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地形与地貌(解析版)-【抓重点·破难点】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
展开专题04 地形与地貌
(2022·辽宁·模拟预测)在浙江省温州市区东南部的大罗山上,有一处著名的“龙脊”景观,其形状犹如巨龙的龙脊骨。“龙脊”由23块形状相似的岩石组成,岩石坚硬致密,其形成距今1.2亿年左右,每段岩石之间的接连处都积有厚厚的一层灰。图左示意部分“龙脊”景观,图右示意地壳物质循环。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
1.“龙脊”岩石属于图右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形成“龙脊”岩石的地质作用是图右中的( )
A.② B.③ C.④ D.⑤
3.“龙脊”景观的形成过程是( )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B.岩浆喷出—风化侵蚀—地壳抬升
C.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地壳抬升 D.岩浆喷出—地壳抬升—风力沉积
【答案】1.B 2.D 3.D
【解析】1.结合材料信息,岩石性质坚硬致密,因此应为岩浆岩;结合循环图可知,丙为岩浆,乙为岩浆岩,甲为变质岩,丁为沉积岩,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结合上题可知,龙脊为岩浆岩,因此应为岩浆冷却形成的,②应为变质作用,③为重融再生,④为外力作用,⑤为冷却凝结,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岩石坚硬致密应为喷出型岩浆岩,且表层有一层灰,因此最后应为风力沉积,故形成过程应为岩浆喷出—地壳抬升—风力沉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2·河南安阳·模拟预测)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人工“固碳”成为世界各国的热门研究方向。二氧化碳封存的方法主要分为地质封存法和矿物封存法两类。地质封存法是将超临界状态(气态、液态的混合体)的二氧化碳注入深层地质结构中,包括油田、气田、咸水层、不可开采的煤矿等进行封存。矿物封存法是在催化剂的辅助下,通过CO2与含Mg和C的矿物发生化学反应,将气体二氧化碳转化成稳定的固体碳酸盐的方法(见下图)。据此完成下面4-6小题。
4.与二氧化碳矿物封存法相比,地质封存法( )
A.储存量大,易泄露 B.储存量小,易泄露
C.储存量小,不易泄露 D.储存量大,不易泄露
5.图中的多孔岩层最可能是( )
A.花岗岩 B.玄武岩 C.石灰岩 D.片麻岩
6.二氧化碳矿物封存法产生固体碳酸盐的形成过程,与自然界中相似的地质作用是( )
A.沉积作用 B.变质作用 C.搬运作用 D.固结成岩作用
【答案】4.B 5.B 6.B
【解析】4.地质封存法是将超临界状态(气态、液态的混合体)的二氧化碳注入深层地质结构中,密度小,占空间大,流动性强,矿物封存法是将气体二氧化碳转化成稳定的固体碳酸盐的方法,密度大,占空间小,无流动性,所以与二氧化碳矿物封存法相比,地质封存法储存量小,易泄露,B正确,排除ACD。故选B。
5.多孔岩层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快速冷凝气体未充分释放形成的,属于岩浆岩中的玄武岩,B正确;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岩性致密,A错误;石灰岩属于沉积岩,C错误;片麻岩属于变质岩,D错误。故选B。
6.矿物封存法是在催化剂的辅助下,通过CO2与含Mg和C的矿物发生化学反应,属于变质作用,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022·广东梅州·一模)恐龙沟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奇台县,附近有魔鬼城、石钱滩(因遍布海洋动物化石形似古钱币而得名)等景观。1987年,古生物学家在该地地层中发现了大型植食性马门溪龙化石。下图为马门溪龙复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7-8小题。
7.恐龙化石所在的地层( )
A. 下部化石的生物更高级 B.可能具有层理结构
C.变质作用明显 D.岩石疏松多孔
8.在马门溪龙生存时期,当地的环境特征是( )
A.一片汪洋 B.炎热干燥 C.温暖湿润 D.风沙肆虐
【答案】7.B 8.C
【解析】7.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地层堆积越向下岩层越古老,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A错误。因为沉积岩沉积岩的特点是分层含有化石,所以恐龙化石所在的岩层应为沉积岩地层,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B正确;沉积岩的形成应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C错误;岩石疏松多孔,是一种喷出式酸性火成岩,又称浮石,D错误。故答案选B。
8.马门溪龙生存时期为中生代,该时期由于板块剧烈运动,联合古陆开始解体,不是一片汪洋大海,A错误;该时期裸子植物与爬行动物兴盛,地球环境温暖湿润,BD错误,C正确;故答案选C。
(2022·广东佛山·一模)江西省赣州市冰心洞风景区内有一面由红色砂砾岩组成的凹形崖壁,崖壁自上而下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数十个涡状洞穴(见下图)。从远处看,就像一个悬挂着的“巨型蜂窝”,形成了奇特的景观。据此完成下面9-11小题。
9.形成图中凹形崖壁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
A.变质岩、水平断裂、流水侵蚀 B.沉积岩、水平断裂、风化剥蚀
C.沉积岩、垂直节理、流水侵蚀 D.岩浆岩、垂直节理、风力侵蚀
10.形成崖壁上涡状洞穴的有利条件是( )
A.基岩颗粒大小均匀 B.岩石抗风化能力强
C.降水丰富且多暴雨 D.植被丰富根系发达
11.与崖底相比,崖壁上植被稀少,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拔 B.光照 C.热量 D.水土
【答案】9.C 10.C 11.D
【解析】9.根据图文信息可知,凹形崖壁由红色砂砾岩组成,根据已学知识,砂砾岩属于沉积岩;图示景观位于江西省,为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湿润地区,风力侵蚀较弱,以流水侵蚀为主;图中地貌为陡崖,可能是垂直节理发育,使得地层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地势陡峭的陡崖。综上所述,C对,排除ABD。故选C。
10.根据材料“崖壁自上而下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数十个涡状洞穴”及已学知识,坚硬的岩石应该因差异化的风化、侵蚀而形成了大大小小涡状洞穴。基岩颗粒大小均匀 、岩石抗风化能力强,岩石不会出现这种差异化的风化、侵蚀,AB错;植被丰富根系发达极易使岩石产生裂隙,而非形成崖壁上涡状洞穴的有利条件,D错;结合上题分析,图示景观位于江西省,为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湿润地区,所以形成崖壁上涡状洞穴的有利条件是降水丰富且多暴雨,再加上基岩颗粒大小不均匀 、岩石抗风化能力弱等有利条件,使岩石出现这种差异化的风化、侵蚀而形成崖壁自上而下大小不一的数十个涡状洞穴,C对。故选C。
11.材料信息“江西省赣州市冰心洞风景区内有一面由红色砂砾岩组成的凹形崖壁”显示,崖底到崖壁是一个尺度非常小的微观区域,崖底和崖壁所在区域海拔、光照 、热量差异较小,与崖底相比,崖壁上植被稀少,其主要影响因素不是海拔、光照 、热量,排除ABC;读图可知,与崖底相比,崖壁较陡,水土流失严重,所以与崖底相比,崖壁上植被稀少,D对。故选D。
(2022·江西省安义中学一模)掷冰壶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全球约70%的冰壶球原料产自艾尔萨克雷格岛上品质独特的花岗岩,当地每十年采石一次。该岛位于英国克莱德河河口,岛上无人居住。左图为冰壶球,右图为艾尔萨克雷格岛。读图完成下面12-13小题。
12.该岛上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 )
A.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
B.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C.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地壳运动
D.岩浆侵入地球内部→冷却凝固→地壳运动
13.当地每十年采石一次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干扰 B.避免破坏岛屿原有地貌
C.免受火山活动影响 D.降低远洋运输成本
【答案】12.D 13.A
【解析】1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艾尔萨克雷格岛上品质独特的花岗岩是由岩浆活动的岩浆侵入上覆的岩层之中,冷却凝固形成,后期经过地壳抬升,出露地表,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1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无人居住,每十年开采一次可以尽可能的减小对该地生态环境的影响,A正确;根据材料信息“该岛位于英国克莱德河河口”可知,该地距离英国较近,运输成本较低,AD错误;开采石材会破坏岛屿的原有地貌,B错误;该地现在没有火山活动,C错误。所以选A。
(2022·甘肃·武威第七中学模拟预测)黄蜡石又名龙王玉,因石表层内蜡状质感而得名。是石英岩矿物国为受地质变动影响,与酸性土壤混合,加上酸性土壤附近有地热或火山等自然条件,长期受酸性土壤和地热火山温度的双重催化,形成黄蜡石。黄蜡石按产出状况可分为山料、山流水和籽料。其中籽料也称水料,多为圆形、扁圆形体,温润细腻,玉质稳定,是雕刻师首选的黄蜡石玉料,下图为黄蜡石籽料(左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右图)。结合材料,完成下面14-16小题。
14.读右图,黄蜡石主要组成物质属于下列哪种岩石( )
A.甲 B.乙 C.丙 D.丁
15.黄蜡石的籽料形成过程是( )
A.侵蚀-搬运-堆积-侵蚀 B.断裂-侵蚀-搬运-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磨蚀 D.断裂-崩塌-搬运-磨蚀
16.据材料推断我国黄蜡石广泛分布于( )
A.西北地区 B.南方地区 C.华北地区 D.青藏地区
【答案】14.A 15.D 16.B
【解析】14.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分析可知,图中甲为变质岩,乙为沉积岩,丙为岩浆岩,丁为岩浆,结合材料信息“石英岩矿物国为受地质变动影响,与酸性土壤混合,加上酸性土壤附近有地热或火山等自然条件,长期受酸性土壤和地热火山温度的双重催化,形成黄蜡石”可知黄蜡石属于变质岩,即为图中甲,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黄蜡石的籽料多为圆形、扁圆形体,温润细腻,玉质稳定,结合所学知识变质岩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成新型岩石,黄蜡石的籽料受到内力作用(断裂-崩塌)后受到外力作用搬运,最后经磨蚀成为圆形、扁圆形体,具备温润细腻,玉质稳定的特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根据材料信息“与酸性土壤混合,加上酸性土壤附近有地热或火山等自然条件,长期受酸性土壤和地热火山温度的双重催化”说明黄蜡石的形成与酸性土壤有关,我国仅有南方地区为酸性土壤,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2·安徽·合肥市第六中学模拟预测)沉积岩颗粒的性质和岩层的地质构造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岩层所经历的地质环境。下图示意两个沉积岩基岩露头剖面、岩层未发生明显倒置,彼此相距15千米以内。据此完成下面17-18小题。
17.MN侵蚀面的形成过程是( )
A.先隆起和侵蚀,然后再搬运和沉积 B.先断裂和下沉,然后沉积深埋
C.先接触和变质,然后两侧差异逐渐增大 D.先断裂和平移,然后凹陷侵蚀
18.基岩露头II剖面反映了在从棕褐色砾岩到红色砾岩形成的过程中该区域可能( )
A.两层砾岩形成的环境相同 B.从海洋抬升成为陆地
C.先下降然后再上升 D.从未发生沉积过程
【答案】17.A 18.C
【解析】17.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侵蚀面MN形成于岩层隆起和外力侵蚀,然后通过搬运和沉积将侵蚀面覆盖,最后固结成岩,将不整合侵蚀面保留在岩层中, A选项正确。其不整合侵蚀面主要是由侵蚀和再沉积作用形成,与变质和断裂作用并无关联,排除B、C、D选项。故选A。
18.棕褐色砾岩和红色砾岩的颜色不同,说明两层砾岩形成的环境不相同, A选项错误。该处岩层的形成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基岩露头Ⅰ处抬升后被侵蚀,基岩露头Ⅱ处地壳不动;二是基岩露头Ⅱ处先下沉然后再上升,两地并未经历海陆变迁, C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砾岩和粉砂岩都是沉积岩,说明该区域肯定经历了沉积过程, D选项错误。故选C。
(2022·河南信阳·一模)2022年1月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发生海底火山剧烈喷发,大量火山灰、气体与水蒸气形成巨大云团冲至近20千米高空,引发的海啸抵达了整个太平洋沿岸地区。读图,完成下面19-20小题。
19.此次海底火山喷发地位于( )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D.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20.火山喷发后,火山灰最可能的漂移方向是( )
A.西南 B.东南 C.西北 D.东北
【答案】19.B 20.C
【解析】19.根据板块分布相关知识可知,此次海底火山喷发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属于消亡边界,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20.读图可知,此次海底火山喷发地位于20°S附近,处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带,盛行东南信风,在风力的推动下,火山灰最可能的漂移方向是西北,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022·河南·模拟预测)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21-23小题。
21.断层形成之前,甲乙间的地质构造有利于( )
A.存储石油 B.蓄积地下水 C.发现自流井 D.温泉喷涌
22.该地断层形成的时间大约在( )
A.O2与S2之间 B.S1与S2之间 C.S2与T之间 D.J之后
23.甲乙间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力堆积 D.岩层挤压
【答案】21.A 22.C 23.A
【解析】21.从图中可以看出从甲到乙,岩层中心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再根据等高线来判断,此处等高线凸向高数值区,说明为谷地地形,因此,此处的地貌类型在断层形成之前为背斜谷,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A正确;储水为向斜构造,B错误;自流井和温泉为断层构造,C、D错误。故选A。
2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断层以上的岩层为T岩层,在T岩层与S2交界处以上为完整的岩层,因此断层发生在S2岩层形成之后与T岩层形成之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3.甲乙之间为背斜谷,背斜成谷主要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BC为堆积作用,故排除;D为内力作用,故排除;材料未说明此区域位置,不能判断是何种外力侵蚀,但岩石在受外力侵蚀前一般会经历风化作用,故A正确。故选A。
(2022·河南·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模拟预测)板块碰撞挤压是板块构造运动的重要形式,下图示意板块碰撞挤压的四个阶段,其中甲示意一个大洋板块和另一个大洋板块的碰撞,丙示意一个大洋板块和一个大陆板块的碰撞,乙和丁示意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据此完成下面24-26小题。
24.图甲中组成岛屿的岩石主要为( )
A.花岗岩 B.大理岩 C.玄武岩 D.石灰岩
25.与图丙中山脉成因一致的是( )
A.安第斯山脉 B.喜马拉雅山脉 C.乞力马扎罗山 D.阿尔卑斯山脉
26.按照板块碰撞挤压的演变过程,四幅图的正确排序是( )
A.甲、丙、丁、乙 B.丙、甲、丁、乙
C.丙、甲、乙、丁 D.甲、丙、乙、丁
【答案】24.C 25.A 26.D
【解析】24.读图可知,图甲中的岛屿是由岩浆喷出形成的,主要由喷出岩组成,故最可能是玄武岩。花岗岩为侵入岩,大理岩为变质岩,石灰岩为沉积岩,ABD错误,C正确。故选C。
25.安第斯山脉是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即一个大洋板块和一个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与图丙中的山脉成因一致。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都是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乞力马扎罗山是火山。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6.随着大洋板块碰撞挤压(甲)的持续,大洋板块会逐渐和大陆板块挤压(丙),直到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相遇碰撞(乙),最后大陆板块俯冲到了大陆板块的下方(丁)。排除ABC,故选D。
(2022·山东日照·三模)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地形图,图中岩层轻微褶皱,断层北侧岩层有明显的沉降。据此完成下面27-28小题。
27.图示西北部岩层曾受到的主要水平挤压方向为( )
A.南—北 B.西北—东南 C.东—西 D.东北—西南
28.图中部分岩层的年龄由老到新依次是( )
A.灰岩、砂页岩、页岩 B.砂页岩、页岩、灰岩
C.页岩、砂页岩、灰岩 D.页岩、灰岩、砂页岩
【答案】27.B 28.A
【解析】27.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存在断层,且根据指向标判断,断层为西北—东南走向,断层两侧岩层在西北—东南方向有相对位移,可知西北部岩层曾受西北—东南方向的水平挤压,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8.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灰岩位于中间,两侧分别为砂页岩,然后为页岩。由于断层南侧有明显沉降,结合图中灰岩断层南侧灰岩出露的面积比断层北侧大,可以判断灰岩所在位置为向斜,岩层新老关系为两翼老中间新,所以岩层由新到老为:灰岩、砂页岩、页岩,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2·云南·昆明一中模拟预测)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剖面,读图完成下列29-31小题。
29.图中最有可能形成大理岩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0.图示区域( )
A.Q岩石形成时间晚于M岩石 B.断层因甲岩层弯曲形成
C.N岩浆冷凝速度慢于P岩浆 D.共发生了两次岩浆活动
31.Q岩石形成前,可能发生明显地表侵蚀的过程至少有(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答案】29.B 30.A 31.B
【解析】29.大理岩是石灰岩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形成的变质岩,最有可能出现在岩浆通道接触的石灰岩分布区,即乙地,B正确,排除ACD。故选B。
30.Q岩石在最上层的砂岩形成之后形成,可判断形成时间晚于M岩石,A正确;断层形成于甲岩层弯曲之后,与其弯曲无关,B错误;N岩浆喷出地表,冷凝速度快于P岩浆,C错误;图中显示的岩浆岩形成于三个不同时期,D错误。故选A。
31.图中下部,弯曲的砂岩地层表层被侵蚀过;图中断层的右侧上部石灰岩所在岩层顶部也发生过侵蚀,所以至少发生了两次明显的地表侵蚀过程,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022·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模拟预测)2021年12月4日爪哇岛的塞梅鲁火山持续喷发,形成大量的火山喷出物。下图示意2020年东南亚(局部)人口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32-34小题。
32.爪哇岛多火山的原因是位于( )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
C.南极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生长边界 D.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生长边界
33.塞梅鲁火山喷发后,火山喷出物的主要扩散方向是(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34.与加里曼丹岛相比,爪哇岛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是( )
A.地形更平坦,耕地面积大 B.火山灰分布广,土壤肥沃
C.海洋影响显著,降水丰富 D.纬度更低,热量条件更好
【答案】32.A 33.C 34.B
【解析】32.爪哇岛位于亚欧板块南缘,与印度洋板块交界,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属于板块消亡边界,因此爪哇岛多火山的原因是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故BCD项错误,故选A。
33.赛梅鲁位于赤道以南,12月4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偏移形成西北风,赛梅鲁火山喷发后,火山喷出物的主要扩散方向是东南方,故ABD项错误,选C。
34.爪哇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火山灰广布,土壤肥沃,B选项正确。爪哇岛多山地,且面积更小,因此地形较为崎岖,耕地资源较少,且耕地面积大小不是自然原因,A选项错误。两地都是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都很丰富,主要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C错误。由图可知,加里曼丹岛纬度更低,气温更高,热量条件更好,D选项错误。故选B。
(2022·浙江台州·模拟预测)某地理研学小组利用某地区地质地形图,对当地进行野外考察。虚线为等高线(m),实线为地层界线。完成35-36题。
35.在甲处垂直向下钻探取样可能发现的岩层是( )
A.O3 B.S2 C.S3 D.D
36.研学小组对该地区所作推测可信的是( )
A.甲处为地垒 B.断层形成于S3时期之前
C.乙处为向斜 D.河流沿断层线发育
【答案】35.A 36.C
【解析】35.由图可知,甲处岩层为S1,O3岩层比S1老,O3应该形成在S1形成之前,先形成的岩层在下,后形成的岩层在上,故O3岩层在S1岩层下方,在甲处垂直向下钻探取样可能发现的岩层是O3,A正确;S2、S3、D岩层都比S1岩层新,应该在S1岩层的上方,从S1岩层垂直向下钻探不可能发现S2、S3、D岩层,B、C、D错误,故选A。
36.甲处等高线向低处凸,为山脊,A错误;从图上看,断层破坏了S3岩层,应该S3岩层先形成,断层形成于S3时期之后,B错误;乙处中间为岩层C,岩层较新,从乙处向两侧岩层越来越老,呈现中间新、两侧老的特点,故为向斜,C正确;读图中等高线,没有沿断层处形成谷地,故河流没有沿断层线发育,D错误,故选C。
(2022·四川遂宁·三模)圣安地列斯断层,贯穿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洲,长约1287千米,是地球表面最长和最活跃的断层之一。断层以西的太平洋板块向北运动,以东的北美洲板块向南运动,平均每年滑动距离为33至37毫米(如图)。阅读图文信息,完成下面37-38小题。
37.图示区域断层两侧的板块运动特点主要是( )
A.两侧板块分离张裂 B.沿垂直方向升降
C.太平洋板块向下俯冲 D.沿水平方向错动
38.断层附近很难看到的现象是( )
A.河流流向改变 B.古老岩层出露 C.岩层不连续 D.多地泉水流淌
【答案】37.D 38.B
【解析】37.由题可知,断层以西的太平洋板块向北运动,以东的北美洲板块向南运动,运动方向相反,并且处于水平位置,所以是沿水平方向错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8.断层是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的,河流沿断层发育,使原河流流向发生改变,A易看到,不符合题意。古老岩层埋藏很深,在断层处出露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断层附近很难看到古老岩层出露,B难看到,符合题意。断层附近岩层受力断裂并发生位移,两侧岩层错开,岩性不同,出现不连续岩层,C易看到,不符合题意。断层附近岩层受力断裂,地下水沿裂隙出露形成泉水,断层附近常看到泉水流滴,D易看到,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22·辽宁沈阳·三模)湖南地区广泛分布着峰林景观,峰林数量和类型(碳酸盐峰林、石英砂岩峰林、丹霞峰林等)是全国之最。穿洞,指抬升脱离地下水位的或大部分已脱离地下水位的地下河、地下廊道两端成开口状并透光的地貌,穿洞在湖南各地皆可看到。下图为张家界慈利县穿心寨双穿洞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39-40小题。
39.与湖南峰林类型多样密切相关的是( )
A.气候湿热 B.沉积岩分布广
C.地壳抬升 D.沉积岩类型多
40.湘西北地区的“穿洞”平均海拔较湖南其他地区高,说明湘西北地区( )
A.穿洞形成时间较早,地壳抬升幅度小
B.穿洞形成时间较早,地壳抬升幅度大
C.穿洞形成时间较晚,地壳抬升幅度小
D.穿洞形成时间较晚,地壳抬升幅度大
【答案】39.D 40.B
【解析】39.由材料可知,湖南峰林类型有碳酸盐峰林、石英砂岩峰林、丹霞峰林等,居全国之最,而碳酸盐岩、石英砂岩以及构成丹霞地貌的红色砂岩、砾岩,均属于沉积岩,沉积岩类型的多样,从根本上造就了峰林类型的多样,D正确;气候湿热、地壳抬升、沉积岩广布是峰林形成的条件,不是其类型多样的成因,ABC错误。故选D。
40.由材料可知,穿洞是指抬升脱离地下水位的或大部分已脱离地下水位的地下河、地下廊道两端成开口状并透光的地貌,则其形成时间越早,地壳抬升幅度越大,平均海拔越高,B正确。若穿洞时间较早,地壳抬升幅度小,则穿洞海拔较低,A错误;穿洞形成时间较晚,地壳抬升幅度小,则穿洞海拔较低,C错误;穿洞形成时间较晚,地壳抬升幅度大,则穿洞海拔较低,D错误。故选B。
(2022·四川雅安·模拟预测)滩区是在黄河洪水泛滥时行洪、滞洪、沉沙的区城,由黄河向黄河大堤依次分为嫩滩、二滩和高滩(下图)。经改造后,贵河滩区可以形成不同的功能区。为保障生产、生活安全,滩区人们往往需要建设防洪生产堤。据此完成下面41-43小题。
41.按照形成时间由早到晚,各滩区排序为( )
A.高滩、二滩、嫩滩 B.嫩滩、二滩、高滩
C.二滩、高滩、嫩滩 D.高滩、嫩滩、二滩
42.防洪生产堤应建在( )
A.高滩与生态水系之间 B.二滩与撖滩之间
C.二滩与生态水系之间 D.嫩滩与黄河之间
43.图示黄河段所在省区是( )
A.青海省 B.内蒙古自治区 C.陕西省 D.河南省
【答案】41.A 42.B 43.D
【解析】41.结合图片可知,滩区越靠近河流,形成时间越晚,滩区越远离河流,形成时间约早,故由早到晚应为高滩、二滩、嫩滩,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2.结合图中可知,二滩上存在农业生产,因此防洪生产堤应该建设在二滩与嫩滩之间,防止洪水对农业生产的危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3.结合图片可知,该段黄河水位较高,形成地上河,因此应处于黄河的下游,应在河南省,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2·甘肃·泾川县第三中学模拟预测)下图是我国西南地区某河流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ka表示距今时长,单位为千年)。据此完成下面44-46小题。
44.图中河流( )
A.自东南流向西北 B.自东北流向西南
C.自西南流向东北 D.自西北流向东南
45.图示剖面( )
A.各级阶地均为断裂下陷而成 B.堰塞体在甲河流的二级阶地上
C.沉积岩层形成中有水平挤压 D.一级阶地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
46.该河流实施了梯级开发,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小落差,增强航运能力 B.截流蓄能,保障电力供应
C.削峰补枯,御防旱涝灾害 D.塑造景观,促进旅游发展
【答案】44.C 45.B 46.B
【解析】44.本题结合河岸特征,考查河流流向。该河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的影响,河流侵蚀右岸,甲河谷东南岸坡度较陡,因此东南岸为河流右岸,所以河流自西南向东北流,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5.本题河流地貌的形成及其特点。图中只有一、二级阶地间有岩层错动,且阶地主要成因是河流下切,河床高于洪水位而成。图示河流阶地共有三级,堰塞体位于二级阶地之上,B正确。沉积岩层水平层理明显,无较大的弯曲变形,因此,形成中没有水平挤压。一级阶地在河流丰水期会被部分淹没,所以不可能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ACD错误。故选B。
46.本题考查河流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该区域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经济欠发过,航运价值不大,A错误。西南地区水能蕴藏量大,是我国水电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截流蓄能,保障电力供应,B正确。当地地形崎岖,排水通畅,洪涝灾害较少,C错误。当地地广人稀,且距离发达地区较远,旅游开发价值不大,D错误。故选B。
(2022·湖南·宁乡市教育研究中心模拟预测)干旱半干旱的山区,受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等影响,在流水作用下,砂砾石在山前堆积往往形成冲洪积扇。大青山属阴山山脉的中部,南侧分布有山前断裂带,在大青山山体间歇性抬升过程中,大青山南部山前存在着由早到晚的三期冲积扇(图左)一期冲洪积扇形成时期气候暖干,构造活动较强,二期冲洪积扇形成于距今0.8万—0.55万年的时期,图右示意图为某采样点的地层剖面。据此完成下面47-49小题。
47.砂砾石在山前堆积往往形成冲洪积扇,反映图右地层剖面特征的采样点为图左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48.与Ⅱ期冲洪积扇相北,Ⅲ期冲洪积扇形成时期( )
A.气温较暖湿 B.气候较干冷 C.河流径流量大 D.植被覆盖率低
49.Ⅰ期冲洪积扇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植被 C.风化物 D.构造活动
【答案】47.C 48.B 49.D
【解析】47.本题考查图文信息获取解读与沉积规律。剖面图中有两个砂砾石层,反映出该地经历了两期冲洪积扇的形成过程,其中地下3米左右处砂砾石层形成于距今0.8万年之后,为Ⅱ期冲洪积扇,则表层砂砾石层为Ⅲ期冲洪积扇,故采样点应同时具有Ⅱ期和Ⅲ期冲洪积扇。读图可知甲、乙、丁三处均无ⅢI期冲洪积扇存在,只有丙符合条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8.本题考查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由图可知,与Ⅱ期冲洪积扇相比,Ⅲ期冲洪积扇面积更小,距山体更近,说明Ⅲ期冲洪积扇形成时期河流的流量更小,流速更慢,搬运沉积的泥沙更少。若气候较暖湿,山地降水更多,河流流量应更大,冲洪积扇面积更大,B正确,A、C错误;如果植被覆盖率较低,则水土流失更严重,入河泥沙、砾石更多,冲洪积扇面积更大,这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B。
49.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形态。由材料可知,Ⅱ期冲洪积扇形成时期,气候暖干,降水相对较少,较小的水流量不利于冲洪积扇的形成发育,但该时期构造活动较强,山体抬升速率较快,水流落差增大,带来较强的水动力条件,弥补了降水较少的不利因素,即强烈的构造活动在冲洪积扇的形成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导致了Ⅰ期冲洪积扇形成的规模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2·云南昆明·模拟预测)藏东南帕隆藏布(雅鲁旅布江下游主要支流之一)流域泥石流频发,极端泥石流事件输送巨量泥沙进入河道,常形成堰塞体。堰塞体稳定后,河床即由原来的单一下切河道演变成纵向呈台阶状、平面呈宽窄相间的“藕节状”形态。下图示意帕隆藏布干流纵剖面。据此完成下面50-52小题。
50.堰塞体稳定后对帕隆藏布下游的影响是( )
A.调节作用增强,流量相对稳定 B.整体落差增大,河流下蚀增强
C.带来大量泥沙,河床淤积抬高 D.河流水量增加,流域面积扩大
51.图中稳定的堰塞体共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52.帕隆藏布河道由单一下切河道演变成“藕节状”形态的过程是( )
A.河道侵蚀—堰塞体堆积—湖区泥沙沉积—湖面变宽
B.堰塞体堆积—湖区泥沙沉积—河道侵蚀—湖面变宽
C.湖区泥沙沉积—湖面变宽—堰塞体堆积—河道侵蚀
D.湖面变宽—湖区泥沙沉积—堰塞体堆积—河道侵蚀
【答案】50.A 51.C 52.A
【解析】50.堰塞体稳定后形成堰塞湖,与修建水库功能相似,对河流径流调节作用明显,流量季节变化小,更加稳定,A正确;整体落差是指河流发源地到河流下游,堰塞体没有改变整体落差,B错误;堰塞湖受堰塞体的阻挡,流速变缓,泥沙淤积明显,在堰塞体下游沉积泥沙减少,C错误;堰塞体稳定后,流量和流域面积并无变化,D错误。故选A。
51.材料显示,堰塞体稳定后,河床由原来的单一下切河道演变为纵向呈台阶状,平面层宽窄相同的藕节状,也就是河流阶地发育,图中显示,有四处明显的阶地发育,因此,稳定的堰塞体应该有四个,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2.由材料可知堰塞体稳定后,河床由原来单一的下切河道演变为纵向层台阶状,平面层宽窄相间的藕节状,说明河道最初是下切侵蚀,阶地状的河岸是由堰塞体形成之后发育的,因此,第二步是堰塞体堆积,第三步堰塞湖流速变缓,泥沙大量在湖区堆积,第四步湖面变宽,形成准阶地。因此“藕节状”形态的过程是A,BCD错误。故选A。
(2022·河北·模拟预测)水系发育到一定阶段,由于各条河流发展不平衡,发生相互袭夺,将改变原来水系的分布状况,重新组合成新的水系,使河流流向不断发生变化。下图示意四川省北川湔江流向演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53-54小题。
53.受地质演变影响,图示河流中年径流量变大的是( )
A.都坝河 B.苏宝河 C.通口河 D.安昌江
54.几条河流流向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凉风垭口抬升②凉风垭口下降③银屏口分水岭被侵蚀④银屏口分水岭下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53.C 54.A
【解析】53.据图分析可知,早期古湔江的下游是安昌江,河流改道后湔江从通口河入涪江,导致安昌江年径流量变小,通口河年径流量变大,都坝河和苏宝河年径流量变化不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4.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现代湔江在凉风垭口处折向东北与现代都坝河交汇,表明凉风垭口抬升,现代湔江无法自凉风垭口汇入安昌江。同时,现代湔江和现代都坝河交汇后联通通口河,表明银屏口分水岭的下蚀,流水切穿分水岭,最终从通口河注入涪江,并不是银屏口分水岭下沉(分水岭下沉,河流落差减小,流速减缓,下蚀减弱,难以切穿分水岭)。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①③,正确答案为A。
(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校二模)下图为金沙江某河段某段地质时期内的阶地发育与河谷地貌演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55-56小题。
55.该段河谷的沉积物主要来自于( )
①河流上游②风力作用③河流两岸④冰川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6.图示地质时期内,河谷的发育过程主要是( )
A.下切—抬升—堆积—崩塌 B.崩塌—沉积—抬升—下切
C.下切—沉积—侧蚀—沉积 D.下切—侧蚀—沉积—下切
【答案】55.B 56.D
【解析】55.从图例可知,该河段阶段3出现了堰塞湖相沉积,推测主要受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所致,故河谷沉积物主要来自河流上游和河流两岸,①③项正确。金沙江地处长江上游,风力作用弱,该段河谷的沉积物由风力作用搬运可能性小,②错误;冰川作用搬运的物质一般是颗粒大小杂乱无章的沉积,形成冰碛物,该段河谷的沉积来自冰川沉积缺乏信息支持,④错误。ACD错误,B正确。故选B。
56.由图可知,河流早期处于下切,后侧蚀加强,河床展宽;受堰塞影响,流速减慢,出现湖相沉积;后可能冲破堰塞体或达到相对均一后,地壳抬升,河流重新下切,形成V形谷,D选项符合。故选D。
(2022·甘肃·秦安县第一中学模拟预测)坡积裙是指水流在遇到坡度减小、磨阻加大或突然分散的情况下,不足以搬运所携带的泥沙,使泥沙沿山麓成片、连绵堆积,形成似展开的衣裙地貌。坡积裙的前缘,通常与河谷底部、山间盆地或山前平原相连接。坡积裙经过几万年的累积可厚达十多米。下图为坡积裙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57-59小题。
57.塑造坡积裙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河流侵蚀搬运 B.沟谷水流堆积 C.坡面水流堆积 D.平面水流搬运
58.与冲积扇相比,坡积裙( )
A.位于山地的出口地带 B.沉积物主要来自坡上
C.常有弯曲的河流出现 D.形成连绵的大平原
59.利于坡积裙地貌形成的环境条件是( )
A.山坡近乎垂直,水流冲刷力大 B.山麓宽阔,接纳大量泥沙
C.山地海拔高,岩块多 D.降水丰富,植被状况差
【答案】57.C 58.B 59.D
【解析】57.由材料可知,坡积裙是指水流在遇到坡度减小,磨阻加大或突然分散的情况下,不足以搬运所携带的泥沙,使泥沙沿山麓成片连绵堆积,说明塑造坡积裙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坡面水流堆积,而非沟谷水流堆积,B错误;河流侵蚀搬运和平面水流搬运不是塑造坡积裙的主要外力作用故A、D项错误,本题选C。
58.由材料可知,坡积裙位于山麓,沉积物主要来自坡上,并不是位于山地的出口地带,冲积扇才是位于出山口地带,故A错误,B正确;坡积裙不会形成弯曲的河流,C错误;坡积裙位于山麓,形成面积较小,且看图可知,地形起伏较大,不会形成连绵的大平原,排除D,故选B。
59.据材料可知,坡积裙地貌为流水沉积地貌,流水冲刷力大为流水侵蚀作用,故A错。山麓宽阔与不宽阔都可能形成坡积裙地貌,故B错。坡积裙地貌沉积的泥沙颗粒物较小,不是岩块,故 C错。降水丰富、植被状况差的地区,流水的含沙量较大,有利于坡积裙地貌的形成,故D对。故选D。
(2022·内蒙古赤峰·模拟预测)通过沉积物性质可以反推古环境演变。第四纪冰期时,波罗的海及沿岸被斯堪的纳维亚冰盖覆盖。下图示意斯堪的纳维亚冰盖边缘排水方向。以前T被认为是古海滩沉积物,近期研究表明T形成于冰下隧道的环境中,流水挟带物质沿冰下隧道排入大西洋。据此完成下面60-62小题。
60.以前T被认为是古海滩沉积物,其依据可能是沉积物( )
A.粒径较大 B.粒径均匀 C.杂质较多 D.棱角分明
61.冰下隧道的形成与扩张得益于( )
A.挤压断裂 B.流水沉积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62.斯堪的纳维亚冰盖的存在及消融,导致( )
A.消融时北大西洋暖流增强 B.消融时地表吸热减少
C.消融后海岸形态趋于平直 D.消融后地表起伏不平
【答案】60.B 61.D 62.D
【解析】60.海滩沉积物经海流的侵蚀和搬运作用,粒径变小,磨圆度较好,颗粒大小较为均匀,杂质被海流搬运带走,杂质较少,B正确,ACD错误。
61.根据材料T形成于冰下隧道的环境中,流水挟带物质沿冰下隧道排入大西洋,所以冰下隧道的形成和扩张是受流水侵蚀作用的影响,D正确;本区域位于板块内部,地质结构稳定,少地壳活动,A错误;根据材料第四纪冰期时,波罗的海及沿岸被斯堪的纳维亚冰盖覆盖,所以冰下隧道应是侵蚀作用形成的,B错误;冰川侵蚀主要在冰川外部,形成冰斗、U形谷等,该隧道在冰下,C错误,该题选D。
62.冰川融化,来自极地南下的冷水增多,北大西洋暖流减弱,A错误;冰盖消融后地面裸露,吸热增多,B错误;消融后海岸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较多峡湾,C错误;冰川消融后,留下众多冰碛地貌,地表起伏不平,D正确,该题选D。
专题10 常见自然灾害(解析版)-【抓重点·破难点】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 这是一份专题10 常见自然灾害(解析版)-【抓重点·破难点】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嗜茶之人皆以春茶为贵是因为,与华北地区相比,长江中下游地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8 产业区位(解析版)-【抓重点·破难点】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 这是一份专题08 产业区位(解析版)-【抓重点·破难点】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农产品品牌化生态意义在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7 人口与城镇化(解析版)-【抓重点·破难点】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 这是一份专题07 人口与城镇化(解析版)-【抓重点·破难点】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QQ同时在线人数地图,图中数字编制的依据及目的分别是,该国人口数量变化趋势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