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03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展开解密03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分层训练
下图为某区域等值线分布图,其中a>b>c>d>e.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若为等高线分布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地坡度大于甲地 B.甲地位于分水岭,利于河流形成
C.乙地北部有一小山丘 D.乙地气温低于甲地
2.若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地风速大于甲地 B.甲地为干燥天气
C.乙地受高压脊控制 D.甲乙两地都吹东北风
3.若为等温线分布图,甲为海洋,乙为陆地,PQ为海岸线,下列现象与图示季节最吻合的是( )
A.非洲热带草原动物向北迁徒
B.北印度洋从西向东航行油轮顺风顺水
C.圣地亚哥(33°27's,70°40'W) 正处于炎热干燥期
D.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答案】1.D 2.C 3.C
【解析】1.读图可知,甲地等高线密集,乙地等高线稀疏,甲地坡度大于乙地,A错误;甲地等高线向高处凸,是山谷地带,不是河流分水岭,B错误;乙地北部是封闭的等高线,由等高线数值 a>b>c>d>e ,根据“大于大值,小于小值”的规律可知,该处为等高线低值区,所以是盆地,C 错误;由等高线数值 a>b>c>d>e 可知,甲地海拔低于乙地,在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甲地气温高于乙地,D 正确。故选D。
2.图示为等压线,甲处等压线比乙处密集,所以甲处风力更大,A 错误;根据气压值,可知甲地处在低压槽,多阴雨天气,而乙地处在高压脊,多晴朗天气,B错误,C正确;无法判断南北半球,不能判断风向,D错误。故选C。
3.若为等温线分布图,图示等温线由北向南数值逐渐减小,说明该区域为南半球。甲为海洋,乙为陆地,根据等值线“凸高为低,凸低为高”规律可知,甲地等温线向高值凸,所以为低温区,而乙地等温线向低值凸,所以为高温区,即同一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说明此时为南半球的夏季。食草动物向南迁,A错误;北印度洋受东北信风影响,洋流自东向西,轮船由西向东航行,逆风逆水,B错误;此时为南半球的夏季,地球公转速度快,D错误;南半球圣地亚哥是地中海气候,此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正处于火热干燥期,C正确。故选C。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2020年6月11日14时的气压形势(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四地风速相比( )
A.①地大于②地 B.②地小于③地 C.③地大于④地 D.④地小于①地
5.图中四地风向大体一致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据等压线分布形势分析,当天我国南方地区( )
A.多晴朗天气 B.东部多阴雨 C.西部有冷锋 D.北部有冻雨
【答案】4.D 5.B 6.A
【解析】4.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单位距离水平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从等压线的疏密关系可知:图中风力②地>①地>④地>③地。A、B、C错误,D正确。故选D。
5.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的关系可知,①地和④地吹东北风,②地吹偏东风,③地吹东南风。故选B。
6.6月份为我国夏季,当天我国南方地区不可能有冻雨,D错误;根据等压线图可看出,我国南方当天受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西部有一低压中心,但等压线弯曲程度小,没有形成低压槽(即使形成低压槽,也是暖锋控制区)。A正确,B、C错误。故选A。
巴丹吉林沙漠为我国第二大沙漠,其东南部有一常年积水大型湖泊。下图表示5月26日和8月7日该湖表层水温与该沙漠气温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反映8月7日该湖周边沙漠地带气温日变化曲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8月7日该湖湖滨地区湖风转为陆风的时间大约出现在( )
A.0时前后 B.5时前后 C.10时前后 D.17时前后
【答案】7.D 8.B
【解析】7.由于比热容的差异,湖泊水温变化慢于沙漠地带气温变化,且8月份湖泊水温、沙漠地带大气温度都高于5月份。所以判断出:①为5月沙漠气温、②为8月湖泊水温、③为5月湖泊水温、④为8月沙漠气温。故选D。
8.湖风转陆风之前陆地气温高于湖面温度,因为④为8月沙漠气温、②为8月湖泊水温,全天只有5:00-10:00这个时间段内湖面温度高于陆地气温,吹陆风。所以湖风转陆风的时间为5:00前后。故选B。
图1为2021年11月8日某时刻某区域海平面天气形势图,图2为虚线框内不同高度气温分布状况图,I、II、III代表不同高度,a-h为气温数值。完成下面小题。
9.造成甲乙两地风力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 B.下垫面性质 C.气压 D.气压梯度力
10.正确表示图1中虚线框内由近地到高空排序或气温数值大小的是( )
A.II、III、I B.a<b<c<d C.I、II、III D.e>f>g>h
【答案】9.B 10.B
【解析】9.读图可知,甲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应该强,而乙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应该弱,但图中显示乙地有六级以上大风,甲地风力相对较小,表明气压和气压梯度力不是造成甲、乙两地风力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排除CD;气温高低并不直接影响风力大小,气温不是造成甲、乙两地风力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排除A;图中显示,甲位于陆地,乙位于海洋,乙地摩擦力较小,因此下垫面性质是造成甲、乙两地风力差异大的主要因素,B符合题意。故选B。
10.读图可知,图中虚线框内是冷锋系统,西北是冷气团,东南是暖气团,锋面从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因此,气温从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增,因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图中等温线a、b、c、d数值的大小排列是:a<b<c<d,故B正确;等温线e、f、g、h数值的大小排列是e<f<g<h,故D错;图中锋面从近地面至高空的排列是III、II、I,故AC错。
山西宁武万年冰洞(38°57′N,112°9′E)四季冰封,即使三伏夏日洞外绿草如茵、百花盛开,洞内却寒气逼人、冰雕玉砌,且愈往地层深处冰层愈厚。冰洞的洞口海拔2300m,洞口朝上,最窄处仅为几十厘米,洞体倾斜向下,已探测的部分深度约为100m,洞内最宽处约20m,整体形状呈落水洞式样。冰洞地处吕梁山区,附近山峦叠嶂。冰洞位于管涔山的北坡,覆盖着巨厚的石灰岩层和黄土堆积物,洞口处峻峭壁立、密林丛生。发现宁武县城一月为-9.9℃,七月为20.1℃,年降雨量470~700mm。据科学考察发现,宁武冰洞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期,距今约300万年,冰洞内气温保持在-4℃左右,保存有不同地质时期的冰体,数量多且层理清晰,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有人认为,当地的地形地貌对冰洞的形成影响很大,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地处背阴坡,水汽蒸发量小,空气中水汽充足
B.山峦叠嶂,山体陡峭,利于减少夏季风的影响
C.石灰岩广布,裂隙发育,有利于地表水的渗入
D.黄土覆盖,土质疏松,利于冬季冷气流的进入
12.冰洞形状对气流的影响是( )
A.白天洞内的气流下沉 B.夜晚洞内的气流上升
C.冬季洞内气流向外流 D.夏季内外气流不交换
13.该冰洞的科学研究价值是可以研究山西( )
A.地理环境的变迁 B.人类活动的发展
C.地壳运动的历史 D.煤炭资源的形成
【答案】11.B 12.D 13.A
【解析】11.当地的地形地貌对冰洞的形成影响主要有:地处背阴坡,气温较低,水汽蒸发量小,空气中水汽不应充足,A错误;山峦叠嶂,山体陡峭,使夏季温暖湿润的东南风,因受到层层阻挡,加之洞口与大气的接触面积小,对冰洞的影响甚为微小;冬季强劲凛冽的西北风,自蒙古高原长驱直下,对冰洞的影响非常巨大,B正确;洞体之外覆盖的巨厚的石灰岩层和黄土堆积物,则成为阻碍洞内外热交换的有效屏障,类似于在盛放冰棒的箱子外面覆盖厚厚的棉被的道理一样,棉被成为了有效的绝热层,CD错误。故选B。
12.冰洞洞口狭小且朝上、呈落水洞式样。冬季洞外温度低(根据县城温度结合海拔、山区等因素,可推算洞外温度可达-20℃左右),洞内温度较高,相对气流上行,在洞口处遇冷空气凝结,出现冰冻现象,C错误;在夏天,洞外温度高,洞内的温度低,气流不交换。冬季昼夜温差越大,内外气流交换越强,但夏季不论白天、晚上洞外温度均高于洞内,夏季内外气流不交换,D正确。综上所述,白天或夜晚的情况要结合冬夏季来说,没有季节就说白天或夜晚气流运动状况是错误的,AB错误。故选D。
13.宁武冰洞是古气候、古环境变迁的产物。冰洞洞体的形成,冰体的产生和冰体长期不化的原因等,都无不与该区气候环境演化息息相关。宁武冰洞是该区以至整个华北地区气候、环境变迁的缩影。因此对宁武冰洞的进一步调查研究,为分析和预测该区及华北地区的气候、环境演化趋势提供了重要实际资料,A正确;根据材料“据科学考察发现,宁武冰洞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期,距今约300万年,冰洞内气温保持在-4℃左右,保存有不同地质时期的冰体”可知,该冰洞内没有体现人类活动的痕迹,没办法研究人类活动的发展,B错误;没有地壳运动的痕迹,没有办法研究地壳运动的历史,C错误;第四纪冰川以来,不是煤炭资源的形成时期,没有办法研究煤炭资源的形成。D错误。故选A。
2014年11月,澳大利亚多地居民看到罕见的“雨幡洞云”奇观。雨幡洞云,也叫穿洞云,是由于飞机穿过云层时引起空气的膨胀,局部压力下降且温度下降,云中的液态水滴迅速凝结形成冰晶,当冰晶落下时,形成“洞云”(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形成雨幡洞云的云层条件是( )
A.云层厚度大 B.须饱含过冷的水滴 C.云层高度低 D.云层温度较高
15.飞机飞越洞云下部时非常危险,是因为( )
A.易有飞鸟影响飞行 B.空气能见度低 C.盛行下沉气流 D.盛行上升气流
16.当澳大利亚居民看到“雨幡洞云”奇观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硅谷地区正值旱季 B.此时期澳大利亚大陆盛行高压
C.谟河的白昼比广州长 D.在苔原地带生活的驯鹿迁徙到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14.B 15.C 16.D
【解析】14.雨幡洞云形成时,云层较薄,而且出现于中、高层次的云层中,这些云层窄窄的缝隙下面悬挂着许多冰晶体,要形成雨幡洞云层,云层必须饱含过冷的水滴。尽管云层的温度远远低于零摄氏度,这种水滴也必须是液态形式存在。当云层的部分区域的水开始结冰时,引发了云层内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样雨幡洞云层就形成了,B正确,ACD错;故选B。
15.材料中表述“由于飞机穿过云层时引起空气的膨胀,局部压力下降”,因此此时在高空形成低压,近地面形成高压,气流做下沉运动。C正确,D错误;出现于中、高层次的云层中和飞鸟、能见度无关,故AB错;故选C。
16.11月份,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硅谷是地中海气候,此时温和湿润,故A错;澳大利亚是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故B错;北半球冬季,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漠河的昼长比广州短,故C错。此时,太阳直射点南移,驯鹿由苔原带迁徙到亚寒带针叶林带,故选D。
海洋锋是指不同性质海水之间狭窄过渡带。南大西洋某海区因热带洋流的侵入形成了海洋锋,海洋锋表面大尺度背景气压高低与水温高低的递变方向常年接近一致。由于海洋锋表面大气受局部热力作用与大尺度背景气压共同影响,海洋锋附近海表面出现风速最小值。下图示意南大西洋某海域表层海水年均温度、气温梯度及风速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该海域盛行风向最可能为( )
①偏东风②偏南风③偏西风④偏北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该海洋锋轴线位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19.导致海洋锋附近海表面风速最小的物理过程为( )
A.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反向叠加
B.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垂直气压梯度反向叠加
C.冷热不均——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反向叠加
D.冷热不均——大气水平运动——垂直气压梯度反向叠加
【答案】17.D 18.C 19.A
【解析】17.依据材料“……气压高低与水温高低的递变方向常年接近一致”可知,水温越高的海域海洋锋表面气压越高。读图可知,由M到N,水温逐渐升高,因此气压逐渐升高,水平气压梯度力由N指向M,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左偏30°--40°左右即为风向,应为西北风。③④正确,故选D。
18.“海洋锋附近海表面出现风速最小值”,说明该海洋锋轴线位于风速最小的区域。风速最小值为0,位于图中丙地右侧附近,故选C。
19.冷热不均引起的是大气的垂直运动,C、D错误。同一水平面气压有高有低,产生水平气压差,从而形成空气的水平运动---风,因此导致海洋锋附近海表面风速最小是因水平气压梯度反向叠加,A正确,B错误。故选A。
布拉风是一种极严寒的地方性风。冷空气被低矮山地或高原阻挡堆积后,受附近海面上暖低压吸引,经低矮隘道倾泻而下,形成布拉风。下右图为黑海周边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出现布拉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1.图示区域布拉风最强的季节( )
A.开普敦温和多雨 B.图中a河正处于汛期
C.悉尼高温多雨 D.华北平原播种小麦
【答案】20.D 21.C
【解析】20.据材料,布拉风是冷空气被低矮山地或高原阻挡堆积后,受附近海面上的暖低压吸引,经低矮隘道倾泻而下形成,该地位于北半球,来自北方的气流为冷空气,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受山地或高原阻挡,向沿海过渡地带,有低矮的隘道,即河谷或者山谷,存在狭管效应,结合图示,丁东部是黑海,西部有河流流出且地处高原、山地,有自西向东延伸的河谷,容易形成布拉风,符合条件的只有丁地,D正确;乙地地处高原但不临海,故B错,甲、丙地区受西风带影响,西风风向与海陆风风向不一致,不利于布拉风的形成,故A、C错误。故选D。
21.由材料可知,布拉风是一种极严寒的地方性风,布拉风最强的季节应是冬季,a河流夏季最大,B错误。开普敦位于南半球。为地中海气候。北半球冬季为南半球夏季,此时炎热干燥,A错误。悉尼为南半球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当地为夏季,高温多雨,C正确。华北平原秋季播种小麦,D错误。故选C。
沙尘天气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明显下降的天气现象。以甘肃民勤为中心的河西走廊东部已经成为我国三大沙尘天气多发区之一。下图为最近10年民勤地面气象要素逐时资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23:00-5:00,民勤地区空气相对湿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蒸发旺盛 B.气温较低 C.夜雨多发 D.风力较大
23.据图推断,民勤地区沙尘天气频率较高的时段主要是( )
A.深夜到日出 B.日出到正午 C.下午到傍晚 D.傍晚到深夜
24.下列因素中,与民勤沙尘天气昼夜变化相关性最小的是( )
A.空气湿度 B.风力大小 C.垂直温差 D.植被覆盖
【答案】22.B 23.C 24.D
【解析】22.从时间上来看,该时刻正处于日出之前,气温较低,蒸发较弱,空气饱和湿度降低,相对湿度增大,A错误,B正确;夜雨主要位于山谷地区,该地夜雨较少,C错误;风力不是影响相对湿度的主要因素,D错误。所以选B。
23.因为下午到傍晚空气相对干燥,蒸发旺,土壤相对松散,风力也相对较大,最主要是地—气温差为正值,且为最大,空气对流明显,沙尘天气频率较高,C正确;深夜到日出、日出到正午、傍晚到深夜沙尘天气频率较低,ABD错误。所以选C。
24.与沙尘天气昼夜变化相关性最小的是植被覆盖,因为其昼夜差别最小,D正确;空气湿度、风力大小、垂直温差昼夜变化较大,ABC错误。所以选D。
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三角洲上某盐碱地栽种葡萄,盐碱地的温度升高特别缓慢。葡萄生长时所需最低气温约12℃-15℃,花期最适温度为20℃左右,果实膨大期最适温度为20-30℃,葡萄对水分要求较高,在生长初期或营养生长期时需水量较大,生长后期或结果期,根部较为衰弱,需水量较少,水多还易引起各种疾病,严格控制土壤水分是种好葡萄的一个前提。3月份农民将葡萄藤出土上架,灌水后用白色塑料薄膜搭建裙膜,有效促进了春季葡萄生长。下图为裙膜覆盖示意图。
(1)说出搭建裙膜前灌水的原因。
(2)指出搭建裙膜的的作用。
(3)5月中旬后裙膜会被农民彻底清除,请分析原因。
(4)有人提议用黑色塑料薄膜代替白色塑料薄膜,请你说出利弊。
【答案】(1)葡萄生长初期需水量较大,黄河三角洲地处华北地区,华北春旱,灌水提高土壤含水率,为葡萄生长提供充足水分;淡水灌溉,降低土壤盐分。
(2)提高地温,提早葡萄生长物候期(提早解除冬眠,延长生长期);减少水分蒸发;抑制土壤返盐。
(3)塑料薄膜滞留在土壤中会造成环境污染;气温和地温逐渐升高,能够满足葡萄生长的需要;葡萄生长后期需水量较少,降低因水多而引起的疾病。
(4)利:黑色塑料薄膜遮挡阳光,抑制杂草生长,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弊:太阳辐射不能穿过黑色塑料薄膜,提高地温作用弱。
【解析】本题以黄河三角洲上某盐碱地栽种葡萄的方式为材料背景,解题时需要利用好材料中的文字信息,并结合题目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考查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思维,以及知识点的调动和实际运用等能力。
(1)根据材料信息“黄河三角洲上···特别缓慢”“3月份农民···葡萄生长”可知,葡萄主要是种植在某盐碱地上,在搭建裙膜前灌水,浇灌的是淡水,可以降低土壤盐分;3月份华北地区雨季尚到来,加之气温回升,蒸发旺盛,春旱严重,所以灌水还可为葡萄生长提供水分,从而有效促进了春季葡萄生长。
(2)根据材料信息,盐碱地的温度升高特别缓慢,而适合的气温和地温是葡萄解除冬眠,开始生长发育的最重要条件。可知搭建裙膜能够提高地温,提早葡萄生长物候期,提早解除冬眠,延长生长期;灌水后用白色塑料薄膜搭建裙膜,可起到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还可抑制土壤返盐,有效促进了春季葡萄生长。
(3)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搭建裙膜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5月中旬后气温和地温逐渐升高,能够满足葡萄生长的需要;如果塑料薄膜仍然滞留在土壤中会造成环境污染,5月中旬后农民清除裙膜利于环境保护,还不影响葡萄生长,所以裙膜会被农民彻底清除。
(4)根据材料“3月份农民……葡萄生长”。有人提议用黑色塑料薄膜代替白色塑料薄膜,与白色塑料薄膜相比,运用黑色塑料薄膜,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会减少到达土壤的太阳辐射,不利于地温的提高,不利于葡萄尽快解除冬眠;但是黑色薄膜能够遮挡阳光,减少光合作用,会起到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示意某自然林内年平均气温垂直分布日变化。
(1)地面明显比冠层气温日变化小,分析其主要原因。
(2)推测林内空气对流最弱的时间段,并说明理由。
(3)概括20到04时段,自然林内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
【答案】(1)林地树荫茂密,白天林冠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折射作用强,近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少,近地面气温比冠层低;夜晚,因树冠的阻挡,大气逆辐射较强,近地面气温比冠层高,故地面气温日变化小。
(2)14到16时。林内空气对流强弱与地面和冠层之间的温度层结有关,近地面气温高、林冠层气温低,有利于对流,反之不利于对流。14到16时,近地面气温比冠层低,形成上热下冷的温度结构,故此时段对流最弱。
(3)随海拔增高,气温变化很小;由20时到04时段,气温逐渐下降。
【解析】本题以某自然林内年平均气温垂直分布日变化为材料,主要涉及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热力环流以及气温分布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图片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地面比冠层气温日变化小,主要是近地面白天气温偏低,冠层的隐蔽度较高,阻挡、反射太阳辐射,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辐射,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导致近地面白天气温偏低;树冠层阻挡近地面热量向外的传导,导致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强,植物的呼吸作用会释放热量,晚上近地面气温偏高,所以地面的气温日变化小。
(2)空气的对流运动与气温的垂直分布有关,近地面气温高,林冠层气温低,空气的垂直运动强烈,对流运动显著;反之,则不利于对流运动的发生。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4时到16时,近地面气温低于冠层气温,导致出现上热下冷的“逆温层”,阻碍空气的对流运动,所以,此时段对流运动最弱。
(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20到04时段近地面气温与高空气温几乎没有差异,说明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的变化很小;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由20时到04时,气温逐渐降低。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温室效应在地球形成以来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将会寒冷无比。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遗过性,而对地球表面辐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又称“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不同区域的农牧业生产。
(1)说明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理与过程。
(2)若全球气候变暖会加强大气环流,试分析导致图中甲、乙两地年降水量变化的原因。
(3)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甲、乙两地农牧业产量带来的影响。
(4)为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城市交通运输部门可以做好哪些工作。
【答案】(1)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使太阳辐射对地球表面加温,增温后的地球表面辐射出来的长波辐射被温室气体高度吸收;温室气体增温后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传递能量,促使全球气候变暖。
(2)全球气候变暖加强了大气环流(三圈环流);甲地常年受西风带控制,西风增强后,有利于输送水汽,降水增多;乙地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影响,其势力增强会导致干热程度加剧,降水减少。
(3)甲地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气候变暖伴随二氧化碳增多;有利于牧草生长和种植业发展;乙地气温升高,但降水减少,农业生产水源不足;伴随干旱灾害和荒漠化加剧;会导致农牧业减产。
(4)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广电动汽车;改进发动机,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尾气排放管理。
【解析】本题以世界范围内的气候变化为材料,考查学生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理解。具体涉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对应的措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重点考查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学生可结合相关材料进行综合分析。
(1)该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该题需要从温室气体对太阳短波辐射的高透过性,使太阳辐射对地球表面加温,对地表长波辐射的高吸收性剖析原理,从能量的传递和转换入手分析其过程。依据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进行分析。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使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太阳辐射对地球表面增温,即太阳暖大地;增温后的地球表面辐射出来的长波辐射被温室气体高度吸收,即大地暖大气;温室气体增温后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传递能量,促使全球气候变暖,即大气返大地。
(2)虽然不同地区降水的异常变化原因多种多样,但大气环流往往是全球性水汽平衡的纽带,一般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气流、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的气流、由山麓吹向山顶的气流以及由近地面上升的气流往往带来更多的降水,反之带来的降水偏少。甲地位于北纬40°-60°间,常年受西风带控制,若西风带加强,则会带来更多的海洋水汽,导致甲地气候更加湿润,降水更多。而乙地地处副热带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若大气环流加强,则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和由内陆吹来的信风会更强,导致降水减少,加剧当地气候干旱程度。
(3)农牧业生产往往离不开气温和降水等气候条件。从图中可看出甲地纬度较高,乙地纬度较低。对于全球气候而言,对农业生产往往存在两面性。对于高纬度地区而言,由于积温不足气温升高往往使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会普遍导致增产,有利于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而低纬地区由于积温本身较高,因此气候变暖不会显著提升农作物产量,而由于气温升高导致蒸发旺盛,会加剧干旱和荒漠化程度,导致农牧业减产。
(4)抑制全球气候变暖需要政府引导、国际合作和公众参与,更需要各行各业协心同力。作为城市交通运输部门需要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可以通过发展公交、利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废气排放管理等措施来完成。
解密14 选修地理(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解密14 选修地理(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修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选修6∶环境保护】,下图为美国华盛顿州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解密10 产业活动(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解密10 产业活动(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广西发展桑蚕业得益于,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的优势有,可视农业兴起的主导因素是,可视农业的主要生产特点有,施工机器人的普及可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解密05 天气(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解密05 天气(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关锋面位置、锋面类型的判断,该诗描述的地点最可能位于,江淮气旋最为活跃的季节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