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常见的天气系统(精选练习)-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1常见的天气系统(精选练习)-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解析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1常见的天气系统考点帮你练一、单选题(2021·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其他模拟)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在地面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其平均直径为200-300米,最小不过几十米,极少数可能达到1000米以上。形成后,一般维持十几分钟到几小时,出现和消失都十分突然。5月中旬以来,武汉、苏州等地遭遇了龙卷风袭击。统计数据显示,春季和夏季为我国龙卷风多发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龙卷风多发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龙卷风高发的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②平原地形,利于冷暖气团交汇③地形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弱④因地形阻挡暖湿气流抬升 ⑤受地形狭管效应的影响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2.下列有关龙卷风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历时较短危害较轻 B.因为影响区域广危害严重C.因为风力大可用于风能发电 D.在现有科技水平下,很难进行有效预报【答案】1.B2.D【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在近地面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从而带动气流高速旋转。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平原地形由于冷暖空气的交汇,从而有利于暖空气的抬升;地形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弱,有利于龙卷风的形成,①②③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龙卷风的多发地区,所以龙卷风中的暖湿气流抬升并非受地形阻挡影响,也并非受地形狭管效应的影响,④⑤错误。故选B。2.龙卷风强度大小不一,历时较短但若强度较强,依然可能造成较严重的危害,A错;龙卷风的平均直径不大,影响区域不广,B错;龙卷风出现和消失十分突然,难以用于风能发电,C错;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龙卷风形成和消失突然,直径较小,影响范围不大,在现有科技水平下,很难进行有效的预报,D正确,故选D。(2021·江西高三三模)北极地区冷空气在高空汇集,形成极地低压,被称之为北极涡旋(如图所示)。北极涡旋位置一般在极地,可能有一个或两个中心,通常会联合西风带将冷空气“锁”在极地使其不轻易南下。但特定条件下受大气的扰动,暖空气北上,北极涡旋被分割而偏移,冷空气则会大规模南下,导致中低纬度某些地区出现极端寒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受极涡控制下的北极地区( )A.多强风 B.多暴雪 C.多晴天 D.多高温4.近年来北半球部分地区多次出现极寒天气反映了( )A.北极涡旋增强 B.北极涡旋减少 C.全球均温下降 D.北极变暖明显【答案】3.C4.D【分析】3.根据材料可知,北极高空气流聚集,在高空形成低压,气流聚集以后下沉,在低空形成高压,多晴朗天气,C正确;北极受高压控制,气流较稳定,四周多强风,A错误;高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B错误;北极地区纬度高,太阳高度角较小,气候寒冷,D错误。故选C。4.根据材料可知,通常寒潮较少是由于西风带能够将极地地区的寒冷气流锁住,冷空气则会大规模南下是由于“北极涡旋在特定条件下受大气的扰动,暖空气北上,北极涡旋被分割而偏移”导致,故极寒天气的出现反映了北极涡旋势力减弱,极地涡漩变弱且更不稳定,涡旋被暖气团挤压,北极变暖明显,A错误,D正确;北极涡旋数量增多,但整体势力减弱,B错误;极寒天气是局部天气现象,不能反映全球均温下降,C错误。故选D。(2021·江苏高三三模)下图为2021年4月18日8时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四地此时天气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地微风徐徐 B.乙地风和日丽 C.丙地炎热干燥 D.丁地高温多雨6.内蒙东部及东北大部将发生的天气变化是( )A.云量减少,天气转晴 B.暖锋过境,气温上升C.狂风暴雨,气温陡降 D.风力加大,气温降低【答案】5.A6.D【分析】5.甲地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位于沿海地区,可能存在较微弱的海陆风,微风徐徐,A正确;乙地受低压中心的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B错;此时时间为4月,丙地气温“炎热”表述不当,同时,丁位于青藏地区,海拔高,此时气温不可能“高温”,CD错。故选A。6.读图,内蒙古东部地区出现锋面气旋系统,其偏左侧低压槽附近为冷锋,冷锋向东南部运动,加之叠加蒙古国北部冷高压的影响,推动冷空气南下,所以内蒙东部及东北大部将经历冷锋过境的影响,风力加大,气温降低,但由于春季华北地区整体较干燥,空气湿度不大,所以该冷锋不一定造成暴雨天气,BC错,D正确;天气转晴是冷锋过境后的天气特征,冷锋过境时暖气团被抬升,云量可能增多(但不一定产生降水),A错。故选D。(2021·浙江高三三模)锋后气团性质一旦发生改变,被更后面的气团追上会形成新的锋面。此新锋面称为副锋,原锋面称为主锋。下图为我国某日局部地区出现的主锋和副锋。完成下面小题。7.导致主锋锋后气团变性的主要原因是( )A.锋后气流上升冷却凝结,导致气温下降 B.阴雨天气削弱太阳辐射,导致气温下降C.天气晴朗增加太阳辐射,导致气温升高 D.途经地面辐射更高地区,导致气温升高8.关于近地面①②③三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位于副锋锋前,风力最大 B.①位于暖锋锋后,风力最大C.②位于主锋锋后,风力最小 D.③位于冷锋锋前,风力最小【答案】7.D8.D【分析】7.根据图示可知,图示西部为高压,东部为低压,锋面位于低压槽处,根据“锋面东暖西冷”可知,两条锋面均位于低压中心西侧,为冷锋,因此较长的锋面为主冷锋,较短的锋面为副冷锋。冷锋锋后为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增强,地面辐射增强,气团温度升高,该气团后面有温度更低的冷气团,因此导致主锋锋后气团变性,C错误,D正确。锋后冷气团控制,气流不会上升;气温下降不会导致锋后气团变性;AB错误。故选D。8.①位于副锋锋后,A错误。两锋面均为冷锋,B错误。根据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可知,③处位于主锋锋前,等压线最稀疏,风力最小,C错误,D正确。故选D。(2021·福建高三三模)巨大的地面温差造成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从而使得上层空气快速流动,称为急流。急流可以驱动近地面天气系统的移动。温带急流位于高层中纬西风带,其位置和强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而且其移动路径越弯曲,大气运动越强烈,图示意某时段北美温带急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温带急流出现时,易造成近地面( )A.风力减小 B.飓风增多 C.对流减弱 D.暴雪频发10.推测图中温带急流的路径由弯曲发展为平直的时段为( )A.1-2月 B.5-6月 C.9-10月 D.11-12月【答案】9.D10.B【分析】9.依据图文资料中“巨大的地面温差”以及图中温带急流偏南等信息,还有依据L气压中心100Pa等压面的高度特点显示,L为高空低压中心,则近地面陆地为冷高压控制,可确定此时应为冬季。结合材料中“急流可以驱动近地面天气系统的移动”以及图中急流轴的流向,可确定近地面存在冷高压南部冷气流南下现象,易导致的近地面的暴雪频发,故D项正确。10.依据图文资料,图中温带急流的路径由弯曲发展为平直的时段,应当对应地面温差由大变小,温带急流轴北移的季节。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也会发生季节移动,温带急流也会随着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而移动,所以温带急流轴北移的季节为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冬春季节转为夏季的时候,故B项正确。(2021·北京高三一模)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月部分时段气温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1.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A.松嫩平原—11月 B.江淮平原—3月C.珠江三角洲—1月 D.云贵高原—10月12.该地区这段时间可能经历了一次( )A.气旋活动 B.反气旋活动 C.暖锋过境 D.冷锋过境【答案】11.A12.D【分析】11.读图,该月12日最高气温约0℃,最低气温约-4℃,且该时间段其整体均温偏低(图示期间均温约5℃),最可能为11月的松嫩平原,A正确;3月江淮平原气温明显回升,可能性不大,B错;珠三角地区纬度低,气温应更高,C错;云贵高原所处纬度偏低,其可能性也不大,D错。故选A。12.图示期间,该区域气温先整体下降,后气温有所回升,但是开始(8日、9日)气温整体偏高,说明开始该地区受暖气团控制,之后受冷锋过境的影响,气温下降,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的影响,气温整体较之前低,但由于天气晴朗,之后气温逐渐回升,但整体还是低于开始的气温水平,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昼夜温差减小,表明可能该天气系统可能导致降水天气,云层增厚,昼夜温差减小,D正确;气旋活动的影响,气温变化不一定符合图示规律,A错;反气旋活动影响不会导致昼夜温差减小,B错;暖锋过境后,其整体气温应高于过境前,C错。故选D。二、综合题13.(2021·山东高三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梅雨异常会给我国江淮地区带来严重的旱涝灾害。研究发现,梅雨期雨带的位置与下图中A气压中心密切相关,而降水强度往往与B气压中心的发展有一定联系。A气压中心是一个永久性存在于太平洋之上且自下而上的深厚气压系统,范围一般采用588百帕等压线包围的区域为代表。B气压中心是从地面至6000米高空的一个暂时性冷气柱,在其活动期间,能够引起北方干冷空气南侵。下图为梅雨期B气压中心形成后部分区域的平均气压分布图和江淮地区平均雨量逐日演变图。(1)解释A气压中心形成原因。(2)描述B气压中心形成后江淮地区降水量的变化。(3)说明B气压中心活动影响江淮地区降水强度变化的过程。【答案】(1)A地所在纬度分布副热带高气压带;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陆地温度较海洋高,形成热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热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保留在海洋上,即A气压中心。(2)B气压中心形成后,当日和次日江淮地区降水量变化小(小幅增加),两天后降水量明显增多,随后降水量逐渐减少。(3)B气压中心形成后,利于北方干冷空气南侵,约两天后到达江淮地区;增强江淮地区(准静止锋北侧)冷气团强度,利于暖湿气团抬升,降水强度增大;随着B气压中心强度减弱,冷气团势力减弱,降水强度减弱。【分析】(1)A为气压中心,且为高气压中心,结合图示纬度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A地所在纬度上分布有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气压应呈带状分布,但由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陆地升温快,近地面气温较海洋高,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热低压,使得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热低压切断,高气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气压中心,即是图中的A气压中心。(2)读图可知,B气压中心形成后,江淮地区当日和次日江淮地区降水量有小幅度的增加,但变化不是很大,但是两天后降水量明显增多,再之后降水逐渐减少。(3)结合材料信息可知,B气压中心是从地面至6000米高空的一个暂时性冷气柱,在其活动期间,能够引起北方干冷空气南侵。首先,该气压中心为暂时性冷气柱,冷气流下沉,近地面冷高压势力增强,推动北方冷空气南下,而B气压中心与江淮地区在空间上有一定的距离,冷空气到达江淮地区需要一定的时间,结合图示信息推断该时间大约2天左右,这期间江淮地区降水变化幅度不大。当冷空气到达江淮地区后,江淮准静止锋北侧冷气团势力强,有利于抬升南侧的暖湿空气,暖湿空气抬升,降水强度增大,所以江淮地区的降水明显增多。由于B气压中心为暂时性冷气柱,其持续时间不长,随着其势力减弱,冷气团的势力减弱,降水强度也逐渐减弱。14.(2021·北京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1年1月12~14日我国多地遭遇沙尘天气。图10为1月12日08时至13日08时我国局部地区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图,图11为1月12日0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形成此次沙尘天气的风源地位于青藏高原。(1)绘制风源地的天气系统示意图,并指出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2)分析形成此次沙尘天气的主要自然原因,说出M地空气污染程度变化特点不同于附近地区的影响因素。【答案】(1)图略。晴朗。
(2)我国西北地区冬季降水稀少,地表土壤干燥,植被稀少,抗风蚀能力弱,极易起沙;大风天气使大量沙尘卷入空中随风扩散,形成沙尘天气。地形(山脉阻挡)。 【分析】(1)文中说到此次沙尘的风源地位于青藏高原,从右图可知,青藏高原地区此时受高压系统控制,北半球的高压系统气流运动方向为顺时针辐散。高压系统控制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2)沙尘他天气的主要条件有两个,一是沙源丰富,另一个是风力大。沙源丰富原因可能是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植被少,裸露,加上湖泊、河流枯水期的河滩裸露都有可能是沙源。大风天气的成因是受天气系统的控制,一般地区间温差大,风力较大,地表植被较少,摩擦力小,也能够加剧风力。M地比起周边污染程度较轻,原因是山脉对于风的阻挡使得空气污染程度较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2.2.5 常见的天气系统和天气解读(练习)-(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225常见的天气系统和天气解读练习-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原卷版docx、225常见的天气系统和天气解读练习-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1常见的天气系统(精选练习)-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原卷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2 天气系统(精选练习)-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甲地的风向为,此时,乙处,06,图示区域的天气系统是,图中可能形成“干线”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