方式,即比喻论证与引用论证,再分析其论证效果。
参考译文:
王翱字九皋,河北盐山人,是明朝永乐年间的进士。明宣宗宣德元年,通过杨士奇举荐,被提拔为御史。当时官吏们犯罪,不论罪行轻重,都允许赎罪官复原职。王翱奏请朝廷,犯贪赃罪的官吏,只许赎罪,不能再复职,以此来惩戒腐败。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王翱担任吏部尚书,忠诚清廉,被皇帝(明英宗朱祁镇)所深信。第二个孙子凭着上代的余荫而取得监生资格,即将参加秋试,拿有秋试主管官加印的卷子禀告王翱,王翱说:“你凭才学可以考上(的话),我怎么能忍心埋没你?如果你因为事前拿到考题而考中,则妨碍了一名苦读学子的前程,况且你有以监生资格做官的机会,何必强求自己所不能做到的事情,来妄求达到非分的奢望呢?”就撕裂考卷烧了。
王公有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一位官吏为妻。王公的夫人十分疼爱女儿,每当接女儿回娘家,女婿坚决不让妻子回娘家,他怨怒地对妻子说:“你父亲做吏部的长官,把我调任京城做官,那么你就可以时时侍奉你的母亲;况且调动我就如同摇下正在凋落的树叶罢了,可是为什么你父亲如此固执吝惜力气呢?”女儿托人带话给母亲。夫人在一天晚上摆上酒宴,跪着禀告王公。王公十分生气,拿起桌上的器物打伤了夫人,出门,坐车到朝房里住下了,十天后才回到自己的府第。女婿最终没有调进京城。
王公担任都御史时,同太监某人镇守辽东。这个太监也奉公守法,同王公相处得很好。后来王公改调两广任职,太监哭着送别,赠给大宝珠四枚。王公坚决推辞不受。太监哭着说:“这些大宝珠不是受贿得到的东西。以前先皇把僧保所买来的西洋珠赏赐给左右近臣,我得到八枚,今天拿一伴给您赠别,您本来就知道我不是贪财的人啊。”王公接了宝珠,放进自己所穿的披袄里,把它缝在里面。后来回到朝廷,寻找太监的后辈,找到了他的两个侄子。王公安慰他们说:“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为贫穷所困吧?”二人都说:“是的。”王公说:“如果你们要有所经营,我帮你们出钱。”太监的两个侄子心里盘算,王公无法办到,只不过是表表老朋友的心意罢了,都假装答应说:“是。”王公几次催促他们,一定要按照说定的办。于是他们就假造了一张买房子的契约,开列的价钱是五百两银子,告诉王公。公拆开披祆,取出宝珠交给他们,那包裹的记号仍然是原来的样子。
英宗对待王翱很宽厚,时常在别殿召见王翱,称王翱为“先生”而不叫他的名字。王翱年近八十,时常忘记事情,曾让侍郎谈伦跟随自己入见。英宗问他原因,王翱叩头说:“我老了,最担心的是遗漏耽误了圣谕,让侍郎代我记忆,他是诚实谨慎值得信任的人。”成化元年升任太子太保,雨雪天气可以不上朝参拜。(王翱)多次上疏请求解职归家,皇帝总是宽慰挽留他,多次派遣太医探视他的病。成化三年,病重,宪宗才答应他退休。没出京城就病逝,享年八十四岁。追赠太保,谥号忠肃。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高二语文试题docx、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高二语文答题卡docx、高二语文多维细目表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高一语文试题docx、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高一语文答题卡docx、高一语文多维细目表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语文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语文含答案,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中2022级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中2022级期末联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中2022级期末联考语文双向细目表doc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