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解密08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解密08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原卷版)第1页
    解密08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原卷版)第2页
    解密08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原卷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解密08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解密08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解密08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单项选择题 植物类型及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等因素随植物群落演替而发生规律性变化,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对植物地上生物量影响显著,并相应地影响植物根系发育程度,营养元素丰富处其植物根系较发达且密集,其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亦相对较大,对于有效防治区域草地退化、水土流失等现象具有重要理论研究价值。下图为某区域地表及地下30cm植物群落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黏聚力c值)与剖面海拔高度变化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该区域地表植物群落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多寡 B.降水多少 C.土壤肥力 D.气温高低2.据材料解析根一土复合体抗剪强度最大的地形区是(   A.三级阶地及斜坡 B.二级阶地 C.一级阶地 D.河漫滩3.推测需要重点防范水土流失的区域是(   A.三级阶地及斜坡 B.二级阶地 C.一级阶地 D.河漫滩张掖市地处我国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龙首山,黑河贯穿全境。该市位于西北干旱地区,夏季短而酷热,冬季长而严寒,干旱少雨,形成了特有的荒漠绿洲景观。下图示意1982~2015年张掖市四季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是反映土地覆盖植被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且数值越大,植被覆盖度越高)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最可能表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51995季节NDVI值偏低,主要是因为(   A.夏季风偏强 B.气温偏低 C.降水偏多 D.光照偏强下图为世界某地区仙女圈分布图,图中阴影区域散布着许多俗称仙女圈的神秘圆圈——高大的草围成怪圈,圈周的草长得特别茂盛,圈内光秃秃的,一根草也没有。它们有的直径仅数米,而大的直径超过20米。研究人员发现这些怪圈小的平均可维持24年,大的圆圈则可维持75年之久,且这些怪圈是活的,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或消失。最新研究表明,这些仙女圈可能是植物之间地下资源竞争的自然结果,如果该资源过多或过少,这些仙女圈将消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仙女圈分布区(   A.盛行上升气流 B.气流下沉显著 C.深受季风控制 D.海陆风影响大7.材料中植物之间竞争的资源最可能是(   A.水分 B.热量 C.光照 D.矿物质8.下列人类活动可能导致仙女圈自行消失的是(   A.地膜覆盖 B.喷撒农药 C.施有机肥 D.过度放牧我国某山地北坡植被垂直带在海拔方向上受水热条件制约呈现明显的过渡更替。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着高山苔原带(2012m以上)、岳桦林带(1775m~1835m)、暗针叶林带(1468m~1775m)、红松针间混交林带(1191m以下)及过渡带,垂直带谱连续完整。下图示意当前及未来50年全球变暖0.5℃情景下各海拔红松针阔混交林百分比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与当前相比,未来红松针阔混交林(   A.在暗针叶林带所占比重上升最大 B.各海拔所占比重只与气温相关C.随海拔上升所占比重上升增大 D.能大范围生长到岳桦林带以上10.未来在海拔1100~1200m之间红松针阔混交林所占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不适宜该树生长 B.被海拔较低的阔叶林侵入C.人类大力砍伐的生产活动 D.枝叶茂密使幼树无法生长气温和降水是影响积雪变化的重要因素,坡度、风向则影响积雪的再分配。图示意我国某山地不同坡向年平均雪深随坡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该山地可能位于(   A.横断山区 B.喜马拉雅山脉 C.天山山脉 D.武夷山脉12.影响该山脉北坡20°35°积雪深度的主要因素是(   A.重力 B.降水 C.风力 D.气温一般来说,受湿润气流影响明显的地区,植被垂直带为植被水平带的缩影。但秦岭北坡自下而上的植被垂直带和秦岭以北黄土区由南向北的植被水平带差异愈来愈大(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与锐齿栎相比,辽东栎的习性是(   A.喜温怕湿 B.耐寒耐旱 C.耐热耐湿 D.喜阴怕干14.导致秦岭北坡自下而上的植被垂直带和秦岭以北黄土区由南向北的植被水平带差异愈来愈大的原因是(   A.海拔高度的差异 B.水分条件的差异 C.热量条件的差异 D.光照条件的差异土壤中的产甲烷菌利用低碳有机物制造甲烷。甲烷被植物根系吸收,经植物体的通气组织排放到大气中。厌氧(缺少氧气)环境有利于生物残骸被分解为低碳有机物。同处新疆的淡水湖博斯腾湖和咸水湖艾比湖湖岸都有芦苇湿地分布,但芦苇生长各异,土壤产生的甲烷排放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博斯腾湖和艾比湖湖岸芦苇湿地土壤的甲烷排放量夏季最高,其原因不可能是(   A.土壤升温,产甲烷菌活性增强B.芦苇植株生长旺盛,吸收输送甲烷速率快C.淹水范围扩大,土壤湿度增加,分解形成的低碳有机物较多D.降水少,蒸发量大,土壤易形成厌氧环境16.影响博斯腾湖和艾比湖湖岸芦苇湿地土壤甲烷排放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盐度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山西某农场种植冬小麦,该农场进行了长达1年的试验,对比翻耕和留茬免耕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如图示意两种耕作模式下不同深度土壤总有机碳储量的对比。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71040cm深的土层翻耕比留茬免耕总有机碳储量大,主要是因为翻耕时(   A.深层土壤透气性改良 B.深层土壤贮水量加大C.冬小麦残茬翻入该层 D.冬小麦根系生长加快18.尽管免耕能够较好恢复土壤有机质,但东北平原某黑土农场仍推行深耕改土,推测其推行背景是(   A.表层土壤受侵蚀较严重 B.表层土壤病虫害渐趋严重C.深层土壤结构疏松 D.深层土壤持水能力强   读我国新疆某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9.图中山地针叶林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阳坡,热量充足 B.受山谷风影响,多夜雨C.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D.受西风影响,迎风坡多地形雨20.对该山地植被分布进行监测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需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DGISGPS    树种线是指树种个体分布的海拔或纬度上限。下图为某山地树种线海拔梯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影响该山地树种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热量 C.土壤 D.海拔22.树种线变化对该山地产生的影响有(   A.高海拔裸地显著增多 B.土壤有机碳分解加快C.生物多样性大幅增加 D.山地气温的波动加剧合恩岛位于南美洲的最南端,岛上环境恶劣,科学家在岛上找到了一棵生长在地球最南端的树,树龄已达41岁,高度却只有90厘米该岛树木多沿着地面生长,呈近水平形态。下图示意合恩岛位置及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关于合恩岛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处,多火山地震B.西部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东部沿岸寒流降温减湿C.岛上山脉多为南北走向D.岛上房屋多为平顶,且地基较深24.这棵生长在地球最南端的树,最有可能生长在图中(   A B C D25.岛上树木多呈近水平形态的主要原因是(   A.常年受强劲的西风影响 B.土壤冻融交替,树根不稳C.地形崎岖,山体滑坡导致 D.岛上光照不足,树木向阳而生二、非选择题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大陆冰川在向海洋运动的过程中,侵蚀海岸,成槽谷;冰川退却后,海水侵入槽谷,形成峡湾。下图所示区域是典型的峡湾分布区之一,其陆地部分在末次冰盛期被巨厚的冰川覆盖,目前仍分布有面积较大的现代冰川。该区域的东南部沿海地区森林茂密,为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最典型的温带雨林之一,峡湾风光和冰川地貌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和地理学者前往。1)描述图示区域现代冰川的分布特征。2)解析图示沿海地区森林茂密的自然条件。3)例举其他大洲可以观赏到峡湾景观的一个国家指出最佳观赏季节并说明理由。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表凋落物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凋落物的水土保持能力。随着西双版纳大量种植橡胶和茶树,原始森林面积萎缩,生态环境逐渐恶化,20203月,西双版纳保护区的一个野象群开始北迁,此次北迁共持续一年零三个月,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此事件也成为20211011日在云南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聚焦的热点之一。下图示意20203月以来西双版纳野象群北迁路线图。1)说明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森林凋落物对土壤的作用。2)推测20203月以来西双版纳野象北迁的原因。3)请你为恢复和保护西双版纳生态系统提出合理的建议。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大熊猫在极盛时期,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目前已退缩到三省四片区。材料二秦岭片区自20世纪70年代有多家企业在区内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随着秦岭隧道通车,原南北向翻越秦岭的108国道停运。2004年起政府开展秦岭大熊猫种群及其栖息地的监测并规划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材料三图一为大熊猫极盛期和现代分布范围图。图二为2000-2012年秦岭大熊猫种群聚集格局变化图。1)结合图文材料推测我国大熊猫主要生存环境。2)分别简述2000-2012年秦岭大熊猫种群中、高密度聚集区分布变化特征。3)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秦岭大熊猫栖息地范围扩大,试解析主要原因。4)目前,川藏铁路规划线路穿越大熊猫国家公园。试列举该工程建设为保护大熊猫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关试卷

    解密08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解密08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缆车的前进方向,最有可能是,图中甲、乙、丙自然带分别是,肯尼亚山山麓自然植被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解密08 城镇与乡村(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解密08 城镇与乡村(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原卷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甲是,四大地区中,表示虚假城市化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解密05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

    这是一份解密05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共32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