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玉林市2022年秋季期高二年级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聚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放。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彩陶特指烧制前绘彩的陶器。对比强烈的绚烂色彩,意象多元的美好图案,点线面的繁复组合……彩陶不仅是早期先民的实用器具,更代表了那个时代卓越的艺术成就。考古资料显示,在距今8000年的亚洲大陆东西两端率先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彩陶,中国是世界彩陶的发源地之一。作为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流域孕有出的彩陶文化区,也是世界重要的彩陶文化区之一。这里是彩陶文化发展序列最为完整的区域,从距今约8000年的老官台文化开始,先后经过半坡文化、庙底沟文化发展,一直延续到仰韶时代晚期,经历了3000多年的历程。
老官台文化彩陶作为中国彩陶文化的根,尽管器形与纹饰较为简单,却意义非凡。半坡文化彩陶纹饰以直线构图为基本特色,尤以鱼纹和人面鱼纹最为典型。庙底沟文化彩陶纹饰繁复绚丽,多以若干相同单元图案对称、重复排列,构成多元连续带状纹饰,尤以鸟纹及由圆点、孤边三角等构成的各种花卉纹最具特色。渭河流域彩陶这一发展与传播历程,也是彩陶文化本土起源的有力证据。
庙底沟文化时期,不仅是中国彩陶发展的鼎盛阶段,也是中国史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原本经营粟作农业的庙底沟文化先民,在与长江流域史前先民的交流中,发展出稻作农业,使粮食的来源比以前更加多样化。经济的稳定发展为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这一时期,聚落数量增多,规模差异显著,出现了作为区域中心的特大型聚落。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就是其中的代表。该遗址规模巨大,总面积超100万平方米,环壕所围区域面积达24.5万平方米,环壕周长约1945米。如此规模的超级工程,单靠杨官寨一个聚落的居民是难以完成的,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已经出现等级分化,具备一定的社会动员能力。杨官寨遗址西门址两侧,发现成层分布的完整陶器,数量达千余件。还发现有其他聚落罕见的特殊器物,如镂空人面器座、陶祖、釜灶形陶器等。杨官寨聚落的布局、规模以及大量独特遣存表明,庙底沟文化时期带有都邑性质的超大型聚落已脱颖而出。
蕴含着庙底沟文化精神的高度统一的彩陶纹饰和制式化的特征,赋子了彩陶“礼器”的功用。庙底沟文化彩陶向礼器的转变,标志着管理复杂社会古礼已经形成。这种藏礼于器的做法,体现的是礼制。有了“礼”,人们的行为才能有所遵循,社会秩序才可能纳入常轨。正如一些学者理解的那样,彩陶是大时代大文化的代表,是古礼与文明的先声。
庙底沟文化以其独具特征的花瓣纹与花卉纹彩陶为标识,在史前中国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文化浪潮。考古资料显示,在东到大海、西达甘青、北抵阴山,向南则跨过长江、踏遍岭南,直通深圳香港的广袤地区,都发现有庙底沟文化彩陶造访的足迹。在交通尚不发达的时代,庙底沟文化彩陶的广泛传播,反映了深刻的社会背景,显现出庙底沟文化强大的辐射力。周边同期考古学文化对庙底沟文化彩陶的接纳,或许意味着它接受了彩陶所代表的庙底沟文化的行为准则,这在客观上形成一种“文化共识”,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文化融合,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化大一统格局。在渭河流域的半坡文化晚期,彩陶的象生图案中出现鱼鸟共体的形象。如果鱼和鸟分别代表半坡文化和庙底沟文化,那么这种共体反映的就是部族的融合。当然,这种融合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除了反映“共和”题材的彩陶外,在关中的一些遗址中还发现了鸟吃鱼或者鱼吃鸟的彩陶纹样。渭河流域演绎的这场鱼鸟之战,无疑反映的是中原古代文化核心区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的历史。
(摘编自王炜林《看庙底沟文化彩陶的足迹》)
材料二:
河南灵宝市是仰韶文化中期的核心分布区。结合文化谱系研究可知,进入仰韶时代,文化、聚落便开始稳定持续地发展,经仰韶初期、早期千余年的积累,到距今约5800至5000年的仰韶中期,聚落的数目、面积均达到顶峰。既有面积达近百万平方米的特大型聚落,也有四五十万平方米的大型聚落,更常见的是20万平方米左右的中型聚落和10万以下乃至仅数千平方米的小型聚落。我们很容易将其分为区域核心聚落、聚落群中心聚落和一般聚落,这种明显的分化,呈现为“金字塔”型多层级区域聚落结构。据考古发掘材料,其中西坡遗址的发现最有代表性,大墓出土玉器、象牙器等珍贵文物,最大的房址外带回廊,共516平方米,是迄今所见中国史前最大单体建筑,开创回廊式古典建筑先河,很可能是高年的重檐大屋顶,具殿堂性质。这时社会或者已分化出平民、显贵、首领、甚至“王”的差别,进入复杂社会。
在仰韶文化分布区偏东的河南郑州以西至河洛地区,仰韶中晚期文化十分繁盛。大型中心性聚落呈丛体状集耳分布,规模普追庞大,动辄数十万平方米,多有二三周宽深环壕,出现中原最早一批城址。郑州大河村遗址经过多次发据,面积70万平方米,规模大,各个时期的文化序列完整。以造型独特的彩陶双联壶和绘有大量太阳纹图案为代表的彩陶则集中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胸技术。
(摘编自魏兴涛《充分认识仰韶文化的丰富内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彩陶最初只是一种实用器具,在庙底沟文化时期,彩陶从实用器转变为礼器,其实用功能逐渐弱化,规范社会秩序的功能得以强化。
B.杨官寨遗址规模巨大,工程繁复,单靠一个聚落的力量难以完成,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已经有了平民、显贵、首领甚至“王”的分化。
C.庙底沟彩陶文化广泛传播,遍及大江南北,表明同时期的文化对庙底沟文化行为准则的接纳和吸收,成就了中国第一次文化大融合。
D.中国彩陶文化经历了老官台文化、半坡文化、庙底沟文化、仰韶文化等阶段,发展脉络清晰;其器型和纹饰从简单到繁复炫丽,艺术上日趋成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虽不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唯一地方,但中国彩陶的发展是自成体系的,其发展传播历程足可证明中华文明起源于本土。
B.老官台文化是中国最早使用彩陶的史前文化,比仰韶文化的出现早了三千多年,从文化发展脉络看,二者存在延续传承的关系。
C.原本经营粟作农业的庙底沟文化吸收了长江流域的稻作农业,同时期的长江流域稻作文化区域也有可能吸收并发展了粟作农业。
D.在关中的一些遗址中所发现的鸟吃鱼或者鱼吃鸟的彩陶纹样,表明分别以鱼和鸟为图腾的部族在融合过程中很可能发生过战争。
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材料一论据的一项是(3分)
A.庙底沟人己经对均衡、对称、色彩等形式规律有了自发的意识,彩陶的图案纹饰构图严谨规范,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欣赏性。
B.庙底沟文化中大量出现了细泥红陶及夹砂红陶,其制作主要是泥条盘筑,也有用手捏制的,广泛使用了慢轮修整口沿的技术。
C.庙底沟彩陶开始更多地考虑放置和储存功能,因为生活方式的转换,储容器数量比半坡时期有显著增加,底部大多变得平整。
D.长江南岸曾经出土过有庙底沟文化风格的彩陶,如枝江关庙山遗址的花瓣纹彩陶豆,只是器形与庙底沟文化中所常见的不同。
4.请概括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4分)
5.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关于“聚落”的考古发现中,可以得出哪些相同结论?(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看护
孙犁
一九四三年冬季,日寇在晋察冀“扫荡”了三个月,对在晋察冀的部队和人民来说,这是一段极端艰难的时间。那一两年里,我们接连遇到了灾荒。反“扫荡”的转移,是在“九一八”下午开始的,我们在沙滩上行军,不断地蹚水过河。情况一开始就很紧张,来不及穿鞋,就手里提着。接连过了几条小河,队伍渐渐也就拉散了,我因为动作迟缓,落在了后面。回头一看,只有一个女孩子,一只脚蹬在河边一块石头上,眼睛望着前边的队伍,匆忙地穿上鞋,就很快地跟上去了。
这女孩子有十六七岁,长得很瘦弱,背着和我一样多的东西,外加一个鼓数的药包,跑起路来,上身不断地摇摆,活像山头那棵风吹的小树。我猜她准是分配到我们队上来的女看护。
“快跑,小鬼!”我追在后面笑着喊。
“反正叫你落不下!”她回头笑了一下,这笑和她的年岁很不相称。地幼小的生活里一定受过什么压抑。我注意地的脚步,这孩子缠过脚,我明白了为什么过河以后,地总是要穿上鞋。
前面的队伍正蹚过一条大河,爬到对面高山上去。头上是宽广的蓝天。忽然听到飞机的叫声,立时就开始了扫射。我看见女孩子急忙脱了鞋,卷高裤腿,跑进水里去,河水搭到地的腰那里,褂子全都湿了,却用两只手高高举起了药包。她顺着水流斜斜地前进,没走到河心,就叫水冲倒了,我赶紧跑上去,拉起她来,扯过河去。
刚登上岸,我觉得脚上一热,就倒了下来,血冒在沙滩上。
敌人的飞机一直低飞着,扫射着河滩和岩石,扫伤了我的左脚。女孩子低着头,取出一个卫生包,替我裹伤。扎住伤口,女孩子说:“你把东西放下吧,我给你背!”
“哪里的话,你这么小的人,会把你压死了哩!”我勉强站立起来,女孩子搀扶了我,挨上山去。
我们在山顶走着,飞机走了,宽大清澈的河流在山下转来转去,有时还能照见我们的影子。山上两旁都是枣树,正是枣熟枣掉的时候,满路上都是渍出蜜汁来的熟透的红枣。我们都饿了,可是遵守着行军的纪律,不拾也不踏,咽着坠沫走过去。
中队上的医生老康跑上来说:“刚一出发你就负伤了!”
“可是并不光荣。”我说,“正在用腿用脚的时候,你看多倒霉!”
“每天宿营下来,我叫刘兰去给你换药!”他说着替女孩子搀扶着我,刘兰才有工夫坐下去倒出她鞋里的沙土和石块。
“这孩子很负责任,”老康接着小声说,“她是一个童养媳,婆家就在我们住过的那个村庄,从小挨打受气,忍饥挨冻。这次我们动员小看护,地坚决参加。起初她婆婆不让,找了来。地说:‘这里有吃的有穿的,又能学习上进,你们为什么不让我进步?’婆婆说:‘……你吃上饱饭,可不能变心,你长大成人,还是俺家的媳妇!’她没有答话。”
从这天起,每天晚上到村庄找好房子,刘兰就背着药包笑嘻嘻地找了我来,替我洗好伤口换好药,才回去洗脸休息。情况越来越紧,可是我的伤口并不见好,组织上决定要把我坚壁到远处一座高山上去,叫刘兰跟随。我心里有些焦急,望望刘兰,地却没有怨言。
我们按路线出发,天明进入了繁峙县的北部。这是更加荒凉的地方,坡高水急,道狭村稀,转半天,看不见一个村庄,遇不见一个行人,听不见一声鸡叫。只有从沙滩上和过河的踏石上留下的毛驴蹄印或是粪块,才断定是人行的大道。
在苍茫的夜色里我们看到了山顶的村庄,有一片起伏的成熟的莜麦,像流动的水银。还有一所场院。我同刘兰就住在这小小的山庄上。进村以后,她去找上关系,打扫房子,然后把我安排到坑上。接着她又做饭,烧炕,洗净吃饭的锅,煮刀剪,消毒药棉……弄到半夜,她才到妇救会主任老四屋里去睡觉。
老四也是一个童养媳,十四岁上成的亲,今年二十四岁了,还没有小孩。老四告诉刘兰,这山顶顶上的人家,就是难得有个娃,要不就是养不下,要不就是活不大!
刘兰说:“这是因为我们结婚太早,生活苦,又不知道卫生,以前我也是个童养媳…”
因为刘兰还不会做莜面,老四就派了两位妇女来帮忙。她们都穿着白粗布棉裤、黑羊皮袄,她们好像从来没洗过脸,那两只手,也只有在给我们和面和搓窝窝的过程里才弄洁白,那些脏东西,全和到我们的饭食里去了。刘兰对我说:“你身体好些的时候,多教我认几个字吧,我要给地们讲讲卫生课。”
不多几天,地这讲习班就成立起来,每天晚上,有十几个青年妇女集在老四屋里,对刘兰讲的问题发生很大的兴趣。“你看刘兰多干净,”妇女们笑着说,“我们向你学习!”
从此,我看见这些妇女们,每天都洗洗手脸,有的并且学着我的样子,在棉袄和皮衣里衬上一件单褂。我觉得刘兰把文化带给了这小小的山庄,它立刻就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并给地们的后代造福。
不久就下了大雪,接到大队来信,要我转移,当夜刘兰去动员担架。她拄着一根棍子,背着我们全部的东西,头上包着一块手巾,护住耳朵和脸,在冰雪擦滑的路上,穿着一双硬底山鞋,一步一个响声,迎着大风大雪跟在我的担架后面……
(一九五○年五月护士节于天津,有删改)
文本二:
孙犁的作品伴随了我这一代人的成长。当我一再重读孙梨先生的作品时,那些女孩子们——年轻的、美好的、鲜亮的生命,有如初春的平原上绯红的朝霞,就会被重新召唤出来,让人惦记,让人怀念。我怀念水生嫂、吴召儿、妞儿们,那是因为,地们身上有孙犁先生一生所信仰和追寻的“美好的东西”。孙犁先生不大写战争的残酷,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也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刻意雕镂,而是运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来书写抗日战争时期坚忍乐观的中国军民。那些女孩子们,就是孙梨心目中人民的代表,“美”与“善”的化身。……
(节选自铁凝《怀抱着胸中那一簇火焰——孙犁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题目“看护”,看似普通,实则巧妙,既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也交代了女主人公的身份,同时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B.小说主要讲述刘兰精心护理伤员的故事。“我”是小说的重要角色,也是故事叙述者,这种叙述视角,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C.小说善用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如面对熟透了的红枣,“我”和刘兰不拾不踏,咽着唾沫走过去,就体现了部队纪律的严明。
D.小说借老康的话补叙了刘兰悲惨的身世,介绍了刘兰童养媳的身份,为下文刘兰与老四互相怜悯埋下伏笔。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注重环境烘托作用,“坡高水急”“道狭村稀”“毛驴蹄印”不仅表现了高山的荒凉,也体现了战争形势的艰难。
B.小说结尾“我”接到大队来信,组织要求“我”必须转移,大风大雪的天气暗示着抗战凶险及前途的迷茫。
C.文本二画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孙犁小说艺术形象的独特魅力,蕴含了作者对孙犁的钦敬之情。
D.孙犁先生以其独特的审美理念构筑了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学世界,成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
8.请结合文本一,概括分析刘兰这一人物身上有哪些孙犁所追寻的“美好的东西”?(4分)
9.孙犁被称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荷花淀派”小说特征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①,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雎奋击,响籍②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③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①嘿:同“默”。②呴籍:hǒu jí,脚踏地跳跃的样子。③涓人:中涓,掌管宫中扫除之役。此指国君近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都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B.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C.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D.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己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孤之国乱”的“因”指趁,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因人之力敝之”的“因”意思不相同。
B.“冯几据杖”的“冯”通“凭”,与《赤壁赋》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的“冯”意思相同。
C.“师之”的“师”指“以……为师”,与《师说》中“吾师道也”的“师”意思相同。
D.“追北”的“北”指败逃的敌兵,与《鸿门宴》中“沛公北向坐”的“北”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国趁燕国内乱之际,突袭攻破了燕国。燕昭王在国势衰弱时即位。他知道国力弱小,难以轻易洗雪国耻,因此主动请教郭隗,询问复仇的计策。
B.郭隗告诉燕昭王,开创帝业、成就王业、称霸诸侯、亡失国家的君主,各有不同的用人方式;不同的用人方式会招来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结果。
C.郭隗先生的一番话为天下贤士的接踵而至铺好了道路,文章结尾用贤人云集于燕的史事,呼应了郭隗先生讲述涓人故事的用意。
D.燕昭王二十八年,燕国殷实富足,士兵们心情愉悦舒畅轻率出战,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在其带领下,士兵们勇猛攻入齐国都城临淄,把财宝尽数取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4分)
(2)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4分)
14.请简要概括燕昭王成功复仇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送湖南部曲①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②,负君赤手缚於菟③。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①据刘克庄《后村诗话》记此诗的本事说:“辛稼轩帅湖南,有小官,山前宣劳,既上功级,未报而辛去,赏格未下。其人来访,辛有诗别之云云。”②薏苡: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米,有人告发他私载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喻被诬蔑,蒙受冤屈。③於菟wú tú:语出《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乳穀,谓虎於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诗首联回忆往事,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部属的勇猛形象。
B.颔联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因遭谗言去职,有负部属战功,而感到惭愧。
C.颈联诗人夸赞部属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气惊人。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部属,含义并无不同。
16.本诗尾联化用杜甫诗浑然无迹而同中有异,诸写出所化用的诗句(或篇名),并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两首诗情感的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将进酒》中,李白在酒酣之际酣畅淋漓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愤概与豪迈,其中最为直接地表达了他蔑视富贵、醉傲尘世的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强调士人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3)《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入住“天宫”。神舟十五号任务是一次 ① 的任务,既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起着 ② 的作用。
此次神舟十五号乘组平均年龄达到53岁,是中国航天平均年龄最大的乘组,其中费俊龙57岁,邓清明56岁,张陆46岁。特别是邓清明,作为1998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立时的14名首批航天员之一,他曾经四次作为备份航天员,却从未因备份身份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25年磨一剑,如今终于圆梦。“清寒枯苦飞天路,明净坚贞报国心。”这是邓清明家中悬挂的题字,也是中国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前赴后继、奋勇拼搏的写照。
如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第30个年头,神舟十五号的发射是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第十次奔向太空。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并不是 ③ 的,这一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背后,凝结着无数人经年累月的汗水和心血。伴随着在中国航天事业从小到太、从弱到强、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中,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埋头钻研、默默奉献,以可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和无穷智慧,让千百年来遥不可及的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成为现实。在这种航天精神的鼓舞下,中国载人航天探索的脚步不会只停留在近地轨道,一定会飞得更稳、更远。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19.文中画横线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连贯准确,可少量增到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中国山水画与古代园林建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传统山水画中。画面的主次关系是很讲究的,如果喧宾夺主,画面就会混乱、平板。因此,山水画在构图时,首先要 ① 。古典园林的整体布局也很讲究建筑和空间的主从组合,通过对比实现主次分明、多样统一的效果。
中国传统山水画最忌将主题和盘托出。主张以含蓄的方式来表达画面的中心思想。要把提好这个火候, ② 非常重要。如元代王蒙所作《长松仙馆图》,画面下方近水的岩石与长松交错,在都都葱葱的崇山峻岭中有两处有藏有露的山居茅舍。传达了“善藏者来始不露,善露者来始不藏”的意趣。中国古典园林为表达园景意境的深邃,也会把某一景物通过山石、建筑、植物等遮掩一部分,使人看不到全貌。产生 ③ 。
21.请分别用两个否定句概括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特点。每句不超过10个字。(3分)
①
②
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①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出《周易》,强调自然法则是刚性的,所以君子自强不息以免遭淘汰。“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出自《老子》,表达居下、谦让、不争的道理。
有的同学认为新时代青年需要进取精神,不惧困难,不怕失败;有的同学则认为新时代青年应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谦让精神。关于“进取精神”和“谦让精神”,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玉林市2022年秋季期高二年级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参考答案
1.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实用功能逐渐弱化”原文无据;材料一中只是说“庙底沟文化彩陶向礼器的转变,标志着管理复杂社会古礼已经形成……”,并没有说实用功能就弱化了。B项,“杨官寨遗址……映出当时的社会已经有了平民、显贵、首领甚至‘王’的分化”错误,材料一说杨官寨遗址“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己经出现等级分化”,但没有说具体的等级分化,到材料二中提到“西坡遗址……这时社会或者已分化出平民、显贵、首领、甚至“王”的差别,进入复杂社会”,由此可知,选项与原文不符。C项,“表明同时期的文化对庙底沟文化行为准则的接纳和吸收”错误,原文是“或许意味着它接受了彩陶所代表的庙底沟文化的行为准则”,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故选D。)
2.B(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B项,“比仰韶文化的出现早了三千多年”错误,材料一说的是“从距今约8000年的老官台文化开始,先后经过半坡文化、庙底沟文化发展,一直延续到仰韶时代晚期,经历了3000多年的历程”,文中是指到“仰韶时代晚期”是3000多年。故选B。)
3.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关系的能力。材料一的中心话题是“庙底沟文化彩陶”,第一段介绍什么是彩陶,展现彩陶的发源演化的历史。第二段介绍各个时期彩陶的具体特点,突出庙底沟彩陶的成就。第三段开始重点介绍庙底沟文化彩陶,展现庙底沟文化时期中国史前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第四段总结庙底沟彩陶蕴含的文化精神。第五段总结庙底沟彩陶带来的影响。A项,是证明庙底沟彩陶的艺术成就;C项,是证明陶器是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而演变;D项,是证明庙底沟文化的巨大影响力。只有B项是讲述彩陶的制作,不可以作为材料一的论据。故选B。)
4.①采用层进式论证结构,层层深入,论证充分。首先简述中国彩陶的发源演化历史及特点,然后重点介绍庙底沟文化时期中国史前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最后点明庙底沟彩陶蕴含的文化精神影响深远,促成文化大融合。(2分)②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有力。如列举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的例子,佐证庙底沟文化时期出现聚落数量增多,规模差异显著的现象。(1分)③论证语言严谨周密。在论述过程中,用词准确谨慎,如“发源地之一”、“或许”、“无疑”等。(1分)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文本分析的能力。论证特点即为全面地考查论证,主要从论证结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和论证语言等角度切入。)
5.①聚落数量增多,面积广大,规模差异显著。②部分聚落带有都邑的性质,已经出现了社会等级分化现象。③都出土了器形独特、纹饰精美的陶器,表明彩陶制造技艺高超。(1点2分,共6分)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关于“聚落”的考古发现概括出相同结论,“哪些”表明答案不止一点,而且要分点作答。首先找到两则材料中有关“聚落”的内容,再筛选出相同的进行概括即可。“这一时期,聚落数量增多,规模差异显著,出现了作为区域中心的特大型聚落”和“聚落的数目、面积均达到顶峰。既有面积达近百万平方米的特大型聚落,也有四五十万平方米的大型聚落,更常见的是20万平方米左右的中型聚落和10万以下乃至仅数千平方米的小型聚落”,说明了聚落数量增多,面积广大,规模差异显著。“庙底沟文化时期带有都邑性质的超大型聚落己脱颖而出”,“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己经出现等级分化”和“己分化出平民、显贵、首领、甚至‘王’的差别,进入复杂社会”,说明了部分聚落带有都邑的性质,己经出现了社会等级分化现象。“发现成层分布的完整陶器,数量达千余件。还发现有其他聚落罕见的特殊器物,如镂空人面器座、陶祖、釜灶形陶器等”和“以造型独特的彩陶双联壶和绘有大量太阳纹图案为代表的彩陶”,说明了彩陶制造技艺高超。)
6.D(D项,“补叙”错误。文章整体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是顺叙,小说主体情节完整,而“刘兰的身世经历”是在文中插入叙述,属小说基本事件之外的情况,去掉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故属于插叙。)
7.B(“前途的迷茫”错误。)
8.①要求进步,积极进取。部队动员小看护,刘兰不顾婆婆阻拦坚决参加,投身抗日洪流中,在斗争中成为坚强的革命战士。②任劳任怨,尽职尽贵(顽强坚韧,勇于担当)。在反“扫荡”转移中搀扶负伤的“我”,并悉心照料,毫无怨言。(在组织上两次把我转移时,刘兰在荒凉凄冷、恶劣的环境里不畏艰险,迎难而上。)③传播文化,引领新风(帮助他人,改变生活/热心助人,与人为普)。虽然有过悲修的童养媳的人生经历,但她依然主动热心帮助老四等村庄中的青年妇女,给她们讲卫生课,改变她们的生活习惯,给她们的后代造福。(1点1分,2点3分,3点4分)
9.①淡化个体人物形象(不刻意雕镂人物形象),重在体现人物内在美。小说塑造了以刘兰为代表的在艰苦环境中热爱学习,追求进步、不畏困因难的女性群体形象,表现人情美、人性美、情操美。②淡化故事情节,不追求情节的波澜起伏。运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来讲述故事,没有正面叙写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只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③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情景交融,营造意境的诗意美。如“起伏的成熟的莜麦,像流动的水银”等景物描写情景交融,意境灵动,富于想象力,给人以美好的感受。④主题情感具有诗意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与乐观主义精神。虽是抗战题材的作品,但是不着意写残酷的战争场面,也不着意表现人物的苦难与心灵的重负,而是表现在百姓对抗日战争的坚定支持以及对幸福安宁生活的向往。⑤语言清新隽永、简洁质朴,充满诗意美。如小说中“满路上都是渍出童汁来的熟透的红枣”,画面优美。(任意3点给6分)
10.B(句意: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三月”是“得千里马”的时间,作“得”的时间状语,不可断开,“生马”也不能断,排除AC;“买”作谓语,“其首”,“五百金”作后置状语;且“反”通“返”,“以”相当于而,“反”“报”之间是承接关系,连动短语作谓语,之间不断开,排除D。故选B。)
11.C(“吾师道也”的“师”是学习的意思。)
12.D(“士兵们心情愉悦舒畅轻率出战”错误,“轻战”,在文中是指把战事看轻,不畏惧打仗,愿意效命,而不是轻率出战。)
13.(1)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人听说大王拜访国内的贤臣,天下的贤士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诚”,若是,如果;“朝”,拜访;“趋”,奔赴,奔向,归附;各1分,句意1分。)
(2)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招引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致”,招引,招致;“事”,重用,任用;“贤”,胜过,超过;各1分,句意1分。);
14.①虚怀求数,求士招贤;②与百姓同甘共苦,国富兵强;⑧联合强国,三晋合谋以伐齐。(1点1分,共3分。)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由原文“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弧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可知,昭王拜见郭隗,并听从其意见,礼贤下士,招募贤才。由原文“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刷辛自赵往,士争凑燕”可知,昭王拜郭隗为师,吸引天下贤士来到燕国。
由原文“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般富,士卒乐佚轻战”可知,昭王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富国强兵。
由原文“燕国殷富,卒乐佚轻战”“与秦、楚、三晋合谍以伐齐,齐兵败”“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可知,国家强盛后,昭王联合多国攻打齐国,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大败齐国。)
参考译文:
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骋礼来招募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来洗去先王的耻辱,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役。如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早些学习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吼叫骂人,大声喝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犯人来了。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人听说大王拜访国内的贤臣,天下的贤士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昭王说:“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很多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招引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般实富足,国力强盛,土兵们心情舒畅不畏惧打仗。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
15。C(颈联并非夸赞部属,而是写自己)
16。(1)化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句: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写对篇名或诗句都可得1分)(2)同: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忘我无私的高尚胸怀。(1分)异:①杜诗由自己住茅屋,推己及人想到天下寒士居无定所,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和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2分)②辛诗尾联前句抒写送别之情,表达对友人祝思之意;后句抒写自己送人的心情,只要部属有广阔的前途,自己甘惠忍受“吾庐独破”的困厄生活。(2分)
17.(1)钟鼓损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2)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3)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8.①承前启后②至关重要③一蹴而就(1点1分)
(第一空,根据空格后面“既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中的“最后一棒”和“第一棒”,可以推断填入“承前启后”之类的成语。第二空,前文强调了神十五任务的开展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此空可填入形容事物重要性的成语,如“至关重要”。
第三空,根据空格后面“这一……背后,凝结着无数人经年累月的汗水和心血”中的“经年累月”,可以推断此处语境是指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并不是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的,所以应该用成语“一蹴而就”,意思是: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19.伴随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一代又一代杭天人埋头钻研、默默奉献,以可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和无穷智慧,让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遥不可及的飞天梦想成为现实。(改对1处1分,共3分)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句子的语病有:一是句式杂糅,“伴随着……发展历程”和“在……发展历程中”杂糅,应将任意一个去掉。二是并列短语的语序不当,“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无到有”语序不当,应改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三是修饰语的语序不当,“遥不可及”应放在“飞天梦想”前面,用来修饰“飞天梦想”。)
20.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①构成:“清寒”与“明净”、“枯苦”与“坚贞”四个形容词相对,“飞天路”与“报国心”两个名词性短语相对。②表达效果:形式上,结构工整严谨,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内容上,体现了航天人坚韧不拔、奋发图强的精神。(修辞手法1分,构成2分,表达效果2分,共5分。)
21.①不能喧宾夺主;②最忌将主题和盘托出。(3分)
(本材料将中国山水画和古典园林建筑进行比较,介绍了两个特点,根据题干要求,使用否定语句表达。)
22.①分清主次关系(或“确定画面主体”);②“藏”与“露”的章捏(或处理好“藏”与“露”);③欲显而隐之感(或“含善的美感”)。(6分)
(解析:第一空根据前文“画面的主次关系是很讲究的”而定。第二空根据后文《长松仙馆图》构图中“在郁郁葱葱的崇山峻岭中有两处有藏有露的茅舍,传达了‘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的意趣’”而定。第三空根据“产生”可知,后面内容应为一种效果或感觉,再联系中国传统山水画和古典园林的共同之点可推出结论。)
23.材料分析:此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本题目可以谈新时代的青年既需要进取精神,又要有谦让精神,二者之间不是互不相干、截然对立,而是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等关系。也可以侧重一种精神,略谈另一种。以上立意都是符合题意的,关键在于能否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但如果非此即彼,选择其中一种,就否定另一种精神,是有失偏顿的。
参考立意:
(1)进退有度,兼而有之
(2)积极进取,做人生的强者(重进取精神)
(3)做谦谦君子,传文化之精神(重谦让精神)
2022-2023学年广西玉林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西玉林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西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共10页。
广西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广西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