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质量测评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阶段质量测评(三)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考点分布表 | |
考点 | 题号 |
水循环 | 1,2,3,4,5,6,7,8,9,10,26 |
海水的性质 | 11,12,13,15,16,17,18,27,28(1),29(1)(2)(3) |
海水的运动 | 14,19,20,21,22,23,24,25,28(2)(3)(4),29(4)(5) |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三江平原水循环简图,回答1~2题。
1.图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是( )
A.降水 B.地下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水循环原理可知,图中①为蒸发、②为降水、③为地表径流、④为下渗、⑤为地下径流,缺少水汽输送。
2.图示区域沼泽土广布与水循环环节相关的有(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 A
解析 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包括: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广布,地表水不易下渗;地势低洼,河流流速缓慢,排水不畅。因此与水循环环节相关的有①②③④。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解析 通过地表径流(河流)、地下径流等途径将陆地矿物质搬运到海洋,因此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
4.图中水循环环节水量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
解析 三大水循环中,海上内循环循环水量最大,因而海水蒸发量是水循环环节当中水量最大的,A项正确。
5.图示沿海地区最常见的海水运动形式是( )
A.海浪 B.风暴潮 C.洋流 D.海啸
答案 A
解析 沿海地区最常见的海水运动形式是海浪。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城市道路绿化带景观图片。据此完成6~7题。
6.四幅图中的城市道路绿化带,最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是( )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答案 A
解析 图a中既有绿化带又有排水设施,下雨时能及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最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
7.“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有( )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地表下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海绵城市”增加了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但对水汽输送和大气降水环节影响不大。
热带云林是位于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系统,在植被高度上持久或季节性地有云层存在。云林在水分捕获和动态方面的作用使该生态系统具有独特性。委内瑞拉安第斯山某地云林被开辟为牧牛场,其降雨水文过程发生显著变化。下图为云林开辟为牧场前后水循环环节示意图。据此完成8~10题。
8.维持云林生态系统内部较大水循环量的关键环节是( )
A.云雾截留量 B.叶片截留量
C.枯落物截留量 D.蒸腾量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在云林生态系统内部水循环环节中,叶片截留量占51%,所以维持云林生态系统内部较大水循环量的关键环节是叶片截留量,B项正确。
9.开辟为牧场后,蒸腾量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增加 B.空气湿度增大
C.下渗量减小 D.云雾减少,光照增强
答案 D
解析 开辟为牧场后,破坏植被,没有热带云林涵养水源,降水量会减少,A项错误;开辟为牧场后,空气湿度会减小,B项错误;下渗量减小,会导致土壤湿度下降,植被减少,蒸腾量下降,C项错误;开辟为牧场后,破坏植被,没有高大的热带云林,云雾减少,光照增强,蒸腾作用增强,这才是导致蒸腾量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
10.随着放牧强度的扩大( )
A.降水量增加 B.地表径流量增加
C.土壤蒸发量减小 D.地下径流量增加
答案 B
解析 对比两图数据可知,随着放牧强度的扩大,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降水量会减少,A项错误;地表径流量增加,B项正确;云雾减少,光照增强,土壤蒸发量增大,C项错误;地下径流量减少,D项错误。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四个海域海水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答案 C
解析 读图,根据纬度可知,四个海域海水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③①②④。
12.四个海域中,海水密度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解析 世界海洋表层纬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大。④海域位于高纬度地区,密度最高。
1963年4月10日,美国海军“长尾鲨”号核潜艇在美国东部大陆架边缘做下潜300米的潜水试验时,突遇“海中断崖”,沉入2 300米的海底,潜艇被巨大的海水压力挤破,艇上129名船员全部遇难。读下图,完成13~14题。
13.“长尾鲨”号核潜艇失事原因是( )
A.海水含量大导致潜艇受腐蚀漏水
B.不当的操作导致核潜艇燃料泄漏
C.下潜途中突遇海水密度变小区域
D.极地洋流挟带冰山撞击潜艇所致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长尾鲨”号核潜艇是在做下潜300米的潜水试验时,突遇“海中断崖”而失事的,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立即失去浮力,急剧掉向海底,故C项正确。
14.核潜艇失事海域北部有曾经的世界著名渔场——纽芬兰渔场,其主要成因是( )
A.海底营养物质丰富 B.河流携带泥沙入海
C.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D.人类投放大量饵料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纽芬兰渔场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故C项正确。
下图为某大洋沿24°N纬线海水温度东西垂直断面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据图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A.大洋上层水温随深度的变化幅度西侧大于东侧
B.大洋上层海水密度西侧小于东侧
C.不同深度的海水东西方向的水温差异都很大
D.大洋表层的海水温度东侧高于西侧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大洋上层海水西侧等温线间距大,东侧等温线间距小,故水温随深度变化幅度西侧小于东侧,A项错误;海水表层水温西侧高于东侧,且东侧上层水温较低,海水密度大,D项错误,B项正确;水深800米以下东西方向的水温差异不大,C项错误。
16.造成图中大洋东西两侧表层水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洋流性质
C.盛行风向 D.纬度差异
答案 B
解析 大洋东岸和西岸洋流性质不同,导致表层海水温度的差异。
下图为同一经线不同纬度(a>b>c>d>e)的某海区表面盐度变化(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图示区域的纬度是( )
A.低纬度 B.中低纬度
C.中纬度 D.中高纬度
答案 A
解析 世界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是自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图中盐度分布总体表现为从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递减的趋势,因此可判断为低纬度海区。
18.图中虚线区域可能( )
A.有暖流经过 B.位于红海
C.位于河口附近 D.是波罗的海
答案 C
解析 虚线区域内盐度明显偏低,可能位于河口附近,入海径流的稀释作用强。
阅读下列描述波浪的文字,完成19~20题。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②上午,当我驾车沿着海岸线走的时候,看到了怪异的景象。海水呈现白色,上面满是泡沫。6米高的巨浪冲上海岸。
——马来西亚人英瓦尔(马来西亚槟榔屿)
19.①描述的海水运动形式为( )
A.海浪 B.风暴潮
C.潮汐 D.洋流
答案 A
解析 “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描述的是风浪,风浪属于海浪。
20.引起②所描述海水运动的力量来源最可能是( )
A.风 B.太阳引力
C.月球引力 D.海底地震
答案 D
解析 ②描述的是海啸,它主要是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和水下塌陷形成的。
石沪是修建在潮间带(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利用海水运动将鱼群困在石墙内的传统陷阱式捕鱼设施。下图示意台湾澎湖“心形项链”石沪,“项链坠”是集鱼的沪房,“项链串”是防止鱼游出石沪的石堤。据此回答21~22题。
21.石沪主要修建在潮间带,主要是因为潮间带( )
A.海水深度较浅 B.海面风浪较小
C.渔业资源丰富 D.海水周期涨落
答案 D
解析 石沪主要修建在潮间带,是因为潮间带海水有周期涨落规律,利用海水周期涨落可以将海中的鱼拦在石沪中,D项正确。
22.渔民利用石沪进行捕鱼,每天捕鱼量较大的时段最多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 B
解析 渔民利用石沪进行捕鱼,充分利用了潮汐的运动规律,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故B项正确。
读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23~25题。
23.甲处渔场为( )
A.北海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秘鲁渔场 D.纽芬兰渔场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甲处渔场为北海道渔场。
24.图中①②③④洋流为寒流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②④洋流向低纬方向流,为寒流。
25.关于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
B.减缓了海轮北上的航速
C.沿岸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D.缩小了海洋污染的范围
答案 A
解析 ①洋流为暖流,使流经海区水温上升,蒸发加强,水循环更加活跃,A项正确;北上海轮行驶方向和洋流流向一致,速度加快,B项错误;受暖流影响,沿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C项错误;洋流可使海洋污染物向其他海区扩散,扩大污染范围,D项错误。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改善学校生态环境,我国某学校规划建设“海绵校园”。下图为水循环和“海绵校园”示意图。
(1)“海绵校园”对水循环影响显著的主要环节有哪些?(3分)
(2)分析开挖低洼地、铺设透水砖和增加绿化面积在建设“海绵校园”中所起的作用。(6分)
(3)除了图中所示的措施外,请你再为建设“海绵校园”提出几条可行的建议。(4分)
答案 (1)下渗、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
(2)利用洼地存蓄雨水,滞留地表径流;铺设透水砖有利于雨水和地表径流的下渗,增加雨水的存蓄量;增加绿化面积有利于通过植被截留降水,增加下渗,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
(3)兴建排水沟;放置雨水收集桶;建设雨水花园;屋顶绿化改造;完善校园数字化雨水管理监测系统等。
解析 第(1)题,“海绵校园”中增设了蓄水池、透水砖、绿化面积等,可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第(2)题,开挖低地主要是为了蓄积雨水,减少内涝;铺设透水砖有利于雨水和地表径流的下渗,增加雨水的存续量;植物叶片可以截留水分,利于水分下渗,有效地吸收水分,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第(3)题,“海绵校园”工程还包括兴建雨水沟和卵石排水沟、雨水花园;屋顶绿化改造;新建雨水池;透水铺装改造;海绵示范技术展示系统和监测系统等内容。
27.读大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指出①②③的含义。(3分)
(2)描述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纬度变化规律,并指出其主要影响因素。(6分)
(3)与60°S相比,60°N海域海水盐度较________,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4)在纬度较高的地区,海水有________期,通航时间较短。与同纬度陆地相比,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________(“大”或“小”)。(2分)
答案 (1)①为海水密度,②为海水温度,③为海水盐度。
(2)规律:海水密度自低纬向高纬递增;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海水盐度自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海水温度;纬度(太阳辐射);降水量和蒸发量(气候)。
(3)低 60°N地区陆地面积广大,入海径流量大,使60°N海域海水盐度较低。
(4)结冰 小
解析 第(1)题,①曲线随纬度升高而升高,说明该曲线表示海水密度;②曲线由低纬向高纬变小,说明该曲线表示海水温度;③曲线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说明该曲线表示海水盐度。第(2)题,影响海水密度的主要因素是海水的温度;影响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和蒸发量。第(3)题,60°N地区陆地面积广大,入海径流量大,使60°N海域海水盐度较低。第(4)题,海水结冰期越长,通航时间越短;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与同纬度陆地相比,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2018年1月6日,一艘油轮在长江口外160海里与一艘货轮意外相撞,燃烧数日后于14日沉入海底。
材料二 图一为我国东部某海域示意图,图二为舟山渔场野生大黄鱼产量变化统计图。
(1)推测图示海域海水盐度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4分)
(2)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3)指出舟山渔场野生大黄鱼产量的变化特点。(3分)
(4)从相撞到沉没,油轮处于无动力状态向东南漂移了一百多千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 (1)分布特点:整体来说,盐度南高北低;河流入海口处盐度最低,向外海盐度增大。
原因:南部处于副热带海区,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河流入海口处受河水注入的影响,盐度低。
(2)位于大陆架海区,海水深度浅,阳光集中;水温适中,有利于鱼类的生存;受寒暖流交汇的影响,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多,鱼类饵料丰富;地处河流入海口,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物质。
(3)1975年以前,呈波动式增加;1975年以后,迅速降低;1990年以后基本绝产。
(4)冬季风和沿岸洋流的影响
解析 第(1)题,结合世界表层盐度分布规律和影响盐度的因素分析。第(2)题,渔场的形成从海水深度、水温、洋流、河流等方面分析。第(3)题,读图判断,分时间段说明即可。第(4)题,从相撞到沉没,油轮处于无动力状态向东南漂移了一百多千米,原因是冬季风和沿岸洋流的影响。
29.下图为欧洲局部海域等盐度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L1到L2沿线盐度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A海域盐度较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1分)
(3)B海域是世界盐度最________(“低”或“高”)的海区,原因是什么?(4分)
(4)C海域的渔场是________。(1分)
(5)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图示区域冬季气温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 (1)先增大后减小
(2)受暖流影响
(3)低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降水较丰沛;沿岸径流汇入量大;海区较封闭。
(4)北海渔场
(5)高 受暖流影响;受海洋调节作用
解析 第(1)题,读图即可判断盐度分布规律。第(2)题,据图中洋流分析可知,A海域盐度受洋流影响显著。第(3)题,B海域为波罗的海,为世界盐度最低的海域。原因从气候(蒸发量和降水量)、径流量、海域特点等方面分析。第(4)题,C海域的渔场为北海渔场。第(5)题,结合洋流对气温的影响和海洋的调节作用两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