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2实验题(二氧化碳)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797153/0-169374280367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2实验题(二氧化碳)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797153/0-169374280372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2实验题(二氧化碳)②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797153/0-16937428037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2实验题(二氧化碳)②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2实验题(二氧化碳)②,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秋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2实验题(二氧化碳)② 一、实验题1.(2022秋·北京东城·九年级统考期末)兴趣小组同学进行CO2的制取与性质的相关实验。完成下面小题。(1)如图A,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一瓶CO2,验满的操作是 。(2)如图B,实验前两个纸袋保持平衡,向右侧纸袋中倾倒CO2气体,纸袋下沉,由此说明CO2的性质是 。(3)如图C,向充满CO2的软矿泉水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旋紧瓶塞后充分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如图D,实验观察到试纸1不变色,试纸2变红色,试纸3不变色,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2.(2022秋·北京西城·九年级统考期末)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1)实验1,缓慢倒入二氧化碳,观察到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从灭火原理的角度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此实验能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2)实验2,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2022秋·北京丰台·九年级统考期末)用如图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在一去盖塑料瓶上打3个孔,在一根细铁丝上放2张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纸条(其中一干、一湿)放入塑料瓶中,通入CO2。(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2)观察到低蜡烛先熄灭,高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可燃,不助燃, 。(3)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2022秋·北京海淀·九年级统考期末)用如图实验验证CO2的性质。(1)可以说明“CO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现象是 。(2)实验结束后,向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2022秋·北京大兴·九年级统考期末)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1)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打开K3、K2,观察到C中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3)打开K1,关闭K3,观察到A中纸花变红,纸花变红的原因是 。6.(2022秋·北京大兴·九年级统考期末)如下图所示,调节杠杆平衡,进行如下实验。(1)实验1: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纸盒2。该实验的目的是 。(2)实验2:用酒精灯加热铜丝一端,一段时间后移走酒精灯。观察到加热的一端变为黑色(CuO),铜丝变黑的一端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7.(2022秋·北京门头沟·九年级统考期末)依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1)从微观角度分析,实验1和实验2的本质区别是 ;(2)实验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得出的结论是:水是由 组成。(3)实验3中,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处实验现象是 。(4)实验4:能证明CO2与石灰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其化学方程式为 。8.(2022秋·北京平谷·九年级统考期末)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实验中发现各组石灰水混浊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于是设计实验探究影响石灰水混浊程度的因素。【进行实验】装置如图如下所示。实验1:取饱和澄清石灰水进行实验。实验序号1-11-21-31-4饱和澄清石灰水体积/mL2.01.5a0.5缓慢通入2 L空气后的浑浊程度不明显明显非常明显明显实验2:利用向饱和石灰水中添加蒸馏水来调节石灰水浓度进行实验。实验序号2-12-22-32-4饱和澄清石灰水体积/mL2.01.51.00.5加入蒸馏水体积/mL00.51.01.5缓慢通入3 L空气后的浑浊程度非常明显明显不明显无现象【解释与结论】(1)小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1中a的合理数据是 。(选填 “0.5” 或 “1.0” 或 “1.5”)(3)实验1的结论是: 。(4)实验2的目的是 。【拓展延伸】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CaCO3 + CO2 + H2O=Ca(HCO3)2。于是他们又补充做了下列一组实验。实验3:在一支盛有3mL澄清石灰中通缓慢通入CO2气体,记录不同时间后实验现象实验序号3-13-23-33-43-5缓慢通入CO2时间第10s第20s第25s第30s第40s缓慢通入CO2后的浑浊程度稍浑浊浑浊最浑浊稍浑浊澄清(5)Ca(HCO3)2有 种元素组成。(6)向一支盛有3mL澄清石灰中通缓慢通入40s的CO2气体,整个实验中石灰水的现象是 (7)由此可以推测出Ca(HCO3)2的一条物理性质是 。9.(2022秋·北京平谷·九年级统考期末)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实验1实验2实验3(1)实验1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 、放出热量,反应方程式为 。(2)实验2中的现象是 。此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有 。(3)实验3甲瓶中盛放的浓H2SO4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乙瓶中盛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若证明使石蕊变色的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是 。10.(2022秋·北京昌平·九年级统考期末)完成下列实验。(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能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现象是 。(3)B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能说明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是 。(5)实验结束,关闭K,A中的现象是 。11.(2022秋·北京通州·九年级统考期末)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1)将稀盐酸全部注入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B中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可知CO2的性质是 。12.(2022秋·北京通州·九年级统考期末)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甲烷燃烧的产物。(1)甲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实验A的目的是 。(3)实验B中向外拉注射器,观察到的现象是 。
参考答案:1.(1)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木条熄灭则已满(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3) 瓶子变瘪 (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产物能使石蕊变红【详解】(1)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常温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对应化学方程式为,收集一瓶CO2,验满的操作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木条熄灭则已满。(2)实验前两个纸袋保持平衡,向右侧纸袋中倾倒CO2气体,纸袋下沉,说明右边较重,由此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3)向充满CO2的软矿泉水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旋紧瓶塞后充分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因为二氧化碳被消耗,气压变小,所以瓶子变瘪,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实验观察到试纸1不变色,试纸2变红色,试纸3不变色,由此得到的结论是空气不能使石蕊变色,二氧化碳也不能使石蕊变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产物能使石蕊变色。2.(1) CO2进入烧杯,使蜡烛与空气隔绝 ;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2) 通入CO2后,a不变色,b变成红色 ;【详解】(1)灭火原理是将可燃物跟空气隔绝或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或隔绝可燃物,把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蜡烛熄灭是因为CO2进入烧杯,使蜡烛与空气隔绝,故填:CO2进入烧杯,使蜡烛与空气隔绝;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并且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所以下面的蜡烛首先熄灭,故此实验能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是: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2)实验2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所以变量是水,实验过程中,通入CO2后,干燥紫色石蕊试纸的a因为没有水的存在,所以没有碳酸生成,因此不变色,湿润紫色石蕊试纸的b因为有水的存在,所以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酸性的碳酸生成,因此变色,故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的现象是:通入CO2后,a不变色,b变成红色;二氧化碳和水是反应物,碳酸是生成物,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1)CaCO3 + 2HCl=CaCl2 + H2O + CO2↑(2)密度大于空气(3)干纸条不变色,湿纸条变红色 CO2 + H2O=H2CO3【详解】(1)实验室采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钙,其化学方程式为;(2)低蜡烛先熄灭,高蜡烛后熄灭,不仅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也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低蜡烛先被二氧化碳包围,先熄灭;(3)在一根细铁丝上放2张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纸条(其中一干、一湿)放入塑料瓶中,通入CO2,CO2与湿润的纸条上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湿纸条变红色,干纸条不变色,其反应方程式为:。【点睛】4.(1)低蜡烛比高蜡烛先熄灭(2) 【详解】(1)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低蜡烛比高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向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1)(2)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3)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详解】(1)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中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但下层蜡烛先熄灭,不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为二氧化碳气体先通入烧杯底部,无论密度大小均会先与下层蜡烛接触。(3)A中纸花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6.(1)比较二氧化碳与空气密度的大小(2)下降【详解】(1)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纸盒2,纸盒下沉,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该实验目的比较二氧化碳与空气密度的大小,故填:比较二氧化碳与空气密度的大小。(2)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固体质量增加,铜丝变黑的一端下降,故填:下降。7.(1)分子本身是否发生变化(实验1分子没变,实验2分子变了)(2) 氧气 氢元素和氧元素(3) 纸花干燥部分不变红,湿润部分变红(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1)实验1加热试管,水受热分子运动加快,水分子不变,实验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发生变化,则从微观角度分析,实验1和实验2的本质区别是分子本身是否发生变化。(2)实验2电解水负极生成氢气,正极生成氧气,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则得出的结论是: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3)实验3中,A处发生反应为稀盐酸和碳酸钙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纸花变色,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显酸性,能使纸花变色,则B处实验现象是纸花干燥部分不变红,湿润部分变红。(4)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则实验4:能证明CO2与石灰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化学方程式为。8.(1)(2)1.0(3)其它条件相同时,在实验研究范围内,饱和石灰水的体积越小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越明显(4)探究石灰水浓度与石灰水变浑浊程度是否有关(5)4/四(6)先浑浊后澄清(7)溶于水【详解】(1)小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由实验1可知,饱和澄清石灰水的体积逐渐减小,故a应大于0.5,小于1.5,故a的合理数据是:1.0;(3)由表中数据可知,其它条件相同时,在实验研究范围内,饱和石灰水的体积越小,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越明显;(4)实验2中石灰水的浓度不同,其它因素均相同,故目的是:探究石灰水浓度与石灰水变浑浊程度是否有关;(5)由化学式可知,碳酸氢钙由Ca、H、C、O四种元素组成;(6)由实验3可知,向一支盛有3mL澄清石灰中通缓慢通入40s的CO2气体,整个实验中石灰水的现象是:先变浑浊后澄清;(7)一开始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后变澄清,是因为碳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钙,故可推测出碳酸氢钙的一条物理性质是:碳酸氢钙能溶于水。9.(1) 发出白光 (2) 低的蜡烛先灭,高的蜡烛后灭 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3)先关K1,开K2,观察现象;一段时间关K2,开K1,观察现象 【详解】(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2)实验2中的现象是低的蜡烛先灭,高的蜡烛后灭。此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为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3)若证明使石蕊变色的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需进行干燥二氧化碳和潮湿二氧化碳的对比实验,故实验操作为先关K1,开K2,观察现象。(利用浓硫酸吸收水蒸气,干燥的二氧化碳进入乙中不变色)。一段时间关K2,开K1,观察现象。(潮湿的二氧化碳进入乙中,能使石蕊变色)。【点睛】10.(1)(2)B中低处蜡烛先熄灭(3)(4)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条未变红,湿润的紫色石蕊纸条变红(5)试管中液面下降,集气瓶中液面上升 【详解】(1)A中是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B中二氧化碳下降,到达烧杯底部,和低处的蜡烛先接触使低处蜡烛先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3)B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二氧化碳密度大聚集在烧杯底部,倒入石灰水时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条未变红,湿润的紫色石蕊纸条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纸条变红。(5)实验结束,关闭K,试管中气压增大,使试管中液面下降,集气瓶中液面上升。11.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详解】(1)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B中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可知CO2的性质是: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12. CH4+2O22H2O+CO2 验证甲烷燃烧有水生成 广口瓶中长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详解】(1)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实验A的目的是验证甲烷燃烧有水生成。(3)实验B中向外拉注射器,气体从漏斗沿着导气管进入广口瓶,其中甲烷燃烧的产物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观察到的现象是广口瓶中长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3实验题(燃烧)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3实验题(燃烧)②,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4实验题(水),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