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编第十四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二节“区域与区域发展”类题目的两大命题视角综合思维课件
展开(1)甲、乙、丙、丁中代表中部地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我国四大地区中( )A.东北地区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B.西部地区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C.中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低于东北地区D.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高于西部地区
[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四大地区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东部地区经济最发达,人均GDP最高,即丙地。西部地区面积最大,即丁地。中部地区面积较东北地区大,经济发展状况较东北地区好,人均GDP比东北地区高,即乙地为中部地区,甲地为东北地区。第(2)题,东北地区工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A项错误;西部地区处于低水平不均衡发展状态,B项错误;中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低于东北地区,C项正确;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低于西部地区,D项错误。[答案] (1)B (2)C
[思维建模]1.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的思维流程(1)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点
(2)分析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3)比较区域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
2.区域差异分析的答题模板(1)自然要素差异
[针对训练]题点(一) 以自然要素为主的区域特征比较冰冻圈是地球表层具有一定厚度且连续分布的负温圈层,是很脆弱的生态环境要素。中国冰冻圈的主体是冰川、冻土和积雪,冰冻圈作用区面积约占国土陆地面积的78.1%。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美丽冰冻圈”的概念,阐述冰冻圈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逻辑关系。右图示意“美丽冰冻圈”的内涵。据此完成 1~2 题。
1.下列地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冰冻圈灾害风险最高的是( )A.干旱、半干旱内陆地区B.青藏高原高寒区C.东北地区D.横断山脉香格里拉地区2.冰冻圈可以为人类系统提供的资源包括( )①淡水资源 ②气候资源 ③文化资源 ④土地资源A.①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冰冻圈作用区主要发生在纬度高或者海拔高且有冰川、冻土或积雪的地区,青藏高原高寒区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冻土和积雪分布广,面临的冰冻圈灾害风险最高,B正确。第2题,冰川、积雪等可为人类系统提供淡水资源,①正确;山地冰川及其遗迹地貌,冻土及其地貌,反映了气候变化,可为人类系统提供气候资源,②正确;山地冰川及其遗迹地貌以及河冰、海冰等属于自然山水文化资源,所以冰冻圈可为人类系统提供文化资源,③正确;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冰冻圈不能为人类系统提供土地资源,④错误。
题点(二) 以人文要素为主的区域特征比较近年来,山东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下降,2017年棉花种植面积仅17万公顷,却有固定棉农109万户。新疆棉花生产集中在山麓冲积扇,以大型农场为主,生产规模远大于山东。如图为2017年山东与新疆棉花生产成本统计图,土地成本含租金及养护投入,人工成本含雇工工时费及家庭用工折价,物资成本含机械及运输等方面的投入。据此完成3~5题。
3.新疆棉花生产的区位优势是( )A.市场广阔 B.交通便利C.水源丰富 D.光热充足4.新疆棉花生产集中在山麓冲积扇的主导因素是( )A.水源 B.光热C.地形 D.土壤5.新疆棉花生产的人工成本低于山东的主要原因是( )A.机械化水平高 B.生产过程简单C.以家庭用工为主 D.以异地雇工为主
答案:3.D 4.A 5.A 解析:第3题,新疆地处西北内陆,晴天多,光照充足。第4题,山麓冲积扇主要有两大优势,水源充足和地形平坦。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所以主要因素应该是水源。第5题,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广阔,人烟稀少,有利于机械化种植,所以人工成本较低。
命题视角(二) 落实地理实践力,贯彻区域发展的因地制宜思想[教材案例]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属干旱气候区,荒漠化问题严重。在治理荒漠化的过程中,民勤并不是一味扩大绿洲面积,而是根据水资源承载力决定生态建设规模,以实现人沙和谐。民勤坚持以水定规模、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以水布局经济社会发展,严守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的“三条红线”。同时,民勤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关闭机井3 018眼,压减耕地近3万公顷,淘汰高耗水、低效益作物,发展日光温室等高效、节水、绿色农业。(选自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
[思考探究]1.从民勤县自然环境的特点出发,分析为什么治理荒漠不能一味扩大绿洲面积。提示:民勤县水资源短缺,不宜盲目扩大绿洲面积。2.用因地制宜的思想来评价民勤县治理荒漠、发展农业的思路和做法。提示:优点:因地制宜;保护生态系统平衡。缺点:开发难度大。
[高考印证](2016·江苏高考·改编)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下图为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岩,这种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材料三 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引起了世界关注。下图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
(1)裸岩对当地生态环境问题会有何影响?(2)与巴丹吉林沙漠相比,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有利条件有哪些?(3)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什么?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怎样的作用?(4)说出适合当地开发利用的新能源。
[解析] 第(1)题,“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说明该区裸岩遇风容易形成沙尘暴,遇雨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第(2)题,读图1可知,库布齐沙漠位置更偏东,降水量较多,且靠近黄河,可以引水灌溉,治沙植物更容易成活。第(3)题,根据图2可知,甘草种植是该治沙模式的起点,能改善土壤条件,是后续环节的基础。模式图中的“药品、保健品”“有机瓜果蔬菜”“有机牛羊肉”“特色旅游”已经很好地说明了该模式对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第(4)题,当地气候干旱,晴天多,大风日数多,适合开发风能和太阳能。
[答案] (1)岩石容易风化侵蚀,成为沙漠形成的物质来源;易发沙尘暴;沿河地带易产生水土流失。 (2)降水量较多,植被易成活;离黄河近,引水灌溉方便。 (3)甘草种植。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当地经济(制药业、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就业,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风能,太阳能。
[教考导向]以某区域为背景,通过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考查区域发展中因地制宜的思想,是历年高考中的普遍形式,也是落实地理实践力、培养人地协调观的重要形式。中图版教材以甘肃民勤的发展为例,聚焦因地制宜的思想;高考题则以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为例,聚焦生态治理和资源开发中因地制宜的思想,两者可谓“不谋而合”。如何分析区域特征,如何进行成因分析,从哪些角度提出可持续发展措施,这些是常考角度所在,而明确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用因地制宜的思想指导区域发展,是“破题”的两大核心举措。
[思维建模]1.因地制宜的地理思想根据地理环境的差异,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发展路径,即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思想主要包括以下要点:(1)在认识区域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处理好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2)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既要分析优势条件,又要找出制约因素。根据“扬长补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的原则,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和路径。(3)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目的是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区域发展因地制宜的分析思路区域地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深刻影响着区域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3.区域因地制宜发展的意义(1)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人地和谐。(2)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综合效益。(3)区域协调发展,减少区域差距。(4)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热点押题]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曾设立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如图),这就是有名的河西四郡。河西四郡的设立,扩大了汉朝对古代新疆的政治经济影响;将河西游牧区建设成为农业区,为古代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方便;发展了河西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创造了高度发展的古代文明。
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全国70%以上的玉米种子来自这里。制种业已成为河西走廊最重要的产业。目前,中国制种业多家骨干企业在河西走廊建立了生产基地或加工中心。 [预测考法1] 从地理角度分析古代丝绸之路经过河西走廊的原因。提示:北部为高原,以沙漠为主,气候较为干旱;南部为高原山地,气候较为寒冷,可通行时间短;河西走廊地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农业发达。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编第十五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四节“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类题目的三大命题视角综合思维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编第十五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四节“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类题目的三大命题视角综合思维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具体内容分析,答题模板,区域产业发展措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编第十四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与区域发展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编第十四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与区域发展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特定性质,整体性,区域关联,发展方向,1长江三角洲,2松嫩平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二节“区域与区域发展”类题目的两大命题视角(综合思维)教学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二节“区域与区域发展”类题目的两大命题视角(综合思维)教学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人文要素差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