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解析版)
展开解密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A组 基础练
(2021·浙江·高三期中) 沟谷季雨林分布在地表径流汇集的封闭沟谷地区。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某丹霞地貌的植被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该山出现常绿硬叶植被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2.图中沟谷季雨林出现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土壤 C.地形 D.光照
【答案】1.D 2.C
【分析】
1.该丹霞山地由于山块高耸,陡崖围合,山顶土层较薄,保水性差,通风良好,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干旱,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体现的是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异规律),D正确。没有体现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ABC错误。所以选D。
2.谷地由于被山块围合,温度较高,水分充足,形成湿热的小环境,发育偏暖湿的沟谷季雨林和常绿阔叶林,所以该丹霞山地是因为地形导致水热条件差异进而导致山顶和山谷植被分异,C正确。纬度、土壤、光照都不是该地出现沟谷季雨林的主导因素,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因受海陆差异、地势起伏、大地构造和岩性组成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与纬度地带性相异的各种地域分异现象,称为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
(2021·浙江·高三月考) 下表为亚欧大陆40°N~50°N四地1月和7月降水距平值(该地降水量与同纬度平均降水之差)和气温距平值(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①
②
③
④
1月(℃)
12
-10
3
-3
7月(℃)
-2
5
1
7
1月(mm)
27
-30
43
-30
7月(mm)
20
120
-37
-40
3.四地中沙漠化现象最严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上述四地中,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3.D 4.A
【解析】
3.读表可知,①②③④相比而言,④地1月气温距平为负值,表明1月气温较同纬度平均气温更低,7月气温距平为正值,且数值最大,表明7月气温较同纬度其他地区平均气温更高。且1月和7月的降水距平均为负值,表明④地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无论1月还是7月,降水均较同纬度其他地区更少),表明④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最为干旱,其沙漠化现象最为严重,故选D。
4.①地1月气温较同纬度其他地区更高,7月气温较同纬度其他地区低。且该地1月和7月降水均较其他同纬度其他地区更高,全年温和湿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②地1月气温较同纬度其他地区更低,7月气温较同纬度其他地区更高,且1月降水少,7月降水多,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①②自然带类型相同,A正确。③地1月和7月气温均较同纬度其他地区更高,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气候更偏地中海气候的特点,自然带可能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④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或温带荒漠带,故选A。
【点睛】世界主要气候的特点总结如下: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燥
亚热带季风(季风性湿润)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湿润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
(2021·浙江·高三月考) 下图为海拔近5700米某休眠火山(97°16'W,19°16'N)的南坡和北坡的垂直带谱。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形成北坡热带雨林带的因素有( )
A.暖流信风 B.赤道低压信风 C.信风坡向 D.赤道低压暖洋流
6.根据南北坡各自然带高度的差异,可推测( )
A.北坡为阳坡,背风坡 B.南坡为阳坡,迎风坡C.北坡为阴坡,迎风坡 D.南坡为阴坡,迎风坡
【答案】5.A 6.C
【分析】
5.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中美地峡。山地北坡受北赤道暖流增温增湿的作用,加之处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东北信风从海洋带来水汽),多地形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A正确。该地不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BD错。北坡一年大多数时间为阴坡,若考虑坡向,不利于热带雨林带的形成,C错。故选A。
6.同一自然带南坡的分布上限更高,表明南坡热量条件更好,为阳坡(结合纬度信息,该地一年大多数时候太阳在当地南方天空,南坡为阳坡的时间更长),北坡为阴坡,AD错。结合上题分析,北坡为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南坡为背风坡,背风坡的热量条件更好,同一自然带南坡的分布上限更高,B错,C正确,故选C。
【点睛】
关于山地垂直自然带的特别提醒:
①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约6℃,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
②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呈现“少-多-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海拔高度的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③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降低。
④山体所在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纬度越高,垂直自然带谱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海拔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垂直自然带谱越简单。
7.(2021·浙江·绍兴市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高三月考)某科研小组,对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中一绿洲防护林[(40°N,106°E)附近]进行小气候研究。该绿洲防护林外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植被较少;防护林内地势平坦,建有完整的农田及防护林网。下图为该小组绘制的防护林内外风速、降水量、蒸发量、相对湿度年内变化统计图。完成问题。
甲、乙、丙、丁四图表示的气象要素分别是( )
A.甲——降水量 乙——相对湿度 丙——蒸发量 丁——风速
B.甲——风速 乙——蒸发量 丙——相对湿度 丁——降水量
C.甲——降水量 乙——蒸发量 丙——相对湿度 丁——风速
D.甲——蒸发量 乙——风速 丙——降水量 丁——相对湿度
【答案】D
【详解】林外植被覆盖率较低,蒸发量应大于林内,且6—8月为当地夏季,太阳辐射最强烈,蒸发量应最大,故甲为蒸发量;该区域冬春季节风速更大,且林内地区植被密度较大,摩擦力较大,风速更小,林外风速更大,所以乙表示风速;林内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林内湿度和降水大于林外,且降水要素在年内的集中度更高,主要集中在夏季,所以丙为降水量,丁为相对湿度。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2·浙江·模拟预测) 2020年9月开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森林大火肆虐,熊熊烈火燃烧了数月。此次山火分布广且持续时间长,使得美国损失惨重。完成下面小题。
8.要快速获取美国火灾波及的范围,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IS B.GPS C.RS D.BDS
9.此次火灾过后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
①人员伤亡及设施损坏②短期内可能增加土壤肥力③生物多样性严重受损④严重加剧全球气候变暖⑤水土流失威胁加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答案】8.C 9.C
【分析】
8.发生森林火灾的地区发射、反射的电磁波与其它地区有明显不同,因此可以通过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火灾地区对电磁波的反射、辐射等信息,从而快速获取美国火灾波及的范围,这种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简称RS,C符合题意。地理信息系统(GIS)只能对已有的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分析、表达,不能直接获取火灾波及的范围,排除A。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可以对火灾地点进行精确定位,但不能获取澳大利亚火灾波及的范围,排除B、D。故选C.
9.此次美国森林火灾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设施损坏,但这不是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①不符合题意;森林火灾留下的灰烬是很好的肥料,因此短期内部分地区可能增加土壤的肥力,促进新的生态系统的建立,②符合题意;森林火灾烧毁了大量植物,直接伤害了许多动物,破坏了许多生物的生存环境,因此生物多样性严重受损,③符合题意;此次森林火灾破坏的森林、排放的二氧化碳在全球范围内数量有限,不会严重加剧全球气候变暖,④不符合题意;森林火灾破坏了当地植被,在短期内植被覆盖率下降,因此在湿润地区会加剧水土流失,⑤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
【点睛】发生森林火灾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包括树木、草灌等植物)是发生森林火灾的物质基础;火险天气是发生火灾的重要条件;火源是发生森林火灾的主要因素。
(2021·浙江·高三开学考试) 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多年冻土分为活动层(冬冻夏融)和永冻层(常年冻结)。我国青藏高原有着低纬度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多年冻土区。下图示意多年冻土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青藏高原的多年冻土发生了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活动层厚度变大,补给河流的水源减少 B.活动层厚度变小,春耕播种的时间提前
C.永冻层上界下降,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永冻层上界上升,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11.根据冻土中裂隙的形态,冰会冻结成上大下小的冰楔,推测其形成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10.C 11.B
【分析】
10.全球变暖,导致冻土融化较多,冻土融水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多,A错误;全球变暖导致夏季融化的冻土增多,冻土的活动层变厚,B错误;全球变暖导致原永冻层上部部分融化,新的永冻层上界下降,气候变暖,利于喜温植物生长,C正确、D错误。故选C。
11.与夏季相比,春秋季、冬季气温都较低,由材料可知,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冬冻夏融,夏季气温升高,冻土活动层融化,水分顺着裂隙下渗,冻结形成冰楔,故选B。
【点睛】冰楔形成的条件:①有深入到永冻层中的裂隙,并为脉冰所填充。②冰楔的围岩是可塑性的,水在裂隙中才能冻结、膨胀,围岩不断受挤压变形,冰楔不断展宽。③需要严寒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温度一般为-6~-3℃。
(2022·浙江·高三专题练习) 在横断山区东北部,高山峡谷交错分布。藏族的一个分支——嘉绒藏人在这里开创了一种“半农半牧”的独特生活方式。他们的居住地和耕地分布在河谷或半山地带,牧场分布在高山地带。下图为当地主要人类活动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推测该地区高山地带(3000m-4500m)的植被是( )
A.灌丛和草甸 B.冰原和荒漠 C.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 D.常绿林和阔叶林
13.导致东西坡牧场下界高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东坡光照充足 B.西坡水热条件较好 C.东坡坡度较小 D.西坡人类活动集中
【答案】12.A 13.B
【分析】
12.这种“半农半牧”的独特生活方式,牧场分布在高山地带,高山牧场放牧的植被环境通常是灌丛和草甸地带,题目中的其它选项,冰原和荒漠、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常绿林和阔叶林显然不是合适的场所,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根据材料信息中“牧场分布在高山地带”以及图示信息分析,影响山地自然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热组合状况,读图可知,牧场(高山地带)西坡的下界高度高于东坡,说明西坡水热条件较好,B正确;西坡和东坡的光照状况差别不大,A错误;东坡的坡度大,自然带谱海拔低,C错误;自然带谱跟人类活动关系不大,D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位置、东西坡植被差异的相关知识。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一是山地所处的纬度(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二是山地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可能越复杂)。另外,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主要取决于热量(即阳坡高和阴坡低)。
(2021·浙江诸暨·二模) 某地理研究小组在晋西北某地做了一个关于土壤入渗的实验,选择有杂草覆盖的撂荒地、以柠条为主的灌木林地、夵木三种不同植被覆盖状况地方下垫面,测量不同深度的初始合水量(实验前测量的土壤含水量)和入渗后含水量(连续灌水两个小时后的土壤含水量)。下表为本次实验所得到的相关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下垫面
有杂草覆盖的撂荒地
以柠条为主的灌木林地
乔木
深度/cm
0-20
20-40
40-60
60-80
80-100
0-20
20-40
40-60
60-80
80-100
0-20
20-40
40-60
60-80
80-100
初始含水量/%
13.05
12.31
10.35
13.79
14.71
7.73
9.45
11.29
11.35
12.05
8.62
8.55
10.76
9.08
11.49
入渗后含水量%
24.89
17.19
15.23
14.34
14.72
20.62
24.04
18.09
11.51
12.42
18.97
17.04
10.77
10.7
12.64
14.本次实验表明,表层土壤(0~20cm)和深层土壤(80~100cm)含水量增加最显著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
A.灌木林地、撂荒地 B.灌木林地、乔木 C.撂荒地、乔木 D.乔木、灌木林地
15.从水土保持的角度,该研究小组建议当地适度提高以柠条为主的灌木林地的覆盖率,控制乔木数量,主要原因是( )
①乔木过度生长会严重消耗当地地下水②三种植被中乔木涵养水土的能力最弱
③以柠条为主的灌木林地地表水下渗量最小④以柠条为主的灌木林地土壤保水能力最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14.B 15.C
【分析】
14.由表格可知,0-20cm的土壤含水量,有杂草覆盖的据荒地增加了11.84,以柠条为主的灌木林地增加了12.89,乔木增加了10.35。80-100cm的土壤含水量,有杂草覆盖的据荒地增加了0.01,以柠条为主的灌木林地增加了0.37,乔木增加了1.15。故本题选B。
15.乔木的土壤入渗后含水量低,可知其吸水量大,过度生长会严重消耗当地地下水,①正确。三种植被中有杂草覆盖的据荒地涵养水土的能力最弱,②错误。乔木地表水下渗量最小,③错误。以柠条为主的灌木林地,入渗后含水量与初始含水量差异最大,土壤保水能力最强,④正确。故本题选C。
【点睛】本题考查土壤的相关知识点,不同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各不相同。
(2021·浙江·模拟预测) 沙丘水分的深层渗漏和侧向运移与深层土壤水、地下水、相邻沙丘间低地和湖沼的水分状况关系密切。某地理考察团队以科尔沁沙地典型流动沙丘为研究对象,观测流动沙丘不同坡面位置入渗到100cm以下的深层渗漏量(下图)。科尔沁沙地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东部。据此完成问题。
16.5~6月背风坡坡中和坡底均未观测到深层渗漏,主要是因为与迎风坡相比,背风坡( )
A.风速较低,径流较慢 B.蒸发旺盛,表土干燥C.坡度较小,表层积水 D.降水量小,水源有限
17.在降水供应相对充足的7~8月,坡底的深层渗漏远大于坡中,是因为坡底( )
①坡度较缓②沙粒粒径较大③蒸发量小④两侧山坡水分补给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16.B 17.C
【分析】
16..本题考查流动沙丘迎风坡与背风坡自然特征的差异,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据图可知,该地区5-6月份降水量少,土壤剖面整体含水量较低,流动沙丘背风坡为阳坡,5-6月阳坡蒸发旺盛,且此时雨季未到,表土干燥,大部分水分被表土吸收,无深层渗漏量,据此分析,B正确,故选B。
17.本题考查流动沙丘不同部位深层渗透差异的原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坡底与坡中相比,一方面流动沙丘坡底相对平缓,水流速度较慢,有充足的下渗时间,①正确;另一方面,流动沙丘坡底接受整个坡面的侧向水分补给(水分平行于坡面,倾斜方向渗流),水分的收入量大,④正确,故选择C项。
【点睛】本题考查流动沙丘不同部位深层渗透差异的原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题目的整体难度大,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提取能力和解读能力。
(2021·浙江·模拟预测) 下图中的虚线为日本本州岛某水平自然带在图示地区分布的最北界线,完成下面小题。
18.在日本该自然带分布的最北界线比我国的纬度较高,原因是( )
A.该地受海洋和暖流影响大B.该地不受西北季风影响C.该地多山地丘陵地形D.该地受寒流影响大
19.图中某水平自然带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18.A 19.B
【分析】
18.由图可知,在日本该自然带分布的最北界线比我国的纬度较高,说明该区域附近,与我国同纬度地区比较,日本的气温更高,可推测是因为日本受海洋和暖流的影响大,气候的海洋性强,A正确、D错误;该地冬季盛行西北季风,B错误;该地多山地丘陵地形,易导致与同纬度比较气温低,而该地气温更高,C错误。故选A。
19.根据纬度信息判断,该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正确;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A错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还高,C、D错误。故选B。
【点睛】日本为岛国,受海洋的影响大,季风气候的海洋性较强。
20.(2021·浙江杭州·高三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桑干河流域地处内陆高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390mm左右。2020年12月,山西朔州市最低温度达到-20℃左右,但桑干河源头的神头泉水汽蒸腾,水汽在附近的树枝上凝结成霜,重现了“桑干冬暖”的美丽景观。左图为桑干河流域简图,右图为朔州气候资料图。
(1)桑干河流域位于____向____(自然带名称)的过渡地带。
(2)朔州气温的变化特点是____,从温度角度分析“桑干冬暖”现象的成因____。
(3)历史上桑干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简述洪涝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
【答案】
(1)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2) 气温年较差大 泉水水温较高,有利于水汽蒸发;气温低(气候寒冷),有利于水汽遇冷凝结。
(3)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道淤积,排水不畅。
【分析】
本题以桑干河流域为背景,考查对图表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区域的认知能力。
(1)桑干河流域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向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区,自然带由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为温带草原带过渡。
(2)朔州最冷月气温低于零下15℃,最热月气温高于15℃,气温年较差大。桑干多泉水,地下水冬季水温较高,水汽蒸发,水汽到树干,遇冷易凝结。
(3)上桑干河流为温带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多暴雨,降水量大;流经黄土高原,土黄土质疏松,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道淤积,排水不畅。所以洪涝频发。
21.(2022·浙江·高三专题练习)读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纳板河是澜沧江南段支流,该流域是按小流域生物圈保护理念规划建设的第一个国家级综合型自然保护区,面积270平方千米,天然林地面积占67.74%。
材料二:据统计,橡胶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只有天然林的一半左右。下表是西双版纳土地覆被变化情况。
1976年
1988
2003
天然森林(公顷)
127.46公顷
114.4万
92万
种植橡胶林(公顷)
2.2万
7.6万
22万
(1)写出图中图例A代表的自然带名称,据图判断该流域自然带分布的变化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简析纳板河自然保护区面积虽小,但植物种类丰富原因。
(2)本区靠近世界天然橡胶种植北界,简析该流域水热条件优于同纬度地区的原
(3)分析西双版纳土地覆被变化情况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答案】(1)热带季雨林带。垂直地带性。纬度低、水热充足、植物种类繁多;地势起伏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交通不便及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受破坏与干扰小。
(2)冬季,北部有高山阻挡冷空气南下,受寒潮影响小;夏季风在地形阻挡下形成地形雨,降水量充沛。
(3)天然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过度种植,土壤肥力下降;净化大气能力变弱;生物多样性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增多,环境污染加重。
【分析】本题考查气候要素的成因分析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相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综合。
【详解】
(1)自然带名称的推理可以根据纬度地带性或者经度地带性或者垂直地带性的分布规律来进行初步的推理,由图可知,A所在的自然带地处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地势较高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根据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近似于纬度地带性可知,位置更低的河谷地带应为热带季雨林带。植物种类丰富的原因一般是自然地理环境多样 ,种类就会丰富,一般是海陆差异比较大,海陆物种丰富,要么是空间范围大,地大物博,或者空间范围不大但是地区垂直差异大。最后还要考虑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一般地区较为封闭的,人类活动影响小的植物种类留存较好。
(2)水热条件优于同纬度地区,那么纬度因素不是考虑方向,热量条件比同纬度地区更好,说明可能地形上面受冷空气影响较小,主要体现在是否有山脉阻挡冷空气的侵袭,从图中可以看出北部的高山可以阻挡冷空气的南下,水分条件较好,那么水分就考虑降水,同等情况下,地形的迎风坡降水条件会更好,从图中可以看出河谷走向为东南西北走向,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3)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西双版纳土地覆被森林面积减少,橡胶林种植面积扩大,天然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同时橡胶林种植面积扩大使得生物多样性减少,种植过程中的农药化肥等可能造成水分和土壤的污染。
B组 提升练
(2022·浙江·高三专题练习) 每当秋风吹起,一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成为秋天最绚烂的景象。10月底至11月初可以 去北京的钓鱼台银杏大道,11月中下旬可以转战浙江的长兴十里古银杏长廊,11月中旬至12月初是在云南腾冲银杏村游玩的好时节。读银杏林和银杏叶图,完成下面小题。
1.银杏林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从北京到浙江到云南,银杏叶变黄的时间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 )
A.地形 B.降水 C.光照 D.热量
【答案】1.B 2.D
【分析】
本题以银杏叶为背景,考查植被类型、影响落叶的因素。
1.从材料和银杏叶的叶片图可知,银杏叶片宽大,属于阔叶林;材料“每当秋风吹起,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且从图片中可以观察出有大量落叶,颜色变化明显,说明银杏林属于典型落叶阔叶林,B对。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区的典型植被,树叶更替颜色变化不明显,且不是在秋季落叶,A错。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的典型植被,叶片较小,外面有蜡质包裹,且树叶更替颜色变化不眀显,不符合我国分布的银杏林植被特点,C错。针叶林是亚寒带植被,一般分布在气候较为寒冷地区,树叶多为针状,D错。故选B。
2.从材料可知,北京、浙江、云南纬度依次变低,纬度越低,热量越充足,气温越高,银杏叶变黄的时间越晩,故主要影响因素为热量,D对。影响银杏树叶变黄主要是温度因素,和地形、降水和光照没有必然关系,A、B和C错。故选D。
【点睛】第1题,观察银杏叶的叶片和落叶时间;第2题,注意三地主要的差异是纬度,而纬度影响热量。
(2021·浙江·二模) 读海南省部分地区土壤类型分布示意图,燥红土是在热带稀树草原环境下形成的,赤红壤是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形成的,黄壤是在云雾水分条件较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形成的。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海南发育有亚热带黄壤的主要因素( )
A.河流 B.水分 C.热量 D.地形
4.砖红壤、赤红壤、黄壤和燥红土等土壤的共同特征有( )
①土壤的风化和成土作用较慢②铁铝氧化物有明显积聚③土壤酸瘦④生物物质的循环速度较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3.D 4.C
【分析】
3.亚热带黄壤是在云雾水分条件较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形成的,海南岛中部为山地,由于海拔较高,形成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此植被下发育了亚热带黄壤,D正确;黄壤的形成与河流关系不大,A错误;水分和热量条件主要是由地形影响的,B、C错误。
4.热带地区土壤的风化和成土作用快,①错误;砖红壤、赤红壤、黄壤和燥红土具有的红色特征主要是铁铝氧化物的堆积,②正确;热带地区由于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容易被分解,土壤酸瘦,③正确;热带地区的生物循环速度快,④错误。A、B、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对土壤的影响。热带地区由于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的很快,加上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因此土壤贫瘠。
(2022·浙江·高三专题练习) 高黎贡山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下图为高黎贡山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怒江河谷形成稀树灌木草原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B.地处闭塞山谷,水汽不易扩散
C.受下沉气流影响,降水较少 D.位于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6.高黎贡山灌丛草甸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 )
A.干湿度地带分异 B.纬度地带分异 C.垂直地带分异 D.地方性分异
【答案】5.C 6.C
【分析】
5.据图可知,垅川江河谷的植被为季风常绿阔叶林,而同样为河谷,怒江河谷却形成稀树灌木草原,表明怒江河谷的水分条件比垅川江河谷差。图中显示,高黎贡山海拔较高,阻挡了水汽,怒江河谷位于高黎贡山的背风坡一侧,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较少,导致河谷水分条件差,未形成季风常绿阔叶林,而是形成稀树灌木草原,C正确。怒江河谷海拔较低,气温高,蒸发旺盛,但这不是怒江河谷形成稀树灌木草原的主要原因,A错误。水汽不易扩散会导致区域内湿度高,水分条件较好,与题意不符,B错误。据图可知,受高黎贡山影响,怒江河谷位于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D错误。故选C。
6.据图可知,灌丛草甸分布在高黎贡山的山顶部位,这是因为山顶海拔高,水热条件差,这体现了自然带的垂直地带分异,C正确。干湿度地带分异和纬度地带分异都属于水平地带分异规律,与题意不符,A、B错误。该地的植被分布,符合垂直地带分异,不是地方性分异,D错误。故选C。
【点睛】地方性分异是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它是在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的规律。地方性分异常常表现出有序性和重复性的规律。
(2021·浙江·模拟预测) 焉耆马是我国古代西域名马,体型较小,跋山涉水善奔跑,耐力好,这些特征与所处环境密切相关,焉耆马集中产自天山2800米处高山盆地。此盆地由三个U型谷组成。下图为我国天山自然带植被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7.下列有关A、B两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为北坡,B为背风坡 B.A坡植被比B坡生长更为茂盛
C.L自然带为山地针叶林带 D.找不到冰川运动的痕迹
8.焉耆马的特征形成原因与下列哪个因素关系最小( )
A.冰雪融水优质水源 B.平坦地形提供奔跑场所C.多样植被营养丰富 D.高寒缺氧提高耐力
【答案】7.C 8.A
【分析】
7.由图可知,A坡雪线高于B坡,雪线以下同一自然带A坡高于B坡,则可推知A坡是阳坡,B坡是阴坡,天山东西走向,故A坡为南坡,B坡为北坡,A错。B坡的自然带多于A坡,故B坡植被生长更为茂盛,B错。L自然带介于山地草原和高山稀疏植被之间,位于山腰地带,为阴坡,光照不足,土壤水分蒸发较少;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天山北坡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降水相对较多,所以L自然带适合森林植被的生长,应为山地针叶林带,C正确。根据材料“焉耆马集中产自天山2800米处高山盆地。此盆地由三个U型谷组成”可知,该U型谷受冰川侵蚀而成,可以找到冰川运动的痕迹,D错,故选C。
8.焉耆马集中产自天山2800处高山盆地,海拔高,高寒缺氧的环境提高了焉耆马的耐力;盆地地形,盆地内部平坦开阔,形成了其善奔跑的特点;多样植被为其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气候干旱降水少,形成了其短小精悍的体型特征。所以BCD选项与其特征均有一定的关系。而冰雪融水提供了优质水源,与焉耆马的特征关系不大,A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关于山地垂直自然带的特别提醒:
①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约6℃,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
②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呈现“少-多-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海拔高度的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③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降低。
④山体所在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纬度越高,垂直自然带谱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海拔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垂直自然带谱越简单。
(2021·浙江·模拟预测) 华先生随朋友出兰州,沿高速公路向西北而行,穿过乌鞘岭隧道群后,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起来,公路在一马平川的大地上延伸。向南远望,披冰戴雪的高山仿佛头戴银盔的将军巍然守卫:近处路边苍黄的土地裸露着,其上少有草皮覆盖,树木更加少,偶尔有几株杨树身形也多瘦弱扭曲。朋友说:我们都叫它们“小老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材料里提及的“一马平川的大地”和“披冰戴雪的高山”最有可能是( )
A.宁夏平原 贺兰山脉 B.河西走廊 祁连山脉C.南疆绿洲 天山山脉 D.渭河平原 秦岭
10.近处路旁的“小老树”反映了该地( )
A.热量不足 B.土层稀薄 C.气候干旱 D.光照不足
【答案】9.B 10.C
【分析】
9.A.宁夏平原和贺兰山脉都位于乌鞘岭以东,而题中是乌鞘岭西北,故A项错误;B.兰州位于甘肃东南部,从兰州出发向西北行进,穿过乌鞘岭后会到达河西走廊,河西走廊的西南部是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之一祁连山,祁连山有冰川覆盖,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C.南疆绿洲和天山山脉距离乌鞘岭较远,应该不是华先生首先看到的景观,故C项错误;D.渭河平原和秦岭都位于乌鞘岭东南部,故D项错误。
10.A.西北地区夏季热量充足,故A错误;B.西北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贫瘠,故B错误;C.身形瘦弱扭曲的“小老树”是西北地区的特色树——胡杨,其瘦弱扭曲,根系发达,这种形态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和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进而适应干旱的气候,故C选项正确;D.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光照充足,故D错误。
【点睛】“小老头树”是指造林后林木生长衰弱,呈现主干矮小、分枝多、萌条丛生、树冠平顶、根系发育不良、枯梢、甚至整株出现死亡、病虫害严重等特点,这些树木虽经多年生长,但一直难以成林成材。
(2021·浙江·模拟预测) 下图为金沙江(28°15'N)两岸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金沙江位于亚热带,谷底形成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而非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原因是谷底( )
A.土壤贫瘠 B.气候干热 C.风力较大 D.海拔较低
12.金沙江西岸寒温带暗针叶林带分布上限的海拔高于东岸的主要原因是( )
A.西岸为向阳坡,蒸发较弱 B.西岸为背阴坡,太阳辐射强
C.西岸坡度较大,土壤肥沃 D.西岸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多
【答案】11.B 12.D
【分析】
11.读图分析,该河谷位于亚热带地区,虽然海拔较高,但谷底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明显,形成干热河谷,气温较高,空气干燥;植物为适应干热河谷的环境,减少蒸发量,形成了“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而非常绿阔叶林。故选B。
12.横断山区的山脉多南北走向,金沙江河谷东坡处于我国夏季风的背风坡,河谷的西坡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因此西坡的水分条件比东坡好,所以东坡寒温带暗针叶林分布上限的海拔比西坡低,D正确;在同一区域的河谷两侧,其坡度、土壤差别不大,C错误;一般来说,山脉的南坡和北坡热量和太阳辐射差异较大,东坡和西坡热量和太阳辐射差异较小,蒸发差异较小,A、B错误。故选D。
【点睛】金沙江的干热河谷主要是由于气流下沉导致焚风效应加强,谷地水分较少,从而导致植被类型的差异;其次需要注意河谷的东西坡与山脉的东西坡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我国横断山区大致以101°E为界,101°E以东,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较强,101°E以西,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强。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28°15′N,该纬度范围的金沙江处于101°E以东,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较强,因此该区域的横断山区山脉东坡为迎风破,西坡为背风坡;河谷东坡即是山脉的西坡,为背风坡,河谷西坡既是山脉东坡,为迎风坡。所以该地河谷东坡水分条件比西坡差,河谷东坡寒温带暗针叶林分布上限的海拔比河谷西坡低。
(2021·浙江·模拟预测) 如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着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 )
A.苔原带 B.森林带 C.森林草原带 D.草原带
14.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小,但南部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 )
A.沼泽分布少 B.太阳辐射强 C.河流向北流 D.远离北冰洋
【答案】13.A 14.B
【分析】
13.出受盛行西风的影响,乌拉尔山脉西侧降水多于东侧,东西两侧的森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景观因水分条件的不同而导致物种组成差异较大,苔原带景观物种相对单一,且受水分条件影响最小,因而差异较小,出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14.西西伯利亚地区以平原为主,从北冰洋南下的气流可长驱直入,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由于南部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因而较为干燥,故B项正确;阿西西伯利亚平原河网密布,沼泽连片,南部沼泽分布广泛,故A项错误;南部较干与距河流流向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自北冰洋而来的水汽可以影响到西西伯利亚广大地区,且南北降水差异较小,南部较干与距北冰洋距离的远近关系较小,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差异性以及整体性的相关知识。
(2021·浙江浙江·高三开学考试) 下表为不同植被覆盖度的沼泽6月-10月日均蒸发量及水面蒸发量表(单位:mm/d).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
沼泽1(90%)
沼泽2(70%)
沼泽3(40%)
沼泽4(10%)
水面
6
9.9
7.9
6.6
4.0
3.1
7
12.5
8.5
6.3
3.5
3.4
8
11.1
9.7
6.4
3.5
3.5
9
6.6
6.0
5.3
2.9
2.7
10
4.5
5.0
3.8
2.0
2.0
平均
8.9
7.6
5.7
3.2
3.1
注:表内百分数表示植被覆盖度
15.据表可得( )
A.沼泽植被覆盖率越低,月蒸发量变化越大 B.沼泽植被覆盖率越高,月蒸发量变化越大
C.7月,沼泽蒸发量均达最大 D.9月,沼泽蒸发量均达最小
16.据表分析,有植被覆盖沼泽湿地较纯水面( )
A.涵养水源能力更强 B.保持水土能力更强C.调蓄洪水能力更强 D.调节气候能力更强
【答案】15.B 16.D
【分析】
15.根据表格数据判断,沼泽植被覆盖率越高,月蒸发量变化越大,B正确,A错误。7月70%植被覆盖沼泽地没有达到最大,C错误。10月沼泽蒸发量均达到最小,D错误。故选B。
16.有植被覆盖的沼泽湿地在夏季蒸发量比较大,能为沼泽上空输送较多的水汽,也能带走较多热量,所以调节气候能力更强,D正确。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蓄洪水关系不大,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蒸发量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推断正确答案。
(2021·浙江宁波·高三月考) 下图为我国台湾岛及附近地区的地质地貌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7.甲处岩石及其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经历的地质作用依次为( )
A.冷却凝固-挤压断裂-变质作用-风化侵蚀B.沉积固结-冷却凝固-变质作用-挤压断裂
C.变质作用-风化侵蚀-冷却凝固-挤压断裂D.沉积固结-变质作用-挤压断裂-风化侵蚀
18.中央山脉西侧从山麓到沿海依次为:山麓丘陵、砾石台地、海岸平原,各部分地表物质组成、植被等表现出明显差异,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17.D 18.D
【分析】
17.由图可知,甲处的岩石是板岩,属于变质岩,是由页岩受高压变质作用形成的。所以甲处岩石经历的地质作用是先形成沉积岩,然后发生变质作用,最后发生断层,最后外力风化侵蚀,形成甲处的地形。所以,形成过程是沉积固结-变质作用-挤压断裂-风化侵蚀,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8.由图可知中央山脉西侧从山麓到沿海依次为:山麓丘陵、砾石合地、海岸平原。各部分地表物质组成、土壤、植被等表现出明显差异,是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D符合题意。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的地域分异,以热量为基础;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垂直分异规律是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取决于水热组合。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地质构造和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有关知识。
(2021·浙江浙江·高三期末) 北美帝王蝶是世界上唯一能进行长途迁徙的蝴蝶。近千万只的帝王蝶,每年按下图中的路线,一边飞一边搜寻一种乳草属植物,在其上产卵繁殖。整个迁徙过程至少需要4代帝王蝶才能完成。完成下面小题。
19.帝王蝶( )
A.北上途中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第一代主要经过了乳畜带
C.第二代主要经过了小麦带 D.第四代适应气温变化能力强
20.科学家发现帝王蝶的数量正逐年锐减,20年后可能会完全消失。可能的原因是( )
①繁殖地的地震、火山等灾害频繁②气候变化使乳草属植物减少
③越冬地的生态环境遭破坏④城市化快速发展阻断其迁徙路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19.D 20.C
【分析】
19.帝王蝶第四代从被向南飞,越过多种气候类型,所到之地,气温变化大,所以适应气温变化能力强,D正确。北上途中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热量的地带分异规律,A错。第一代没有经过乳畜带,应该是第三代,B错。第二代主要经过了混合农业区,C错。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由题干可知,近千万只的帝王蝶,每年按如图中的路线,一边飞一边搜寻一种乳草属植物,在其上产卵繁殖。整个迁徙过程至需要4代帝王蝶才能完成。科学家发现帝王蝶的数量正逐年锐减,20年后可能会完全消失。可能的原因是越冬地的生态环境遭破坏和气候変化使乳草属植物减少。②③对,故选:C。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帝王蝶长途迁徙的有关知识。
21.(2021·浙江丽水·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四川省略图,图2为凉山州多年平均气温、降雨状况统计图。
材料二:凉山州春季森林火灾多发,燃火产生的高温会破坏山坡表层岩土体,调查发现,每当森林火灾后当地泥石流灾害加剧。
(1)川东盆地紫色土中富含的钾、磷等元素,主要来自于______(填成土因素)。紫色土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分异规律。
(2)说明凉山州森林火灾春季多发的气候原因。
(3)简析林火后当地泥石流灾害加剧的主要原因。
【答案】(1)成土母质 地方性
(2)气温回升快,气温较高;干旱降水少;焚风效应显著;多大风;多雷暴。
(3)森林火灾后地表松散物质增加;植被破坏导致降雨后地表径流量增大。
【详解】
(1)川东盆地多紫色土,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其紫色土中富含钾磷等元素,土壤肥沃,钾磷等元素主要来自成土母质,紫色土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以四川盆地为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具有地方性。
(2)凉山州森林火灾春季多发主要与当地春季气温和降水等因素有关,春季气温回升快,气温较高,但降水少,该区域位于背风坡,加上焚风效应的影响,气候干燥,多大风雷暴天气,容易引发森林火灾且扩散速度快。
(3)可以从植被覆盖率以及地表疏松物质来分析,森林火灾后地表松散物质增加,为泥石流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并且火灾之后,当地植被破坏、覆盖率降低,导致降雨后地表径流量增大,容易导致泥石流的发生。
【点睛】泥石流形成的因素有陡峻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大量水源。不合理的开采开挖破坏地表,会导致引发泥石流。滥采滥伐导致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滥伐森林、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22.(2021·浙江·绍兴市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绥化鲜食玉米果穗大小适宜,籽粒饱满,行粒整齐一致,苞叶适当、不秃尖、不露尖;鲜食玉米可溶性总糖含量较高。由于今年气候条件优越(日照时数2600--2900小时,无霜期120-140天),平均积温、降水量等较往年均有大幅提升,鲜食玉米的产量大幅增长。(鲜食玉米的生长期大约为90天,口感甜、黏、糯。)
材料二:大型鲜食玉米收割机在作业同时,一台灭茬机紧随其后直接把玉米秸秆粉碎,等待秸秆风干之后再进行秸秆还田操作。
(1)从气候角度分析黑龙江绥化市鲜食玉米被称为“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原因?
(2)分析“秸秆覆盖”对松嫩平原黑土的积极作用。
(3)漠河是我国著名的北极村,位于大兴安岭北坡,黑龙江南岸的山中峡谷地带,滨江靠山,夏季多雾。分析夏季该地多雾的原因。
【答案】
(1)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日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较多,7至8月份降水量集中;冬季漫长作物害虫的卵被冷冻所以虫害少,农药投入少;夏季高温(最高气温在39℃以上),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玉米干物质、养分、糖分的积累。
(2)秸秆覆盖,减轻黑土风力、流水侵蚀;秸秆还田,增加黑土肥力;截留水分,提高黑土湿度。
(3)夏季气温较高,蒸发量大,临河,水汽足;夏季降水较多,空气湿度较大;地处谷地,水汽不易扩散;地形阻挡夏季风,风力小;地处内陆,昼夜温差较大,夜间气温降低;峡谷地形,夜间多山风,水汽遇冷凝结成雾。
【分析】本题以东北图文为材料,涉及农区区位分析、“秸秆覆盖”对松嫩平原黑土的积极作用、雾的形成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1)黑龙江绥化市鲜食玉米被称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反映了该地玉米品质好,根据题目要求,本题只需从气候角度进行分析。该地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该地“无霜期120-140天”,可知无霜期较长,“日照时数2600--2900小时”,可知日照比较充足;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较多,7至8月份降水量集中,满足玉米生长季对水分的需求;该地冬季寒冷漫长,作物害虫的卵被冷冻,所以虫害少,玉米生长季农药投入少,农药污染小;夏季高温(最高气温在39℃以上),且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玉米干物质、养分、糖分的积累,因此玉米品质好,被称为“地理标志农产品”。
(2)秸秆覆盖在地表,可以减轻风力、流水对黑土的侵蚀,保持水土;秸秆还田,经过微生物的作用,转变为腐殖质,可以增加黑土肥力;秸秆覆盖在地表,还可以截留水分,减少蒸发,提高黑土含水量。
(3)雾的形成条件一般包括充足的水汽、降温条件、无风或者风力小等。漠河虽然纬度较高,但是夏季气温依然较高,地表蒸发量大,滨江靠山,水汽充足;夏季降水较多,空气湿度较大;地处山中峡谷地带,受地形限制,水汽不易扩散;位于大兴安岭北坡,地形阻挡夏季风,导致风力小,水汽不易扩散;地处内陆,夏季昼夜温差较大,再加上峡谷地形,夜间多山风,水汽容易遇冷凝结,从而形成雾。
解密09 农业生产(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解密09 农业生产(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利用网架栽培技术栽培西瓜可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解密08 城镇与乡村(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解密08 城镇与乡村(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甲是,四大地区中,表示虚假城市化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解密07 人口与地理环境(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解密07 人口与地理环境(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利于三孩政策推进的是,推测图示时段该省级行政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