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读懂诗词,准确理解诗词内容- 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核心考点逐项突破课件PPT
展开复习任务在读懂的基础上深入把握古诗的思想内容,包括信息筛选、关键句理解以及对主旨的概括。
读懂诗歌,准确提取与概括其内容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任务。春 晚[宋]左纬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试数交游[注]看,方惊笑语稀。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注 交游:朋友。
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选取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杨柳,写水池边柳枝依依,柳树 旁的人靠着门欣赏春天的美景。B.颔联写飞舞的蝴蝶,飘落的花瓣,掠水而过的燕子,与首联一同描绘 出一幅富有特色的晚春图。C.尾联中“倚杖对斜晖”写诗人伫立在夕阳下,看着落日的余晖,以景 语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D.前四句侧重写景,后四句侧重抒情;前四句风格明快,后四句风格有 所改变,略显伤感。
解析:“柳树旁的人靠着门欣赏春天的美景”错,应是柳树旁的人家关着门。
2.颈联写“方惊笑语稀”,诗人为何而“惊”?请简要概括。(6分)
答案 ①惊讶朋友一个一个地离开自己,越来越少;②惊叹春日美景将尽,而无人欣赏;③感慨时光匆匆,自己逐渐衰老。(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答此题,应结合全诗进行分析。由颈联中“笑语稀”可得出第①点,由尾联中“一年春又尽”可得出第②点,由尾联中“倚杖对斜晖”可得出第③点。
1.考场“懂诗”之要义古诗难读,但也得读;既然读,就要力求读懂。所谓“读懂”,就是要弄清它写了什么(叙事、写景、抒情、说理),它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确定感情基调最重要),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的(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考场上读诗应注意:
(1)字斟句酌(包括虚词)最基本的是先要理解词语的字面意义,利用文言知识突破疑难词语;其次要有敏锐的语言意识,捕捉词语的意蕴。如“举头望明月”与“举头望山月”,要能一下子捕捉两句在用词上的不同(“明”与“山”)及其所表达出的不同情味。尤其是个别虚词的表情达意十分重要,如常用的“又”“空”“惟(只)”等,不可轻易略过。
(2)补足空白(以意逆志)人类是有人情一致的原则的,即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可能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存感受,这些生存感受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广阔性,叶嘉莹先生称之为人类情感的“基型”或“共相”。读诗要善于利用这些“基型”或“共相”,让“我”去贴近作者的情感。(3)利用已知(推及未知)考场上一首诗已知的东西有哪些呢?一是蕴含丰富信息的标题,二是直接定调的“情语”,三是试题给出的信息(包括选择题的选项内容及主观题的题干)。抓住这个“已知”,去推知古诗隐含的内容则会有充分的把握。
2.准确提取与概括内容因为赏诗的前提在于懂诗,所以高考“懂诗”的试题越来越多,而能够提取或概括古诗的内容题居多,常见的提取方式如:“……表现在哪些方面/……的原因是什么。”这种题型实质上是在读懂的基础上再理解、再概括。
作答时注意:(1)逐联逐句地梳理、分层,根据题干准确提取信息内容。古诗的阅读范围很小,最多也就八、九句,要对全诗扫描、筛选,然后定点提取、概括,不可有遗漏。(2)答题要特别听从题干指令。如是概括,不要翻译或描述,有的概括其实就是要求揣摩叙描的角度,找出这个角度并稍加概括即可。即使是分析,也应先概括,再分析。(3)答题语言最好把关键词“缝”进自己的答案,也可把这个关键词转译一下。这类题有时要点很多,还要注意分点、多点提取与概括。为此,应注意对隐含内容的提取与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任务。夜游宫[宋]陆游独夜寒侵翠被。奈幽梦、不成还起。欲写新愁泪溅纸。忆承恩,叹余生,今至此。蔌蔌灯花坠。问此际、报人何事。咫尺长门[注]过万里。恨君心,似危栏,难久倚。注 长门:长门宫。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在失宠后被幽闭在长门宫。
下面是本词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
恨君心,似危栏,难久倚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笔的“独”字让人有落寞之感,“寒”“侵”“幽”等词又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B.“欲写新愁泪溅纸”中的“新愁”二字,暗示着词中女主人公的内心早已郁积着愁苦。C.“忆承恩,叹余生,今至此”,通过今昔对比,写出了词中女主人公的境遇变化。D.词的下片运用用典、比喻等修辞手法,表现出词人对女子的同情和不敢抗争命运的愤慨。
解析:“不敢抗争命运的愤慨”错。词人站在宫中女子的角度来写,表达了对君王的不满和怨恨之情,没有“不敢抗争命运的愤慨”。
2.有人认为,此词是词人借宫人被废的遭遇来慨叹自身的命运。请结合全词,对此简要分析。
答案 整首词表面上是在描写宫人被废后孤独凄苦的处境,抒发了君心难以久倚的感慨。其实是词人在以宫人自况,表达了词人得不到皇上的重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1.抓住题材内容,探寻主旨诗的主旨与题材关系紧密。抓住了题材内容,诗的主旨就容易判断了。如上面这首词,由“忆承恩”“咫尺长门”“恨君心”等词语可知,这首词为宫怨词,而像宫怨词、怀古诗、咏物诗等题材诗,都是有所寄托的,都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只有把背后的寄托挖掘出来,才算真正地理解了诗的主旨。
2.析诗眼,解诗心古人云:“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诗眼是洞察诗歌旨趣的窗口,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是解读一首诗的钥匙。总之,古诗的诗眼非常重要,抓住了诗眼,往往可以以小见大,领会全诗的感情基调、主旨,从而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任务。和子由渑池怀旧①[宋]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②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③嘶。注 ①嘉祐六年(1061)冬,苏轼赴任陕西,路过渑池县(今属河南)时回忆起与弟苏辙曾寄宿僧舍之情境。②老僧:奉闲高僧。③蹇驴:腿脚不灵便的毛驴。
老僧新塔,坏壁旧题,陈迹不再
专题03 叙述视角-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核心考点逐项突破课件PPT: 这是一份专题03 叙述视角-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核心考点逐项突破课件PPT,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点思维导图,活动一,技法点拨,掌握答题之道,活动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4 对比鉴赏- 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核心考点逐项突破课件PPT: 这是一份专题04 对比鉴赏- 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核心考点逐项突破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重点,知识点思维导图,活动一,方法点拨,活动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2 小说结尾- 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核心考点逐项突破课件PPT: 这是一份专题02 小说结尾- 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核心考点逐项突破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物丰富人物形象,分析考情,技法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