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5)高中地理综合题解题思路集锦—城市类、自然灾害类-202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5)高中地理综合题解题思路集锦—城市类、自然灾害类-202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1页
    (5)高中地理综合题解题思路集锦—城市类、自然灾害类-202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2页
    (5)高中地理综合题解题思路集锦—城市类、自然灾害类-202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5)高中地理综合题解题思路集锦—城市类、自然灾害类-202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5)高中地理综合题解题思路集锦—城市类、自然灾害类-202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 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 改善城市交通条件的措施, 解决城市交通环境污染的措施, 城市道路网, 城市化特征, 卫星城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十、城市类

    134.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自然因素

    1)地形(多数位于平原,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热带地区的城市分布在高原上(如巴西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墨西哥高原);山区的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

    2)气候(多位于中低纬的沿海地区,气温适中,降水适度,适合人类居住)。

    3)河流(提供淡水和发展水运,多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汇合处、河口及过河点)。

    4)自然资源(资源丰富地区特别是矿产基地易形成城市)。

    二)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条件;2)政治因素;3)军事、宗教因素;5)科技、旅游因素;7)边境贸易。

    【例】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位于长江与汉江的汇合处,为城市提供丰富的水源,也便于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社会经济因素:附近有铁矿等,盛产棉花;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水陆交通发达便利;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多,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是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现代工业和新兴高科技产业发达(光谷)。

    上海市发展的区位因素。

    1)优越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水源充足);2)发达便利的交通;3)广阔的消费市场;4)高素质的劳动力;5)广阔的经济腹地;6)充足的商品供应;7)丰富的农副产品;8)发达的科技(不利因素:资源和能源不足)。

    【注】世界上第一批城市诞生的地区。

    位置:大河的中下游冲积平原,如长江和黄河中下游平原、恒河和印度河平原、尼罗河中下游平原等。

    原因:1)有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农业发达;2)水运便利。

    135. 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

    1)  面状分布——平原地区密集,沿海地区密集;

    2)线状分布——沿河流、海岸线、交通线等分布。

    136. 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

    1)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建设生态城市;2)搞好环境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加强环境管理;3)使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4)加强绿化,增加绿地面积,保护城市湿地;5)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和再生处理。

    137. 改善城市交通条件的措施

    1)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构建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2)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扩宽道路,修建立交桥和地铁等。3将过境干道与城市道路分离减少过境车辆进入城市,控制货车进入市区4)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乘公共交通工具适度限制私家车通行5)加强管理和教育。

    138. 解决城市交通环境污染的措施

    1技术措施:改进技术,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2)生物措施: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3)管理措施: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禁止汽车尾气超标排放

    139. 城市道路网

    形式:环行放射式方格环行放射式等。

    作用:放射线——方便市中心交通,使市中心成为通达度最高的地区环线——缩短城市各端点的距离,避免大量人流、车流入市中心,减少市中心的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

    140. 城市化特征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城市化进程的快慢、所处的城市化阶段(初级、加速发展、成熟阶段)、城市化问题等。(比较:城市特征——城市的数量、规模、密度、职能、分布等。)

    141. 城市化问题的产生原因、表现和应对措施。

    产生原因:城市人口膨胀;用地规模扩大。

    表现:用地紧张,城市建设滞后;道路狭窄,交通拥堵;居住拥挤;绿地少,环境质量差。

    措施:1)防治环境污染。2)植树种草,提高绿地比例。3)合理规划道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4)加快住房建设。5)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6)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7)科学规划,适当控制城市规模。

    142. 卫星城的作用

    1)分散大城市的职能。2)缓解大城市的土地和交通压力。3)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环境。4)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43. 首都由沿海迁往内陆的主要原因。

        1)加强对广大内地的管理;2)促进内地的开发和经济发展;3)分散大城市的职能;4)有利于国防安全。

    144. 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1)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大城市的环境质量下降、住房困难、地价昂贵、交通拥挤。2)乡村和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地价低廉,环境优美。3)交通发达便利,缩短了大城市与农村和小城镇之间的时间距离。

    表现:1)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2)大城市中心区萎缩;3)中小城镇发展迅速;4)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145. 城市各功能区的区位选择

    商业区——最大限度地接近消费人群,交通便利;住宅区——生活需求便于满足,环境较好;工业区——空闲土地面积较大,兼顾环境保护要求。

    十一、自然灾害类

    146. 自然灾害的成因分析

    一般从自然原因(气候、地形、地质、河流、植被、土壤等)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

    气象灾害侧重气候、河流及地形对大气运动的影响等方面;地震、火山侧重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滑坡、泥石流多考查小区域,需结合内、外力作用综合分析;生物灾害多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等方面回答。

    【例】我国灾害多发的原因。

     

     

     

     

     

     

     

     

    147. 自然灾害的危害分析

    1)生命威胁(人员伤亡、疾病爆发等,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损害,尤其是瞬间爆发的自然灾害,如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海啸等);

    2)经济损失(财产损失、对工农业生产、交通、环境等的影响或危害的影响等;

    3)生态环境破坏:包括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两方面(如破坏植被、引发次生灾害等)

    148. 洪涝灾害的成因和治理措施

    成因:一)自然原因:1水系:流域广,支流多;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道弯曲荆江河段),水流不畅;水系为扇形、向心状和树枝状等,支流众多,干流水位上升快,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

    2)水文: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且集中于某季节;干流汛期长,水量大;含沙量大

    3)气候:气候异常(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

    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影响;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厄尔尼现象等。

    4)其它:土壤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二)人为原因:1滥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能力降低;泥沙入河、淤积抬高河床,淤塞河道,导致河湖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缩小,使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下降;不合理水利工程占用河道等。

    治理措施:

    河段

     

      

     

      

    措 施

    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减少水土流失

    修建水库,拦截上游来水;修建分洪、蓄洪工程;(部分河流:裁弯取直、加固大堤)

    退耕还湖;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入海河道

    提高防洪意识;加强天气监测和预报;鼓励参加灾害保险;学习抗洪知识和技能

    【注】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淮河夏季洪涝多发的原因。
       1)(气候)——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2)(水系特征和地形地貌)——淮河水系呈扇形,汇水快;下游地势低平,曾为黄泛区,河床高悬,泄洪缓慢。
       3)(人类活动,如破坏植被、占用河道、围湖造田等)——不合理利用资源,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变浅,流域内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能力降低;围湖围滩造田降低了河湖的调蓄能力。

    149. 旱灾的成因

    1)气候异常,降水偏少,气温偏高,蒸发旺盛。2)地形(或地貌)的影响(如喀斯特地貌发育),使陆地上存储的淡水少,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3)农业水利设施落后,抗旱能力差。

    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的成因。

    1夏季(七、八月), 雨带推移至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干旱少雨。2)盛夏气温高,蒸发旺盛。3)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4)自然环境长期受人类影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导致地区的承载能力降低。

    150. 旱灾的危害

    1)农业大面积减产,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紧张;2)林地大面积受灾,森林火灾频发;3)河流断流、湖泊干涸、部分野生动植物死亡,生物多样性减少。

    151. 应对旱灾(或减轻旱情)的措施

    1)加强旱情监测与预报,科学指导抗旱。2)调整农业结构,种植耐旱作物,增强抗旱能力。

    3)改进灌溉技术,高效利用水资源。4)修建水库等,有效应对干旱。5)跨流域调水,合理调配水资源。6)合理开采地下水。7)利用秸秆覆盖等保墒抗旱。8)改善农业生态环境。9)增强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10)植树造林,涵养水源。11)人工增雨。

    152. 秋、春季的寒潮比冬季危害更大的原因

    1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的寒潮较多,隆冬时的寒潮反而较少。因寒潮须达到较大的降温幅度,秋末和春初气温变化较大,而隆冬时气温已很低,较难达到规定的降温幅度。

    2秋末冬初时,农作物还在生长;冬末初春时,一些农作物开始返青生长,寒潮来临

    对农作物造成冻害。隆冬时大多数农作物已停止生长,因而寒潮的危害较小

    153. 应对低温冻害的措施

    1)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2)种植耐寒的农作物;3)建造塑料大棚,覆盖地膜等保温。

    154. 沙尘暴的成因和治理措施

    成因:1)自然原因:受快行冷锋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日数多;地表物质疏松;植被稀少等。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和过度开垦破坏植被和表土。

    治理措施:1)制定保护草场的法律、法规,依法加强管理;2)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林、还牧;3)建设人工草场;控制载畜量,推广轮牧;4)禁止采挖发菜等。

    【注】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155. 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

    1)自然因素:震级(震级烈度、震源深度(浅源地震烈度大)、震中距(一般地,

    离震中越近,烈度越大)、地质构造(断裂带等地质不稳定地区烈度大)、地貌和地下水位、持续时间、诱发其它灾害等。

    2)社会经济因素:建筑物的数量、密度和抗震能力;人口的数量、密度;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的地区烈度大);震区的交通状况;人们的防灾意识、逃生技能和救灾机制等。

    3)发生时间(夜晚逃生的条件差,难度大)和地点(如城乡有差异)。

    156. 地震减灾措施

    1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2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

    3建立健全减灾的政策法规体系;4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5植树造林,营造防护林体系;6加强国际合作等。

    157. 滑坡、泥石流的成因
        1自然原因:地形——山高坡陡的山区、高原和丘陵地区,坡度大;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岩石——处于断层发育地带,岩石或泥土松散破碎,有大量松散堆积物(在板块交界或断层处);植被——覆盖率低或破坏严重,对地表水土的保持作用小;水源——充足(暴雨或冰雪融水)
        2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乱砍乱伐;陡坡开荒)工程建设(开山挖石;开采矿产等)使坡度增大
       【注】1滑坡多发生在陡坡,泥石流多发生在山谷2)滑坡发生的条件: 不稳定的山坡形态。 岩体中有裂隙和松软夹层。 破坏平衡的触发机制。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地表起伏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降水多,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2)人为原因: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治理措施:恢复植被)。

    158. 防治泥石流和滑坡的措施

    1)建立和健全减灾的法律体系,建立灾情监测和预警系统;2)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禁止乱砍乱伐和陡坡开荒,修建梯田;3)修建护坡工程,加固陡坡4)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增强环保意识5)人口迁出高风险区。

    159. 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1)加强监测和预报,建立预警系统。2)加强防灾教育,增强防灾意识。3)加强防灾应急演练。4)植树造林。

    160.自然灾害损失大小的原因、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

    1)灾害强度(影响因素);2)当地自然状况(地形、地质;自然条件潜力大小);3)灾害时间和地点。

    社会经济

    人口、经济水平、经济密度、距发达地区的远近。

    治理措施

    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当地措施+区域合作措施。

    161. 常见自然灾害的有利影响

    1)台风: 带来大量降水,缓解旱情; 在一定程度上降温,缓解酷暑; 维持地球的热量平衡; 增加捕鱼产量(使江河湖海底部的营养物质上泛,增加鱼类饵料,吸引鱼群聚集)。

    2)沙尘暴: 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缓解气候变暖趋势; 中和酸性气体,降低北方酸雨发生概率; 为海洋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3)寒潮:冻死越冬害虫,净化空气。

    4)雪灾 冻死越冬害虫; 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提供水源,缓解春旱; 增加土壤墒情(土壤湿度)。

    162. 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

    害:1)熔岩会摧毁田园和建筑物等;2)危害人类生命安全;3)火山灰会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交通安全;4)诱发地震。

    1)提供丰富地热能。2)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成为天然肥料。3)形成独特的火山地貌,成为优质的旅游资源(如五大连池等)。4)带来金刚石、硫磺等大量矿产,可作为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


     

    相关试卷

    (6)高中地理综合题解题思路集锦—环境保护类、综合类-202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6)高中地理综合题解题思路集锦—环境保护类、综合类-202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荒漠化的原因与治理措施, 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原因和治理, 赤潮的原因与危害, 影响大气质量的因素, 大气污染源的类型, 改善大气质量的措施, 酸雨的危害, PM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高中地理综合题解题思路集锦—经济类、交通类-202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4)高中地理综合题解题思路集锦—经济类、交通类-202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农业生产特征, 农业区位因素, 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某地农业区位远离市场的原因, 海洋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城郊农业的区位选择, 生态农业的优势, 灌溉农业的区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高中地理综合题解题思路集锦—资源类、人口类-202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3)高中地理综合题解题思路集锦—资源类、人口类-202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自然资源的特征, 资源状况评价, 某地资源短缺的原因, 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 某地区缺水的原因与应对措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我国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某地建设核电站的区位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