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15 神经调节(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教材)(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解密15 神经调节(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教材)(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茶园中常用草甘膦作为广谱除草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组 基础练
解密15 神经调节
1.(2022·辽宁·建平县实验中学校联考模拟预测)下列关于自主神经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自主神经系统中既有传入神经,也有传出神经
B.自主神经系统属于脊神经,其活动不受脑中高级中枢的控制
C.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
D.当机体处于紧张、焦虑和兴奋等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答案】D
【分析】1、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副交感神经受到抑制的,而交感神经受是兴奋的,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是兴奋的,而交感神经受到抑制,即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详解】A、自主神经系统是传出神经,A错误;
B、自主神经系统属于脊神经和脑神经,其活动受脑中高级中枢的控制,B错误;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交感神经抑制胃肠蠕动,副交感神经促进胃肠蠕动,C错误;
D、当机体处于紧张、焦虑和兴奋等活动状态时,副交感神经受到抑制的,而交感神经受是兴奋的,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D正确。
故选D。
2.(2021·安徽蚌埠·统考模拟预测)研究发现运动可以使成年人的大脑产生有益变化,包括促进新神经元的生成和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这是因为运动能够促进一种名为脑源性神经因子( BDNF)的蛋白质的分泌,它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可以促进神经元生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细胞上的轴突和树突有利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
B.BDNF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后促进神经元的生长
C.BDNF的合成和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有关
D.神经元的生成及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有利于大脑产生有益变化
【答案】B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可知:运动能够促进一种脑源性神经因子( BDNF)的蛋白质的分泌,它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可以促进神经元生长,该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详解】A、神经细胞上的轴突和树突增大细胞膜表面积,有利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A正确;
B、BDNF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促进神经元的生长,不进入细胞,B错误;
C、BDNF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因此氯代毒素的合成和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有关,C正确;
D、根据题目可知神经元的生成及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有利于大脑产生有益变化,D正确。
故选B。
3.(2020·湖南郴州·统考模拟预测)当人看见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答案】C
【分析】人看到酸梅时,酸梅的色泽、形态大小等特征,刺激人的视网膜,让人知道是酸梅,从而形成条件反射,并分泌大量唾液。这是典型的条件反射。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现象为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A正确;
B、唾液大量分泌是唾液腺的活动,其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唾液腺,B正确;
C、酸梅的色泽是引起条件反射的条件之一,另外还有形态大小等特征,并且色泽直接刺激的是视网膜,而非直接刺激神经中枢,C错误;
D、在这一过程需要多个神经元的参与,兴奋在多个神经元之间传递,发生“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是必然的,D正确。
故选C。
4.(2023·四川·模拟预测)如图表示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引起骨骼肌收缩的部分过程。Ach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细胞外钙离子在膜上形成屏障,使钠离子内流减少。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释放Ach的结构是神经元树突末梢膜
B.临床上血钙含量偏高,会引起肌无力症状
C.神经―骨骼肌接头属于反射弧的效应器部分
D.Ach的合成和进入突触间隙过程都需要能量
【答案】A
【分析】1、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2、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者腺体。
【详解】A、释放Ach的结构是突触前膜,即神经元轴突末梢的膜,A错误;
B、钙离子在膜上形成屏障,使钠离子内流减少,临床上血钙含量偏高﹐会引起肌无力症状,B正确;
C、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者腺体,所以神经─骨骼肌接头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组成部分,C正确;
D、神经递质Ach的合成和胞吐进入突触间隙的过程都需要能量,D正确。
故选A。
5.(2022·四川成都·成都七中校考模拟预测)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举行,中国队共获得9金4银2铜的优异成绩。下列对比赛中运动员神经调节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比赛时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B.运动员比赛动作协调与平衡的控制中枢位于小脑
C.听到自己的成绩时运动员喜极而泣属于条件反射
D.运动员及时调整呼吸节奏的过程受下丘脑的控制
【答案】D
【分析】脑和脊髓的功能: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等,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脊髓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详解】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形式是电信号,A正确;
B、小脑有控制运动员比赛动作协调与平衡的中枢,B正确;
C、听到自己的成绩时运动员喜极而泣时,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C正确;
D、呼吸中枢在脑干,运动员及时调整呼吸节奏的过程受脑干控制,D错误。
故选D。
6.(2022·河北·模拟预测)《自然·医学》杂志曾经报道:科研人员将电子设备植入一名因脊髓受损导致下半身完全瘫痪的病人的脊柱上,当他想站立或者行走的时候,植入的电子设备能接收到他的“想法”并发出信号刺激下肢运动神经元,恢复自主运动能力。若该设备被关闭,他就无法完成想做的动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电子设备将患者的大脑皮层与脊髓重新建立了联系
B.下肢运动要在大脑皮层感觉中枢的控制下才能完成
C.患者能运动说明他的下肢运动神经没有受损
D.在患者下肢运动神经中传递的“信号”是神经冲动
【答案】B
【分析】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详解】A、根据题意“科研人员将电子设备植入一名因脊髓受损导致下半身完全瘫痪的病人的脊柱上,当他想站立或者行走的时候,植入的电子设备能接收到他的“想法”并发出信号刺激下肢运动神经元,恢复自主运动能力”,说明电子设备将患者的大脑皮层与脊髓重新建立了联系,使其能够支配下肢的运动,A正确;
B、下肢运动要在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的控制下才能完成,B错误;
C、根据题意可知,患者受损的部位在脊髓,治疗后患者能运动说明他的下肢运动神经没有受损,C正确;
D、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即患者下肢运动神经中传递的“信号”是神经冲动,D正确。
故选B。
7.(2022·湖南邵阳·邵阳市第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单位,但神经元数量少于神经胶质细胞数量
B.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代表区范围大小与相应部位的大小呈正相关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自主神经系统,不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各种感觉的产生过程都属于条件反射
【答案】A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详解】A、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其中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单位,神经元数量少于神经胶质细胞数量,A正确;
B、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代表区范围大小与运动的精细程度呈正相关,B错误;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自主神经系统,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C错误;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感觉的产生不经过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不属于反射,D错误。
故选A。
8.(2020·重庆·统考模拟预测)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答案】B
【分析】1、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2、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4、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分泌,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详解】A、胰岛素本质为蛋白质,不能口服,一般采用皮下注射法,且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因此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A正确;
B、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因此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仍能完成,B错误;
C、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正确;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由于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因此胰腺也受促胰液素调节,D正确。
故选B。
9.(2019·云南·统考一模)可卡因可引起人体多巴胺作用途径的异常,相关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合成后储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中,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多巴胺以_________________方式被释放到[ ]_____________(内环境成分)中,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 ]______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产生兴奋,其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
(2)正常情况下多巴胺释放后突触后膜并不会持续兴奋,据图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3)可卡因是一种毒品,吸食可卡因后,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长期刺激后,还会使突触后膜上③的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使突触变得不敏感,吸毒者必须持续吸食可卡因才能维持兴奋,这是吸毒上瘾的原因之一。
【答案】(1) ①突触小泡 胞吐 ②组织液 ③特异性受体 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2)会被多巴胺转运载体转运回突触小体
(3) 上升 减少
【分析】神经元之间相接的结构是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分析图示,结构①是突触小泡,结构②是突触间隙(神经元之间的组织液),结构③是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详解】(1)多巴胺合成后储存在①突触小泡中,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多巴胺以胞吐的方式被释放到②突触间隙(组织液)中,多巴胺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③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因Na+内流,所以突触后膜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2)神经递质作用完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后就被灭活或转移至突触小体。由图可知,突触前膜上有多巴胺转运载体,所以多巴胺在发挥作用后就被转移至突触小体中。
(3)分析图示,可卡因可以作用于多巴胺转运载体。吸食可卡因后,会封闭多巴胺转运载体,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上升。长期刺激后,还会使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的数量减少,使突触变得不敏感,吸毒者必须持续吸食可卡因才能维持兴奋,这是吸毒上瘾的原因之一。
【点睛】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考生熟记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具备一定的识图分析能力。
10.(2021·云南·统考一模)茶园中常用草甘膦作为广谱除草剂。为探究除草剂的使用量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科研人员研究草甘膦对某种杂草根尖细胞分裂的影响。请完善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1)实验步骤
①用蒸馏水配制浓度为1.0g/L、3.0g/L、5.0g/L、7.0g/L、9.0g/L的草甘膦溶液;
②___________。;
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观察并统计分裂期细胞占细胞总数的比例。
(2)分析与讨论
①通常该杂草根尖分裂期细胞占细胞总数的比例约为5.3%,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若草甘膦会使细胞阻断在分裂间期,则随着草甘膦溶液浓度的增大,分裂期细胞占细胞总数的比例将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3)为进一步研究草甘膦对动物生命活动的影响,科研人员用任氏液配制草甘膦溶液浸泡茶园中蟾蜍的坐骨神经,测定其动作电位(神经纤维某部位受刺激时,膜两侧出现的暂时性电位变化)。
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_。。神经系统活动时,相邻神经元完成兴奋传递的结构是____________。
②出现动作电位时,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___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实验发现,随着草甘膦溶液浓度的增加,动作电位幅度逐渐减小,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答案】 将生长状况相似的杂草均分为6组,分别用等量的蒸馏水及各浓度的草甘膦溶液培养根尖(或对杂草进行喷洒处理) 细胞周期中分裂期持续时间短 减小 反射 突触 相同 神经纤维对Na+的通透性降低,Na+内流减少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浓度的除草剂草甘膦对某种杂草根尖细胞分裂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除草剂草甘膦,因变量为有丝分裂指数,其它均为无关变量,在实验中无关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实验设计中注意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
【详解】(1)结合分析可知: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故可设计实验如下:
①用蒸馏水配制浓度为1.0g/L、3.0g/L、5.0g/L、7.0g/L、9.0g/L的草甘膦溶液;(控制变量)
②将生长状况相似的杂草均分为6组,分别用等量的蒸馏水及各浓度的草甘膦溶液培养根尖(或对杂草进行喷洒处理)(单一变量及无关变量一致)
③由于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有丝分裂指数,因此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3天,取黑麦根尖细胞利用显微镜观察并统计分裂期细胞数。(统计因变量指标)
(2)分析与讨论
①由于细胞周期中分裂期持续时间短,而间期持续时间长(约为90%-95%),故通常该杂草根尖分裂期细胞占细胞总数的比例约为5.3%。
②细胞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此后进入分裂期做准备。故若草甘膦会使细胞阻断在分裂间期,则细胞无法进入分裂期,随着草甘膦溶液浓度的增大,分裂期细胞占细胞总数的比例将减小。
(3)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相邻两个神经元之间完成兴奋传递的结构是突触。
②兴奋时,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膜外电流的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故神经纤维膜内电流的方向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动作电位的产生与钠离子内流有关,故随着草甘膦溶液浓度的增加,动作电位幅度逐渐减小,推测原因可能是神经纤维对Na+的通透性降低,Na+内流减少。
【点睛】本题以研究除草剂草甘膦对黑麦根尖细胞增殖的影响为背景考查实验设计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实验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能够根据题意获取实验目的,进而判断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从而补充实验的步骤,结合实验的因变量和题意分析能够用坐标图表示实验结果,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B组 提升练
1.(2022·山东·一模)在胸外科患者中有着这样一群特殊的“水手”称为手汗症患者。为根治手掌多汗病,借助于胸腔镜,医生可点断某交感神经。下列关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手掌多汗受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B.与手汗相比,人体的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不受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
C.手汗症患者可能是表现为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受到抑制
D.人体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自主神经
【答案】D
【分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相反,一般交感神经表现为使机体兴奋。
【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作用相反,都能支配汗腺,A正确;
B、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是躯体运动行为,低级中枢是脊髓,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不受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B正确;
C、交感神经对器官的控制多数表现为兴奋效应,手汗症患者可能是表现为增强的交感神经活动导致的,C正确;
D、人体自主神经系统是脑神经和脊神经的一部分,但不属于中枢神经系统,D错误。
故选D。
2.(2022·浙江·统考模拟预测)去脑保留脊髓的蛙称为脊蛙,常用脊蛙进行反射弧分析实验,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右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将破坏前后的反应结果记录如下:
刺激部位
发生的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右后肢均收缩
左后肢收缩、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左、右后肢均收缩
左、右后肢均不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部分不可能是( )A.感受器和效应器 B.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答案】D
【分析】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详解】ABCD、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破坏前,无论刺激脊蛙哪一侧后肢的感受器,都能引起双侧的后肢收缩,实验结果显示,破坏了右后肢部分结构之后,刺激左后肢时,左后肢仍然可以收缩而右后肢不能收缩,说明右侧的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二者之中必有一个被破坏;实验结果还显示,破坏后,刺激右后肢时,左后肢已经不能收缩了,这说明右侧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二者之中必有一个被破坏。综上所述,右侧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二者之中必有一个被破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二者之中必有一个被破坏,因此A、B、C均存在可能性,D未提及传出神经或效应器被破坏,所以不可能是D,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2023·云南曲靖·一模)下列关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骨骼肌细胞膜上Ca2+载体蛋白磷酸化后会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B.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通过胞吞或胞吐进出细胞时,需要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协助
C.用药物处理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可能会使其重吸收水的能力大幅下降
D.吃辣引起口腔热痛可能与辣椒素激活口腔内感觉神经元细胞膜上辣椒素受体蛋白有关
【答案】B
【分析】载体蛋白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后,活性也会随着改变。
蛋白质等大分子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该过程以囊泡的形式运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详解】A、被活化的Ca2+载体蛋白水解ATP,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使Ca2+载体蛋白磷酸化,后者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活性也被改变,A正确;
B、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通过胞吞或胞吐进出细胞时,不需要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协助,其以囊泡形式运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误;
C、肾小管通过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形式重吸收水,用药物处理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可能会使其重吸收水的能力大幅下降,C正确;
D、吃辣引起口腔热痛可能是辣椒素激活口腔内感觉神经元细胞膜上辣椒素受体蛋白,从而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 产生痛觉,D正确。
故选B。
4.(2023·陕西延安·校考一模)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与TRPs通道蛋白(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蛋白)研究有关。TRPs通道蛋白可被胞内的脂质PIP2激活,引起Ca2+内流(如图所示),进而促进神经递质释放,最终产生痛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RPs通道蛋白的形成需要核糖体和线粒体的参与
B.TRPs通道开放会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后膜融合
C.Ca2+通过TRPs通道蛋白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D.降低胞内PIP2含量可能为止痛药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答案】B
【分析】兴奋产生和传导中K+、Na+的运输方式不同。
①静息电位产生时,K+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
②动作电位产生时,Na+的内流需要载体蛋白,同时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③恢复静息电位时,起初的K+外流是协助扩散;但随后的Na+-K+泵排Na+吸K+是逆浓度梯度运输,为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
【详解】A、TRPs通道蛋白是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TRPs通道开放会引起Ca2+内流,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使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Ca2+通过TRPs通道内流需要通道蛋白协助,且顺浓度梯度运输,故其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C正确;
D、从图中可以看出,痛觉的产生由胞内的PIP2与PIP2结合位点特异性结合,导致TRPs通道打开,引起Ca²⁺内流,进而促进神经递质释放,所以降低胞内PIP2含量可能会抑制痛觉的产生,起到止痛的效果,D正确。
故选B。
5.(2023·北京海淀·一模)下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
B.若某种蛋白质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
C.若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兴奋
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答案】B
【分析】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根据突触小泡的移动方向可以判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甲→乙→丙。
【详解】A、乙酰胆碱和5一羟色胺属于不同的神经递质,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不同,A错误;
B、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只能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B正确;
C、乙神经元兴奋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故丙神经元不兴奋,C错误;
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乙酰胆碱不能正常释放,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B。
6.(2022·辽宁·统考模拟预测)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婴幼儿经常尿床,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如“憋尿”)。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成年人“憋尿”说明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B.突触间隙Na+浓度降低有利于排尿反射的快速发生
C.排尿反射过程中兴奋的单向传递与突触结构有关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答案】B
【分析】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婴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婴儿排尿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
【详解】A、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憋尿”说明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A正确;
B、钠离子内流可形成动作电位,突触间隙Na+浓度降低,不利于动作电位的形成,因此不利于排尿反射的快速发生,B错误;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因此排尿反射过程中兴奋的单向传递与突触结构有关,C正确;
D、静息电位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电流方向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膜外电流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而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传导到未兴奋部位,因此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D正确。
故选B。
7.(2023·山东·校联考二模)当漫步在人行道时,从旁边绿化带突然窜出的一只小狗会使你心跳加快、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甚至打寒颤、出冷汗。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副交感神经兴奋促使人体心跳加速、呼吸急促
B.交感神经兴奋,毛细血管收缩,表现出脸色苍白
C.打寒颤使产热增加,同时汗腺分泌加强,散热增加
D.上述情景会储存进大脑皮层某个区域,成为经验的一部分
【答案】A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详解】A、受到惊吓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促使人体心跳加速,呼吸加快,A错误;
B、受到惊吓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会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所以被吓得脸色苍白,B正确;
C、打寒颤是由于骨骼肌收缩,使产热增加,同时汗腺分泌加强,则或通过汗液蒸发引起散热增加,C正确;
D、上述情景会储存在大脑皮层中的某个区域产生记忆,成为经验的一部分,此后可能再遇到小狗可能会形成相应的条件反射,D正确。
故选A。
8.(2021·四川攀枝花·统考三模)人在困倦时会产生腺苷,一定量的腺苷与神经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会让人感觉疲惫并昏昏欲睡。人们常用咖啡因提神,原因是咖啡因有着与腺苷相似的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身体疲惫的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该过程不属于反射
B.腺苷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及与突触后膜结合均需消耗能量
C.咖啡因能提神的原因是其能与神经细胞膜上的腺苷受体结合
D.一分子腺苷与三分子磷酸结合形成的化合物为生命活动供能
【答案】B
【分析】分析题意:一定量的腺苷与神经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会让人感觉疲惫并昏昏欲睡,说明腺苷属于抑制性递质,能让一个神经元的静息电位的差值增大。
【详解】A、人体的感觉形成的部位在大脑皮层;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身体疲惫感觉的形成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正确;
B、腺苷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分析题意,用咖啡因提神,原因是咖啡因有着与腺苷相似的结构,故咖啡因可与神经细胞膜上的腺苷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兴奋,从而达到提神效果,C正确;
D、腺苷是由腺嘌呤和核糖构成的,与三个磷酸分子结合形成的化合物是ATP,ATP可为多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B。
9.(2023·河北衡水·一模)针灸是我国传承千年、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针刺是一种外治法,以外源性刺激作用于身体特定的部位(穴位)引发系列生理学调节效应,远程调节机体功能。2021年科学家揭示了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穴位“足三里”可以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其过程如图所示。已知细菌脂多糖可引起炎症反应,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属于_____(中枢/外周)神经系统。低强度电针刺激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起到抗炎作用,是通过Prokr2神经元进行传导的,请写出该调节过程涉及的反射弧:_____。研究发现,在电针刺激“足三里”位置时,会激活一组位于四肢节段的Prokr2感觉神经元,结合示意图,其延伸出去的突起部分可以将后肢的感觉信息通过_____传向大脑的特定区域。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单向/双向)的。
(2)已知细胞外Ca2+对Na+存在“膜屏障作用”。请结合图示分析,临床上患者血钙含量偏高,针灸抗炎疗效甚微的原因是_____。
(3)研究人员利用同等强度的电针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枢穴,并没有引起相同的抗炎反应,原因是_____,这也为针灸抗炎需要在特定穴位刺激提供了解释。
(4)请以健康小鼠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低强度电针刺激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是通过Prokr2神经元进行传导的。
实验思路:_____。
实验结果:_____。
【答案】(1) 外周 足三里→Prokr2神经元→延髓→迷走神经→肾上腺 脊髓或延髓 单向
(2)血钙过高使Na+内流减少,降低了神经细胞兴奋性,导致抗炎功能降低
(3)腹部不存在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的Prokr2神经元
(4) 选取若干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分为A、B两组;A组小鼠破坏Prokr2神经元,B组小鼠不做处理;对两组小鼠用细菌脂多糖诱发炎症;分别用低强度电针刺激两组小鼠足三里位置,观察两组小鼠的抗炎症反应 B组小鼠的抗炎症反应明显强于A组
【分析】据图可知,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穴位“足三里”可以激活迷走神经一肾上腺抗炎通路机理是:在电针刺激“足三里”位置时,会激活一组Prokr2感觉神经元,其延伸出去的突起部分可以将后肢的感觉信息通过脊髓传向大脑的特定区域,通过迷走神经作用到肾上腺,肾上腺细胞分泌的儿茶酚胺类物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等)具有抗炎作用,导致针灸抗炎。
【详解】(1)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外周神经系统,因此根据“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可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可知其属于外周神经系统;低强度电针刺激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起到抗炎作用,是通过Prokr2神经元进行传导的,据图可知,该调节过程涉及的反射弧是足三里→Prokr2神经元→延髓→迷走神经→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去肾上腺素抑制炎症);由图可知,Prokr2 感觉神经元延伸出去的突起部分将后肢的感觉信息通过脊髓或延髓传向大脑的特定区域;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
(2)据图可知,迷走神经能产生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等具有抗炎作用,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产生兴奋,血钙过高使Na+内流减少,降低了神经细胞兴奋性,导致迷走神经支配肾上腺细胞分泌抗炎症因子的功能降低,导致针灸抗炎疗效甚微。
(3)分析题意可知,Prokr2感觉神经元主要存在于四肢节段,电针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枢穴,该部位可能不存在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的 Prokr2 神经元,因此没有引起相同的全身抗炎反应。
(4)分析题意,本实验验证低强度电针刺激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起到抗炎作用,是通过Prokr2神经元进行传导的,自变量为是否具有Prokr2神经元(可以一组破坏Prokr2神经元,一组不破坏),因变量为是否出现抗炎症反应,其他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因此实验思路为:选取若干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分为A、B两组;A组小鼠破坏Prokr2神经元,B组小鼠不做处理;对两组小鼠用细菌脂多糖诱发炎症;分别用低强度电针刺激两组小鼠足三里位置,观察两组小鼠的抗炎症反应。
验证性实验结果是唯一的,因为B组含有Prokr2神经元,低强度电针刺激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起到抗炎作用,因此实验现象为B组小鼠的抗炎症反应明显强于A组。
10.(2023·安徽·校联考模拟预测)GABA(γ—氨基丁酸)是一种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作用不容忽视;地西泮(安定)具有镇定、安眠、消除焦虑的作用,研究发现这种药物与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结合能力很强,作用效果与GABA非常相似。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GABA经扩散通过__________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通道开放,顺浓度梯度内流,从而产生__________(填“抑制性”或“兴奋性”)效应。
(2)释放的GABA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这是由于该药物_____________,从而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
(3)科学家研究发现突触后膜GABA受体同时也是通道。用细胞膜中缺乏通道的非洲爪蟾卵母细胞验证上述发现。请从①~⑥中选择实验组应包含的处理及预期结果__________。
①向卵母细胞中注射通道的mRNA②向卵母细胞中注射GABA受体的mRNA③细胞外溶液中加入GABA④细胞外溶液中加入生理盐水⑤内流导致突触后膜膜内电位降低⑥内流导致突触后膜膜内电位升高
(4)研究发现,地西泮药效与GABA相似,请你推测地西泮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
【答案】(1) 突触间隙 抑制性
(2)抑制氨基丁酸转氨酶活性,使GABA分解速率降低
(3)②③⑤
(4)地西泮与GABA结构相似,可以与GABA受体结合,导致通道打开使内流(或“地西泮促进GABA与其受体结合,增强GABA的作用”,答案合理即可)
【分析】传导和传递的过程
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1)GABA是一种神经递质,当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GABA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上的Cl− 通道开放,Cl− 顺浓度梯度内流,从而产生抑制性效应。
(2)释放的GABA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当用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故猜测该药物抑制氨基丁酸转氨酶活性,使GABA分解速率降低,从而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
(3)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突触后膜GABA受体同时也是 Cl− 通道,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有无GABA受体,因变量为膜电位变化。
因此应该选择向卵母细胞中注射GABA受体的mRNA,在细胞外溶液中加入GABA。预期的结构应该符合假设“突触后膜GABA受体同时也是 Cl− 通道”,则在向缺乏CI− 通道的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中注射GABA受体的mRNA,在细胞外溶液中加入GABA,使得缺乏CI−通道的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具有Cl−通道,结合题干可知,Cl−顺浓度梯度向细胞内移动,导致后膜内电位降低,故选②③⑥。
(4)地西泮药效与GABA相似,故推测地西泮的作用机制为:地西泮与GABA结构相似,可以与GABA受体结合,导致 Cl− 通道打开使 Cl− 内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解密15 种群与群落(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解析版),共5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解密15 神经调节(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教材),共16页。
这是一份解密15 神经调节(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教材)(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茶园中常用草甘膦作为广谱除草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