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7 选择题之排序类强化训练(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展开专题27 选择题之排序类强化训练
雅丹地貌是干旱区常见地貌之一。下图是柴达木盆地“水上雅丹”地貌的景观图。该地貌的组成岩石主要来自于湖底沉积物,雅丹地貌形成之后,由于河流改道,湖水汇入而形成“水上雅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化学风化 B.冰川沉积 C.岩浆活动 D.风力侵蚀
2.推测“水上雅丹”的演化顺序(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①→②→④→③ D.②→④→③→①
【答案】1.D 2.B
【解析】
1.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垄槽,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涸而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鲫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成为雅丹地貌。而“水上雅丹”是在雅丹地貌形成之后,由于河流改道,湖水汇入而形成,因此形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力侵蚀,故选D。
2.“水上雅丹”的演化是由于湖区面积不断缩小,湖底干涸裸露,在干涸湖底的基础上,由于风力的侵蚀作用,干涸的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湖底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鲫形垄脊和宽浅沟槽,逐渐形成雅丹地貌。雅丹地貌形成之后,湖水汇入,进而形成“水上雅丹”,因此形成的顺序为④→②→①→③,故选B。
河流故道是指河流在迁徙改道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废弃河道。长江干流下荆江段为典型的婉延型河段,在地貌演化过程中河道摆动剧烈,发育了大量长江故道。
读“长江干流下荆江段部分河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不属于该段河道向南摆动的原因是( )
A.气候类型 B.河流流向 C.河岸岩性 D.沿岸地貌
4.下列自然形成的河流故道中,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A.①②④ B.②①④ C.④②① D.④①②
5.③处经人工裁弯取直后,对其下游附近河段的影响是( )
A.流速减慢 B.流量增加 C.含沙量增大 D.淤积加快
【答案】3.A 4.D 5.C
【解析】
3.该河段整体为自西北向东南流动,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岸侵蚀较左岸严重,图中南岸为侵蚀岸,在长期的流水作用下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所以整体向南摆动,B正确。该地地势低平,河流蜿蜒曲折,泥沙堆积较多,河流两岸大多为砂质岩层,易被流水冲刷侵蚀进而发生河岸崩塌,从而改道,C正确。沿岸地貌为冲积平原,在长期的流水沉积作用下河床抬升,易形成地上河,一旦来水增多,河水极易冲毁大堤形成决口而改道,D正确。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干燥,该气候特征与河道摆动无关。A错误。
4.我们可以根据河流故道形态的完整度来判断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河流在河湾处冲出原有河道形成自然的裁弯取直后,被遗留下来的废弃河道往往成弯月形,也被成为牛轭湖。在长期的水源补给较少的情况下会逐渐萎缩,面积变小。图中④面积最小且离现有河道最远应是最先形成的。①消失了一半的形态,故其形成时间晚于④。②仍保留了大部分的弯曲形态,故应是最新形成的。因此D正确。
5.人工裁弯取直会使河道弯曲度降低,流水通过速度加快,A错误。河流流量由河水水量决定,裁弯取直不会增加水量,故流量不变,B错误。流速加快会使河流的搬运能力加强,导致下游河段含沙量增加,C正确。流速加快会使下游河段侵蚀加剧,泥沙不易沉积,D错误。故选择C。
6.如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Ⅰ、Ⅱ、Ⅲ、Ⅳ形成或发生的先后顺序最有可能是
A.Ⅳ、Ⅲ、Ⅱ、Ⅰ B.Ⅲ、Ⅳ、Ⅱ、Ⅰ
C.Ⅲ、Ⅱ、Ⅳ、Ⅰ D.Ⅲ、Ⅰ、Ⅱ、Ⅳ
【答案】B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Ⅲ岩层形成之后,岩浆Ⅳ侵入该岩层;而后岩层又发生了明显的错动位移Ⅱ,相对下降的一侧,地势较低,逐渐堆积形成了Ⅰ岩层,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四地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④>③>①>② B.①>②>④>③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
【答案】A
【解析】根据高空等压线的分布特征可知,①处等压线向上弯曲,说明气压较高;②处等压线向下弯曲,说明气压较低,故①>②;在垂直方向上,③处有气体垂直上升,故气压较低,④处有气体垂直下沉,故气压较高,④>③;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四地排序为④>③>①>②,A项正确。
8.下图为某区域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③④① B.②①③④ C.③①④② D.③②①④
【答案】D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该区域古河道最先存在(③最早),曾为本区域海拔最低的地区;西北侧山体发生滑坡掩埋了古河道东侧的阶地(②次之) ;堰塞体堵塞古河道在①处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形成后,湖水不断上涨,在堰塞体西侧地势较低处,河流侵蚀形成了一条新的河道④。 故图中地理事象的形成过程是③②①④,故选D。
9.下图中甲、乙、丙、丁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丁、乙、丙
C.丁、丙、甲、乙 D.丙、甲、乙、丁
【答案】D
【解析】图中岩浆岩甲切穿了褶皱丙,说明先形成褶皱丙,再形成岩浆岩甲;岩浆岩甲和褶皱丙都出现了断层,说明先形成岩浆岩甲和褶皱丙,再有断层形成;沉积岩丁把岩浆岩甲、褶皱丙和断层乙都覆盖了,说明沉积岩丁形成最晚,D正确。
【点睛】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10.下表是6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
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甲丁乙丙 D.丁丙乙甲
【答案】B
【解析】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南半球相反。所以根据表格的数值可知,甲、乙两地的昼长小于12小时,位于南半球;由于6月22日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纬度越低白昼越长,所以乙地纬度低于甲地,丙地昼长等于12小时,位于赤道上,纬度最低;丁地昼长大于12小时,位于北半球,昼长为13小时13分,则其夜长为10小时47分钟,由于北半球的昼长等于同纬度南半球的夜长,所以该点对应南球的昼长为10小时47分,则丁地纬度位于低于甲乙,因此四地的纬度由高到低甲乙丁丙,B正确,故选B。
下图示意a、b、c三个月甲、乙、丙、丁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若a、b、c依次表示5、6、7三个月,则甲、乙、丙、丁四地按照纬度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为( )
A.甲、乙、丙、丁 B.丙、甲、丁、乙
C.丙、丁、甲、乙 D.丙、甲、乙、丁
12.若a、b、c依次表示11、12、1三个月,则该时段四地昼长从长到短的顺序为(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乙、甲、丁 D.丁、丙、乙、甲
【答案】11.C 12.B
【解析】
11.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位于北回归线上;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80°(三个月中最大值),其纬度为33°26′N;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70°(三个月中最小值),其纬度为3°26′N;丁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6°34′(三个月中最小值),其纬度为10°S。故甲、乙、丙、丁四地按照纬度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为丙、乙、甲、丁。选C。
12.若a、b、c依次表示11、12、1三个月,甲、乙、丙、丁四地的纬度依次为23°26′S,33°26′S,3°26′S,10°N;因而昼长从长到短的顺序为乙、甲、丙、丁。选B。
【点睛】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是近大远小,在5、6、7月变化的转折点是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在11、12、1三个月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时间是12月22日。
下图示意某公司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该公司发展阶段的顺序为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甲乙
14.该公司的发展过程体现了
①产业集聚 ②产业扩散 ③产业转移 ④产业兼并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答案】13.A 14.A
【解析】
13.甲阶段该公司总部、管理机构、生产单位都只有一个且集中分布在一起,说明是公司的起步阶段,乙、丙阶段公司总部、管理机构、生产单位的数量都增加了,说明公司发展壮大了,但丙阶段公司总部分布更为分散,拓展到了不同地区,说明公司的业务范围更广、规模更大,因此该公司的发展顺序为甲乙丙,选A。
14.该公司由总部、管理机构、生产单位集聚在一起变为生产单位分散在其他地区,反映了产业向其他地区转移的现象,但接着生产单位又集中回到了本地,这体现了产业的集聚现象,故该公司的发展体现了①③,选A。
下图为某地河流地貌演变阶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该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④③①②
16.②阶段,T处地表砾石以圆状为主,P处砾石层以棱状为主,其原因主要是()
A.河流流量不同 B.河道落差不同
C.搬运距离不同 D.砾石硬度不同
【答案】15.C 16.C
【解析】
15.图中显示河流出谷口地貌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山脉的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其堆积体呈扇状。因缺乏地形的约束,水流也呈扇状形成多个冲沟,冲沟的河水不断下渗,河流中途消失,与图③地貌相似。随后地壳上升,冲沟下切,主冲沟下切至潜水面以下,沟谷水流得到地下水补给,则由暂时性的流水转变为经常性的流水,冲沟演变为河谷,其他冲沟逐渐变干消失,与图①地貌相似。随时间推移,下蚀变弱,侧蚀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变弯,河床不断拓宽,形成宽谷,与图④地貌相似。随后地壳再次上升,河水再次下切加深,然后侧蚀拓宽较低的河床,形成河流阶地,与图②地貌相似,因此该地区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③①④②,C正确,故选C。
16.同一条河流,两地河流流量差别不大,且与砾石形态关系不大,A错误。与T处相比,P处落差更大,流速更快,侵蚀能力更强,砾石磨圆度应该更好,与题干信息不符,因此河道落差不同不是导致两地砾石形态不同的原因,B错误。图中显示,P处位于出山口,砾石搬运距离较短,砾石来不及磨蚀就已经沉积,因此砾石以棱状为主,而T处接近冲积扇外缘,砾石沉积之前搬运距离较长,搬运过程中砾石相互磨蚀时间长,砾石磨圆度更好,棱角消失,因此T处地表砾石以圆状为主;因此两地砾石形态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搬运距离不同,C正确。两地砾石均由同一条河流搬运到此处堆积,来源应相同,因此砾石硬度应该差异不大,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某区域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 )
A.由北向南 B.由西向东
C.由西北向东南 D.由东北向西南
18.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③④① B.②①③④ C.③①④② D.③②①④
【答案】17.C 18.D
【解析】
17.根据图中滑坡边界的形态、古河道以及现今河流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时结合滑坡掩埋的河流阶地以及古堰塞湖的位置等相关信息可推测,该区域滑坡体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滑动(注意图中的方向指示标),阻塞古河道形成古堰塞湖,之后堰塞体垮塌,形成新的河道,故选C。
18.图中所示序号中最先有古河道,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滑坡体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滑动,滑坡体掩埋了部分河流阶地,同时,滑坡体阻塞了古河道,形成古堰塞湖,之后堰塞体垮塌,形成新的河道,因此图中所示序号发生的先后顺序为③②①④,故选D。
下图为某区域自2000年至2014年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比重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在②时期的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依次约为
A.30∶20∶50 B.45∶10∶45
C.37∶26∶37 D.25∶52∶23
20.按时间由早到晚的先后顺序,该国依次经历的发展阶段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答案】19.C 20.A
【解析】在②时期的第一比重大于30%,小于40%,第二产业比重约25%,第三产业的比重约大于30%,小于40%,所以三类产业比重依次约为37∶26∶37合理。早期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然后是第一产业比重逐渐减小,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增大。
19.读三角坐标图,在②时期的第一比重大于30%,小于40%,第二产业比重约25%,第三产业的比重约大于30%,小于40%,所以三类产业比重依次约为37∶26∶37合理,C对。A、B、D错。
20.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早期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然后是第一产业比重逐渐减小,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增大。读三角坐标图,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的是①,是最早经历阶段。按时间由早到晚的先后顺序,该国依次经历的发展阶段是①②③④,A对。B、C、D错。
专题65 综合题之评价类强化训练(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这是一份专题65 综合题之评价类强化训练(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读下面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回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64 综合题之态度类强化训练(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这是一份专题64 综合题之态度类强化训练(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如图为世界某国家区域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62 综合题之特点类强化训练(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这是一份专题62 综合题之特点类强化训练(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读图,回答问题,读图回答问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读图8和图9,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