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1 地理对策类综合题概述(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51 地理对策类综合题概述(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8页。
专题51 地理对策类综合题概述【方法指导】 1.解题思路
(1)解答措施类试题应从原因⼊⼿进⾏分析,找出针对性措施。在⾼考试题中,⼀般是先设问原因,再设问措施;找出造成问题的⾃然和⼈为原因,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2)⾃然条件⼀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类不合理的活动出发;(3)治理措施是多⽅⾯、综合性的,⼯程措施、技术措施、⽣物措施、管理措施等,答案要点应尽量全⾯,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2.措施的类型⽣物措施: 植树造林、恢复植被;⼯程措施: 南⽔北调、西⽓东输、兴修⽔利⼯程;技术措施: 培育优良品种、发展节⽔灌溉技术;管理措施: 延长产业链,进⾏深加⼯,优化产业结构 预防类: 提⾼防灾减灾/节约⽤⽔意识,降低发⽣概率;加⼤科技投⼊,建⽴预报、预警机制,制定应急应对预案;救助类: 灾害救援,灾后评估,灾害管理和灾后重建规划改造类: 运⽤技术/⼯程⼿段,改造不利因素,趋利避害政策类:通过政策引导,调整产业部门,调整能源结构【拓展练习】1.阅读下列材料及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关系(图甲)、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关系(图乙)。 材料二 黄土高原降水分布(图丙)和图丙中乙所在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表。 材料三 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 方案Ⅰ: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淤地坝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坡。 方案Ⅱ:以植被措施为侵蚀治理的主要措施;但必须与梯田、淤地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1)结合图乙,分析说明图甲中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该县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3)请你在图丙的甲、乙两地区中任选一地,选择该地合理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并阐明选择方案的理由。【答案】(1)降水量小于450 mm时,森林覆盖率低,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快速增强;年降水量大于450 mm时,森林覆盖率会随降水量的增加剧增,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和森林覆盖率增大)而迅速减弱;降水量大于600 mm时,森林覆盖率高,土壤侵蚀强度变化不大(相对比较稳定)(2)该县第一产业比重过高,且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偏高,会出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现象,造成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该县重工业(包括采掘业)比重很高,如果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出现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同时还会出现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3)甲地应选择方案Ⅱ。理由:甲地降水超过450 mm;提高植被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在降水量较大地区恢复植被比较容易;但在坡度较大的沟坡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乙地应选择方案Ⅰ。理由:乙地降水量小于450 mm,植被生长的降水条件较差(在降水量接近450 mm的地区仍有较强的侵蚀力),应以工程措施为主;降水量较小,选择需水较少的灌木和草被更适宜。(若甲、乙都答,按甲地要求判分)【解析】【详解】(1)读图甲和图乙,找到土壤侵蚀最强点,当降水量小于450 mm时,森林覆盖率低,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快速增强。当年降水量大于450 mm时,森林覆盖率会随降水量的增加剧增,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森林覆盖率增大而迅速减弱。当降水量大于600 mm时,森林覆盖率高,土壤侵蚀强度相对比较稳定,变化不大。(2)根据产业结构比重,该县第一产业比重过高,且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偏高,会出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现象,造成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根据产业类型,该县重工业,包括采掘业,占比重很高,如果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出现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同时还会出现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3) 甲地降水较多,超过450 mm。应提高植被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在降水量较大地区恢复植被比较容易,但在坡度较大的沟坡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所以甲地应选择方案Ⅱ。乙地降水量小于450 mm,植被生长的降水条件较差,应以工程措施为主。降水量较小,水资源不足,应选择需水较少的灌木和草被更适宜。所以,乙地应选择方案Ⅰ。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德国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又在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内,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等九个国家,鲁尔区是其典型的传统工业区。材料二: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工业区,是我国重工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最集中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水资源也愈感短缺。材料三:德国鲁尔工业区和辽中南工业区图(1)根据所给材料,分析辽中南工业区和德国鲁尔区的发展传统工业条件的异同点,将答案填入下表。(2)针对辽中南工业区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加以改进?开源措施: 节流措施: 。(3)矿产资源是“工业的粮食”,资源枯竭威胁着资源型城市的生存和发展。目前辽中南某城市大部分的国有骨干矿山进入中老年期,矿产资源日渐枯竭。面对这种现实,请你为该市重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应对措施。【答案】(1)(2)开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海水淡化等(任答两点)节流:控制需水量大的重工业企业的发展;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率;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任答两点)(3)(若其它答案合理亦可)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延长生产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或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加强国际合作,利用国外资源。【解析】本题以传统工业区为背景,考查传统工业区的发展条件,考查传统工业区的治理措施及发展方向,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详解】(1)考查传统工业区的发展条件。据图可知,鲁尔区发展的条件包括水资源丰富,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和市场广阔;辽中南工业区铁矿资源丰富,水资源不足,交通便利和市场广阔。(2)考查辽中南工业区水资源短缺的治理措施。开源方面,将南方水资源调入到辽中南工业区,进行跨流域调水;在河流的上中游修建水库,调节径流量;利用临海的优势条件,将海水进行淡化;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3)考查区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资源利用方面,应该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科技方面,应该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产业结构方面,应该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国际合作方面,利用国外的资源,加强国际合作。3.读“环境问题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环境问题。(2)据图提出治理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答案】(1)①臭氧空洞②酸雨③全球变暖。(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转变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农业;合理开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分析】(1)根据箭头方向,①是受氟氯烃气体影响形成,代表的环境问题是臭氧空洞。②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影响形成,代表环境问题是酸雨。③由二氧化碳影响形成,代表的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2)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治理措施。问题产生的根据是人口快速增长,资源消耗增加。所以治理措施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减轻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转变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农业,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合理开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4.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答案】(1)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达,多暴雨。(2)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B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坝等水利工程。【解析】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其防治措施。【详解】(1)本题设问的是洪水灾害发生的气候条件,因此本题在原因时要抓住什么月份降水多即可。(2)对于河流的治理,在不同河段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具体是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具体是修建水库和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疏水,具体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点睛】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其防治措施,1、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流域的地形地貌特征、河流水系特征、(支流特点、湖泊的多少)江河的流量季节变化、植被分布.(气候、地形、水系、植被)2、危害:多条河流、水库、桥梁出现险情,到路交通受阻,毁坏农田,使农作物减产,冲毁农舍及工农业设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极大的财产损失.3、治理措施:(1)加强防灾措施的宣传工作,增强防灾意识;(2)建立和健全雨量观测和预警预报机制(3)采取生态、工程和非工程的综合治理措施;本题限定了答题的角度,例如题目要求“分析其气候原因”,指出了答题方向,例如“指出A、B两地----的不同措施”。5.(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黔南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环绕省会贵阳,以山地、高原为主,矿产资源和人力资源等丰富,拥有世界上同纬度仅有的保存完好的喀斯特地貌。近年来,黔南州在突出的区域优势和战略地位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措施,迎接产业转移。下图示意黔南州交通位置。(1)分析喀斯特地貌广布对黔南州经济发展的影响。(4分)(2)说明黔南州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4分)(3)简述黔南州承接产业转移应该采取的措施。(4分)【答案】(1)黔南州地处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交通不便;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质条件差,不利于工程建设;土层薄,肥力低,不利于农业生产;地下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渗漏严重,造成地表水短缺;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有利于发展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2)国家大通道交会处,有便捷的交通线与东部沿海及中西部地区相连;环绕贵阳、深入黔中,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多样;劳动力充足。(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3)加强区域内交通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园区,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劳动力技能培养,提高劳动力素质。(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解析】试题分析:(1)对经济的影响,要从有利、不利影响两方面分析。黔南州地处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交通不便。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质条件差,不利于工程建设。土层薄,肥力低,不利于农业生产。地下多溶洞或暗河,地表水渗漏严重,造成地表水短缺。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有利于发展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主要从位置、交通、资源、劳动力、政策等方面分析。读图,黔南州是国家大通道交会处,有便捷的交通线与东部沿海及中西部地区相连。铁路线环绕贵阳,深入黔中,地理位置优越。该地资源丰富多样,劳动力充足,廉价,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3)黔南州承接产业转移,要加强区域内交通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园区,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劳动力技能培养,提高劳动力素质等。 【考点定位】区域地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采取的措施。【名师点睛】根据区域地貌类型及特点,分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地形起伏不平,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生产,但独特的地貌有利于旅游业发展,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主要从区域位置、交通、资源 、劳动力、政策等方面分析。结合区域实际,采取适宜发展措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54 地理对策类综合题之环境问题(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9页。
这是一份专题53 地理对策类综合题之城市问题(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9页。
这是一份专题52 地理对策类综合题之人口问题(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