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单元 内能【复习课件】-中考物理一轮大单元复习
展开这是一份第十三单元 内能【复习课件】-中考物理一轮大单元复习,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单元学习目标,单元导图,分子热运动,比热容,单元学习任务,★知识点二内能,★知识点三比热容,考点一分子动理论,单元备考,考点五热量的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知道:常见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物体的内能;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分子间存在作用力;比热容是物质的基本属性;2.了解: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通过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利用比热容的概念进行相关热量的计算;4.理解:改变物体内能方式;5.认识: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内能、温度与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物质的比热容;6.会:利用比热容的概念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知识点一:分子热运动
一、物质的构成1.物质的构成常见物质是由大量及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特别提醒物理学中的分子不能等同于化学中的分子。在化学中,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但在物理学中,分子是指广义的分子,是从热运动的角度讨论的,包括了化学中分子、原子和粒子,即分子不是严格的概念,而是一种描述方法。2.分子的大小分子的直径很小,通常以10-10m来量度,所以一个看似很小物质中都会包含大量的分子,如一个小水滴中含有约1021个水分子。
一、物质的构成特别提醒常见的微小物体不是分子:分子的尺度很小,人们用肉眼观察到的都不是分子,分子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细小的灰尘、空气中极小的水滴,极细的铁粉都是微小物体,而不是分子,它们仍然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宏观物体。
一、物质的构成3.分子间有间隙实验演示一:取一枝长约1m的细玻璃管,注入半管清水,再注入酒精,使液面几乎达到管口,上下几次颠倒玻璃管,观察玻璃管中的液体体积会变小。 这是酒精与水的混合过程。实际上是酒精分散到了水中,从微观的角度看,酒精分子分散到了水分子中间,这一现象说明水分子和酒精分子间都有间隙。
一、分子热运动1.探究实验一:物质的扩散
一、分子热运动特别提醒用转换法研究分子运动:分子很小,我们不能用肉眼观察到分子运动情况,但可以通过宏观的扩散现象间接研究分子的运动情况,这种通过易于感知的现象来推测不易感知的现象研究方法叫转换法。在研究声音的产生、压力作用效果等实验中,液都用到了转换法。
一、分子热运动2.扩散现象(1)定义: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的实质是分子(原子)的相互渗入。(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也说明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3)影响扩散的因素: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即分子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一、分子热运动特别提醒扩散现象的认识和理解(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扩散现象;(2)不同物质只有相互接触时,才能发生扩散现象,没有相互接触的物质,是不会发生扩散现象的;(3)扩散现象是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而不是单一的某种物质的分子进入另一种物质;(4)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不同状态的物质之间也可以发生。
一、分子热运动特别提醒扩散现象的物理意义在扩散过程中,气体分子从密度较大的区域移向密度较小的区域,经过一段时间的掺和,密度分布趋向均匀。在扩散过程中,迁移的分子不是单一方向的,只是密度大的区域向密度小的区城迁移的分子数,多于密度小的区域向密度大的区域迁移的分子数。
一、分子热运动特别提醒扩散现象的实质扩散现象是气体分子的内迁移现象。从微观上分析是大量气体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时,分子之间发生相互碰撞的结果。由于不同空间区域的分子密度分布不均匀,分子发生碰撞的情况也不同。这种碰撞迫使密度大的区域的分子向密度小的区域转移,最后达到均匀的密度分布。
一、分子热运动特别提醒判断扩散现象的方法确认某种现象是否属于扩散现象时,关键是要看不同的物质彼此进入对方是自发形成的,还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是由于分子运动形成的,还是由于宏观的机械运动形成的。由于分子运动而自发形成的属于扩散现象,受外力作用下的宏观机械运动形成的现象就不属于扩散现象。例如,秋天,桂花飘香属于由于分子运动而形成的扩散现象,而冬天,雪花飘扬是由于雪花受重力和风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它不属于扩散现象。
一、分子热运动3.分子热运动(1)探究实验二:物质的扩散
一、分子热运动特别提醒分子热运动的意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同一物体,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温度越高。即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0℃的物体分子照样做无规则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只是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不同。温度低时,分子热运动相对缓慢,但并没有停止,不能错误的认为0℃时物质分子不再做热运动。
一、分子热运动(2)机械运动与分子热运动比较
三、分子间相互作用力1.探究实验:分子间的作用力
三、分子间相互作用力2.对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理解邻近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出来的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称为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跟分子间距离有关系。1.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所以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2.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却可以相互滑过,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有流动性,形状随容器而变化。
三、分子间相互作用力3.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每一个分子几乎都可以自由运动.所以气体既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同定的形状,可以充满能够达到的整个空间。4.同体物质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的缘故;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的原因。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的原因。
三、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特别提醒运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
三、分子间相互作用力3.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一、内能1.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1)分子动能: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热运动。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称为分子动能。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它们的动能越大。(2)由于分子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因而分子具有势能,称为分子势能。分子间距发生变化时,物体的体积也会变,所以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2.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内能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一、内能3.对内能的理解内能是物质分子的热运动能量,是由物质内部状况决定的能量。物质由大量分子、原子组成,储存在系统内部的能量是全部微观粒子各种能量的总和,即微观粒子的动能、势能、等的总和。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直接相关,物体内部大量做热运动的粒子之间也具有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
一、内能理解物体内能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不是分子的,更不能说内能是个别分子和少数分子所具有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共同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所以,单纯考虑一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是没有现实意义的。(2)任何物体存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3)内能具有不可测性。只能比较物体内能的大小,不能确定这个物体具有的内能究竟是多少,因为内能是物体的所有分子具有的总能量,宏观量度比较困难。
一、内能4.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1)温度是影响物体内能最主要的因素,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就越大,物体的内能还受质量、材料、状态等因素的影响。(2)物体的内能跟质量有关。在温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也就是分子的数量越多,物体的内能就越大。(3)物体的内能还和物体的体积有关。存质量一定时,物体的休积越大,分子间的势能越大,物体的内能就越大。(4)同一物质,状态不同时所具有的内能也不同。
一、内能特别提醒:物体内能改变的宏观表现(1)温度变化: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2)物态变化:例如,晶体熔化时内能增加,晶体凝固时内能减小。
一、内能5.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与联系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1.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1)探究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1.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2)对热传递的理解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2.热量(1)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用符号Q表示。(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热量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特别提醒:对热量认识的三个误区(1)热量是能量转移多少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它存在于热传递的过程中,只有发生了热传递,有了能量的转移,才能讨论热量问题,离开热传递谈热量也就没有了意义。(2)热量只能有“吸收”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来表述,不能说某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了多少热量。(3)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物体内能的多少、温度的高低没有关系。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3.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探究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4.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区别与联系:探究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特别提醒:做功、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1)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即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2)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能量的转移,即能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无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3)不是任何情况下对物体做功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例如,用手托起物理课本,虽然人对课本做了功,但课本的内能没有增加,增加的是课本的机械能。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5.温度、热量、内能三者之间的区别于联系
一、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1.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物体的吸热能力。【实验器材】相同的铁台架、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搅拌器两套,火柴、秒表、水和另一种液体(如煤油)。【实验步骤】一、按图组装器材。
一、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1.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二、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60g),常温下待温度稳定后(控制两种液体初温相同),测出两种液体的温度,并计入表格。三、点燃酒精灯,同时给水和煤油加热,加热时间为5分钟,测量此时两种液体温度并计入表格。四、实验表格(参考数据)
一、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1.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五、整理器材。【实验结论】质量相同的水和另一种液体(如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的温度升高较大。
二、比热容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2.定义式:3.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比热容单位是由质量、温度和热量组成的组合单位。4.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J。
二、比热容5.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6.对比热容的理解(1)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二、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种物质的比热容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质量的多少或温度变化的多少而改变。也就是说,比热容的大小只与物质的种类及其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温度的变化无关。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2)比热容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和物质的状态有关。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是一个不变的定值。如果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比热容的大小随之改变,如水变成冰。
二、比热容(3)水的比热容较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二、比热容7.比热容的应用(1)与质量相同的其他物质相比,水的比热容在常见的物质中是比较大的。动物体中70%左右是水,例如黄牛。与质量相同的其他物质相比,水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升高(或降低)的温度相对较小。体型较大的温血动物体内水分多,对维持自身的体温有优势。(2)水是生命之源,人的生活离不开水,冬天人们用热水流过散热器来取暖,用热水的好处是由于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相比,降低相同的温度,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用热水流过散热器来取暖。
二、比热容7.比热容的应用(3)炒栗子时里面加沙子有何作用?炒栗子时,栗子表面与热锅的接触面积很小,不利于传热。沙子的颗粒小可以填塞栗子间的空隙,这些被炒热的沙子大大增加了对栗子传热的面积,使栗子能均匀受热。另外,沙子的比热容较小,吸热时升温较快,可缩短炒熟的时间。也可以节能。(4)城市种植花草树木,提高绿地覆盖率,修建人工湖,扩大水域面积,大大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环境,让全市民享受到了“绿城”带来的实惠。从物理角度讲,花草树木对声音有一定的吸收作用,起到减弱噪音的作用:人工湖的建成,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吸收或放出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较小,即温差小,有恒温作用。
二、比热容7.比热容的应用(5)夏日,在烈日暴晒下,游泳池旁的混凝土地面热得烫脚,而池中的水却不怎么热,这是因为质量相等的水和混凝土,照射同样的时间,吸收相同热量,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水的温度升高较小。因此,池水的温度比混凝土低,所以在烈日暴晒下,游泳池旁的混凝土地面热得烫脚,而池中的水却不怎么热。特别提醒不要误认为所有跟谁有关的应用都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如往教室洒水感到凉快是利用水蒸发吸热的原理。
三、热量的计算(1)物质吸热时热量的简单计算吸热:Q吸=cm△t=cm(t-t0);(2)物质放热时热量的计算放热:Q放=cm△t= cm(t0-t)。(3)其中:Q吸—吸收的热量,单位:焦(J),Q放—放出的热量。c—比热容,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J/(kg·℃))m—质量,单位:千克(kg)△t—变化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单位:摄氏度(℃);t0—初始温度、t—末温。
▲方法点拨:(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间有间隙。一般来说,液体分子间的距离与其分子直径相当,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其分子直径,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约是其分子直径的十倍。(2)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3)分子间存在着斥力和引力。如果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十倍平均距离(约十倍分子直径)时,两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4)扩散现象时分子热运动的宏观表现。
【典例一】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走进花园闻到花香; B.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C.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D.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
【解析】A、进入花园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B、糖加入水中,水变甜.说明糖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烟尘虽细小,但也是有由很多分子组成的小颗粒,不是分子,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C符合题意;D、酒精和水混合后的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二:对内能的理解及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方法点拨:对物体内能的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以及内能与机械能的比较,是中考的常考热点。(1)分子动能、分子势能与物体的内能
▲方法点拨:(2)内能与温度的联系: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但内能增大时温度却不一定升高,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内能增大,温度不变。(3)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发生了转化,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发生了转移,做功和热传递实质不同,但效果相同。(4)物体的内能永不为零。
【典例二】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D.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
【解析】A、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故A错误;B、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热量,也可能是外界物体对它做了功,故B错误;C、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即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C错误;D、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故D正确。故选D。
考点三:温度、热量和内能辨析
▲方法点拨:温度、热量和内能是热学中的三个重要物理概念,在中考中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考查的重点。(1)同一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增加(或减少),但不一定是因为吸收(或放出)热量,因为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2)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内能增加(或减少),但温度不一定变化。例如,晶体在熔化(或凝固)的过程中要吸收(或放出)热量,但晶体的温度保持不变。(3)热量是个过程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因此我们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4)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因为影响内能的因素除了温度,还有质量、状态、物质种类等。
【典例三】下列有关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一定不变;B.物体内能增加,它一定吸收了热量;C.物体放出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降低;D.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
【解析】A、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A错误;B、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的,也有可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故B错误;C、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不变,故C错误;D、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故D正确。故选D。
考点四:比热容的应用与探究
▲方法点拨:对比热容的理解与应用、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中考的考查重点。(1)同种物质在状态不变时,比热容是一个确定的数值。比热容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是否吸热、温度高低无关。(2)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可控制质量、升高的温度相同,通过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即吸收热量的多少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也可以控制质量、加热时间相同,通过升高温度的多少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典例四】依据表格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变小;B. 水和砂石放出相等热量,水的温度降低得较多;C. 水的比热容表示水的温度升高1°C吸收的热量是4.2×103J;D.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煤油温度升高得较多
【解析】A.比热容是物质特有的一种物理属性,只跟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所以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不变,故A错误;B.根据可知,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放出相等热量,由于沙石的比热容比水小,则沙石的温度降低得较多,故B错误;C.水的比热容表示的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故C错误;D.根据 可知,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由于煤油的比热容比水小,则沙石的温度升高得较多,故D正确。故选D。
▲方法点拨:利用吸放热的计算公式进行热量的计算是中考的常考内容之一。(1)注意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只适用于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热或放热的计算,不适用于有物态变化吸热或放热的计算,这是因为有物态变化时有吸热或放热。(2)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如:“升高”、“升高了”、“升高到”、“降低”、“降低了”、“降低到”的物理意义。(3)热平衡方程:Q吸=Q放。
【典例五】依据表格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温度升高1℃需吸收4.2×103J的热量B.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不变C.水和砂石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得较多D.使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都升高1℃,煤油吸收的热量较多
【解析】A.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它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故A错误;B.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不变,故B正确;C.根据 可得质量相等的水和砂石放出相同的热量,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于砂石的比热容,故水的温度降低得较少,故C错误;D.由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由可知,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都升高1℃,水吸收的热量较多,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六: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
▲方法点拨:(1)控制变量法:该实验中药注意三个变量:质量、温度、加热时间。分析时主要哪个量是变化的,哪些量是相同的;(2)转换法: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难以直接测量,所以该实验中使用加热时间长短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
【典例六】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同一个加热装置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 (1)实验中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______(选填“液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比较;
(1)实验中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______(选填“液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比较;(2)根据图像,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说明_______的吸热能力强些;(3)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则煤油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_J/(kg·℃)。
【解析】(1)同一个加热装置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那么在相同时间内,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实验中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加热时间来比较,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热量越多。(2)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加热需要更长的时间,即水吸收的热量更多,根据Q=cmΔt可知,水的比热容更大,水的吸热能力强些。(3)从图中可以看到,加热相同的时间4s,水温度的变化量是2℃,煤油温度的变化量是4℃,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根据Q=cmΔt可知解得煤油的比热容是2.1×103J/(kg·℃)。
1.将热水倒进玻璃杯中,玻璃杯会变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将温度传给了玻璃杯;B.水含有的热量减少;C.玻璃杯增加的内能大于水减少的内能;D.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一杯酒精用掉一半,剩下一半的酒精的质量、密度、比热容和热值的情况是( )A.质量、密度、比热容和热值不变;B.质量和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比热容和热值不变;C.质量和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和比热容不变;D.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比热容和热值不变
3.如图所示,四个烧杯分别装有不同温度和质量的水或冰,则( )。A.甲杯和乙杯中的水质量不同,但它们的密度相同;B.乙杯和丙杯中的水温度不同,但它们的内能相同;C.甲杯中的水分子热运动一定比丙杯中的剧烈;D.丙杯中的水体积比丁杯中的冰体积小,因此冰的质量大
4.利用某仪器观测质量相等的X、Y两个物体的放热情况,两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甲所示,用时41min,它们在这段时间内放出的热量如图乙所示,则( )。A.物体X的比热容大于物体Y的比热容;B.相比于物体X,物体Y在0~41min内,放出了更多热量;C.相比于物体X,物体Y在0~41min内,内能减少了更多;D.第16min时,物体X的分子比物体Y的分子运动更剧烈
5.对某物质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熔点一定是t;B.该物质的沸点可能大于t;C.该物质在6~10min内能不变;D.该物质在0~6min内不可能发生物态变化
6.如图所示,用加热器给甲、乙液体加热(m甲>m乙),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两种液体的温度-加热时间的图线如图,它们的比热容用c甲、c乙表示;吸热用 Q甲、Q乙表示; 0~60s 比较两液体正确是 ( )。A.c甲
7.关于热量、温度、内能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物体放出热量,温度可以不变,内能一定减小;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8.如图所示,初温均为80℃的甲、乙液体在实验室自然冷却(m甲<m乙),两种液体每秒放出的热量相同。这两种液体的温度-放热时间的图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120min两液体温度相同,内能一定相同;B.根据图乙中0至60min图线及题目所给信息,可知甲液体的比热容比乙液体的大;C.甲液体第30min的分子动能大于第6min的分子动能;D.乙液体传递了热量给周围空气,说明乙液体的内能比周围空气内能大
9.依据表格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变小;B.水和砂石放出相等热量,水的温度降低得较多;C.水的比热容表示水的温度升高1°C吸收的热量是4.2×103J;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煤油温度升高得较多
10.质量为1.4kg的干木柴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______J,木材燃烧后通过______方式将水加热,如果这些热量的50%被质量为50kg的水吸收,则水的温度升高______℃(已知:干木柴的热值为1.2×107J/kg,水的比热4.2×103J/(kg•℃)
11.小明先向隔热容器中装一些0℃的冰块,再倒入0.4kg、40℃的水,刚好装满并将其密封,一段时间后水温稳定,温度为35℃,在熔化过程中,冰吸收的热量为Q1。(已知:c水=4.2×103J/(kg·℃);不考虑与容器、外界的热交换)(1)0.4kg、40℃的水降温到35℃放出的热量Q2为________J;(2)Q2________Q1(选填“<”“=”“>”);与原来相比,冰熔化后容器内的物体的内能____(选填“增大”“不变”“减少”)。
12.小明在“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实验时,小明用手握冰块,一会儿看到有部分冰化成了水,并感觉手很凉,根据此体验,请你提出一个与熔化相关的猜想:______。(2)如图1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给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a点的内能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点的内能,实验中,把装有正在熔化的冰的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进冰水混合物中,试管中的冰会______(选填“停止”或“继续”)熔化。
冰在熔化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第十三章内能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原子核式,热传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第十三章内能教学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考点梳理,核心点精练,重点实验,广东中考,思维导图,原子核,核外电子,银河系,太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十四单元 内能的利用-中考物理一轮大单元复习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单元学习目标,单元导图,★知识点一热机,单元学习任务,★知识点二热机效率,单元备考,单元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