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06构成物质的微粒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06构成物质的微粒第1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06构成物质的微粒第2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06构成物质的微粒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06构成物质的微粒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06构成物质的微粒,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秋学年天津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06构成物质的微粒 一、单选题1.(2022秋·天津·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C.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来——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2.(2022秋·天津东丽·九年级统考期末)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水与过氧化氢都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B.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在空气中一定能燃烧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则单质一定只含一种元素D.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3.(2022秋·天津东丽·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两个氢分子:2H B.三个氨原子:3NC.一个镁离子:Mg2+ D.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4.(2022秋·天津西青·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成分按体积(大的)计算由多到少: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B.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O、S、AlC.氯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KClO3、Cl2、KClD.1-18号元素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多到少:稀有气体原子、非金属原子、金属原子5.(2022秋·天津西青·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醇燃烧是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分子构成不同C.“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6.(2022秋·天津河北·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对宏微观现象的观察、思考、推理正确的是A.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说明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变小B.金刚石、石墨和 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相似C.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蒸发过程中水分子体积变大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说明过氧化氢是由水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7.(2022秋·天津津南·九年级统考期末)人体内缺锌会引起多种疾病。锌元素是人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锌的原子序数为30B.锌属于非金属元素C.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5D.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8.(2022秋·天津东丽·九年级统考期末)高钙奶是一种营养强化食品,这里的“钙”是指A.单质 B.元素 C.分子 D.原子9.(2022秋·天津南开·九年级统考期末)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因此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B.某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因此该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因此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10.(2022秋·天津北辰·九年级统考期末)用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气球在高空膨胀-----分子体积变大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食物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D.干冰升华变成二氧化碳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11.(2022秋·天津河西·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化学用语中,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A.Ca:钙元素 B.2OH-:2个氢氧根离子C.2N:2个氮分子 D.Mg2+:镁离子12.(2022秋·天津河西·九年级统考期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分子棋型如图所示,模型显示二氧化碳是“直线”型,二氧化硫是“V”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种物质都由两种元素组成 B.两种物质中,碳、硫元素的化合价相同C.两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D.两种物质都是大气污染物13.(2022秋·天津北辰·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 ”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是SO2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均不变D.参加反应的分子与生成的分子个数比为3:214.(2022秋·天津北辰·九年级统考期末)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为12 B.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C.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D.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15.(2022秋·天津滨海新·九年级统考期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B.水通电分解—水分子变成其他分子C.液氮挥发变成氮气,所占体积变大—氮分子体积变大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16.(2022秋·天津和平·九年级统考期末)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此金刚石和石墨化学性质不同D.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因此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可以燃烧17.(2022秋·天津和平·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描述,正确的是A.2H表示两个氢分子B.CO2中数字“2”表示两个氧原子C.Fe2+表示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如图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一种阳离子18.(2022秋·天津和平·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A.气体受热体积膨胀 B.1L芝麻和1L黄豆混合后体积小于2LC.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 D.6000L氧气压缩到容积40L的钢瓶中19.(2022秋·天津西青·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甲、乙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粒子是阳离子 B.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C.乙粒子是原子 D.甲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20.(2022秋·天津西青·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一分子很小B.闻到远处花香一一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水银温度计中的液柱热胀冷缩一一分子的体积变大D.氧化汞受热分解一一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21.(2022秋·天津河东·九年级统考期末)石墨烯是一种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的单层碳原子面材料,是世界上最薄却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自2004年发现以来,一直是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新材料,其在电子、航天、光学、日常生活等大量领域有着较大的应用前景。下面关于石墨烯的说法错误的是A.石墨烯是单质 B.石墨烯是一种由分子构成的物质C.石墨烯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石墨烯具有导电性22.(2022秋·天津南开·九年级统考期末)海水中富含镁元素和氯元素,下图为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镁的原子序数是12C.氯原子的质子数是35.45 D.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23.(2022秋·天津滨海新·九年级统考期末)嫦娥五号完成我国首次月球采样任务,带回1731g月壤,月壤中含有丰富的氦3.已知氦3的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氦3的核外电子数为A.1 B.2 C.3 D.424.(2022秋·天津北辰·九年级统考期末)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B.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D.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压强增大,气体分子变小25.(2022秋·天津南开·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对有关问题的解释正确的是A.氧元素硫和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B.水比水蒸气难被压缩——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隔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不同——组成元素不同D.铝在空气中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铝的化学性很稳定 二、多选题26.(2022秋·天津滨海新·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化学实验与其主要实验目的对应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名称主要实验目的A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证明分子是可分的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证明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C6000 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证明微粒间有间隔D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证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 A.A B.B C.C D.D27.(2022秋·天津西青·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对该图示描述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没变 B.生成物丁可能是氧化物C.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中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1:1
    参考答案:1.C【详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A正确;B、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故B正确;C、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来是由于分子的间隙随温度升高而变大,故C错误;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的间隙增大,故D正确。故选C。2.C【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与过氧化氢虽然都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但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A错误;B、 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但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故B错误;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则单质一定只含一种元素,故C正确;D、 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灯泡通电发光,故D错误;故选C。3.C【详解】A、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两个氢分子写作2H2,A错误;B、N表示氮原子,不是氨原子,B错误;C、镁离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C正确;D、化合价+、-号在前,数字在后,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D错误。故选:C。4.C【详解】A、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故A选项错误;B、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钛,占第二位的是硅,不是硫,故B选项错误;C、氯酸钾中氯元素化合价为+5价,氯气中氯元素化合价为0价,氯化钾中氯元素为-1价,故C选项正确;D、1-18号元素中,硼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 稀有气体原子中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其他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除硼外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或等于4,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小于3,该排序不正确,故D选项错误;故选C。5.D【详解】A、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则分子种类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C、“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该选项说法正确;D、“热胀冷缩”的过程中分子大小不变,但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6.A【详解】A、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打开汽水瓶盖气压减小,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因此会喷出,选项正确;B、金刚石、石墨和 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此物理性质存在差异,而 C60是由分子构成,因此与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不同,选项错误;C、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蒸发过程中水分子间隔变大,选项错误;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选项错误;故选:A7.A【详解】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锌的原子序数为30,符合题意;B、由“金”字旁可知,锌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30,不符合题意;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不符合题意。故选A。8.B【详解】物质由元素组成,高钙奶中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的形式存在的,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B。9.D【详解】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错误;B、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如硝酸钾中的氮元素显正价;错误;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如氧气和臭氧,属于混合物;错误;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因此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故选D。10.A【详解】A、氢气球在高空膨胀,是因为氢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C、食物变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食物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故正确。D、干冰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是物理变化,分子本身的质量和大小不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正确。故选A。11.C【详解】A、元素符号由两个字母组成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Ca:钙元素,故A正确;    B、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几个该离子,2OH-:2个氢氧根离子,故B正确;C、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几个该原子,2N:2个氮原子,故C不正确;    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Mg2+:镁离子,故D正确。故选C。12.D【详解】A、由图可知,图示中为CO2、SO2两种物质,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故A叙述正确;B、由图可知,图示中为CO2、SO2两种物质,其中氧元素显示-2甲,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故其中碳、硫元素都是显示+4价,故B叙述正确;C、由图可知,图示中为CO2、SO2两种物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两种分子的构成不同,故两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故C叙述正确;D、二氧化硫有毒,属于大气污染物,而二氧化碳属于空气的成分,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故D叙述不正确;故选D。13.C【详解】A、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一个甲分子由一个硫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甲是SO2,A正确。B、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即属于化合反应。B正确。C、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变化,二氧化硫分子和氧分子变成三氧化硫分子;原子种类没变。C错。D、参加反应的分子有2个二氧化硫分子,一个氧分子,生成物有2个三氧化硫分子,所以参加反应的分子与生成的分子个数比为3:2。D正确。故选C。14.B【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镁,属于金属元素,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正确;D、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2,正确。故选B。15.C【详解】A、浓氨水挥发是因为氨气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脱离氨水进入空气中,从而挥发,正确。B、水通电分解是化学变化,水分子变为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所以水分子变成其他分子,正确。C、液氮挥发变成氮气,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变大,氮分子体积没有改变,错误。D、金刚石(空间网状结构)和石墨(层状结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正确。故选C。16.B【详解】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错误;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正确;C、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此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错误;D、燃烧的条件有3个: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错误;故选B。17.D【详解】A.2H表示两个氢原子,选项说法错误。B.CO2中数字“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选项说法错误。C. Fe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选项说法错误。D.图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带正电,11号所以表示钠离子这种阳离子,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8.B【详解】A、气体受热体积膨胀,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受热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不符合题意; B、1L芝麻和1L黄豆混合后体积小于2L,是因为芝麻和黄豆之间存在间隔,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符合题意; C、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不符合题意; D、6000L氧气压缩到容积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受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故选B。19.B【分析】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类别,弧线表示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详解】A、甲中质子数=电子数,为原子,错误;B、两种粒子中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正确;C、乙粒子中质子数小于电子数,为离子,错误;D、甲粒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错误;故选B。 20.C【详解】A、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可以说明水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正确。B、闻到远处花香是因为带有花香的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气味,正确。C、水银温度计中的液柱热胀冷缩,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错误。D、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单质和氧气,可以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正确。故选C。21.B【详解】A、由题文可知,石墨烯是一种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的单质,即石墨烯是一种单质,选项正确;B、石墨是碳原子构成的单质,石墨烯是一种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的单质,所以石墨烯是碳原子构成的,选项错误;C、石墨烯是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则石墨烯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选项正确;D、石墨具有导电性,石墨烯是一种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的单质,所以石墨烯也具有导电性,选项正确,故选B。22.C【详解】A、氯带“气”属于非金属元素,正确。B、元素周期表小方格左上方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镁的原子序数是12,正确。C、元素周期表小方格左上方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氯原子序数17,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氯原子的质子数是17,错误。D、镁的原子序数是12,核外电子数12,分层排布,最外层2个电子,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正确。故选:C。23.B【详解】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氦3的质子数为2,故核外电子数为2,故选:B。24.D【详解】A.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故选项A解释正确;B.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B解释正确;C.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C解释正确;D.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D解释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5.A【详解】A、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氧元素和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正确;B、水比水蒸气难被压缩是由于水的分子之间的间隔小于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隔,错误;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不同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错误;D、铝在空气中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是由于铝表面形成了致密的氧化膜,错误。故选A。26.AD【详解】A、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能用于证明分子是可分的。错误。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可以说明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所以可证明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正确。C、6000 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说明氧气分子间有较大的间隔,可以被压缩。可以证明微粒间有间隔。正确。D、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因逸散到空气中未被称量,所以称量的质量变小。一切化学变化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普遍规律。错误。故选AD。27.AD【分析】 分别记为A、B、C原子。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详解】A、由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由5个分子变为7个分子,分子个数改变,错误。B、生成物丁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果A或C为氧元素的原子,则丁是氧化物,所以生成物丁可能是氧化物,正确。C、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正确。D、反应中甲、乙、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1:6,错误。故选AD。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4溶液②: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4溶液②,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4溶液③: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4溶液③,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4溶液①: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4溶液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多选题,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