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72 时事背景之人口普查(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72 时事背景之人口普查(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11页。
专题72 时事背景之人口普查【时事背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于2020年11月1日开始。这是在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期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为编制“十四五”规划,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重要信息支持。1.内容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等情况。2.对象 这次人口普查对象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对象相同,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在境内居住的港澳台居民和外国人也属于普查对象,需要进行普查登记。3.意义 定期开展人口普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的明确规定。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摸清我国人口家底的重要手段。我国已进行过六次人口普查,世界各国也都定期开展人口普查。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及时开展人口普查,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最新情况,既是制定和完善未来收入、消费、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的基础,也为教育和医疗机构布局、儿童和老年人服务设施建设、工商业服务网点分布、城乡道路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 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及时查清人口总量、结构和分布这一基本国情,摸清人力资源结构信息,才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等状况,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自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发生了显著改变,出现重要转折性变化,人口总规模增长惯性减弱,劳动年龄人口波动下降,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开展人口普查,了解人口增长、劳动力供给、流动人口变化情况,摸清老年人口规模,有助于准确分析判断未来我国人口形势,准确把握人口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特征和新趋势,深刻认识这些变化对人口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对于调整完善人口政策,推动人口结构优化,促进人口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拓展练习】一、单选题2020年11月1日,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七人普”)正式开启,和以往相比,普遍存在的“人户分离”现象仍然为人口普查带来困难(人户分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二者不一致),但这次人口普查有所不同的是,全国700多万名普查员将在这天开始走入千家万户,逐人逐项开展普查登记,并全面采用电子化方式开展,直接实时上报数据。通过细致划分普查区域、运用大数据比对核查等方式,确保普查登记真实准确、不重不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造成广大务工人员“人户分离”的主要原因有( )①旧城的危房改造 ②经济的快速发展 ③严格的户籍管理 ④教育水平的区域差异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③2.“人户分离”现象包括两种形式,是指“有户(籍)无人”和“有人无户(籍)”,下列地区中,“有人无户(籍)”现象相对普遍的是( )A.安徽省 B.四川省 C.上海市 D.黑龙江省3.“七人普”中,通过细致划分普查区域、运用大数据比对核查等方式,确保普查登记真实准确、不重不漏。在下列技术中,为细致划分普查区域提供资料的主要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 C.北斗导航系统 D.数据可视化【答案】1.A 2.C 3.B【解析】1.由于广大务工人员的户籍与常住地不一致,造成“人户分离”,其主要原因是我国严格的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导致务工人员难以在务工地入户,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大量务工人员外出务工,造成“人户分离”,②③正确,故选A。2.“有人无户(籍)”应该为经济发达区,外来务工人员多,但户籍不在,上海是我国发达的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多,出现这种现象普遍,C正确,ABD错误,故选C。3.要对普查的区域进行细分,要了解该区域的人口密度,合理分配任务给普查员,必须进行区域的人口数量统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用到遥感,通过该技术对区域人口进行初步统计,合理划定区域。B正确,ACD错误。故选B。据了解,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20年11月1日零时,分为普查准备、现场入 户登记、数据处理及发布、总结表彰和开发应用四个阶段开展工作。据悉,这次普查将首次采用 智能手机自主申报,结合普查员手持电子设备(PAD或智能手机)现场采集,在“查人”的同时还 要“查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目的可能是( )A.遏制人口老龄化现象 B.完善人口发展战略C.增加人口受教育程度 D.提高人口生育意愿5.与人工普查相比,智能手机自主申报信息,可以( )①保证工作质量②维护住户隐私③提升工作效率④提高准确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查房”主要是为了( )A.增加国家财政税收 B.调控房价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查准人口【答案】4.B 5.C 6.D【解析】4.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查清10年来人口发展变化,为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 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B正确;对遏制人口老龄化现象、增加人口受教育程度、提高人口生育意愿的影响较小,ACD错误。故选B。5.智能手机自主申报信息可有效减少工作人员人户次数、保护住户隐私、提高配合度和工作效率,②③正确。若自主 申报对象不负责任,不仔细核实提示信息,为了审核通过随意修改上报,甚至故意编造虚假信息上报,故其准确率相对较低。故选C。6.人都居住在房子里,所以人口普查中"查房”的目的是为了查准人口,D正确;并不是为了税收、调控房价、推动城市化进程,ABC错误。故选D。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从2020年11月1日到12月10日进行入户登记。下图为1950—2010年我国少年儿童数量及占比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据图可知( )A.1950—1975 年间,我国人口增长迅速B.1950—2010 年间,1975 年的新生儿数量最多C.1985—1995 年间,少年儿童数量变化与计划生育政策密切相关D.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少年儿童数量将远少于2010年8.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可以( )①全面查清中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城乡住房等方面情况②利用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确定调查对象的具体位置③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④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7.A 8.C【解析】7.读图我国少年儿童人口1950年约1.9亿,1975年约3.7亿,且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重从35%左右上升到40%左右,表明我国在1950年-1975年之间,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迅速,故A正确;读图1975年0-14岁人口数量最多,但无法判断新生儿的数量,故B错误;读图1985年-1995年间,少年儿童数量增加,应受人口增长惯性的影响,故C错误;目前我国人口增长较为平稳,出生率有所下降,变化不大,但2020年人口总数大于2010年,所以2020年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和2010年相差不大,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8.人口普查主要统计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人口的社会特征、家庭特征、教育特征、居住状况等,故①对;人口普查不用北斗导航确定调查对象的具体位置,故②错误;通过人口普查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准确把握人口变化趋势性特征,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人口信息支持,故③正确;摸清人力资源结构的信息,准确把握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等状况,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故④正确,所以该题选C。 “大国点名,没你不行”,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开启。此次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下图为我国第一次到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9.关于我国前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到第六次人口数量一直递增,且增长幅度越来越大B.第一次到第六次人口数量一直递增,但增长幅度越来越小C.第三次到第四次人口增长放缓主要是因为普查时间间隔短D.第五次到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社会养老负担日渐严重10.第七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 )①调整和完善人口政策,推动人口结构优化②全方位多角度获取公民个人信息③有效遏制人口老龄化现象④为判断未来人口形势提供依据⑤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答案】9.D 10.C【解析】9.关于我国前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第一次到第六次人口数量一直递增,增长幅度整体呈现减小的趋势,但第五次人口普查相较于第四次人口普查的增长幅度大于第四次与第三次的增长幅度,所以A、B错误;第三次到第四次人口增长放缓主要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C错误;第五次到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数量达到13亿7千万,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养老负担日渐严重,D正确。所以选D。10.根据下料信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其主要目的是调整和完善人口政策,推动人口结构优化、为判断未来人口形势提供依据、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全方位多角度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不是其主要目的,并且不能够通过人口普查有效遏制人口老龄化现象,所以①④⑤正确,选C。国务院决定于2020年11月1日零时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下表是2000年--2019年某省部分年份户籍人口统计表(单位:万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年份城镇人口乡村人口 2000年15656843 2010年23556646 2016年29986140 2017年3116 59972018年32725850 11.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重大意义是( )①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②完善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③预测我国人口容量④为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据表,2000年-2018年该省( )A.户籍人口数量持续上升 B.城市化水平逐年递增C.2010年城镇人口增加最多 D.城市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据表推测该省的人口特征是( )A.城镇老龄化问题比农村更严重 B.人口城市化发展速度慢C.农民工数量庞大 D.人口受教育程度高【答案】11.B 12.D 13.C【解析】11.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统计我国的现有人口数量,不是预测我国人口容量,人口容量的预测要从国家的资源状况,经济科技状况和人均消费状况等综合考量,人口普查已经是统计了,不是预测,③错误。人口普查完善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为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①②④正确。故选B。12.城市化水平的计算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表中数据可知该地区在2018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35%,低于我国平均城镇化水平,故选D。13.该省的城镇化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推知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城镇老龄化问题比农村要轻,因为年轻人的流失,农村地区留守老人增多导致农村地区老龄化问题严重,A错。由表中数据可知,城镇人口在18年间增长了一倍,但是乡村人口却呈现减少趋势,由此可知,人口城市化发展速度快,B错。由于地区经济不发达,人口受教育程度低,人口迁出多,农民工给数量庞大,C对,D错。故选C。【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好的生活水平。②宏观上看,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人口的迁移。如我国经济特区的设立,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迁入。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促进了人口的迁移。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越来越大规模、大范围、大跨度的迁移就与此有关。3、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4、婚姻和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如实现家庭团聚)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5、对环境要求的因素。因环境污染而导致生存环境受到影响而发生迁移的。6、行政中心迁徙。 二、综合题14.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年均增长0.57%。材料二: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700万人,增长81.03%。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虽然比2005年和2009年人口抽样调查的性别比略有下降,但仍还是高于正常范围。(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反映出我国人口的特点。 (2)从材料中可看出,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是现代型模式,这种模式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什么负面影响? (3)针对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我们可通过哪些措施来解决?【答案】(1)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减缓(或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城镇人口比重大幅上升、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2)负面影响:老龄人口比重增加,社会负担加重等。 (3)大力发展经济;建立健全社会养老福利体系;弘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构建和谐的家庭养老模式;适当延长老年人退休年龄等。【解析】(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可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达到13亿7053万,人口基数大;十年增加7390万人,年均增长0.57%,人口增长速度减缓;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3.26%,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城镇人口上升13.46百分点,城镇人口比重大幅上升;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700万人,增长81.03%,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虽然比2005年和2009年人口抽样调查的性别比略有下降,但仍还是高于正常范围,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2)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是现代型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是老龄人口比重增加,社会养老负担加重,青壮年负担加重。 (3)针对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我们可通过大力发展经济;建立健全社会养老福利体系;弘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构建和谐的家庭养老模式;适当延长老年人退休年龄等方式缓解。15.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第一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年均增长0.57%。材料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700万人,增长81.03%。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虽然比2005年和2009年人口抽样调查的性别比略有下降,但仍还是高于正常范围。材料三: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2000年人口普查排在前五位的是河南省、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和江苏省。据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中,户口登记地在其他县(市、区)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31281654人,占常住人口的30%,其中属于省外的为21498798人,省内的为9782856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其中省外人口增加6433920人,增长42.71%。(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反映出我国人口的特点是 、 、 、 (选答四点)(2)从材料中可看出,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已是 模式,形成这种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这种模式给我国带来什么影响?针对此现象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3)根据资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10年间广东省的常住人口从第三位跃居第一位,而河南省却从第一位退至第三位?【答案】(1)人口增长速度减缓(或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城镇人口比重大幅上升、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2)现代型(“三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老龄人口比重增加,社会负担加重 全面放开二孩(3)在广东省省外流动人口数量庞大,即外来人口的大量迁入导致广东省常住人口增加;青壮年外出务工的多,导致河南省常住人口减少。【解析】(1)根据材料一,我国人口年均增长0.57%,反映出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减缓的特点;材料二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13.26%,反映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的特点;与2000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反映城镇人口比重大幅上升的特点;根据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反映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的特点;人口性别比任然较高,反映出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问题。(2)结合材料信息,我国少年儿童比重低,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人口增长模式基本是现代型(“三低”)模式;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下降都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出生率降低、自然增长率降低会带来老龄人口比重增加,社会负担加重;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采取了全面放开二孩政策。(3)广东省和河南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是人口迁移的结果,即在广东省省外流动人口数量庞大,即外来人口的大量迁入导致广东省常住人口增加;青壮年外出务工的多,导致河南省常住人口减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73 时事背景之北斗系统(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11页。
这是一份专题72 时事背景之人口普查(原卷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8页。
这是一份专题70 时事背景之脱贫攻坚(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