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4 说明文阅读 考点3:理清说明顺序,分析句段作用(过关测试)(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4  说明文阅读 考点3:理清说明顺序,分析句段作用(过关测试)(含解析)01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4  说明文阅读 考点3:理清说明顺序,分析句段作用(过关测试)(含解析)02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4  说明文阅读 考点3:理清说明顺序,分析句段作用(过关测试)(含解析)03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4 说明文阅读 考点3:理清说明顺序,分析句段作用(过关测试)(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4 说明文阅读 考点3:理清说明顺序,分析句段作用(过关测试)(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小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4 中考复习之说明文阅读(过关测试)
    考点3: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本结构
    题型一:理清说明顺序
    一、(2020·辽宁丹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口罩,为呼吸道设防
    ①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全民战争中,“人自为战”最基本、最有效的式器,莫过于口罩了。为什么这样说呢?
    ②新型冠状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就是通过病人的飞沫。你知道飞沫的来源吗?
    ③飞沫主要来源于咳嗽和喷嚏。咳嗽是一种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能把肺中的空气压缩为1米多长的喷射流,携带着3000多个细小液滴,以20多米每秒的速度冲开声门,脱口而出。喷嚏则能将4万个细小的液滴,以超过12级飓风的速度猛烈喷涌而出。不仅咳嗽和喷嚏,从高声喧哗到日常呼吸,都能产生大大小小的飞沫。飞沫的直径一般小于100微米,携带着病毒在空气中悬浮、飘散、游荡,远达十余米,长达数小时。
    ④如何为我们的呼吸道站岗放哨以切断病毒传播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戴口罩。市场上的口罩可谓琳琅满目、五花八门,但预防疫情的主流口罩是N95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与市场上其它类型的口罩相比,N95口罩防护性更强。它由以聚和聚丙烯为基材的多层无纺布制成,N代表非油性粒物,95则表示过0.3米颗粒物不低于95%。飞沫正好在N95口罩的“关照”之下,因此N95口罩就能成功地“御敌于国门之外”。对密切接触者的医护人员来说,N95口罩是久经考验的“忠诚卫士。
    ⑤但是N95口罩并非所有人所有时刻都适合佩戴。研究表明,佩戴N95口罩时,吸气和呼气的阻力分别增加26%和22%,我们不得不更努力地呼吸,才能维持正常的压力梯度和空气流量。数据显示,连续佩戴N95口罩4小时后,空气交换量减少37%,血氧饱和度降低,能引起疲劳、头等症状,对于心肺功能较弱的人,佩戴N95口罩时不可不慎重。我们选择口罩要遵循“充分而不过分”的原则。
    ⑥与N95口罩相比,医用外科口罩成本更低,舒适性更强,普及程度也更高。它由三层无纺布组成,从外到内分别是防水层、过滤层、吸水层。虽然没有达到N95口罩的防护标准,但对飞沫和微小颗粒物有很好的阻隔和过滤作用。对于公共场所的日常防护,医用外科口罩应该足够了。
    ⑦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是其发挥效能的关键。戴口罩前要洗净双手,捏住左右系带挂在耳上,防水层朝外,带有铝条鼻夹的一边朝上,切勿内外反置和上下颠倒。将鼻夹按压到位,拉伸底部盖住下巴,半张脸就在口罩的防护之下了,有效地阻止了手无意间触摸脸部造成的污染。随着呼吸,大量尘埃、飞沫会附着嵌合在纤维中,因此口罩一般4小时就要更换。
    ⑧2020年春天注定是一段难忘的岁月,在全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慷慨悲歌中,雪片般的口罩也昭示了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人们在公共场所自觉佩戴口罩,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带给了他人一份关爱,这是我们抗击疫情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薄薄的口罩,也许会在更久的时空里融入我们的文化。
    (原文有改动)
    1.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⑤段中的加点词语“研究表明”不能删掉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第⑥⑦段说说选文是从哪两方面介绍医用外科口罩的?



    【答案】
    1.逻辑顺序。这篇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病毒的传播、口罩的分类和区别、口罩的佩戴等知识,所以是逻辑顺序。
    2.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突出、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N95口罩防护性之强,在疫情防控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研究表明”意思是下面的说明内容是经过研究证明的,是可信的,不是编造的或从其他途径得来的。如果删掉则降低其可信度,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4.第⑥段说明与N95口罩相比,医用外科口罩的优势、组成和日常防护效果;第⑦段说明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的注意事项。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说明文的说明顺序。通常用到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通常用于介绍某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空间顺序(用于某个建筑物等)、逻辑顺序(用于介绍事物、事理的内在关系)。这篇文章介绍了按总分总的顺序介绍了病毒的传播、口罩的分类和区别、口罩的佩戴等知识,所以是逻辑顺序。
    2.此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摹状貌等。可采用的答题模式是:说明方法+表达效果(具体准确,生动形象)+说明的内容(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画线句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N95口罩和其他类型的口罩进行比较,采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了N95口罩的防护原理,又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N95口罩比喻为“忠诚卫士”,准确生动地说明了N95口罩对于病毒有极强的防护作用。
    3.此题考查的是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答此类试题,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解词+说明的内容+删去后不符合实际+该词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研究表明”说明这一数据是经过研究得出的,是有科学依据的,去掉后不能体现这一点,与事实不符。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知和概括。文章第⑥段中通过对比,说明了医用外科口罩“成本更低,舒适性更强,普及程度也更高”的优点,“它由三层无纺布组成,从外到内分别是防水层、过滤层、吸水层。虽然没有达到N95口罩的防护标准,但对飞沫和微小颗粒物有很好的阻隔和过滤作用”一句介绍了它的组成和防护效果;第⑦段介绍了正确佩戴口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2019·云南丽江·一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人能不能微缩
    ①在科幻电影中,人可以缩到比蚂蚁还小,甚至细胞那么小。要是真能实现该多好啊!我们就可以去看微观的美景,其实际应用价值也不可限量。
    ②比如旅行。现在的客车一般载几十个人,飞机一般载几百人。要是人能微缩,一架飞机就能载数千人,甚至数万人。那将节省多少燃料啊!
    ③在战争中,我们的战士也能变小,躲过敌人的监视,穿过各种障碍物,进行侦察和各种军事活动,使敌人的现代化武器失去作用。
    ④在医学上,微缩了的医生可以进到身体里面,修补伤口,清除结石,找出癌细胞,甚至可以一根根地去接通断裂了的脊髓神经,让截瘫者重新站起来。
    ⑤但实际上,这样的微缩是不可能实现的。要保证微缩以后还是人,那人的每个细胞也要相应缩小。如果人缩到细胞那样小,那原来的细胞就要缩到一个氢原子那样小,那就不可能是细胞了。
    ⑥不要说把人缩小到细胞那么小不可能,就是缩小到蚂蚁那么小都不可能。那么小的生物不可能是人。《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就比较聪明。他不缩小成小孙悟空,而是变成一个小虫子,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去。
    ⑦人不能微缩的一个原因就是组成人的细胞不能相应地缩小。否则,就装不下细胞生存和活动所必需的最低限度数量和种类的分子。如果把人缩到蚂蚁那么小,细胞的大小就要缩到10nm左右。而DNA的直径就有2.6nm,合成蛋白质的核糖体有20nm大小。
    ⑧即使不考虑细胞缩小,这里也涉及一个基本问题:一个物体(包括生物)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后,其性质、行为能否还像原来一样?几何的基本定律告诉我们:不会。
    ⑨原因就是,几何里面的几个参数——长度(一维)、面积(二维)和体积(三维),在一个物体放大或缩小时,变化的方式、速度不同。长度是按线变化,面积是按平方变化,而体积是按立方变化。也就是说,线度增长(或缩小)10倍,面积便增大(或缩小)100倍,而体积则增大(或缩小)1000倍。这个几何关系看似简单却影响世间万物的存在方式和行为,包括生物和人。
    ⑩比如说,一块石头,扔出去会立刻掉到地上。但如果把它磨成细粉,就可以随风飘扬,尽管每个颗粒的重量还是比同体积的空气重几百倍。这不是浮力,而是石头磨细以后,每个颗粒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大大增加。空气流过颗粒时产生的摩擦力大过颗粒的重量,所以颗粒可以随风飘扬。
    ⑪缩小是如此,放大也是一样。
    ⑫在日常生活中,用纸叠一个飞机,纸飞机可以自己立住。但如果把它放大到真的飞机那么大,它就会垮塌。因为重量和线度的比值大大增加了,而纸的机械强度并没有变化。同理,我们可以用钢筋水泥建造两米宽的阳台,但我们不可能用钢筋水泥建造同样形状的两百米宽的阳台。它一定会垮塌。
    ⑬这种关系也影响到生物,导致很多有趣的现象。
    ⑭动物的高度缩小一半,重量就要减为八分之一,而关节表面积只减为四分之一。也就是说,单位面积的关节所承受的力就会减少一半。1厘米高的生物,关节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就是一米高的生物的一百分之一。所以,蚂蚁和蜘蛛的细腿可以支撑身体的重量,大象就要很粗的腿才能站住。长颈鹿既要吃高处的食物(脖子要长),又要跑得快以逃避野兽(腿要长),就只要缩小躯干和四肢的比例以减轻重量,特别是缩短身长。所以长颈鹿就只能是这个怪样子。
    ⑮同样,从人的大小到蚂蚁的大小,体重迅速变小,但肌肉横切面变小的速度却慢得多。所以蚂蚁可以举起比自己重100倍的物体,跳蚤可以跳出比自己身高高100倍的高度,人就绝对做不到。
    ⑯反过来说,如果把蚂蚁按比例放大到人那么大,那它就会有比人大得多的脑袋,细得多的脖子,再加一个巨大无比的“肚子”。它会连头都抬不起来,更别说快跑了。
    ⑰世界上的事物千姿百态,生物更是变化多端。看似随心所欲,其实内中都有规律存在。一个简单的几何原理所导致的力学后果,却影响到世间万物的存在方式。我们越能看到事物表面现象后面的原因,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就越深刻。
    (选自《科学之友》,有删改)
    5.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



    6.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人不能被微缩的原理。



    7.第⑩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8.本文原来的副标题是“具有深远影响的几何关系”,你认为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
    5.逻辑顺序。首先,从幻想人微缩后的美好前景入手,引出下文关于不能被微缩的原理介绍;接着,简略介绍了人不能被微缩的细胞原理;然后,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重点说明了物体放大或缩小后其性质、行为不能保持原样的几何定律;最后,总结说明生物虽然形态各异,但其实内在都有自身规律存在的道理。
    6.①组成人的细胞不能相应缩小,缩小就装不下细胞生存和活动所必需的最低限度数量和种类的分子。②几何定律决定了物体(包括生物)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后,其性质、行为不能像原来一样。几何里面的参数——长度、面积和体积变化的方式、速度不同,决定了人不能被微缩。
    7.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用石头磨成细粉后,每个颗粒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大大增加,石头颗粒可以飘扬的事例,具体说明了几何里面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在一个物体放大或缩小时,变化的方式、速度不同这个原理,而这个几何关系影响着世间万物的存在方式和行为。
    8.示例一:不能删去。:①从内容上看,副标题点明了人不能被微缩的重要原因就是几何定律的存在。②从结构上看,文章略写了人不能被微缩的细胞原理,而围绕“具有深远影响的几何关系”进行重点说明,所以此副标题有强调的作用。
    示例二:可以删去。①因为文章不单说明了人不能被微缩的几何原理,还说明了细胞原理,副标题只提几何原理,不能完整、全面地概括人不能被微缩的科学原理。②以“人能不能微缩”做标题,简洁明快,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5.本题考查说明顺序和内容梳理。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常见的说明顺序之一。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由个别到一般、主要到次要或现象到本质等介绍。空间顺序即是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有利一全面说明事件各方面的特征。
    首先,文章的①—④段从幻想人微缩后在旅行、战争、医学等方面的美好前景入手,列出现象;然后在第⑤段,引出下文关于不能被微缩的原理介绍,并用“如果人缩到细胞那样小,那原来的细胞就要缩到一个氢原子那样小,那就不可能是细胞了”句,简略介绍了人不能微缩细胞的原因;
    接下来,第⑥段运用“《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的例子来说明把人缩小到细胞那么大小、蚂蚁那么大小的不可能;第⑦段“如果把人缩到蚂蚁那么小,细胞的大小就要缩到10nm左右。而DNA的直径就有2.6nm,合成蛋白质的核糖体有20nm大小”句,直接列数字,然后第⑨段“也就是说,线度增长(或缩小)10倍,面积便增大(或缩小)100倍,而体积则增大(或缩小)1000倍”用具体的数字比较说明,进一步分析说明方物体放大或缩小后其性质、行为不能保持原样的几何定律;
    接下来从第⑪—⑯段,从“缩小”到“放大”用大象,蚂蚁等例子,挨过来说明放大与缩小改变结构带来力学后果,说明事物无法缩小的事理;
    最后,第⑰段“世界上的事物千姿百态,生物更是变化多端。看似随心所欲,其实内中都有规律存在”总结说明生物虽然形态各异,但其实内在都有自身规律存在的道理。
    故本文按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逻辑顺序来介绍说明的。
    6.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从第⑦段“人不能微缩的一个原因就是组成人的细胞不能相应地缩小。否则,就装不下细胞生存和活动所必需的最低限度数量和种类的分子”可概括出人不能被微缩的原因之一:组成人的细胞不能相应缩小,缩小就装不下细胞生存和活动所必需的最低限度数量和种类的分子。
    从第⑧段“一个物体(包括生物)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后,其性质、行为能否还像原来一样”、第⑨段“原因就是,几何里面的几个参数——长度(一维)、面积(二维)和体积(三维),在一个物体放大或缩小时,变化的方式、速度不同。长度是按线变化,面积是按平方变化,而体积是按立方变化”可知原理之二,几何定律决定了物体(包括生物)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后,其性质、行为不能像原来一样。几何里面的参数—长度、面积和体积变化的方式、速度不同,决定了人不能被微缩。
    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7.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使用及作用分析。
    从第⑩段“比如说,一块石头,扔出去会立刻掉到地上。但如果把它磨成细粉,就可以随风飘扬,尽管每个颗粒的重量还是比同体积的空气重几百倍”知,文章用石头磨成细粉后,每个颗粒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大大增加,石头颗粒可以飘扬的事例。
    再联系第⑨段首句“几何里面的几个参数——长度(一维)、面积(二维)和体积(三维),在一个物体放大或缩小时,变化的方式、速度不同”及最后一句“这个几何关系看似简单却影响世间万物的存在方式和行为,包括生物和人”知,举此例子为了具体说明了几何里面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在一个物体放大或缩小时,变化的方式、速度不同这个原理,而这个几何关系影响着世间万物的存在方式和行为。
    8.本题考查说明文标题的作用。
    如果主张不能删去,则可这样分析:
    本文标题是“人能不能微缩”,这个题目新颖别致,是此文需要介绍的事理,但副标题“具有深远影响的几何关系”却更进一步揭示了“人类不能微缩”的原理所在,触及到此文对几何定律的介绍,可以说是由现象到本质,是文章介绍的重点所在。
    从这个角度上说,副标题在内容点明了“人不能微缩”的原因,也强调了文章重点介绍的内容:几何定律。所以不能删去。
    如果赞成可以删去,则可考虑:标题具有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的作用,故“人能不能微缩”做标题,简洁明快,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果加上“具有深远影响的几何关系”反而让读者从题目中便看出原因,从而失去了兴趣。所以可删去。另外,从内容上说,文章对不能被缩微的几何原理虽是重点介绍,但还有细胞原理等其他内容,副标题概括不够全面,故可删去。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题型二:划分层次和分析句段作用
    一、(2021·青海西宁·中考真题)阅读《魅力青海湖》,完成下面小题。
    魅力青海湖
    ①“(青)海周七百五十余里,中有二山,东西对峙,水色清绿,冬夏不枯不溢。自日月山望之,如黑云冉冉而来……”这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青海湖壮丽景色的描写。
    ②青海湖四面环山,东面是巍峨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嵯峨的橡皮山,北面是雄伟的大通山。四座大山犹如四幅巍然耸立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环抱其中。整个青海湖仿佛一个巨大的翡翠玉盘镶嵌在高山草原之间。
    ③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它东西最长约106公里,南北最宽约63公里,环湖一周约365公里。据多年水位观测资料表明,湖泊水域面积始终保持在4200平方公里以上。
    ④青海湖最让人赞叹的是波光潋滟的湖水。青海湖湖水的含盐量在千分之六左右(海水含盐量大约为千分之三),但由于湖水中含氧量较低,浮游生物稀少,能见度可达十米以上。远远望去,湛蓝色的湖水与天相接,横无际涯,波涛起处,不逊大海。更为神奇的是,青海湖湖水并不是单色的,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角度,湖水或青或蓝,或灰或绿,五色交辉,令人心旷神怡。
    ⑤从生态价值上看,青海湖西的鸟岛是鸟类繁衍生息的天然场所。鸟岛三面环水,水草茂盛,鱼类繁多,环境幽静,是我国最重要的8个鸟类保护区之一。每年春天,当印度洋上的暖流开始吹拂时,斑头雁、鱼鸥、棕头鸥、鸬鹚等禽鸟就会一路向北迁徙,跋涉万里来到这里栖息,多达十几万只。它们在岛上各据一方,筑巢垒窝,高吟浅唱。五月份产卵期间,鸟岛上的鸟窝一个挤着一个,密密麻麻,很难发现空地。鸟窝里里外外无处不是玉白色、青绿色、棕色斑点的鸟蛋。在冬季来临之前,大多数候鸟暂时告别了鸟岛,飞向遥远的南方,留下来陪伴冰封大湖的有天鹅、天鸭等。
    ⑥青海湖也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天然鱼库。湖中盛产全国五大名鱼之一的湟鱼(学名高原裸鲤)。据测算,湖中藏鱼量达40亿吨。每年六七月份,湖里的湟鱼便成群结队溯流而上,在水流平缓的布哈河及其支流的淡水河道里产卵育幼。一时间,大小河道湟鱼密布,令观者炫目,造就了举世闻名的“洄游奇观”。到七月以后,湟鱼陆续返回湖内。冬季湖面结冰,冰层厚达30~45厘米,冰期长达四个多月,湟鱼在冰层下舒适地度过寒冬。
    ⑦独特的水文资源孕育神奇的鱼种,庞大的湟鱼种群为在此栖息的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碧波荡漾的青海湖、盘旋鸣唱的鸟儿、来回畅游的湟鱼,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动人图景。
    ⑧青海湖是青海省的象征,是大自然造就的奇迹。据青海省水文局资料显示,自1956年以来,青海湖水位每年平均以12.1厘米的速度下降。近年来,青海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青海湖水位上升,水域面积扩大,湟鱼、鸟类数量持续增长。作为青海生态环境重要的支撑系统,被悉心呵护的青海湖必将展示出更大的魅力!
    (选自《魅力青海》,有删改)
    9.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价值四方面介绍了青海湖的魅力。
    10.文章开头引用郦道元《水经注》的内容有何作用?



    11.结合第②段内容,指出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整个青海湖仿佛一个巨大的翡翠玉盘镶嵌在高山草原之间。



    12.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按括号里的要求回答问题。
    (1)青海湖湖水的含盐量在千分之六左右。(“左右”一词为什么不能删去?)



    (2)五月份产卵期间,鸟岛上的鸟窝一个挤着一个,密密麻麻,很难发现空地。(分析“挤着”一词的妙处。)



    【答案】
    9.地理环境     水域面积     湖水特点
    10.开头引用郦道元《水经注》的内容,引出本文说明对象青海湖;生动形象地说明青海湖的广阔和水色清绿的特点;同时增强文章文学色彩,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1.说明方法:打比方
    作用:把青海湖比作翡翠玉盘,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青海湖水色青绿、水面平静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12.(1)“左右”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说明青海湖湖水的含盐量大概是千分之六,如果删去,语言表述过于绝对,与实际情况不符。“左右”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2)“挤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鸟岛上鸟窝之多,说明鸟儿数量多,进一步说明了鸟岛是鸟类繁衍生息的天然场所,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生动形象。
    【解析】
    9.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从文章中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词句作答。本文第2段介绍了青海湖四面环山地理环境;第3段介绍了青海湖是我国湖泊水域面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第4段介绍了青海湖最让人赞叹的波光潋滟的湖水;第5~8段具体介绍了青海湖生态价值。据此可仿照示例填写作答。
    10.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在说明文中,作者在文章开头往往会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用传说故事、引用谜语或者诗歌等。通过这些方式,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或引起读者的思考;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者引起下文;运用某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对象的某种特点。本文开头引用郦道元《水经注》的内容,首先引出本文说明对象——青海湖;文章引用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青海湖壮丽景色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说明青海湖的广阔和水色清绿的特点;再者,引用文学作品的内容,增添了文章文学色彩,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1.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第2段的语句“整个青海湖仿佛一个巨大的翡翠玉盘镶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把“青海湖”比作“翡翠玉盘”,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青海湖水色青绿、水面平静的特点和地理环境的特点。据此分析作答。
    12.(1)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答题格式:①说明词语的意思,②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③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语句“青海湖湖水的含盐量在千分之六左右”中的“左右”表示概数,用在数量词后面说明青海湖湖水的含盐量大概是千分之六,如果删去,则说明青海湖湖水的含盐量就是千分之六,说法太过绝对,也与实际情况不符,所以“左右”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语句“五月份产卵期间,鸟岛上的鸟窝一个挤着一个,密密麻麻,很难发现空地”中的“挤着”,是一个紧挨着一个的意思,写出了鸟岛上鸟窝和鸟儿数量多,语言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鸟岛是鸟类繁衍生息的天然场所。

    二、(2021·辽宁营口·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势利”的大脑
    岑嵘
    ①《红楼梦》中有一个经典的桥段:贾母让刘姥姥尝一尝茄鲞,刘姥姥细嚼了半天说:“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
    ②这时凤姐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的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各色千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③假如你无意间吃到这道菜,它会好吃吗?从油炸到鸡汤煨制,再到封存,茄子可能早已经成了黏腻的糊,而这层糊再包裹上坚硬的干果,这样的口感,恐怕称不上美味。刘姥姥对这道菜评价也很一般:“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
    ④但是当刘姥姥听完凤姐的介绍再去吃这道菜,味道还会一样吗?
    ⑤加州理工大学希尔克·普拉曼斯教授做过一个实验,他让20位志愿者品尝不同的葡萄酒并用扫描仪观察志愿者大脑的活动。
    ⑥志愿者被告知有5种葡萄酒以及它们的价格,实际上这些价格信息可能是虚假的。但是,志愿者一旦得知葡萄酒品质很高,价格很贵,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偏爱,哪怕这种酒其实是低价葡萄酒。
    ⑦同时普拉曼斯教授发现,一旦志愿者得知葡萄酒价格昂贵,大脑扫描仪就会发现其内侧前额皮质活动增强,也就是说不管这酒是不是真的昂贵,也不管志愿者原本是不是喜欢这种酒,此时大脑都会让志愿者产生明显的愉悦感。
    ⑧杜克大学做过一个类似的实验,研究者向志愿者介绍一种新药“维拉多尼”,并告知在临床试验中92%以上的人服用10分钟内疼痛会显著减轻,止痛效果持续8小时。
    ⑨志愿者手腕被施以一定强度的电击,并让他们记录下疼痛强度,这时再让他们服用“维拉多尼”,15分钟后继续接受电击,并再次记下疼痛强度。
    ⑩这个实验最有趣的一点在于,当一组志愿者得知每片药品的价格是2.5美元时,几乎所有人都声称该药降低了疼痛。而另一组志愿者得知每片药品的价格是10美分时,声称有效果的只有“2.5美元组”的一半,而事实上,所谓的“维拉多尼”只不过是普通的维生素C胶囊。
    ⑪乌尔辛纳斯学院是宾夕法尼亚州乡下的一个小型自由艺术学院,从1999年起招收的学生越来越少。为了鼓励学生报考,校长并没有降低学费,反而将学费增加了近20%,但是新生人数却因此增加了35%。通过变身为一所“昂贵的艺术学院”,乌尔辛纳斯学院向未来的“顾客”表明,它也是一所精英学校。价格重塑了人们对这所学校的认识。
    ⑫我们的大脑相当“势利”,仅凭知道一件物品是昂贵的,即使它只是价格标签上的数字,也可以使人有真正愉悦的体验。正因如此,我们的大脑会认为价格越贵的食物口味越好,价格越贵的药品和化妆品效果越好,收费越高的学校教育质量越好……
    ⑬当刘姥姥听完凤姐的这番话后,摇头吐舌说:“我的佛祖!倒得多少只鸡配它,怪不得是这个味儿。”此时如果她再次品尝这道用银子堆出来的茄鲞,一定能品尝出神奇的美味,因为对金钱的认识“改变”了人们的味蕾。
    (选自2020.12.4《今晚报》)
    【注释】茄鲞(xiǎng):一种菜肴。

    13.标题“‘势利’的大脑”有什么妙处?



    14.请分析选文开头引用《红楼梦》中刘姥姥吃茄鲞情节的作用。



    15.第⑩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6.选文第⑥段的加点词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志愿者被告知有5种葡萄酒以及它们的价格,实际上这些价格信息可能是虚假的。



    【答案】
    13.本文标题在内容上有点明说明对象——大脑,交代对象的“势利”特征的作用;在表达上,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说明了大脑突出大脑“凭物品价格昂贵可以使人有真正愉悦体验”的特点。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4.开头引用《红楼梦》中刘姥姥吃茄鲞情节引出说明对象——“势利”的大脑,与后文形成对比,间接说明大脑“势利”的特点。增强文章的故事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5.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作用: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势力”的大脑会因物品价格不同而产生不同反应的道理。
    16.不能删去。“可能” 表示猜测,指出“志愿者被告知有5种葡萄酒以及它们的价格”这些价格信息可能是虚假的,但并不完全肯定。“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
    【解析】
    13.本题考查说明文标题的妙处。在内容上,该标题明确交代了说明对象——大脑,并突出其“势利”的特征。表达上,“势利”一词将“大脑”拟人化,使标题更生动形象,别具一格,富有吸引力。同时突出本文要说明的大脑特点,“凭物品价格昂贵可以使人有真正愉悦体验”,与第⑫段“我们的大脑会认为价格越贵的食物口味越好,价格越贵的药品和化妆品效果越好,收费越高的学校教育质量越好……”形成照应。
    14.本题考查说明文开头段的作用。开头引用《红楼梦》中刘姥姥吃茄鲞的情节,从她的话中可知,在她不知道茄鲞是如何做的时,并不觉得味道有多好,从而引出说明对象——“势利”的大脑。又与第④段的“味道还会一样吗?”、第⑬段的“如果她再次品尝这道用银子堆出来的茄鲞,一定能品尝出神奇的美味”对比照应,间接突出大脑“势力”这一特点。极具故事性,富有吸引力,激发阅读兴趣。
    15.本题考查说明方法。本段列举“2.5美元”“10美分”等具体数字,将“得知每片药品的价格是2.5美元”和“得知每片药品的价格是10美分”的两组志愿者进行比较。通过列举数字,说明问题更确凿有力,真实可靠;作比较可以使结论更突出,由“声称有效果的只有‘2.5美元组’的一半”可见,大脑会因物品价格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反应,即“势利”。
    16.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表示猜测和推断,表明“志愿者被告知有5种葡萄酒以及它们的价格”中的价格信息并不完全是虚假的。如果去掉“可能”就变得过于肯定,因此要保留“可能”,使说明文语言更准确、严密。

    三、(2021·江苏盐城·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长征8号——运载火箭中的“万金油”
    毛新愿
    ①2020年12月22日,中国航天年末大戏——新型中型运载火箭长征8号首次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②在长征8号前,中国航天主要由长征2、3、4三个系列扛大梁,它们在前些年能够承担起我国航天发展的主要发射需求。但现有的这三大主力系列还存在诸多不足,如近地轨道大型发射任务无法完成,极地/太阳同步轨道的大型任务搞不定,且均为一次性火箭,成本高,存在火箭残骸落区问题。而后研制的、四种新型火箭——长征5、6、7、11虽然优化了不少性能,但无法全面解决上述问题。
    ③长征火箭家族的新成员——长征8号的横空出世,就是专门用来以极高的性价比集中解决上述问题的。该系列火箭基本定位是弥补传统长征三大系列在发射极地/太阳同步轨道方面的不足,且肩负着一个重要使命:低成本并最终实现火箭回收复用。
    ④太阳同步轨道和极地轨道是极其重要的轨道资源,由于能基本实现全球覆盖,所以是各种气象、遥感以及资源勘探等卫星的必备选项。长征8号的出现就是为了完成长2、4、11做不到,而用长5、7又浪费的中型载荷的近地轨道、极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任务。具体说来就是8吨以内低轨、不低于4.5吨的极地、太阳同步轨道任务。同时,长征8号还有能力发射小型2、3吨级别的高轨任务,给长3系列做补充。由此可见,长征8号可称为运载火箭中的“万金油”!
    ⑤长征8号运用模块化设计理念,把长征3、7运载火箭的相关技术和发动机灵活组合,实现低成本可组装;长征8号完全采用清洁推进剂(液氧煤油、液氧液氢燃料);长征8号最大的亮点是,它将会是长征家族中首个突破火箭一级回收技术的火箭。
    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猎鹰系列火箭,凭借可复用、规模化量产、成本低廉、高可靠性的“撒手锏”,在国际商业航天发射市场上引发洗牌般的“鲶鱼效应”。美国传统的联合发射同盟不断有火箭被迫退役,著名的德尔塔火箭家族只剩下德尔塔—4重型火箭,而且目前其形势也岌岌可危。研发可复用火箭,目前已成为航天界的共识。
    ⑦不过,火箭回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成功的,SpaceX也是在无数爆炸中才换来了成功。2020年末首飞的长征8号虽然是不可回收版本火箭,但该型号火箭将作为我国火箭回收技术的试验田,技术成熟后会不断应用在新型火箭上,未来有望赶超猎鹰系列火箭。总体上,终极版长征8号会是 、 、 的中型运载火箭,主要面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卫星发射任务。
    (选自《百科知识》2021.02A,有删改)
    17.下列选项中对本文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②③段主要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长征8号火箭肩负的重要使命。
    B.长征8号把长3、7相关技术和发动机灵活组合,实现低成本可组装。
    C.猎鹰系列火箭出现后,美国传统的联合发射同盟不断有火箭被迫退役。
    D.文章按照逻辑顺序,先后说明长征8号设计理念、发展前景和主要特征。
    18.揣摩文章中加点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④段“万金油”在语段中是什么意思?


    (2)第⑤段“将会”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9.阅读全文,在文中最后一句空白处补写“终极版长征8号火箭”的特点。



    20.本文第⑥段介绍美国猎鹰系列火箭,有何作用?



    【答案】
    17.D
    18.①“万金油”在文中指长征8号不仅能完成极地、太阳同步轨道任务,还有能力发射小型高轨任务,弥补了其他运载火箭的不足。
    ②不能删。“将会”一词从时间上限制,说明长征8号未来可能是长征家族中首个突破火箭一级回收技术的火箭,但现在不是,若删去,说法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9.低成本   高可靠性     可回收复用
    20.列举美国猎鹰系列火箭的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研发可复用火箭已成为航天界的共识,从而说明我国终极版长征8号运载火箭前景广阔。
    【解析】
    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注意题干要求找出错误的一项。
    D.有误,首先,根据第③段“系列火箭基本定位是弥补传统长征三大系列在发射极地/太阳同步轨道方面的不足,且肩负着一个重要使命:低成本并最终实现火箭回收复用”、第④段“同时,长征8号还有能力发射小型2、3吨级别的高轨任务,给长3系列做补充”可知,叙述的是长征8号的主要特征;其次,根据第⑤段“长征8号运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可知,叙述的是长征8号的设计理念;最后,根据第⑦段“但该型号火箭将作为我国火箭回收技术的试验田,技术成熟后会不断应用在新型火箭上,未来有望赶超猎鹰系列火箭”“主要面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卫星发射任务”可知,叙述的是长征8号的发展前景。所以选项中“先后说明长征8号设计理念、发展前景和主要特征”表述不正确;故选D。
    18.(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万金油”常引申为形容人或物用处较多,在很多地方都能起到一定作用,这里用来形容长征8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长征8号”比作“万金油”,说明长征8号在很多地方都能有一定作用,并根据文章第④段“长征8号的出现就是为了完成长2、4、11做不到,而用长5、7又浪费的中型载荷的近地轨道、极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任务。具体说来就是8吨以内低轨、不低于4.5吨的极地(太阳同步轨道任务)。同时,长征8号还有能力发射小型2、3吨级别的高轨任务,给长3系列做补充”可概括其作用:能完成近地轨道、极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任务;有能力发射小型2、3吨级别的高轨任务;还能给长3系列做补充。
    (2)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将会”的意思是将来会,表示事物还没有出现或实现,在时间上有一定限制,说明长征8号未来可能是长征家族中首个突破火箭一级回收技术的火箭,但目前还不是,如果去掉“将会”,句子就变成了“长征8号是长征家族中首个突破火箭一级回收技术的火箭”,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删。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9.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根据文中最后一句空白处前面“终极版长征8号”及后一句“主要面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卫星发射任务”可知,空白处主要补写的是长征8号的优点长处。需要联系全文分析。根据第②段“在长征8号前,中国航天主要由长征2、3、4三个系列扛大梁……这三大主力系列还存在诸多不足,如近地轨道大型发射任务无法完成,极地同步轨道的大型任务搞不定,且均为一次性火箭,成本高,存在火箭残骸落区问题”、第③段“长征8号的横空出世,就是专门用来以极高的性价比集中解决上述问题的”可知,长征8号与三大主力系列相比,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的优点。根据“且肩负着一个重要使命:低成本并最终实现火箭回收复用”可知,长征8号除了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的优点,还有可回收复用的优点。所以空白处可补写:低成本、高可靠性、可回收复用。
    20.本题考查重点段落的作用。根据第⑥段“研发可复用火箭,目前已成为航天界的共识”可知,第⑥段介绍美国猎鹰系列火箭是作者为说明研发可复用火箭已成为航天界的共识这一问题而举出的实例,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根据第⑦段“2020年末首飞的长征8号虽然是不可回收版本火箭,但该型号火箭将作为我国火箭回收技术的试验田,技术成熟后会不断应用在新型火箭上,未来有望赶超猎鹰系列火箭”可知,我国终极版长征8号运载火箭的发展目标也是一样,从而说明长征8号运载火箭前景广阔。

    题型三:句段能否调换顺序或删除
    一、(2019·上海·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上海是怎么来的?
    ①一说起“魔都”,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上海,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是怎么来的呢?
    ②上海位于黄浦江支流——上海浦旁边,当时这一带把河叫作浦。最早在上海浦附近出现了一个居民点,一般居民点都靠着河,用水比较方便,还利于出行。随着人口增多,经济发展,需要给这个地方起一个名字,于是就叫上海。宋朝末年出现上海镇,元朝的时候就建县了,上海地区在开埠之前已是江苏省的一个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上海这个地方的行政地位逐渐上升。
    ③到了近现代,地理因素在上海的快速发展中进一步突显出来。
    ④上海的“江海之会”在世界上可谓独一无二。哪个江?长江。哪个海?东海。黄满江的出海口连接着长江,长江又与东海交汇。长江有6300公里,位于世界第三,整个长江流域经由它对上海的经济、文化、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为水运曾经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运输手段。通过水路上海可以方便联系到浙江、江苏,靠海又大大加强了对外联系。
    ⑤同时,上海还处在中国南北之中。以前,有两种商品在世界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是桐油,二是猪繁。当时由于没有化学人工合成品,全世界船只防腐蚀涂料主要是用长江流域山区出产的桐油制造的,而中国相油几乎全部从上海出口。至于猪暴,即猪脖子上的可以用来做刷子的毛,都要从迢迢千里之外的产地——四川、湖南聚集到上海出口。
    ⑥独特的区位优势带来了人口的持续增长。上海刚开埠时总共有50多万人口,到1900年人口突破100万,到解放初户籍人口达到500万,这一速度比历史上巴黎、伦敦的都要快。
    人从哪里来?主要靠的是移民。上海的移民大多来自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等地区——这些地区是以往一千年间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地方,他们一般文化层次比较高,基本具备良好的市场意识,这也为上海人形成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良好的契约精神奠定了基础。
    ⑦在这种情况下,上海的文化体现出多元交融、海纳百川的特色,让这座城市充满了魅力。

    21.第②段介绍了下列信息:
    (1)上海成为居民点的原因;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④段加点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



    23.第⑤段列举了桐油和猪鬃的例子,对其作用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说明这两种商品的产地都非常偏远难以运输。
    B.说明这两种商品在世界贸易上具有重要地位。
    C.说明这些商品都必须聚集到上海,然后才能出口。
    D.说明上海处于中国南北之中,拥有重要贸易地位。
    24.根据上下文,第⑥段不能与第④⑤两段调换位置,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21.(2)上海名字的由来     (3)上海行政地位的上升
    22.不能删去。“主要”是最重要的,表明当时人们还有其他的运输手段,在所有的运输手段中水运是最重要的,删去不能体现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23.D
    24.答案示例:④⑤两段说明上海具有“江海之会”、南北之中的区位优势,第⑥段说明移民对上海发展的影响。文中“独特的区位优势带来了人口的持续增长”一句表明,前者是后者的前提,而④⑤两段又是对第③段内容的具体说明。这几段按逻辑顺序说明,所以不能调换。
    【解析】
    21.应学会筛选信息。其方法是:速读材料,整体把握;认真审题,明确目的;缩小范围,提高效率;严密分析,准确把握。如一空可分析第2段“上海位于黄浦江支流——上海浦旁边……随着人口增多,经济发展,需要给这个地方起一个名字,于是就叫上海”一句,即可概括出这是介绍上海名字的由来。三空,可分析第4、5、6段的内容,这是写上海行政地位的上升。
    22.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主要”本义:关键的,事物中关系最大,起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语境义:在所有的运输手段中水运是最重要的,不排除人们还有其他的次要运输手段。删去绝对化,不符合实际情况。一定要注意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副词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解题时,从使用的恰当以及删除后的不准确,一正一反两个方面来说明这个词语的重要性。
    23.考查举例子说明方法的作用。第5段列举了桐油和猪鬃的例子作用是准确说明了本语段的观点句,即“上海还处在中国南北之中。以前,有两种商品在世界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所以选D。其它三项失之偏颇。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就是为说明观点和说明对象服务的。
    24.要求分析段落位置是否可以调换,考生需要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关注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读懂段落大意是作答的前提。4、5两段说明上海的区位优势,第6段说明移民对上海繁荣的意义。而第6段开头由“独特的区位优势带来了人口的持续增长”一句,表明“区位优势”带动了“移民”。所以两部分内容先因后果,逻辑严密,顺序不可颠倒。

    二、(2018·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说明文阅读
    植物在早晨冒汗
    ①春末、夏日、秋初的清晨,正是气候潮湿、天气凉爽、空气清新的时刻,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许多植物,如栎树、苦楝树、黄果树等高大乔木,水稻、高粱、玉米等禾本农作物,西红柿.辣椒等蔬菜,滴水观音等观赏性植物,它们均“怕热”,从叶尖或叶缘淌下一滴滴“汗珠”来。这些“汗珠”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犹如夏夜里的群星。植物“挥汗如雨”,第一滴“汗珠”从叶子上掉下后,叶尖马上又形成第二滴“汗珠”,体积再逐渐增大、掉落,然后第三滴“汗珠”、第四滴“汗珠”,滴滴答答掉个不停。
    ②许多人会问:这难道不是露珠吗?其实不然,露珠是指凝集在地面及地上物体表面的水珠,通常在晴朗少风的夜晚出现。而那些植物,冒出来的“汗珠”掉落后,马上又会冒出新的“汗珠”,如此反复,显然不是露珠。况且,露珠的水滴很小,一般覆盖于整张叶片的表面,也不会从叶尖滴落。很明显,我们见到的水滴就是从植物体内流出来的“汗珠”。
    ③科学家为此做了实验,发现这些“汗珠”里含有少量的无机盐和其他物质,就跟人类的汗水一样。那么,植物为什么会在凉爽的清晨反其道而行之,如此“怕热”而“汗如雨下”呢?
    ④原来,植物通过根部吸收的水,是需要排出体外的。白天,它们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叶面上的气孔张开,大量水分就通过这些气孔蒸发掉了,所以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它的“汗水”。可到了晚上,气孔“打烊”,全部关闭,而根仍在源源不断地吸水。这样,植物体内的水分就会过剩,需要寻找出口。于是,叶尖叶缘上的“水孔”就成了它们的“闸口”。
    ⑤植物生理学上,科学家们把植物“出汗”称为“吐水”。植物“吐水”越多,吸收的水分和养分就越多,根系也就越发达。这说明,吐水是植物健壮的标志,是农作物高产和树木繁茂的基础。据观测,芋头的一片幼叶在适合的条件下,一夜可“吐”出一百五十滴左右的水。被移载不久的农作物,如果开始“吐水”了,就说明它们已经成活了。
    ⑥说来也奇怪,许多植物的“汗水”里竞然含有特定物质。如白桦、棕榈树含糖,一般通过“排汗”的方式来排出,这些“汗水”香甜味美,早在远古时就被人们用来酿酒、熬糖。
    ⑦此外,植物的“汗水”还有利于自身繁衍。有些植物的“香汗”芳香袭人,常引诱某些昆虫前来传粉。植物的“汗水”有相生或相克的特性,如小麦的“汗水”对马铃薯晚疫病就有预防作用,所以马铃薯可以种在刚收割宪小麦的土地上;而在向日葵旁种豌豆,则会两败俱……
    ⑧另外,人们还利用植物的“汗水”为病人服务。如松树的挥发性分泌物可治疗肺结核;五味子对减轻人的疲劳、增强视力、养脾安神等有一定功效;云杉、白桦、椴树的叶片有杀伤白色葡萄球菌的作用。
    (选自《知识窗》2017年第7期)

    25.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植物为什么会在凉爽的清晨“怕热”而“汗如雨下”。



    26.第⑤段中加点词语“左右”能否删去?为什么?



    27.选文④⑤两段的位置能否调换?请说说理由。



    28.第⑦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25.植物通过根部吸收的水需要排出体外。白天通过叶面上的气孔蒸发。晚上,气孔关闭,而根仍在源源不断地吸水.过剩的水分从叶尖叶缘上的水口流出。
    26.不能删去。”左右"是大约、大概的意思,表估计推测,这句话是说芋头一夜可“吐”出大约一百五十滴,如果去掉就太绝对了,与实际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7.不能。第4段写植物在早晨冒汗的原因,承接第3段结尾的问句;第5段写植物生理学上“吐水” (或冒汗)的作用。是按逻辑顺序排列的,不能调换。
    28.举例子。通过举小麦与马铃薯、向日葵与豌豆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植物的“汗水”有相生相克的特性。
    【解析】
    25.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植物会在凉爽的清晨“怕热”而“汗如雨下”的原因可提取第4段的“原来,植物通过根部吸收的水,是需要排出体外的。白天,它们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叶面上的气孔张开,大量水分就通过这些气孔蒸发掉了……可到了晚上,气孔‘打烊’,全部关闭,而根仍在源源不断地吸水。这样,植物体内的水分就会过剩,需要寻找出口”进行分析整理。
    26.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左右”本义:大约、大概,表估计推测。语境义:芋头一夜可“吐”出一百五十滴是大约的数字。去掉就不实事求是了。一定要注意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副词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解题时,从使用的恰当以及删除后的不准确,一正一反两个方面来说明这个词语的重要性。
    27.考查语段的顺序。此题要在掌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作答。特别是要考虑到前后的照应。如第4段的内容承接第3段结尾的问句。而第5段写植物生理学上“吐水”的作用。从内容上考虑,由第4段到第5段符合安排材料的逻辑顺序。
    28.考查说明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如小麦的‘汗水’对马铃薯晚疫病就有预防作用,所以马铃薯可以种在刚收割宪小麦的土地上……”明显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而“如”就是举例子说明方法标志性的语言。有力地说明了此段的观点句“植物的‘汗水’有相生或相克的特性。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就是为说明观点和说明对象服务的。

    题型四:分析材料段落位置
    一、(2021·上海崇明·二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家发现改写人类生命的微生物“暗物质”
    微生物是生命催化剂
    ①“生物学总是充满了惊喜。”巴普泰斯特说,“我们并没能对世界上所有DNA进行彻底的普查取样,因此,寻找和发现稀有奇特生物仍然大有可为。”也许有人会认为,巴普泰斯特的努力将徒劳无益,毕竟,我们已经进入了2010年代,而不是1710年代,生物学家要在地球上再次发现新的生命分支已并非易事,更不用说是在我们熟悉的人体环境中了。
    ②然而,他们错了。
    ③人体是大约39万亿微生物的家园,比我们人体自身拥有的30万亿细胞还要多。仅在我们的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就生存有约10亿个微生物。
    ④今年早些时候的一项研究发现,多达2000种不同的微生物物种在人类肠道内繁衍生息。
    ⑤多年来在我们的认知里,细菌都是有害的,因此我们一直都很讨厌这些微生物。但现在我们知道,我们身体里的许多微生物实际上是我们的“盟友”,它们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得益于新的科学技术,我们现在能够前所未有地看到这个人体“动物园”的细节详情。
    ⑥几十年前,微生物学家还只能在实验室里培养微生物,来确定它们的身份、研究它们的作用。但大多数微生物无法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和分析,这极大地限制了我们对微生物王国的了解进程。
    ⑦如今,我们可以利用宏基因组学测序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些新技术可以根据微生物的DNA来确定其身份,(     )需要少量人类排泄物的样本(     )行,而不需要在培养皿中培养细菌。
    ⑧一旦确定了微生物的DNA片段,我们就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用这些片段来重建某种细菌的整个基因组。研究人员用这个方法,几乎每个月都能发现那些生活在我们体内或身体表面的新的未知微生物。
    ⑨这些新发现偶然还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吉莉安·班菲尔德和纽约康奈尔大学的露丝·莱伊几年前发现了一种生存在人体肠道内的全新微生物群,这种新发现的微生物是蓝藻菌的近亲。蓝藻菌是对复杂生命进化至关重要的一种微生物,研究小组以希腊神话黑暗水域女神的名字将这种新发现的微生物命名为“美莱娜菌”。
    ⑩蓝藻菌是已知唯一一种能进行产出氧气的光合作用的有机生物体。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正是因为它们的细胞中结合了这种蓝藻菌。蓝藻菌的这种演化改变了地球大气的组成,从而为复杂生命的诞生铺平了道路。但蓝藻菌是如何进化的,至今仍是一个谜,主要是因为我们一直没能找到与它相关的微生物。
    ⑪更重要的是,美莱娜菌对于人体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18年的一项研究揭示,帕金森病患者肠道中的美莱娜菌数量比健康人要少得多。美莱娜菌在与蓝藻菌的竞争中占了上风,从而起到了保护我们的作用。
    (宇辰编译,有删改)
    29.第⑤段“动物园”在文中的意思是
    30.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体内和皮肤表面生存着39万亿种微生物。
    B.第⑤~⑧段按时间顺序依次展开说明。
    C.第⑧段加点词“几乎”更加突出了发现未知微生物的速度之快。
    D.美莱娜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蓝藻菌的近亲。
    31.选择合适的词填在第⑦段的括号里,并简要说明理由。
    A.还 才     B.且 才     C.只 就     D.却 就
    选____组词。理由:

    32.第⑪段画线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3.下面这段文字放回原文哪两段之间最合适?简要说明理由。
    美莱娜菌填补了这一空白。微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为此提出,产生氧气的光合作用是在地球生命进化相对较晚的时间段里出现的。



    【答案】
    29.大量微生物寄生的场所(地方)
    30.D
    31.C  本句意在说明新技术可以根据微生物的DNA来轻松确定其身份,用“只”“就”能强调做法简单而有效,从而达到准确说明的目的。
    32.举例子  作比较  突出帕金森病患者肠道中的美莱娜菌数量偏少,从而说明美莱娜菌能保护人体健康。
    33.⑩与⑪段之间。第⑩段说明未能找到与蓝藻菌相关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命体,本段说明美莱娜菌的发现填补了这一空白,放在⑩段之后,前呼后应。本段指出美莱娜菌有推动对光合作用产生新认识的作用,第⑪段“更重要的”的作用与之形成递进,所以应放在⑪段之前。
    【解析】
    29.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做此题有以下几步,首先要定位,找到“动物园”三字所在位置;其次,要明确该词语字典里的意思和词性,接下来便可以联系上下文来将动物园三字用其他的词语来替代掉。首先动物园是动物所生活生存的场所(地方),是名词性的词语。根据“我们身体里的许多微生物实际上是我们的‘盟友’,它们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可知,在这个区域生活的正是身体里的许多寄生的微生物。因此,此题答案为:大量微生物寄生的场所(地方)。
    30.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A.根据③段“人体是大约39万亿微生物的家园,比我们人体自身拥有的30万亿细胞还要多”可知,原文“大约”表示约数;
    B.第⑤~⑧段,先说过去大家对细菌的认识是“细菌都是有害的”,但是通过一系列的方法研究发现许多微生物其实是有利的,应是逻辑顺序;
    C.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本文主要介绍人体大量的微生物,“几乎”一词突出了人体未知微生物的数量之多;故选D。
    3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此题有两个问题,先选词再说理由,其实就是结合文章内容结构等几大方面来分析词语能选用在此的好处。首先是表态。联系上下文可看到过去微生物学家在实验室里培养微生物的方法是受到极大限制的,而如今新技术已解决这个问题,不需要再培养皿中培养细菌。因此应该选用“只”“就”,来强调新技术的简单而有效,故选C。理由就围绕新技术做法的简单有效来分析,突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2.考查对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理解。“2018年的一项研究揭示,帕金森病患者肠道中……”属于举例子;“美莱娜菌数量比健康人要少得多”属于作比较。这里列举帕金森病患者的例子,通过帕金森病患者肠道中美莱娜菌的数量与健康人群的比较,目的是突出美莱娜菌对人体的保护作用。
    33.考查联系上下文将材料进行归位的能力。首先是表态。从已给材料首句可知,“这一空白”,说明前文在某方面有空白或空缺。第⑩段表示因为我们还一直没能找到与蓝藻菌相关相关的微生物,所以蓝藻菌如何近化仍是个谜。而链接材料表示美莱娜菌刚好填补了这一空白。第⑪段“更重要的是”说明美莱娜菌对人体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美莱娜菌的第二大作用,而链接材料“美莱娜菌填补了这一空白”属于美莱娜菌的第一大作用,两者形成递进关系。因此链接材料应该放在⑩段与⑪段之间。

    二、(2020·辽宁鞍山·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古代快递什么样
    雷册渊
    ①伴随电商的一路高歌而蓬勃发展起来的快递业,事实上在中国出现的时间相当早。一套完整的国家邮政系统在古代中国就已经建立了。
    ②古代的国家邮政系统叫作“驿传”或者“邮驿”,是古代政府为了传递文书、接待使客、转运物资而设立的通信和交通组织,官办官管官用。其重要的任务就是负责政府的公文往来和军情传递。公文和军情对时效性的要求就非常高。那么,这套系统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呢?
    ③汉代马递的最快速度是日行400里(汉代1里等于345米,400里等于138公里)。唐代则规定,每天车行至少120里,骑马180里,皇帝颁布的敕令须日行500里(唐代1里等于450米,500里等于225公里)。清代设立了军机处,传递文书的速度提高到一昼夜600里甚至800里(清代1里等于510米,800里等于408公里)。咸丰和同治时期,由于战火不断,军情紧急,出现了“红旗报捷”,各驿站必须接力传递讯息。
    ④如何保密是古代快递业十分重视的问题。为了防止泄密,古人采取了不少手段。
    ⑤秦代有严格的交接和登记制度。同时对投递员的素质也提出了硬性要求:老弱和不诚信的人不能担任投递员。防止泄密最重要的手段是密封。在秦代,文书写在竹简上,传递前人们都会将邮件捆扎妥当,在结绳处使用封泥,并盖上相关印玺,以防私拆,写在绢素上的则要装入书袋中。
    ⑥到了汉代,封装工具和手段更加丰富,外封套有函、箧、囊等。在唐代,公文邮件的封装通常需要囊封。封泥不仅有保密作用,还有等级之分,最高5封,最低3封,封泥越多,邮件越重要。清代邮件的封发、保密和防损工作做得更好,有“重封入递”“木匣入递”“绢袋封发”“汇总封发”“长引隔眼”等多种装封手段。清代在速递奏折一类的重要邮件时还有专用的封装程序,使用“封桶”“报匣”“夹板”等封套,外人是绝对看不到的。
    ⑦古代的国家邮政系统也有物流服务。古代生鲜速递可以追溯到唐代,山东官员进贡海鲜时,为了保证新鲜,会用毡子密封,然后用驿马快速运到长安。然后,这种果蔬生鲜的快递业务大多是为了满足王公贵族们的口腹之欲,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被言官和文人们批评。
    ⑧古代物流也会输送很多来自国外的商品,那时的“快递”输送着最早的“海外购”。西汉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出“丝绸之路”。隋唐时期,除了陆路以外,还可以走海路,东到日本,西到波斯湾。到了宋代,海运和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和密州设置了5个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事务。彼时海外的商品多达几百种,有香料、宝物、皮货、食品等,其中光是香料就有一百多种。明代的海外贸易虽然时开时禁,但总体上十分繁荣,很多我们现在常见的作物都是这个时候才有的,例如南瓜、玉米、番茄、烟草等。
    (摘自《老友》2019年第4期,有删改)
    【注释】物流:产品从供应地到接受地的流动转移。一般经过包装、运输、存储、养护、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环节。

    34.请简要分析选文题目有什么作用。



    35.阅读选文主体部分,概括“古代快递”的特点。
    语段
    特点
    第②~③段
    (1)
    第④~⑥段
    (2)
    36.选文第⑧段画线句除了作比较,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



    37.以下内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伴随电商而发展起来的中国快递,业务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B.古代的国家邮政系统是政府为了传递文书、接待使客、转运物资而设立的组织。
    C.清代咸丰同治时期,战火不断,军情紧急,出现了“红旗报捷”。
    D.秦代不仅有严格的交接和登记制度,封装工具和手段也更加丰富。
    38.说明这则材料放在选文中哪个自然段合适?请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杜牧在《过华清宫绝句》中写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答案】
    34.题目点明了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运用了口语化的语言和问句形式,明白简洁,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5.(1)速度快;(2)保密手段多样。
    36.举例子、列数字。具体说明宋代时海外商品种类繁多,从而说明到了宋代,海运和海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
    37.D
    38.放在第⑦段合适。因为材料中的诗句与第⑦段说明古代“生鲜速递”的内容相符合,可作为其中的一个例子;又与本段末句相切合。
    【解析】
    34.本题考查题目的作用。题目中的“古代快递”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什么样”既点明了说明内容,又运用了口语化的语言和问句形式,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从第②段“这套系统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呢?”第③段“汉代马递的最快速度是日行400里。唐代则规定,每天车行至少120里,……出现了‘红旗报捷’,各驿站必须接力传递讯息”可知,第②~③段介绍古代快递的特点是:速度快;从第④段“如何保密是古代快递业十分重视的问题。为了防止泄密,古人采取了不少手段。”第⑤段“秦代有严格的交接和登记制度。”第⑥段“到了汉代,封装工具和手段更加丰富,外封套有函、箧、囊等……”可知,古代快递的又一个特点是保密手段多样。
    36.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第⑧段画线句“设置了5个市舶司”“彼时海外的商品多达几百种”,“香料就有一百多种”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有香料、宝物、皮货、食品等”,“其中光是香料就有一百多种”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本句的中心句“到了宋代,海运和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
    3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了解。从第⑤段“秦代有严格的交接和登记制度”和第⑥段“到了汉代,封装工具和手段更加丰富”,可知D项说法有误。故选D。
    38.本题考查材料的使用。材料中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写的是运送荔枝的事件,诗人表达对这种浪费与奢侈的不满,符合第⑦段中的“古代的国家邮政系统也有物流服务。古代生鲜速递可以追溯到唐代”的内容,可以作为唐代生鲜速递的又一个例子,又契合了文末的“因此被言官和文人们批评”。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4 说明文阅读 考点5:品味说明语言,体会表达作用(过关测试)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4 说明文阅读 考点5:品味说明语言,体会表达作用(过关测试)教师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4 说明文阅读 考点4:分析说明方法,揣摩说明作用(过关测试)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4 说明文阅读 考点4:分析说明方法,揣摩说明作用(过关测试)教师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文章,完成小题,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4 说明文阅读 考点3:理清说明顺序,分析句段作用(过关测试)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4 说明文阅读 考点3:理清说明顺序,分析句段作用(过关测试)教师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小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4 说明文阅读 考点3:理清说明顺序,分析句段作用(过关测试)(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