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观察与探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观察与探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旧知铺垫,探索新知,课堂小结,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观察与探究》教案 教学目标:1. 通过画图的方法,探索长方形长和宽的变化关系,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2. 经历探索活动,了解反比例曲线图的特征。教学重点:探究长方形面积不变时,长与宽的关系。教学难点:发现表示反比例曲线图的特征。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怎么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正比例的图像呢?2、你还记得表示积一定,两个乘数之间的关系图吗?把积是12的方格圈起来,可以连成什么线?3、说一说。(1) 两个乘数的变化情况。(2) 两个乘数成什么关系?(3) 你有什么猜想?二、探索新知。用X、Y表示面积为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他们的变化关系如下表。x/cm 1 2 3 4 6 8 12 24y/cm 24 12 8 6 4 3 2 11、说一说长与宽的变化情况。(小组交流)2、这里哪个量一定?3、面积一定时,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板书:长宽=长方形面积(一定)4、根据上面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8个长方形。(每格代表 1 cm)过程要求(1) 出示方格纸,并标明X、Y轴上的数字。(2) 教师边讲解,边画长方形。(3) 学生接着画。(直接在课本上完成)5、连接图中的点A,B,C,D(1) 猜一猜:图中的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吗?(2) 师生一起连线,验证自己的猜想。三、课堂小结说一说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和反比例关系的关系式和图像的区别。四、巩固练习面包的总个数不变,每袋装的个数与袋数如下表。每袋个数 2 3 4 6 8 12 24袋 数 12 8 6 4 3 2 1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1)每袋个数与袋数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2)把上面的数据制成图表。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六年级上册三 观察物体2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2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学期《观察与探究》教学反思,共3页。